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2-云南省泸西一中2018届高三2月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可编辑含答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泸西一中2018届高三2月份考试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

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在这里,他批评的是( )

A.泛滥的直接民主B.虚假的人民主权

C.坐庄式的轮番而治D.随意的官员选举

2.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中国

取得“历史的进步”是( )

A.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壮大,国际地位提高

B.中国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的计划破产

C.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直追世界强国

D.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社会性质改变

3.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

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4.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

斯人( )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5.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6.某学生做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正确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两处空白应为()

A.秋收起义、八七会议B.南昌起义、长征的胜利

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7.下表为小明整理的“政治文明成就表”,其中①②应分别填入( )

A.代议制、古代罗马陪审法庭

B.立法机构、英国议会

C.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D.资本主义法制建设、苏联最高苏维埃

8.“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 )

A.《开罗宣言》B.《大西洋宪章》C.《联合国宪章》D.《马歇尔计划》

9.1958年9月,阿登纳与戴高乐进行首次会晤。两人的会谈公报宣布: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强调“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该公报( )

①揭开法德和解的序幕②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③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④强调法德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10.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 A.宗教的虚伪B.灵魂自救的途径

C.权力的产生D.生命的起源

11.“英国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当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该项改革的意义包括( )

①令行政权逐步转移至内阁手中②让民主主体扩大至普通公民

③以和平方式削弱贵族保守势力④使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更多政治权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

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5分).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年)

“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东方杂志》(1934年)

材料二 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1)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