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部编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部编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数学概念整理:一、整数部分: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整数的读法: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整数的写法: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二、小数部分: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如1/10记作0.1,7/100记作0.07.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第二位叫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就叫做几位小数.如0.36是两位小数,3.066是三位小数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小数的写法: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小数大小比较: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三、分数和百分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3、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计量单位.4、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分数的种类按照分子、分母和整数部分的不同情况,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及分数的基本性质1、除法是一种运算,有运算符号;分数是一种数.因此,一般应叙述为被除数相当于分子,而不能说成被除数就是分子.2、由于分数和除法有密切的关系,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可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和通分的依据.约分和通分1、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2、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3、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4、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5、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倒数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分数的大小比较1、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2、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就大.3、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分数,通常是先通分,转化成通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4、如果被比较的分数是带分数,先要比较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它们的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大的那个带分数就大.百分数与折数、成数的互化:例如:三折就是30%,七五折就是75%,成数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牐闯砂俜质褪?0%,则六成五就是65%.纳税和利息: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率.由银行规定按年或按月计算.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1.意义不同.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如:可以说1米是5米的20%,不可以说“一段绳子长为20%米.”因此,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甲数是3,乙数是4,甲数是乙数的?;还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如:犌Э恕米等.2.应用范围不同.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常用于调查、统计、分析与比较.而分数常常是在测量、计算中,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使用.3.书写形式不同.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如:百分之四十五,写作:45%;百分数的分母固定为100,因此,不论百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有多少个公约数,都不约分;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分数的分子只能是自然数,它的表示形式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一般要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四、数的整除整除的意义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除尽的意义甲数除以乙数,所得的商是整数或有限小数而余数也为0时,我们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或者说乙数能除尽甲数)这里的甲数、乙数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乙数不能为0).约数和倍数1、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b的倍数,b就叫a的约数.2、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它本身,它没有最大的倍数.奇数和偶数1、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例如:0、2、4、6、8、10……注:0也是偶数2、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基数.例如:1、3、5、7、9……整除的特征1、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2、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3、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 整除.质数和合数1、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素数).2、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可分为:质数、合数5、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分解质因数1、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8=3×3×2,3和2叫做18的质因数.2、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3、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倍数.4、特殊情况下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1)如果几个数中,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则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如果几个数两两互质,则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小公倍数是这几个数连乘的积.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1、相邻两个自然数之和是奇数,之积是偶数.2、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整数、小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四则运算的法则1、加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加2、减法a、整数和小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退一当十再减b、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减3、乘法a、整数和小数: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起,最后把积相加,因数是小数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位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b、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结果要化简4、除法a、整数和小数:除数有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不够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上.除数是小数是,先化成整数再除,商中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b、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除以乙数的倒数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减法性质a-b-c=a-(b+c)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c+b×c除法性质a÷(b×c)=a÷b÷ca÷(b÷c)=a÷b×c(a+b)÷c=a÷c+b÷c(a-b)÷c=a÷c-b÷c商不变性质m≠0 a÷b=(a×m)÷(b×m)=(a÷m)÷(b÷m)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推广: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扩大AB倍.一个因数缩小A倍,另一个因数缩小B倍,积缩小AB倍.商不变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推广:被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或缩小)A倍.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A倍.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注意余数.如:8500÷200= 可以把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0倍来除,即85÷2= ,商不变,但此时的余数1是被缩小100被后的,所以还原成原来的余数应该是100.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本特点.既简单明了,又能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用字母表示数的注意事项1、数字与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简写成“•“或省略不写.数与数相乘,乘号不能省略.2、当1和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3、数字和字母相乘时,将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含有字母的式子及求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或利用公式求值,应注意书写格式等式与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在列方程解文字题时,如果题中要求的未知数已经用字母表示,解答时就不需要写设,否则首先演将所求的未知数设为x.解方程的方法1、直接运用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去解.如x-8=12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被乘数×乘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2、先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如3x+20=41先把3x看作一个数,然后再解.3、按四则运算顺序先计算,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5×4-x=4.2,要先求出2.5×4的积,使方程变形为10-x=4.2,然后再解.4、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然后再解.如:2.2x +7.8x=20先利用运算定律或性质使方程变形为(2.2+7.8)x=20,然后计算括号里面使方程变形为10x=20,最后再解.比和比例比和比例应用题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解题策略按比例分配的有关习题,在解答时,要善于找准分配的总量和分配的比,然后把分配的比转化成分数或份数来进行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策略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2、分析,判断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3、设未知数,列比例式4、解比例式5、检验,写答语数感和符号感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主要指,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具体的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够判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进行计算,并具有选择适当方法(心算、笔算、使用计算器)实施计算的经验;能根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等等.培养学生的数感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觉主动地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建立起联系,这样才有可能建构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数学模型.具备一定的数感是完成这类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怎样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全体运动员编号?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没有固定的解法,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编,而不同的编排方案可能在实用性和便捷性上是不同的.如,从号码上就可以分辨出年级和班级,区分出男生和女生,或很快的知道一名队员是参加哪类项目.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概念的建立不是一次完成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要经历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 在现实的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估计一页书的字数,一本书有多少页,一把黄豆有多少粒等,这些对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这对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会有很大的帮助.无论在哪个学段,都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的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决定性因素.引进字母表示,是学习数学符号、学会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一步.尽可能从实际问题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的意义.第一,用字母表示运算法则、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算法的一般化,深化和发展了对数的认识.第二,用字母表示现实世界和各门学科中的各种数量关系.例如,匀速运动中的速度v、时间t和路程s的关系是s=vt.第三,用字母表示数,便于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确切地表示出来,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例如,我们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未知量,利用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字母和表达式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意义.如:5=2x+1表示x所满足的一个条件,事实上,x这里只占一个特殊数的位置,可以利用解方程找到它的值;Y=2x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x是自变量,可以取定义域内任何数,y是因变量,y随x的变换而变化;(a+b)(a-b)=a-b表示一个一般化的算法,表示一个恒等式;如果a和b分别表示矩形的长和宽,S表示矩形的面积,那么S=ab表示计算矩形面积公式,同时也表示矩形的面积随长和宽的变化而变化.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要尽可能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必须要对符号运算进行训练,要适当地、分阶段地进一定数量的符号运算.但是并不主张进行过繁的形式运算训练.学生的符号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应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伴随着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逐步发展.五、量的计算事物的多少、长短、大小、轻重、快慢等,这些可以测定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叫做量.把一个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量相比较叫做计量.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做计量单位.数+单位名称=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高级单位的数如把米改成厘米低级单位的数如把厘米改成米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数叫做单名数.如:5小时, 3千克(只有一个单位的)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如:5小时6分,3千克500克(有两个单位的)56平方分米=(0.56)平方米就是单名数转化成单名数560平方分米=(5)平方米(60平方分米) 就是单名数转化成复名数的例子.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是相对的.比如,"米"相对于分米,就是高级单位,相对于千米就是低级单位.常用计算公式表(1)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公式s=a b(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 ×a(3)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公式s=(a+b)×2(4)正方形周长=边长×4,计算公式s= 4a i(5)平形四边形面积=底×高,计算公式s=a h.(6)三角形面积=底×高÷2,计算公式s=a×h÷2(7)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8)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计算公式v=a bh(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s=лr2(10)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1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 h1年12个月(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份,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闰年年份是4的倍数,整百年份须是400的倍数.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公元1年—100年是第一世纪,公元1901—2000是第二十世纪.六、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三角形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具有稳定性.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3、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四边形1、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2、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容易变形.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同圆或等圆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扇形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它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扇形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窒息那叫做对称轴.2、线段、角、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他们的对称轴条数不等.周长和面积1、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2、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3、常见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部编版(超详)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基本概念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⑴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12.543 亿。
⑵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⑶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以此类推。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和复习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和复习题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1、小数乘法的计算【例1-1】计算下面各算式(列竖式)=⨯618.1 =⨯24.03.2=⨯24057.02、小数乘法比较大小【例1-2】在括号里填上“>”、“<”或者“=”4.29.94.2)(⨯7.898.07.8)(⨯56.0156.0)(⨯3、移动小数点【例1-3】根据13572359=⨯,直接算出以下算式的答案=⨯2359.0 =⨯3.2590=⨯023.05904、积的近似数【例1-4】苹果的价格是每千克5.17元,小明买了6.7千克苹果大概需要花多少元?(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例1-5】脱式运算,能简算的就简算4.0495.2⨯⨯ 3.44.44.47.5⨯+⨯ 995.2⨯6、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判断够不够【例1-6】小华带了30元去超市购物,一瓶可乐5.4元,一包薯片3.6元。
小华要买2瓶可乐和6包薯片,他带的钱够不够?(2)分段计算【例1-7】自来水公司采取分段计费的方法来收取水费。
每月用水在10吨以内的按每吨2.4元收费,超过10吨的部分按每吨3.4元收费。
小丽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6吨,那么小丽家上个月应该交多少元水费?第二单元位置1、用数对表示位置【例2-1】请分别用数对表示出“疑”、“光”、“故”、“低”的位置。
【例2-2】分别用数对表示出海盗飞船、探险岛、过山车、旋转木马、大门的位置。
2、根据数对在图上标出相应的位置【例2-3】小明的位置是(2,6),小华的位置是(5,1),小丽的位置是(6,4)。
请在下图中分别标出它们的位置。
【例2-4】A点的位置是(4,3),B点的位置是(1,3),C点的位置是(3,6)。
请在下图中分别标出它们的位置,然后用直线连接这三点,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一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cm²)3、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例2-5】周末赵华的活动路线用数对表示是(0,0)→(1,3)→(4,4)→(6,1)。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期末复习
资料
第一单元:整数
1. 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
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4. 利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二单元:分数
1. 分数的基本概念
2.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4. 分数的比较和序列
5. 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小数
1. 小数的基本概念
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3.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 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和相互转化
5. 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第四单元:多位数的认识和计算
1. 多位数的认识和读写
2. 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多位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4. 多位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第五单元:平面图形的认识
1. 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命名
2.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3.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判断
4.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第六单元:算式变形
1. 算式变形的基本概念
2. 算式变形的常见方法
3. 利用算式变形解题
第七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2. 数据的图表表示
3. 数据的分析和归纳
4. 数据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以上是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的大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时- 整理和复习

部编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0.48×1.5 = 0.72
0.4 8 × 1.5
240 48 0.7 2 0
7.65÷0.85=9
0.85
9
7.6 5 765
0
部编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2.积、商的近似值
求积的近似数: 先算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再 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结果,用“≈”连接。
1. 填空题。 (1) 2.5时=( 150)分 1260m=( 1.2)6km (2) 3.6÷0.25=36÷( 2.5) (3)一个因数是2.5,另一个因数是2.8,它们的积是 ( 7 )。 (4)3.25÷0.7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 4.64),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4.6)。
部编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864.8÷3.2=270.25(个) 270+1=271(个) 答:要准备多少271个垃圾袋。
部编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6.调查当天外汇牌价数据并解答下面的问题。(括号内填两 位小数。) (1)一个玩具在美国标价2.8美元,相 当于人民币多少元?
(2)1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多少美元?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部编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4.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意义及写法
循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 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环 小
循环节
5.333 …的循环节是3 2.08181…的循环节是81
数
有限和无限小数 无限小数 1.555… 7.14545…
有限小数 0.9375
6.6666×6666.594=44445.5555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1至6年级全册公式及知识要点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1至6年级全册公式及知识要点一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1、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
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
数数。
个位、十位。
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5、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1、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加、减法竖式。
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口诀。
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法竖式。
有余数除法。
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
百位、千位、万位。
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连加法。
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两步计算式题。
小括号。
2、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3、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直角。
4、应用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1、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部编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精心整理)

部编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
(精心整理)
一、整数运算
1. 整数加减法
2. 整数乘法
3. 整数除法
4. 整数运算规律
二、分数运算
1. 分数的相加和相减
2. 分数的相乘和相除
3.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4. 分数的运算规律
三、百分数
1. 百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 百分数的换算
3.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关系
四、平面图形
1.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2. 圆的直径、半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3. 图形的旋转和平移
五、数据和统计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数据的图表表示
3.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六、几何与空间
1. 点、线、面的认识
2. 平行线、垂直线、相交线的判定
3. 数字与平面图形的认识
七、数与代数方程
1. 数的分类和计数
2.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
3. 简单的数学推理和证明
八、应用题
1. 实际问题的解答和计算
2. 真实场景的数学推理和解答
以上是部编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总复资料的精心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复并掌握好数学知识。
祝大家考试顺利!
总字数:XXX。
小学数学总复习大全

小学数学总复习大全第一部分:数的认识和运算一、数的认识1. 自然数:包括0、1、2、3、4、5、6、7、8、9……,以及它们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如3、2、1、0、1、2、3……3. 分数: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后的部分,如1/2、3/4等。
4. 小数:表示整数与分数之间的数,如0.5、2.75等。
5. 质数与合数:质数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如2、3、5、7等;合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如4、6、8、9等。
二、数的运算1. 加法:将两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如3 + 4 = 7。
2.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如7 4 = 3。
3. 乘法:将两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如3 × 4 = 12。
4. 除法: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得到每个等分的大小,如12÷ 4 = 3。
5. 混合运算:加减乘除混合在一起的运算,如2 + 3 × 4 5 ÷ 2。
6. 分数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如1/2 + 3/4 = 5/4。
7. 小数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如0.5 × 2.75 = 1.375。
8. 质数与合数的运算:质数和合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如2 + 3 = 5。
9. 整数运算: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如3 2 = 5。
小学数学总复习大全第二部分:计量单位与时间一、计量单位1.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于测量物体的长短。
2.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用于测量物体的表面积。
3.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用于测量物体的体积。
4.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用于测量物体的重量。
5. 容量单位:升、毫升,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6. 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用于测量时间的长短。
二、时间1. 时间的表示:通过小时、分钟、秒来表示时间,如2小时30分钟。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小学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小学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知识点一:位置与方向1.东西南北、东南西北是相对的方向。
2.在绘制地图时,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来绘制。
3.指南针指示方向,其中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北方。
4.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北斗星的位置、影子与太阳的方向、早晚太阳的位置以及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等来确定方位。
知识点二:一位数除法1.平均分可以使用除法进行计算。
2.注意:在计算时,可以使用口诀估算,例如将71看作72,或将378看作更接近准确数的40.3.被除数末尾的数字并不一定对应商的末尾数字,需要进行笔算除法来确定。
4.除法验算可以使用乘法进行验证,如果有余数,则需要将余数加上除数再进行验证。
5.除数不能为0,乘以任何数都得,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减去自身都得。
知识点三: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2.在进行验算时,需要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来进行验证。
3.可以使用口算来计算两位数乘以整十或整百的数的积。
4.在进行估算时,可以将因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来进行计算。
1.可以将一个因数看作近似数,也可以将两个因数同时看作近似数。
2.凡是带有“大约”字样的问题,一般需要进行估算。
3.对于涉及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问题,需要进行三个步骤:计算、比较、回答问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4.面积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需要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6.长方形的周长为(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为长×宽。
可以通过周长和宽、面积和宽、周长和长、面积和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正方形的周长为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为边长的平方。
可以通过周长和边长、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7.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可以使用这些进率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大全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大全毕业班小学数学总复资料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圆形(S:面积C:周长л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2)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2、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1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15、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16、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常用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根本概念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都是整数。
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整理(全)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1)一概念 (1)(一)整数 (1)1 整数的意义 (1)2 自然数 (1)3计数单位 (1)4 数位 (1)5数的整除 (1)整除、倍数、约数、因数 (1)奇数、偶数、质数、素数、合数 (1)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二)小数 (2)1 小数的意义 (2)2小数的分类 (2)(三)分数 (3)1 分数的意义 (3)2 分数的分类 (3)3 约分和通分 (3)(四)百分数 (3)二方法 (3)(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3)(二)数的改写 (4)(三)数的互化 (4)(四)数的整除 (5)(五)约分和通分 (5)三性质和规律 (5)(一)商不变的规律 (5)(二)小数的性质 (5)(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5)(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5)四运算的意义 (6)(一)整数四则运算 (6)1整数加法: (6)2整数减法: (6)3整数乘法: (6)4 整数除法: (6)(二)小数四则运算 (6)(三)分数四则运算 (6)(四)运算定律 (7)1. 加法交换律: (7)2. 加法结合律: (7)3. 乘法交换律: (7)4. 乘法结合律: (7)5. 乘法分配律: (7)6. 减法的性质: (7)(五)运算法则 (7)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7)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7)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7)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7)5. 小数乘法法则: (7)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8)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8)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8)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8)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8)11.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8)12.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8)(六)运算顺序 (8)五应用 (8)(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8)1 简单应用题 (8)2 复合应用题 (9)3典型应用题 (9)(1)平均数问题: (9)(2)归一问题: (10)(3)归总问题: (10)(4)和差问题: (10)(5)和倍问题: (11)(6)差倍问题: (11)(7)行程问题: (11)(8)流水问题: (12)(9)还原问题: (12)(10)植树问题: (12)(11 )盈亏问题: (13)(12)年龄问题: (13)(13)鸡兔问题: (14)(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4)1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14)2分数乘法应用题: (14)3 分数除法应用题: (14)4 出勤率 (14)5 工程问题: (15)6 纳税 (15)第二章度量衡 (15)一长度 (15)(一)什么是长度 (15)(二)长度常用单位 (15)(三)单位之间的换算 (15)二面积 (15)(一)什么是面积 (15)(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16)(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16)三体积和容积 (16)(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16)(二)常用单位 (16)(三)单位换算 (16)四质量 (16)五时间 (16)六货币 (17)第三章代数初步知识 (17)一、用字母表示数 (17)1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17)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 (17)(1)常见的数量关系 (17)(2)运算定律和性质 (17)(3)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18)3 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18)4将数值代入式子求值 (19)二、简易方程 (19)(一)方程和方程的解 (19)三、解方程 (19)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19)1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19)2 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9)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19)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19)五比和比例 (20)1比的意义和性质 (20)(1)比的意义 (20)(2)比的性质 (20)(3)求比值和化简比 (20)(4)比例尺 (20)(5)按比例分配 (20)2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20)(1)比例的意义 (20)(2)比例的性质 (20)(3)解比例 (20)(1)成正比例的量 (21)(2)成反比例的量 (21)第四章几何的初步知识 (21)一线和角 (21)(1)线 (21)直线 (21)射线 (21)线段 (21)平行线 (21)垂线 (21)(2)角 (21)二平面图形 (22)1长方形 (22)(1)特征 (22)(2)计算公式 (22)2正方形 (22)(1)特征: (22)(2)计算公式 (22)3三角形 (22)(1)特征 (22)(2)计算公式 (22)(3)分类 (22)4平行四边形 (22)(1)特征 (22)(2)计算公式 (22)5 梯形 (22)(1)特征 (22)(2)公式 (23)6 圆 (23)(1)圆的认识 (23)(2)圆的画法 (23)(3)圆的周长 (23)(4)圆的面积 (23)(5)计算公式 (23)7扇形 (23)(1)扇形的认识 (23)(2)计算公式 (23)8环形 (23)(1)特征 (23)(2)计算公式 (24)9轴对称图形 (24)(1)特征 (24)三立体图形 (24)1 特征 (24)2 计算公式 (24)(二)正方体 (24)1 特征 (24)2 计算公式 (24)(三)圆柱 (25)1圆柱的认识 (25)2计算公式 (25)(四)圆锥 (25)1 圆锥的认识 (25)(五)球 (25)1 认识 (25)2 计算公式 (25)-第五章简单的统计 (25)一统计表 (25)(一)意义 (25)(二)组成部分 (26)(三)种类 (26)(四)制作步骤 (26)二统计图 (26)(一)意义 (26)(二)分类 (26)1 条形统计图 (26)2 折线统计图 (26)3扇形统计图 (27)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共17篇)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共17篇)篇1:部编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知识点:1、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数:(a+b)×c=a×c+b×c或(a-b)×c=a×c-b×c 补充知识点:1、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总结:文为大家整理和分享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乘法分配律,怎么样,大家对知识点数学乘法分配律了解了多少呢?四年级上册数学万以上数的读法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2、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都是是计数单位3、数位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位为一级。
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4、十进制计数法: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的法则:(1)、读数的时候我们先把这个数按四位一级分级。
(2)、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3)、读亿级或万级时,先按个级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4)、每一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
6、多位数的写法法则:(1)把数分级(2)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部编版最全的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部编版最全的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生提供部编版最全面的数学基础知识汇总,帮助他们巩固研究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数的认识与比较
数字的概念: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的符号。
数的读法:研究如何正确地读写数字。
数的比较:研究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等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
加法与减法运算
加法操作:研究如何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
减法操作:研究如何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
乘法与除法运算
乘法操作:研究如何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
除法操作:研究如何将一个数值分割成相等的部分。
数与代数
数与符号:研究如何将数值与符号结合使用。
数学表达式:研究如何将数值和操作符组合成数学表达式。
分数与小数
分数的概念:研究如何用分数表示物体的部分。
小数的概念:研究如何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部分。
几何与形状
图形的认识:认识常见的图形,如圆、方形、三角形等。
边与角:研究如何识别图形的边和角。
时间与日期
时间的表示:研究如何读取时间和标识小时、分钟和秒。
日历和日期:研究如何使用日历和标识日期。
数据与图表
数据的收集:研究如何收集和记录数据。
图表的绘制:研究如何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
以上是部编版最全的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汇总,希望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知识,他们将能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本人的左手、右手地点的位置为尺度,肯定左侧和右侧。
右手地点的一边为右侧,左手地点的一边为左侧。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寄义:每个数都能够表示分歧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几何,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十八课时-整理和复习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45370 835470 853470 875430 835470<845370<853470<875430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数的改写
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把整万的数改成用“万” 做单位的数。
例:3450000 =345万 有时在生活中,不需要准确的数字,这时我们可 以用到近似数。
60308700000 读作:六百零三亿零八百七十万 269008000 读作:二亿六千九百万八千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想一想:怎样能准确地写出一个多位数?再写出 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三千零九万 五百二十亿零二百零七万
写大数,脑海里要有一个数位顺序表,也可以 借用数位顺序表来写。
写作: 2 5 3 0 0 9 0 0 0 0 写作: 5 2 0 0 2 0 7 0 0 0 0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数位顺序表
数… 级…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 位
… …
千百 亿亿
十 亿亿
千百 万万
十 万万
千百
十
个
位位 位位 位位 位位 位位 位 位
计
数 单
… …
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
千百 万万
十 万
万千百
十
个
位
部编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填空。 (1)768089是( 六 )位数,最高位是(十万)位,这个
同,读完后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2.哪一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它数
位上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70052300:七千零五万二千三百 如果包含亿级,那先分级,再从亿读起,读 完亿级的数在后面加个“亿”字。部编版 数学来自四年级 上册读数、写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图形图形名称图形周长(C)公式面积(S)公式正方形(4条对称轴)a周长=边长×4C=4a公式变换:a = C÷4=41C面积=边长×边长S=a×a= a2长方形(2条对称轴)ba周长=长+长+宽+宽=2长+2宽=(长+宽)×2C=(a+b)×2公式变换:a = C÷2-b b = C÷2-a面积=长×宽S=a×b= ab公式变换:a= S÷b b= S÷a三角形(等边△有3条对称轴;等腰△有1条对称轴)周长=边长a+边长b+边长cC =a+ b+ c注:等边△周长C=3a公式变换: a = C÷3面积=底×高÷2s=ah÷2=21ah公式变换:三角形高=面积×2÷底h=2 s÷a三角形底=面积×2÷高a =2 s÷h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周长=边长a+边长a+边长b+边长b=边长a×2+边长b×2C=2a+2b=2(a+ b)面积=底×高s=ah公式变换:a=s÷h h =s÷a梯形(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周长=边长a+边长b +边长d +边长eC=a+b+ d+e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公式变换:a = 2s÷h -bb = 2s÷h -a圆形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公式变换:d=2r r = d÷2d = C÷π r = C÷2π※半圆周长=πr+d面积=半径×半径×πS =πr2圆环周长=C大圆+C小圆=πD+πd=2πR+2πr=2π(R+r)面积= S大圆-S小圆=πR2-πr2=π(R2-r2)abhahbcabd ehdr小学1—6年级数学总复习大全立体图形图形名称图形总周长(C)公式表面积(S)公式体(容)积(V)公式正方体周长=边长×12C=12aS=一个面的面积×6S=a×a×6 =6a2体积=边长×边长×边长V= a×a×a=a3长方体周长= 4×(长+宽+高)C=4(a+b+h)a=C÷4-b -hb=C÷4-a -hh= C÷4-a -b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体积=长×宽×高V=abh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dπh =2πrh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S表= S底×2+ S侧圆柱的表面积公式:(1)有两个底面的圆柱表面积公式:S表= S底×2+ S侧=πr2×2+πdh=πr2×2+2πrh=2πr(r+h)(2)只有1个底面的圆柱表面积公式:S表= S底+ S侧=πr2+πdh=πr2+2πrh=πr(r+2h)(3)两个底面都没有的圆柱表面积公式: S表=S侧=ch =πdh =2πrh体积=底面积×高=侧面积÷2×半径V= S底×h=πr2 h圆筒大圆柱直径为D,半径为R,周长为C;小圆柱直径为d,半径为r,周长为c;高都为hS表= S大圆柱侧+ S小圆柱侧+(S大圆柱底-S小圆柱底)×2= C大圆柱h+c小圆柱h+(πR2-πr2)×2=Dπh+dπh+(πR2-πr2)×2=πh(D+d)+2π(R2-r2)=2πh(R+r)+2π(R2-r2)V= V大圆柱-V小圆柱= S大圆柱底×h-S小圆柱底×h=πR2 h-πr2×h=πh(R2-r2)圆锥体体积=底面积×高÷3V圆锥=31V圆柱=31S底×h=31πr2 hV圆柱=3 V圆锥等底等体积的圆柱与圆锥,圆锥的高=圆柱高的3倍aa bh二、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1公里=1千米=1000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体积单位1立方千米=1000000立方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容量单位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升=1000毫升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5)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1千克=2市斤(斤)=1000克1市斤=10两=500克1两=50克(6)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7)时间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440分=86400秒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注:在不同单位数学计算中,需要先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
例如:(1)7千克560克=()千克解:560克=0.56千克 560÷1000=0.56(由小换算大数,向右移四位 0.5600)=7千克+0.56千克=7.56千克(2)8元7角5分=( )元解:7角=0.7元5分=0.05元8元7角5分=8元+0.7元+0.05元=8.75元(3)8米9分米6厘米=( )米解:9分=0.9米6厘米=0.06米=8米+0.9米+0.06米=8.96米三、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2+1)= 3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1+2)+ 3 = 1 +(2+3)= 6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5 = 5×2 = 10因数×因数=积 2×3=6;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6÷2=3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2×3)×4=6×4=24 2×(3×4)=2×12=24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2+3)×5=2×5+3×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10 ÷ 2 = 5 10 ÷ 5 = 2 5 × 2 = 1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N=M=4 3×N=3×M N ÷2=M ÷2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X+3=7;X+Y=89,一元一次方程式: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X ÷4=5 X 1(1便是未知数X 的次数。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22211== ; 52 +51 =512+ = 53 ; 15111565353253515231=+=⨯⨯+⨯⨯=+717347374=-=- ;201120415544154535143=-=⨯⨯-⨯⨯=-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52)(53>; 1512)(151054_)(32<⇒ ; 63)(43> 相当于126)(129>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76723723=⨯=⨯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351275437453=⨯⨯=⨯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432173273=⨯=÷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15;92;53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 981;77;35;23)> 0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7233237723==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32015545343约分后还等于=⨯⨯=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14376736=⨯=÷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5225125112512==⨯=÷ 22,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2÷5或3:6或1/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3,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2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3:6=9:18 等于 39618⨯=⨯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 3:x=9:18 等于 3⨯3:x ⨯3=9:18 3⨯3=9那么3x=18 x=18÷3=6 或者:9x=3⨯18 x=54÷9=6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