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的意思是什么
数学悖论与谬误的区别与联系
叫谬误。一般的,谬误是用来形容思维上的错误,把不正确的事情说 成是正确的。在数学中,谬误可以看做是一种看似正确但经过检验可 证其为错误的论证类型, 也就是说经过一系列错误的推理而必然得到 的结果。例如,某学生使用以下方法对分数进行化简: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学生得到的是正确答案,但是这种方法没有 逻辑根据,于是在一般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将失效。 任何一个论证都是为了说明它的结果是真的, 但这两种情形下是 不可能的:一种是论证的前提是虚假命题的时候,无论如何推理、过 程如何的正确,也无法确证它的结论为真;另外一种是论证的前提是 真命题,但结论却是假的,那么说明其中间的推理过程出现了问题, 也就是错误推理。习惯上,人们将“谬误”这个词用在那些虽然不正 但却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论证。有些论证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不能 欺骗和说服任何人。但是,谬误有时也是危险的,因为大多时候会被 某些谬误所愚弄。然而研究这些错误论证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当明确 理解它们后,就可以最有效地避开它们布下的陷阱。 由上述可知,数学悖论和谬误都是一种矛盾命题,但两者之间也 有不同之处。悖论是理论知识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随着科学体系 的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悖论也就随之消失。 谬误在学习的任何过程中都 有可能出现,但经过严密的推理可以找到其错误的根源。 2.1.2.2 数学悖论与谬误的联系 在数学的推理过程中,谬误和悖论有时是同时存在的。数学常常
被用来解释现实世界,然而有时经验会告诉我们,当推理和数学论证 的结果与现实经验不一致时,这其中就可能存在一些比较复杂的谬 误,这些谬误在无法用数学知识解释是什么的时候,就被认为是一种 悖论。有些情况是发生在纯数学的领域,还有些时候会发生在语言学 或现实生活的其他方面。对于数学的大量悖论来说,如果能删除那些 “别扭"的谬误,那么数学就成为了一块“净土” 。所以在某些谬误不 能被解释之前,大多数的谬误可以被看成是悖论。例如: 如果 x2=Y2 那么这就是说,下面等式中至少有一个是成立的 X = Y,X = -y,-X =-y,-x=Y 这些等式中有两个是等效的,因此它们可以减少为 X =Y,X = -y 除非 x=0,否则要么这两个等式中有一个是错误的, 要么就是这个等式有两个解。这个推导的过程中存在谬误,因为忽 略了取平方根的规则或者不熟悉负数,从而不知道它是怎么变成错 误的时候,就是一个悖论。 这在数学这门学科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是经常会遇到的, 当0还 没被发现之前,某些运算,如被除中有 0 的运算中出现的谬误,就 是一个悖论,在 O 出现以后,这些还没被纠正的错误就是谬误。这 样的情形在取平方根、根式的运算、虚数的运算等均能被发现。 前面曾提到数学悖论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我国的 先秦时期。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发展历史中,因为悖论的产生,以 严谨著称的数学经历了三次数学危机。以下的几节内容当中将对这
三次数学危机论文
三次数学危机论文数学史上出现的三次数学危机,与其说是“数学的危机”,不如说是“数学哲学的危机”.下面店铺给你分享三次数学危机论文,欢迎阅读。
三次数学危机论文篇一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的产生与消除,针对它们的本质浅谈自己的认识,实际导致这三次危机原因在与人的认识。
第一次数学危机是人们对万物皆数的误解,随着无理数的发现,把第一次数学危机度过了。
第二次数学危机是人们对无穷小的误解,微积分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算和证的结合。
是通过无穷趋近而确定某一结果。
罗素悖论的发现,给数学界以极大的震动,导致了数学史上的第三次危机。
为了探求其根源和解决难题的途径,在数学界逻辑界进行了不懈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并在不知不觉中大大推动了数学和逻辑学的发展。
关键词:危机;万物皆数;无穷小;分析方法;集合一、前言数学常常被人们认为是自然科学中发展得最完善的一门学科,但在数学的发展史中,却经历了三次危机,人们为了使数学向前发展,从而引入一些新的东西使问题化解,在第一次危机中导致无理数的产生;第二次危机发生在十七世纪微积分诞生后,无穷小量的刻画问题,最后是柯西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次危机发生在19世纪末,罗素悖论的产生引起数学界的轩然大波,最后是将集合论建立在一组公理之上,以回避悖论来缓解数学危机。
本文回顾了数学上三次危机的产生与发展,并给出了自己对这三次危机的看法,最后得出确定性丧失的结论。
二、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第一次数学危机是发生在公元前580-568年之间的古希腊。
那时的数学正值昌盛,忒被是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氏学派对数的认识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万物旨数”。
所谓数就是指整数,他们确定数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揭示数的奥秘来探索宇宙的永恒真理,信条是: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即世界上只存在整数与分数,除此之外他们不认识也不承认别的数。
在那个时期。
上述思想是绝对权威、是“真理”。
罗素悖论
罗素悖论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这个词的意义比较丰富,它包括一切与人的直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数学结论,那些结论会使我们惊异无比。
悖论是自相矛盾的命题。
即如果承认这个命题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题成立;反之,如果承认这个命题的否定命题成立,又可推出这个命题成立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
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罗素悖论提出,危机产生后,数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人们希望能够通过对康托尔的集合论进行改造,通过对集合定义加以限制来排除悖论,这就需要建立新的原则。
“这些原则必须足够狭窄,以保证排除一切矛盾;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广阔,使康托尔集合论中一切有价值的内容得以保存下来。
”解决这一悖论在本质上存在两种选择,the Zermelo-Fraenkel alternative 和the von Neum ann-Bernays alternative。
1908年,策梅罗(Ernst Zermelo)在自己这一原则基础上提出第一个公理化集合论体系,后来这一公理化集合系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康托尔朴素集合论的缺陷。
这一公理系统在通过Abraham Fraenkel的改进后被称为Zermelo-Fraenkel(ZF) axio ms。
在该公理系统中,由于限制公理(The Axion Schema of Comprehension或S ubset Axioms):P(x)是x的一个性质,对任意已知集合A,存在一个集合B使得对所有元素x∈B当且仅当x∈A且P(x);因此{x∣x是一个集合}并不能在该系统中写成一个集合,由于它并不是任何已知集合的子集;并且通过该公理,存在集合A={x ∣x是一个集合}在ZF系统中能被证明是矛盾的。
悖论是什么意思
悖论是什么意思
悖论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èi lùn,逻辑学和数学中的“矛盾命题”,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即自相矛盾的命题。
如果认为它是真的,则它是假的;如果认为它是假的,则它是真的。
如说我现在说的是一句谎话。
”如果认为它是真的,那么它就是一句谎话,是假的;如果认为它是假的,那么它就不是一句谎话,是真的。
悖论长期被认为是一种无聊的诡辩,后来在严谨的数学理论中发现了悖论,才对悖论作了科学的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果。
悖论
“悖论”(paradox)“悖论”(paradox)一词常见诸报端,其字面意思为“荒谬的理论或自相矛盾的话”。
从逻辑上看,悖论性的语句具有这样的特征:如果假定这个语句为真,那么会推出这个语句为假;反之,如果假定这个语句为假,又会推出这个语句为真。
说它对也不是,不对也不是,真是左右为难。
语义学悖论举例悖论古已有之。
一般认为,最早的悖论是古希腊的“说谎者悖论”。
《新约全书·提多书》是这样记述的:克里特人中的一个本地先知说:“克里特人总是撒谎,乃是恶兽,又馋又懒。
”这个见证是真的。
这个克里特岛的“先知”是伊壁孟尼德(Epimenides)。
后来欧布里德(Eubulides)将他的话改进为:我正在说谎。
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如果是句真话,由这句话的内容可知:说话者正在撒谎,既然是撒谎,那么说的是假话;反之,如果这句话是假的,说假话就是说谎,这句话的内容正是“我正在说谎”,因此这句话又是真的。
后来又发现了好几种“说谎者悖论”的变种,例如所谓“说谎者循环”:A说:“下面是句谎话。
”B说:“上面是句真话。
”“说谎者悖论”和“说谎者循环”是与自然语言的表达方式密切相关的悖论,涉及真假、定义、名称、意义等语义方面的概念,这类悖论被称为“语义学悖论”。
语义学悖论的实例很多,“格列林(K.Grelling)-纳尔逊(L.Nelson)悖论”就饶有趣味,它与形容词的应用有关:将形容词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自谓的”,即可对于它们自身成立、对自己为真的。
例如,形容词“Polysyllabic(多音节的)”本身是多音节的,“English(英文的)”本身是英文的,它们都是自谓的。
另一类称为“它谓的”,即对于它们自身不成立、对自己不真的。
例如,形容词“Monosyllabic(单音节的)”是它谓的,因为这个词不是一个单音节词;“英文的”也是它谓的,因为这个词是中文的而不是英文的。
问题来了:形容词“它谓的”是不是它谓的?得到的结果是:如果“它谓的”是它谓的,那么会推出“它谓的”不是它谓的,反之亦然。
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如果你搭乘时空飞机回到过去杀死了你的祖父,那你还会存在吗?蝴蝶振翅可是我们幸免于可预测的未来?明明是双胞胎,其中一个人居然比另一个大十岁?猫竟可以同时处于活着和死亡两种状态?这些不合理的问题,也许颠覆了你现有的知识和逻辑,它们正是科学上所谓的“悖论”。
“悖论”来自于希腊语,意思是“多想一想”相信只要你仔细思考,一定能破解其中的奥秘。
生日悖论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一个房间里有23个或23个以上的人,那么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要大于50%。
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典型的标准小学班级(30人)中,存在两人生日相同的可能性更高。
对于60或者更多的人,这种概率要大于99%。
先让我们用直观的常识来分析一下。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以想象为房间中有三百六十五个座位,一百个学生进入房间,每人随机选择座位。
没有学生会选择已经做有人的座位,两位同学抢座位的几率更是微小。
类比发现,其应用于生日中一百位学生当中任何人与别人生日在同一天生日的机会十分微小。
只有当房间中进入三百六十六人时,我们才能确定至少有两人生日在同一天。
事实上,房间中只需57人,就能让两人一天生日的几率超过99%!这就好比57人没人拿着一张365个座位的房间的座位表,在不知道别人会选择什么座位的条件下,两人选择同一座位的几率。
不计特殊的年月,如闰二月。
先计算房间里所有人的生日都不相同的概率,那么第一个人的生日是365选365第二个人的生日是365选364第三个人的生日是365选363:第n个人的生日是365选365-(n-1)所以所有人生日都不相同的概率是:(365/365)× (364/365) ×(363/365) ×(362/365)× ... ×【(365-n+1)/365】那么,n个人中有至少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就是:1-(365/365)× (364/365) ×(363/365) ×(362/365)× ... ×【(365-n+1)/365】所以当n=23的时候,概率为0.507当n=100的时候,概率为0.9999996对于已经确定的个人,生日不同的概率会发生变化。
22个经典的诡辩故事和悖论命题,让睿智的你瞬间更幽默、有学识
22个经典的诡辩故事和悖论命题,让睿智的你瞬间更幽默、有学识诡辩,诡辩论是⼀种论证⽅法,它的根本特点是⼀种歪曲的论证,外表上好像是运⽤正确的推理⼿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的推论。
悖论,是表⾯上同⼀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的结论,⽽这两个结论都能⾃圆其说。
诡辩故事1.⼀个⼈有三个头某甲对某⼄说:“我能证明‘⼀个⼈有三个头’。
”⼄说:“愿闻⾼见。
”甲说:“每个⼈有⼀个头,没有⼈有两个头,⼀个⼈⽐没有⼈多⼀个头,所以,⼀个⼈有三个头。
”2.你是头上有⾓的⼈古希腊著名诡辩家欧布利德斯有⼀次对⼀个⼈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对不对?”那⼈回答:“当然对呀!”接着欧布利德斯⼜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那你就是头上有⾓的⼈了。
”那个⼈被弄得莫名其妙,知道受了愚弄,⼜说不出所以然,不知怎样反驳欧布利德斯。
3.⼤胆刁民,本官何曾亏了你从前有⼀个县官要买⾦锭,店家遵命送来两只⾦锭。
县官问:“这两只⾦锭要多少钱?”店家答:“太爷要买,⼩⼈只按半价出售。
”县官收下⼀只,还给店家⼀只。
过了许多⽇⼦,他不还帐,店家便说:“请太爷赏给⼩⼈⾦锭价款。
”县官装作不解的样⼦说:“不是早已给了你吗?”店家说:“⼩⼈从没有拿到啊!”县官拍案⼤怒道:“⼤胆刁民,本官要你两只⾦锭,你说只收半价,我已把⼀只还给了你,就折合那⼀半的价钱,本官何曾亏了你!”店家听罢,苦不堪⾔。
4.天机不可泄露从前,有三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遇到⼀个⼈称“活神仙”的算命先⽣,便前去求教:“我们此番能考中⼏个?”算命先⽣闭上眼睛掐算了⼀会⼉,然后竖起⼀根指头。
三个秀才不明⽩是什么意思,请求说清楚⼀点。
算命先⽣说:“天机不可泄露,以后你们⾃会明⽩。
”后来三个秀才只考中了⼀个,那⼈特来酬谢,⼀见⾯就夸奖说:“先⽣料事如神,果然名不虚传。
”还学着当初算命先⽣那样竖起⼀根指头说:“确实‘只中⼀个’。
”秀才⾛后,算命先⽣的⽼婆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灵呢?”算命先⽣嘿嘿⼀笑说:“你不懂其中的奥妙,竖⼀根指头,可以作出多种解释:如果三⼈都考中,那就是‘⼀律考中’;要是都没有考中,那就是‘⼀律落榜’;要是考中⼀⼈,那就是‘⼀个考中’;要是考中两⼈,那就是‘⼀⼈落榜’。
让人惊讶的十个悖论
让人惊讶的十个悖论悖论看似自相矛盾,其实往往揭示了真实。
印象里大多数悖论都只是无法成立的争论,但是对于提高批判思维能力,悖论确实具有一定价值。
读一读接下来的10条悖论,看看是不是能震惊小伙伴们。
悖论之一:价值悖论[维基]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水价值很低,奢侈品如钻石的价值却很高,但为什么水的价值比钻石低?价值悖论(也被叫做钻石与水悖论)就是一类典型的自相矛盾的例子,尽管在维持生存的价值上水要高出钻石,但是市场价水却不如钻石。
我们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悖论,当消费量较小时,两者相比水的边际效用要大于钻石,因此两者都缺少的时候,水的价值就更高。
事实上,现在我们对水的消费量往往都比较大,钻石的消费量却远没有那么大。
我们可以天天喝水喝到吐,却不能天天买钻石。
所以,大量水的边际效用小于少量钻石的边际效用。
按照边际效用学派的解释,比较钻石和水的价值并不是比较两者的总价值,而是比较每份单位的价值。
尽管水的总体价值对于人类来说再大也不为过,毕竟水是生存必需品,但是,考虑到全球的水资源足够充沛,水的边际效用也就处在相对较低水平。
另一方面,急需用水的领域一旦被满足,水就被用作不那么紧急的用途,边际效用因此递减。
所以,水的总量增加,水的总体价值就减少。
钻石的情况就不同了,不管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钻石,市场上的钻石始终是少量,一颗钻石的用途比一杯水大得多得多得多。
所以钻石对于人更有价值。
钻石的价格远高于水,消费者愿意,商人也乐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悖论之二:祖父悖论[维基]如果你乘坐时光机回到你祖父祖母相遇之前并杀死你的祖父会发生什么?关于时间旅行最有名的悖论是科幻小说作家赫内·巴赫札维勒1943年的小说《不小心的旅行者》(《Future Times Three》)中提出的。
悖论内容如下:时间旅行者回到自己的祖父祖母结婚之前的时空,时间旅行者在该时空杀死了自己的祖父,也就是说,时间旅行者自身从未降生过;但是,如果时间旅行者从未降生,也就不能穿越时空回到以前杀死自己的祖父,如此往复。
生活中的数学 骗局与悖论
二等奖:浮动,单注奖金不超过500万. 0.0000846%
三等奖:3000元. 四等奖:200元. 五等奖:10元. 六等奖:5元. 不中奖:0角.
0.0009142% 数学期望大约为:
0.0434228% ﹣0.79元
0.7757707%
也就是说,每花2元 钱,就会有0.79元奉
5.8892547% 献给了 社会,买得越
在这幅图像中,一个大个子正在追赶一个 小个子,对吗?
其实,这两 个人完全是 一模一样的! (不信?用 尺子量量 看!)
你看到了螺旋,还是同心圆? 乍一看,图中是一个螺旋,实际上 它是同心圆。 此图属于“Fraser螺旋错觉”。
统计悖论之选举悖论
假定有三个人—阿贝尔、伯恩斯和克拉克竞选总统。民意测验表明, 选举人中有2/3愿意选A不愿选B,有2/3愿选B不愿选C。是否愿选A不 愿选C的最多?
注意:【本景区门票50元优惠券】不能与其他优惠同时使用!景区门票120元.
黑5红5【佛像一块】
务必交10元领走此好运,方可继续抽奖!
由于景区著名,游客非常多, 此抽奖处也是进行的火热!
可是,半年过去了,发现iPhone6plus 及三星note4无一人抽中!游客抽到的 最大奖为100元话费,且为极少数!景 区收入却变相增加100余万元!您知道 其中的骗局吗?
回答:设定一个固定的边界。如果我们说10,000 颗沙粒是一堆沙,那么少于10,000颗沙粒组成 的就不能称之为一堆沙。显然这样区分9999颗沙 和10001颗沙就有点不合理。那么就有一个解决 方案了——设定一个可变的边界,但是这个边界 是多少,并不需要知道。
逻辑悖论之理发师悖论
一个男理发师的招牌上写着:
奖品很丰厚哦!
悖论及其意义
悖论及其意义----6c50d6c2-715e-11ec-bf83-7cb59b590d7d一、悖论的举例及其注释为了理解悖论的特点和意义,我们不妨从例子开始。
由于悖论的起源和发展几乎与科学史同步,所以悖论已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因而种类繁多,无法一一列举,下面仅举几个典型例子。
1.说谎者悖论公元前六世纪,克里特人构造了这样一个语句,一个克里特人说:“所有克里特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谎话,”试问这句话是真是假?这里给出这句活是真是假的逻辑论证:假设它是真的,即所有克里特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谎话,由于这句话正是克里特人所说,故根据此话的论断可推出这句话是假的。
由此可见,由这句话的真可推出它是假的。
显然,这是一个逻辑矛盾。
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命题的论断中包含了前提。
反之,假设这句话是假的,也就是说并非每一个克里特人的每一句话都是假话,从而既不能导致逻辑矛盾,也推不出它的真。
这种悖论的特点是,它的真理可以推导出它的谬误,相反,它的谬误不能推导出它的真理。
通过稍微修改这个悖论,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强化的说谎者悖论:“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撒谎。
”。
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下面是这句话真假的逻辑证明。
假设这句话是真的,即肯定了这句话的论断,但由此话的论断推出这句话是假。
反之,假设这句话是假,则应否定这句话的论断,即肯定其反面,从而又推出这句话是真。
产生上述矛盾的原因是,由于语言结构层次的混乱,具体来说,这是一个固定词的句子,而固定词本身就是固定词,或者固定词与固定词混合在一起。
2.康托悖论这一悖论是康托在1899年发现的,现将其描述如下。
设集合m是所有集合的集合,试问集合m的基数m与集合m的幂集的基数p(m),哪个大。
=======一方面,根据康托定理,任何集合a的基数a都小于其幂集P(a),即=a另一方面,由p(m)是m的幂集,可知集p(m)中的任一个元素x,即x∈p(m)都是m的子集,所以x必是一个集合。
世界10个著名悖论
世界10个著名悖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哲学中,悖论是指逻辑上似乎矛盾或荒谬的命题或命题集合。
世界上存在许多著名的悖论,它们挑战着人类的逻辑思维和认知能力。
以下将介绍世界上十个著名的悖论,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神秘的哲学难题。
1. 赫拉克利特的悖论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和学派创始人,提出了一条著名的悖论:“你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有点荒谬,因为我们通常认为河流是不变的。
但赫拉克利特认为,随着时间流逝,河流中的水始终在流动变化,所以每一刻都不同,因此我们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2. 动物乐园悖论动物乐园悖论是一种心理学悖论,描述了一个虚构的动物乐园,里面有两个笼子,一个有一只狮子,一个有一只老虎。
如果你告诉一个笼子里的动物说你要将它移到另一个笼子,它会咬你,但如果你告诉另一个笼子里的动物说你要将它移到另一个笼子,它会让你带走它。
这个悖论揭示了人类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对于已知的接受的心理差异。
3. 贝拉米悖论贝拉米悖论是一个关于不可能的事件序列的悖论。
如果有一个事件序列,按照某种规则无限延伸,那么这种序列要么会在某个时刻中断,或者会继续无限延伸。
贝拉米悖论揭示了人类对于无限和不可能的事物的理解上存在的困惑。
4. 费尔巴哈里悖论费尔巴哈里悖论描述了当一个人说自己是说真话时,他实际上在说谎。
这个悖论表明了人类在语言和真实之间存在的模糊性和混淆。
5. 罗素悖论罗素悖论是一个逻辑上的悖论,描述了一个人被称为“巴比伦码头负责人”的人,他负责所有不能自己负责的人的工作。
这个人是否应该负责自己的工作呢?如果他负责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就不需要负责所有不能自己负责的人的工作;如果他不负责自己的工作,那他也不符合自己的规定。
这个悖论揭示了逻辑上的自指问题。
6. 阿奇里斯和乌龟的悖论阿奇里斯和乌龟的悖论是描述了一个虚构的竞赛,阿奇里斯和乌龟同时出发,但是在阿奇里斯追上乌龟之前,乌龟已经跑到了某个点,然后阿奇里斯再追上这个点之前,乌龟又跑到了另一个点,以此类推。
关于逻辑悖论问题
“悖论”一词的意思悖论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
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
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注:包括罗素悖论和en:Liar paradox 的所有悖论,都有二个方向,即“清除悖论”和“理解悖论”。
西方文化偏向于“清除悖论”,包括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东方文化偏向于“理解悖论”。
实际上,悖论有拓扑学模型的,其二维是莫比乌斯带,其三维是克莱因瓶。
参见“易联国际论坛”的《一个理论体系》例如:谎言者悖论是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Epimenides)说的话:“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
”如果这名诗人说的是真的,那么,克利特人与就不是说谎者,这个诗人不能排除在外;如果这名诗人说谎,那么克利特人就不是说谎的群体,这个诗人也应该不是说谎者,这和诗人说谎矛盾。
这就是悖论。
关于逻辑悖论问题1、逻辑中的悖论佯谬2、记者:您在前面多次谈到了"悖论"这个词。
请问什么是悖论?何新:在近代科学哲学中,存在着两大佯谬。
第一是前面我们曾讨论过的归纳法佯谬,是休谟所提出,普遍性与必然性不存在于感性的经验观察中,因此归纳法缺少一个客观意义的基础。
第二就是关于逻辑悖论的佯谬。
记者:究竟什么是逻辑悖论?何新:所谓悖论(Paradox),康德称作"二律背反",黑格尔称作辩证矛盾。
它指的是两个相反的或互相矛盾的命题,但从正面论证则其反面成立,从其反面论证则其正面成立。
悖论的存在,使得思维和语言陷入自相矛盾,成为语义混乱而不知所云。
十种悖论
悖论之一:价值悖论[维基]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水价值很低,奢侈品如钻石的价值却很高,但为什么水的价值比钻石低?价值悖论(也被叫做钻石与水悖论)就是一类典型的自相矛盾的例子,尽管在维持生存的价值上水要高出钻石,但是市场价水却不如钻石。
我们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悖论,当消费量较小时,两者相比水的边际效用要大于钻石,因此两者都缺少的时候,水的价值就更高。
事实上,现在我们对水的消费量往往都比较大,钻石的消费量却远没有那么大。
我们可以天天喝水喝到吐,却不能天天买钻石。
所以,大量水的边际效用小于少量钻石的边际效用。
按照边际效用学派的解释,比较钻石和水的价值并不是比较两者的总价值,而是比较每份单位的价值。
尽管水的总体价值对于人类来说再大也不为过,毕竟水是生存必需品,但是,考虑到全球的水资源足够充沛,水的边际效用也就处在相对较低水平。
另一方面,急需用水的领域一旦被满足,水就被用作不那么紧急的用途,边际效用因此递减。
所以,水的总量增加,水的总体价值就减少。
钻石的情况就不同了,不管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钻石,市场上的钻石始终是少量,一颗钻石的用途比一杯水大得多得多得多。
所以钻石对于人更有价值。
钻石的价格远高于水,消费者愿意,商人也乐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悖论之二:祖父悖论[维基]如果你乘坐时光机回到你祖父祖母相遇之前并杀死你的祖父会发生什么?关于时间旅行最有名的悖论是科幻小说作家赫内·巴赫札维勒1943年的小说《不小心的旅行者》(《Future Times Three》)中提出的。
悖论内容如下:时间旅行者回到自己的祖父祖母结婚之前的时空,时间旅行者在该时空杀死了自己的祖父,也就是说,时间旅行者自身从未降生过;但是,如果时间旅行者从未降生,也就不能穿越时空回到以前杀死自己的祖父,如此往复。
我们假设时间旅行者的过去和现在存在因果联系,那么扰乱这种因果关系的祖父悖论看上去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也就杜绝了人可以任意操纵命运的可能)但是,有许多假说绕开了这种悖论,比如有人说过去无法改变,祖父一定已经在孙子的谋杀中幸存下来(如前所说);还有种可能是时间旅行者开启/进入了另一条时间线或者平行宇宙什么的,而在这个世界,时间旅行者从未诞生过。
生活中的有趣的悖论问题
悖论的几种形式
4.名实不符的悖论.公孙龙在"坚白石论"中主张:" “诡辩是一种欺骗,乍一听,它蛮有道理, 坚"为石头的特性,"白"为石头的颜色.白色由视觉而得,坚 并因其刺激、新奇而令人心惊,但随后, 硬由触觉而来,坚与白不能同时被认知.因此,公孙龙认为坚白 当其虚饰之伪装被揭穿,就会自取其 石不存在,而只能是坚石或白石. 辱。” 有学生问他的希腊老师:“什么是诡辩?”老师反问到: “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 们中间谁会洗?” 这里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 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 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 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这四种可能彼此相悖,无论学 生作出怎样的回答,老师都可以予以反驳,因为他不需要 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就是诡辩。
悖论(paradox)来希腊自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悖论有点像魔术中的变戏法,它使人们在看完之 后,几乎没有—个不惊讶得马上就想知道:“这套戏 法是怎么搞成的?”当把技巧告诉他时,他就会不知 不觉地被引进深奥而有趣的数学世界之中。 正是因为悖论的存在, 数学才能越来越严密,可以说,
红衣女人是真实 的还是拼图里的 ?
两列火车会相撞吗?
美国魔术· 安德鲁斯创造了这个精彩的幻觉作品
球和影幻觉:两幅幻觉图中,球相对于背景的位置一样吗?
折叠的棋盘:你从上面还是从下面看到棋盘呢?
不可能的楼梯:走一 走这个奇怪的楼梯, 会发生什么?最低一 级和最高一级台阶分 别在哪儿?
曲折的悖论:这是一个奇 妙的不可能成立的曲折体, 由匈牙利艺术家托马斯· 伐 克期创作。
悖论的几种形式
3.引入无限的悖论.德国数学家康托尔说:"一厘米线段上 有无数个点,而太平洋上也有无数个点."所以"一厘米线段内 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一样多."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这是《庄子。天下》中 惠施的一句名言。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同样运用了无限的概 念。
对悖论的理解
对悖论的理解一、什么是悖论悖论,在物理学中也常称为佯谬。
在英语中它们是同一个词paradox,指那些与常识相抵触、自相矛盾的反论,有的“似非而是”,又有的“似是而非”。
严格说起来,佯谬只是悖论的一种,而且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现在在自然科学工作者中几乎成了悖论的同义语。
所谓佯谬,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假的谬误”,这是一些看起来是错的,实际上却是对的,即“似非而是”的那样一些论断。
另外还有两种形式的悖论,我们把它总归为第二类。
其一是在本来意义上的自相矛盾的反论。
悖者,违背,违反之意也。
如果对所考虑的某件事情,这样分析会得出一种结论,那样分析又会得出另一种结论,陷入左右为难,自相矛盾的境地,这就构成了悖论。
其二则是那些真正错误的论断,可看起来似乎是对的,即“似是而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诡辩。
这与香港的黄展骥先生在“构成‘说谎者’悖论的两个矛盾———逻辑自身消解不了逻辑矛盾!”一文中把悖论定义为挑战常识的“大是若非”的卓论和“大非若是”的谬论的观点是一致的。
第一类,大是若非者,落实在“是”上,似非而是。
数学史上导致三次里程碑式发现的悖论———希帕索斯(或毕达哥拉斯)无理数悖论(有些数不能表示成整数之比)、贝克莱无穷小悖论(无穷小量既等于零又不等于零)、罗素集合论悖论(可构造一个集合A,A∈A当且仅当A∈A)。
前两次悖论的消解分别扩展了数的系统并引发了欧几里德几何公理系统和亚里斯多德逻辑体系的建立;将微积分建立在严格的极限理论基础上,发展了严密的数学分析学科;第三次悖论的余波至今未平,它推动了数理逻辑的发展,导致了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在包含初等数论的形式公理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一个不可判定命题,该命题本身和它的否定命题在这个系统中都是无法证明的)。
还有量子力学中的三大佯谬———EPR佯谬、薛定谔的猫、维格纳的朋友,以及导致狭义相对论发轫的光速佯谬(相向传播的两束光,它们的相对速度仍然是光速———或者与其等价的追光佯谬),导致广义相对论诞生的双生子佯谬,导致现代宇宙学诞生的奥尔伯斯夜黑佯谬等。
悖论-思维魔方课程笔记
悖论-思维魔方课程笔记《悖论-思维魔方》课程笔记“悖论”(paradox)指思维中深层次的矛盾,并且是难解的矛盾。
它们是巨大且艰深的理智难题,以触目惊心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的看似合理、有效的“共识”、“前提”、“推理规则”在某些地方出了问题,我们思维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原则在某些地方潜藏着风险。
悖论对人类理智构成严重挑战,并在人类的认知发展和科学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本课程将讲授历史上已经提出的一些著名悖论,涉及的论题有:一些扰人的二难困境;模糊性:连锁悖论;芝诺悖论和无穷之迷;逻辑-数学悖论;语义悖论;休谟问题和归纳悖论;认知悖论;合理行动和决策的悖论;道德悖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悖论;对于悖论的进一步思考,如此等等。
我认为,大学里应该传授两类知识:一类知识“实实在在”,另一类知识“奇奇怪怪”。
学习第一类知识后,你能够成为此类知识的使用者和传播者,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劳动者,能够直接在企事业单位就业,也为自己谋一份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学习第二类知识,则有助于打破你的思维定势,开拓你的理智空间,激发你的理智好奇心,使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一种健康、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培养一种宽容和接纳的文明态度,能够成为民主社会中独立自主、理性负责的公民,经进一步深造后,有可能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生产者,成为各行各业中的精英人物。
“悖论”(paradox)典型地属于“奇奇怪怪”的知识。
第一章预备知识和悖论概述逻辑思维的四个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悖论之所以成为问题:违反了逻辑的基本规律。
1同一律:概念保持统一,清晰。
命题保持统一:在一个思维过程中,如果认为一个命题为真,那就要一直以这种命题来推导。
不同一的几种情况:1.构型歧义:因为句子语法结构不确定而产生的一句多义。
2.在同一个辩论过程中,该讨论什么问题,就讨论什么问题,不能跑题、离题、腮边打网。
比如说:“食堂的饭好难吃”学校说:“你咋不想一想还有那么多人吃不上饭呢”怎么样好的与人辩论?我们不能把别人的观点荒谬化、极端化,我们有义务去正确理解别人的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去和别人辩论。
悖论及其科学意义
悖论及其科学意义西班牙的小镇塞维利亚有一个理发师,他有一条很特别的规定:只给那些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这个拗口的规定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妥,但有一天,一个好事的人跑去问这个理发师一个问题,着实让他很为难,也暴露了这个特别规定的矛盾。
那个人的问题是:“理发师先生,您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让理发师为难的是:如果他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是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照他的规定,他不能给自己刮胡子;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他就是不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照他的规定,他就应该给自己刮胡子。
不管怎样的推论,理发师的做法都是自相矛盾的。
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这就是悖论。
悖,中文的含义是混乱、违反等。
悖论,在英语里是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 dokein”。
意思是“多想一想”。
悖论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
悖论都有这样的特征:它看上去是合理的,但结果却得出了矛盾——由它的真,可以推出它为假;由它的假,则可以推出它为真。
悖论与谬论不同,谬论是用目前的理论就能够证明、判断其为错误的理论、观点,总体来说,谬论是完全错误的;而悖论则看起来是是非难辨的。
但这种“是非难辨”并非是永远不能分辨的,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悖论是可以逐步得到消除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
广义上说,凡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论点,都可以叫做悖论,如欲速则不达、大智若愚等都是典型的悖论;还有一些对常识的挑战也可称为悖论。
狭义上说,悖论是从某些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命题的等价式。
通俗地说,如果承认它是真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认它是假的,经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却又得出它是真的。
这就是悖论。
狭义的悖论又可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悖论或真正的悖论。
“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就是典型的悖论,因为从这句话所包含的大前提来看,这是一句假话,其内容必定就是“假”的;既然是假的,则其意必然与其所指相反,所以,这句话应该是“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悖论的意思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悖论的意思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悖论的意思: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 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悖论的意思: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
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
英文解释
[数] antinomy;paradox ;
[paradox] 逻辑学和数学中的矛盾命题
定义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性质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根源
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
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
解悖
悖论与解悖只要运用对称逻辑,没有一个悖论无解。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函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
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
用对称逻辑思维层次法解"说谎者悖论" 这个悖论即"我在说谎"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悖论。
这个悖论表面上由"我在说谎"和"我说实话"这两个对立的"命题"组成,实际上这两个"命题"并不等价——前一个命题包含思维内容,后一个"命题"只是前一个命题的语言表达式,因此后一个"命题"不是
严格意义上的命题。
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把其看成悖论,是由于把两个"命题"看成等价,即都是思维内容和语言表达式统一的命题。
只要把思维的两大层次:命题的思维内容和命题的语言表达式区别开来,"我在说谎"这个悖论即可化解。
释义
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比如:"没有绝对的事物",但仔细想想就知道,"没有"就是绝对的事物,认同它对的同时,恰恰也说明它是错的。
悖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正确。
悖论的成因极为复杂且深刻,但深入研究有助于数学、逻辑学、语义学、形而上学等等理论学科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最经典的悖论包括罗素悖论、说谎者悖论、康托尔悖论等等。
悖论,亦称为吊诡、诡局或佯谬,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
在逻辑学上指可以同时推导或证明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理论体系或命题。
哥德尔关于一阶逻辑完全性定理与不完全性定理的本身就是悖论,已经暴露出逻辑导致发生的问题。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是缺乏评判,以决定的主导方面为衡量标准,或衡量标准过多而引起的悖论。
所谓的标准也是一种规定。
失效以后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再次进行新的规则规定,反正原来的规则也是规定,为什么出现发生悖论以后不可以再次重新进行规定规则,以满足实际应用的目的的需要呢?明明是自己的规定,可是自己又制造新的规定来破坏原来的规定,如果这样来干活,那么将永远有活干了,永远有干不完的活。
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这个词的意义比较丰富,它包括一切与人的直觉和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数学结论,那些结论会使我们惊异无比。
悖论是自相矛盾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