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中半角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三角函数中的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中的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中的半角公式是三角函数中常用的公式之一,半角公式在水平角和垂直角之间建立了联系,它表示当水平角θ为90°时,垂直角A就等于θ的一半,也就是45°。
由此可得,半角公式的数学表达式为:A=θ/2.半角公式的图像描述就是:当θ=90°时,A=45°。
由于半角公式是三角函数的一个重要公式,因此在数学上可以应用到很多地方,比如在平面几何中可以应用乘法、除法等公式进行矩阵分析;在电学中可以应用半角公式来分析电压和电流;在圆环和椭圆形中可以应用半角公式来计算重心等。
实践表明,半角公式是一个十分实用的工具,它可以被用来处理复杂的几何图形和电学问题,可见它的广泛应用。
未来可以期待更多的学者使用半角公式来解决复杂的几何图形和电学问题,发掘半角公式更加完善的应用。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使用三角函数可以对几何图形的特性进行分析和求解,它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通过相应的定义来实现的。
[整理]三角函数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复习重点:半角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复习难点:半角公式的应用复习内容:倍角和半角相对而言,两倍角余弦公式的变形可引出半角公式.推导过程中可得到一组降次公式,即,进一步得到半角公式:降次公式在三角变换中应用得十分广泛,“降次”可以作为三角变换中的一个原则.半角公式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正、负号的选取,而是正是负取决于所在的象限.而半角的正切可用α的正弦、余弦表示,即:.这个公式可由二倍角公式得出,这个公式不存在符号问题,因此经常采用.反之用tan也可表示sinα, cosα, tanα,即:,,这组公式叫做“万能”公式.教材中只要求记忆两倍角公式,其它公式并没有给出,需要时可根据二倍角公式及同角三角函数公式推出. 例3.化简求值:(1) csc10°-sec10°(2) tan20°+cot20°-2sec50°解:(1) csc10°-sec10°(2) tan20°+cot20°-2sec50°例4.求:sin220°+cos250°+sin30°sin70°解:sin220°+cos250°+sin30°sin70°例5.已知:.求:cos4θ+sin4θ的值.解:∵,∴, 即,即,∴cos4θ+sin4θ例6.求cos36°·cos72°的值.解:cos36°·cos72°例7.求:的值.解:上述两题求解方法一致,都是连续应用二倍角的正弦公式.而能采用这种方法求值的题目要求也是严格的,要满足(1)余弦相乘,(2)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两倍,(3)最大角的两倍与最小值的和(或差)是π.满足这三个条件即可采用这种方法.例8.已知:2cosθ=1+sinθ,求.方法一: ∵2cosθ=1+sinθ,∴∴或,∴,∴,∴或=2.方法二:∵2cosθ=1+sinθ,∴,∴,∴或,∴或=2.例9.已知:,求:tanα的值.解:∵,∴,∵0≤α≤π,∴,∴(1)当时,,则有,∴,∴,∴,∴.(2)当,则有,∴,∴,∴.注意:1与sinα在一起时,1往往被看作,而1与cosα在一起时,往往应用二倍角余弦公式把1去掉.例10.已知:sinθ, sinα, cosθ为等差数列;sinθ,sinβ, cosθ为等比数列.求证:2cos2α=cos2β.证明:∵,∴∴4sin2α=1+2sin2β∴2-4sin2α=2-1-2sin2β∴2cos2α=cos2β.课后练习:1.若,则().A、P QB、P QC、P=QD、P∩Q=2.若A为ΔABC的内角,,则cos2A=().A、B、C、D、3.若,则sin2θ=().A、B、C、D、4.若,则sinθ=().A、B、C、D、-5.若,则=().A、B、C、1D、-16.若,则cosα=________.7. 若θ为第二象限角,且,则=_____.8.已知sinA+cosA=2sinB. 求证:cos2B=cos2.参考答案:1.C2.B3.C4.C5.B6.7. 6中小学教育网(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角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是在三角函数领域中常用的数学公式,它们能够将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表示成另外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式子。
这些公式在解决三角函数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在解析几何、物理和工程等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给出其推导过程和一些应用实例。
1. 倍角公式1.1 正弦函数倍角公式正弦函数倍角公式可以表示为:sin 2θ = 2sinθcosθ该公式表示的是,一个角的两倍角的正弦值等于这个角的正弦值与余弦值的乘积的两倍。
推导过程: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和差公式,我们可以得到:sin(θ + θ) = sinθcosθ + cosθsinθ = 2sinθcosθ再将左边的sin(θ + θ)进行简化,即可得到sin 2θ = 2sinθcosθ。
1.2 余弦函数倍角公式余弦函数倍角公式可以表示为:cos 2θ = cos²θ - sin²θ也可以表示为:cos 2θ = 1 - 2sin²θ这两个公式表示的是,一个角的两倍角的余弦值等于这个角的余弦值的平方减去正弦值的平方。
推导过程: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和差公式,我们可以得到:cos(θ + θ) = cos²θ - sin²θ再将左边的cos(θ + θ)进行简化,即可得到cos 2θ = cos²θ - sin²θ。
另外,根据正弦函数的平方加余弦函数的平方等于1的关系式,我们可以将cos²θ替换成1 - sin²θ,得到cos 2θ = 1 - 2sin²θ。
2. 半角公式2.1 正弦函数半角公式正弦函数半角公式可以表示为:sin (θ/2) = ±√((1-cosθ)/2)该公式表示的是,一个角的半角的正弦值等于这个角的余弦值减去1再除以2再开平方。
推导过程: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和差公式,我们可以得到sin(θ/2) = sin(θ/2 + θ/2) = sinθcos(θ/2) + cosθsin(θ/2)。
三角函数中半角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三角函数中半角公式的推导与证明半角公式是用来将一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换算成它的半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
首先,我们可以从角的和差公式出发,通过分析得到半角公式。
设有一个角θ,它的半角为α。
根据和差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等式:cos(θ + θ) = cosθ * cosθ - sinθ * sinθ= cos2θ - sin2θ另一方面,cos2θ也可以用cosθ和sinθ表示:cos2θ = cos(θ + θ) = cosθ * cosθ - sinθ * sinθ我们可以将以上两个等式联立:cos2θ = cos(θ + θ)cosθ * cosθ - sinθ * sinθ = cosθ * cosθ - sinθ *sinθ将上式两边的sinθ * sinθ移项,我们得到:sinθ * sinθ = cosθ * cosθ - cos2θ现在我们将θ替换为α/2:sin(α/2) * sin(α/2) = cos(α/2) * cos(α/2) - cosα再将上式左边的sin(α/2) * sin(α/2)展开:(1/2 - (1/2)cosα) = cos(α/2) * cos(α/2) - cosα将上式两边的1/2移项并使用余弦的定义:1 - cosα)/2 = cos(α/2) * cos(α/2) - cosα将上式两边乘以2,并对右边使用余弦的定义:1 - cosα = 2cos(α/2) * cos(α/2) - 2cosα将上式两边的 -cosα 移项,并将右边的2cos(α/2) * cos(α/2)展开:1 + cosα = 2cos(α/2) * cos(α/2)我们可以继续整理右边,因为cos(α/2) = √((1 + cosα)/2),所以:2cos(α/2) * cos(α/2) = 2√((1 + cosα)/2) * √((1 +cosα)/2)= 2(1 + cosα)/2= (1 + cosα)因此,我们最终得到半角公式:cosα = 1 + cosα / 1 - cosα类似的,我们也可以推导出正弦、正切和余切的半角公式。
半角模型定理公式
半角模型定理公式【原创实用版】目录1.半角模型定理的概述2.半角模型定理的公式表示3.半角模型定理的证明4.半角模型定理的应用正文一、半角模型定理的概述半角模型定理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定理,主要应用于解决三角函数、微积分等数学问题的计算与求解。
该定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简便的计算方法,为数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半角模型定理的公式表示半角模型定理的公式表示如下:设角 A 的半角为 B,则有:sin(B) = ±√((1 - cos(A))/2)cos(B) = ±√((1 + cos(A))/2)tan(B) = ±√((1 - cos(A))/(1 + cos(A)))三、半角模型定理的证明为了证明半角模型定理,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和角公式进行推导。
以 sin(B) 为例,根据和角公式,有:sin(B) = sin(A/2) * √(1 - cos(A/2))由于 A = 2B,所以 A/2 = B,代入上式得:sin(B) = sin(B) * √(1 - cos(B))进一步化简,得:√(1 - cos(A)) = √(1 - cos(B))由于√(1 - cos(A)) 和√(1 + cos(A)) 的正负号不确定,所以需要加上±号。
同理,可以证明 cos(B) 和 tan(B) 的公式。
四、半角模型定理的应用半角模型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在解决一些复杂数学问题时,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在求解三角函数的值、计算微积分等问题时,都可以利用半角模型定理进行简化。
总之,半角模型定理以其独特的公式表示和简便的计算方法,为数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三角函数中的倍角公式与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中的倍角公式与半角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几何和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三角函数中,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公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函数中的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倍角公式倍角公式是指将一个角的两倍表示成该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主要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1. 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可以通过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推导得出。
根据和差公式: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令α = β = θ,可以得到:sin(θ + θ) = sinθcosθ + cosθsinθ化简后得到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
2. 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cos(2θ) = cos²θ - sin²θ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也可以通过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推导得出。
根据和差公式: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令α = β = θ,可以得到:cos(θ + θ) = cosθcosθ - sinθsinθ化简后得到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
3. 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tan(2θ) = 2tanθ / (1 - tan²θ)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可以通过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推导得出。
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代入正切函数的定义式,经过简化和化简可以得到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
二、半角公式半角公式是指将一个角的一半表示成该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
与倍角公式类似,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也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1. 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sin(θ/2) = √[(1 - cosθ) / 2]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可以通过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和差公式推导得出。
根据和差公式: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令α = θ/2,β = θ/2,可以得到:sin(θ/2 + θ/2) = sin(θ/2)cos(θ/2) + cos(θ/2)sin(θ/2)化简后得到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描述角度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在三角函数的研究中,倍角与半角公式是常用的工具,用于求解一些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本文将介绍三角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及其应用。
一、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在三角函数中,倍角公式用于求解角度的两倍角的三角函数值。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倍角公式:1. 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这个公式表示,角度θ的两倍角的正弦值等于正弦值乘以余弦值的两倍。
2. 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cos(2θ) = cos²θ - sin²θ根据勾股定理可知,正弦值的平方加上余弦值的平方等于1,因此我们可以将倍角公式表示为:cos(2θ) = 2cos²θ - 1这个公式表示,角度θ的两倍角的余弦值等于余弦值的平方减去正弦值的平方。
3. 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tan(2θ) = (2tanθ)/(1-tan²θ)这个公式表示,角度θ的两倍角的正切值等于正切值的两倍除以1减去正切值的平方。
二、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与倍角公式相对应,半角公式则是用于求解角度的一半角的三角函数值。
半角公式的推导相对复杂,但我们可以通过倍角公式的逆运算来得到半角公式:1. 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sin(θ/2) = √((1-cosθ)/2)这个公式表示,角度θ的一半角的正弦值等于1减去余弦值的一半开平方。
2. 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cos(θ/2) = √((1+cosθ)/2)这个公式表示,角度θ的一半角的余弦值等于1加上余弦值的一半开平方。
3. 正切函数的半角公式:tan(θ/2) = sinθ/(1+cosθ)这个公式表示,角度θ的一半角的正切值等于正弦值除以1加上余弦值。
三、倍角与半角公式的应用倍角与半角公式在三角函数的求解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简化复杂角度的三角函数计算,拓展三角函数的性质等。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大全及推导过程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大全及推导过程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包括半角正弦公式、半角余弦公式、半角正切公式等等,接下来分享具体的三角函数半角公式大全及推导过程。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
sin(α/2)=±√((1-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推导过程
已知公式
sin2α=sin(α+α)=sinαcosα+cosαsinα=2sinαcosα
cos2α=cos(α+α)=cosαcosα-sinαsinα=cos²α-sin²α=2cos²α-1=1-2sin²α①
半角正弦公式
由等式①,整理得:sin²α=1-cosα/2
将α/2带入α,整理得:sin²α/2=1-cosα/2
开方,得sinα/2=±√((1-cosα)/2)
半角余弦公式
由等式①,整理得:cos2α+1=2cos²α
将α/2带入,整理得:cos²α/2=cosα+1/2
开方,得cos(α/2)=±√((1+cosα)/2)
半角正切公式
tan(α/2)=[sin(α/2)]/[cos(α/2)]=±√((1-cosα)/((1+cosα))
三角函数的万能公式
sin(α)=[2tαn(α/2)]/[1+tαn2(α/2)]
cos(α)=[1-tαn2(α/2)]/[1+tαn2(α/2)]
三角函数公式及推导公式
三角函数公式及推导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们在几何学、物理学、工程学和数学分析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三角函数公式及其推导。
一、正弦函数(sin)1.定义正弦函数表示的是一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通常用sin来表示。
2.常见公式(1)和差公式:sin(A ± B) = sin A · cos B ± cos A · sin B(2)倍角公式:sin 2A = 2 · sin A · cos A(3)半角公式:sin(A/2) = ±√[(1 - cos A) / 2]二、余弦函数(cos)1.定义余弦函数表示的是一个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通常用cos来表示。
2.常见公式(1)和差公式:cos(A ± B) = cos A · cos B ∓ sin A · sin B(2)倍角公式:cos 2A = cos² A - sin² A = 2 · cos² A - 1 = 1 - 2 · sin² A (3)半角公式:cos(A/2) = ±√[(1 + cos A) / 2]三、正切函数(tan)1.定义正切函数表示的是一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通常用tan来表示。
2.常见公式(1)和差公式:tan(A ± B) = (tan A ± tan B) / (1 ∓ tan A · tan B)(2)倍角公式:tan 2A = (2 · tan A) / (1 - tan² A)(3)半角公式:tan(A/2) = ±√[(1 - cos A) / (1 + cos A)]四、余切函数(cot)1.定义余切函数表示的是一个角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通常用cot来表示。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与二倍角公式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与二倍角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们在解析几何、三角学、物理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三角函数中,半角公式和二倍角公式是常用的公式之一,它们可以简化计算,增加易用性。
本文将介绍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和二倍角公式,并详细讨论其推导和应用。
一、半角公式在三角函数中,半角公式是一种将角的半角与原角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的公式。
半角公式可用于将一个角度的三角函数值表示成一个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三角函数中的半角公式。
1. 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表达为:sin(θ/2) = ±√[(1 - cosθ) / 2]其中,θ代表原角的角度。
推导:设θ/2的正弦值为x,则有:sin(θ/2) = x根据正弦和余弦的关系,可以得到:cos(θ/2) = ±√(1 - x²)由于θ/2的正弦函数值为x,可以得到:sin²(θ/2) = x²再利用sin²(θ/2) + cos²(θ/2) = 1的三角恒等式,可得:x² + cos²(θ/2) = 1将cos(θ/2) = ±√(1 - x²)代入上式,可以得到:x² + (1 - x²) = 1化简后,可得:2x² - 1 = 0解方程可得:x = ±√(1/2)因此,sin(θ/2) = ±√[(1 - cosθ) / 2]。
2. 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表达为:cos(θ/2) = ±√[(1 + cosθ) / 2]其中,θ代表原角的角度。
推导:设θ/2的余弦值为x,则有:cos(θ/2) = x根据正弦和余弦的关系,可以得到:sin(θ/2) = ±√(1 - x²)由于θ/2的余弦函数值为x,可以得到:cos²(θ/2) = x²再利用sin²(θ/2) + cos²(θ/2) = 1的三角恒等式,可得:sin²(θ/2) + x² = 1将sin(θ/2) = ±√(1 - x²)代入上式,可以得到:(1 - x²) + x² = 1化简后,可得:1 = 1因此,cos(θ/2) = ±√[(1 + cosθ) / 2]。
三角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三角函数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倍角与半角公式是计算三角函数值时常用的工具。
倍角公式用于将角度扩大为原来的两倍,而半角公式则是将角度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函数的倍角和半角公式,以及它们的相关性质和应用。
一、正弦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1. 倍角公式对于一个角θ,其正弦函数值sinθ可以表示为以下两个倍角公式之一:sin(2θ) = 2sinθcosθsin^2θ = (1 - cos2θ)/2在上述公式中,θ为任意角度。
2. 半角公式对于一个角θ,其正弦函数值sinθ也可以表示为以下两个半角公式之一:sin(θ/2) = ±√[(1 - cosθ)/2]sin^2(θ/2) = (1 - cosθ)/2值得注意的是,在半角公式中,sin(θ/2)的符号取决于θ的象限。
二、余弦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1. 倍角公式对于一个角θ,其余弦函数值cosθ可以表示为以下两个倍角公式之一:cos(2θ) = cos^2θ - sin^2θ = 1 - 2sin^2θ = 2cos^2θ - 1在上述公式中,θ为任意角度。
2. 半角公式对于一个角θ,其余弦函数值cosθ也可以表示为以下两个半角公式之一:cos(θ/2) = ±√[(1 + cosθ)/2]cos^2(θ/2) = (1 + cosθ)/2与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类似,cos(θ/2)的符号取决于θ的象限。
三、正切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1. 倍角公式对于一个角θ,其正切函数值tanθ可以表示为以下倍角公式:tan(2θ) = (2tanθ)/(1 - tan^2θ)在上述公式中,θ为任意角度且不等于(2n + 1)π/2,其中n为整数。
2. 半角公式对于一个角θ,其正切函数值tanθ也可以表示为以下半角公式之一:tan(θ/2) = ±√[(1 - cosθ)/(1 + cosθ)]tan^2(θ/2) = (1 - cosθ)/(1 + cosθ)值得注意的是,在半角公式中,tan(θ/2)的符号取决于θ的象限。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其中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等。
而对于半角公式,即将一个角度的二分之一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形式的公式,也是三角函数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研究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以加深对它的理解。
一、正弦和余弦半角公式正弦函数半角公式为:$\sin(\frac{\theta}{2})= \sqrt{\frac{1-\cos \theta}{2}}$,其含义是将角度$\theta$的二分之一转化为正弦函数的形式。
而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则是$\cos(\frac{\theta}{2})=\sqrt{\frac{1+\cos \theta}{2}}$。
为了证明这两个公式,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和公式:$\sin^2x+\cos^2x=1$当中的“x”是任意角度,这个公式是三角函数中最重要的公式之一。
在进行半角公式的证明时,我们将它作为基本工具来使用。
2、二倍角公式:$\sin2x=2\sin x \cos x$$\cos2x=\cos^2x-\sin^2x=2\cos^2x-1=1-2\sin^2x$这个公式是要证明半角公式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它才能够将一个角度的二分之一与三角函数之间建立联系。
3、半角公式的平方形式:$\sin^2(\frac{x}{2})=\frac{1-\cos x}{2}$$\cos^2(\frac{x}{2})=\frac{1+\cos x}{2}$这两个公式是半角公式的关键形式,因为它们将三角函数与角度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
有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基础,我们来证明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
首先是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sin(\frac{\theta}{2})^2=\frac{1-\cos \theta}{2}$$\Rightarrow \sin(\frac{\theta}{2})^2+\cos(\frac{\theta}{2})^2=1- \cos \theta$替换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和公式得:$\sin(\frac{\theta}{2})^2+\cos(\frac{\theta}{2})^2=1- \cos\theta=1-2\sin^2 (\frac{\theta}{2})$整理一下变形:$\sin(\frac{\theta}{2})^2=\frac{1-\cos \theta}{2}$$\Rightarrow \sin(\frac{\theta}{2})=\sqrt{\frac{1-\cos \theta}{2}}$因此,我们得到了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接下来研究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
半角公式的几何推导
半角公式的几何推导几何推导是指通过几何图形和数学关系来推导出一个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
在几何推导中,半角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工具,它用于求解一个角的一半所对应的三角函数值。
首先,让我们考虑一个任意的角A。
我们可以将角A分成两个相等的角,每个角的大小为A/2、接下来,我们将在单位圆上画出这两个角。
在单位圆上,使用A/2所对应的弧长作为半径的一条直线,从圆心沿弧长方向延伸到圆上的点B。
然后,从圆心沿半径方向延伸到圆的边界上的点C。
现在,我们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ABC,其中角BAC等于A/2将A/2所对应的弧长AB称为角A的弦,OB称为角A的半径。
根据三角恒等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sin(A/2) = AB/OBcos(A/2) = CB/OBtan(A/2) = AB/CB这就是半角公式的三个基本形式。
根据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求解指定角的一半所对应的三角函数值。
更具体地说,如果我们已知一个角的正弦值sin(A),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反正弦函数求得角A/2的正弦值。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 根据已知的正弦值sin(A),使用反正弦函数将其转化为弧度:A = asin(sin(A))2. 计算角A的一半所对应的正弦值sin(A/2):sin(A/2) = sin(A/2)3. 将弧度值转化为角度值:A/2 =radian_to_degree(asin(sin(A/2)))4. 最后,我们得到了角A的一半所对应的正弦值sin(A/2)的角度值。
类似地,我们可以使用半角公式的其他两个形式来计算角A的一半所对应的余弦值和正切值。
通过半角公式,我们可以在几何推导中解决许多与三角函数相关的问题。
例如,可以用半角公式证明三角函数的诸多性质,求解三角方程以及解决三角运算等。
通过应用半角公式,我们可以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效率,并且更加直观地理解三角函数的特性。
总之,半角公式是几何推导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推导和计算角的一半所对应的三角函数值,进而解决与三角函数相关的几何问题。
tan的半角与sin cos的关系
tan的半角与sin cos的关系在三角函数中,tan、sin、cos是常用的三角函数,它们在解决几何问题、工程问题、数学问题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tan的半角公式是tan(x/2) = (1 - cosx) / (1 + cosx),这个公式在三角函数的应用中非常重要。
那么,tan的半角与sin、cos的关系是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
tan是正切函数的简称,对于一个角度x,tan(x)等于sin(x)除以cos(x)。
而sin和cos是余弦和正弦函数的简称,它们都是三角函数中的基本函数。
那么,如何通过tan的半角公式来推导tan和sin、cos的关系呢?首先,我们需要将tan(x/2)展开,得到tan(x/2) = sin(x/2) / cos(x/2)。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得到cos(x/2) = sqrt((1 + tan(x/2))^2 - tan(x/2)^2),以及sin(x/2) = sqrt((1 - tan(x/2))^2 + tan(x/2)^2)。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tan(x/2) = (sin(x/2) / sqrt((1 + tan(x/2))^2 - tan(x/2)^2)) / (cos(x/2) / sqrt((1 - tan(x/2))^2 + tan(x/2)^2))。
化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tan的半角公式tan(x/2) = (1 - cosx) / (1 + cosx)。
因此,通过tan的半角公式,我们可以得出tan与sin、cos的关系。
在应用中,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求解三角函数的半角,或者通过三角函数的相互关系来解决其他问题。
同时,这个公式也可以作为记忆三角函数相互关系的工具,方便记忆和应用。
除了tan的半角公式,还有其他一些三角函数的公式和关系也需要掌握。
例如,sin^2(x) + cos^2(x) = 1,这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可以用来验证tan的半角公式的正确性。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归纳与证明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归纳与证明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在许多数学和物理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半角公式是三角函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够使我们在计算中更方便、更高效地运用三角函数。
本文将对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进行归纳与证明。
一、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可以表示为:sin(x/2) = ±√[(1 - cos(x))/2]证明如下:我们先假设 x/2 仍然在第一象限内,那么根据单位圆的定义,在单位圆上点 P 所对应的角度为 x/2。
设 P 的坐标为 (cos(x/2), sin(x/2))。
下面我们通过点 P 确定半角公式的右侧。
根据单位圆上的直角三角形,我们可以得到 P 点的坐标,即:cos(x/2) = P 的横坐标sin(x/2) = P 的纵坐标接下来,我们将单位圆的中心 O 连接到点 P,得到向量 OP。
由于O 是圆心,所以 OP 的长度是 1,即 |OP| = 1。
进一步,我们将 OP 沿着 x 轴旋转一个角度 x/2。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点 P 的新坐标可以表示为:cos(x) = OP 的横坐标sin(x) = OP 的纵坐标由于 OP 的长度始终是 1,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cos(x) = cos(x/2)sin(x) = sin(x/2)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cos^2(x/2) + sin^2(x/2) = 1再结合半角公式的左侧 sin(x/2),我们可以得到:sin^2(x/2) = 1 - cos^2(x/2)接下来,我们将上述方程带入半角公式的右侧,得到:sin(x/2) = ±√[(1 - cos(x))/2]这就是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
二、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可以表示为:cos(x/2) = ±√[(1 + cos(x))/2]证明如下:同样假设 x/2 仍然在第一象限内,根据单位圆上的直角三角形,设P 的坐标为 (cos(x/2), sin(x/2))。
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一、二倍角公式1.正弦函数的二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推导:设A = θ,B = θ,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
将A=B=θ代入上述公式,即得到sin2θ =sinθcosθ + cosθsinθ = 2sinθcosθ。
2.余弦函数的二倍角公式:cos2θ = cos²θ - sin²θ = 1 - 2sin²θ = 2cos²θ - 1推导:同理可得cos2θ = cosθcosθ - sinθsinθ = cos²θ - sin²θ。
另一方面,根据单位圆上点(x, y)的性质,有x² + y² = 1,其中cosθ = x,sinθ = y。
代入该等式,得1 - sin²θ = cos²θ,即cos²θ - sin²θ = 1 - 2sin²θ。
同时,由正弦函数的二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我们可以得到sin²θ = (1 - cos2θ)/2,将其代入1 - 2sin²θ即可得到cos2θ = 2cos²θ - 13.正切函数的二倍角公式:tan2θ = (2tanθ)/(1 - tan²θ)推导:由正切函数的定义,tan2θ = (sin2θ)/(cos2θ) =(2sinθcosθ)/(cos²θ - sin²θ)。
代入sin²θ = (1 - cos2θ)/2和cos²θ = (1 + cos2θ)/2,消去cos²θ和sin²θ后即可得到tan2θ的公式。
二、半角公式1.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sin(θ/2) = ±√[(1 - cosθ)/2]推导:根据单位圆上点(x, y)的性质,有x² + y² = 1,其中cosθ = x,sinθ = y。
三角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解决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使用三角函数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倍角和半角的情况。
倍角与半角公式是用来计算倍角和半角的数学公式,帮助我们简化计算,并且拓展了三角函数的应用范围。
下面,我们将介绍三角函数的倍角和半角公式以及它们的推导过程。
一、正弦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1. 倍角公式:当角A的余弦值已知时,我们可以通过倍角公式计算角2A的正弦值。
设角A的余弦值为cos(A),则角2A的正弦值为:sin(2A) = 2 *sin(A) * cos(A)。
2. 半角公式:当角B的正弦值已知时,我们可以通过半角公式计算角B/2的余弦值。
设角B的正弦值为sin(B),则角B/2的余弦值为:cos(B/2) = √[(1+ cos(B)) / 2]。
二、余弦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1. 倍角公式:当角C的正弦值已知时,我们可以通过倍角公式计算角2C的余弦值。
设角C的正弦值为sin(C),则角2C的余弦值为:cos(2C) =cos^2(C) - sin^2(C)。
2. 半角公式:当角D的余弦值已知时,我们可以通过半角公式计算角D/2的正弦值。
设角D的余弦值为cos(D),则角D/2的正弦值为:sin(D/2) = √[(1 - cos(D)) / 2]。
三、正切函数的倍角与半角公式1. 倍角公式:当角E的正切值已知时,我们可以通过倍角公式计算角2E的正切值。
设角E的正切值为tan(E),则角2E的正切值为:tan(2E) = (2 * tan(E)) / (1 - tan^2(E))。
2. 半角公式:当角F的正切值已知时,我们可以通过半角公式计算角F/2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设角F的正切值为tan(F),则角F/2的正弦值为:sin(F/2) = (2 * tan(F)) / (1 + tan^2(F))。
角F/2的余弦值为:cos(F/2) = (1 - tan^2(F)) / (1 + tan^2(F))。
三角函数倍角半角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倍角半角公式大全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几何、物理、工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是三角函数中常见的一类公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复杂的三角函数表达式,从而方便求解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重要的数学工具。
1.倍角公式的概念和推导在三角函数中,倍角指的是角度的两倍。
而倍角公式则是用来表示一个角的两倍的三角函数值与该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倍角公式包括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和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
1.1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可以表示为:sin(2θ) = 2sinθcosθ其中,θ表示原角的大小。
这个公式可以通过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来进行推导。
假设在单位圆上,一个角的终边与x轴的交点为P(x, y),那么P点的坐标可以表示为(cosθ, sinθ)。
因此,角2θ的终边与x轴的交点可以表示为(cos2θ, sin2θ)。
通过单位圆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cos2θ = cos^2θ - sin^2θsin2θ = 2sinθcosθ将sin2θ的表达式带入上述公式中,即可得到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
1.2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可以表示为:cos(2θ) = cos^2θ - sin^2θcos(2θ) = 2cos^2θ - 1cos(2θ) = 1 - 2sin^2θ这个公式可以通过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推导得到。
首先,根据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我们可以将cos2θ表示为cos2θ = 1 -2sin^2θ。
然后,利用三角恒等式sin^2θ + cos^2θ = 1,可以将cos2θ用sinθ表示出来。
1.3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可以表示为:tan(2θ) = (2tanθ)/(1 - tan^2θ)这个公式可以通过利用sin2θ和cos2θ的表达式,以及tanθ = sinθ/cosθ的表达式,将sin2θ和cos2θ用tanθ表示出来,并进行简化得到。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与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与半角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们在几何学、物理学以及工程学等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与三角函数密切相关的是它们的诱导公式和半角公式。
本文将介绍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和半角公式的概念、推导方法以及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诱导公式诱导公式是关于三角函数中角度之间的关系的推导公式。
它们将不同角度的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有助于简化计算和推导过程。
根据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属性,我们可以利用诱导公式将某些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转化为已知角度的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
1. 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对于任意角度θ,我们有如下的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sin(θ + π) = -sin(θ)这个公式表明,正弦函数的值在过360度的旋转后会发生变号,即正负交替。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式简化正弦函数的计算。
2. 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对于任意角度θ,我们有如下的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cos(θ + π) = -cos(θ)同样地,余弦函数的值在过360度的旋转后也会发生变号。
3. 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对于任意角度θ,我们有如下的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tan(θ+ π) = tan(θ)正切函数在经过360度的旋转后保持不变。
二、半角公式半角公式是三角函数中将一个角度的正切值用另一个角度的正切值来表示的公式。
这些公式的推导基于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通过将角度减半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1. 正切函数的半角公式对于任意角度θ,我们有如下的正切函数的半角公式:tan(θ/2) = √((1 - cosθ) / (1 + cosθ))这个公式将角度θ的正切值表示为角度θ/2的余弦函数的表达式。
2. 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对于任意角度θ,我们有如下的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sin(θ/2) = √((1 - cosθ) / 2)此公式将角度θ的正弦值表示为角度θ/2的余弦函数的开方值的一半。
3. 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对于任意角度θ,我们有如下的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cos(θ/2) = √((1 + cosθ) / 2)同样地,此公式将角度θ的余弦值表示为角度θ/2的余弦函数的开方值的一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倍角公式得:coa2a=1-2sin²α,可得cosa=1-2sin²(α/2),可得1-cosa=2sin²(α/2),可得sin²(α/2)=(1-cosa)/2,可得,sin((a/2)=根号(1-cosa)/2)cos²(α/2)=1-sin²(α/2)所以:cos²(α/2)=1-(1-cosa)/2=(1+cosa)/2所以:cos(a/2)=根号(1+cosa)/2因为:tana=sina/cosa所以:tan(a/2)=sin(a/2)/cos(a/2)所以:tan(a/2)=根号((1-cosa)/(1+cosa))在△ABC中,∠C=900,AB=1,∠A=a,则cosa=AC/AB=AC,现将△ABC沿AC折叠,得到△ADC, 如图,在△ABC中,∠C=900,∠B=30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0 ;③点D在AB的中垂线上;④S△DAC∶S△ABC=1∶3A.1 B.2 C.3 D.4[1+cos(a)]/2 =1/2+1/2cos(a/2+a/2) =1/2+1/2[cos^2(a/2)-sin^2(a/2)]=1/2-1/2sin^2(a/2)+1/2cos^2(a/2) =1/2cos^2(a/2)+1/2cos^2(a/2) =cos^2(a/2)(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猜测DE、BD、CE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即可).(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第(1)题中DE、BD、CE之间的关系是否仍然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 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线段DF、E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1)DE=BD+CE.理由如下:如图1,∵BD⊥l,CE⊥l,∴∠BDA=∠AEC=90°又∵∠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在△ABD和△CAE中,∠ABD=∠CAE∠ADB=∠CEA=90°AB=AC,∴△ABD≌△CAE(AAS)∴BD=AE,AD=CE,∵DE=AD+AE,∴DE=CE+BD;(2)如图2,∵∠BDA=∠AEC=∠BAC=α,∴∠DBA+∠BAD=∠BAD+∠CAE=180°-α,∴∠CAE=∠ABD,在△ADB和△CEA中,∠ABD=∠CAE∠ADB=∠CEAAB=AC,∴△ADB≌△CEA(AAS),∴AE=BD,AD=CE,∴BD+CE=AE+AD=DE;(3)DF=EF.理由如下:由(2)知,△ADB≌△CAE,BD=EA,∠DBA=∠CAE,∵△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DBA+∠ABF=∠CAE+∠CAF,∴∠DBF=∠FAE,∵BF=AF在△DBF和△EAF中,FB=FA∠FBD=∠FAEBD=AE,∴△DBF≌△EAF(SAS),∴DF=EF,∠BFD=∠AFE,∴∠DFE=∠DFA+∠AFE=∠DFA+∠BFD=60°,∴△DEF为等边三角形.∴DF=EF.如图,Rt△ABC中,∠C=Rt∠,AC=BC=2,E,F分别为AC,AB的中点,连接EF.现将一把直角尺放在给出的图形上,使直角顶点P在线段EF(包括端点)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C,另一边与BF相交于G,连接AP.(1)求证:PC=PA=PG;(2)设EP=x,四边形BCPG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现有三个数12,98,74试通过计算说明哪几个数符合y值的要求,并求出符合y值时的x的值;(3)当直角顶点P滑动到点F时,再将直角尺绕点F顺时针旋转,两直角边分别交AC,BC于点M,N,连接MN.当旋转到使MN=107时,求△APM的周长.解:(1)∵E,F分别是AC,AB的中点,∴EF=12BC=1,EF∥BC,∴EF垂直平分AC,∴AP=PC,∴∠ECP=∠EAP;∵∠CPG=90°,∴∠ECP+∠EPC=∠GPF+∠EPC,∴∠ECP=∠GPF.∵∠GPF+∠PGF=∠AFE=45°,∠EAP+∠PAF=45°,∴∠PGF=∠PAF.∴PA=PG,∴PC=PA=PG;(2)过G作PF的垂线,垂足为H,(如图1)∵∠ECP+∠EPC=90°,∠HPG+∠EPC=90°∴∠ECP=∠HPG,PC=PG.则Rt△PCE≌Rt△GPH(AAS),∴GH=PE=x,∴y=12(1+2)×1-12x×1-12(1-x)x,∴y=12x2-x+32,或y=12(x-1)2+1,∵0≤x<1,∴1<y≤32.∴12,74不符合,所以只有98,∴12x2-x+32=98,4x2-8x+3=0,解得,x1= 12,x2=32>1(舍去),答当x=12时,y的值为8.或①当y=12时,12x2-x+32=12,△<0,方程无实数解;②当y=98时,4x2-8x+3=0,解得,x1= 12,x2=32>1(舍去),所以当x=12时,y的值为9.③当y=74时,12x2-x+32=74,解得x1=1-√62<0(舍去),x2=1+√62>1(舍去),所以不符合.(3)连接CP,则CP⊥AB,(如图2,3)∵AP=CP,∠A=∠PCN=45°,∠APM+∠MPC=∠CPN+∠MPN=90°,∴∠APM=∠CPN,△APM≌△CPN(ASA),∴AM=CN,则CM=BN,AM=CN=x,则CM=2-x,x2+(2-x)2=( 107)2,解得,x1=87,x2=67,即AM=87或67;∴PM=57√2,AP=√2,∴周长为87+127√2或67+127√2.已知△ABC中,BC=a,AC=b,AB=c,且2b=a+c,延长CA至D,使AD=AB,连接BD.(1)求证2∠D=∠BAC(2)求tan1/2∠BCA 的值问题补充:第一题我会,麻烦第二题详细一些第二题:求tan1/2∠BAC×tan1/2∠BCA已知△ABC中,BC=a,AC=b,AB=c,且2b=a+c,延长CA至D,使AD=AB,连接BD.(1)求证2∠D=∠BAC(2)求tan1/2∠BCA的值问题补充:第一题我会,麻烦第二题详细一些第二题:求tan1/2∠BAC×tan1/2∠BCA证明:(1)很明显, AB=AD∠D=∠ABD∠BAC=∠D+∠ABD∠BAC=2∠D(2)过点B做BE垂直AC于E作∠C的平分线交BE于F设AE=x在直角三角形ABE和直角三角形CBE中BE²=AB²-AE²BE²=BC²-CE²AB²-AE²=BC²-CE²c²-x²=a²-(b-x)²c²=a²-b²+2bxx=(c²+b²-a²)/2bx=[(c+a)(c-a)+b²]/2b2b=c+aAE=x=(5c-3a)/4CE=b-x=(c+a)/2-(5c-3a)/4=(5a-3c)/4DE=c+x=c+(5c-3a)/4=(9c-3a)/4∠D=1/2∠BAC(已证)tan1/2∠BAC×tan1/2∠BCA=BE/DE×EF/EC在直角三角形CEB中,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BC/CE=BF/EFBF/EF=a/(5a-3c)/4=4a/(5a-3c)(BF+EF)/EF=(9a-3c)/(5a-3c)BE/EF=(9a-3c)/(5a-3c)EF=(5a-3c)/(9a-3c)BE所以tan1/2∠BAC×tan1/2∠BCA=[(5a-3c)/(9a-3c)BE²]/(DE×EC) BE²=AB²-AE²=c²-(5c-3a)²/16=(30ca-9a²-9c²)/16所以tan1/2∠BAC×tan1/2∠BCA=[(5a-3c)/(9a-3c)×(30ca-9a²-9c²)/16]/[(5a-3c)/4×(9c-3a)/4]=[(9a²-30ac+9c²)/(9a-3c)(3a-9c)]=(3a²-10ac+3c²)/[3(3a-c)(a-3c)]=(a-3c)(3a-c)/[3(3a-c)(a-3c)]=1/3已知,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15,cos∠A=4/5,点M在AB上,AM=2BM,点P是边AC上的一个动点,设PA=x.(1)求底边BC的长(2)若点O为BC的中点,联接MP、MO、OP,设四边形AMOP的面积是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出写出x的取值范围;(3)把△MPA沿着直线MP翻折后得到△MPN,是否可能使△MPN的一条边(折痕边PM除外)与AC垂直?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作BH⊥AC于点H,如图1,∵在Rt△ABH中,cos∠A=45,AB=15,∴AH=12,∴BH=9,∵AC=15,∴CH=3,∵BC2=BH2+CH2,∴BC2=92+32=90,∴BC=310.(2)作OE⊥AB于点E,OF⊥AC于点F,如图2,∵OE⊥AB,OF⊥AC,点O是BC的中点,AB=AC,∴OE=OF=12BH=92,∵AM=2MB,AB=AC=15,∴AM=10,BM=5,∵PA=x,∴PC=15-x,∴y=S△A B C-S△B O M-S△C O P=12BH•AC-12OE•BM-12OF•PC=12×9×15-12×92×5-12×92×(15-x)即y=94x+452.定义域是0<x≤15.(3)①当PN⊥AC时,如图2,作MG⊥AC于点G,∵在Rt△AMG中,cos∠A=45,AM=10,∴AG=8,∴MG=6,②若点P1在AG上,∠AP1N1=90°,由折叠知:∠AP1M=∠N1P1M=135°,∴∠MP1G=45°,∵MG⊥AC,∴P1G=MG=6,∴AP1=AG-P1G=2.③若点P2在CG上,由折叠知:∠AP2M=45°,∵MG⊥AC,∴P2G=MG=6,∴AP2=AG+P2G=14.④当MN⊥AC时,如图3,由折叠知:∠AMP3=∠NMP3,P3N3=AP3=x,MN3=MA=10,∴P3G=8-x,GN3=4,∵P3N32=P3G2+GN32,∴x2=(8-x)2+42,∴x=5,综上所述,x=2或5或14时满足△MPN的一条边与AC垂直.如图,在△ABC中,∠C=90°,∠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过点D作DE⊥AD交AB于E,以AE为直径作⊙O.(1)求证:点D在⊙O上;(2)求证:BC是⊙O的切线;(3)若AC=6,BC=8,求△BDE的面积.……①sin在等式①两边减去1,整理得:将代入α,整理得:开方,得cos在等式①两边加上1,整理得:将代入,整理得:开方,得tansina=cos(90°-a)注:……①sin在等式①两边减去1,整理得:将代入α,整理得:开方,得cos在等式①两边加上1,整理得:将代入,整理得:开方,得tansina=cos(90°-a ) 注:半角公式的证明24.如图,在ABC ∆中,090=∠C ,α=∠BAC )900(00<<α.延长CA 到D ,使AB AD =,连接BD ,则D ABD ∠=∠, ∵α=∠=∠+∠BAC D ABD ,∴2α=∠=∠D ABD ,∴αcos ACAB AD ==, ∴AC AC AC AC AD CD )1cos 1(cos +=+=+=αα, 又αtan ⋅=AC BC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cos 1sin 01cos sin cos cos 1tan cos 1cos 1tan )1cos 1(tan 2tan +=+⋅=+=+=+⋅==s c AC AC CD BC ; [=+ααcos 1sin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2222cos cos sin )cos 1(sin cos 1)cos 1(sin )cos 1)(cos 1()cos 1(sin -+-=--=-+-ααsin cos 1-]即αααααsin cos 1cos 1sin 2tan -=+=;(1)已知1=AC ,3=BC ,则=2tan α,=2sinα;(2)求2sin α的值(用含αcos 或αtan 的式子表示).解:(1)33,21; (2)22)1cos 1()tan (tan 2sin⎥⎦⎤⎢⎣⎡++⋅⋅==ααααAC AC AC BDBC 22)1cos 1()(tan tan ++=ααα22)cos cos 1()cos sin (tan ααααα++=22)cos 1()(sin tan cos αααα++⋅=22)(cos cos 21)(cos 1tan cos ααααα+++-⋅=αααcos 22tan cos +⋅=在 ABC 中,C 为直角,∠BAC=α,延长CA 到D ,连接BD 使∠D=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