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理论分析男子中长 跑有氧与无氧训练

合集下载

合理分配有氧和无氧运动时间

合理分配有氧和无氧运动时间

合理分配有氧和无氧运动时间在进行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时间分配上,合理的分配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和健康水平。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各自有着特定的训练效果和适用场合。

有氧运动是指以氧气为能量来源的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行等。

这类运动能够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脏健康度、减肥瘦身、增强体力等。

根据专家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能够获得明显的健康收益。

因此,在安排有氧运动时间时,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的运动时间,根据个人体质和目标适当调整。

无氧运动则是指以无氧代谢为主要能量来源的运动,如举重、俯卧撑等。

这类运动能够有效增强肌肉力量、提升爆发力、塑造身材等。

无氧运动的时间分配一般不宜过长,每次20-45分钟左右即可。

建议每周进行2-3次无氧运动训练,间隔1-2天以让肌肉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

在合理分配有氧和无氧运动时间时,需要结合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目标、健康状况和时间安排等因素进行考虑。

一般来说,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可以结合进行,不仅可以综合锻炼身体的不同系统,还可以提高运动效果和效率。

例如,可以在有氧运动后进行无氧运动,或者在不同时间段轮换进行。

另外,也要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拉伸,以减少运动损伤和提高训练效果。

总的来说,合理分配有氧和无氧运动时间,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并在专业教练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通过科学的运动方式和时间分配,可以达到更好的健康和运动效果。

希望以上建议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运动健康!。

健身计划中的有氧与无氧训练比例

健身计划中的有氧与无氧训练比例

健身计划中的有氧与无氧训练比例在健身计划中,有氧与无氧训练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有氧运动主要指的是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例如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无氧运动则是强度较高且短时间的运动,例如举重、高强度间歇训练和爆发力训练等。

在制定健身计划时,适当的控制有氧和无氧训练的比例对于达到理想的身体变化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确定有氧与无氧训练比例的关键是根据个人目标和健康状况来制定计划。

如果你的目标是减脂和改善心肺健康,增加有氧训练的比例是必要的。

有氧运动可以通过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来消耗热量,从而促进体脂肪的燃烧。

一般来说,每周进行3-5次的有氧训练,每次30-60分钟,可以有效地达到减脂的效果。

然而,如果你的目标是增肌和增加力量,那么无氧训练应该是计划的重点。

无氧训练可以通过刺激肌肉生长和增加力量来改善身体组成和体能水平。

建议每周进行2-3次的无氧训练,每次45-75分钟。

除了个人目标之外,健康状况也是决定有氧与无氧训练比例的重要因素。

如果你有心脏疾病、关节问题或其他健康问题,在制定健身计划时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

他们可以根据你的状况来确定适合你的有氧和无氧训练比例。

此外,如果你是个新手,开始健身计划时应该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频率。

从每周1-2次的训练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周3-5次,使身体适应运动的负荷。

要注意的是,有氧与无氧训练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可以互相促进和补充。

有氧训练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和耐力,使你在无氧训练时能够更好地恢复和保持高强度的动作。

无氧训练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和代谢率,使你在有氧训练中更有效地燃烧脂肪。

因此,在制定健身计划时,应该综合考虑有氧与无氧训练的比例,以达到综合的健康和身体塑造效果。

此外,为了提高训练效果和减少伤害风险,合理安排有氧与无氧训练的时间间隔也很重要。

一般建议在无氧训练后进行有氧训练,这样可以在无氧训练后的恢复期间进一步消耗脂肪,并帮助肌肉恢复。

同时,在每次训练之间给予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也是必要的,以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的风险。

有氧运动vs无氧运动科学上的差异与优劣势

有氧运动vs无氧运动科学上的差异与优劣势

有氧运动vs无氧运动科学上的差异与优劣势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

它们在科学上有一些差异,并且各自具有一些优劣势。

本文将就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基本概念、科学差异以及优劣势进行探讨。

一、有氧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氧运动指的是一种以增加人体对氧气摄取和利用能力为目标的运动方式。

在有氧运动中,人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会通过供氧和有氧代谢来为运动提供能量。

有氧运动常见的形式包括慢跑、游泳、有氧舞蹈等。

1.1 有氧运动的特点有氧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相对较低,运动持续时间较长,持续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上。

此外,有氧运动对心肺功能的提升有很明显的作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由于有氧运动能够持续供氧和有氧代谢,能量的消耗主要依赖脂肪。

二、无氧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无氧运动指的是一种以增加肌肉力量和爆发力为目标的运动方式。

无氧运动主要是通过增加肌肉的负荷来进行,通过提供易耗能源给运动来提高其力量。

无氧运动常见的形式包括举重、俯卧撑、高强度间歇训练等。

2.1 无氧运动的特点无氧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相对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5-15分钟左右。

无氧运动能够帮助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提高爆发力和爆发能力。

在进行无氧运动时,主要依赖肌酸和磷酸肌酸这类储能物质来提供能量。

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科学差异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在科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3.1 能量来源不同有氧运动主要依赖脂肪,通过氧气供应进行能量代谢;而无氧运动则是通过肌酸、磷酸肌酸等物质来提供能量。

3.2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有氧运动的强度相对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而无氧运动的强度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3.3 对身体的需求不同有氧运动主要提升心肺功能和心血管健康,对调节体脂肪也有一定的功效;而无氧运动则主要增加爆发力和肌肉力量,对于塑造体型更有益处。

四、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优劣势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各自具有一些优劣势,下面就其优劣势进行简要对比:4.1 有氧运动的优势有氧运动能够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耐力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我国高水平男子100m运动员的体能理论体系研究

我国高水平男子100m运动员的体能理论体系研究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体能要求极高的运动,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次 演示将围绕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基本理论展开叙述,探讨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基本理 论
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员提升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良好的体能有助于提 高运动员的场上表现,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等方面的素质。体能训练 还能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提高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
体能训练体系
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组合训练:有氧运动包括长跑、游泳等,有助于 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无氧运动主要是短跑、力量训练等,有助于提高 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在比赛中,男子百米跑运动员需要在短时间内爆发力量, 因此,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组合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2、男子龙舟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遵循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原则,针对不 同运动员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3、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的训练是男子龙舟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核 心内容,这些方面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体能训练的过程中。
4、评价体系是男子龙舟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评价 体系可以对体能训练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为进一步调整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国拥有众多优秀的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他们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体能 训练对于百米跑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比赛成绩。本次演示将 围绕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展开研究,旨在为优化我国 男子百米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有益参考。
体能训练理论概述
体能训练是以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解剖学为基础,通过合理地安 排运动负荷,改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其竞技水平的过程。对于男子 百米跑运动员来说,体能训练应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训练。

中长跑训练理论与方法

中长跑训练理论与方法

中长跑训练理论与方法中长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赛事,需要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耐力和速度,并且在比赛中保持持久的竞技状态。

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运动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下面将介绍中长跑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1.系统耐力:中长跑是一项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持续性运动,因此运动员需要有足够的系统耐力来支持比赛。

系统耐力可以通过有氧运动来培养,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2.心肺功能:中长跑过程中,心脏需要不断提供血液和氧气给全身肌肉,因此良好的心肺功能对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如有氧慢跑、游泳、跳绳等。

3.肌肉力量:中长跑虽然是中低强度的运动,但运动员仍然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来支撑比赛。

肌肉力量可以通过力量训练来增强,如举重、俯卧撑、深蹲等。

4.技术与策略:中长跑训练中也需要注重技术和策略的培养。

包括正确的呼吸、抬腿、摆臂等技术动作,以及对比赛的策略安排,如起跑和换道技巧等。

1.基础训练:中长跑训练的基础阶段主要以慢跑为主,通过增加运动时间和距离来逐步提高耐力。

建议每周进行3-4次的慢跑训练,每次30-60分钟,逐渐增加时间和距离。

2.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可以逐渐引入高强度间歇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速度。

例如,进行一段时间的高速跑步,然后缓慢恢复,再进行下一段高速跑等。

每周进行1-2次的高强度间歇训练,每次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3.长距离连续训练:为了增加对持续时间较长比赛的适应性,每周可以进行1次长距离连续训练。

例如,进行60-90分钟的连续慢跑训练,逐渐增加时间和距离。

4.短距离速度训练:为了提高中长跑的速度,每周还可以进行1-2次的短距离速度训练。

例如,进行200米、400米的速度跑,每段距离重复多次,逐渐增加训练负荷。

5.力量训练:中长跑虽然强度较低,但仍然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来支撑比赛。

建议每周进行2-3次的力量训练,包括举重、俯卧撑、深蹲等动作。

综上所述,中长跑训练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系统耐力、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技术与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浅谈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训练

浅谈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训练

浅谈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训练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运动成为了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而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则是人们普遍选择的两种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指的是某些运动可以通过耗氧来产生能量,如慢跑、游泳、骑车等;无氧运动则是指某些运动可以不依赖于氧气产生能量,如举重、深蹲、俯卧撑等。

本文将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训练方法和效果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两种运动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一、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以有氧代谢为主要能量来源的运动。

通常进行有氧运动需要的氧气和营养是由肺、心脏和血液进行输送和供应的。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好处非常显著,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

1.训练方法有氧训练是通过适当的时间和强度来训练心肺功能的。

通常有氧运动的训练时间长约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需要进行三次。

有氧运动的强度也需要适当,要控制在通常最大心率的50%~80%之间。

2.效果有氧运动有许多好处,比如能减轻脂肪、活化肌肉、加强心血管健康等。

有氧运动可以让人的身体代谢更为健康,更加高效。

3.优缺点有氧运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消耗大量的热量、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强心肺功能。

而且,有氧运动也可以帮助人们更轻松地入睡、抵抗疲劳和减轻压力等。

但是,有氧运动对于增长肌肉质量并不是很有效,这正是身材健美爱好者们相对缺失的部分,有氧运动适用于减脂和塑形,但不适用于增肌。

二、无氧运动无氧运动指没有氧气参与的运动,这类运动一般有力度强、运动质量高等特点。

无氧运动可以让肌肉快速进行负荷,增强肌肉力量和功能,但并不在于引爆心肺功能。

1.训练方法无氧运动需要的是一个较高的强度,一般在70%以上。

但人们没有必要在每周每天都做无氧运动,否则会导致疲惫和伤害,一周进行三次以上为宜,而每次的训练时间也不应该过长,通常在30分钟左右即可。

2.效果无氧运动训练可以强化肌肉,提高力量和耐力,让身体更加强壮和灵活。

除此之外,无氧运动也有助于防范各种健康问题,比如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等。

中长跑训练理论与方法

中长跑训练理论与方法

中长跑训练理论与方法中长跑的项目较多,在体能方面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别与侧重。

例如,中距离跑侧重于良好的速度,而长距离跑却侧重于良好的耐力。

尽管如此,中长跑的训练始终离不开提高身体的有氧代谢(aerobic metabolism)和无氧代谢(anaerobicmetabolism)能力。

各项目对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能力的要求都有所不同,距离越长,对有氧代谢能力的要求越大;速度越高,对无氧代谢能力的要求越大。

绝大多数的中长跑练习都会包含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种过程,采用较多重复次数短距离快跑的练习方式,主要是无氧代谢能力的练习;强度较小的均速持续跑练习,主要是有氧代谢能力的练习。

如果以心率来做判断,能够把心率提升至每分钟160次左右的练习,是侧重于有氧代谢的能力;把心率提升至超过每分钟180次的练习,是侧重于无氧代谢的能力。

除了考虑运动员的专项外,还要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训练水平和年龄等,选择适当的练习方法。

整体来说,中长跑运动员都要坚持着长时间、系统化的科学训练,经年累月也甚少间断。

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甚至会采用一天两次或三次(包括早操)的方式来进行训练。

当然,这并不表示跑得越多效果就越好,还要按时仔细观察及分析运动员的情况,以防止过度疲劳的发生。

一般耐力训练中长跑的一般耐力是发展专项耐力的基础,在全年的不同训练阶段,都应不间断地进行一般耐力训练。

长时间的持续跑(以固定的速度跑较长的距离)是增进一般耐力的最佳方法,它不但能改善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亦同时教导运动员如何分配体力。

初学者可进行约30分钟(速度为每公里5至6分钟)的持续跑,当训练水平提高后,可逐步提升至45至90分钟(速度为每公里4至4.5分钟)。

此外,在专项耐力或大运动量训练之后的一、两天,亦可安排一般耐力训练或较长时间的轻鬆跑。

这类跑步可以在野外、山坡、沙地或小径上进行,这样不但能够发展一般耐力,还可以加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和提高练习的兴趣。

浅析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浅析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浅析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作者:黄祥富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01期摘要通过对耐力的生理学基础进行分析,为运动训练提供理论指导,事半功倍地完成训练任务。

关键词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供能中图分类号:Q4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世界田径、游泳等项目的运动成绩突飞猛进,世界纪录不断攀新,其主要原因归功于科学的训练方法。

在中长距离跑和游泳项目上,我国与世界水平有一定差距,为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不能仅仅盲从国外“经验”,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有目的地吸收并找出适合我国运动员特点的训练途径。

下面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国际体坛流行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训练的有关问题。

1 耐力的分类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工作的能力。

按运动时的外在表现可划分为速度耐力、力量耐力、静力耐力、一般耐力;按参与工作的器官系统可分为呼吸—循环系统耐力、肌肉耐力、全身耐力;按供能特点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我们一般所探讨涉及到运动生理学范畴内的耐力均指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2 运动供能的生理学机制人体运动靠运动器官实现的,关节是枢扭,骨骼是杠杆,肌肉是动力来源,因此,没有肌肉的收缩也就不会产生运动,然而肌肉归缩必须依靠体内贮存的能源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推动,这里包括一个由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2.1直接供能物质:atp和cp肌肉收缩的能量来源是三磷酸腺苷(atp),三磷酸腺苷分解为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p),并逐级释放能量,这部分能量直接供给肌肉收缩。

由于三磷酸腺苷在肌肉中贮存极少,如大腿每公斤肌肉中只有4—5毫克,仅供大腿肌肉0.06秒的归缩能量,其再合成则需要另一种能源物质磷酸肌酸(cp),它可以分解为磷酸(p)和肌酸(c),同时释放出能量。

所放出的能量可供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

Atp—adp+p+能(其它能源物质释放的能)2.2间接供能:糖元、脂肪磷酸肌酸在肌肉中贮存数量也不多,可供给5—7千卡的能,极限运动只能维持4—5秒,肌肉收缩最先参与的供能物质就是磷酸肌酸,后续运动所需能源来自间接能源,糖元、脂肪等。

浅谈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训练

浅谈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训练

作者简介:陈赞杰(1992.7-),男,汉,山东龙口人,助教,本科,烟台黄金职业学院,体育教学。

浅谈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训练陈赞杰 烟台黄金职业学院摘要:体育运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由于体育运动训练项目和形式较多,且训练范围也广,把各种体育训练项目和形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以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人体运动是需要能量的,如果能量来自细胞内的有氧代谢(氧化反应),就是有氧运动;但若能量来自无氧酵解,就是无氧运动。

本文主要概述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了解其内容以及特点,然后针对如何进行有效体育运动,提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有氧运动;无氧运动;训练方法一、有氧运动的概述(一)有氧运动的含义所谓的有氧运动就是在运动过程中,具有充分的氧气供应,实现人体吸入的氧气 与需求相等,从而满足人体生理上的需求,实现生理平衡[1]。

简单地说,有氧运动就是运动量比较低,并具有一定规律的运动,且运动时间较长,基本在半小时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程度以上,心率值保持在60%-80%之间,心率是衡量是否是有氧运动的标准。

(二)有氧运动的特点根据有氧运动的含义可以看出,有氧运动的心率必须保持在150次/分钟内,这时血液刚好满足心肌对氧气的需要量[2]。

所以有氧运动具有持续持剑长、有一定规律和强度较低的运动。

而且运动时间必须要做在30分钟以上,每周训练次数在3-5次之间。

有氧运动通过氧气能充分氧化体内的糖分,并消耗一定量的脂肪,实现改善和增强心肺功能,还能调节精神和心理状态,被广泛运用。

常见的有氧运动有骑自行车和慢跑。

二、无氧运动的概述(一)无氧运动的含义无氧运动时相对有氧运动而言,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量较大,且瞬间爆发强,所以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加快,此时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确保人体生理均衡。

健身计划中的有氧与无氧训练比例

健身计划中的有氧与无氧训练比例

健身计划中的有氧与无氧训练比例健身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一个良好的健身计划是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健康指数的关键。

在制定健身计划时,有氧与无氧训练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氧与无氧训练的概念、区别以及健身计划中的合理比例。

一、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的概念与区别有氧训练,顾名思义,是指以氧气为主要能源进行的训练方式。

一般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心肺功能,增加心肺耐力。

而无氧训练则是指以无氧代谢为主要能源进行的训练方式,例如力量训练、举重等。

无氧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主要区别在于能量来源。

有氧训练主要消耗脂肪作为燃料,而无氧训练则主要依赖骨骼肌糖原来提供能量。

因此,在制定健身计划时,需要根据个人目标和需要来确定有氧和无氧训练的比例。

二、制定合理的有氧与无氧训练比例1. 目标与需求在制定健身计划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健身目标和需求。

如果你的目标是减脂塑形,那么有氧训练的比例可能需要更高一些,以便消耗更多的脂肪。

而如果你的目标是增肌增强力量,那么无氧训练的比例可能会相对较高。

2. 训练频率与时长除了目标和需求外,健身计划中有氧与无氧训练比例的制定还要考虑训练的频率和时长。

一般来说,每周进行3-5次有氧训练和2-3次无氧训练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然而,具体的训练频率和时长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时间安排来做出合理的调整。

3. 交替训练与综合训练为了充分发挥有氧和无氧训练的优势,健身计划中可以采用交替训练和综合训练的方式。

交替训练是指在不同的训练日进行有氧和无氧训练的交替进行。

综合训练是指将有氧和无氧训练结合在一个训练单元中进行,例如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

4. 个体差异和适应性最后,健身计划的制定还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和适应性。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和优化。

如果你是初学者,建议从较低的比例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有氧或无氧训练的比例。

有氧和无氧运动的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有氧和无氧运动的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有氧和无氧运动的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有氧和无氧运动是人们常见的两种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又被称为有氧代谢运动,指的是通过增加氧气的摄入量来供给肌肉进行运动的一种方式。

而无氧运动则是指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完成运动,主要通过肌肉的糖原供能来进行运动。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在运动方式、健康益处、适宜人群以及实施要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有氧运动主要包括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

这些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心血管功能,加强心肺耐力。

同时,有氧运动还能促进脂肪燃烧,有助于减肥和维持健康的体重。

适宜参与有氧运动的人群包括想要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强肺功能、减肥的人群。

在实施有氧运动时,关注节奏和呼吸控制是重要的要点。

相比之下,无氧运动更加强度较高,例如举重、慢跑以及高强度间歇性训练等。

无氧运动主要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并帮助改善身体形态和骨密度。

适宜参与无氧运动的人群包括希望增肌、塑造身体线条或提高爆发力的人群。

在实施无氧运动时,正确的重量和姿势控制是需要注意的要点。

综上所述,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在运动方式和运动效果上存在差异。

有氧运动注重心肺耐力和脂肪燃烧,适合改善心血管功能和减肥;而无氧运动则注重肌肉力量和爆发力,适合增强肌肉力量和塑造身体线条。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将有助于提升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

在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氧和无氧运动的综合训练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运动效果。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和说明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章。

本文将按照以下章节进行论述:1. 引言:在引言部分,将概述有氧和无氧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2. 有氧运动:本节将详细阐述有氧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对健康的益处。

此外,还将探讨适宜参与有氧运动的人群,并提供实施有氧运动的要点和方法。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1. 介绍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是两种常见的体育运动类型。

它们在运动强度、耗能机制和训练效果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定义、特点、训练方法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2. 有氧运动2.1 定义有氧运动指的是运动过程中需利用氧气来供能的运动方式。

这些运动通常以低至中等的运动强度进行,并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进行,例如慢跑、游泳、骑车等。

有氧运动主要通过有氧代谢途径来产生能量,即将身体内的糖分和脂肪分解为能量。

2.2 特点有氧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持续时间长:有氧运动的时间较长,通常超过30分钟。

•低至中等的运动强度:有氧运动的强度一般在心率的60%至80%之间。

•需充分供氧:有氧运动需要大量氧气供应以产生能量。

•耐力为主:有氧运动主要锻炼身体的心肺耐力,提高心肺功能。

2.3 训练方法进行有氧运动的训练时,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慢跑或快走:这是最常见的有氧运动方式,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

•游泳:游泳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对关节的冲击较小。

•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可作为日常代步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有氧运动方式。

•有氧舞蹈:有氧舞蹈结合了舞蹈和有氧运动的特点,可以使运动更加有趣。

2.4 对身体的影响有氧运动对身体有以下几个主要影响:•增强心肺功能:有氧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和肺部的氧气吸收能力。

•减少脂肪储存:有氧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的储存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

•改善心理状态: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情绪。

•增强免疫力:有氧运动能够提高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3. 无氧运动3.1 定义无氧运动指的是运动过程中无需氧气供能,主要依赖肌肉短时间内的能量储备进行运动的方式。

这些运动通常以较高强度的短时间内进行,例如举重、快速爬楼梯等。

无氧运动主要依靠无氧代谢途径来产生能量,即不依赖氧气,而是利用体内的磷酸类物质储备。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是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它们分别针对身体的不同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

有氧耐力训练主要通过增加心肺功能,提高氧气供应能力,以延长持久的低强度运动时间。

无氧耐力训练则主要通过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以提高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的能力。

本文将分别介绍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及其对身体的益处。

有氧耐力是指身体在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中能够持续提供足够的氧气,以维持运动的耐力和持久力。

有氧耐力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肺系统的供氧能力。

常见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

这些运动可以增加心率,加快呼吸,提高氧气摄入量,从而促进心肺功能的提高。

有氧耐力训练的关键是持续时间和强度的控制。

初学者可以选择低强度的运动,每周进行3-4次,每次20-30分钟。

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心肺功能,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体脂肪。

此外,有氧运动还可以提高心情,缓解焦虑和压力。

与有氧耐力不同,无氧耐力训练主要针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提高。

无氧耐力训练的目的是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提高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

常见的无氧耐力训练方法包括举重、俯卧撑、深蹲等重量训练。

这些运动可以通过增加肌肉的负荷和重复次数,刺激肌肉生长和力量的提高。

无氧耐力训练的关键是重量和次数的控制。

初学者可以选择适当的重量,每组进行8-12次重复,每周进行2-3次。

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重量和次数。

适当的无氧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体型,提高身体的爆发力。

此外,无氧训练还可以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是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分别针对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提高。

有氧耐力训练主要通过增加心肺功能,提高氧气供应能力,以延长持久的低强度运动时间。

无氧耐力训练则主要通过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以提高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的能力。

中长跑训练计划

中长跑训练计划

中长跑训练计划中长跑是一项耐力型运动,需要良好的心肺功能和长期的训练积累。

一个完整的中长跑训练计划应该包括有氧和无氧训练,以及针对速度、耐力和力量的综合训练。

下面是一个针对中长跑选手的训练计划,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一阶段:基础有氧训练第1-2周:每天跑步30分钟,保持轻松舒适的速度。

逐渐增加到40分钟。

第3-4周:每天跑步40分钟,保持轻松舒适的速度。

逐渐增加到50分钟。

第5-6周:每天跑步50分钟,保持轻松舒适的速度。

逐渐增加到60分钟。

第7-8周:每天跑步60分钟,保持轻松舒适的速度。

逐渐增加到70分钟。

这个阶段的训练旨在建立良好的有氧基础,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适应性。

跑步的速度要保持在60%-70%的最大心率范围内,确保是有氧代谢的训练。

第二阶段:无氧门槛训练第9-10周:每周两次进行无氧门槛训练,也就是持续15-20分钟的快跑,速度达到85%-90%的最大心率。

第11-12周:每周三次进行无氧门槛训练,持续20-25分钟的快跑,速度达到85%-90%的最大心率。

无氧门槛训练可以提高肌肉耐力和乳酸阈值,使中长跑选手在比赛中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竞速状态。

这个阶段还可以增加一些短距离的间歇训练,如8*400米的快跑搭配恢复跑。

第三阶段:速度和爆发力训练第13-14周:每周进行一次长距离间歇训练,如4*1000米的快跑搭配恢复跑,以及一次短距离的力量训练,如蛙跳、单腿蹲跳等。

第15-16周:每周进行一次长距离间歇训练,如5*1000米的快跑搭配恢复跑,和一次短距离的爆发力训练,如快速冲刺、蛙跳等。

这个阶段的训练旨在提高中长跑选手的速度和爆发力,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为比赛的冲刺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比赛筹备第17-18周:每周进行一次模拟比赛训练,如进行一次10公里比赛模拟训练,熟悉比赛状态和节奏。

第19-20周:减少训练强度和量,保持身体状态,做好比赛前的心理和身体准备。

这个阶段的训练主要是模拟比赛状态,让中长跑选手能够熟悉比赛的节奏和状态,在比赛前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更好地迎接比赛的挑战。

长跑训练四大要素:有氧无氧的调节与能力训练

长跑训练四大要素:有氧无氧的调节与能力训练

长跑训练四大要素:有氧无氧的调节与能力训练每个顶级跑者的训练都包含着许多不同的练习内容。

然而,当对之进行分析时很容易发现,所有的练习都可以概括为四大要素中的一种。

无论你是参加5公里、10公里、半程马拉松还是全程马拉松,只要不断把这些要素运用到训练中,你就会体验到成功。

①有氧调节类训练这类训练主要是采用中等速度约为55%~75%的最大摄氧量持续跑30~120分钟。

这类训练应该涵盖从热身慢跑到每天的日常训练跑。

综合恢复跑是以低于65%的最大摄氧量的重复跑进行的。

这类训练会有以下的好处:提高跑动时心肌和骨骼肌的氧化能力;增强支撑关节和肌腱的力量;增加糖和脂肪酸的能源储备;增加活化细胞的数量和体积;通过增大血流量和毛细血管的密度,提高氧气输送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能力。

②无氧调节类训练这类训练是以75%~90%的最大摄氧量进行15~25分钟的全力跑,这种训练基本上可以被视为速度练习或者稳定状态下的跑步,速度要比马拉松时的速度稍慢10公里/小时左右。

这类训练主要提高最后阶段的冲刺跑能力。

③有氧能力类训练这类训练主要是通过90%~100%最大摄氧量进行2~8分钟的重复跑训练,以这么高的最大摄氧速度进行训练时,高水平长跑运动员往往也只能持续跑10~11分钟,然后就筋疲力尽了。

这也是法特莱克跑经典的训练内容。

然而跑者以这种特定速度进行重复跑训练时,需要在两个全力跑中间安排一个恢复性的快走或慢跑,全力跑时的速度控制在每小时5~10公里,这也是最快速度的有氧能力训练。

这种训练能提高快肌纤维的持续运动能力。

④无氧能力类训练这类训练主要是以100%的最大摄氧量进行30~120秒的最快速度重复跑。

这种训练属于无氧的,并且是最快速度的训练。

这种间歇跑训练,对于跑者来说,最快速度的无氧能力训练距离约为1.6~3.2公里,一般以800米跑的速度进行重复跑或是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训练计划。

这种训练能起到提高下肢力量和耐乳酸能力的效果。

中长跑预缺氧与预缺氧适应性训练综述

中长跑预缺氧与预缺氧适应性训练综述
有 抗 缺氧 的耐受 能力 .[] 6
3 中长跑预缺 氧训练海拔 高度选择
高 原 训 练 早 期 人 们 通 常 选 择 在 10 —40 00 0 0m
训练 ,其 幅度较大 .到 2 世纪 6 年代末期 ,则多 0 0
选 择 在 10 ~ 20 1 ・ 从 8 50 00r.[ ] 0年 代 起 训 练 高 度 f
收 稿 日期 :2 1 —0 0 2 5—1 5
作者简介 :李开文 ( 90一),男 ,云南曲靖人 , 文 山学 院体育系讲师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研究. 18
8 9
第2 5卷
文 山学 院学报
2 1年 02
第 3 期
又有 向 20 ~20 提高 的趋 势 .[' 00 70m 1 海拔 高 度是 2 ] 影 响高 原 训 练效 果 的重要 因素 之一 , 目前 认 为 高度
性 增 强 ,影 响 一 系 列蛋 白质 的 表达 .… 一 定程 度 的
定高原海拔高度 ,机体是通过一个渐进的方式来适
应高原环境 ,即刺激平 台——适应平 台——超适应 平台——下一个刺激平台的过程 ,而海拔高度差不 断上 升,直到预先设定高度 ,预缺氧适应性训练正
是 基 于这 一 原 理设 计 的 ,且 增 加 了运 动 后 组 织 细胞
缺氧 的习服适应能力通 过预缺氧 的方法得 到加 强 , 当达到一定 高度后 ,必然导致机体产生不可逆性损 伤 .[]机 体 任 何 一个 环 节 发 生 障 碍 均 会 引起 缺 氧 , 2 持续稳定 的适度缺氧刺激有助于机体建立缺氧适应 , 使 机 体 维 护 自身平 衡 和 内环 境 稳定 .[] 一 定缺 氧 3在 条 件下训练可诱 导因子 一 (I一 ) I F 1 等转录因子 的活 H

中长跑及短跑运动员的无氧阈、氧亏及吸氧量的反应时程

中长跑及短跑运动员的无氧阈、氧亏及吸氧量的反应时程

中长跑及短跑运动员的无氧阈、氧亏及吸氧量的反应时程摘要:本文探讨了中长跑和短跑运动员在不同阶段时,无氧阈、氧亏以及吸氧量的反应情况。

根据实际测量数据,我们发现中长跑运动员在无氧阈及氧亏阶段容易进行长时间有氧训练,而短跑运动员则会较快到达氧亏并无法有效利用氧气,造成一定的不足之处。

此外,在吸氧量方面,两类运动员都表现出良好的恢复能力,但短跑运动员却有较快的恢复速度。

关键词:中长跑,短跑,无氧阈,氧亏,吸氧量正文:中长跑和短跑是运动员常常投入的训练形式,其需要极强的耐力阵容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因此,了解运动员受训练后的无氧阈、氧亏以及吸氧量的反应特性和反应时程也是特别重要的。

本文将对中长跑和短跑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氧亏及其对吸氧量的反应时程加以探究。

首先,根据相关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中长跑运动员在无氧阈和氧亏阶段能够维持持续长时间的有氧训练;而短跑运动员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到达氧亏状态,表现出一定的氧气利用不足的状况。

此外,在吸氧量方面,两类运动员都表现出良好的恢复能力,但短跑运动员却有较快的恢复速度。

由此可见,中长跑和短跑运动员在无氧阈、氧亏及吸氧量三项参数上有着不同的反应特性。

中长跑运动员可以维持持续长时间的有氧训练,而短跑运动员因缺乏有效利用氧气的能力,以及吸氧量快速恢复的特性,可以提供理想的竞技成绩。

应用方面,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运动形式,结合对无氧阈、氧亏以及吸氧量的反应状况,来制定出最佳的训练计划和竞技方案,获得更优的竞技成绩。

例如,对于中长跑而言,运动员可以提升自身的持续力,进行更长时间的有氧训练,充分利用氧气,有效提升体能;而对于短跑而言,由于它们到达氧亏所需的时间较短,为了避免在竞技中力竭失去动力,可以采取一定的拉伸训练,加快吸氧量的恢复速度,从而发挥最佳的作用。

此外,运动员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训练情况,根据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定位训练,调整自身的状态,也可以有效地缩短无氧阈、氧亏以及吸氧量恢复的时间,使运动员能够发挥出最佳的竞技效果。

有氧跑步和无氧跑步的区别

有氧跑步和无氧跑步的区别

有氧跑步和无氧跑步的区别
有氧跑步和无氧跑步的主要区别在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能量来源以及对身体的影响。

1.运动强度:有氧跑步通常是在较低的强度下进行,这意味着心率和呼吸频率都会保持在相对平稳的状态。

相比之下,无氧跑步则需要在较高的强度下进行,这会导致心率和呼吸频率急剧上升。

2.持续时间:有氧跑步可以持续较长时间,通常在20分钟以上,甚至可以达到数小时。

而无氧跑步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几秒到几分钟之间。

3.能量来源:有氧跑步主要依赖于氧气和碳水化合物来产生能量,这种能量产生方式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而无氧跑步则主要依赖于肌肉内的糖原储备来产生能量,这种能量产生方式在短时间内可以提供大量的能量,但持续时间较短。

4.对身体的影响:有氧跑步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血管健康,并有助于燃烧脂肪。

而无氧跑步则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爆发力和速度,但可能会导致肌肉酸痛和疲劳。

总的来说,有氧跑步和无氧跑步各有其特点和优点,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个人的运动目标和身体状况。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结合有氧和无氧跑步可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分析

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分析

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分析
黄跃;高洪洋
【期刊名称】《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27)003
【摘要】对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得到其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及其对应的速度、心率.结果显示:经过一个训练周期,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具有显著性提高,无氧阈速度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无氧阈心率具有非常显著性降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了提高;客观的评价了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以及本次训练周期的训练效果,能够为教练员合理制定和安排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3页(P90-92)
【作者】黄跃;高洪洋
【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吉林长春130022;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吉林长春1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
【相关文献】
1.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特征 [J], 苟波;李之俊;高炳宏;严金慧;马国强;张勇;刘茂
2.世界优秀男子200米自由泳运动员竞技能力分析——基于对比赛分段用时的比
较研究 [J], 黄尔卓
3.我国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评价研究 [J], 高亮;孙庆平
4.对长春市高中男子优秀短跑运动员无氧功特点的研究 [J], 陈联勇;杨明;黄跃;姜帅先;李子龙
5.甘肃省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年度周期特征及训练负荷分析 [J], 汪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氧运动vs无氧运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

有氧运动vs无氧运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

有氧运动vs无氧运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训练方式,它们在训练效果、身体适应性以及训练目标上有所不同。

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的身体状况、健康目标和个人喜好等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讨论,为读者提供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的指导。

一、训练效果及身体适应性有氧运动是指通过连续的、较低强度的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如慢跑、游泳、骑车等。

无氧运动则是指通过短暂、高强度的运动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如举重、俯卧撑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首先要考虑自己对不同训练方式的身体适应性。

如果你的目标是增强心肺功能、减脂塑形,那么有氧运动是更为适合的选择。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心肺功能,促进脂肪燃烧,有利于减轻体重、塑造身材。

同时,它对心血管系统也非常有益,可以提高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而如果你的目标是增加肌肉力量、塑造身体线条,那么无氧运动则是更加适合的选择。

无氧运动可以增加肌肉质量,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让你的身体线条更加紧致有型。

此外,无氧运动还可以增强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二、健康目标与训练方式选择根据个人的健康目标来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的目标是减轻体重,改善心肺功能,那么有氧运动是最好的选择。

例如,每周进行几次有氧运动,慢跑、游泳或者健身操等,可以帮助你燃烧卡路里,加速新陈代谢,达到减脂塑形的效果。

如果你的目标是增加肌肉力量、塑造身体线条,那么无氧运动将是你的首选。

例如,进行一些负重训练、举重、俯卧撑等可以有效刺激肌肉生长,增加肌肉质量。

三、个人喜好与训练方式选择除了考虑身体适应性和健康目标外,个人的喜好也是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的重要因素。

如果你对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更感兴趣,那么你可以选择这些运动作为主要的训练方式。

相反,如果你对举重、俯卧撑等无氧运动更有兴趣,那么你可以选择这些运动作为主要训练方式。

在选择训练方式时,可以结合两者,进行综合训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35卷第2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1.35,No.2 2 0 0 6年4月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 0 0 6。

Apr.从“适应理论"分析男子中长跑有氧与无氧训练李栋,王景贵(肇庆学院体育学系,广东肇庆52606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对比等方法,对我国男子中长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适应理论视角分析,现代中长跑有氧训练应与速度力量、技术训练相结合,提高速度素质.应在大强度训练与频繁赛事之间增大有氧训练比例,以良好竞技状态完成无氧训练,从刺激、恢复两个方面提高训练质量.关键词:男子中长跑;适应理论;有氧训练;速度力量;技术结合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137(2006)02-0102-05 U 引吾我国男子中长跑成绩一直徘徊不前,主要是在“有氧训练”方面没有从“适应理论”的视角进行深入研究.其一,教练员从儿童选材就以“耐力素质”为标准,被选中的大都是跑得“慢”的,从儿童开始就采用大运动量、低强度有氧训练、如果从“适应理论”的视角分析,参与有氧训练的主要肌肉是红肌纤维,势必会造成对儿童白肌纤维刺激减少,直接影响速度及未来速度耐力水平提高.其二,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机体“有氧与无氧代谢”的关系缺乏全面认识,没有将有氧和无氧代谢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简单地将运动员后程降速率高的原因归结为无氧代谢能力的薄弱,而片面地增加高强度的被称作“抗酸训练”的比例.训练实践表明,主攻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没有给我国男子中长跑项目带来希望和转机,相反使专项成绩徘徊不前,造成多数优秀运动员损伤,使长距离跑水平与世界越拉越大.而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男子中长跑的异军突起,使我们进一步充分认识到优异的有氧代谢能力对专项成绩提高起到基础耐力支持作用.笔者从“适应理论”的视角,探讨现代中长跑“有氧训练”,旨在为备战北京奥运会提供参考.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对1990年一2003年进入世界前1O名的男子中长跑优秀运动员14年大约140人次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对1990年一2003年进入中国前1O名和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前8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14年,大约252人次比赛成绩上升与下降幅度进行统计.1.2 研究方法收稿日期:2006-01-10 作者简介:李栋(1958一),男,肇庆学院体育学系教授维普资讯 第2期李栋,王景贵:从“适应理论”分析男子中长跑有氧与无氧训练103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1990年一2003年田径杂志有关国内外田径系列大赛比赛成绩及相关信息,世界男子中长跑优秀运动员主要以田径杂志每年公布进入世界田径前10名和进入世界前50名中的前l0名成绩为准.中国男子中长跑优秀运动员1990年~2003年主要以田径杂志每年公布进入中国田径前l0名成绩为准,基本上反映了世界和中国男子优秀运动员最高水平.1.2.2 应用法应用我国科研人员对大鼠进行有氧训练提高心脏功能发表在中国权威核心期刊的实验研究成果为依据,实验证明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提高大鼠心脏功能效果显著.1.2.3 对比法把世界与中国男子400m,800m,1500m,5000m,lO000m等专项成绩作对比,进行量化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我国中长跑训练存在的问题2.1.1 传统低强度、大运动量的“有氧训练”是制约青少年速度素质提高的主要原因表1中统计数据证明:我国与世界中长跑水平的差距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是速度问题,出现此问题有3个原因,一是我国短跑项目技术水平较落后,无疑对中长跑速度训练水平的提高有重要影响.二是青少年在基础训练阶段采用大量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训练,其结果对白肌纤维刺激减少,而制约青少年速度素质提高.三是忽视速度力量的训练,因速度力量是提高速度的保证.第二是专项速度耐力问题.表1中我国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年负荷量”与“混合代谢”训练量存在明显的差距.是导致我国与世界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耐力差距的主要原因,致使我国男子中长跑成绩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我国全运会成绩基本可以代表各个运动项目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据统计,男子中长跑在我国近3届全运会中,以7 运会成绩相对最高,即所用时间相对较少,增长率均为负,且排序为lO000m>5000m>障碍跑>1500m >800m>马拉松.最近几年,世界中长跑水平还在上升,而8运会,我国男子1500m和5000m成绩都有下降,800m,lO000m成绩虽然有上升却是微乎其微,而且我们和世界水平之间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见表2.2.1.2 优秀运动员追求训练的专项化,机械地将比赛的供能特点作为训练依据在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中,教练员如果仅以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率、血乳酸和能量供应比例等特点,作为制定训练负荷的主要依据,则很容易出现盲目提高训练强度而忽视有氧训练的倾向.应清醒地认识到,比赛的生理、生化特点是运动员个体承受最大的超极限负荷的量,并且在奋力拼搏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能力是经过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训练获得的,而不是从最大的超极限负荷训练获得.训练是能量的积累,比赛是能量的释放.训练时应该是“含苞待放”,比赛时才是“盛花怒放”.因此,训练要模拟比赛,但不能完全模拟比赛.而完全以比赛强度制定训练计划,虽然大强度训练提高训练平均强度,但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速度耐力和比赛耐力的训练强度,在一段时间内提高了运动员专项成绩.但当强度停止训练后,运动员专项成绩会马上大幅度下降,这是因为“有氧训练”的比例减少,导致训练强度的波动区间窄小,而无法保证大强度训练的质量].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参加比赛本身就是大强度训练,如果比赛后再进行大强度训练,则会加重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工作负荷,延长恢复时间,极易造成过度训练和损伤.维普资讯 104 上海师范大学学撤(自然科学版) 2006年资料来源:李福田《男子中长跑成绩落后原因分析》表2 我国男子中长跑项目全国纪录与世界纪录比较一览表2.2 从“适应理论”视角探讨现代中长跑“有氧训练”2.2.1 中等强度“有氧训练”与“速度力量”训练相结合王军霞、邢慧娜在亚特兰大、雅典奥运会女子5000m,lO000m比赛都是利用“高速度”的冲刺夺取冠军,验证当今中长跑是典型的“高速度”耐力项目.强调把“有氧训练与速度力量训练相结合”是当今中长跑训练方法的主流,是提高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核心.我们应从“适应理论”的视角,充分认识传统“大运动量、低强度的有氧训练”不利于刺激白肌纤维的发展,如何解决有氧训练负荷下的刺激白肌纤维训练问题,则成为增加有氧训练比例与提高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提出“有氧训练与速度力量训练相结合”的新理念,就是在有氧训练过程中,为防止肌纤维类型转变,而专门安排的“速度力量”训练内容,使“有氧训练”与“速度力量”的发展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增加“速度力量”训练,主要是在每个单元数量上的增加,一般在3—5次左右,其中2—3次为专项的速度力量训练..1—2次为与其他训练内容交叉在一起的训练,速度力量训练在单元数量上的增加,不仅保证了速度素质的提高,而且使力量训练更加细化,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中长跑有氧训练对力量训练还表现在重视单一动作的效果上.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的区别主要在于训练的强度,而在有氧耐力训练中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动作“频率”的快慢,所以,中长跑有氧训练的主要形式是加快频率、加长距离的专项训练,在这样的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加大每个跑步周期动作力度,在保持快速步频的情况下尽量增加步长.注意训练强度因个体差异较大,应对每一个运动员定期进行诊断,选择适应个人特点的中等强度有氧训练,为提高速度耐力打好基础.2.2 2 采用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对专项成绩提高可起基础耐力支持作用适应,就是适合客观条件的需要.中长跑训练的实质,就是如何使运动员各器官系统对训练负荷量、强度的生理适应,对体能、技能、智能、心能的适应,以及对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手段、负荷、能量产生与分配的科学调控.刘英辉先生等对大鼠进行的生理、生化实验研究证明: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对大鼠心脏重量增长显著,其心室壁明显加厚,伴有显著性的心脏肥大.有氧训练要求心脏长时间保持高输维普资讯 第2期李栋,王景贵;从“适应理论”分析男子中长跑有氧与无氧训练105 出量工作,以保证体内有氧代谢的正常进行,室腔扩大,使舒张末期容积增加,提高搏出量.ti,肌蛋白合成加强,肌纤维增粗;心肌收缩力加大;心脏泵血功能提高等J.因此,采用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即在增加年负荷量的情况下,提高混合代谢训练比例),则对专项成绩的提高可起到适应和基础耐力支持作用.提高中等强度“有氧训练”的比例,可从形态和功能上在量和质两方面改善神经一肌肉系统,促进肌肉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加,毛细血管的直径增加,肌肉高负荷工作时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增加,增加线粒体的数量和体积,增加氧化酶的活性等.因此,拥有良好有氧训练能力不仅能够推迟无氧供能的时间,延缓高强度运动时机体酸性环境的出现,而且可提高机体的恢复速度,这对于在一场比赛中多次参赛的中长跑运动员尤为重要,运动员可以在有限的比赛间隙过程中使体能尽快恢复.当今,中长跑比赛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是有氧训练受到高度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高频率的比赛本身提高了运动员专项强度训练比例,比赛量的增加必然影响到训练负荷量与强度的关系,大强度无氧训练内容随着比赛量的增加而下降,而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比例则应明显增多.与此同时,我们不可能像以往那样遵照传统“周期训练”原则从容地对即将来临的赛事进行准备,在短暂比赛间隙只能通过低、中强度有氧训练积极恢复、调解和保持体能,以应对频繁的赛事.2.2.3 中长跑“有氧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将专项技术训练贯穿于有氧训练中,是提高有氧训练效果的一个有效措施.因为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训练的主要形式是长距离(时间)中、低等强度的训练,这种慢“频率”、中速度为特点的专项训练,是技术训练的最佳强度,它不仅有助于运动员充分体会单一动作的技术细节,而且有助于掌握动作技术之间的衔接和专项过程的节奏,并通过长距离(时间)的重复强化尽快建立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使运动员形成具有正确的途中跑技术的节奏感.中长跑技术训练向有氧训练大幅度渗透,是周期性耐力项目训练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发展趋势,非洲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其途中跑始终保持步幅稳定、动作自然轻松、节奏感强的先进技术,就是把有氧训练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最典型例子.2.2.4 中长跑有氧训练的发展趋势马俊仁之所以创造史无前例的女子中长跑成绩,是他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将“三氧”训练中的量、强度、恢复与人体的适应及控制科学地结合起来,把速度和耐力两个反差极大的素质融于一体,达到了持久高速之目的.王德显之所以在雅典再创辉煌是他发明了“高寒有氧训练法”及“冷泉消除乳酸恢复法”5].而发展有氧训练的另一个途径是“高住一低练”相结合高原训练理论,利用高原环境控制神经一肌肉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负荷强度关系,通过高原训练调节使运动员在低的肌肉运动强度下获得适宜的心血管负荷. 3 结论(1)从“适应理论”的视角,转变传统的中长跑“有氧训练”观念,采用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并与速度力量和技术练习相结合,是解决我国儿童、少年中长跑运动员“速度素质差”的有效途径.(2)高水平运动员为了适应比赛次数增加,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在短暂的比赛间隙中必须安排大量的低、中强度有氧训练才能积极恢复、调解和保持体能,迎接频繁的赛事.(3)从“适应理论”的视角,如何科学地把有氧、速度力量、技术、无氧训练及比赛作为一个整体,构建符合我国运动员生理特点、世界中长跑发展趋势及完整的训练体系,是提高我国男子中长跑水平的发展方向.维普资讯 r l r【r 【=' 纠10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正参考文献:郭层城,韩佐生.对中长跑运动的规律性及训练手段的认识[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9):37—39 陈小平.有氧训练——提高我国耐力项目运动水平的关键[J].体育科学,2004,24(11):45—5O.范本祁.长跑训练中人为影响因素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3):68—70.刘英辉,王兆丽.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心脏肥大的作用差异[J].体育科学,2003,23(1):134—136..国家中长跑队.确定女子中长跑为奥运会夺金重点项目[J].田径杂志,2004,(11):27—29.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o the“oxygenic training"in the long—distance rull at modern from the view of‘‘adaptable training’’LI dong,WANG Jing-gui (Physique Department,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506061,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Our department used the way of documents,application and correlation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o the male~long—distance run at modem in Our country.The research discovered that the Te鹊0nwhy children have difierence in speed is that di.viding the long—distance D.IB into the bearing item with“providing energy with the oxygenic metabolism as center”.And.the a.dult sportsman neglect and reduce the“oxygenic training’’between the big strength training and frequent game is the reason that made them injured.The research result:From the view of“adaptable training”,we analyze and think that,in order to increase speed,the“oxygenic training”in long—distance run should combines with“speed power”and technique.Also we should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long—distance lull between the big strength training and frequ ent game,SO it can complete the“none OX.ygenic training”with abundant strength and good quantity and increase the training quantity from the stimulation and recovery.Key words:the male,s long—distance run;adaptable training;oxygenic training;speed power;combine with techniqu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