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传输线理论和阻抗匹配(吉大通信)

合集下载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课件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课件

02
卫星通信: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
03
雷达技术: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在雷达技术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04
医疗设备: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微波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传输线阻抗匹配的要求越 来越高
机遇:随着新材料、新技术 的不断涌现,传输线阻抗匹 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 配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原 理
02.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实 例
03.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实 验
04. 微波技术传输线阻抗匹配发 展趋势
微波技术传输线 阻抗匹配原理
传输线阻抗匹配的重要性
01
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 性:阻抗匹配可以降 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 损耗和反射,提高信
阻抗匹配的目的是使信号在传输过 程中损失最小,提高传输效率。
阻抗匹配的方法包括串联、并联、 变压器等。
阻抗匹配的应用包括天线、电缆、 电路板等。
阻抗匹配的方法
串联匹配:通过串联电感或电容, 使传输线阻抗与负载阻抗匹配
变压器匹配:通过变压器,使传输 线阻抗与负载阻抗匹配
并联匹配:通过并联电感或电容, 使传输线阻抗与负载阻抗匹配
挑战:微波技术的广泛应用, 对传输线阻抗匹配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机遇:随着微波技术的普及, 传输线阻抗匹配的市场需求 不断扩大,为相关企业提供 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谢谢
06
设定实验参数:设 定信号源的频率、 功率等参数
07
分析实验结果:分 析信号波形的变化, 得出阻抗匹配的效 果和影响因素

01微波技术第1章传输线理论匹配+

01微波技术第1章传输线理论匹配+
质波导
• 光波段:光波导、光纤
对传输线的基本要求:
传 输 线 理 论
• 频带宽、功率容量大、稳定性好、损耗
小、尺寸小、成本低。
传输线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 横向问题:研究所传输波型的电磁波在
传输线横截面内电场和磁场的分布规律 (如场结构、波型等) 传输特性和分布规律(如传播常数、特 性阻抗)
• 纵向问题: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轴向的
上式中第一项为z向传播的行波,第二 项和第三项的迭加为驻波,如图1.4.6所 示.
(1+|Γ| )|Ui|
(1-|Γ| )|Ui|
0
Eg
ZL
图1.4.6 传输线上的行驻波状态
传 输 线 理 论
讨论:
⑴ 波腹点与波节点的位置
传 输 线 理 论
由此可知:电压最大点与相邻最小点相距
,相邻电压最大点或相邻电压最小点
传 输 线 理 论
一、传输线的种类
按其上传输的导行波形式分为三大类: ⑴ TEM传输线(双导体传输系统) 双导线

同轴线
传 输 线 理 论

微带线
⑵ TE和TM传输线(单导体传输系统)
传 输 线 理 论
⑶ 不同波段使用的传输线:
• 米、分米波段:使用同轴线、双根传输线 • 厘米波段:使用空心金属波导管、微带 线 • 毫米波段:空心金属波导管、微带 线、介
三、传输线上任意点的阻抗
• 定义:传输线上任意点总电压与总电流
之比为其上的阻抗Zi
采用无耗传输条件α=0得阻抗的表达式为:
传 输 线 理 论
1.3.3
Zi还可采取另一种形式来表达:
传 输 线 理 论
1.3.4 讨论:

第1章传输线理论

第1章传输线理论

电流反射系数 终端反射系数
A2 j 2 z i z e u z I i z A1
I r z
A2 j 2 1 A2 L e L e j L A1 A1
L 2 z
传输线上任一点反射系数 z e j 2 z e j L L 与终端反射系数的关系

R0 jL0 G0 jC0 j
C0 G0 L0 2 L0 c d C0
对于低耗传输线有(无耗传输线 R0 0, G0 0 )

R0 2
无耗
L0 C0
0 L0 C0

第1章 传输线理论---描述传输线特性的参数
),则
Z0
L0 C0
在无耗或低耗情况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一实数, 它仅决定于分布参数L0和C0,与频率无关。
第1章 传输线理论---描述传输线特性的参数
三、相速和相波长
相速是指波的等相位面移动速度。 dz 入射波的相速为 v p dt 对于微波传输线
vp 1 L0 C0
所谓相波长定义为波在一个周期T内等相位面沿传输线 移动的距离。即
1)长线理论
传输线的电长度:传输线的几何长度 l 与其上 工作波长l的比值(l/l)。
长线 Long line
当线的长度与波长 可以比拟
l/l > 0.05
短线 Short line
当线的长度远小于线 上电磁波的波长
l/l < 0.05
短线
输出电压 uout≈uin
集总参数电路表示
输入电压 uin
二、特性阻抗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定义为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Ui (z) 与入射波电流Ii (z)之比,或反射波电压Ur (z)与反射波 电流Ir (z)之比的负值,即

传输线理论与阻抗匹配

传输线理论与阻抗匹配

¾ 在z=0處⇒
ZL − Z0 V (0) V f + Vr V f + Vr ZL = Z 0 ⇒ Vr = = = Vf I (0) I f − I r V f − Vr ZL + Z0
Microwave & Communication Lab.
13
有終端負載的傳輸線
Vr Z L − Z 0 ~ z −1 Γ(0) = = = ~L Vf Z L + Z0 zL + 1 ZL ~ 式中 z L = =標準化負載。 Z0
12
Microwave & Communication Lab.
有終端負載的傳輸線

V(z), I(z) Z0, β l V ( z ) = V f e −γz + Vr e γz VL ZL

+
IL
z
0
I ( z) = I f e
−γz
− Ire =
γz
Vf Z0
e
−γz
Vr γz − e Z0
當相位 e j (θ − 2 βl ) = 1 時,電壓為最大值 Vmax = V f (1 + Γ ) 當相位 e j (θ − 2 βl ) = −1時,電壓為最小值 Vmin = V f (1 − Γ ) 若為無損耗之傳輸線,在z =-l 處往負載端看之輸入阻抗 jβl − jβl 為 V (−l ) V f e + Γe 1 + Γe −2 jβl Z in = = Z0 = Z0 jβl − jβl − 2 jβl I (−l ) V f e − Γe 1 − Γe 將反射係數Γ代入 Z cos βl + jZ 0 sin βl Z + jZ 0 tan βl Z in = Z 0 L = Z0 L Z 0 cos βl + jZ L sin βl Z 0 + jZ L tan βl

第1章 传输线理论和阻抗匹配(吉大通信)

第1章 传输线理论和阻抗匹配(吉大通信)

(1.5)
为传输线上波的传播常数,并且是频率的函数。一般情况下,
为复数,其实部 称为衰减常数,虚部β称为相移常数。
• 二阶常微分方程(1.4)的通解可以表示为
V( z ) A1e z A2e z 1 I ( z) ( A1e z A2e z ) Z0
(1.6a) (1.6b)
V1 I1Z 0 2 V I Z A2 1 1 0 2 A1
则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的解为
V1 I 1 Z 0 jz V1 I 1 Z 0 jz V z e e 2 2 V1 I 1 Z 0 jz V1 I 1 Z 0 jz I z e e 2Z 0 2Z 0
• 其中,A1 和 A2 为待定常数,由边界条件确定。

R j L Z0 G jC
(1.7)
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1.3.3 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的解 上述解适用于一般传输线,包括损耗的影响, 故得出的传播常数和特性阻抗均为复数。但在 很多实际情况下,传输线的损耗很小,可以忽 略,从而使上述结果可以简化。设(1.5)式中 的R=G=0, 则传播常数为
举 例
• TEM波传输线上电磁波的相速度为 vp f
• f 是工作频率, 是传输线上电磁波的波长。 • 例如,对于带状线,当射频频率是1GHz,两 接地导体板间介质的 r =9.5时,带状线是长线 还是短线?分析: vp c 3 1010 9.73cm 9 f r f 9.5 110 • 波长与带状线的尺寸差不多,用长线理论分析。
图1.2 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定义及其等效电路
应用克希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得:
( z , t ) Rdz i ( z , t ) Ldz

传输线理论与阻抗匹配(2015-12)

传输线理论与阻抗匹配(2015-12)

vp
1 L0C0
相波长定义为波在一个周期T内等相位面沿传输线
移动的距离。即
lpvpTvfp f2
4、输入阻抗
Zinz

Uz Iz
对均匀无耗传输线,输入阻抗计算式为
Z inzU jU 2 c 2 o s sin Z z 0 zj I2 IZ 2 c 0 s o is nz zZ 0Z Z 0 L jjZ Z L 0ttg gz z

阻抗分布:
Zin(z)Z0
由此可得行波状态下的分布规律:
(1) 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振幅恒定不变;
(2) 电压行波与电流行波同相,它们的相位是位置z和时 间t的函数 ;
(3) 线上的输入阻抗处处相等,且均等于特性阻抗。
2、驻波状态(全反射状态)
当传输线终端短路、开路或接纯电抗负载时,终端的入射波 将被全反射,沿线入射波与反射波迭加形成驻波分布。驻波状 态意味着入射波功率一点也没有被负载所吸收,即负载与传输 线完全失配。
抗分别为最大值和最小值。
(波腹)
U max
I
1 Z01
Z0
min
(波节)
U min
I
1 Z01
Z0

max
(2) 每隔 l 4 ,阻抗性质变换一次;每隔 l 2 ,阻抗值
重复一次。
反射系数、驻波系数和行波系数是表征反射波大小的 参量。其数值大小和工作状态的关系如下表:
④分布电容:导线间有电压,导线间有电场。 C0为传输线上单位长度的分布电容。
平行双线和同轴线的分布参数
平行双线
同轴线
传输线物理模型 传输线元模型
有耗传输线模型 无耗传输线模型
传输线方程

微波技术_1_2

微波技术_1_2

U ( z′) = jI 2 Z 0 sin β z′ = j 2U i 2 sin β z′ I ( z′) = I 2 cos β z′ = 2 I i 2 cos β z′
沿线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表示式为 π ′ ′ cos(ωt + ϕ 2 + ) u( z , t ) = 2 U i 2 sin β z 2 i ( z′, t ) = 2 I i 2 cos β z′ cos(ωt + ϕ 2 )
(ωt1 − β z1 ) − (ωt1 − β z3 ) = 2π
f
综上所述,无耗长线的特性参数可归纳如下
L 1 Z0 = = C v pC
λp =
2πβຫໍສະໝຸດ =λ0 εrβ = ω LC
STE_A.J.YUE
ω c vp = = β εr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5
§1.2 均匀无耗长线的工作状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STE_A.J.YUE
13
§1.2 均匀无耗长线的工作状态
根据上述关系式作出的电压、电流行波的瞬时分布和 振幅分布曲线如图所示。
由ZL=Z0,则可得 此时负载吸收的功率为
该式表明:由源馈送到长线的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
STE_A.J.YUE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14
STE_A.J.YUE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11
§1.2 均匀无耗长线的工作状态
由此可得到驻波系数和反射系数的关系式为
U max 1 + Γ L = ρ= U min 1 − Γ L

ΓL =
ρ −1 ρ +1
行波系数K定义为沿线电压(或电流)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之比,即驻波系数的倒数。 1 1 − ΓL K= = ρ 1 + ΓL 因此,传输线的反射波的大小,可用反射系数的模、驻波 系数和行波系数来表示。 反射系数模的范围为0≤|Γ|≤1;驻波系数的范围为1≤ρ≤∞; 行波系数的范围为0≤K≤1。 当|Γ|=0、ρ=1和K=1时,表示传输线上没有反射波,即为 匹配状态。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3)编织网与铝塑复合带纵包组合。这是从单一编织网结构发展而来的, 它具有柔软性好、重量轻和接头可靠等特点,实验证明,采用合理的复合结构, 对屏蔽性能有很大的提高,目前这种结构形式被大量使用。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分。
认识传输线
2、同轴线的类型
按照同轴线应用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
在射频电路中,传输线的几何长度有时只有几厘米,但是因为这 个长度已经大于工作波长或与工作波长差不多,仍称为长线;而输送 市电的电力线,即使几何长度为几千米,单与市电的波长(如 6000km)相比,还是小得多,所以将其视为短线。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分。
1、长线效应
l 设传输线的几何长度为 ,其上工作波长为 。(下面定义几个参
第三个数字是序号,各序号之间的差异要看厂家的说明,没有统一的规定。同轴最早是美国 用在军事上,美国军标中的RG-59(75Ω)、RG-58(50Ω)、RG-213(50Ω)是我们常用到的。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分。
认识传输线
3、同轴线的特征
(1)特性阻抗,同轴电缆的主体是由内、外两导体构成的,对于导体中流动的 电流存在着电阻与电感,对导体间的电压存在着电导与电容,这些特性是沿线路分 布的,称为分布常数,由于在制造中尺寸精度和介质材料纯度不均匀的影响,在有 线电视系统中尽管要求使用的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为75Ω,但通常实际使用的同轴电缆的 特性阻抗为(75±5)Ω。因此,为防止产生信号能量反射,达到最好的传输效果,终 端负载阻抗也应尽量等于电缆的特性阻抗。
(a)矩形波导 (b)圆形波导 (c)脊形波导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分。
(3)表面波传输线:如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单根 线等。其传输模式一般为混合波型。适用于毫米波。

传输线阻抗匹配

传输线阻抗匹配

第二页,共16页。
2022/11/6
第三页,共16页。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指传输线的两端阻抗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等,使线上电压与电流为行波传输线的始端与信号源阻抗匹配(匹配信号源) Rg=Z0 , Xg=0 上述条件很难满足匹配网络隔离器---单向传输终端阻抗-----阻抗匹配
支节匹配器原理利用在传输线上并接或串接终端短路或开路的支节线,产生新的反射波抵消原来的反射波,从而达到匹。分类单支节双支节三支节
2022/11/6
第九页,共16页。
单支节匹配器
原理在离负载导纳适当的距离d处,并接一个长度为l、终端短路(或开路)的短截线,构成单支节匹配器,从而使主传输达到匹配
调节l
λ/4阻抗变换器由一段长度为λ/4的传输线组成终端接纯电阻RL时原则上,只能对纯阻负载进行匹配若负载不为阻纯组,则λ/4传输线应接在输入阻抗为纯阻处(波腹点或波节点)
2022/11/6
第六页,共16页。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λ/4阻抗变换器若λ/4线在电压波腹点接入若λ/4线在电压波节点接入缺点频带窄---- λ/4单频点匹配加宽频带----多节λ/4阻抗变换器,渐变线
解: 负载为复数 ZL = R + jX = (20 + j40)
利用单支节匹配器。由B点沿等驻波系数圆 瞬时针方向转到与的 圆相交于 E1点 E2 ,读得
2022/11/6
第十三页,共16页。
支节线长度,为抵消 中的电 ,短截线的输入归一化电纳应为 。由导纳圆图上的短路点D沿 圆顺时针转到 的F1和F2点,故支节线的长度为
第十四页,共16页。
复习
长线与短线无耗传输线方程及其解传输线特性: 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无耗传输线的三种工作状态Smith 阻抗圆图和导纳圆图阻抗匹配及其方法

传输线与阻抗匹配

传输线与阻抗匹配
--
未贴导电布 整体阻抗为 96欧
--
常见传输线类型
影响传输线信号上的好坏除了特性阻抗,还有以下: 1、反射系数 2、输入阻抗 3、传播常数 4、传输功率
--
谢谢!
--
--
常见的阻抗匹配方式
戴维南终端匹配技术
戴维南终端匹配技术也叫做双终端匹配技术,它采用两个电阻R1 和R2 来 实现终端匹配。R1 通过从VCC 向负载注入电流来帮助驱动器更容易到达逻辑高 状态;R2 帮助通过向地吸收电流来将驱动器下拉到逻辑低状态。当R1 和R2 的 并联同信号线的特征阻抗Z0 匹配时可以加强驱动器的扇出能力。
--
常见传输线类型
二、差分传输线
在差分模式中,传输线路是成对布放的,两条线路上传输的信号电 压、电流值相等,但相位(极性)相反。
--
常见传输线类型
三、微带线
它由一根带状导线与地平面构成,中间是电介质。如果电介质的介 电常数、 线的宽度、及其与地平面的距离是可控的,则它的特性阻抗也是可控的,其 精确度将在5%之内。
微带线的特性阻抗Z0为:
--
常见传输线类型
四、带状线
带状线就是一条置于两层导电平面之间的电介质中间的铜带。如果线 的 厚度和宽度,介质的介电常数,以及两层接地平面的 距离都是可控的,则 线的特性阻抗也是可控的,且精度在10%之内。 理论上,带状线的特性阻抗为:
--
FFC线印字端贴导 电布
贴导电布处阻 抗变为75.14 欧,已低于误 差范围
• 会在传输线上形成驻波(简单的理解,就是有些地方信号强,有 些地方信号弱),导致传输线的有效功率降低;
• 功率发射不出去,甚至会损坏发射设备。 • 如果是电路板上的高速信号线与负载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震荡,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精)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精)
Eg Rin Eg E 1 1 P Rin and Antenna Microwave Technology 2 2 2018/9/15 2 ( Z g Z in )(Z g Z incopyright@Duguohong ) 2 ( Rg Rin ) 2 ( X g X in )
Zin Z
* g
1 1 2 Pmax | Eg | 2 4 Rg
2018/9/15
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 copyright@Duguohong
4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是指传输线的两端阻抗与传输线的特 性阻抗相等,使线上电压与电流为行波 传输线的始端与信号源阻抗匹配(匹配信号源) Rg=Z0 , Xg=0 上述条件很难满足
例 1负载阻抗为ZL=25, 在工作频率为 3GHz时与50同轴线线匹配。求出匹配时, 同轴变换器的特性阻抗及长度。(同轴线 内部介质为聚四氟乙烯)
解:采用 λ/4阻抗变换器,其特性阻抗为
Z0line 50 25 35.355
同轴线内的相波长为
0 3 108 / 3 109 6.97cm r 2.06
2018/9/15
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 copyright@Duguohong
10
单支节匹配器
原理
在离负载导纳适当的距离d处,并接一个长度为l、终端短 路(或开路)的短截线,构成单支节匹配器,从而使主传输达 到匹配
1 Y in
Y Y Y in 1 2
12
例2 一微波传输系统的特征阻抗 Zc = 50 , 工作波长 ( g) 为 10 厘米,已知负载为: ZL = 20 + j 40 。若用单支节匹配,试求单 支节的长度l及接入的位置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有平行双导线、同轴线、带 状线和微带线(传输准TEM波)等,属于双(多) 导体传输线,如图所示。
TEM波传输线
平行双导线
同轴线
带状线
微带线
常用TEM波传输线
TE波、TM波传输线
• 常用的TE波、TM波传输线,属于单导体传输线, 如:金属波导、介质波导。 (1)金属波导: (2)介质波导: 矩形波导 圆波导 脊波导 椭圆波导
(1.13a)
V z V2 cos z jI 2 Z 0 sin z V I z j 2 sin z I 2 cos z Z0
(1.13b)
2、已知传输线始端电压V1和始端电流I1, 将z=0, V(0)=V1, I(0)=I1 代入式(1.12),得到
2. 传输线的机械性能 • 传输线的机械性能包括物理尺寸、制 作难易度、与其他元器件相集成的难易 度等指标。 • 出于上述机械性能的考虑,传输线有 平面化趋势。

平行双导线

同轴线

带状线

微带线
1.2 传输线等效电路表示法
1.2.1 长线
• 传输线理论是长线理论。传输线是长线还 是短线,取决于传输线的电长度而不是它的几 何长度。 • 电长度定义为传输线的几何长度l与其上工 作波长λ的比值。当传输线的几何长度l比其上 所传输信号的工作波长λ还长或者可以相比拟 时,传输线称为长线;反之则可称为短线。
1.2.3 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 将传输线分割成许多微分段dz,这样,每个微分 段可看成集总参数电路。
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1.3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1.3.1 均匀传输线方程
• 传输线方程是研究传输线上电压、电 流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 方程。 • 对于均匀传输线,由于分布参数是沿 线均匀分布的,所以只需考虑线元dz的情 况。
j LC j
或 LC ,
L C
0
(1.8)
即无损耗线的衰减为0,这时 Z0
(1.9)
Z0与频率无关。
波长为 相速为
2 = = LC
2
(1.10)
p= =1 / LC
(1.11)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1.6)的通解变为
V z A1e jz A2 e jz 1 I z A1e jz A2 e jz Z0
考虑电压电流瞬时值随 t 做简谐振荡, v( z , t ) Re[V( z )e jt ]
i ( z , t ) Re[I( z )e jt ] 其中 V( z )和 I( z) 为传输线z处电压电流的复有效值 (振幅)。 上式可简化为:
dV( z ) ( R j L) I ( z ) dz dI ( z ) (G jC )V ( z ) dz

传输线属长线,沿线各点的电压和电流 (或电场和磁场)既随时间变化,又随空间位 置变化,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传输线上电压 和电流呈现出了波动性,所以长线用传输线理 论来分析。 • 传输线理论是对长线而言的,用来分析传 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分布,以及传输线上阻抗 的变化规律。在射频频段,必须使用传输线理 论取代电路理论。传输线理论是电路理论与电 磁场波动理论的结合,传输线理论可以认为是 电路理论的扩展,也可以认为是电磁场波动方 程的解。
• 其中,A1 和 A2 为待定常数,由边界条件确定。

R j L Z0 G jC
(1.7)
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1.3.3 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的解 上述解适用于一般传输线,包括损耗的影响, 故得出的传播常数和特性阻抗均为复数。但在 很多实际情况下,传输线的损耗很小,可以忽 略,从而使上述结果可以简化。设(1.5)式中 的R=G=0, 则传播常数为
由边界条件确定待定常数
1. 已知传输线终端电压V2和终端电流I2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情况。将z=l, V(l)=V2, I(l)=I2 代入式 V I Z (1.12),得到 A1 2 2 0 e j l
2 V2 I 2 Z 0 j l A2 e 2

长线和短线是相对的概念,在射频电路中, 传输线的几何长度有时只不过几厘米,但因为 这个长度已经大于工作波长或与工作波长差不 多,仍称它为长线;相反地,输送市电的电力 线,即使几何长度为几千米,但与市电的波长 (6000km)相比,还是小许多,所以还是 只能看作是短线。 • 电路理论与传输线理论的区别,主要在于 电路尺寸与波长的关系。电路分析中网络与线 路的尺寸比工作波长小很多,因此可以不考虑 沿线各点电压和电流的幅度和相位变化,沿线 电压和电流只与时间因子有关,与空间位置无 关,这符合基础电路理论。
V1 I1Z 0 2 V I Z A2 1 1 0 2 A1
则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的解为
V1 I 1 Z 0 jz V1 I 1 Z 0 jz V z e e 2 2 V1 I 1 Z 0 jz V1 I 1 Z 0 jz I z e e 2Z 0 2Z 0
(1.5)
为传输线上波的传播常数,并且是频率的函数。一般情况下,
为复数,其实部 称为衰减常数,虚部β称为相移常数。
• 二阶常微分方程(1.4)的通解可以表示为
V( z ) A1e z A2e z 1 I ( z) ( A1e z A2e z ) Z0
(1.6a) (1.6b)
举 例
• TEM波传输线上电磁波的相速度为 vp f
• f 是工作频率, 是传输线上电磁波的波长。 • 例如,对于带状线,当射频频率是1GHz,两 接地导体板间介质的 r =9.5时,带状线是长线 还是短线?分析: vp c 3 1010 9.73cm 9 f r f 9.5 110 • 波长与带状线的尺寸差不多,用长线理论分析。

根据传输线上分布参数是否均匀分布, 传输线可分为均匀传输线和不均匀传输 线,这里主要讨论均匀传输线。 • 所谓均匀传输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 尺寸、相对位置、导体材料及导体周围 媒质特性沿电磁波的传输方向不改变的 传输线,即沿线的分布参数是均匀分布 的。

• • •
分布参数定义如下。 分布电阻R 定义为传输线单位长度上 的总电阻值,单位为Ω /m。 分布电导G 定义为传输线单位长度上 的总电导值,单位为S/m。 分布电感L 定义为传输线单位长度上 的总电感值,单位为H/m。 分布电容C 定义为传输线单位长度上 的总电容值,单位为F/m。
第1章 传输线理论与阻抗匹配
内容: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传输线的构成 传输线等效电路表示法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传输线的基本特性参数 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信号源的功率传输和有载传输 SMITH圆图 阻抗匹配与调谐 有耗传输线
(1.3a)
(1.3b)
1.3.2 传输线方程的解
同时求解(1.3)式两个方程,对其两边再微 分一次,给出V(z)和I(z)的波动方程为:
d 2 V( z ) 2 V( z ) 0 dz2 d 2 I ( z) 2 I ( z) 0 dz2
式中
(1.4a)
(1.4b)
j (R jL)(G jC)
1.2.2 传输线的分布参数
• 由电磁场理论知,当高频信号通过传输线时,会 产生下列分布参数:导线流过电流时,周围会产 生高频磁场,因而沿导线各点会存在串联分布电 感;两导线间加上电压时,线间会存在高频电场, 于是线间会产生并联分布电容;电导率有限的导 线流过电流时会发热,而且高频时由于趋肤效应, 电阻会加大,即表明线本身有分布电阻;导线间 介质非理想时有漏电流,这就意味着导线间有分 布漏电导。这些分布参数在低频时的影响较小, 可忽略;而在高频时引起的沿线电压、电流幅度 变化、相位滞后是不能忽略的,这就是所谓的分 布参数效应。
TEM波、TE/TM波传输线特点

• •

(1)射频电路的传输线上只传输TEM波或准TEM 波。特点: TEM传输线无色散。(色散:电磁波的传输速 率与频率有关)。 TEM传输线的工作频带较宽,0~几GHz。 TEM传输线的功率容量和损耗应能满足射频设 计要求。 但TEM传输线高频能量损耗大。
(2)微波电路的传输线上还传输TE波、TM波,以 及TE/TM混合波,使用波导。特点: TE或TM传输线高频能量损耗小,功率容量大, 但体积大,频带窄。
传输线的构成
传输线主要从两方面考虑其构成: 一是从电性能方面考虑,有传输模 式、色散、工作频带、功率容量、损耗等 几个指标; 二是从机械性能方面考虑,有尺寸、 制作难易度、集成难易度等几个指标。
1. 传输线的电性能 从传输模式上看,传输线上传输的电 磁波分三种类型:
(1)TEM波(横电磁波):电场和磁场都与电磁 波传播方向相垂直. EZ=HZ=0 (2)TE波(横电波):电场与电磁波传播方向相 垂直,传播方向上有磁场分量. EZ=0, HZ≠0 (3)TM波(横磁波):磁场与电磁波传播方向 相垂直,传播方向上有电场分量. HZ=0, EZ≠0
令 z l z ,则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的解为
V z
变成正弦形式
V2 I 2 Z 0 j z V2 I 2 Z 0 j z e e 2 2 V2 I 2 Z 0 j z V2 I 2 Z 0 j z I z e e 2Z 0 2Z 0
(1.1)
将dz除两边,并取极限dz 0,得
( z , t ) i( z, t ) R i( z, t ) L z t i ( z, t ) ( z, t ) G ( z , t ) C z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