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整理-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素材22《气压带和风带》
【人教版】2019年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3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气压带与风带资料
900S 极 600S 西 300S 东
00
东 300N
西 600N 极 900N
极地 高压 带
地 东 风 带
副极 地低 压带
风 带
南
副热带高 信
压带
风
赤道低压 带
带
北 信 风 带
副热带高 压带
风 带
副极 地低 压带
地 东 风 带
极 高 带
地 压
干旱 多雨 干旱
多雨
干旱 多雨 干旱
气压带成因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回答2-4题。
2.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C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
3.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
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B )
90N
极地高气压带
60N 30N
赤道低气压带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90N
60N 30N 0
口诀法:“高低相间,北撇南捺”
“高低相间”指南北半球气压带一高一低相间分布,如 图1中H为高气压带,L为低气压带。“北撇”指北半球三 个风带风向都在一撇上,“南捺”指南半球三个风带风向 都在一捺上。注意风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即风向的箭头方 向要指向低压。
A
B
C
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甲地为高压,一定是由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B.乙地为低压,一定是由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 C.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 D.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2《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1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影响。
2.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气象图表等工具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并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气压和风现象,撰写观察报告。
2.教学目标:
4.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分析中,深化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及分布特点。
2.学会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解释气候变化、地理环境差异等。
3.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基础的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学习背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形成原理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不够深入。
2.实践与应用:
(1)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气压和风现象,如季节性风向变化、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等,撰写观察报告。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分析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
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和海陆分布差异,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得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和海陆高低压形势季节性转换现象,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
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极地、赤道冷热大势-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判断-风带命名),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在冬、夏海平面等压线图上标示高低气压中心。
根据气压带风带性质对判定气候的特征。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3、四季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南、北纬30度附近海面,风不经常来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
因为他们不得不把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在船上,等待顺风的到来,结果由于经常等不到风,致使大批马匹因缺少草料而死亡,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
【人教版】2019年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2ppt课件
高中气压带和风带总结笔记
高中气压带和风带总结笔记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主要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以下是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总结笔记:1. 气压带:(1)定义:气压带是指地球上由于受到地球自转和地球引力等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高气压或低气压区域。
(2)分类:根据形成原因,气压带可以分为热力高压和动力高压。
热力高压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动力高压则是由地球自转偏向力形成的。
(3)主要气压带:地球上有两个主要的高气压带和两个主要的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包括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低气压带包括副热带低气压带和极地低气压带。
2. 风带:(1)定义:风带是指由于气压差异而形成的长期稳定的风的分布。
(2)分类:根据风向和风力,风带可以分为信风带、西风带和东风带。
信风带是指从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西风带是指从副热带高压吹向极地高压的气流,东风带是指从极地高压吹向副热带高压的气流。
(3)主要风带:地球上有六个主要的信风带,分别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和西北信风、南半球的西南信风和北半球的东北信风。
西风带和东风带的分布相对较广,但强度较弱。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共22张PPT)精品物理
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降水 海拔高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B C
A
思考:读图说出A、B、C三处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分布与气压带风带分布相关图
B C
A
思考:指图说出A、B、C三处对应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地形、洋流等
在分析气候成因时,不能单独考虑一 个因素,应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定运 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对气候成因进 行综合分析。
课堂巩固:
运用整体性的思想,分析澳大利亚热 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西澳大利 东澳大利
亚寒流
亚暖流
提示:洋流有寒暖流之分。 暖流对沿途气候有增温增湿 的作用,寒流则降温减湿。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思考:A地区在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有何特点?
气
B
温
C
℃
赤
道
降水 量mm
400300低源自气 200 压带A
100
思考:用伊基托斯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印证我们 对热带雨林气候特征的分析?
气候类型分布与气压带风带分布相关图
气
降水
温
量mm
B
℃
C
400
300
A
3-2气压带和风带(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0° 赤道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相互碰 撞抬升
90°S
寒冷堆 积下沉
30°S 副热带高气压带
60°S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大气环流的组成
2.三圈环流
4)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
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每个气压带约占10个纬度, 每个风带约占20个纬度
1.单圈环流(理想状态) N
1)形成条件(假设)
①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 高低之分)
②地球不自传(无地转偏向力)
③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移动)
S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大气环流的组成
1.单圈环流(理想状态) 2)成因:
地表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 →大气水平运动
垂直方向 赤道地区:上升气流 两极地区:下沉气流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 北纬30度上空
①赤道低压带 (热力原因)
②副热带高压带 (动力原因)
南风 赤道上空
形成副热带高压
③东北信风带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赤道形成低压
到北纬30度 上空偏转成西 风,气流无法 北上在此堆积 (动力不足)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大气环流的组成
1.三圈环流 2)中纬环流
①盛行西风带
②副极地低压带
被 迫
(动力原因)
下 沉
极 锋
被迫 爬升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冷气团 北纬60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北纬30度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西南风——盛行西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高压
低压
热 低压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冷 高压
水平气压差 大气水平运动
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因素:
1 高低纬度受热不均 2 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 3 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4 地表性质不均(陆地or海洋)
单圈环流
北极 冷
赤 道
热
冷 南极
影响因素: 高低纬度的受热不均 假设因素: 太阳直射点一直直射赤道、
2. 北半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2)夏季(7月)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 带被大陆上的热低 压所切断,使副热 带高压只保留在海 洋上。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大陆上的热低压以 亚洲低压(印度低 压)最为突出,
全球实际状况下的气压带风带
影响因素: 1. 高低纬度的受热不均 2. 地球自转 3.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4. 地表性质不均
1. 麦哲伦船队哪一段是逆风航行? 2. 船队行驶至哪一段最轻松? 3. 船队进入30°S为何艰难?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 队实现了人类历史第一 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 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 风大浪高。船队进入 30°S 附 近 海 域 时 , 平 静 无风,炎热少雨。离开 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 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 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 近海域时,风平浪静。
练习 下图为沿20°E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 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第4~6题。
4.若下列选项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
C 中能正确表示图中a地高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A
B
C
D
练习 下图为沿20°E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 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4~6题。
目录 CONTENTS
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优质课件共37张PPT语文
两个关键:
1、关于气压带的形成:气流上升,地面为 低压;气流下沉,则地面为高压。
这里所讲的高压和低压都是相对同一水平 面而言,
而且,现在所讲的气压带是指近地面而不 是高空。
2、关于风: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但
在吹的过程中风向要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活动 P35
• 1.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 2.描述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回归 线到场35度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到场30度 大陆内部和西岸)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度到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度到回归线回)归线大陆东岸)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度10度间)
太 低压
亚欧大陆
平
洋
30°N
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
大 西 亚速尔洋
七月 高压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太
平
副 亚热洲(带印高度)气低压压 带
洋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东 亚 季 风
课堂小结
1、北半球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地球表面均匀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三、风带、气压 带的移动
请观察分析:
1、气压带、风带随 ___移动而南北移动。
风带移动.swf
2、就北半球来说, ___
地球表面不均匀 考虑地转偏向力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气压带和风带(共65张ppt)
1.大气环流
(3)形成条件: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 环流
自转
公转
性质均一
假设地球表面均匀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北半球
赤道低压带
0°
赤道低压带
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近地面的空气 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七气压带 高低交错、南北对称、带状分布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Atmospheric motion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地球上为什么会形成气压带与风带? 不同天气系统对天气有怎样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对气候形 成有怎样的作用? 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Pressure zone and wind zone
学习目标
1.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2. 运用示意图,说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3. 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 的影响。
普通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是怎么形成的呢?
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材料: 地球仪、透明胶布、不同颜色的纸条。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精品课件(共31张PPT)
年雨型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最冷月气温t(℃ )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t>15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0<t<15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季节分配
年雨型
夏雨型(最高月 降水500以下) 夏雨型(最高月 降水500以上)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年雨型
第 三 步
最 终 定 型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落叶阔叶 林
•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 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第 一 步
以 温 定 带
气 候 类 型 的 判 断
第二步
以水定型
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全年降水少 降水集中在夏季 降水集中在冬季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的差异。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的差异。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答案:
差异: 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西欧分布范围较大,且向内陆延伸;
而在北美洲只分布在其西部沿岸地区,呈南北狭长状分布。
原因:பைடு நூலகம்
活动小结: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 由于地形和洋流的原因 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而 西欧有广阔的平原,有利于暖湿的西风延伸至内陆地区; 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 而在北美洲,西风带受到其西部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 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流的影响,使该气候呈南北狭长状分布。
答案:
【人教版】2019年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1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整理-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素材22《气压带和
风带》
相关素材
龙卷风
龙卷风,因为与古代神话里从波涛中窜出、腾云驾雾的东海跤龙很相象而得名,它还有不少的别名,如“龙吸水”、“龙摆尾”、“倒挂龙”等等。
现在我们知道,龙卷风是一个猛烈旋转着的圆形空气柱,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有的悬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
发生在海上,犹如“龙吸水”的现象,称为“水龙卷”;出现在陆上,卷扬尘土,卷走房屋、树木等的龙卷,称为“陆龙卷”。
远远看去,它不仅很象吊在空中晃晃悠悠的一条巨蟒,而且很象一个摆动不停的大象鼻子。
这个大“象鼻”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大自然里的龙卷风诞生在雷雨云里。
在雷雨云里,空气扰动十分厉害,上下温差悬殊。
在地面,气温是摄氏二十几度,越往高空,温
度越低。
在积雨云顶部八千多米的高空,温度低到摄氏零下三十几度。
这样,上面冷的气流急速下降,下面热的空气猛烈上升。
上升气流到达高空时,如果遇到很大的水平方向的风,就会迫使上升气流“倒挂”(向下旋转运动)。
由于上层空气交替扰动,产生旋转作用,形成许多小涡旋。
这些小涡旋逐渐扩大。
上下激荡越发强烈,终于形成大涡旋。
大涡旋先是绕水平轴旋转,形成了一个呈水平方向的空气旋转柱。
然后,这个空气旋转柱的两端渐渐弯曲,并且从云底慢慢垂了下来。
对积雨云前进的方向来说,从左边伸出云体的叫“左龙卷”,从右边伸出云体的叫“右龙卷”;前者顺时针旋转,后者反时针旋转。
伸到地面的一般是右龙卷,左龙卷伸下来的机会不多。
另外,龙卷风也容易在两条飑线的交点上发生。
飑线经常出现在炎热季节强冷空气的最“前哨”。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不只一个。
有时从同一块积雨云中可以出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象鼻”--漏斗云柱。
只是有的“象鼻”刚刚开始下伸,有的“象鼻”下端却已经接地或在接地后正在缩回云中,也有的在云底伸伸缩缩、始终不垂到地面。
龙卷风的范围小,直径平均为200-300米;直径最小的不过几十米,只有极少数直径大的才达到1000米以上。
它的寿命也很短促,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