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基础

合集下载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审计学是一门研究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学科,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大方面。

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审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总结《审计学》全书中的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实践应用。

一、审计学基础概念1.审计学的定义和目的审计学是一门研究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审查。

2.审计能力素质审计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分析、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审计程序、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同时还需要具备认真负责、独立客观、敏锐判断、审慎决策等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

3.审计市场审计市场是指一组供求方关联的市场环境和条件,包括需求方、供应方、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等各方面的参与者和因素,它产生并维持着审计市场价值和效率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4.审计专业组织审计专业组织(如AICPA、ACCA等)是负责制定审计规范和管理业内资格认证的非政府性组织,它们的理念和标准对整个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二、审计过程1.审计规划审计规划是审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的第一步,它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明确审计目的和范围、评估审计风险、汇总审计资源和调整审计计划。

2.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评估是指评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而确定审计程序的重点和方向,包括会计监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诈骗风险等方面。

3.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审计师评估被审计单位是否具有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评价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方面。

4.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师用来审计财务数字的工具和技术,包括了解和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凭证检查和资料核实、进行现场核查和询问等方面的活动。

5.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指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中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的披露,审计师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披露符合审计准则和法规要求。

审计学基础复习资料

审计学基础复习资料

.《审计学基础》课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审计主体2.审计对象3.审计客体4.审计性质5.审计利害关系人6.政府审计7.内部审计8.注册会计师审计9.合法合规审计 10.绩效审计 11.财务报表审计 12.审计业务约定书1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14.审计计划 15.审计方法 16.审计抽查法17.审计判断抽样法 18.审计统计抽样法 19.审计审阅法 20.审计验算法21.审计核对法 22.审计调整法 23.审计调节法 24.审计比较分析法25.审计比率分析法 26.审计平衡分析法 27.审计因素分析法 28.审计账户分析法审计询问审计质量鉴定法 31.审计函证 32.29.存货监盘 30.审计证据 36. 33.审计观察法 34.审计抽样 35.审计电子商务分部报告生产循环 38.投资 39.审计期后事项 40. 37.关联方交易41.二、不定项选择题: [ ] )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1.(合理性 C.合法性 D.A.权威性 B.独立性[ ] )查起。

2.逆查法应先从(会计报表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会计账簿 D. [ ] )的可信性。

3.国家出台审计准则的主要原因是增强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D. A.会计档案 B.会计报表 C. [ ] )下达。

4.审计通知书应由(审计小组国家审计机关 B. C.内部审计机构 D. A.会计师事务所[ ] ()是证明力最差的证据。

5.环境证据 D. A.实物证据 B.书面证据 C.口头证据[ ] 属于内部证据的有6.材料出库单 D. 银行对账单A.购货发票B.销货发票C. [ ] 7.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未能发现或防止重大差错的风险是经营风险检查风险 D.控制风险A.固有风险B. C. [ ] 8.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评审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事前审计A. D. 抽样审计详细审计 B.局部审计 C. [ ] 9.()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审计学的理论基础

审计学的理论基础

审计学的理论基础审计学是一门研究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学科,它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审计学的理论基础是其发展和应用的基石,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审计学的理论基础。

一、信息对称理论信息对称理论是审计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信息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拥有相同的信息。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是非常常见的。

企业经营者通常比外部投资者或债权人更了解自己公司的财务状况。

这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得外部利益相关者难以准确评估企业的真实价值。

审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独立第三方的核查,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增加市场的透明度。

审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一个中立的评估依据,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道德经济学道德经济学是审计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道德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需要具备高度的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以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

审计师需要遵循一系列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如保持独立、保守机密、尽职调查等。

这些准则和规范的存在,保证了审计师在工作中不受利益冲突的影响,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从而提供真实可靠的审计意见。

三、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是审计学的另一个理论基础。

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审计学中,信息经济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审计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审计服务的供需关系。

审计市场是一个充满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审计需求方需要依赖审计师提供的信息来做出决策。

信息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当信息不对称存在时,市场可能无法有效运作,因此需要引入第三方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审计师作为第三方,通过提供独立、客观的审计服务,弥补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

四、会计理论会计理论是审计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审计学与会计学密切相关,会计理论为审计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会计理论研究会计信息的产生、处理和使用过程,为审计提供了基本的概念和原则。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pdf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pdf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审计的定义、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审计的方法和程序等方面。

1.审计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以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型,并出具审计报告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2.审计主体:审计关系中的审计人,即接受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授权(或委托)而实施审计的主体。

3.审计客体:接受审计人审计的经济责任的承担者和履行者,即被审计单位。

4.审计对象:以各种资料反映的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是审计行为所指向和作用的承受体。

5.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三个阶段。

在审计准备阶段,需要明确审计任务、进行审前调查、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编制审计方案等;在审计实施阶段,需要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等;在审计终结阶段,需要整理汇总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此外,还有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准则等也是审计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来说是必要的。

审计学基础

审计学基础

审计学基础审计学基础是审计学的关键课程,也是未来审计员的基础课程。

它是一门针对会计、经营管理、企业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学科的审计理论和技术,旨在检验、检索和评价会计凭证、财务报表以及财务报告等记录信息的课程。

它的宗旨是保护投资者的资产安全和维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审计学基础包括审计定义、审计原则、审计理论、审计技术方法、审计工具、审计实践与流程等内容。

审计定义审计,指的是通过审计技术手段,从经济及会计角度审核和评估会计主体记录的过程,以检查各种业务活动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审计原则是审计的核心,它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它指明了审计质量的要求,包括客观性、全面性、及时性、完整性、独立性、责任感等原则,且至少需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表明审计工作必须客观公正;二是及时性原则,表明审计工作必须及时进行。

审计理论是研究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指导审计的总体准则,它包括审计过程的设计、审计体系的建立、审计报告的编写、财务会计的检查及评价的相关知识。

审计技术方法是审计的基本技能,它以财务报表为主要检查对象,以审计准则和审计原则为指导,以概率抽样方法为基础,采取审计程序、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案,最终实现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计工具包括概率抽样方法、审计试算法、对账抽样、数据抽样、日志分析抽样、审计文档和资料收集、调查研究等;它们可以用来检测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审计质量、发现审计问题并及时纠正。

审计实践与流程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的总体框架和指导思想,它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审计计划、审计报告准备等等。

审计实践与流程是控制审计质量、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有效地收集信息、编制审计计划、优化审计报告内容、验证审计结果并及时纠正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审计学基础的学习,是培养审计员的基础课程,对审计问题的认知与理解、审计原则的认识与理解、审计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审计工具的掌握与运用、审计实践与流程的掌握与运用等各方面都很有帮助。

审计基础知识(浓缩提炼版)

审计基础知识(浓缩提炼版)

审计基础知识整理审计的概念:审计指专业从业人员经特定的方法和程序,收集相关可靠的证据,依据制定的标准,对受托责任进行客观独立的调查评估,并向有关方面提供报告。

这样做可以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改善管理,查弊纠错,确保受托责任的完成。

政府审计:指国家审计机关对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预算,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督察,对查出的违背经济管理法律法规问题提出纠正意见设计措施防止重蹈覆辙,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赔偿相关损失。

(进行审计工作的是国家的审计机关,目的是查弊纠错,追究责任,防止再犯)强调有效性和效益型。

民间审计:也就是注册会计师审计。

指的是注册会计师根据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出合理保证,并出具报告,以提高或者降低出管理层之外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单位报表的信赖度。

(进行审计工作的是注册会计师或者具有专业职业能力的从业人员,作用是鉴证)内部审计:指单位中的内部审计部门对本单位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以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提高经营生产管理的效率,确保效益性,同时确保单位内的各项业务活动是合规合法的。

(进行审计工作的是企业内部的人员,因此独立性比较差,目的是促进企业的管理)受托责任:任何个人或者单位接受了来自委托人的资金资源,有具有了保管和运用它们的权利,但同时也应当以委托人满意的方式来使用它们,例如确保这些资金资源的保值增值。

这种以委托人满意方式来使用保管它们的要求,就是一种受托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被更高效益的得到使用,于是就雇佣一些职业经理人来代为管理和经营,所以现在股东和管理层往往不是一个人或者同一群人,也就存在了受托责任。

审计关系:主要有三方,第一方关系人:注册会计师或者其他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和资格的审计人员,他们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提出合理保证或者进行查弊纠错,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关系人是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是受托责任的履行着,他们有责任把股东投入的资产使用管理好。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1.审计定义和目的: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系统性的、专业性的评价活动,旨在评估组织、系统、流程、程序或财务报表是否准确、可靠、合规。

2. 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的过程。

审计程序包括计划审计、收集证据、评估证据、编制报告等步骤。

3.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抽样误差、证据不充分、内部控制缺陷等。

4.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后所编制的一份书面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审计发现、审计建议等。

5.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设立的审计部门对组织内部的管理、运营、风险管理等进行审计;外部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组织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6.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指组织对可能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的过程;内部控制是组织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内部监控等。

- 1 -。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审计是指对某一主体的财务、业务或其他方面的信息进行核查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审计,可以提供独立、客观的意见,增加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为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介绍审计的基本概念、类型、过程和作用,以及审计师的职责和技能要求。

一、审计的基本概念审计是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估的一种专业活动。

它旨在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和风险管理水平,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独立的意见和建议。

审计的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

二、审计的类型根据审计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审计可以分为财务审计、内部审计和合规审计。

财务审计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身组织的一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工具,旨在评估和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合规审计是对企业的合规性进行评估,包括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三、审计的过程审计的过程包括计划、执行、报告和跟踪。

首先,审计师需要与被审计方达成共识,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表,并制定审计计划。

然后,审计师进行实地调查和核查,收集证据,评估风险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审计师将编写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和建议。

最后,审计师要跟踪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四、审计的作用审计对于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审计报告是他们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增加对企业的信任和信心。

对于管理层和内部控制人员来说,审计可以发现问题和风险,提供改进的建议,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对于监管机构和公众来说,审计可以监督和检查企业的合规性和透明度,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五、审计师的职责和技能要求审计师是执行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独立的判断能力。

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收集和分析审计证据、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和纠正错误和违规行为、编写审计报告等。

审计学基础

审计学基础

1、审计的依据:就是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评价和判断,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2、审计的目的:审计工作预期要达到的目标,取决于审计的职能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3、审计的特征:独立性(是审计的最重要特征,是审计的本质属性也是精髓。

秉公、按原则办事)权威性(审计机构在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利的必要条件)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4、审计与会计的联系:会计是产生审计的基础,审计是会计的质量保证。

审计标准的制定和审计证据的取得绝大多数依赖于会计资料,会计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引起审计的发展与变化。

审计与会计尽管各自具体业务不同,但两者都是以维护财经法纪,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

5、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管理活动,它的产生是基于经济管理的需要。

审计则是由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为适应财产所有者检查监督财产经营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而产生的监督活动。

会计的职能是核算与监督,审计的职能是监督、鉴证和评价。

两者方法不同,工作程序不同。

6、审计产生的原因: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经济监督导致审计行为发生。

7、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指受托者即财产的经营管理者接受财产所有者的委托,代其行使经营管理权,并通过法则、合同、组织原则等手段所形成的责权利相结合的责任关系。

8、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即审计是干什么的,是审计所具备的完成特定任务的效能。

包括经济监督、鉴证、评价职能。

9、经济监督职能:是由审计的性质所决定的,就是通过审计,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监察和督促受托经济责任人忠实地履行经济责任,同时借以揭露违法违纪,稽查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判断管理缺陷和追究经济责任等。

10、经济鉴证责任: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审核检查,确定其反映和说明经济活动的资料是否符合实际且可予信赖,做出书面证明,并为社会所公认。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一、审计概念和定义审计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活动,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为客户提供信心和建议。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认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公正,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审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和标准,以确保其独立性和专业性。

二、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师在履行职责时需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保持独立性,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行业声誉。

关键的审计职业道德包括诚实、保密、独立性、专业判断和尊重客户。

三、审计准则与标准审计准则是审计过程中的指导原则,是审计员应当遵循的标准化要求。

审计标准则是对审计过程中执行操作的规定和限制。

审计准则和标准旨在确保审计过程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四、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过程是按照一定程序与方法对客户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过程。

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证据收集和分析等环节。

审计方法主要包括检查、确认、计算和比较等操作。

五、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员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客户提供的正式书面报告,总结了审计过程的主要结论和发现。

审计报告需要清晰明了地表达审计意见,向利益相关方提供有关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合规性的评价。

六、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组织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旨在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过程中要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确定其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保障程度。

七、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审计员无法准确评估财务报告真实性的各种风险因素。

审计员需要了解和评估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八、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用于支持审计意见的形成。

审计证据可以是文书形式、口头陈述、计算结果、观察等多种形式,审计员需要依据证据做出判断和评价。

九、审计技能与素质审计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审计员还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完成和质量保障。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汇总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汇总

审计基础知识总结汇总一、审计的概念审计是指独立的专业人士根据一定程序、标准和方法,对特定对象进行调查、评价、鉴定、监督和报告的一种专门性的工作活动。

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价特定对象的各种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有效、经济和效率等方面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审计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目的,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专项审计等多种分类。

内部审计是指由组织内的专业人员对该组织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以提升组织内部控制效果和管理效率。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公司、政府等机构进行审计,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专项审计是指对特定问题或特定范围进行审计,以解决特定问题或获取特定信息。

三、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谨慎性、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审计师在开展审计活动时,应当全面认识和遵守这些基本原则,确保审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升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四、审计的流程审计的流程通常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和评价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整改跟进等多个环节。

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审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审计方案和措施,确保审计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果。

五、常见的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包括实地检查、文件查阅、询问、计算和分析等多种手段。

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确保审计活动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合理运用各种审计方法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为组织提供有效的审计服务。

六、审计的重要性审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供权威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组织改进管理水平、规范运作流程、减少风险和挽回损失。

通过审计,组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和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七、审计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审计可能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审计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审计技能和专业知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重点章节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重点章节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重点章节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公司财务状况、业务运作及内部控制的评估和检查。

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审计相关的几个重要章节。

一、审计基础知识审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审计的定义、目的和原则等。

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评价活动,旨在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有关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靠的意见。

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检查,发表审计意见,以增加用户对财务报表的信任。

审计的原则包括独立性、专业判断、审慎性等。

二、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

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事务性测试、分析程序和测试性程序等。

事务性测试是审计人员对特定交易或账目进行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

分析程序是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测试性程序是指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检查和验证,对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进行测试,以确定其准确性。

三、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有效性。

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等五个要素。

控制环境是指组织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层的行为态度。

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内外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建立的各种控制措施。

信息与沟通是指组织内外部信息的及时、准确和适当的传递。

监督是指组织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

四、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工作的结果,发表的意见和结论。

审计报告主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和审计意见等内容。

审计报告应当清晰明确,语句通顺,确保读者能够清楚理解审计人员的意见和结论。

五、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审计风险主要包括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抽样风险等。

控制风险是指由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准确发现和评估风险。

审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审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审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审计的定义和目的审计是指专业人士对一个企业、组织或个人的会计记录、财务报表和财务业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提供独立、客观的意见,以增加对审计对象的信任度和可靠性。

- 审计的类型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的审计部门或委员会进行,其目的是评估和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以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外部审计由独立的专业审计师或审计事务所进行,其目的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准确和合规。

- 审计程序与步骤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目标和计划所设计的一系列具体操作步骤。

一般来说,审计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审计范围和目标:确定审计的对象、时间范围和审计目标。

2. 筹备工作:收集和准备审计所需的文件、记录和信息。

3. 风险评估: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和可能的错误或欺诈行为。

4. 审计证据的收集:通过采用观察、访谈、文件审阅等方法,收集、分析和评估与审计对象相关的证据。

5. 审计证据的评价:评价和判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和相关性。

6. 确定审计调整事项和提出意见:根据审计发现,确定可能存在的财务报表调整事项,并提出审计意见。

- 审计的职业道德要求审计师需要遵守一系列职业道德要求,包括独立性、保密性、专业行为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利益,确保审计的公正和可靠性。

- 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审计报告是审计师向审计对象提供的审计结论和意见的正式文件。

一般来说,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方法和依据、审计结论和意见等内容。

审计报告通常采用特定的格式和标准,以确保其准确和易于理解。

以上是审计基础必学的一些知识点,对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汇总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汇总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归纳汇总一、审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审计(Audit)是指对一个实体,特别是财务报表、业务活动、制度和程序等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价和验证的过程。

审计具有检查、验证、鉴定等功能,其目的在于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审计报告,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质量、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审计的类型1. 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和验证,以确定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

2. 管理审计管理审计是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运作程序、内部控制等进行全面的审核,以评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3. 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对企业的绩效目标、绩效评价体系、绩效核算等进行审核,以评估企业的绩效水平和业绩。

三、审计的流程1. 策划阶段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需要确定审计的范围、目标和计划,并制定审计程序和方法。

2. 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验证,以得出审计结论。

3. 报告阶段在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将审计结果整理成报告,明确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并向相关利益相关方做出说明。

四、审计的原则1. 独立性原则审计应当由独立的审计人员进行,不受被审计对象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干预和影响。

2. 客观性原则审计的结论和意见应当客观、真实、公正,不受主观偏见和外部压力的影响。

3. 洞察力原则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较强的洞察力,能够深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业务活动和风险。

五、审计的意义和作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维护企业的财务健康。

•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和管理效率,防范和发现经济犯罪行为。

•为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六、总结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对企业的发展和持续经营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审计的定义、类型、流程、原则以及意义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审计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审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经营提供有力支持。

审计学基础知识

审计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审计概论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审计产生的前提: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西方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2)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①.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6世纪末期的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

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催化剂”是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破产案,他促成了独立会计师的诞生。

从1844年到20世纪初,是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形成时期,这一时期英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特点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审计的方法是对所有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为企业股东等。

③.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全球经济发展重心逐步由欧洲转向美国,由此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3.中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中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初步形成阶段:西周时期(西周的宰夫官职是我国国家审计产生的标志)确立阶段:秦汉时期(主要特征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走向成熟阶段:隋唐时期(基本标志是具有司法监督职能的比部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停滞不前阶段:元明清时期不断演进阶段:中华民国振兴阶段:新中国(1983年9月15日成立审计署,隶属国务院,并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成立国家审计机关,配备专职审计人员)(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①.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1918年9月,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第一位注册会计师(CPA)谢霖,1921年谢霖创办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②.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第二节审计的含义1.概念“审计是一种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认定有关的证据,已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的系统过程。

”——1973年《基本审计概念说明》“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新编审计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新编审计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新编审计学基础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审计的基本概念是指()A. 财务审计B. 管理审计B. 内部审计D. 外部审计2. 审计的目的是()A. 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B. 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C. 确认企业遵守法律法规D. 所有以上选项3. 审计证据的获取应遵循的原则是()A. 客观性B. 充分性C. 相关性D. 所有以上选项4.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保持()A. 独立性B. 客观性C. 专业性D. 所有以上选项5. 审计报告通常包括()A. 审计意见B. 审计发现C. 审计建议D. 所有以上选项二、多项选择题1. 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包括()A. 控制环境B. 风险评估C. 控制活动D. 信息与沟通E. 监督2. 审计证据的类型包括()A. 书面证据B. 口头证据C. 电子证据D. 物证E. 证人证言3. 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A. 固有风险B. 控制风险C. 检测风险D. 经营风险E. 法律风险4. 审计抽样的目的是()A. 减少审计成本B. 提高审计效率C. 确保审计质量D. 降低审计风险E. 以上都不是5. 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包括()A. 保密B. 诚信C. 客观D. 专业E. 公正三、判断题1.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必须独立于被审计单位。

()2.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是相互独立的,审计人员只需关注其中一个即可。

()3. 审计报告中的“无保留意见”表示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4. 审计抽样是一种审计方法,它允许审计人员基于部分数据对整个数据集做出结论。

()5. 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因为这是个人行为。

()四、简答题1. 简述审计的基本原则。

2. 什么是内部控制,它在审计中的作用是什么?3. 审计证据的获取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如何保证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4. 审计报告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 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如何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五、案例分析题某公司最近一年的财务报表显示,营业收入增长了20%,但净利润却下降了10%。

审计基础知识第二章

审计基础知识第二章

03 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审计证据的种类
书面证据
包括财务报表、合同、发 票、收据等书面材料。
环境证据
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外部 环境信息,如行业趋势、 市场竞争状况等。
口头证据
通过访谈、询问等方式获 取的口头信息。
实物证据
对被审计单位的实物资产 进行检查、盘点所获取的 证据。
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
询问
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的交流, 了解情况并获取信息。
详细描述
内部控制是一个由组织内部成员参与的过程,旨在为实现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这个过程涉 及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共同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 性。
内部控制的测试方法
总结词
内部控制测试是对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的过程,包括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两种方法。
观察
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 等进行实地查看,以获取直观的证据。
检查
对相关的文件、记录、凭证等资料进 行审阅和核实。
重置/重新执行
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 等进行实际操作,以验证其有效性。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使用
01
编制目的
记录审计过程、整理审计证据、明 确审计责任。
使用范围
用于支持审计结论、沟通审计结果 以及后续审计工作。
详细描述
内部控制测试是对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的过程。测试方法包括符合性测试和实 质性测试两种。符合性测试主要检查内部控制系统是否设计完善并得到遵守,实质性测试则是对财务 数据进行的验证和详细审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或遗漏。
管理建议书的内容及编写要求
总结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学基础教学大纲(2008年1月修订)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二○○八年一月《审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审计学基础》课程是审计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

它主要是研究审计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培养学习者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明确审计的目标和作用,认识做好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日后学习专业审计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审计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审计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审计的概念、对象和审计规范,了解在实务中怎样干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使学生对审计学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审计工作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本课程计划教学时数为51课时。

(四)教学方法审计与会计的联系相当紧密,要求学生结合会计基础知识和最新的会计准则来学习,同时,《审计学基础》课程又是一门业务技术性较强的课程,除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应当尽量使用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五)面向专业本课程面向会计学院审计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掌握学科的理论要素;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行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学生对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作用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审计的概念、对象、职能是本章的重点。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1、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产生的基础2、审计的产生奠定了审计关系理论3、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力二、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三、西方审计的起源和演进第二节审计的概念与分类一、审计的概念1、美国会计学会2、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3、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二、审计的分类1、审计的基本分类2、审计的其他分类第三节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一、审计的对象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2、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二、审计的职能1、经济监督2、经济评价3、经济鉴证三、审计的作用1、制约作用2、促进作用3、证明作用(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和课堂讲授的形式。

(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二章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审计组织的形式特别是我国三种主体审计组织及其相互关系,进而了解审计人员的构成及要求。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及其管理体制等内容。

政府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和内部审计组织的特点等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民间审计组织形式和体系则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一、政府审计机关模式的设置1、立法型2、司法型3、行政型4、独立型二、我国政府审计机关1、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设置2、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3、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三、国际政府审计组织第二节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1、受本单位主计长领导2、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3、受本单位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4、受本单位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和主计长双重领导。

二、我国内部审计机构三、国际内部审计机构第三节民间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一、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1、独资会计师事务所2、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3、股份有限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4、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二、我国的民间审计组织1、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3、民间审计人员4、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体制三、国际民间审计组织(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自学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三章审计方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了解审计方法的演变历史,掌握各种审计方法的概念、优缺点,并力求掌握审计方法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审计的常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风险导向审计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审计方法概述一、账表导向审计二、制度导向审计三、风险导向审计第二节审计的常规方法一、审阅书面资料的方法1、审阅法2、核对法3、查询法4、比较法5、分析法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1、监盘法2、调节法3、观察法4、鉴定法(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自学等教学方法和形式。

(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2学时。

第四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法律责任(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为审计规范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了解和掌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责任的含义、内容及相互关系,审计法律责任的种类、成因及防范措施。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责任的概念和内容。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的成因是本章的重点,审计的独立性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一、独立、客观、公正1、独立2、客观3、公正二、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1、专业胜任能力2、应有的关注三、保密四、职业行为1、对社会公众的责任2、对客户的责任3、对同行的责任4、其他责任五、技术准则第二节审计的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种类1、法律责任的含义2、法律责任的种类二、审计人员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1、审计人员方面的原因2、社会的原因3、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三、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基本内容四、规避法律责任的对策1、审计执业界应采取的对策2、审计人员及事务所应采取的对策(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五章审计准则(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为审计规范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有关审计准则的的含义、准则体系的结构和作用;了解审计准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概况、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理解民间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审计准则的含义、体系结构和作用,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的关系,民间审计准则的内容。

审计准则的概念、执业准则是本章的重点,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则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审计准则概述一、审计准则的含义二、审计准则体系的结构三、审计准则的作用第二节审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一、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二、审计准则的演进1、产生阶段2、初步成型阶段3、发展完善阶段4、全球扩展阶段三、当代审计准则的新发展第三节民间审计准则一、国际审计准则二、美国民间审计准则三、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执业准则1、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建设的三个阶段2、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框架3、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特点四、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1、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2、业务承接3、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4、鉴证对象5、标准6、证据7、鉴证报告(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等教学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六章审计目标(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具体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着重掌握财务审计的总目标;两种不同的责任,了解审计过程,并能掌握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审计目标的含义及其两个层次,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及审计业务约定书等内容。

财务审计的总目标和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使本章的重点,管理层认定的含义和种类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财务审计的总目标一、审计总目标的演变二、我国财务审计的总目标1、合法性2、公允性第二节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三、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四、几个重要概念1、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2、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3、职业怀疑态度4、合理保证第三节确定具体审计目标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1、管理层认定的含义2、各类交易认定的种类二、具体审计目标第四节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一、接受业务委托二、计划审计工作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第五节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定义和作用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定义2、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形式(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七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关系;掌握审计证据的特征、审计证据的分类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及作用,掌握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审计证据的概念和种类,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价和整理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分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归档保管等内容。

审计证据的概念、分类及获取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审计证据的特征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征1、审计证据的含义2、审计证据的特征二、审计证据的种类1、实物证据2、书面证据3、口头证据4、环境证据三、审计证据的收集1、风险评估程序2、控制测试程序3、实质性程序四、审计证据的整理、分析与评价1、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2、审计证据的评价3、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分类及作用1、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2、审计工作的底稿的分类3、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与复核1、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2、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三、审计档案的管理1、审计档案的分类2、审计档案的所有权与保管3、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多媒体课件和课堂讲授的形式(四)教学时数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八章计划审计工作(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如何编制审计计划,理解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理论,揭示了这些理论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获取审计证据、专业判断、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概念,如何确定重要性水平是本章的重点,重要性与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是本章的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