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量和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施肥方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摘要对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的施肥方法处理的小麦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的施肥方法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

平衡施肥满足小麦对养分的均衡需求,能较大幅度的提高产量。

关键词小麦;施肥方法;产量中图分类号S14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8-0120-01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肥料三要素长期单独或配合有机肥料施用的增产效果及其对土壤养分平衡和肥力的影响,既能为当前合理分配和施用化肥提供科学依据,又可为平衡土壤养分提供资料,为土壤培肥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地点和材料试验于2002年在徐州市农业科学院土壤长期定位试验区进行,供试的土壤为黄泛冲积母质发育的黄潮土,质地为砂壤。

有机质含量为10.79g/kg,全氮0.66g/kg,全磷0.74 g/kg,速效磷12.00mg/kg,速效钾63.00mg/kg。

供试品种为徐州26、徐州25和烟麦2801。

1.2试验设计试验设8个处理,并设空白对照(CK),试验设计见表1)。

试验前进行了匀地试验,使试验土壤肥水无显著性差异。

氮磷钾肥每季施用量:N为150.0kg/hm2(基∶追=1∶1),P2O5为75.0kg/hm2,K2O为112.5kg/hm2。

厩肥经过堆积腐熟,每季施用量:1981~1984年施马粪37.5t/hm2;1985~2001年施牛粪18.75t/hm2。

小麦、玉米轮作,平茬收割。

小区面积33.3m2,重复3次。

1.3记载内容小区产量:各小麦品种每次重复实收面积7.92m2。

2结果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见表2),不同的施肥方式,小麦产量有较大的差异。

对表2中的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施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肥料和品种间存在交互作用(见表3)。

各品种的产量经Duncan多范围检验,结果见表4。

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四、 补钾肥 保 高产
我市土 壤样 品速 效钾 测定 结果 表 明 ,速效 钾平 均含 量为 147毫 克/ 3. 千克 , 中等偏 低水 平 , 对钾 属 在

保 证肥 料使 用量
高产 棉花从 土 壤 中带走 的养 分 ,要根 据 土壤 的 供 肥 能力 来确 定施 肥 量 。土壤 肥 力长 期定 位 监测 结 果 和土壤 测定 表 明 ,由 于化肥 投 入量 的增 加 和开 展 平 衡 施肥 系列 化服 务 ,我 市土 壤 中碱 解氮 的含 量 明 显 增 加 , 效磷含 量 上升 幅度很 大 。 供肥 能力 没有 速 但 根 本 改观 , 加大投 入 仍然是 提 高产量 的有 效途径 。
8千 克作追 肥 。处理 C: 尿素 和磷 酸二 铵各 2 2千 克/
67米 6 ,其 中磷 酸二 铵 1. 5 4千克 作基 肥 ,. 克作 66千 种 肥 ;尿素 l. 克作 基肥 ,. 32千 8 8千克作 追肥 。处理 D: 素 和磷 酸 二铵 各 2 尿 4千 克/6 6 7米 其 中磷 酸 二 , 铵 1. 克作 基肥 ,. 68千 72千克 作种 肥 ; 素 l. 克 尿 44千 作基 肥 ,. 克作 追肥 。处 理 E: 96千 尿素 和磷酸二 铵 各 2 克/ 6 6千 67米 其 中磷 酸二 铵 1. 克作 基肥 ,- , 82千 78 千 克作 种 肥 ;尿素 1. 56千克 作基 肥 ,O4千 克作 追 1.


试验 方案
试 验 表 明 , 着 氮 、 肥 的用 量增 加 , 随 磷 造成 春小
试验在农 1 3师 红 山农 场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站试 验
麦贪青晚熟 、 倒伏 、 千粒重下降等 , 上述经济性 状增 长呈下降趋势。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引言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麦的产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灌溉和施肥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同的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的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一般来说,灌溉对于小麦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

适当的灌溉能够维持土壤湿度,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产量。

在施肥方面,氮、磷、钾是小麦生长发育的三大营养元素,它们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至关重要。

而不同的施肥方式也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影响。

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施用方式,不同的氮磷钾比例等等都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影响。

对比实验为了深入探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对比实验。

以夏玉米 - 小麦轮作区的旱地农田为试验地点,我们采用了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和新型的灌溉施肥方式进行对比实验。

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是按照经验和习惯施肥灌溉,而新型的灌溉施肥方式是根据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施肥灌溉。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种不同的施肥方式,并且比较了不同的氮磷钾比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一年的实验观测,我们得出了如下的实验结果:第一,采用新型的灌溉施肥方式的小麦生长情况明显好于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第二,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的施肥方式的小麦产量明显高于单一施肥方式;适当调整氮磷钾比例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确认了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影响机制探讨那么,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机制是什么呢?新型的灌溉施肥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小麦生长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提高了土壤湿度和养分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了小麦的生长。

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的施肥方式能够为小麦提供更为全面的养分,能够弥补单一施肥方式的不足,从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摘要选择5个土种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但氮肥施用过量时产量增加缓慢甚至有所下降。

黑烘土、乌黏土、缠粉土、小粉土、小粉砂土5个土种的适宜用氮量分别为313.35、304.05、357.15、358.80、332.55 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70、258、279、264、252 kg/hm2。

5个土种的最佳经济施氮量与“3414”试验、精确施氮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小麦;氮肥;不同用量;产量;影响为进一步验证扬州市江都区小麦在不同质地土壤中生长氮肥的适宜用量,选择了不同肥力水平的5个土种进行氮素单因子肥效试验[1-7]。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于2011年实施,共设5个试验点,各试验点土壤养分基本情况见表1。

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5。

1.2 试验设计根据近几年小麦“3414”试验和小麦精确施氮试验结果[8-11],确定小麦不同土壤2水平的施氮量,试验设6个处理,各处理氮肥施肥设计见表2,施磷纯量均为63 kg/hm2,施钾纯量均为54 kg/hm2。

3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2.1 小麦产量从表3可以看出,各试验点均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升—升—略降”的趋势,说明氮肥施用量恰当小麦具有增产趋势,但是氮肥施用过量小麦产量增加缓慢,甚至有所下降。

2.2 不同土壤类型氮肥效应方程不同土壤类型氮肥效应方程见表4,根据氮肥效应方程可计算出不同土壤最高产量时适宜用氮量(表5)。

2.3 不同土壤类型最佳经济施氮量统计得出,各试验点不同处理产值、产投比及净效益见表6。

从净效益来看,5个试验点的净效益均以处理C最高。

结合表5可以得出不同土壤类型最佳经济施氮量。

各试验点的最佳经济施氮量与近年来小麦“3414”试验和精确施氮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3 结论与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过程中,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但氮肥施用过量时产量增加缓慢甚至有所下降[12-14]。

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引言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而肥料的使用对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肥料的使用中,如何提高氮素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传统氮肥是指尿素、硝酸铵等单一成分的氮肥。

传统氮肥在冬小麦生长季节中常常会出现挥发、淋失等问题,致使氮素利用率不高,同时也对土壤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冬小麦,传统氮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产量和氮素利用率。

二、有机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有机肥料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及其排泄物的肥料,其主要成分为有机质。

有机肥料对冬小麦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氮素的利用率,降低氮素的淋失和挥发,减少冬小麦生长季节对氮肥的追肥次数,从而降低了冬小麦的生产成本。

三、缓释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缓释肥料是指能够延缓肥料中养分释放速度的肥料,其通过封闭包裹或物理化学反应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缓慢释放养分。

缓释肥料在冬小麦的生长季节中可以保持氮肥的有效性,减少氮素的损失,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对于冬小麦来说,缓释肥料能够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并且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结论不同类型的新型肥料对冬小麦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机肥料和缓释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较小。

而传统氮肥存在氮素利用率不高、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大的问题,应逐渐减少其使用。

复合肥料为一种较为全面的肥料,在冬小麦生长季节中也具有着一定的推广价值。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和气候环境,合理选择肥料,并且合理调控施肥量,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王立艳,高伟,李明悦,金修宽(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天津300192)摘要:为实现小麦增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目标,以天津地区主推小麦品种‘衡观35’、‘衡4399’和‘济麦22’为供试材料,于2018—2019年在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施氮水平为不施氮(N1),225kg ·hm -2(N2)和300kg ·hm -2(N3)3个。

结果表明,N2和N3比N1的小麦产量分别增加38.85%~94.88%和62.03%~131.51%;3个小麦品种氮肥利用率为25.5%~35.6%,N3的氮肥利用率与N2相比降低了8.02%~20.32%;‘衡观35’的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4.64%,‘衡4399’、‘济麦22’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了23.83%和12.48%。

综合考虑三个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225kg ·hm -2为本研究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

关键词:小麦品种;氮肥;产量;氮素利用率;氮收获指数中图分类号:S512.1;S311文献标识码:A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01.004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on Wheat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WANG Liyan,GAO Wei,LI Mingyue,JIN Xiukuan(Tianj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Tianjin 300192,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creasing wheat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Hengguan 35','Jimai 22'and 'Heng 4399'were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rate on wheat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which were the main commercial wheat varieties in Tianjin region.The field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and nitrogen levels werecarried out in 2018—2019growth seasons of winter wheat.The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s were as fouows:no nitrogen (N1),225kg ·hm -2(N2)and 300kg ·hm -2(N3)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at yields of N2and N3were increased by 38.85%~94.88%and 62.03%~131.51%,which compared with non -nitrogen application treatment;th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three wheat varieties was 25.5%~35.6%,meanwhil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N3decreased by 8.02%~20.32%compared with N2;andpartial productivity of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increased by 4.64%for 'Hengguan 35',partial productivity of nitrogen fertilizer was de ⁃creased by 23.83and 12.48%for 'Heng 4399'and 'Jimai 22',respectively.Taking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to ac ⁃count,225kg ·hm -2was the optimum application rate under similar situation.Key words :wheat cultivars;nitrogen fertilizer;yield;nitrogen use efficiency;nitrogen harvest index•作物栽培与设施园艺收稿日期:2020-11-1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7)作者简介:王立艳(1981—),女,黑龙江海伦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盐碱地改良及植物营养方面研究。

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刘苹;李燕;赵海军;沈玉文;宋效宗;房锋;张柏松【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施肥方式(处理1:1/2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1/2尿素返青拔节期追施旋耕;处理2:全部尿素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3: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撒施旋耕;处理4: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正下方条施;处理5:全部控释氮肥播种前在种子侧下方条施)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小麦株高、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基本苗数和冬前最大分蘖数以处理2最高,春季最大分蘖数以处理1、3、5较高,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1、3、4、5的小麦生物量较高,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处理2.小麦产量受穗数影响最大,处理1、3、5的产量较高,分别为9 139、9 097、8 930kg/hm2,三者差异不显著;处理2产量最低,为8 407 kg/hm2,显著低于其余4个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各处理间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处理1、3、5较高,彼此间无显著差异,处理2最低.处理3、4、5在拔节期和孕穗期0~9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与施用尿素的处理1、2差异相对较小(60~90 cm孕穗期差异相对稍大),在小麦收获后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总体上,控释氮肥一次性撒施旋耕和条施于种子侧下方的施肥方式效果较好,既能保证小麦稳产,又能使土壤保持较高的硝态氮含量,从而减轻面源污染的风险.%The effects of five fertilization modes(treatment 1: 1/2 urea broadcasting before sowing,1/2 urea broadcasting at root elongation stage;treatment 2: all urea broadcasting before sowing;treatment 3: all controlled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broadcasting before sowing;treatment 4:all controlled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banding blow the seed directly before sowing;treatment 5:all controlled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banding blow the seed on one side before sowing) on wheat growth,yield and soilcontent of nitrate nitrogen were studied using field plot test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at plant height,spike grain number and thousand seed weigh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fivetreatments.Treatment 2 had the highest basic seedlings and winter maximum tillering.Treatments 1,3 and 5 had higher spring maximum tillering,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treatments.Wheat biomass of treatments 1,3,4 and 5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reatment 2,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treatments.The wheat yield was most affected by spike number.Treatments 1,3 and 5 had higher wheat yield,with 9 139 kg/ha,9 097 kg/ha and 8 930 kg/ha,respectively,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m.The wheat yield of treatment 2 was the lowest with 8 407 kg/ha,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four treatments.The change trend of nitrogen partial productivity among the five treatments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at of wheat yield,which were that treatments 1,3 and 5 had higher nitrogen partial productivity and yield,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other,treatment 2 had the lowest values.The difference of nitrate nitrogen content at wheat jointing stage and booting stage between the three controlled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reatments 3,4,5 and the two urea application treatment 1,2 was small 0-90 cm soil,and relative big in 60-90 cm soil.Soil nitrate nitrogen content of treatments 3,4 and 5 was relatively higher after harvest.In general,the fertilization modes of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one-time broadcasting and banding blow the seed on one sidehad relatively better effect,which could not only guarantee the wheat yield,but also keep the high content of nitrate nitrogen in soil,so as to reduce the risk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6)003【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小麦;施肥方式;产量;硝态氮含量【作者】刘苹;李燕;赵海军;沈玉文;宋效宗;房锋;张柏松【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S158施用化肥是最有效、最快的增产措施,但是传统肥料及施肥方式存在严重浪费、污染环境等问题,需要采取新的措施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1-2]。

不同施肥量和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和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不同施肥量和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方式下小麦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或者单施无机肥。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配施方式之间土体中的硝态氮累积量随着配施方式中无机氮肥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升高。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两个因素,纯氮施入量200 kg/hm2,7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25%的氮由尿素提供的处理为较理想的氮素施用水平和配比组合。关键词:冬小麦;施氮量;有机无机配施;产量;土壤硝态氮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 and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on the Yield of Winter-wheat and Accumulation of NO3-N in Soil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at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on the yield of winter-wheat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O3-N in soil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yield of winter-whea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nitrogen levels. At the same nitrogen level, the yield under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condition of organic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were higher than that under single application conditon. The content of soil NO3-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winter wheat.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could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content of soil NO3-N. Taking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n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O3-N in soil, the best nitrogen level was 200 kg/hm2 provided by organic fertilizer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with the proportion of 75% and 25% respectively.Key words: winter-wheat;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yield;soil NO3-N华北平原是典型的高产农区,也是我国的主要产粮区,冬小麦为该区主要的作物。为了获得高产,该地区氮肥年用量在400 kg/hm2以上,有些区域甚至超过500 kg/hm2,硝态氮淋溶损失严重[1]。氮肥过量施用会导致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这不仅是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问题,更是关乎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问题[2,3]。因而,在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寻找控制氮素淋失途径显得尤为重要。一些研究发现,过量施用氮素所导致的硝态氮吸收与还原转化不平衡是产生硝酸盐大量累积的根本原因[4-7]。配方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已多有报道[8-10]。试验采用田间定位监测方法,分析冬小麦田不同氮肥施用量及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地点位于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耕作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冬小麦的生育期一般为10月上旬至翌年6月上旬。土壤属中壤质潮土,土壤肥力水平基本一致。供试土壤耕层容重 1.32 g/cm3,pH值8.4,有机质18.7 g/kg,全氮2.1 g/kg,有效磷7.5 mg/kg,速效钾107.9 mg/kg。供试冬小麦为当地主栽品种京冬8号。无机肥选用尿素(N≥46%),有机肥选用天津市宝坻区洲潮生物有机肥研究所生产的洲潮牌纯鸡粪有机肥,含氮量为2.50%。1.2试验设计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小麦需肥量以及吸收效率,设计施肥水平和配施比例。纯氮施入量设100、200、300、400 kg/hm2 4个水平,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了100%有机肥、75%有机肥+25%尿素、50%有机肥+50%尿素和100%尿素4个处理,共形成16个处理组合,分别为N11、N12、N13、N14、N21、N22、N23、N24、N31、N32、N33、N34、N41、N42、N43、N44(其中,N11指第一个氮素水平下的第一个有机无机肥料配比组合,其他同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48个小区。设对照小区2个,每个小区面积20 m2。氮肥基肥、追肥比为4∶6,追肥在冬小麦返青期施入。生产期间灌水3次,即播种前浇足底墒水,返青期灌水1次,孕穗期浇水1次。其他田间管理措施按常规进行。1.3测定方法在播种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和收获期采集土壤样品。取土深为2 m,1 m以内每20 cm为1层,1 m以下分2层(100~150 cm、150~200 cm)。每个小区随机取5个点,混合制样。将样品放入-20℃冰箱中冷冻保存,解冻后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硝态氮的含量采用2mol/L的KCl溶液浸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0~200 cm土体硝态氮的累积量通过公式(1)计算:Naccumulate(kg/hm2)=∑ZρdC/10(1)式中,Z为土层厚度(cm),ρd为每层土壤容重(g/cm3),C为各层土壤硝态氮的含量(mg/kg)小麦产量测定:每小区收获3 m2,风干后进行室内考种并脱粒测产。1.4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使用Excel统计程序、DPS 2003和SigmaPlo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施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由表1可以看出,小麦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各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均以400 kg/hm2 N水平下产量最高,不施肥的对照小麦产量最低。各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显著,增幅在27.2%~68.2%。100、200 kg/hm2N水平下施肥增产效果明显,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小麦增产幅度较大,300、400 kg/hm2 N水平下虽然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小麦产量在逐步升高,但是产量增加幅度变化不大。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方式下小麦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或者单施无机肥。100、200、300 kg/hm2 N水平下,小麦产量以N12、N22、N32处理最高,分别为5 014.5、5 761.5、5 823.6 kg/hm2,以N11、N21、N31处理产量最低,分别为4 438.6、5 373.3和5 601.2 kg/hm2,400 kg/hm2 N水平下,小麦产量以N43处理最高,为5 870.6 kg/hm2,以N41处理的5 678.2 kg/hm2为最低。各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产量差异显著,高施氮水平下各施肥处理与低施氮水平下各施肥处理差异显著,施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施氮量不大于300 kg/hm2 N时,以75%的N由有机肥提供、25%的N由尿素提供的配施比例增产效果最好,此时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2.2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影响农田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因素有肥料的品种与用量、地面接水量、土壤质地、作物种类、土壤-植物系统的组合特征等。其中,肥料的品种与用量是影响硝态氮淋失的主要因素[11]。冬小麦收获后,不同施氮水平下各处理0~200 cm土体硝态氮累积量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同一施肥方式下冬小麦收获后0~200 cm土体中硝态氮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均以400 kg/hm2 N水平为最高。对各配施方式下0~200 cm土体中的硝态氮累积量与施入的氮肥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出100%有机肥施肥方式下氮肥施用量与该施肥方式下0~200 cm硝态氮累积量的相关系数为0.997 2, 75%有机肥+25%无机肥、50%有机肥+50%无机肥、100%无机肥施肥方式下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 3、0.920 1、0.997 4,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均与施氮量显著相关。对于冬小麦来说,90%以上的根系集中在0~90 cm土层,仅有少量根系可下扎到200 cm,深层的少量根系以吸收水分为主,对养分的利用很少,因此深层土壤硝态氮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通常将0~90 cm土壤称为根区土壤,90 cm以下为根区外土壤。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施氮肥时,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低,而90 cm以下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高,淋失风险较大。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同一施肥方式下90~200 cm土层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升高,硝态氮的淋失风险增大。从图1可以看出,虽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区以下土层中的硝态氮累积量也在增大,但是该层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的增加量没有0~200 cm土体中的增加量大,因而,根区以外土壤中硝态氮占0~200 cm土体硝态氮累积量的比率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在高施氮水平下,根区以外土层中的硝态氮累积量比例基本低于50%,这说明高施氮水平下,冬小麦收获后根区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较高,如不能合理利用,这部分硝态氮就有可能淋出根区,造成氮肥的损失。2.3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作物高产、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有机质还可以调节土壤缓冲性,活化土壤微生物、促进植物的生理活性[12]。试验结果表明(图1),冬小麦收获后,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配施方式之间土体中的硝态氮累积量随着配施方式中无机氮肥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各施氮水平下冬小麦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均以100%无机肥施肥方式为最高,以100%有机肥施肥方式为最低。单施氮肥(100%无机肥)在施氮量为100、200、300、400 kg/hm2 N时,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836.32、1 011.61、1 215.15、1 457.59 kg/hm2,其中90~200cm根区以下土层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455.13、530.71、562.67、674.75 kg/hm2。与单施无机氮肥相比,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累积量,特别是深层土壤累积量。100%有机肥施肥方式在施氮量分别为100、200、300、400 kg/hm2 N水平时根区外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分别为309.30、358.99、384.72和462.20 kg/hm2,比同施氮水平下单施无机肥分别下降32.04%、32.35%、31.62%和31.50%;75%有机肥+25%有机肥施肥方式下根区外土壤硝态氮含量比单施无机肥分别下降30.94%、32.36%、27.83%和40.55%;50%有机肥+50%无机肥施肥方式下根区外土壤硝态氮含量比单施无机肥分别下降 2.50%、21.09%、13.31%和16.78%。下层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少,表明来源于上层土壤中硝态氮淋失量少,淋失风险减弱。下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越高,农田硝态氮淋失风险越强,所造成的氮肥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也越强。适量施用有机肥(75%有机肥+25%有机肥)可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量,尤其是减少根区外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降低硝态氮淋失风险。3结论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高施氮水平下各施肥处理与低施氮水平下各施肥处理差异显著,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同等施氮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明显,在施氮量不大于300 kg/hm2 N时,7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25%的氮由尿素提供的配施比例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与单施无机氮肥相比,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累积量,特别是深层土壤累积量。施用有机肥可以保持土壤硝态氮含量持续供应,施用尿素在短时间内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既可保证土壤长期的氮素供应,又可保证作物短期内的营养需求,使养分需求与土壤的养分供应得到协调。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和硝态氮累积量两个因素,纯氮施入量200 kg/hm2,75%的N由有机肥提供、25%的N由尿素提供的处理在保证冬小麦优质高产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淋失,减小了氮素损失和环境污染,可以作为较理想的氮素施用水平和有机无机肥料配比组合。参考文献:[1] 胡春胜,高鹭,程一松.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深层土体硝态氮累积特征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1):19-20.[2] 邓美华,谢迎新,熊正琴,等.长江三角洲氮收支的估算及其环境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0):1709-1716.[3] 宇万太,姜子绍,周桦,等.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6):54-58.[4] 王月福,于振文,李尚霞,等.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868-1872.[5] 吴金水,郭胜利,党廷辉.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无机氮积累与迁移机理[J].生态学报,2003,23(10):2040-2049.[6] 吕殿青,同延安.氮肥施用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1):8-15.[7] 李晓欣.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制下土壤硝态氮运移及淋失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3.[8] 杨晶秋,姚腾云,王作尊.稳定型有机无机复合肥氮的释放[J].华北农学报,2001,16(4): 97-99.[9] 王慎强,李欣,徐福安.长期施用化肥与有机肥对潮土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2):77-78.[10] 马兴华,于振文,梁晓芳,等.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2):150-155.[11] 孙志梅,马志辉,彭正萍,等.影响土壤NO3-N淋失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3):95-99.[12] 林成谷.土壤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34-44.。

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5期粮食作物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植株养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王磊(宿州市农业生态环境站,安徽宿州234000)摘要目的:研究皖北地区施用不同类型肥料、不同氮肥运筹下植株养分含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探讨不同类型肥料的施用效果,为皖北地区冬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方法: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置控释肥CLF、含腐殖酸肥料HAF及新硫4S复合肥料CF3种肥料处理,在养分供应量相同一次性基施的条件下,另追施3个氮肥水平,分别为N0(不追肥)、N1(追施75kg/hm2)、N2(追施150kg/hm2),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干物质转运、植株养分吸收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结果:①在不追肥情况下,CF作为基肥时小麦产量最高,为8163.94kg/hm2,较其他肥料产量增幅在0.4%~15.1%。

②分析追施不同氮梯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CF+N2处理下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较多,产量最高,为8709.66kg/hm2。

③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含量也呈递增趋势。

结论:综合来看,CF肥料对提高小麦产量和施肥效益的效果最明显。

在本试验条件下,追肥水平为150kg/hm2、基肥为新硫4S复合肥料的小麦产量最高。

关键词小麦;不同肥料;氮肥梯度;产量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5-0009-05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化肥的施用是保障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1]。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到农作物产量的60.0%,最高达到67.0%[2]。

我国土壤肥力监测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为57.8%[3]。

近年来,肥料的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了肥料的浪费,还引起作物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导致土壤污染及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4-6]。

因此,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已成为当前农业的重要问题。

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的管理和运用也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及质量的提高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加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小麦生产中,不同肥料的运筹使用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小麦生产提升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不同肥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1. 化学肥料化学肥料是一种传统的肥料运筹,其主要成分为氮、磷、钾等元素,能够迅速提高土壤的养分水平,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化学肥料用量适量、施用方法得当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也容易造成土壤质量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小麦生产中,合理使用化学肥料,控制施用量,结合有机肥料和其他肥料运筹使用,是保证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有效途径。

2. 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一种天然的肥料运筹,主要是通过植物和动物的秸秆、粪便、废弃物等有机物质加工制成,具有慢效、稳定、改良土壤、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等特点。

适量施用有机肥料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肥性能,还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活性,有利于合成、矿化肥料,提高氮肥等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3. 微生物肥料化学肥料运筹在提高小麦产量的也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比,增加小麦的经济效益。

化学肥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能够迅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降低养分流失,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肥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也容易导致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增加了土壤修复和环境治理的成本,进而降低了小麦的经济效益。

微生物肥料运筹在提高小麦产量的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修复和环境治理的成本,提高小麦的经济效益。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灌溉和施肥是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以下是对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的分析。

1.传统灌溉施肥方式
传统灌溉施肥方式是在小麦生长期内定期施肥和浇水,以满足小麦群体的生长需求。

这种施肥方式比较稳定,以小麦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环境污染较小为特点。

但是传统灌溉施肥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针对性不强,会导致营养成分的过度和缺失,同时还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滴灌施肥方式是通过水肥一体化的方式将水和肥料同时给予植物。

这种施肥方式比较节约资源,雨季也可以采用,以高效利用水资源为特点。

滴灌施肥方式可以根据小麦所需的营养成分,通过控制滴水的速度和量,来满足小麦所需的养分,并且可以减少小麦植株生长的压力。

微灌施肥方式是以光合作用、蒸散作用为基础利用微灌技术润湿土壤,根据小麦植株吸水需求,实现小麦的水分和养分的均衡供应。

这种施肥方式可以避免灌溉过量而引起小麦生长不正常,同时也可以避免养分的浪费和营养透明导致养分过低而影响小麦产量。

总的来说,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显著,其中喷灌和滴灌施肥方式是相对高效的灌溉施肥方式,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节约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很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灌溉施肥方式,可以提高小麦的生长速度、增加产量,能够有效地推动农业的发展。

氮肥不同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氮肥不同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2022年第19 期TURANG FEILIAO YU NONGTIAN JIESHUI 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试验材料选用小麦品种百农207,氮肥选用尿素(N46%),磷肥选用重钙(P44%),钾肥选用进口氯化钾(K60%),统一供应。

采用机耕后划定小区做畦、施肥,处理1(CK)、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基肥底施磷肥、钾肥和70%的氮肥,小麦拔节期追施剩余的30%氮肥,处理6为氮磷钾肥一次性底施。

施肥后再用小型旋耕机旋耕1遍。

10月11日机械播种。

小麦整个生育期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6月4日小麦成熟收割,技术人员对每个试验小区随机取样3 m2,计算产量(结果见表2)。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一)试验结果从表2看出,无论是哪种地力水平,处理1(CK)的产量都低,说明氮肥对小麦产量至关重要。

在磷肥钾肥施用量相同时,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小麦产量也逐 反而下降,氮肥的报酬递减、氮素的“奢侈吸收”现象明显。

处理6与处理3虽然施肥量都相同,但施肥方法不同,处理3为分次施肥,处理6为一次性底施, 显然氮肥分次施用小麦产量高。

为准确找出肥料施肥效果,利用试验结果之产量数据与相应的施肥量建立肥料效应函数方程(亦称肥料效应回归方程),然后依据此方程计算出各种肥料的最高施肥量、最佳施肥量(见表3、见下页表4)。

BCDEy=250.97+21.71·X—0.68·X2y=276.64+20.61·X—0.62·X2y=249.73+21.96·X—0.67·X2y=215.97+18.38·X—0.55·X20.960 0650.984 520.957 8630.944 7624.040 7863.599 5422.732 1617.102 92河南农业2022年第19期TURANG FEILIAO YU NONGTIAN JIESHUI土壤肥料与农田节水(二)结果分析从上页表3中可以看出,无论哪种肥力地块,小麦产量与氮肥相关性都很大(R 2值越接近1相关性越大),肥力高的地块显著性大于低肥力地块(F 值越大越显著);从表4中可以看出,所有田块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和对应产量都比最佳经济施肥量和对应产量都高,说明施肥量越多能达到最高产量,但经济效益低,容易造成肥料浪费。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Ab s t r a c t : Th r o u g h i f e l d t e s t ,w e s t u d i e d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e r e n t 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s o n wh e a t y i e l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r a t e f o f e r t i l . i z e r a n d s o i l n u t r i e n t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n i t r o g e n f e r t i l i z e r wa s t h e d o mi n a n t f a c t o r a fe c t i n g t h e y i e l d f o w h e a t . ̄l l o w e d b y p h o s p h o r u s nd a p o t a s s i u m f e ti r l i z e r .r r h e r e c o v e r y u t i l i z a t i o n r a t e o f n i t og r e n a n d p h o s p h a t e f e ti r l i z e r d e c r e a s e d w i t h he t i n c r e a s e o f f e ti r l i z a t i o n a mo u n t .w h i l e t h e r e c o v e r y u t i l i z a t i o n r a t e o f p o t a s s i u m f e ti r l i z e r i n e r e a s e d a t i f r s t a n d t h e n d e c r e a s e d it w h t l l e i n c r e se a o f ot p a s s i u m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a t e . nl e t o t a l n i t og r e n c o n t e n t .o r g a n i c ma t t e r c o n t e n t a n d at r i o o f c a r b o n t o n i t og r en i n t h e s o i l a l l i n c ea r s e d w i t h t h e i n c ea r s e o f n i t og r e n f e t r i l i z a t i o n a mo u n t .T h e c o n t e n t s o f a v a i l a b l e p h o s p h o us r a n d a v a i l a b l e p o t a s s i u m i n t h e s o i l we e r os p i —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wi t h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a t e s o f p h o s p h o us r a n d p o t ss a i u m f e ti r l i z e r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Ke y wo r d s :W h e a t :F e t r i l i z a t i o n;Yi e l d ;S o i l n u t r i e n t ;F e t r i l i z e r u s e e ic f i e n c y

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精选五篇)

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精选五篇)

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精选五篇)第一篇: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摘要】本文把施肥方法和施肥量作为变量因子,阐述了指数施肥、平均施肥等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与一些作物产量和生长状况的关系。

【关键词】施肥方法施肥量产量【正文】肥料是人们用以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的一类物质,有“植物的粮食”之称。

人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地认识到,施肥时增产的重要措施,只有满足作物对营养的需求才能获得作物的优质、丰收。

使用肥料可以促进和改善土壤-植物-动物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平衡、交换和循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即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农、牧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使土壤这一非再生资源获得永续使用,以满足世界人口不断增长所需要的各种产品与数量;是作物生长茂盛,提高地面覆盖率,减缓或防止土壤侵蚀,维护地表水、水体的洁净不受污染;改善农副产品的品质,保护人体健康。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尿素。

1838年,英国乡绅劳斯用硫酸处理磷矿石制成磷肥,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化学肥料。

由于化学肥料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显著,生产量和使用量开始呈扩大化发展。

中国也是其中的大户。

但近年来,随着化肥使用量的加大,增产效果逐渐减小。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气候、土壤状况、政策等之外,还有农户施肥方法和施肥量的不合理。

施肥对作物产量与土壤肥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1]。

增加肥料投入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是, 化肥施入土壤后, 由于施肥、灌溉方式不当而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只占其施入量的30%~35%[2]。

过多施用化肥还会造成倒伏、后期贪青、加重病虫害发生和稻米品质变劣等危险[ 3~6]。

这样一来,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成为当前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限制因素。

综合国内外各主流施肥方法,主要有日本的“V”字型施肥法、深层施肥法、片仓施肥法、桥川潮施肥法、侧深施肥法、前轻-中重-后补、前稳-攻中法、前促-中控-后补法、前稳-中保-后养平稳促进的施肥方法,国内外最新的施肥方法有水稻一次性施肥,实地、实时施肥管理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等[7]。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在土壤肥力不同的两块高产田上,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小麦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成熟期小麦植株积累的氮素73.32%~87.27%来自土壤,4.51%~9.40%来自基施氮肥,8.22%~17.28%来自追施氮肥;随施氮量增加,植株吸收的土壤氮量减少,吸收的肥料氮量和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显著增加,小麦对肥料氮的吸收率显著降低;小麦对基施氮肥的吸收量、吸收率和基施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残留率均显著小于追施氮肥,基施氮肥的损失量和损失率显著大于追施氮肥;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植株吸收更多的土壤氮素,吸收的肥料氮量较少,土壤中残留的肥料氮量和肥料氮的损失量较高,不同地块肥料氮吸收、残留和损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基施氮肥上.2.当施氮量为105 kg/hm2时,收获后0~100cm土体内未发现硝态氮大量累积,随施氮量增加,0~100cm土体内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施氮量大于195 kg/hm2时,小麦生育期间硝态氮呈明显的下移趋势,土壤肥力较高地块,硝态氮下移较早,下移层次深.3.随施氮量增加,小麦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降低,适量施氮有利于提高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施氮量过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不再显著增加,甚至降低;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获得最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所需施氮量较低.作者:赵俊晔于振文 ZHAO Jun-Ye YU Zhen-Wen 作者单位:赵俊晔,ZHAO Jun-Ye(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泰安,27101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于振文,YU Zhen-Wen(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泰安,271018)刊名:生态学报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ECOLOGICASINICA 年,卷(期):2006 26(3) 分类号:Q948 S154.1 关键词:施氮量土壤肥力冬小麦氮肥利用土壤硝态氮产量。

不同施氮量和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和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

量的增加.氮素在各个器官中的分配量 :叶> 叶鞘> 穗轴 , 但是 N 2 > N 1 ;根据不 同的灌溉量来看 ,吸收肥料氮为
G 2 、G 3 > G 5 ;说 明增加施 氮量 可 以促 进麦 株器 官吸 收氮
田中小麦植株氮素吸收的平均量为 3 7 . 0 6 g ・ m 。此外开花 素。
水分 团 。
. 4 计算 方法 施氮量对小麦氮素的吸收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对 1
以前众多实验的研究发现 。在一定施氮量的范围内.小
麦 的吸氮量 与施氮 量呈正相 关 的关 系 :过多 的灌 溉水 和
表 1 不 同 施 氮■ 和 灌溉 量 条 件 下 小 麦 吸 收 氮 素 量
干旱的情况下都不利于氮素的吸收和积累。文章主要研 究施氮量和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
加 .会促进小麦对氮素 的吸收 。
4 结论
根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灌溉量和施氮量对 小麦氮素吸收和分配都有影响 .但在同一灌溉量下,随 处理间的比较 .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为:G 2 、G 3 < G 5 . G 2 、G 3 之间无明显差异 , 说明G 5的灌溉量有利于植株 着施氮量的增加 .麦株各营养器官氮素的吸收量和分配 量都随之增加.但是籽粒 中的氮素量减少 ,说明过量的
氮量为 1 0 0 k g / h m 2( N 1 ) ,一块为 2 0 0 k g / I l m ( N 2 ) ,两块 试验田都使用 N的氮肥:又在每个施氮量下分 3 个灌溉
处 理 ,分别 是 :底墒水 、拔 节水 ( C 2 ) ;底 墒水 、拔节
水、开花水 ( G 3 ) ;底墒水、冬水、拔节水 、开花水、灌 浆水 ( G 5 ) ,每次灌水量为 5 5 m m ,用水表监控灌溉量。

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n a n 2 5 0 1 0 0, C h i n a ; 2 . I n s t i t u t e o fP l a t n P r o t e c t i o n , S h a n d o n g A c a em d y o fA g r c i u l t u r a l S c i e ce n s , Mn 2 5 0 1 0 0 , C h i n a )
f e r t i l i z e r a p p l i e d o n e—t i me wi t h r o t a r y t i l l a g e t r e a t me n t wa s h i g h e r a n d c l o s e t o t h a t o f u r e a叩 p l i e d h a l f w i t h r o t a r y t i l l a g e a n d h a l f d r e s s e d .W h e n t h e c o n t r o l l e d r e l e a s e f e t r i l i z e r wa s a p p l i e d u n d e f a c e o r b e l o w t h e s i d e o f
Abs t r a c t Fi v e d i fe r e n t 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 wa y s we r e t e s t e d t o d e t e r mi ne t h e b e s t f e r t i l i z e r p l a c e me n t a n d n i t r o —
E仃e c t s o f Di fe r e n t Fe r t i l i z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o n

施氮量和氮肥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施氮量和氮肥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施氮量和氮肥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合理的氮肥运筹技术和理论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材料,研究了高产麦田中施氮量和氮肥底施与拔节期追施的比例对小麦子粒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之间植株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小麦植株对追肥氮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对底肥氮的利用率,适当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以施氮量为11.2千克/667平方米,底追比例为1∶2为最高。

适量施氮并增加追施氮肥的比例可显著提高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改善子粒加工品质,施氮量为16千克/667平方米、底追比例为1∶2和施氮量为16千克/667平方米、全部追施,两种处理效果均较好。

施氮量为11.2千克/667平方米及底追比例为1∶2的处理是兼顾产量、品质、效益和生态的合理氮肥运筹方式。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271018石玉等发表于《麦类作物学报》2010年第4期)。

不同施肥方式及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及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及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作者:张婷婷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1期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方式以及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秸秆生物量的影响。

【方法】试验设置培肥方式和施氮量两个研究因素,其中培肥方式设置5个水平,施氮量设置3个水平。

田间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因子为培肥方式,副因子为施氮量,重复四次(即四个区组),共计60个小区。

【结果】不同培肥方式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有极显著影响。

各处理区组之间的影响结果不显著即认为各重复之间没有本质差异。

与不施氮肥即CK相比,进行施氮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即N120和N240都可以显著提升小麦产量,但他们之间的差距并不显著。

【结论】说明在同一培肥方式下,加施氮肥能够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施用有机肥料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有利于提高产量。

施用有机肥料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有利于提高产量。

有机还田具有提升土壤肥力、增强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提高产量等作用。

关键词:冬小麦;施氮量;培肥方式;籽粒产量;秸秆生物量;方差分析1前言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生产地区,而在干旱地区农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是水和肥。

作物产量是衡量一种耕作方式好壞的主要标志之一[2]。

施肥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化及其可持续利用最为深刻的农业措施[3],不同的肥料施入很大幅度地提高了作物的经济产量,同时也促进了作物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利用,被认定是实现增产和土壤水分有效利用的主要途径[1]。

但是肥料和水分对农作物的影响是互相配合的,之间会产生一种耦合效应[2]。

同时小麦产量的形成与氮素营养密切相关。

生产中,氮肥施用量过大而利用率低,是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此,通过长期定位秸秆还田处理对小麦样品中小麦籽粒产量以及秸秆生物量等的测定分析,探讨其不同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有机肥、秸秆与无机肥配施等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了解小麦品质的动态变化状况,以期找到最适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管理方式与措施[3]。

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响B解读

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响B解读

3666 生态学报 26 卷由表 3 可知 ,从播种到拔节 ,随底施氮量的增加 ,表观损失量增加 ,而施氮处理间植株的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

因此 ,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从 A2 的 34 %降至 B1 的 24 % 。

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 ,减少底施氮量可有效地提高小麦在此生育阶段的氮肥表观利用率 ,减少氮素损失。

从拔节至成熟 ,底追比例相同 ,随施氮量的增加 ,氮素表观损失率增加 ,土壤氮素残留量显著增加。

施氮量相同 ,随追施氮量的增加 ,氮肥表观利用率增加 , 氮肥损失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可见适当减少底施氮量增加追施氮量 ,有利于氮肥的吸收利用。

在本试验中 ,处理 A2 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 ,表观损失量最小。

表3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平衡 (kg・ hm - 2 Table 3 Nitrogen balance during different wheat growth period (kg・ hm - 2 项目 Item 播种~拔节 From sowing to jointing (A 氮输入 Nitrogen input (1 施氮量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 (2 起始无机氮 Initial Nmin (3 净矿化Net mineralization (B 氮输出 Nitrogen output (4 作物携出 Crop uptake (5 残留无机氮 Residual Nmin (6 表观损失 Apparent losses 拔节~成熟 From jointing to maturity (A 氮输入 Nitrogen input (1 施氮量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 (2 起始无机氮Initial Nmin (3 净矿化 Net mineralization (B 氮输出 Nitrogen output (4 作物携出Crop uptake (5 残留无机氮 Residual Nmin (6 表观损失 Apparent losses 处理Treatment CK A1 A2 A3 B1 B2 B3 0 237 25 129b 133a 0d 84 237 25 152a 139b 55b 56 237 25 148a 135b 35c 0 237 25 128b 133b 1d 120 237 25 158a 156a 68a 80 237 25 153a 144ab 45b 0 237 25 127b 135b 0d 0 133a 85 97c 121e 0d 84 139a 85 117b 167cd 24c 112 135a 85 125b 178c 29c 168 133a 85 142a 175c 69b 120 156a 85 112b 189b 60b 160 144a 85 125b 209a 55b 240 135a 85 148a 211a 101a 3 同一行数字无相同字母间差异达 5 %的显著水平 Values without the same letters in the same row are significant at 5 % level 表 4 列出了小麦全生育期土壤2小麦体系中的氮素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施肥量和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方式下小麦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或者单施无机肥。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配施方式之间土体中的硝态氮累积量随着配施方式中无机氮肥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升高。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两个因素,纯氮施入量200 kg/hm2,7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25%的氮由尿素提供的处理为较理想的氮素施用水平和配比组合。关键词:冬小麦;施氮量;有机无机配施;产量;土壤硝态氮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 and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on the Yield of Winter-wheat and Accumulation of NO3-N in Soil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at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on the yield of winter-wheat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O3-N in soil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yield of winter-whea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nitrogen levels. At the same nitrogen level, the yield under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condition of organic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were higher than that under single application conditon. The content of soil NO3-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winter wheat.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could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content of soil NO3-N. Taking a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n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O3-N in soil, the best nitrogen level was 200 kg/hm2 provided by organic fertilizer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with the proportion of 75% and 25% respectively.Key words: winter-wheat;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yield;soil NO3-N华北平原是典型的高产农区,也是我国的主要产粮区,冬小麦为该区主要的作物。为了获得高产,该地区氮肥年用量在400 kg/hm2以上,有些区域甚至超过500 kg/hm2,硝态氮淋溶损失严重[1]。氮肥过量施用会导致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这不仅是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问题,更是关乎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问题[2,3]。因而,在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寻找控制氮素淋失途径显得尤为重要。一些研究发现,过量施用氮素所导致的硝态氮吸收与还原转化不平衡是产生硝酸盐大量累积的根本原因[4-7]。配方施肥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已多有报道[8-10]。试验采用田间定位监测方法,分析冬小麦田不同氮肥施用量及有机无机肥配施条件下,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为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地点位于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耕作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冬小麦的生育期一般为10月上旬至翌年6月上旬。土壤属中壤质潮土,土壤肥力水平基本一致。供试土壤耕层容重 1.32 g/cm3,pH值8.4,有机质18.7 g/kg,全氮2.1 g/kg,有效磷7.5 mg/kg,速效钾107.9 mg/kg。供试冬小麦为当地主栽品种京冬8号。无机肥选用尿素(N≥46%),有机肥选用天津市宝坻区洲潮生物有机肥研究所生产的洲潮牌纯鸡粪有机肥,含氮量为2.50%。1.2试验设计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小麦需肥量以及吸收效率,设计施肥水平和配施比例。纯氮施入量设100、200、300、400 kg/hm2 4个水平,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了100%有机肥、75%有机肥+25%尿素、50%有机肥+50%尿素和100%尿素4个处理,共形成16个处理组合,分别为N11、N12、N13、N14、N21、N22、N23、N24、N31、N32、N33、N34、N41、N42、N43、N44(其中,N11指第一个氮素水平下的第一个有机无机肥料配比组合,其他同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48个小区。设对照小区2个,每个小区面积20 m2。氮肥基肥、追肥比为4∶6,追肥在冬小麦返青期施入。生产期间灌水3次,即播种前浇足底墒水,返青期灌水1次,孕穗期浇水1次。其他田间管理措施按常规进行。1.3测定方法在播种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和收获期采集土壤样品。取土深为2 m,1 m以内每20 cm为1层,1 m以下分2层(100~150 cm、150~200 cm)。每个小区随机取5个点,混合制样。将样品放入-20℃冰箱中冷冻保存,解冻后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硝态氮的含量采用2mol/L的KCl溶液浸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0~200 cm土体硝态氮的累积量通过公式(1)计算:Naccumulate(kg/hm2)=∑ZρdC/10(1)式中,Z为土层厚度(cm),ρd为每层土壤容重(g/cm3),C为各层土壤硝态氮的含量(mg/kg)小麦产量测定:每小区收获3 m2,风干后进行室内考种并脱粒测产。1.4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使用Excel统计程序、DPS 2003和SigmaPlo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施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由表1可以看出,小麦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各施肥方式下,小麦产量均以400 kg/hm2 N水平下产量最高,不施肥的对照小麦产量最低。各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显著,增幅在27.2%~68.2%。100、200 kg/hm2N水平下施肥增产效果明显,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小麦增产幅度较大,300、400 kg/hm2 N水平下虽然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小麦产量在逐步升高,但是产量增加幅度变化不大。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方式下小麦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或者单施无机肥。100、200、300 kg/hm2 N水平下,小麦产量以N12、N22、N32处理最高,分别为5 014.5、5 761.5、5 823.6 kg/hm2,以N11、N21、N31处理产量最低,分别为4 438.6、5 373.3和5 601.2 kg/hm2,400 kg/hm2 N水平下,小麦产量以N43处理最高,为5 870.6 kg/hm2,以N41处理的5 678.2 kg/hm2为最低。各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产量差异显著,高施氮水平下各施肥处理与低施氮水平下各施肥处理差异显著,施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施氮量不大于300 kg/hm2 N时,以75%的N由有机肥提供、25%的N由尿素提供的配施比例增产效果最好,此时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2.2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影响农田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因素有肥料的品种与用量、地面接水量、土壤质地、作物种类、土壤-植物系统的组合特征等。其中,肥料的品种与用量是影响硝态氮淋失的主要因素[11]。冬小麦收获后,不同施氮水平下各处理0~200 cm土体硝态氮累积量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同一施肥方式下冬小麦收获后0~200 cm土体中硝态氮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均以400 kg/hm2 N水平为最高。对各配施方式下0~200 cm土体中的硝态氮累积量与施入的氮肥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出100%有机肥施肥方式下氮肥施用量与该施肥方式下0~200 cm硝态氮累积量的相关系数为0.997 2, 75%有机肥+25%无机肥、50%有机肥+50%无机肥、100%无机肥施肥方式下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 3、0.920 1、0.997 4,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均与施氮量显著相关。对于冬小麦来说,90%以上的根系集中在0~90 cm土层,仅有少量根系可下扎到200 cm,深层的少量根系以吸收水分为主,对养分的利用很少,因此深层土壤硝态氮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通常将0~90 cm土壤称为根区土壤,90 cm以下为根区外土壤。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施氮肥时,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低,而90 cm以下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高,淋失风险较大。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同一施肥方式下90~200 cm土层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升高,硝态氮的淋失风险增大。从图1可以看出,虽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区以下土层中的硝态氮累积量也在增大,但是该层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的增加量没有0~200 cm土体中的增加量大,因而,根区以外土壤中硝态氮占0~200 cm土体硝态氮累积量的比率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在高施氮水平下,根区以外土层中的硝态氮累积量比例基本低于50%,这说明高施氮水平下,冬小麦收获后根区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较高,如不能合理利用,这部分硝态氮就有可能淋出根区,造成氮肥的损失。2.3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作物高产、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有机质还可以调节土壤缓冲性,活化土壤微生物、促进植物的生理活性[12]。试验结果表明(图1),冬小麦收获后,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配施方式之间土体中的硝态氮累积量随着配施方式中无机氮肥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各施氮水平下冬小麦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均以100%无机肥施肥方式为最高,以100%有机肥施肥方式为最低。单施氮肥(100%无机肥)在施氮量为100、200、300、400 kg/hm2 N时,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836.32、1 011.61、1 215.15、1 457.59 kg/hm2,其中90~200cm根区以下土层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455.13、530.71、562.67、674.75 kg/hm2。与单施无机氮肥相比,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累积量,特别是深层土壤累积量。100%有机肥施肥方式在施氮量分别为100、200、300、400 kg/hm2 N水平时根区外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分别为309.30、358.99、384.72和462.20 kg/hm2,比同施氮水平下单施无机肥分别下降32.04%、32.35%、31.62%和31.50%;75%有机肥+25%有机肥施肥方式下根区外土壤硝态氮含量比单施无机肥分别下降30.94%、32.36%、27.83%和40.55%;50%有机肥+50%无机肥施肥方式下根区外土壤硝态氮含量比单施无机肥分别下降 2.50%、21.09%、13.31%和16.78%。下层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少,表明来源于上层土壤中硝态氮淋失量少,淋失风险减弱。下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越高,农田硝态氮淋失风险越强,所造成的氮肥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也越强。适量施用有机肥(75%有机肥+25%有机肥)可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量,尤其是减少根区外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降低硝态氮淋失风险。3结论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高施氮水平下各施肥处理与低施氮水平下各施肥处理差异显著,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同等施氮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明显,在施氮量不大于300 kg/hm2 N时,75%的氮由有机肥提供、25%的氮由尿素提供的配施比例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与单施无机氮肥相比,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的累积量,特别是深层土壤累积量。施用有机肥可以保持土壤硝态氮含量持续供应,施用尿素在短时间内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既可保证土壤长期的氮素供应,又可保证作物短期内的营养需求,使养分需求与土壤的养分供应得到协调。综合考虑冬小麦产量和硝态氮累积量两个因素,纯氮施入量200 kg/hm2,75%的N由有机肥提供、25%的N由尿素提供的处理在保证冬小麦优质高产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淋失,减小了氮素损失和环境污染,可以作为较理想的氮素施用水平和有机无机肥料配比组合。参考文献:[1] 胡春胜,高鹭,程一松.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深层土体硝态氮累积特征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1):19-20.[2] 邓美华,谢迎新,熊正琴,等.长江三角洲氮收支的估算及其环境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0):1709-1716.[3] 宇万太,姜子绍,周桦,等.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6):54-58.[4] 王月福,于振文,李尚霞,等.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868-1872.[5] 吴金水,郭胜利,党廷辉.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无机氮积累与迁移机理[J].生态学报,2003,23(10):2040-2049.[6] 吕殿青,同延安.氮肥施用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1):8-15.[7] 李晓欣.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制下土壤硝态氮运移及淋失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3.[8] 杨晶秋,姚腾云,王作尊.稳定型有机无机复合肥氮的释放[J].华北农学报,2001,16(4): 97-99.[9] 王慎强,李欣,徐福安.长期施用化肥与有机肥对潮土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9(2):77-78.[10] 马兴华,于振文,梁晓芳,等.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2):150-155.[11] 孙志梅,马志辉,彭正萍,等.影响土壤NO3-N淋失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3):95-99.[12] 林成谷.土壤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34-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