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1、什么叫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预测人为活动造成环境质量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2、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种科学方法和技术被法律强制规定为指导人们开发活动的必须行为,就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四个阶段本文来自中华环评网,1、引入和确定阶段:1973-1979年2、规范和建设阶段:1981-1989年3、强化和完善阶段:上世纪90年代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0年至今1、引入和确定阶段:1973-1979年1969 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1973 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

1979 年9 月,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79 年4 月,北京师范大学在江西永平铜矿开展了第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2、规范和建设阶段:1981-1989年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基本项目审批程序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作了明确规定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对评价单位提出了资质要求。

1989年12月26日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3、强化和完善阶段:上世纪90年代1994年起,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作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了全面详细明确的规定。

1999年,正式公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对评价单位的资质进行了规定。

现有甲级单位198家,乙级单位721家(2004年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0年至今2002年10月,《环境影响评价法》,从项目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但还没有上升到政策环境影响评价高度。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SEA)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SEA)
SEA是一个系统的方法,用于评估 所提出的政策、规划和计划的环境影响, 以保证在决策的最初阶段就将环境因素与 经济和社会因素一起被充分和合理的考量 (Sadler 和 Verheem, 1996) SEA的目标是防止发展计划、规划和 政策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保证规划 和决策的环境良性。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模型
案例介绍

香港全港区域长期发展战略的审查 (1996) 荷兰西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规划

案例一:香港全港区域发展战略的 审查(1996)


该工作旨在审查和更新香港全港长期发展战略 (1997至2011年),以保持香港在地区经济中 的领导地位 假设了两种发展前景(低和高发展) 确定和评估了22种发展措施(分初始的、混合的 和首选的)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



环评法中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指的是对规划和建设 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 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 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要求环保部门确定环评的具体范围,并报国务院批 准。 要求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 权益的规划,应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 他形式,征求并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 意见。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1969)
任何对人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联邦政府行为 都要先做环境评估. 该法案设立了隶属于总统的环境质量委员会. 环境质量委员会以行政命令的形式确定“主要 联邦行为”的定义为“项目[和]规定, 法规, 计 划, 政策, 或程序; 以及立法建议”



欧洲议会: 指令第2001/42/EC号
SEA的模型方法可追溯到两种来源,即传统的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估和政策规划。 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SEA的方法模型可分为:

我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摘要环评制度作为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之一,在环保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随着四十余年的发展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回顾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当前环评制度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环评;环境;发展;建议1.建立与管理框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由美国首创。

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的第102条规定,在对人类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每一个立法提案或报告和其他重大联邦行为中,均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随后,欧盟、日本等国纷纷效仿,大体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以后的1973年即引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并于1979年在《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将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从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之一,为中国的环保工作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过40余年发展,环评逐渐形成了由审批机构、技术评估机构、评价机构、实施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共同组成的格局。

2.发展历程2.1 成长期(1979年至1997年)从正式建立环评制度的1979年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颁布前的1997年,环评制度经历了从一张白纸到初具形态的成长期,通过被纳入项目审批程序而得以实施。

[2]同时,技术体系逐步形成,在上世纪90年代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评技术导则,明确了环评的工作思路、内容及有关方法。

这一时期,环评制度的社会知名度不高,执行率低,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率更低。

[3,4]2.2 发展期(1998年至2003年)1998年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明确了环评分类审批要求、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提出了与环评制度配套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竣工验收制度,环评制度开始逐渐被企业认可并实施。

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实施,从根本上提高了环评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还有执行率。

流域水电开发必须进行规划环评

流域水电开发必须进行规划环评

流域水电开发必须进行规划环评- 水利治理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的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不久前被环境保护部叫停。

针对水电开发如何体现又好又快发展战略,流域规划环评如何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本文在介绍有关战略环评概念和意义的背景下,对流域规划和开发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对金沙江中游环评问题做一些讨论。

战略环评的提出及发展战略环评可以弥补单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可以对区域开发中多个发展项目的累积影响做出分析,并为管理提供依据。

它是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之一。

流域水电规划和建设问题对于水资源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重视程度不够;对水电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认识不足或忽视环境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经济发展;对水电建设的环境监管不力等。

流域水电规划环评经验流域规划环评需要与各部门紧密配合;需要重点关注环境的累积影响;需要注重对鱼类保护的综合措施;应该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环评单位与规划部门应当保持沟通等。

阅读提示对规划进行环评,旨在协助政府在决策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消除和降低因规划失误和考虑不周造成的环境影响,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

所谓战略环评,是对政府部门战略性决策行为及其可供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和效应进行系统和综合性评价的过程,它先于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为政府政策、规划、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及方案选择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这就说明战略环评评价的对象具有宏观性、决策性和长期性,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的规划、计划和政策。

战略环评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可以弥补单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

战略环评在决策过程的各层次上前瞻性地考虑政策、规划、计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它超越了单一发展项目,可以对区域环境影响做更为系统的考虑。

战略环评最终必然落实于某一特定的空间区域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由于战略环评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更适合于对累积环境影响的考虑,因此战略环评可以对区域开发中多个发展项目的累积影响做出分析,并为管理提供依据;另外,由于战略环评是在决策层次上将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在不同区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评价因子,有时是全球性的,有时是区域性的,并可以识别、分析累积环境影响,提出区域发展目标的优化方案和污染治理措施,因而可以成为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之一。

战略环评——从国际经验到中国的实践 第一章 战略环评概述

战略环评——从国际经验到中国的实践  第一章 战略环评概述
大不 同
的意义 ,并 了 了从 战 略环评 中所 能得 到 的 益处 。在 这 解

章 中 ,我们 将解 释 战略 环评 的实 质性 重 点 ,并 描述 战
略 环评 与项 目环 境影 响评 价 的差异 。并且 ,还 将 建立 合
理化 的战略 环评 ,探讨 战 略环评 为 什么 及什 么 时 候开 始
确 保在 政策 、规 划 和计 划制 定过程 中 ,要 考 虑到 环 境 和
其 他 可能 的可 持续 性 因素 。在这 种情 况 下 ,战 略环 评 可
1 1引 言 .
17 90年 ,在 公 共 决 策 中引 入 环 境 影 响评 价 是 从 美 国最 先 开始 的 ,以 国家 环 境 政 策 法 ( E A 为 基 础 , NP ) 包含 “ 主要 联邦 议案 ” 17 。 9 8年 ,总统 环境 质 量 委 员会 确 定 了这些 议案 ,包 括法 规 、计 划 、政 策 、程序 、立法 建 议 和方 案 。事实 上 , 以 国家 环 境 政 策 法 ( E A) 为 NP
中 国环 境 管 理
2 1 年第 56 01 / 期
C ie eJu n l fE vrn na n g me t hn s o ra n i me tlma a e n o o
Hale Waihona Puke 第 一 章 战略 环 评 概 述
在第 一 章 ,我们 将 概 括 性 地 介 绍 战 略 环 评 ( E S A)
系列 的评 价方法 和技 术 手段来 增 加政 策 、规 划 和计 划
(9 6 。然 而 ,在其 发 展 的早 期 阶 段 ,在 许 多 制 度 中 , 17 ) 环 境影 响 评价 只 是偶 尔 使 用 而 并 没 有 被 系 统 化 。J  ̄ , t , LF 与美 国情 况相似 ,整 个 7 0年代 和 8 0年代 ,在大 多 数 国

环评发展

环评发展

新拓展阶段(2003年-)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2003年9月1日正式 实施 ,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
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2006年2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又发布了《环境影响 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环境影响
规范建设阶段(1979-1989年)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 度,在以后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不断对环 评进行规范,通过行政规章,逐步规范环评的内
容、范围、程序以及技术方法;初步形成了国家、
地方、行业相配套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多 层次法规体系;建设了一支环境影响评价专业队 伍。
新拓展阶段 (2003-)
提高阶段 (1999年-2002年)
强化和完善阶段 (1989-1998年)
规范建设阶段 (1979-1989年)
引入和确立阶段 (1973-1979年)
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年)
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
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的一些专
“九五”期间,全国完成了2592个大中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价,优化了项目的选址,否决了一些与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 护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相悖的建设项目,如北京水泥厂扩
建、新疆蛋氨酸工程、重庆电厂扩建等。
武钢矿业公司250万吨t/a球团矿厂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从末端尾气脱硫改为矿石精选脱硫,使SO2排放量从5000t/a降至 1500t/a,消减到70%,有效的控制了污染。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过程、特点及发展趋势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 EIA)也叫做环境预断评价,是指在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或者建设项目规划的制定中,预先实施的对可能造成的环境不利影响因素的判断和分析,并根据影响环境因素的不同,将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发展规划、技术改造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等。

[1]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学界普遍认为,1978年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报告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开始。

该报告首次提出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向。

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该法在第六条和第七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六条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或者报请主管部门批准转产、搬迁”。

第七条规定:“在老城市改造和新城市建设中,应当根据气象、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等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有计划地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清洁城市”。

上述两条规定构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雏形。

此后,在国务院及有关立法部门制定的一系列相关法规及规章中,又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补充。

1998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专章的形式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专门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国家立法,夯实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地位,从而正式确立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方向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 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1 9 年 3月, 99 国家
标志 , 揭开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 的序幕。 会议通过的“ 全面规划、 合理 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2号 , 公布《 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
布局、 综合利用 、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 、 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 办法》 对评价单位的资质进行 了规定 :99年 4月, , 19 国家环境保护总
颁布 了 《 建设项 目 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的原则方法》 18 年 9 , 99 月
颁布 了《 设项 目环境影 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 建 。这一系列规范性文 颁布 的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8 ) 《 (9 2、 中华人 民共和国 水污染 防治法》(9 4 和 《 18 ) 中华人民共和 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18 ) (9 7, 都对相关 内容 的环境影 响评价作了明确规定。 ( ) 三 强化和 完善 阶段( 9 019 19—9 8年 )
自 16 年 美国颁布国家环境政 策 【 E A 建立 了环境影响评价 序》 19 以后 , 99 N P) ,9 5 对建设项 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分类管理 , 分为编制环境 发展起来 。在此期 间, 我国环境影 响评价经历了工程——计划 ( 目 项
规划)_ 政策的发展历程, _ 一 即从最初单纯的工程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 ,
发展到工程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影响评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 内容以及相应 的法律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这
价同时兼顾 的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环境影 响评价的方法和程
序也在发展 中不断地得 以完善。 ( 引入和确立阶段( 9 31 7 一) 17 .9 9年 ) 展起来的。17 9 3年 8月,以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为

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

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

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探索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自人类出现以后,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物是在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中存在的,而存在决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产物,根本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

一、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历程从全球视野看,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主要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宝贵的觉醒、奋起的飞跃”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沉痛的代价。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

随着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传统工业化在创造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大量排放各种污染物,人类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发生了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八大公害.(二)第二阶段:宝贵的觉醒。

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促使人类环境意识开始觉醒。

在环境觉醒历史进程中,出现过著名的3本书.第一本书是《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一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这本书揭露了为追求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因而也有人把它叫做《没有鸟鸣的春天》。

其代表性语言是,“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

第二本书是《增长的极限》,是1972年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会聚在罗马提出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的代表性观点是,“没有环境保护的繁荣是推迟执行的灾难”。

第三本书是《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委托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和生物学家勒内·杜博斯撰写的。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不进行环境保护,人们将从摇篮直接到坟墓".(三)第三阶段:奋起的飞跃.经历了沉痛的代价和宝贵的觉醒之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对发展不断进行深刻反思。

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

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
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
2024/2/8
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影响 评价”同源,并采用共同的原则,而后 者适用于项目评价。
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
对战略环评的需要
n 决策的时间安排 n 决策的实质 n 信息的水平
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
战略环评的最初需求
< 美国环境政策法案>1969,美国
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的发展
战略环境评价的发展表明:
n 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发展应用到政策、计划和规划 当中。
n 为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实践相结合,计划的 实践呼唤对其进行实质性分析和评价。
n 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更为开阔的视野 和整体性更强的方法。
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
当 前…
战略环评推动了可持续发展
n 拓宽视野、突出战略要点; n 在政策框架中指出行业政策和制度之间的联系; n 在决策机制中建立战略文化; n 确保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多方采纳不同意见; n 对决策进行监控以决定最后的结果.
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
环境政策
▪ 只有环境政策真正对政治和国际事务产生影响,才 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 1992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所要求的在计划和规划层 面的综合方法已经成为“战略环评”的关键动力。
▪ 为满足高层决策的要求, “战略环境评价”必须具 有
战略性
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
综合决策
21世纪议程第8章——在政策、计划、规划和 管理的 层面上,要把环境和发展的问题融入到决策过程中。 战略环评作为决策工具,有助于结合不同部分,拓宽 思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利用其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八章 中国战略环评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实践

第八章 中国战略环评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实践
展 了评价 的范 围和 内容 ,也包 含 了区域 系统 协调 发 展 的
17 年 通过 的 《 99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环 境 保 护 法 ( 试
j ) 脱 定 “ 进行 新建 、改 建 和 扩 建 工 程 时 ,必 须 提 t》 在
Ⅲ埘环 境影 响 的报 告书 ,经 环境 保护 部 门和 其 他有 关 部
气 废 渣成 为 r 境保 护工 作 的焦点 。在那 时 ,中国 的 环 环 境管 理 以 “ 业 三 废 管 理 ” 为 重 点 。经 济 发 展 的 丁 “ 动机 ” 和 污染 物 排 放 源 头 是 各 类 建 设 项 目,因 此 , 发 中 国 环境 影 响评 价制 度建 立初 期把 建设 项 目作 为 环 境
制定 和颁 布 ,建设 项 目环境 影 响评 价 的技术 规 范 和标 准
境影 响评 价 纳入 法律要 求 ;随后 ,区域 的 环境 影 响评 价 作 为战 略环 境评 价在 中国的雏 形也 在 相关 法律 中做 出 了 [确 的规 定 ;《 j J J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环境 影 响评 价 法 》 ( 以 下 简称 《 评 法 》 于 2 0 环 ) 02年通 过 使规 划 的 环 境 影 响 评价 成 为 中国环 境影 响评 价制 度 中 的重 要 部 分 ,由此 中 的战 略环境 评 价制度 逐 步得 到建 立 。 中国 的环 境 影 响

8 1中 国战 略环 境 评 价制 度 的建 立 与发 展 .
中 存 环境 影 响评 价制 度建 立 初期 ,将 建 设 项 目环
围 、相 关 方 ( 设 单位 、建设 项 目主管部 门 、环 境保 护 建 部 ¨及 环境 影 响评 价单 位 ) 职责 、环 境影 响评 价 文件 的 审批 等 内容做 了全 面规 定 ,保 障 了建设 项 目环 境 影 响评 价 制度 的有效 执行 。此 后 在部 分环 境保 护 单行 法 中 ,均 有对建 设 项 目开展 环境 影 响评 价 的相关 要 求 ,完 善 建设 项 目环境 影 响评价 的操 作 和管 理程 序 的部 门规 章 也 陆续

第一章 绪论(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章 绪论(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与发展从产业革命开始,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工业、交通都迅猛发展,在工业发达国家中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并由单一大气污染扩大到大气、水体、土壤和食品等多方面,由局部扩大到区域,酿成不少震惊世界的大规模污染事件。

各工业发达国家先后以法律的形式控制和监督污染物的排放,力求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同时人们认识到要发展经济、繁荣社会,不能再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道路,必须改变被动防治污染的局面,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环境保护办法。

为此,需寻求在认识和研究环境污染和破坏等问题中的共同语言、方法和标准,在1960年代中期,美国的学者率先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便应运而生。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制度最早于1969年在美国立法(《国家环境政策法》)中确立,随后瑞典(1970年)、新西兰(1973年)、加拿大(1973年)等十几个国家也相继立法,建立环评制度。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学的研究也迅速发展。

各种评价方法不断提出和完善,使环境影响评价成了当时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热点之一。

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日趋深刻,环境评价对象的侧重点由单个建设项目扩展到对政府政策的影响评价,由单纯的环境污染评价扩大到整体的生态影响评价;评价范围也由只考虑对自然因素的影响发展到包括社会和经济影响在内的全面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由简单定量评价过渡到系统定量评价。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更加关注跨国跨区的全球性环境战略,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战略三个主要方面: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沿革1、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质量指某一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环评发展史

环评发展史

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
197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的出台,使得美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随后瑞典于1970年,新西兰、加拿大于1973年,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于1974年,德国于1976年相继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的规定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

【发展战略】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动因和国际趋势

【发展战略】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动因和国际趋势
广义上的“环境”不仅指生态问题,还 包括与此相关的社会问题。
战略环评定义的含义
实际操作,各国和各机构对的战略环评 的定义各不相同,这取决于具体的政治 和制度背景
不同的定义会影响: • 综合的程度 • 方法的选择—成功
战略环评方法的多样性
不存在唯一的方法 战略环评可以被看作是由多种评价方法
计划和规划必须受立法、监管和管 理条例的约束
应用范围
对会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和计划进行环境评 价: • 在农业、森林、渔业、能源、工业、交通、废 弃物治理、水治理、电信、旅游、城乡规划或 土地使用方面制定计划和规划,
并且
• 环境影响评价指令下为未来项目设立发展框架 的规划和计划
或者
• 保护动植物生活环境指令中所要求的适当进行 环境评价的计划
监控
调节性贷款的实施指示8.60 - 对调节性贷款项目的分析要考虑环境影响 - 对调节性贷款项目的设计要考虑环境影响的 分析结果和建议。
SEA与国内法:美国
美国1969年制定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EPA) 对任何可能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
重要联邦行为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国家环境政策法案建立了总统环境质量顾问
时,必须咨询成员国指定的权威机构
咨询
顾问: • 由负有特定环境责任的指定权威人士 承担。 • 已经或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或对环 评指令感兴趣的人士。
各成员国有权决定具体的信息/咨询制 度
决策的制定
在准备计划与规划时必须要考虑环境报告的 结果和各方面的意见。
计划与规划制定之后,必须通知公众和制定 计划、规划的权威机构: • 所制定的计划与规划是什么 • 计划与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是如何考虑环 境影响,如何考虑各方面对备选计划与 规划所发表的意见和建议的。 • 制定的监控措施

中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中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r o l e i n t he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Chi na .Bu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EI A ha s e x p o s e d S O ma n y p r o b l e ms a n d r e g a r d e d
题高发期 。以此为基础 ,总结 了当前环评 制度的主要 问题 ,并剖析 了其 深层次原 因,包括制度设计失 当、体 系运行失效、公众意识觉醒等 ,最后针对 这些 问题为环评 制度的优化与发展提 出了建议。 关键词 环评 ;发展 历程 ;展望
中图分 类号 :X 8 2 0 . 3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6 2 5 2( 2 O 1 5 )0 2 一 O 0 1 2 一 O 5
The Hi s t or y an d Pr o s pe c t o f En vi r on m en t al I mp a c t As s e s s me n t i n Ch i n a
摘 要 环评 制度作为 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环境管理手段之一 ,在环保工作 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也暴露 出众 多 问题 ,广为社会关注 。特别是 十八 大 以来 ,关于环评改革 的呼声 日益高涨 。本 文系统回顾 了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在 中国的发展历程 ,以环评 重大事件为分水岭 ,首次将环评发展 历程 划分 为成长期、发展期、壮大期和 问
wi d e c o nc e r n f r o m t he s o c i e t y .Si n c e t h e 1 8 t h CPC n a t i o na l c o n g r e s s ,t h e c a l l s f o r EI A r e f o r m a r e g r o wi n g l o ud e r .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完整版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完整版

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18世纪开始的那场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

因那场革命而产生的工业化道路却在20世纪走到了尽头。

2002年世界首脑会议终于达成共识:经济、社会、环境必须相互协调才能可持续发展。

中国已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战略。

中央近年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理念,正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美国的莱思特·布朗先生说:“由于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人类至今为止走过的所有发展道路对中国都不能适用。

要不了多久,中国非得开拓一条全新的航道不可。

这个发明了造纸术与火药的民族,现在面临一个跨越西方发展模式的机会,向世界展示怎样创造一个环境上可持续的经济。

中国若成功了,就能为全世界树立一个光辉的楷模,为人仰慕效法;中国若失败了,所有的人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因此,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成败。

没有一个中国人希望失败。

一、可持续发展呼唤战略环评上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主流认识也是将单纯的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导致环境危机在80年代全面爆发。

既制约了经济增长,也影响了人体健康、社会公平、政治稳定与文明延续。

为此,西方的环保思想便从“末端治理”、“生产过程控制”过渡到第三阶段,即“源头防治”。

这一痛苦的认识过程,是发展观升华的过程,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的过程,是解决环境问题整体战略提出的过程。

所谓战略环评,即是“从源头和过程控制”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即是对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预测和科学评价,即是采取预防措施或者其他补救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战略环评制度产生于美国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

该法案提出“在对人类环境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建议或立法建议报告和其他重大联邦行动中,均应由负责官员提供关于该行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评价方法,旨在预测和评估特定发展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历程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在那个时期,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开始采取积极措施,通过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来决定是否进行该项目。

最先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是北美地区的一些国家。

1970年代初,美国和加拿大先后通过了环境评估法案,要求所有重要发展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之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制定了相应的环境评估法律法规。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影响评价逐渐成熟起来。

1987年,国际金融机构在《环境与社会考虑政策》中正式将环境影响评价纳入了它们的贷款和援助计划中。

这一决定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更为强有力的支持。

在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上,环境影响评价被确认为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

此后,环境影响评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并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到了21世纪,环境影响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国家通过立法、政策及指导文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许多项目开展前必须进行的环节。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环境影响评价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回顾与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回顾与发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回顾与发展张云怀,姚建玉,董西哲(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030)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的普遍经验作为一种预见性的环境管理工具,对它所实现其目的的程度已经产生了颇为激烈的争论,这一直是衡量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0条款,特别是讨论已经从程序上的执行问题转向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更实质性目标和其置于更广泛的决策背景。

文章首先描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并介绍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史,进一步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的办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回顾;公共参与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1)04-0082-03Rev i e w on Environmental I m pac tAssessment i n C hinaZhang Yunhua,i Y ao Jianyu,D ong X iz he(Che m istry and Che m ical Eng ineering C ollege,Chongq i ng Universit y,Chongq ing,Ch i na400030)Abstr ac:t Env i ron m enta l i m pact assess m en t o f the genera l experience of env iron m entalm anagement as a predicti v e too,l t he ex tent of it to ach ieve its purpose have a lready had qu ite a hea ted deba te,w hich has been t he env iron m enta l i m pac t assess m ent is a m easure of/e ffec-ti veness0o f prov i s i ons,i n particu lar F ro m the d iscussi on has turned to the i m ple m enta ti on o f procedu res o f env i ron m enta l i m pact assess m ent o f t he m ore substanti ve goa l s and t he ir decision-mak i ng i n the broader context1Th is paper fi rst descri bes t he orig i n o f env iron m ental i m pact assess m en,t and descr i bes the deve l op m ent of Ch i na c s h i story of env ironmenta l i m pact assess m ent,env iron m ental i m pact assess m ent proce-dures to f urther explore t he proble m s i n the i m p l em enta tion process,and fina ll y,propose feasi b l e ways t o bette r serve our country can be sus-ta i nab l e deve lop m ent strategy1Key wor ds:env i ron m enta l i m pact assess m en t;rev i ew;publi c parti c i pation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英文缩写E I A,即Env iron m enta l I mpact A ssess m ent,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实践及未来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实践及未来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实践及未来发展摘要:本文通过资料调查和文献分析等方法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历程,并总结其发展特点展望了未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发展;趋势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material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was discusse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in domestic practice course,and to sum up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uture prospec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in China's development trend.Key word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ractice; Development; trend1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及社会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等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关领导和环保领域相关专家在多种场合均表示“中国正进入环境污染事故多发期”[1]。

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越来越挤压着人类的生存空间。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最早是在1964年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而其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则首创于美国,1969年美国率先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并于197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继美国建立EIA制度后,先后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EIA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9. 620.9.6 Sunday , September 06, 2020
环境政策
▪ 只有环境政策真正对政治和国际事务产生影响,才 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 1992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所要求的在计划和规划层 面的综合方法已经成为“战略环评”的关键动力。
▪ 为满足高层决策的要求, “战略环境评价”必须具 有
战略性
综合决策
21世纪议程第8章——在政策、计划、规划和 管理的 层面上,要把环境和发展的问题融入到决策过程中。
战略环境评估的近期发展(续)
为什么作为一种战略方法其发展如此有限?
证据表明在很多情况下“战略环境评价”还局限在“ 环境影响评价”的圈子内,是在走老路而没有创新和 进步
… 并且视野过于狭窄,缺乏长远眼光
战略环境评价的近期发展(续)
▪为何有关环境局限性与可持续性的争论至今尚 无定论?
因为“环境”概念本身难于界定… …由于视野问题… …由于决策体系的制度化结构问题… ..还因为对“战略环境评价”的作用存在不同理

战略环境评价的近期发展(续)
为何存在“战略环境评价”是独立完整的评 价方法还是只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另一形式 的争论?
由于决策体系的社会和政治本质… …以及目前决策制定的途径
战略环境评价的近期发展(续)
为何存在“战略环境评价”究竟是一种技术 评价方法还是只是决策工具的争论?
因为要想改变决策的方式还需要时间… …而且“战略环境评价”尚未有效地显示出其对决
有 时不同的名称用于相同的场合。
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 学术上对战略环境评价设计的影响 决策体系中存在的文化上的差异
战略环境评价的近期发展
▪ 作为一个战略方法发展缓慢 ▪ 环境范围的局限性与可持续性的争论悬而未决 ▪ 有关“战略环境评价”到底是一种独立的完整的
评价方法,还是仅仅是“项目环评”的一个复制 品的讨论 ▪ 有关“战略环境评价”是一种技术上的评价方法 还是只是一种决策工具的讨论
战略环境评价
项目影响评价学派
战略环境评价方法
上述两个学派在学术观点上影响了战略环境评价的 不同模式,例如:
以环境影响评价为基础的模式—与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方法相同
综合模式—将环境评价作为决策和规划的一个有机 的组成部分
决策中心模式—由决策和规划来决定评价的步骤和 框架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的发展
第一专题:战略环评基础知识
战略环评的发展历史、趋势 和动因
Maria Partidario
国际影响评估学会(IAIA)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影响 评价”同源,并采用共同的原则,而后 者适用于项目评价。
对战略环评的需要
决策的时间安排 决策的实质 信息的水平
战略环评的最初需求
又 及…
在评价中所考虑的问题的范围也有所不同:
▪一些国家/地区只将“环境”的范围局限在物理的和 生态的范围内。 ▪另外一些则在“环境”的概念中加入了社会和文化的 内容。 ▪其余的则倾向于采用一种更广泛的可持续性的定义, 其中包含了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因素。
战略环境评价方法
主要包括两个学派
政策/规划学派
行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
后 续…
很多国家/地区已经开发了不同形式的战略环评方法: 一些是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中分离出来的(例如 荷兰,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欧盟) 有些则部分地由空间规划实践转化而来(如英国、瑞典 、澳大利亚),或者与该规划浑然一体(如新西兰) 其余的试图遵循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例如:加拿大、 丹麦)
战略环评作为决策工具,有助于结合不同部分,拓宽 思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质量保证
越早开始… …正确的机会就越大
未来发展趋势
可持续发展议程是战略环评发展的关键动力 战略环评在决策过程中平衡社会和政治因素起到
了框架的作用 以“环境影响评价”为基础的评价估模式已经渐
渐被综合的、以决策为中心的评价方法所取代 战略环境评价发展为多种形式—无论是发达国家
策过程有价值的影响
战略环境评价的动因
▪ 可持续发展议程 ▪ 包括物种多样性在内的环境政策的出台 ▪ 综合决策 ▪ 质量保证
战略环境评价的可持续性
▪是衡量战略环境评价的目标是否达到的标准;或 ▪ 是有助于塑造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机制的强有力 的政策原则
战略环评推动了可持续发展
拓宽视野、突出战略要点; 在政策框架中指出行业政策和制度之间的联系; 在决策机制中建立战略文化; 确保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多方采纳不同意见; 对决策进行监控以决定最后的结果.
< 美国环境政策法案>1969,美国
规定所有联邦机构要就其提案递交一份详细的报告: “...可能对人类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政府立项、立 法或其他主要联邦行为的建议或者报告...” ( 102 [2] [c])“...
战略环评的最初需求(续)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中有关执行程序的条款限定了 “主要联邦行为”的范围:
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利用其实现自己的目标
综述
“战略环境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同源
两个主要的学派在学术上影响着“战略环境评价 ”的发展:政策决策学派和“环境影响评价”学 派
“战略环境评价”根据所依赖的决策体系和文化 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将来也会如此。
可持续性发展是未来战略环境评价发展的主流。

▪新的机构性规划与规章 ▪广义上与机构计划和决策相关的所有行为 ▪一个以上的机构所提出的议案
(美国环2年再版)(1502.4)
战略环评的最初形式
USHUD (美国住宅与城市发展)
1975年环境评价临时指南 1981年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指导手册 1983年犹它州住宅开发区域性研究 按照美国改善环境质量委员会1979年以来的规定而进
战略环境评价的发展表明:
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发展应用到政策、计划和规划 当中。
为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实践相结合,计划的 实践呼唤对其进行实质性分析和评价。
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更为开阔的视野 和整体性更强的方法。
当 前…
我们注意到了战略环境评价的各种不同形式,有时同 样的“战略环境评价”一个名称用于不同的场合,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