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试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三 含答案 精品
-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新课标)综合检测卷
综合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尤其是在早期传统中,“道”和“德”最早是分开来讲的。
“德”观念的产生当在原始社会,与氏族有关。
巴新生先生认为“德”观念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殷商时期的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西周君主的祭祀征伐、视察巡行即统治者的政行;春秋时期的道德观念即普遍的道德判断标准阶段。
“道”观念的出现当晚于“德”观念。
从原始语义上来分析,“德”观念最早为一种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为部族成员所共有。
而“道”观念的原始意义是所行的道路,也是一种普遍的观念。
可见,“德”观念同“道”观念在其产生的初始意义上,就有一种成长为普遍性的趋向,都具有成为普遍观念的可能性,这是它们最终走向抽象范畴的一个前提。
从字义上来考察,“道”从首从行,点明了人在“行”时,要时时抬头,或“仰首”“向外”,以“观察”或“体会”那高高在上的“天”或“天意”,从而保证天命得以践履;“德”从行从十目从一从心,点明了“德”之行首先乃是有“心”之“行”,应该时时注意问“心”,注意“向内”求索,反观自己的“行”是否是出自“内心”对“天”或“天命”的洞察。
相比起“道”观念,“德”观念更具体,距离人更近。
作为文化现象,在演变过程中,“德”观念逐渐成为“道”观念的体现。
如《国语·晋语》中载,晋厉公六年,范文子率晋军在鄢陵打败楚军后,针对晋厉公的“无德而功烈”,说:“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天道是没有偏私,只把福命授给有德的人。
可见,天道的得以体现就是通过“德”。
西周时期“德”观念的使用总是与宗教的天命观相结合,“以德配天”即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表现。
可是到春秋后期,随着天命观的不断遭到怀疑,“天”的神学观念也不断被怀疑和剔除,逐渐向自然天道观转化,与之相配的“德”也便具有了天道自然的意义。
“德”逐渐成了“道”的体现。
于是,“道”是高高在上、供个体效法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德”则是“道”在个体身上的凝结和体现,“德”和“道”的关系套用柏拉图的话说是“分享”的关系。
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doc
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测评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本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细胞自噬研究者大隅良典。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张宏表示,这并不意外,因为在整个细胞自噬研究领域无出其右。
②长沙梅溪湖步行桥自建成以来便饱受争议,有人认为它类似中国结的形态、夸张的构造、太过艳丽的色彩着实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③外强中干的传奇球星凯文·加内特日前宣布退役,这就意味着以后观众只能在TD北岸花园球馆大屏幕上观看他曾经打球的画面。
④今年的秋日晴空一碧如洗,高悬的艳阳将未经弱化的光线直接照在人的手臂上,仿佛根根钢针在扎,这完全没有七月流火的意思。
⑤社会的发展让信息获取越来越简便,这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与此同时,也让心怀不轨的人如虎添翼。
⑥追求完美艺术、复兴绝迹800年珍品汝瓷的部分烧制技艺,古稀匠人朱立文已然成为传奇,但他不敝帚自珍,希望将一手技艺传于他人。
A . ①②④B . ②③⑤C . ②⑤⑥D . ①④⑤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滴滴与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因此谣言应声而起,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对此迅速给予了回应。
B . “野长城被抹平”事件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当地在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同时上级文物部门也存在后续监管不力之失。
C . 《三体》被不少学者、媒体人乃至创业者、企业家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其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
D . 有关法律界人士表示,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法院可以认定其符合破产的原因。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母校百年校庆之际,张教授的拙作《互联网时代的共享文化》在国际上获大奖,可喜可贺。
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 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94890117】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
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的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臵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
《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
”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
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喙,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
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祭祀之时,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臵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臵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一落千丈,随之的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个人生活自由化,诸子百家兴盛。
2018年高考新课标II卷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试题: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一 含答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一)(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页或者应用程序。
2018-2019学年人教必修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蚩.蚩(chī)愆.期(yǎn)垝.垣(guǐ)靡盬.(gǔ)B.修姱.(kuā)谣诼.(zhuō)溘.死(kè)方圜.(guān)C.箜.篌(kōng)伶俜.(pīng)踯躅.(zhū)三匝.(zā)D.羁.鸟(jī)葳蕤.(ruí)玳瑁.(mào)哺.育(b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感激涕零慷概激昂沉吟忧思难忘B.春花秋月不绝如缕窈窕鼓瑟吹笙C.如临深渊月明星稀羁伴抱残守缺D.托物言志越陌度纤弥漫倾慕贤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周人创造了农业文明在《诗经》中有大量篇幅记载和体现,有的是春夏之际向天祈福或秋冬之际答谢神灵的乐歌,有的直接反映了生产生活的场面。
B.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D.千万考生所命运攸关的高考作文不再有意回避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①《离骚》抒写理想②抒写先民的喜怒哀乐③富于写实精神④抒写爱国激情⑤《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⑥富于浪漫气息A.⑤②③①④⑥B.①④⑥⑤②③C.⑤④③①②⑥D.①④③⑤②⑥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诗歌批评庸俗化普冬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
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
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三单元 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4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宴饮文化宴饮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学者看来,宴饮可不是简单的饮食烹饪问题,而是关乎国家政治的重要问题。
我国考古学发掘证明,在远古时代,先后出现了两种宴饮的方式,第一种是竞争性宴饮,第二种是礼仪性宴饮。
宴饮是早期部落(国家)的资源控制策略,是当时部落(国家)的贵族群体之间谋求更大利益和权力的工具之一,也是部落(国家)对外显示其“软实力”的方式。
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尉迟寺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宴饮的存在。
陕西灵宝有一个西坡遗址,出土了距今5 500~6 000年的“宴会大厅”.这是一个83平方米的宴会厅,用于部落贵族举行盛宴。
宴会规模之大、食品之丰富,令人惊叹。
那么,在五六千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举行这样的盛宴,目的何在呢?原来,在新石器时代,部落内部还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部落之间的竞争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宴饮也就成了部落之间进行竞争的一种“武器"。
在食物极其匮乏的远古时期,一场盛宴是该部落实力强大的最好证明,对外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软实力”.进入了早期国家时代之后,宴饮的地位更加重要,出现了“礼仪性宴饮”。
这时的宴饮高度重视用餐器皿的规格,餐具由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变成了青铜器。
伴随着社会关系出现裂变,宴饮也成为等级分化的标志。
上层贵族希望通过大型宴会,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威望,获取拥戴,巩固现有的权力;另一方面,也借以彰显自身的高贵和富有,宣示其统治阶层的身份。
到了距今约4 000年前,作为“礼仪性宴饮”最高规格的“国宴”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早期国家举办盛大的“国宴”,能够宣扬国威,宴会越丰富、越奢华,说明这个国家越富足、越发达,从而震慑四方,不战而屈人之兵.远古时代,食物是最稀缺的资源,谁控制了食物,谁就拥有了权力.早期国家最大的威胁,不是侵略,而是饥饿,国之根本就是食物供给。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春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质量监测(二)语文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既是墓志创作的鼎盛期,也是墓志文体的重要变革期。
唐代文学全面繁荣,多种文体均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为唐代墓志文体吸收其他文体之长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墓志文体发展至初唐,逐渐固定为单一、程式化的叙述范式,内容多歌功颂德,浮泛空洞,实用性与叙事性有余而抒情性不足。
体式既定,难出新意,因而招致追求个性张扬、崇尚革新的唐代文人的强烈批判,激发出他们变革墓志文体的创新意识。
而唐代文人往往多体兼擅,亦是唐代墓志文体得以顺利完成自我更新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墓志虽也称颂逝者,抒发哀悼之情,但侧重叙述逝者的生平事迹;而哀祭文虽也追记逝者的生平,但偏重于述哀,抒情色彩更为浓厚。
唐代墓志文体多方借鉴了哀祭文悼亡述哀的抒情方式,使这一时期的墓志由传统的以叙述墓主生平事功为主,逐渐转变为叙述与抒情并重,极大地增强了墓志这一买用文体的情感张力。
此外,唐代墓志经常借用哀祭文擅长运用议论的手法,以宣泄沉痛的悼亡情感,激起读者的共鸣,增强艺术感染力,深化作品的情感内蕴。
无怪乎储欣盛赞韩愈《李元宾墓志铭》“铭词与《祭十二郎》相埒(等同),皆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虽然储欣此言仅是说明二文因采用同一修辞手法,而达到了近乎一致的艺术感染力,但这可作为唐代墓志借鉴哀祭文的有力证据。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粤教版)检测:第三单元 10菱角的喜剧 Word版含答案
10菱角的喜剧太阳因为传递温暖而被人赞美,月亮因为传递思念而被人歌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类中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指纹,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独特性。
哪怕一件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差别非常细微,也有自己的独特性。
正是由于每件事物都有它的独特性,所以世间的事物就有了复杂性、多样性。
让我们在文学大师秦牧的指引下,通过一个小小的菱角,去窥见大千世界的这一深层奥妙吧!岁月滑翔的声音就像鸟儿舒展羽翼的声音。
宛若赤足走在沙滩上,许多的日子如潮水漫过双足,退去之后,了无印痕。
“晏子使楚”故事中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说法,是说同样是橘,却由于土壤、温度、地势等原因结出了不同的果实。
这说明生物的生长既有其一般性,又有其特殊性。
秦牧对于菱角的认识过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孩童时期,作者对菱角的认识是“菱角是有两个角的”;后来到了广西,“第一次看到三个角的菱角”;在重庆的一个市场,“看到有一篓菱角竟都是四个角的”;之后作者去翻阅辞书,才认识到“原来,菱角有两个角、三个角、四个角的,书上早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而且,后来还知道“浙江嘉兴还有一种圆角菱,是没有角的”。
他通过这件事明确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认识事物不能绝对化、简单化。
[运用方向]可用于全面认识事物的性质、眼见为实、认识事物要循序渐进、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等立意的作文中。
精彩运用水是一种启示。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在中国人的心中,水是至善的化身,也是中国人最讲究的以柔克刚的体现。
那水便启示我们:做人的最高标准莫过于如水。
水的澄澈,因其自身的净化作用。
做人如水,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自己的本性。
水的坚韧,因其滴水穿石的精神。
做人如水,拥有水的毅力与耐心,世上定无难事。
水的灵活,因其能顺应地势而行。
做人如水,面临陡崖要勇敢向前。
一泻千里成为辉煌的瀑布,路遇狭涧要小心谨慎,陷入绝境要灵活变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三)(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
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
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
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
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
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
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
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
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
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
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
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
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
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
乾隆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四美”重新团聚。
乾隆皇帝后特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并命名曰“四美具”,御题《“四美具”赞》,一再强调“剑合珠还”之意。
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
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
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记载,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御书房为古书画收藏最集中的殿阁。
清内府所藏的书画作品曾经专人鉴定,尤其是乾隆朝,更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分类编目,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进行鉴定和品评,区别上等、次等,并分详简著录。
其成果体现在奉敕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编、续编、三编。
全书的编纂过程前后长达74年之久,共收录上起魏晋、下至清代中期近两千年书画作品一万多件。
(节选自郑欣淼《清宫书画鉴藏、佚存与研究述评》,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宫廷书画的收藏是从汉代开始的。
魏晋时期,宫廷书画的收藏随着个人书画创作的风行而发展。
B.政权迅速更迭使南朝宫廷书画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安史之乱”使唐代宫廷书画藏品散失了很多,“靖康之变”使宋宣和内府的书画藏品大量散失。
C.宫廷书画的收藏,宋代在徽宗时最盛,元代在文宗朝一直颇为可观,明代则是宣宗、宪宗、孝宗三朝兴盛,而清代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D.清代宫廷书画的藏品,有清室收集流散在各地的,有著名私人鉴藏家的归入,臣民的进贡是最主要的来源。
解析:A B项,原文第一段“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是“全部散失”,而不是“大量散失”;A项在第一段;C 项,信息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说“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说明文宗朝的收藏在后期是不如意的。
D 项,“臣民的进贡是最主要的来源”错,原文是“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只是强调了组成部分,而不强调来源。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一段通过举例来说明中国书画收藏的历史及概况,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是收藏发展的前提。
B.书画收藏有官藏和私藏两个方面,这是分类论说,在第二段的分类论说中,也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为例论说“官私递藏”的情形。
C.以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清代的“三希”和“四美”为例论述了很多朝代宫廷书画收藏的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
D.论述清宫书画的收藏主要是以“三希”和“四美”的情形以及清室的对书画藏品的分类编目为点加以支撑介绍。
解析:C 《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不是藏品,是记录藏品的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宫廷书画收藏都曾经相当可观,但对存世的藏品进行收集的完整度不如宋徽宗宣和内府,而清宫对存世的名品收集得比较完全。
B.书画收藏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
官藏兴盛,私藏相对衰落,比如宋宣和年间、清乾隆年间,官藏鼎盛,私藏相对就要寥落。
C.很多朝代皇家书画的收藏在其达到顶峰后就逐渐衰落了,像元代、明代,清代也是如此,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
D.《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皇帝下令编纂的,工程浩大,历时74年,对清室的书画藏品进行了分类编目,还有书画名家和鉴赏家的鉴定。
解析:C “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无中生有。
A项,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
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得出结论,这两句是在强调对存世作品收集的完全、完整,引导学生注意不是单纯指数量上的多少。
B项,根据第二段开头“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注意理解“聚”“散”的含义,根据语境,“聚”对应“官藏”,“散”对应“私藏”,而“递”有“轮流、更替”义。
“聚”与“散”是相对的,“官藏”与“私藏”亦是相对的,因为藏品的总数是一定的。
D项,根据最后一段“其成果体现在……”得出结论,“其”指代的是前一句话。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老厨师【俄罗斯】帕乌斯托夫斯基(1)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
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
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尔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①。
(2)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
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笨重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唯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②。
(3)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凉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
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4)“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
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5)街上空无一人。
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6)玛丽亚等了很久,才遇到一位陌生人。
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
(7)“好吧,”那人平静地说,“我虽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
走吧。
”(8)他俩进到屋里。
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9)“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赋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10)“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
“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
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许多种贵重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
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11)“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12)“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跟着哭了起来。
“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13)“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
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14)“阿门!”老人小声说。
(15)“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16)“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17)“这由我来做。
您还希望什么呢?”(18)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突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
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19)“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
急促的琴声突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
(20)“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21)“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
“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因为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
那是冬天,在山里。
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
她笑了。
”陌生人弹奏着,一边望着黑洞洞的窗口。
“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22)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23)“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变成蔚蓝吗?暖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开了白色的花朵。
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
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把围墙晒暖了,上边直冒热气。
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汽正在蒸发吧。
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24)“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
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子上摸索。
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像许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
但是我不能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
名字!”“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
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25)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
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在霞光中。
1940年【注】①佛罗伦,旧时佛罗伦萨的金币或银币,后来在欧洲很多国家通用。
②拨弦古钢琴,十六至十八世纪一种有键拨弦乐器,是钢琴的前身。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篇交代故事发生在冬天,意在与结尾老厨师去世时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春天的温暖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