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高中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背景特点对中国世界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又称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机械化:机械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运用电力或其他动力来驱动或操纵机械设备以代替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的措施或手段。
利用机械设备但仍以人力或畜力推动而进行生产的,称为“半机械化”。
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体力劳动的重要途径。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1、相同点:(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政治保障)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1、经济层面:(1)促进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产业布局发生变化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等兴起;(4)生产管理制度发生变化;(5)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政治层面:(1)资本主义制度完善,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2)工人阶级进一步壮大,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3)各大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开始对外扩张,瓜分世界殖民地;(4)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3、社会层面:(1)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2)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现代化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在欧美国家发生的一场技术和经济变革。
它的主要特点包括:
1. 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成为新的能源,带动了电灯、电动机、电报、电话等一系列发明和应用。
2.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的出现推动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展。
3. 化学工业的兴起:化学合成材料的发明和应用,如塑料、合成纤维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 大规模生产的出现: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科学的发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如牛顿力学、达尔文进化论等。
2. 科学方法的形成: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 科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文化也对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反作用。
4. 科学文化的传播: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科学文化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之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有发明和发现的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2)大国同步,相互促进。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受其影响带动,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英国的一枝独秀,尤其以美国、德国贡献最大,且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较为迅速。
(3)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由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较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这些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
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发展特别迅速。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
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
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工业革命已成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
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作为欧洲强国之一,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场变革深刻地改变了德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同时也对全球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9世纪末,随着蒸汽机、纺织机等机器的发明和应用,一场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革命兴起。
这场革命不仅给欧洲国家带来了繁荣,同时也赋予了它们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
然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德国还处于一片落后的状态。
因此,德国在经济、技术和教育方面都需要追赶欧洲大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其中包括推动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组织职业教育等。
此外,政府还对烟煤、铁矿石、石油等原材料进行了重点发展,并积极推动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
二、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技术革新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技术革新的推动。
德国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化学、电气、钢铁、汽车和航空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例如,在肥料的生产和研究方面,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贝尔特在1909年发明了合成氨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航空领域,德国工程师奥古斯特·奥特不拉德发明了第一架飞艇。
2.生产方式的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传统的手工劳动逐渐被机器化的生产所替代。
这种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商品价格,使得工业产品更加普及化。
同时,机械化生产还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规格,并能够确保产品不受季节影响。
3.企业的规模化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企业也逐渐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大型的制造企业取代了小作坊,从而形成了垄断市场的局面。
同时,这些大型企业还能够聚集大量的工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市场。
这种规模化生产的企业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生产效益和经济利润,但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工人问题。
微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巨大成果。
②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进入电气时代。
③此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迅速的发展;②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③使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错过科技革命的原因:(拓展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封建制度衰落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失良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混乱,无暇实施工业革命。
易错微析第二次工业革命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的政治前提易错:第二次工业革命能够在许多国家进行的政治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例题1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表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殖民扩张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答案:C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表格可得知英法两国的实力下降,被美德赶超,这是因为美国和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应用方面技术领先,故选D。
例题2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美国等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D.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能够得以在世界上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的政治前提,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故答案选C。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自然科学成就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B.导致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极大变化C.发明家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D.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是:()A.电B.水力C.石油D.太阳能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B.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推广C.电力的广泛使用D.原子能的重大突破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在()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20世纪初C.20世纪中期D.18世纪末19世纪初5.下图所示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新航路地开辟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大机器生产的开始采用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A 解析:结合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CD都符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可以排除;故选A。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要 (3)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 (4)2. 中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联 (5)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6)1.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8)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 (8)产业结构的变化 (10)2. 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增长 (12)出口产品的升级 (13)引进外资和技术 (14)3. 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16)技术创新的作用 (17)消费市场的发展 (19)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 人口结构的变化 (21)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22)人口流动与城市化 (23)2. 社会观念的更新 (24)教育制度的变革 (25)女性地位的提升 (26)3. 环境问题的凸显 (27)工业污染的增加 (28)资源利用的挑战 (29)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31)1. 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32)中央集权的加强 (33)法律体系的完善 (35)2. 国际地位的提升 (36)工业实力的增强 (37)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38)五、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9)1. 科技创新的推动 (41)新兴产业的兴起 (42)传统文化的传承 (43)2. 教育文化的繁荣 (44)新式教育的推广 (46)文化产业的兴起 (47)六、结论 (48)1.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的总结 (50)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51)一、内容概要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新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如电力、化学工业、钢铁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开始融入全球工业体系。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产业领域,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转型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社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和就业结构的转变。
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要求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如电力供应、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 后英国煤产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 英国生铁产量
思考:以上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 强国。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 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集中发展到一 定阶段,可以说自 然而然地走到垄断。 因为几十个大型企 业彼此之间容易达 成协定;另一方面, 正是企业的规模巨 大造成了竞争的困 难,产生了垄断的 趋势。”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特点: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突出成就: 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4、代表人物:
④瑞典诺贝尔发明炸药(1867年) ⑤美国海厄特发明赛璐珞(出现塑料工业) ⑥法国夏尔多内发明化学纤维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比较
塑料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 化学家 海厄特
塑料之父
1869年赛璐珞 (塑料前身)
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法国 夏尔多内
夏尔多内把硝酸纤维素溶解在醇和醚的混 合溶剂中,得到的溶液经很细的玻璃毛细管挤 出,并使之在热空气中凝固 ,得到一种类似蚕 丝的纺织材料,这是人类最早生产的化学纤维。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 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出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思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 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新特点?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 正结合。诸如飞梭、珍妮纺纱机、骡机等等, 都是工匠发明的。其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对 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创新。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笔记: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五、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0年以后,科学技术 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 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 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
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托拉斯
形式
表现
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实质
影响
垄断组织
积极:经济上,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推动了生产力 进一步发展,适应了生产力的需求; 政治上,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影响
民主政治更趋完善。 消极:1)未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 使贫富差距拉大; 3)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国家,鼓励对外扩展瓜分世界; 4)国际上确立东方从属于西方,帝国主义政经发展 不平衡,最后导致一战的爆发。
传统工业的进步----纺织、钢铁、造船
原因: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 门子、托马斯等人在钢铁冶炼 技术方面的贡献,钢得以大量 生产且质量大幅度提高,因而 逐渐代替熟铁,作为机械制造、 铁路建设、房屋桥梁建筑等方 面的新材料而风行全球。钢铁 工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导致重 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 史称“钢铁时代”。
德国 美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什么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四个方 国家及 面 人物 电力的 德国人 广泛应 西门子 用 内燃机 德国人 和交通 卡尔· 本 工具的 茨 创制 新通讯 美国人 手段的 贝尔 发明 意大利人 马可尼 化学工 瑞典人 业的建 诺贝尔 立 主要成就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
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其中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发生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末。
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特点经历了许多变化,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特点:1. 蒸汽动力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促进了工业生产的集中化和机械化。
2. 纺织工业的崛起:纺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业。
以英国为中心,纺织工业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纺织品的生产效率。
3. 城市化和工人阶级的形成:工业革命催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工厂和工业中心迅速发展起来。
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岗位,形成了庞大的工人阶级。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特点:1. 电力和化学工业的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化学工业为核心。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更为高效,化学工业的发展催生了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
2. 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伴随着大量的科技创新。
例如,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电话、电报和电灯等发明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3. 国际贸易的扩张和全球化的趋势:第二次工业革命带动了全球贸易的迅速增长,促进了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依赖。
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组织迅速发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趋势。
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可以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基于蒸汽动力和纺织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工人阶级的形成;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依赖于电力和化学工业的革新,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张。
这些变化彰显了工业革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下历史《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部编版:九下历史《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网络】【阶段特征】总述: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特征:两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西方逐步确立了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为了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西方列强陆续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活动。
【考点精析】考点1 第一次工业革命(九上第20课)一、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
二、最先开始的国家:英国。
三、首先开始的部门:棉纺织业。
四、重大发明(一)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二)蒸汽机的改进:1.时间、人物:18世纪中期,_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2.应用: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_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4.影响: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使早期以_水作动力的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
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_大工厂代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五、实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六、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七、工业革命的扩展: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知识拓展】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政治前提: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政局稳定。
(2)市场: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一系列殖民战争最终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空前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1.蒸汽动力的应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特点。
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并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始。
2.纺织业和机械制造: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纺织业为主导,纺纱机、织布机等机械设备的发明和使用取代了手工制造,大大增加了产量。
此外,机械制造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3.工厂制和劳动力的转移:工厂制的兴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
生产从家庭转移到大规模的工厂中,劳动力从农村迁往城市,形成了新的劳动力组织和社会结构。
4.市场经济的兴起: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如工业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电力和化学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化学工业的革新为主要特征。
电力的应用和电气设备的创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化学工业的出现创造了新的材料和化学制品的生产。
2.钢铁和重工业的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见证了钢铁和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发动机、机床等。
这推动了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并对城市化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3.科学与技术的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热力学、化学、电气工程和通信技术等。
这些科学和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推动。
4.全球性和帝国主义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帝国主义的兴起和全球经济的联系加强,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和资源,并将工业产品输出到全球市场。
总的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强调机械制造和工厂制的发展,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电力、化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并具有更加全球性和帝国主义的影响。
这两次工业革命共同推动了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的特点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械化和工厂化为主要特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关注电气化和科技创新。
下面将通过详细描述这些特点变化,来全面了解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它的核心是机器的发展与应用。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工厂能够大规模生产商品,从而使工业化迅速推进。
这一时期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变革。
首先,城市化现象迅速发展,农民纷纷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这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贫民窟和工厂区域迅速扩大。
其次,劳动力的需求促使了教育和技术培训系统的发展,为工人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工作条件。
第三,工业化推动了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改善。
铁路和电报的出现使得人们更容易迅速传递信息和商品,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电气化和科技创新的突破。
电力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电力驱动的机器使得生产更高效,同时也提高了劳动条件。
重要的发明如电话、电灯和汽车等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许多新兴行业的发展,例如化学、石油和钢铁等行业的迅速崛起,从而进一步加速了经济增长。
同时,城市化现象得到加强,城市人口的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社会不公平等。
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变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工业化的进程使得经济更加繁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物质财富。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如不平等和环境破坏等。
因此,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和人民福祉。
其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为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科学研究,我们能够解决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并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自然科学有了很大发展,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国家如德、日尚未完成或刚刚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他们的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帝国主义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上侵略加剧,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军事上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出现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发展较快,后来居上,赶超英法的原因:(1)美、德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
(2)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美德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法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英法由于过分依赖殖民地和资本大量输出,以致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下来。
5、两次工业革命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6、1820——1850年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国家的原因:①英国较早地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②英国首先开始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
7、1870——1913年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国家的原因:①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问题:(1)“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是指什么?指英法等国在世界各地抢占殖民地。
(2)材料表明德国要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等列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
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有发明和发现的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2)大国同步,相互促进。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受其影响带动,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英国的一枝独秀,尤其以美国、德国贡献最大,且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较为迅速。
(3)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由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较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这些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
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发展特别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