28.1 第3课时 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1.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8.1.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第3课时)复习引入教师提问: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正弦、余弦、正切值是怎么定义的?在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后,教师再复述一遍,提出新问题:两块三角尺中有几个不同的锐角?是多少度?分别求出这几个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提醒学生:求时可以设每个三角尺较短的边长为1,•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求出这些三角函数值.探究新知(一)特殊值的三角函数学生在求完这些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后教师加以总结.30°、45°、60°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如下表:教师讲解上表中数学变化的规律:对于正弦值,分母都是2,分子按角度增加分别为.对于余弦值,分母都是2.对于正切,60•个角的正切值.要求学生记住上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师强调:(sin60°)2用sin260°表示,即为(sin60°)·(sin60°).(二)特殊角三角函数的应用1.师生共同完成课本第82页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1)cos260°+sin260°.(2)cos45sin45︒︒-tan45°.教师以提问方式一步一步解上面两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1)cos260°+sin260°=(12)2+(32)2=1(2)cos45sin45︒︒-tan45°=22÷22-1=02.师生共同完成课本第82页例4:教师解答题意:(1)如课本图28.1-9(1),在Rt△ABC中,∠C=90,AB=6,BC=3,求∠A的度数.(2)如课本图28.1-9(2),已知圆锥的高AO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的3倍,求a.教师分析解题方法:要求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可以先求它的某一个三角函数的值,如果这个值是一个特殊解,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角的度数.解:(1)在课本图28.1-9(1)中,∵sinA=36BCAB=22,∴∠A=45°.(2)在课本图28.1-9(2)中,∵tana=AO OB OB, ∴a=60°.教师提醒学生:当A 、B 为锐角时,若A ≠B ,则 sinA ≠sinB ,cosA ≠cosB ,tanA ≠tanB . 随堂练习学生做课本第83页练习第1、2题. 课时总结学生要牢记下表:对于sina 与tana ,角度越大函数值也越大;对于cosa ,角度越大函数值越小. 教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时作业设计 课本练习做课本第85页习题28.1复习巩固第3题. 双基与中考(本练习除了作为本课时的课外作业之外,余下的部分作为下一课时(习题课)学生的课堂作业.学生可以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划分课内、课外作业的份量).一、选择题.1.已知:Rt△ABC中,∠C=90°,cosA=35,AB=15,则AC的长是().A.3 B.6 C.9 D.12 2.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A.sin260°+cos260°=1 B.sin30°+cos30°=1 C.sin35°=cos55°D.tan45°>sin45°3.计算2sin30°-2cos60°+tan45°的结果是().A.2 BCD.14.已知∠A为锐角,且cosA≤12,那么()A.0°<∠A≤60°B.60°≤∠A<90°C.0°<∠A≤30°D.30°≤∠A<90°5.在△ABC中,∠A、∠B都是锐角,且sinA=12,,则△ABC的形状是()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6.如图Rt△ABC中,∠ACB=90°,CD⊥AB于D,BC=3,AC=4,设∠BCD=a,则tana•的值为().A.34B.43C.35D.457.当锐角a>60°时,cosa的值().A.小于12B.大于12C.大于2D.大于18.在△ABC中,三边之比为a:b:c=12,则sinA+tanA等于().A.311...6222B C D++9.已知梯形ABCD中,腰BC长为2,梯形对角线BD垂直平分AC•则∠CAB等于()A.30°B.60°C.45°D.以上都不对10.sin272°+sin218°的值是().A.1 B.0 C.12D.211)2+││=0,则△ABC().A.是直角三角形B.是等边三角形C.是含有60°的任意三角形D.是顶角为钝角的等腰三角形二、填空题.12.设α、β均为锐角,且sinα-cosβ=0,则α+β=_______.13.cos45sin301cos60tan452︒-︒︒+︒的值是_______.14.已知,等腰△ABC•的腰长为•底为30•°,•则底边上的高为______,•周长为______.15.在Rt△ABC中,∠C=90°,已知cosA=________.16.正方形ABCD边长为1,如果将线段BD绕点B旋转后,点D落在BC的延长线上的点D′处,那么tan∠BAD′=________.17.在Rt△ABC中,∠C=90°,∠CAB=60°,AD平分∠CAB,得AB ACCD CD-的值为_______.三、解答题.18.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30°·cos45°+cos60°;(2)2sin60°-2cos30°·sin45°(3)2cos602sin302︒︒-; (4)sin45cos3032cos60︒+︒-︒-sin60°(1-sin30°).(5)tan45°·sin60°-4sin30°·cos45°·tan30°(6)sin45tan30tan60︒︒-︒+cos45°·cos30°19.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30°,∠C=45°,BD=10,求AC.20.如图,∠POQ=90°,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B在OP上,C为CQ•上,•且∠OBC=30°,分别求点A,D到OP的距离.30︒QP ODCBA21.已知sinA,sinB是方程4x2-2mx+m-1=0的两个实根,且∠A,∠B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求:(1)m的值;(2)∠A与∠B的度数.22.如图,自卸车车厢的一个侧面是矩形ABCD,AB=3米,BC=0.5米,•车厢底部距离地面1.2米,卸货时,车厢倾斜的角度=60°,问此时车厢的最高点A距离地面是多少米?(精确到0.1m)23.如图,由于水资源缺乏,B、C两地不得不从黄河上的扬水站A处引水,•这就需要在A、B、C之间铺设地下输水管道.有人设计了三种铺设方案:如图(1)、(2)、(3),图中实线表示管道铺设线路,在图(2)中,AD⊥BC于D;在图(3)中,OA=OB=OC.为减少渗漏,节约水资源,并降低工程造价,铺设线路应尽量缩短.已知△ABC•恰好是一个边长是a的等边三角形,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哪个铺设方案最好.第3课时作业设计(答案)一、1.C 2.B 3.D 4.B 5.B 6.A 7.A 8.A 9.B 10.A 11.A二、12.90°13.21214.33155162173三、18.(1)222362(2)(3)1;(4)424+-(5)32;(6)019.∵AD是BC边上的高,∴△ABD和△ACD都是直角三角形.∵ADBD=tan30°,BD=10,∴AD=1033∴ADAC=sinC,∴AC=1031063sin32ADC==.20.过点A、D分别作AE⊥OP,DF⊥OP,DG⊥OQ,垂足分别为E、F、G.在正方形ABCD中,∠ABC=∠BCD=90°.∵∠OBC=30°,∴∠ABE=60°.在Rt△AEB中,AE=AB·sin60°=2×3=3(cm).∵四边形DFOG是矩形,∴DF=GO.∵∠OBC=30°,∴∠BCO=60°,∴∠DCG=30°.在Rt△DCG中,CG=CD·cos30°=2×32=3(cm).在Rt△BOC中,OC=12BC=1.21.m=22+1 A=45°B=45°22.A距地面4.8m23.(1)所示方案的线路总长为AB+BC=2a.(2)在Rt△ABD中,AD=ABsin60°=3a,∴(2)所示方案的线路总长为AD+BC=(3+1)a.(3)延长AO 交BC 于E ,∵AB=AC ,OB=OC ,∴OE ⊥BC ,BE=EC=2a .在Rt △OBE 中,∠OBE=•30°,OB=cos30BE .∴(3)所示方案的线路总长为.)a<2a ,∴图(3)•所示方案最好.。
28.1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3.通过实际例题,培养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并为后续学习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3.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际例题,让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计算和分析,提高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能力,为解决复杂问题奠定基础。
本节课将紧密围绕新教材的要求,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后的内容###”二、核心素养目标”作为标题标识,再开篇直接输出。
2.逻辑推理:通过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推导,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进行精确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
2.基本概念与性质
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强调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
四、教学评价
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
1.教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2.课件:包含本节课教学内容的PPT。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关于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内容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了较好的理解,但记忆特殊角的函数值还存在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一些记忆方法,如编口诀、画图等,帮助学生记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还需在后续教学中继续巩固。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28.1第3课时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0° ,∠B= 120° .
14. 如图, 直线 MN 与⊙O 相切于点 M, ME=EF 1 且 EF∥MN,则 cos∠E= 2 .
15. 计算:(1)(2018· 宜宾)sin30° +(2018- 3)0- 2-1+|-4|;
1 1 解:原式=2+1-2+4=5;
24 (2) 2(2cos45° -sin60° )+ 4 ;
A.15°
B.30° C.45°
D.60°
10. (2018· 陕西)如图, 在△ ABC 中, AC=8, ∠ABC =60° ,∠C=45° ,AD⊥BC,垂足为 D,∠ABC 的平 分线交 AD 于点 E,则 AE 的长为( C )
4 A.3
2
B.2
8 2 C.3
2
D.3
2
【解析】由题意易得∠ABE=∠DBE=∠BAE= 30° ,∠ACD=∠CAD=45° ,∴AE=BE,AD=CD, ∵AC=8,∴AD=8cos45° =4 =AE+AEsin30° =4 2,又 AD=AE+DE
a-b a2-b2 16. 先化简,再求值: ÷2 2 - 1. a+2b a +4ab+4b 其中 a=2sin60° -tan45° ,b=1.
a-b (a+b)(a-b) 解:原式= ÷ -1 a+2b (a+2b)2 a-b (a+2b)2 = × -1 a+2b (a+b)(a-b) a+2b b = -1= . a+b a+b 当 a=2sin60° -tan45° = 3-1,b=1 时, 1 1 3 原式= = =3. ( 3-1)+1 3
8 2 2,∴AE= 3 .
11. 已知 α 为锐角,若 3tan(α+20° )=3,则 α = 40° .
【数学课件】九年级下28.1.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人教版)
(2)cos²45°+tan60°·cos60°
(3)
cos 60 1 sin 60
1 tan 30
(4)tan450·sin450-4sin300·cos450+cos2300
巩固
2、在△ABC中,∠C=90°,sinA= 3 ,
则tanAcosA的值是( A )
5
A. 3 5
C. 9 25
学会使用计算器
小结 :
我们学习了30°, 45°, 60°这 几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小结 :
我们学习了30°, 45°, 60°这几类特殊角
的三角函数值.
α
30° 45° 60°
sinα
1
23
2
cosα
3
22
2
1
2
2
2
tanα
3
3
1
3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B
7
A
C
21
巩固
2、若( 3 tan A - 3)2 + 2cos B -
则△ABC是( A )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含有60°角的任意三角形 D.顶角为钝角的等腰三角形
3 =0
巩固 3、如图,已知圆锥的高AO等于圆锥 的底面半径OB的 3 倍,求α。
A
O αB
范例 例4、在Rt△ABC中,∠C=90°,已 知AC=21,AB=29,求∠A的度数(精 确到′)。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复习: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B
c
在 RtABC中,C 90
a
锐角三角函数特殊三角函数值教案
28.1锐角三角函数(第三课时)——特殊角三角函数值板书设计例2:课后反思1、三角函数值的记忆。
2、三角函数值的表示方法。
3、三角函数值的求法(必须放在直角三角形中)。
教学过程设计2+;60sin6045-.tan4545.本课时练习1求下列各式的值:课题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一、教学目标1、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2、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难点: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还记得我们推导正弦关系的时候所到结论吗?即01sin 302=,02sin 452=你还能推导出0sin 60的值及30°、45°、60°角的其它三角函数值吗? (二)实践探索1.让学生画30°45°60°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a 30° cos45° tan60° 归纳结果30° 45° 60° siaA cosAtanA(三)教学互动 例 求下列各式的值:(1)00020245sin 30sin 245cos 60cos ++ (2)00000000cos 60sin 45cos 60cos 45cos 60sin 45sin 30cos 45+-+-+解 (1)原式=22212222122⨯⨯+⎪⎪⎭⎫⎝⎛+⎪⎭⎫ ⎝⎛45212141=++=(2)原式=22321212221222122212221--=-+=+-+-+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值,解题关键是熟悉并牢记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值。
28.1 锐角三角函数 第3课时 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 2 sin2α + cos2α - 3tan (α+15°)
= 2 sin245°+cos245°- 3tan60°
2
2
2
2 2
+
2 2
3
3
3.
2
课堂测试
1. 3 tan (α+20°)=1,锐角 α 的度数应是 ( D)
A.40° B.30° C.20° D.10°
2
∴ ∠A=45°,∠B=60°, ∠C=180°-45°-60°=75°, ∴ △ABC 是锐角三角形.
4. 已知:| tanB- 3 | + (2 sinA-3 )2 =
解:∵ | tanB- 3 | + (2 sinA- 3 )2 =0,
∴ tanB=
3 ,sinA=
3, 2
∴ ∠B=60°,∠A=60°.
第3课时
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复习导入
说说锐角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复习引入
sin A =
∠A的对边
斜边
BC . AB
cos A =
∠A的邻边
斜边
AC . AB
tan A =
∠A的对边
∠A的邻边
AC . AB
∠B A
斜边
的
对
边
A ∠A 的邻边 C
若∠A为30°,你能立即说出它对应的三
角函数值吗?
cos A
tan A
30°
1 2 3 2 3 3
45° 60°
2
3
2
2
2
1
2
2
1
3
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8.1.3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概念。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是指30°、45°和60°这三个角度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三角形的相关参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已知一个直角边长度为a,我们可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斜边长度为a√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8.1.3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28.1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中的28.1.3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0°、45°和60°这三个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与1的关系;运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2.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分析特殊角三角函数值与1的关系,培养逻辑推理素养;
3.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提高数学建模素养;
4.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提高数据处理和运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30°、45°和60°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应着重讲解这三个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记忆来掌握这些基本数值。
举例:如sin30°=1/2,cos30°=√3/2,tan30°=1/√3;sin45°=cos45°=√2/2,tan45°=1;sin60°=√3/2,cos60°=1/2,tan60°=√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8.1.3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4.能够运用计算器计算任意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并理解其与特殊角锐角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发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规律。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推导出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分析错误原因。
4.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内容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解决方法、收获以及对未来学习的期望。
作业要求:
1.作业书写要规范、工整,确保解题过程的清晰、准确。
2.小组合作任务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3.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4.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1.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记忆与运用。
2.运用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
3.探究任意角度的三角函数值与特殊角锐角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
2.学生对计算器的熟练运用。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特殊角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应用。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总结推导过程和记忆方法。
28.1锐角三角函数(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45°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3. 60°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4.应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使学生能够:
1.提高数学抽象能力,理解并掌握特殊角三角函数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但部分学生在发表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作为教师,我应该在讨论过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我还需要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适时给予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我发现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这说明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概念。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指在30°、45°、60°这三个锐角下,正弦、余弦、正切的具体数值。它们在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中具有重要地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测量一个30°角的直角三角形,展示如何运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解未知边长。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用计算器求角的三角函数值
A.2
B. 3
C. 2
D.1
中考限时突破训练
(4)在ABC中,若角A,B满足 cos A 3 1 tan B2 0,
2
则C的大小是 B
A.45
B.60
C.75
D.105
课堂小结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锐角 A 锐角三角函数
sin A cos A tan A
30°
1 2
3 2 3 3
45°
2 2 2 2 1
求A, B的度数
B
A 30 B 60
7
C
21
A
中考限时突破训练
(1)sin 60的值为 B
A. 3
B. 3
C. 2
D. 1
2
2
2
中考限时突破训练
(2)已知是锐角,且 sin 15 3 , 2 则 45°
中考限时突破训练
(3)计算2sin 30 2cos60 tan 45的结果是 D
九年级 下册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3课时)
一、复习我们学过哪些三角函数C AB
a c
c
a
sin
B
对 斜
AC AB
b c
A
b
C
余弦 cos
A
邻 斜
AC AB
b c
cosB
邻 斜
BC AB
a c
正切tanA
对 邻
BC AC
a b
tan B
对 邻
AC BC
b a
二、探究: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 多少?
三、学以致用 注意:sin2 60 sin 60 2 sin 60 sin 60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8章 锐角三角函数 28.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用计算器求角的三角函数值》课件_17
1 解:(1)原式
1 2
2
3 2
2
(2)原式
2
2 2
1 11 0
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1 2sin 30o cos30o; (2)3 tan 30o tan 45o 2sin 60o; (3)(cos 2 30o sin 2 30o ) tan 60o.
思考?
假设锐角的度数逐渐增大,其对应的正弦值是怎 样变化的呢?余弦呢?正切呢?
设AC=1,则:AB=2,BC= 3 sin 300 1 2
cos30o 3 2
tan 30o 3 3
A
60o
C
∟
30o B
sin 60o 3 2
cos60o 1 2
tan 60o 3
设AC=1,则:BC=1,AB= 2 sin 450 1 2
22
cos45o 1 2 22
tan 45o 1 1 1
OB OB
在Rt△ABC中,∠C=90o,BC= 7 ,AC= 21,
求∠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更上一层楼
计算:
(1)(2018安顺中考) -12018 3 - 2 tan60o ( 3.14)o ( 1 )2
2
(2)(2017安顺中考)3 tan 30o 2 - 3 (1)1 (3 )o (1)2017
3
(3)(2016安顺中考) cos60o 21 (2)2 ( 3)o
一览众山小
请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
28.1 锐角三角函数
(第3课时)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温故知新
什么叫做正弦、余弦以及正切?
九年级下册数学28.1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推进新课 知识点1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探究
60°
30°
45°
45°
1 这两块三角尺的锐角分别等于多少度?
探究
2 每块三角尺的三边之间有怎样的特殊关系? (设最短的边为a)
2a
30° 3a
60°
a
a
a
45°
45°
2a
思考 你能根据前面的计算填出下表吗?
锐角 锐角A 三角函数
sin A
cos A
tan A
以求tan30°36'为例.
tan键 输入角度值30°36'或将其化为30.6°
得到tan30°36'结果
提问
若已知某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能否用计算器求 出该锐角的度数呢?
若sin A=0.5018.
2nd F
sin键 °′″
输入函数值0.5018 得到结果
练习 3.用计算器求下列锐角三角函数值:
2
(2)3tan30° - tan45°+2sin60°;2 3 1
(3)(cos230°+sin230°)×tan60°. 3
2.在Rt△ABC中,∠C=90°,BC= 7,
AC= 21 ,试求∠A,∠B的度数。
A
解:tanA
BC AC
7 21
1 3
3 3
tanB
AC BC
3
21
∴∠A=30°,∠B=60°. C
解:sin120°=sin(180°-120°)=sin60°= 3,
2
cos120°=-cos(180°-120°)=-cos60°= 1 .
sin150°=sin(180°-150°)=sin30°=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精品课件28.1.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理由如下:
① ∵sin A=ac,cos A=bc,a2+b2=c2, ∴sin2A+cos2A=ac22+bc22=a2+c2 b2=cc22=1. ②∵sin A=ac,cos A=bc,
a
∴tan
A=ab=bc=csoins
A A.
c
16.(2019·潍坊)自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以来,喜欢户外步行健身 的人越来越多.为方便群众步行健身,某地政府决定对一段 如图①所示的坡路进行改造.如图②,改造前的斜坡 AB= 200 米,坡度为 1∶ 3;将斜坡 AB 的高度 AE 降低 AC=20 米后,斜坡 AB 改造为斜坡 CD,其坡度为 1∶4.求斜坡 CD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15.如图,在 Rt△ABC 中,∠C=90°,BC,AC,AB 三边的长 分别为 a,b,c,则 sinA=ac,cosA=bc,tanA=ab. 我们不难发现 sin260°+cos260°=1,试探求 sinA,cos A,tanA 之间存在的一般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存在的一般关系有:
①sin2A+cos2A=1; ②tan A=csions AA.
∠C=50°,那么 sin∠AEB 的值为( D )
A.12
B.
3 3
C.
2 2
D.
3 2
5.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_1_∶____3_∶__2____,等腰直 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__1_∶__1_∶___2_______.已知特殊三角函数 值求角,即可看这个比值(数)想到三角形哪两边的比(形),从 而确定它所对应的角.
人教版 九年级下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节 锐角三角函数 第3课时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28.1 第3课时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 2
2
3 2
2
1.
提示:cos260°表示(cos60°)2,即 (cos60°)×(cos60°).
林老师编辑整理
10
(2) cos 45 tan 45 . sin 45
解: cos 45 tan 45 2 2 1 0.
sin 45
2
2
2
2 2
+
2 2
3
3
3. 2
林老师编辑整理
18
当堂练习
1. 3 tan (α+20°)=1,锐角 α 的度数应是 (D) A.40° B.30° C.20° D.10°
2. 已知 sinA
=
1 2
,则下列正确的是
(B)
A. cosA = 2 2
22
林老师编辑整理
11
练一练 计算: (1) sin30°+ cos45°; 解:原式 = 1 2 1 2 . 22 2
(2) sin230°+ cos230°-tan45°.
解:原式 =
1 2
2
2
3 2 1 0.
林老师编辑整理
12
二 通过三角函数值求角度
答案:(1) 1 3 2
(2) 2 3 1
(3) 2
3 (4) 4
林老师编辑整理
21
6. 若规定 sin (α-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求 sin15° 的值.
解:由题意得 sin15°= sin (45°-30°) = sin45°cos30°- cos45°sin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