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析 三分春色一分愁

合集下载

苏轼古诗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苏轼古诗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董传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②,强随举子踏槐花③。

嚢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④。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⑤新湿字如鸦⑥。

【注】①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

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即将赴汴京春试。

②瓠叶:化用《诗经•小雅》“幡幡瓠叶,采之亨之”(“亨”同“烹”)的典故,言其宴席上菜肴粗陋、简约。

③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正是举子应试的时间,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④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

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⑤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⑥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本应写作“生涯裹粗缯大布”,词人颠倒词序增强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清贫是董传的生活常态。

B. 颔联连用两个典故,说明董传志向远大,不甘心过这粗茶淡饭的贫苦日子,决心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

C. 颈联中“寻春马”“择婿车”两个典故,暗含苏轼对董传的讽劝,希望他不要被京城的浮华迷乱了心智。

D. 诗歌刻画了董传形象,他虽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不住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15. 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汩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菠”“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

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

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17.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

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小题,13分)18.(1)《归去来兮辞》用“,。

”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3)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写出了秋水秋空和晚霞与野鸭浑然一体的美景。

(4)《陈情表》用“,。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5)《陈情表》中晋成公绥《 <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提出“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6. D 【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诗词赏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诗词赏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诗词赏析展开全文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出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1.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

章质夫:即章楶(jié),常与苏轼诗词酬唱。

2. 从教:任凭。

3.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思:心绪,情思。

4. 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5. 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

6. 缀:连结。

7. 一池萍碎:古人认为杨花落水而生浮萍。

诗词赏析这首词幽怨缠绵而又空灵,将毫不起眼的杨花写得十分惹人爱怜。

“似花还似非花”开篇即出手不凡,耐人寻味。

杨花即柳絮、柳棉,说它“似花”是因为像其他花那样开落有序,它既可以装点人间春色,也可以饱含深情地送春归去。

说它“非花”是因为柳絮既没有其他花的美丽色彩,也没有怡人的花香,更是形态细小,开时不与人看,从不引人注目。

这句既咏物,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的独特风格。

“也无人惜从教坠”句写杨花的飘落,也是杨花的归宿。

因为不被人重视,它的零落也不教人觉得可惜。

天下或美艳或清雅的花儿千千万万,几乎每一种花的凋谢都会惹人怜惜,唯独杨花没人怜爱。

作者用“坠”这个极为沉重的字眼来形容轻盈的杨花,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流露出对杨花“无人惜”的哀怜;一个“惜”字,是全篇之“眼”,以无人相惜来衬作者对杨花的拳拳之情,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句,承“坠”字写来,言柳絮“抛家傍路”、“无情有思”,将柳絮拟人化,至“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句,直接将柳与人融为一体,可谓匠心独运。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理解及鉴赏专训五古诗词阅读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理解及鉴赏专训五古诗词阅读含解析

(五)古诗词阅读,完成各题。

菩萨蛮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

B.“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

2.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完成问题。

开龙门八节石滩①(其一)白居易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③施家财。

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

【注】①作此诗时,作者73岁。

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

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

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

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

”②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

锡,手杖。

③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后因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

,“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

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此次开滩工程的资金的唯一来源,是持杖僧人从各方化缘的所得。

2.白居易在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有“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句子,试结合这两句诗分析本诗尾联表达的深刻意蕴。

,完成问题。

[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C.“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也暗指人事的更替。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

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代: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

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

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

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

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

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

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清真集》入“越调”。

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

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常与苏轼诗词酬唱。

从教:任凭。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用唐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宁夏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宁夏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深秋时节,诗人独行于郊外,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气氛。

B.颔联写诗人回忆故乡往事,直到日暮时分才“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

C.尾联写山月的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流露出诗人对山居环境的喜爱之情。

D.全诗从初行郊野写到月上西林,清光照竹扉,以空间为顺序写了诗人一路所见之景。

2.请将这首诗的颈联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潜《归园田居》)进行比较,分析写景手法的相同点和意境的不同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回忆了与老朋友曾经共饮的美好时光,以及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B.颔联,诗人借助“浮云”“流水”这两个常见的意象,抒发了阔别十年的感慨。

C.颈联,点题,写相逢时的欢笑,开怀畅饮,把酒言欢,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欣喜愉悦之情。

D.尾联,笔锋一转,秋色中红树满山,令人留恋,表达与友人携手同游的愿望。

4.赏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千秋岁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注]。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

飞盖,状车辆之疾行。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碎”两字凝练地写出春景的生机盎然,但其中又隐约有乐景衬哀情之感。

B.“碧云暮合空相对”一句,既写了时间的缓慢流逝,又凸显了诗人的形单影只。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全诗翻译赏析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全诗翻译赏析

精心整理“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水龙吟》全诗翻译赏析【原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却是,不怨恨这杨花已经飞尽,恨只恨西园百花凋落难连缀。

拂晓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成一池浮萍细碎。

若把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

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赏析一】此词为借柳絮拟人抒情的咏物之作。

下阕将无限幽恨一笔荡开,转而以落红难缀之恨引出落花飘零以衬杨花,由笔传情,更深沉地写出杨花委尘的无限悲恨。

晓来雨过,杨花也当如落红一样,花落形销,魂亡无迹。

思量、情思、追寻都被雨打得无影无踪。

相传杨花落水会化为浮萍,一池萍碎,既是对杨花飘落之后的传神描写,着一碎字又似思妇破碎的心。

春色三分又将西园落红带入,落花飘零,再难寻觅,惜春之情,对此尘土流水而更增伤感。

结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将飘零杨花与思妇情思绾结一处,那湿淋淋似泪的杨花,恰似思妇的点点清泪。

物与人,景与情交融一体,达到浑化无迹之境。

于是,萦损柔肠为伊,困酣娇眼因伊,欲开还闭是我也是伊。

而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则我之心神似乎已化为飘摇之杨花,在悠扬飞转中寻寻觅觅,寻找远方的情侣,不解人的黄莺儿偏在此时叽叽喳喳的叫着,将我从惝恍迷离的梦境中惊醒,春梦转瞬而逝,不禁惆怅万分。

下片即以恨提起,循着闺中少妇的思绪,由闺怨而伤春惜春,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落红难缀,杨花亦在风雨飘零之中散落池塘,化为碎萍,三分春色转眼全无,伤春惜春之情,写的触目惊心,动人心魄。

词之结句,力大无匹,令我伤心欲绝的杨花,原来不是杨花,而是点点离人之泪!这样,上片由杨花触发之离情,与下片由杨花引起之伤春惜春之感,挽合无痕。

又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合春花于一炉,结尾把杨花比做点点离人泪,传出思妇伤春伤别之情。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 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过菊江亭(1)于谦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咏菊曹雪芹(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2)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3)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①菊江亭:今位于安徽东至县东流镇滨江处,晋时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常来此植菊。

②欹:通“倚”。

③平章:品评。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首前两句写陶渊明在菊江亭的五棵柳树旁拄杖而行,从而写出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B. 第二首前两句写咏菊之人怀着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暮到晓,绕着篱笆,靠着石头,吟咏菊花。

C. 两首诗所题咏的菊花,都与辞官归隐的陶渊明相关,都表达了对陶渊明高风亮节的赞颂之情。

D. 两首诗在题咏菊花的同时,写到“五柳”“一辞独擅晋文章”“陶令”,都属于引用典故。

(2)咏物诗往往会在物中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首诗中明确表达了诗人自己不喜欢无情之物的心态。

B. 第一首诗暗含了诗人对陶渊明能保持高风亮节的赞赏之情。

C. 第二首写诗人在吟咏菊花的过程中,用霜色来描摹菊之形。

D. 第二首写诗人月下吟咏菊花时,口里含有菊花清香的花瓣。

(3)阅读上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①菊花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描写菊花的?②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A(2)B(3)①菊花描写:第一首诗“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两句,写到菊花的色和香。

“黄花”即“菊花”,突出其颜色为璀璨夺目的黄色,赞美它芬芳高贵的节操。

第二首诗中“菊花”名称没有在诗中明确显现,“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两句,写到菊花的色和香。

用“霜”借指“白色菊花”,暗示出其圣洁孤傲的品格。

②情感表达:第一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品格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追求;第二首主要表达诗人自己自伤自怜和对孤傲品性的坚守,同时也对陶渊明的高风亮节给予可肯定。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的意思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的意思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的意思“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其古诗全文如下: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阆苑先生须自责,蟠桃动是千秋。

不知人世苦厌求。

东皇不拘束,肯为使君留。

【注释】⑴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为双调小令。

⑵九十日春:农历正月至三月。

⑶“三分”句:宋叶清臣《贺圣朝》:“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⑷榆荚:榆树果实,初春时先于叶生,状似钱而小,暮春时飘落。

此句指雨打榆荚零落。

⑸柳花球:柳絮染尘成球。

此句指风吹絮球翻滚。

⑹使君:惠州知州詹范。

作者在《与徐得之》中称“詹使君,仁厚君子也,极蒙他照管”。

按作者时年六十岁,又据其《和陶贫士七首》之六:“老詹亦白发,相对垂霜逢。

”可知此句为实写。

⑺合江楼:作者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⑻“水光”二句:形容山水之美。

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横峰皱。

”苏轼《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翻译】春天过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

纵然还有三分春色,那一分惆怅也无法免去。

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

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流往事了。

美丽的歌女斜靠在合江楼边。

水光清凉,山色美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

【赏析】上片,惜春伤春,无须“贪忙”,“追游”。

与密州时作的同词牌名的上片完全一样,惜春。

面对同样的春,产生着同样的心情。

那时,朝廷政治斗争激烈,词人回避,自求外任。

而今,在贬所惠州,也是一个春季过去了(“九十日春都过了”),即风华正茂的时候过去了,我闲置无所事事了(“贪忙何处追游”),无须“贪忙”、“追游”了。

紧接着点化运用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三分春色一分愁”),日暮西山,人命危浅了,只是词人未看到日后还有“风雨”,哪怕是“一分风雨”,未想到日后又要谪贬儋州;但他很快意识到,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失,自己的青春很快消失,如“雨翻榆荚阵”,如“风转柳花球”,没有多少留恋,有的是终身遗恨。

苏轼-《水龙吟》赏析

苏轼-《水龙吟》赏析

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赏析一:这首咏物词,以物拟人,写得缠绵悱恻,构思精妙,笔力卓绝。

这是苏词婉约风格的代表作。

词中细腻地描绘了杨花飘落的情状,也借杨花自花自落的寂寞传递出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

赏析二:苏轼之词以豪放为风格,然而苏词也有不少细腻婉约之作,本词便是一篇极为情致细腻的惜花词章。

本篇构思巧妙,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

上片惜杨花之飘坠,下片抒发哀悼杨花委尘之悲恨,表现了思妇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物与神的境界,词中自出新意,风神绵邈,情韵俱佳,为咏物妙作。

全词用拟人化手法,亦物亦人,通过杨花随风飘转的情景,刻画出一位梦绕魂牵、幽怨绵绵的思妇形象。

构思新颖,想象丰富。

起笔便不同凡响,用语精妙。

“‘似花还似非花’两句,咏杨花确切,不得咏他花”。

“抛家傍路”三句转入拟人手法:“无情有思”引出下面几句的内容。

“萦损柔肠”三句写“思”的状态,描写杨花轻盈臃仲似美人之眼欲睁又闭,想象奇妙无比,神采飞动。

“梦随风万里”三句写“思”的内容,是万里寻夫。

刚停而又被莺呼起。

写尽杨花轻盈飘动而无定所的神韵。

下片则愈出愈奇。

先以落红隐衬杨花,说“不恨”只是由笔传情,实则“有恨”。

“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所看到的是“一池萍碎”。

词人认为这碎萍便是杨花化成,悖理而有情,更能显出对杨花的一往情深。

接下去再深描一笔,点出杨花的归宿。

那些漫天飞舞的杨花都在哪里去了呢?这就是有二成变成了尘土,一成变成绿萍。

杨花已尽,春色已尽。

煞拍再画龙点睛,“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以情收束全词,干净利落而余味无穷。

此词遗取神,空灵婉转、精妙绝伦,压倒古今,为咏物词的极品。

赏析三:这首词,一般以为作于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

《水龙吟·杨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杨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杨花》原文及翻译赏析《水龙吟·杨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及注释译文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

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思还闭。

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

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

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

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

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清真集》入“越调”。

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

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常与苏轼诗词酬唱。

从教:任凭。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用唐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

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

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落红:落花。

缀:连结。

一池萍碎:苏轼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春色:代指杨花。

赏析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

【诗歌鉴赏】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诗歌鉴赏】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诗歌鉴赏】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出处】
宋·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原作】[提供]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逄何处?
【名句赏析】
三分春色,其中二分是忧愁,还有一分是风雨。

此词作于饯别之时。

友人即将远行,
主人殷勤挽留,但他不说“你不要走”或“多留几天”等话,偏从风雨载途、春愁满路着笔。

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

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

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

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

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

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
励志故事。

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含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

后来
苏轼《水龙吟》咏杨花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当是受到它的启迪。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的意思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的意思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的意思“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出自宋朝诗人叶清臣的作品《贺圣朝·留别》,其古诗全文如下: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注释】⑴贺圣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花间集》有欧阳炯词,本名“贺明朝”,《词律》混入“贺圣朝”,误。

有十余种格式。

此词格式为:双调四十九字,仄韵格,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三仄韵。

⑵绿醑:即绿色的美酒。

⑶几许:犹言多少。

【翻译】斟满淡绿色的美酒,请您再住几日,不要就这样匆匆离去。

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都是离愁别绪,一分又充满了凄风苦雨。

年年都见花开花谢,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让我们高歌畅饮,不要谈论伤感之事。

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不知我们会在哪里相逢。

【赏析】词人在留别友人的筵宴上,怀着依依不舍的深情,满斟翠绿色的美酒,殷勤地劝友人多喝几杯,不要匆匆归去,因为别易会难。

时值暮春多风多雨之时,总共三分春色,其中二分是忧愁,一分是风雨。

此情此景,多么使人难堪。

暮春是牡丹花开放的季节,但它容光短暂,从开放到凋谢,没有多少时间。

既然好花不长开,机会难得,还是放声高歌,畅饮美酒,休去诉说离愁别绪吧。

只是不知道明年今日牡丹花开放时节,能在何处重逢。

此篇虽写离愁别恨,但它不像许多婉约派词作那样写愁恨掩抑低沉,凄伤欲绝。

篇中不但有豁达乐观的话,而且全篇语言刚健,笔调雄浑,在惆帐的别情背后,透器出一股豪迈开朗的气息。

上片开篇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OrG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

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

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

叶清臣《贺圣朝·留别》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叶清臣《贺圣朝·留别》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叶清臣《贺圣朝·留别》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叶清臣叶清臣(1000~1049),字道卿,祖籍乌程(今浙江湖州)。

仁宗天圣二年(1024)中进士,官至苏州观察判官,先后做过光禄寺丞、龙图阁学士、权三同使公事、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官。

卒于皇祐元年(1049),追赠左谏议大夫。

《宋史》说他“天资爽迈,遇事敢行”,“为一时名臣”。

叶清臣著有文集一百六十卷,可惜不存。

《全宋词》中录有他的词一首。

贺圣朝·留别【原文】满斟绿醑① 留君住,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注释】①绿醑:即绿色的美酒。

【译文】斟满绿色的美酒,请您再留几日,不要匆匆离去。

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是离愁别绪,一分是凄风苦雨。

年年都见花开花谢,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让我们高歌畅饮,不要谈论那伤感之事。

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不知我们会在哪里重逢?【鉴赏】本词作于叶清臣居留北宋都城汴京期间、与好友即将分别之时,通过对别离场面的抒写和对将来重逢的设想表达了深深的离恨。

上片写饯行的场面,美酒在杯,众人皆劝。

词人抓住春色、离愁、风雨等典型事物来描绘此情此景:正是阳春时节,然而风雨凄厉,叫人倍添离愁。

同时这四句也为下文的抒情打下基础。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是公认的佳句。

这句词想象丰富,构思新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词人在想象中把春色分为三份,其中自己的哀愁占两份,另外的一份则付诸风雨。

于是,在词人眼中,这春色就成了“愁”和“风雨”的代表。

而“风雨”其实也代表着愁绪,可见离愁之深。

下片写想象。

起首两句上接离愁,为下文埋下伏笔。

第三句是转折,是情绪上的反弹,从上片的忧郁、低沉中跳出,另开一种开阔豪爽的情调。

这是对朋友的安慰和对自己的劝解。

可是词人转而又想到将来,再会难期,心中忧伤又起。

词意一波三折,结构精妙。

本词用语遒劲、苍凉雄壮,能让我们在凄伤的离愁之后,感觉到一番豪爽峭拔的气魄,这样的格调是平常的婉约词中所没有的。

“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出处、解释及赏析

“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出处、解释及赏析

“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出处、解释及赏析名句: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

出自:元代薛昂夫的《最高楼·暮春》解释:雨中杨柳飘飘荡荡,残花满地。

原文:《最高楼·暮春》薛昂夫花信紧,二十四番愁。

风雨五更头。

侵阶苔藓宜罗袜,逗衣梅润试香篝。

绿窗闲,人梦觉,鸟声幽。

按银筝、学弄相思调。

写幽情、恨杀知音少。

向何处,说风流。

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

落花中,流水里,两悠悠。

译文:暮春时节花期已快过,五更时分窗外小雨仍是淅淅沥沥。

石阶上长满苔藓穿着罗袜就可以踩上去,空气潮湿,衣服也只能放在熏笼上。

梦醒无事,只听窗外鸟儿啼鸣,倍感清幽。

轻抚银筝,慢慢练习相思曲。

琴声婉转多情,只可惜无知音聆听。

心中的这无限愁绪要到哪里去诉说啊!雨中杨柳飘飘荡荡,残花满地,仿似在告诉我们:已至暮春,春将休。

注释: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泛指女子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

五更头:天将明时。

梅润:谓梅雨季节的潮湿空气。

香篝(gōu):熏笼。

绿窗:绿色纱窗。

指女子居室。

银筝: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

作者简介:薛昂夫(1267—1359) 元代散曲家。

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人。

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为姓。

先世内迁,居怀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阳)。

祖、父皆封覃国公。

汉姓为马,又字九皋,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

据赵孟頫《薛昂夫诗集序》(《松雪斋文集》),他曾执弟子礼于刘辰翁(1234~1297)门下,约可推知他生年约在元初至元年间。

历官江西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

薛昂夫善篆书,有诗名,诗集已佚。

诗作存于《皇元风雅后集》、《元诗选》等集中。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理解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理解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理解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春天到了,大地开始苏醒,满目的春色令人如醉如痴,令人留连忘返。

春色三分,三分之中,一分是春天的色彩,清新的绿色,明媚的金黄,蔚蓝的天空,它们一起构成了春天的最美丽画卷。

另一分则是春天带来的芬芳,樱桃树的花香,柳树的香味,梅花的芬芳,一个个芬芳洋溢的风景,让人神驰至极。

最后一分是春天拥有的声音,春雨的滋润,蝉鸣的和弦,阳光的温暖,它们谱写出一曲曲春天的乐曲,传递着温馨的情意。

二分尘土,二分尘土,一分是春天的气息,沐浴着春雨,大地活力满溢,一片片尘土翩翩起舞,绽放出迷人的色彩,把春天的活力传递到四面八方。

另一分则是春天的心情,随着春天的到来,心情也变得轻松,心情也变得热情,生活充满了欢愉,让我们有无限魅力与动力。

一分流水,一分流水,流水代表着生命的流逝,也代表着时间的流逝,流水无言,却传递着无尽的深情,流水带来的是清凉的气息,把春天的温柔拥抱住。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春天是活力的季节,也是梦想的季节,在这温馨的时刻里,让我们把梦想抓牢,在春天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们在春天里充满活力,激发新的灵感,创造出新的事物,让我们在春天里绽放最灿烂的笑容。

“三分春色一分愁。”原文、赏析

“三分春色一分愁。”原文、赏析

三分春色一分愁。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原文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

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暮春。

是时,东坡61岁,在惠州贬所宴饮州守詹范时,有感于仕途之变,便作下了这首词。

译文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文赏析三分春色一分愁
①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

迎面姗姗而来的——春,似一位多情美丽的姑娘,浑身带着一种困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②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

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

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春阳那样温柔。

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气息呢!
③“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

心之深处像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④傍晚,怀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茵的草坪上,凝视着蔚蓝的天空。

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⑤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⑥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切切诉说一个奇异的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⑦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

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
⑧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晖,徜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

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⑨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⑩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春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一片心。

”唉!这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1、第④自然段写出自己躺在草坪上凝视几朵白云“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有何作用?
2、第⑧自然段,作者以浓墨重彩,极写春光的旖旎可爱,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⑨自然段中“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一句有何深刻的含义?
4、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因为”以下的文字,述说了自己爱冬、爱春的原因,透露出了对故乡的“遐思与怀想”。

B.作者引用古人“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诗句,其用意是引出心头莫名的惆怅和空虚。

C.第⑥段用排比手法,生动地描摹了红绿相映的春景及和煦温馨的春风,使春色更感迷人。

D.最后一段巧点题目,使主旨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

E.本文除了借满园春色抒浓浓乡愁外,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国民党反动派阻挠两岸统一的不满和愤慨。

5、阅读全文,说说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的含义。

6、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①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②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美好的春色并不是自然景色的纯客观的翻版,而是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反衬“我”的“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

B、文尾低吟感叹,巧点题目,将全部的“愁”意倾肠而出,使“三分春色一分愁”的主题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

C、全篇有景有情有思,有诗有物有我,作者以他那生花妙笔,将它们巧相配置,这就使作品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产生了使读者爱不释手的艺术魅力。

D、从全文来看,作者由自然界的春天,联想到人的春天,正如作者所说的“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不要让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可见文章旨在启发人们不要蹉跎岁月,要珍惜青春,多读书,到书中去寻找“美丽动人的故事”。

8、这篇散文把春色和心绪融为一体,请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中“愁”的具体含义。

9、文章极力铺陈春的诱惑,春的温情,春的云霞,春的晚风,其作用在于:
10、“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一句中加点的词用得好是因为:
11、简略说说作者写“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的意图。

12、第四节作者凝视蓝天,浮想联翩。

请你依据全文主旨补充一下省略号省去的内容。

(不超过50字)
13、“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近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返乡祭祖时,曾以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诗句:“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形容台湾和福建“血同源、根同宗”的密切关系。

请你也写出一句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

(课内外均可)
14.“学贵有疑”,请你从本文的内容或表达方面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参考答案:
1、第④自然段写出自己躺在草坪上凝视几朵白云“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有何作用?
借助联翩的想像,使思乡之情含蓄地表露出来。

2、第⑧自然段,作者以浓墨重彩,极写春光的旖旎可爱,其作用是什么?
①紧扣题目并呼应开头中的“春色”。

②用“春色”反衬乡愁的浓烈。

3、第⑨自然段中“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一句有何深刻的含义?由于两岸阻隔,思乡的愿望虽然强烈,却无法实现,只能在想像中寻找一点慰藉。

4、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C、E )
A.第②段“因为”以下的文字,述说了自己爱冬、爱春的原因,透露出了对故乡的“遐思与怀想”。

B.作者引用古人“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诗句,其用意是引出心头莫名的惆怅和空虚。

C.第⑥段用排比手法,生动地描摹了红绿相映的春景及和煦温馨的春风,使春色更感迷人。

D.最后一段巧点题目,使主旨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

E.本文除了借满园春色抒浓浓乡愁外,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国民党反动派阻挠两岸统一的不满和愤慨。

5、阅读全文,说说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的含义。

徜徉在旖旎可爱的宝岛春光中,还有一片思家的乡愁(大意对即可)
6、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①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漂浮,运用反复、排比的手法,由实及虚,表现出绵延无尽的乡土情结,道出了幽幽情思。

②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去寻觅呢!
寻找,在书本中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憧憬着团圆欢聚的场景。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作者笔下美好的春色并不是自然景色的纯客观的翻版,而是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反衬“我”的“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

B、文尾低吟感叹,巧点题目,将全部的“愁”意倾肠而出,使“三分春色一分愁”的主题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

C、全篇有景有情有思,有诗有物有我,作者以他那生花妙笔,将它们巧相配置,这就使作品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产生了使读者爱不释手的艺术魅力。

D、从全文来看,作者由自然界的春天,联想到人的春天,正如作者所说的“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不要让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可见文章旨在启发人们不要蹉跎岁月,要珍惜青春,多读书,到书中去寻找“美丽动人的故事”。

8、这篇散文把春色和心绪融为一体,请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标题“三分春色一分愁”中“愁”的具体含义。

对故乡的思念
9、文章极力铺陈春的诱惑,春的温情,春的云霞,春的晚风,其作用在于:
用美好的春景反衬我对故乡的缕缕惆怅和莫名空虚。

10、“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一句中加点的词用得好是因为:
作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晚风的轻柔与美好,反衬出对故乡的无比依恋11、简略说说作者写“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的意图。

看似黄昏的美好,其实作者触景生情,由这两幅画面引发出对故乡无比思念的愁绪。

它是作者抒发感情,表达主题思想的基础。

12、第四节作者凝视蓝天,浮想联翩。

请你依据全文主旨补充一下省略号省去的内容。

(不超过50字)
主观开放题。

只要进行合理想象,言之成理,合乎字数要求即可。

示例:化作唳唳的雁鸣,捎去对亲人的思念;变成簌簌落叶,融入家乡的春泥……啊,这份绵延悠幽的乡愁,真令人遐思神往。

13、“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近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返乡祭祖时,曾以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诗句:“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形容台湾和福建“血同源、根同宗”的密切关系。

请你也写出一句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

(课内外均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14.“学贵有疑”,请你从本文的内容或表达方面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如:“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请联系自已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