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围绕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展开,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1.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法家思想为主导,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将各地的世家豪族削弱,并实行郡县制以统一全国政权。
2. 秦朝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比如推行县制,设立郡县,实行郡县制和郡县制的同时又设置了郡县长官,推行县官为吏政制等措施。
3. 秦朝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对统一度量衡的统一规定,对语言文字的统一,对制度的统一,对制度的求稳等一系列举措。
这些措施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秦朝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历史上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接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系列改革,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和完善。
6. 汉朝建立后,主要推行了分封制度,设立了地方官员,推行官职等级制,并设立简化的吏部制度。
7. 汉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以及吏治从事政治活动的社会地位和上层士大夫在政治活动中的角色地位,也是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二、秦汉时期社会的变迁1. 秦朝统一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大规模的征战导致了农田荒废,农民生活变得艰难,使农民逃亡而基乡…采取了措施,加强了中央的统一统治,增强了国家的力量,推行了统一的的货币,规定份内和市舶制度,并实行土地私有制,图卂星星称制,这些措施保证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也为后来的东汉朝的政治制度铺平了道路。
2. 汉朝是一个向历史上为中心发展的国家,政府在特定的领域内为集中和吏治从事统为的统一,这五浪占主数据了手中最为权力部的政治活动,尊尚之最为重要的是重要。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帝制制度
两个阶段。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度和帝制制度两个阶段。
在封建制度阶段,封建王朝是政治的主体,国家政权以王朝为中心,王朝内部的政治组织主要是宗法制度。
在帝制制度阶段,帝王是政治的主体,国家政权以皇帝为中心,政治组织主要是官僚制度。
在封建制度阶段,中国政治制度主要以封建王朝为主体,国家政权以王朝为中心,政治组织主要是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以家族和宗族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形式,通过世袭制度来维持政治秩序。
在这一阶段,国家政权主要通过宗法制度来进行管理和统治,而且宗法制度也是维系封建社会稳定的关键。
在帝制制度阶段,中国政治制度主要以皇帝为主体,国家政权以皇帝为中心,
政治组织主要是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以官僚阶层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形式,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实行官员的世袭制度。
在这一阶段,国家政权主要通过官僚制度来进行管理和统治,而且官僚制度也是维系封建社会稳定的关键。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封建制度和帝制制度两个阶段,形成了
独特的体系和特点。
封建制度和帝制制度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一、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政治制度多样的国家,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政治制度。
这些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运行方式,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总结,分别从帝制、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帝制帝制是古代中国的主要政治制度,时间跨度较长,涵盖了从夏、商、周到秦、汉、唐等朝代。
帝制是以君主为核心,通过世袭或者选举的方式来确立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在帝制下,国家政权高度集中,君主拥有极大的权力。
古代中国的君主通常被尊称为“皇帝”,他们的权力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
皇帝拥有制定法律、制定政策、任命官员等权力,同时也是国家的最高司法权力。
皇帝还被视为天地之间的连接者,承担着祭祀、农业祈福等重要仪式的角色。
帝制下的政治体系严密,分为各级官员,如太子、丞相、尚书等,辅助皇帝管理国家事务。
此外,皇帝还依靠中央官府的官吏,对地方进行管理和监督。
帝制在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指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政治形态,特点是以地主贵族为主导,通过封地授予贵族世袭的特权和权力。
封建制度的出现使政权和土地产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为封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支持。
古代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君主将土地分封给贵族,以作为贵族的封地。
贵族在封地上享有广泛的权力和特权,包括对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对农民的控制和征税权。
作为回报,贵族需要在君主的命令下提供军事支持、政治建议和其他相关服务。
封建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但共同点是权力下放给封建贵族。
例如,周朝的封建制度是由封建诸侯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而在秦朝,封建制度被推翻,由中央集权制度取而代之。
封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导致了一些地方势力的崛起和对中央政权的挑战。
然而,封建制度也为古代中国的社会稳定和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四、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起源于隋朝,广泛应用于唐、宋、元、明等朝代。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主要王朝变换顺序表先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汉〔西汉、东汉〕形成三国两晋〔东晋、西晋〕南北朝开展隋唐繁荣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元继续开展明清衰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的建立: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与。
2、夏商的政治制度: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展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开展〕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嫡庶系统的方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族权与政权结合,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以宗法制为核心,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严密结合。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政治制度也非常独特。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知识点总结,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演变过程。
一、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
在封建制度中,君主是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通过授予诸侯王侯爵位的方式来维系统治秩序。
诸侯藩国作为君主的下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向君主效忠并支付赋税。
二、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的某些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这种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通过设立官僚机构来管理国家事务,并派遣官员到各地进行管治。
这种制度的代表是秦朝的郡县制和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三、儒家思想与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儒家思想强调君主与臣民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和谐共处,主张君主要以身作则,以仁德治理国家。
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中推崇,并与中央集权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体制。
四、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特有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推行。
按照科举制度,士人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来晋升官职。
这种制度对于士人阶级的晋升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官员的公正和能力。
五、地方官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地方官制,即设立各级地方政府来管理地方事务。
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地方官的名称和职权也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
六、丞相制度与宰相制度丞相制度和宰相制度都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与君主关系最为密切的职位。
丞相是负责辅助君主处理政务的高级官员,而宰相则是负责处理国家重大决策的首席官员。
丞相制度在秦朝开始,宰相制度则在汉朝时期成为主流,并延续到明清时期。
七、军事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与军事制度密切相关。
在封建制度下,各地的武装力量由地方官员控制,并向中央政府纳贡。
另外,高士争相为各地提供安全保障,形成了以地方势力为基础的地方军事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分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引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通常涉及到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这一单元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
对于学习历史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解释。
二、政治制度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其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君主世袭,分封制是其主要特点。
2.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推行法家思想,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制度。
3.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推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制度,同时设立三公九卿等官职,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官僚体系。
三、经济发展1.农业生产: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农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重要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对于古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手工业和商业: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兴起。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交流,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荣。
3.货币制度: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贝壳、布帛、金属货币等阶段的发展,秦朝统一货币为半两钱,为后世的货币制度奠定了基础。
四、文化交流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思想流派,强调仁爱、礼义、忠孝等观念,对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道家和法家思想: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法家思想则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
这两种思想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佛教和道教的传播:佛教和道教是古代中国的两大宗教,它们的传播对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五、重要人物和事件1.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皇帝,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
(2)经济上:“贫不必不富”。魏晋南北朝时期,自 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时至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商品经济竞争性强, 胜负盈亏难料。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 舍”。政治权力往往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 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 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明显加快,以致 “庄田置后频移主”。
2.通过史料分析,可以明确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上:“贱不必不贵”。魏晋南北朝时期,门 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 变。宋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士庶界限趋 于消解,官民之别可以转化。
宋代由贱而贵与由贵而贱的两种现象均较为常见。 宋代政治上的社会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和唐代 不尽相同,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 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进仕的可能性增大。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与“不变”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
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 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 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 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 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监察制度
中央: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地方:汉武帝将全国分为 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代 表中央监察地方及诸侯
朝代
两汉
魏晋 南北
朝
选官制度
察举制 ①西汉开始,东汉末年 衰落 ②地方以品行为依据向 中央举荐
九品中正制 依品行、 门第等分九等,作为中 央选官依据
监察制度
中央:东汉设御史台 地方: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 成地方行政区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从而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评价)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同严密。
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2、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涵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周礼: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归纳: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知识改变命运。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部编版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部编版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王位由父传子,形成家族统治。
- 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周王有朝贡义务。
-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维护家族和国家秩序。
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秦朝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三公九卿制:汉朝中央政府设立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九卿,明确各级官员职责。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世族制度: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上占据重要地位。
- 均田制:北魏时期实行,旨在稳定农民生产,加强国家税收。
4.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隋唐开始实行,选拔官员的方式,打破世族垄断。
- 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政府设立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形成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5.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两府三司制: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负责财政。
- 元朝的一省制:中央设立中书省,下设六部,加强中央集权。
- 明清的内阁制:明朝设立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清朝内阁成为实际的最高行政机关。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 精耕细作:古代中国农业以精耕细作为主,提高土地利用率。
- 农具与灌溉:铁犁、牛耕普及,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灵渠等促进农业生产。
2. 手工业与商业- 手工业:丝织、陶瓷、冶金等行业发达,产品精美。
- 商业: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商帮如晋商、徽商兴起,货币经济逐步取代实物交换。
3. 社会结构- 士农工商:士为四民之首,农为国之根本,工商业者地位相对较低。
- 世家大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上具有较大影响力。
三、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1.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提倡仁、礼,孟子主张仁政,荀子强调法治。
- 道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倡导自然无为。
- 法家:韩非子等主张以法治国,强调君权至上。
2. 科技与发明-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 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后期推行部落联盟首领权位“禅让制”,启继父位为王,“家天下” 取代“公天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夏朝王位父子相传,商朝有时兄终弟及。
2. 方国制商朝在地方封侯、伯,有臣服、纳贡、出征等义务,形成方国制。
3.分封制(1)过程:周武王建立周朝时实行分封制,周成王时摄政的周公旦继续推行。
(2)目的:拱卫王室,扩展统治范围。
(3)性质:地方行政制度。
(4)主要内容: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同姓为主,并分封到重要地区。
诸侯在封疆内拥有对卿大夫再分封,有置官员、建武装、征赋役的权力;同时也承担服从王命,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5)作用:①层层分封,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②周王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边地开发,疆域扩大,交通发展,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③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周得以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3)主要内容:①周王称为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②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4)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本质上是等级制度;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內部的稳定和团结;③一定程度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④家国同构、尊宗敬祖、长幼尊卑、任人唯亲、裙带作风、等级观念、门第观念源头。
5.礼乐制:是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6.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按宗法血缘关系世袭权力,带有浓厚的血缘部族色彩;(2)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较为松散,尚未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向近代民主政 治的转变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 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一些先进的中国人 开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鸦片战争后, 受西方代议制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中 国艰难地向近代民主政治迈进。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政治制度 演变规律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封建社会专制主 首创皇帝制度,中央:三公 义中央集权下存 秦 九卿;地方:郡县制 在两对基本矛盾: 内外朝制度分割相权;以 (1)中央与地方割 汉 “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 据势力。斗争趋 势是中央集权不 魏晋 三省制形成 断加强,地方权 南北朝 力日益收归中央 隋唐 三省六部制;地方设节度使 朝代 西周
特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点 对象——分给谁? :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层 方法——怎么“分”? 层 诸侯、卿大夫、士 封 分封制 内容——“分”什么? 授 土地、人口 , 诸侯承担的义务——凭什么“分”?(权利?) 等 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 级 作用——“分”了以后的效果 森 加强、开发、扩大 严
—— 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信息★解读】 (1)史料的表层信息是: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 物均为其独享;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 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常服的饰物为飞禽,武官 常服的饰物为走兽);不同场合的着装也有规定。 (2)史料的深层信息是:皇帝服饰的独享,反映了皇 权独尊;官服的规定,反映了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 服饰图案有寓意,反映了对官员品行的希望与要求, 有教化的功能。 (3)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 现。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衣着服饰着手研究一 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是史学研究的 新视角。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复习要点解说】 一、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内阁制形成 清朝:军机处(职责、作用) 二、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宗法制起到完善巩固分封制的作用。
)影响:保证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皇帝制度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公:丞相-百官之首,帮皇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督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三公朝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意义:实现了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巩固国家的统一③民族统一。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一)中央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中朝”(决策机构)和“外朝”(执行机构)皇位继承制度:汉景帝颁布“推恩令”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隋唐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造,此后历朝基本沿用这种制度。
节度使(藩镇)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以封建专制主义为核 心,皇权至上,凸显人
治和专制色彩;中央集 权和地方分权是中央集 权的基本矛盾之一,斗
争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 断加强;皇权与相权的 矛盾是中央政府内部一
对基本矛盾,斗争的趋 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 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主题 归纳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文明的重 要内容,其核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形成、发展和演变
选官制度
夏商周:世卿世禄制或世官制。这是一种贵族政治, 战国之后逐渐被废除。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诸侯争霸。出现新的政治 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郡县制,以及按军功授爵 (秦国)。
► 考点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形成条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春
秋战国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5)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世卿
世禄”的特权)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是 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 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它是一种贵族政治)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奴隶
【探究活动1】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如何? 它们对西周统治起到的共同作用有那些?
第2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特点)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3)地方制度:郡县制 4)选官制度:保举、军功、吏道、征士等 5)严苛的法律制度:
皇帝制度的确立 有什么特点?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权一般由君主继承,同时分封给贵族,形成封建体制。
君主在政治上拥有绝对权力,贵族为君主提供军事和行政支持,而普通百姓则通过农耕生产来供养上层社会。
2. 官僚制度:中国古代的政府组织和行政管理采用官僚制度。
在官僚制度下,政府职位是通过考试选拔,按照等级和职位进行分类。
官员在政府中有明确的责任和权力,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晋升和罢免。
3.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
根据科举制度,普通人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考试取得功名,从而进入仕途,并最终成为高级官员。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一千三百多年,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4. 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中央政府在决策和管理上具有相对集权的特点。
中央政府制定了各种法律、政策和措施,并通过地方官员来实施和执行。
地方官员必须向中央政府报告工作,并接受中央政府的指导和监督。
5. 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采取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即士农工商四民分等制度。
士为最高阶级,农民、工匠和商人
的地位依次下降。
这种等级制度导致了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和阶级之间的严重隔离。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1
③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大小宗是政治隶属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④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2课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秦朝制度(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全国军务。
影响: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乡、里。
郡守督责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影响: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财政上,地方赋税留小部分,其余归中央军事上,兵权归中央,充实禁军作用:①改变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②冗官、冗兵、冗费,埋下积贫积弱病根元行省内容:除了河北、山西、山东等设中书省以外,地方上,设行省。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有经济、军事大权)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变汉朝:因为丞相权重,设内朝(尚书令、侍中)分相权唐朝:三省六部制(历朝沿袭)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三省长官=宰相。
影响:三省互相牵制监督,削弱相权,保明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在中央,废宰相制度,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行政】、按察司【监察】、都指挥司【军事】)影响:1、皇帝集大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废宰相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宦官专权。
二、内阁的创设原因: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
形成:明太祖选拔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明成祖设内阁,为内侍机构明宣宗授予大学士“票拟”的权力明神宗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小知识点:票拟,大臣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其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基础,实行世袭制。
商朝继承并发展了夏朝的制度,形成了更为严密的宗法体系。
周朝则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分封制,通过封土授民的方式,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汉朝继承秦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所调整,如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等政策,以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这一时期,政治制度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而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融合的加深,政治制度逐渐走向多元化。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科技1. 农业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从夏商周的井田制到秦汉的私田制,再到魏晋南北朝的均田制,土地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 手工业与商业的兴起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兴起。
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商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3. 科技的进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
如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同时,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也有显著的成就。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儒家文化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就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佛教与道教的传播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与道教一起,逐渐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
3. 文学艺术的繁荣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兴起,以及绘画、雕塑等艺术的发展,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多样性。
四、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1. 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中国与外界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这条路线,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分封制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奴隶制国家政权)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2、西周的宗法制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的大儿子继承大宗位置)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监察)和太尉(军事)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4、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5、秦创皇帝制:皇权至上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具有终身制、世袭制、君王主权、个人独裁特点2、演化进程皇权与相权秦始皇汉武帝隋唐宋明清创皇帝制外朝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废丞相军机处丞相权力大内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权分六部削弱丞相的外朝权力分散丞相权力分割相权内阁形成皇权达到顶峰地方建制秦东汉唐朝宋元朝明朝清郡县制州、郡、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道、府、县选官制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4、监察体制秦:御史大夫两汉:设刺史(地方)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6、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
制 实行时间 西周至 秦汉魏晋 魏晋
隋唐北宋
度
春秋 南北朝 南北朝 明清
的 变 特点
官职 以官举士 中正评定 考试选官
化
世袭 来源基层 授官依据 仕途开放
局限
被限定在 以官举士 成为世族把 八股取士 贵族范围 权操于上 持政权工具 束缚思想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西跨葱岭
清朝行政区划: 包括18个省, 5个将军辖区, 2个办事大臣辖区
南到南海诸岛
东 临 太 平 洋
东南到台湾及 附属岛屿钓鱼 岛、赤尾屿等
相权的发展过程:
夏商:相,参与商王决策 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西汉: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于一身 汉武帝:削弱相权:采用布衣为相,外朝
秦朝
西汉初 年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州
县
道
州
县
路
州
县
行省
秦朝 汉末魏晋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郡
县
州
郡
县
道
州
县
路
州
县
行省
路
府
州
县
承宣布政使司
省
道
府 府
县 县
古代中国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时代
拥有权 力
奴隶社会,盛 行于西周
拥有封地和统 治权
战国开始,盛行 封建社会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共性何在?
对北宋统治者的治 国方略影响何在?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 宰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相
枢 (三衙)
密侍殿侍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尉
九卿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河套地区
陇西
临洮 咸阳
1、灭六国
2、越族地区 3、西南地区 4、河套地区
灵渠 三郡
辽东
大 海
秦 朝 的 疆 南海 域
实际的 决策机构
皇帝
实际的 执行机构
中(内)朝
尚
侍
常
书
令
中
侍
外朝 丞 御太
史 相 大尉
夫
有事上报
九卿
图例
只有俸禄,无封 地,无统治权
确立于元朝,沿 用至今
只有俸禄,无封 地,无统治权
与中央 诸侯国有很强 关系 的地方独立性
中央垂直管理, 是中书省的派出机
地方绝对服从中 构,受中央节制,
央
绝对服从中央
作用和பைடு நூலகம்影响
有利于稳定当时 的政治秩序,但 也容易发展为割 据势力
实现了地方权力向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
中央集中,有利于 对地方的管理,有
卫
卫
院马前步
军
军
司司司
皇帝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辽
岭 北
阳
中 甘肃
陕书
西
河南
四川
江 江
浙
云南
湖 广西
琉球
皇帝 殿阁
厂卫 五军都督府
吏户礼兵刑 工
全国 军队
皇帝
内阁
军机处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部部部部部部
议
政
王
南
大
书
臣
房
会
议
(清初) (康熙)
军 机 处
(雍正)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 北接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首都
汉初诸侯 国势力范 围
汉初疆界
中书省
皇 帝
尚书省
门下省
政事堂
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草诏户部
礼部 执行
兵部 审议
刑部
户籍、土地、赋税 礼仪、科举 军政 刑狱
工部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
边镇兵 : 中央军
49万 : 9万
岭剑陇平范河朔河北安 南南右卢阳东方西庭西 五节节节节节节节节节 府度度度度度度度度度 经使使使使使使使使使 略 广四青辽北山宁甘新新 东川海宁京西夏肃疆疆
二十世纪著名史学家、国学家 钱穆指出:
“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 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 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 直到今日,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 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 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 上成绩。”
475B.C
奴隶社会
单元线索
封建社会
1840年
夏 西周
秦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 利于巩固和扩大统
国家的统一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统治
对中国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①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 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这是历史的进步;
②由郡县制到行省制: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展, 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选 官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
正制
三选 三中 省官 司书 六制 使门
行 省 制
·
内废 阁丞 制相
设 军
年 封 建
部 制
( 科
举
下枢
正
密 院
机君 处主
制
制
副
度
)
相宣
结
政
束
院
道 州 县
路 州 县
行 省 路
司省 府府 县县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东汉:光武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唐: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宋:制约宰相:设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 设三司使分割财权 明:废除丞相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地位 不 同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汉 魏晋南 唐 宋 元 明 清
北朝
1912
· ·
·
· ·
· ·
·
· · · · ·
· · ·
· · ·
·
王 位 世
早宗分
中秦 选刺郡
期法封 郡中皇央统 官史国
政制制 县央帝集一 制制并
选 官 制
袭治 制制
度 特 点
制机制权 构制 度
( 察 举 制 )
行
( 九 品 中 正 )
地 方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 刺史制(州)
(公元前221年——1912年)
夏、商、周(分封制、秦(汉唐宋元)清 朝 宗法制)
形成 发展 顶峰
传统社会演进的三个时代名称
“部族时代”、“封建时代”和“帝国时代”。
早期政治制度(部族时代+封建时代): 分封制;宗法制。
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帝国时代):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政体)
官僚政治制度
中国传统社会的总体特征
(1)中国文明早熟。 (2)血缘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牢固纽带。 (3)农耕社会,私有制发展极不充分。 (4)大一统政治体制 (5)个人崇拜的民族心理和习惯思维根深蒂固。
西周的制度
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 礼乐制度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奴隶
制西 度周 示分 意封 图和
等 级
分
宗 法 制 是 分 配 的 原
封 制 是 权 力 的 分 配
则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2.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浓 厚的部族色彩
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