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_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_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_许长青

合集下载

FDI、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FDI、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FI D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 系实证分析
赵 阳,姚 丽虹
以广州市为例
(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 ,广东广州 5 04 ) 162
摘要 :利用 广 州市 18 - 2 3 经 济增 长、外 商直接 投 资 ( D )和 人 力 资本数 据 建 立 向量 自回归模 型 9 3 07年 FI (A ) V R ,使 用协整和 Ga gr因果检验方法对广州市人力资本 、外商直接投 资和经 济增 长之 间的关系进行 实证 rne 检验。通过计量分析发现经济增长促进 了F I D 和人力资本 的增加 ,但是却没有发现广 州市的 F I D 和人力资本促 进经济增长的证据 。进而提 出,在全球金融危机 环境 下,在引入 F I D 时更应慎 重考虑。
21 0 0年第 6期
S in e a d T c n lg n g me tRe e r h ce c n e科技管理研究 n s ac h oo y Ma a e
2 1 o6 0 0N .
文章编号 :10 79 (00 6— 10一 4 0 0— 6 5 2 1 )0 0 5 o
对 中国经济的上述各个方面都有正 向的影响。沈坤荣 ( 99 19 年)利用多元之后分布模型对 17 - 19 的经济数据进行 99 99年 了经济计量检验,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对我 国经济增长具有显
著 的 拉动 效 应 ,包 括 短 期 的 需 求 效 应 和 长 期 的 供 给 效 应 。任 永菊、张岩贵 ( 03年 )以阿尔佛罗模型为基础 ,对我 国金 20 融市场如何影响 F I D 以及 F I D 对我国经济增长 的贡 献作 了综
促进 经 济 增 长 机 制?B rnz i oestn等 ( 9 8年 ) u ( 00 e 19 、X 20 年) 、赵江林 (04年 ) 20 、程惠芳 (0 2年 )等 的实证结果 20 在广东地 区是否存在?所以 ,本文 以广州市 为例 ,基 于 V R A 模型运用协整检验和 Ga gr r e 因果检验等方法 ,对 F I n D 、人力 资本和经济增长 的关系进 行实证分析 ,以鉴明是否存在 “ 人

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摘要: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各级政府也分别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

但在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服务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由原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向智力密集或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转型。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服务业竞争优势已不再是有形的资源,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技术和知识创新的主体也是人,人力资本能带动服务业质的飞跃。

鉴于此,本文根据1978-2002年的广东省相关数据对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服务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水平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双向关系,且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的影响远大于服务业对人力资本的作用。

因此,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来提升人力资本的整体水平,进而通过优化教育结构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已成为提升我国服务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源泉。

关键词:人力资本;服务经济;广东省一、引言服务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其发展不但引导着一国经济发展格局的调整,而且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经济结构。

传统的服务行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则持续上升,服务业结构逐渐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向智力或资本密集为主的现代服务转型。

由此可见,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已不再是以有形的资源为主,而是以无形的知识和技术为主,而知识、信息、技能、经验和技术都是以人为载体的,本质上是人力资本的积累。

基于此,本文从人力资本积累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人力资本对服务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广东省服务经济发展现状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及其整体水平的提升是广东省服务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以期对广东省及我国服务经济增长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迅速,经济服务化趋势加强。

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难解的“经济学之谜”,如西方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困惑”现象,在国际贸易领域里也出现了难解的“里昂惕夫之谜”。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经济学分析与政府规制问题研究_许长青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经济学分析与政府规制问题研究_许长青

2009年7月第11卷/第7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 OU RNAL OF HE BE I N ORMA L UNI VERS ITY /Edu cational Scie nce Edition /Jul .2009Vol .11No .7收稿日期:2008-10-13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青年基金项目“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下高校资金安全、成本核算与控制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7JC88002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许长青(1969-),湖南邵阳人,教育学博士,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经济与教育财政投资、科技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经济学分析与政府规制问题研究许长青(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275)摘 要:市场化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高等教育市场具有其他市场的共同特性,但在市场主体行为、产品、结构及准入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呈现出独特性。

高等教育市场主体表现为学校、学生(家庭)和企业(社会),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利益攸关的统一体。

高等教育市场化本质上就是要引入市场机制,协调政府、市场和大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政府对高等教育市场中办学主体的竞争机制、政府调控机制、大学自治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的规范和完善,使高等教育运行具有市场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市场化;经济学分析;政府规制中图分类号:G 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 (2009)07-0119-06 目前,从整个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已演变成为巨型的企业。

不但政府、学生和私营企业对高等教育的公共和私人投资不断上升,而且可以用经营的方式管理高等教育(A ma -ral ,M eek a nd lar sen ,2003)。

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导致高等教育经费开支占据公共预算的很大一部分,并产生了高校如何经营管理的问题。

“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㊀㊀收稿日期:2020-01-22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中国特色 双一流 大学建设研究:战略㊁路径与绩效动态监测评估 (课题批准号:17YJA880083);中山大学2019年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指数评估 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许长青,男,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教授㊁国际湾区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㊁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㊁湾区经济与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许长青(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广州510275)摘㊀要: 双一流 大学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旨在提高中国大学全球竞争力,提升大学对人类发展的学术贡献,为社会提供卓越的公共服务.研究基于 双一流 大学理念与科研绩效评价标准建立了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41所 双一流 大学的科研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总体趋向满意;科研总体绩效与投入或产出之间不存在一致性,投入或产出排名最好的大学远不是绩效最高的大学;新晋 双一流 大学与中西部地区大学科研绩效表现良好;科研绩效受到多重因素制约,高校精英地位㊁区位优势㊁学科类型等变量对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提升科研绩效,需要改善绩效与投入之间的匹配性㊁增强政府宏观调控㊁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㊁突出第三方评估㊁切实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我评估.关键词: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中图分类号:F08;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870(2020)06-0022-11一㊁问题提出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我国要加快建设 双一流 大学.2017年1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标志着我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有了明确的规划.2017年9月,我国政府正式颁布 双一流 大学名单. 双一流 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或前列水平.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一批大学和一批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批学科处于领先地位;到2030年,更多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一批大学跻身世界最好大学行列;到2050年,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数量和实力整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双一流 大学建设本质上是高等教育分类的另一种方式,试图寻求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新突破.一是突出学科发展,注重大学组织建设.这将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各大学将会集中有限资源着力加强院系规划,打造优势学科,从而在同类学科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财政性经费支持.二是突出投入产出绩效.项目以5年为一个周期,制定比较客观㊁合理的选拔和绩效评价标准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因此进入 双一流 大学建设高校和学科并非进入 保险箱.如果22绩效表现不佳,它们将在下一轮选拔中被削减投资甚至取消资格;而那些在第一轮选拔中未被选入的大学,如果它们的办学绩效好,将有机会加入到 双一流 大学建设行列.三是引入竞争机制. 双一流 大学建设旨在打破标签效应,鼓励高校在公平竞争条件下追求卓越,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双一流 大学建设是一个动态演进与发展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将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高水平的科研是 双一流 大学的显著标志,科研绩效亦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评价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二、文献综述先行文献主要涉及研究型大学和 双一流 建设大学科研绩效的评估.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计算单因素生产效率的方法,如人均科研产出㊁生均成本等.由于研究活动是一种综合运用人力资本㊁知识资本㊁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系列复杂的生产过程,单一要素生产率无法准确㊁有效地反映大学多投入㊁多产出的生产力状况和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运用SFA 和DEA方法来评估高等教育科研绩效.Izadi等(2002)利用SFA方法对99所英国大学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进行了评估[1].Johnes(2008)利用距离函数和DEA方法计算了112所英国大学的Malmquist指数并得出英国大学效率得分逐年增长的结论[2].Horne&Hu(2008)采用同样的方法估计了澳大利亚33所大学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3].Stevens(2005)利用DEA方法评估了80所英格兰和威尔士大学的效率并讨论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特点对效率的影响[4].Kempkes&Pohl(2010)[5]以及Daghbashyan(2011)运用SFA方法对德国和瑞典大学的效率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6].Beasley (1990)运用DEA方法对英国52个院系的教学科研效率进行了评价[7].Abramo等人(2008)的研究采用DEA和文献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意大利不同学科的科研绩效进行了测量并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8].胡咏梅㊁梁文艳(2007)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中国多所大学合并前后的科研生产率变化[9].Zhou and Li(2010)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教学生产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10].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文献集中出现在2017年以后.周光礼等(2017)认为中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绩效评估的首要工作是要进行元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元评估包括技术性维度和合法性维度两个层面.从技术性维度看,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估只有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缺乏过程指标;从合法性维度看,现有评估重规模而轻质量,重投入而轻产出,重科研而轻教学,重共性而轻分类.因此国际流行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标准存在严重不足,不能直接照搬.[11]冯拥军等(2018)对 双一流 大学概念框架㊁分类特征与评估标准进行了研究,构建出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评估标准.[12]赵蓉英等(2019)对中国 双一流 大学科技发展指数进行了研究,高校科技发展指数是从高校科技活动的投入㊁产出和效益诸要素反映高校科技发展状况的一套指数体系,包括科研生产力指数㊁科研影响力指数㊁社会服务指数和国际化指数等,从科技产出㊁科技学术影响力㊁社会服务和国际化等方面对高校科技发展水平进行测量.[13]王战军等(2020)认为我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应实现分类评价,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突出服务贡献,创建开放的评价维度;实施常态评价,建立信息化的动态监测平台.[14]梅红等(2017)对我国 双一流 建设中大学的学科评估进行了探索并比较了 双一流 建设评估和一流学科评估的重合度及差异.[15]董甲庆等(2017)结合武汉大学在自我评估中的经验,探讨 双一流 大学建设中如何发挥自我评估的作用[16].综上,尽管现有关于大学科研绩效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拓展和探索空间.首先,现有文献大多是对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的研究,而有针对性地对我国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关注甚少.其次,现有文献主要侧重高校科研的技术效益和规模效益,对科研生产的成本效益和配置效益关注较少.同时,现有文献大多利用DEA方法来挖掘高校科研绩效和生产效率,由于该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者无法对相关标准的效度进行检验,难以保证结论的有效性.再次,在有限的关于 双一流 大学评估的文献中,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系统性定量研究的文献较少,因而所得出的结论难以获得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和案例支撑.最后,大学科研投入产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仍然缺乏,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体系大多注重产出导向,忽视大学投入及生产效率,因而探索中国特色㊁世界一流的 双一流 大学评估标准需要作更多的探索.本研究将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绩效评估模型并对我国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进行评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32三、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绩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投入与产出之比,通常表现为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即 绩效=产出/投入 .当然,产出必须符合企业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显然,绩效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大致来说,高等教育科研绩效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结果导向型和过程导向型.从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方法看,高等教育绩效评估可以分为统计分析法和线性规划法.前者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权重;后者主要是基于线性规划或非参数方法来确定最优权重以评价高校研究的相对效率.在线性规划和非参数法中,英国经济学家Farrell(1957)[17]提出分段线性包络分析方法进行前沿估计,这为测量和评估绩效奠定了基础,相关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目前绩效评估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最小二乘法(OLS)计量生产模型㊁随机前沿分析(SFA)㊁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层次分析法(AHP).第一种是参数法,后三种为非参数法. DEA和SFA属于前沿估计方法,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将科研绩效分解为技术效益㊁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益等.DEA最初是由Charnes[18]等人1978年提出,随后拓展出许多新模型并广泛应用于管理科学之中.但DEA要求样本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其结果易受异常值的影响.SFA具有优势,但其缺点亦非常明显,如需要指定无效率项的分配形式,需要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等.本研究试图兼顾投入过程与成果产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 双一流 大学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是(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㊁匹兹堡大学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而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19].其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定量信息使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㊁多准则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AHP 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其独特优势:一是系统性 它能将对象视作系统,按照分解㊁比较㊁判断㊁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从而成为继机理分析㊁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二是实用性 它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方法不好解决的问题,同时AHP方法使得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能够相互沟通,决策者可以直接应用它,增加了决策有效性;三是简洁性 该方法计算简便㊁结果明确,使用者易于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基本步骤,便于决策者直接了解和把握;四是灵活性 AHP方法允许决策者在层次结构中对复杂问题进行建模,将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机地结合,避免了单一因素的片面性,具有极强的灵活性.AHP方法已成为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析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企业㊁教育㊁政府等部门以解决实际决策问题.(二)模型构建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模型构建要适用于 双一流 大学的办学理念. 双一流 大学的办学理念异于一般大学并呈现以下独特之处:全球竞争力㊁全人类的学术价值以及卓越的社会服务.第一, 双一流 大学必须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植根于当地和国家环境并具有全球形象和声誉(Altbach,& Salmi,2011)[20].全球竞争力来自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吸引为教学㊁科研和学生学习的充沛资金.第二, 双一流 大学必须致力于全人类价值的追求.一方面,它必须具备一流的民族文化传播力,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另一方面, 双一流 大学必须适应全人类价值,注重探索世界未知,追求客观真理.第三, 双一流 大学必须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适应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大学与产业之间呈现出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大学社会服务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是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全球范围内已经涌现出不同的大学排行榜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㊁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THE)㊁英国QS大学排名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US News)等均推出年度大学排行榜.国际社会,尤其是学术界以外的公共媒体似乎有一种强烈的信念,即高等教育质量可以测量,而排名被认为是实现这一信念最受欢迎的方法.排名靠前的大学通常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大学.ARWU的学术排名主要根据大学学术或研究绩效的各种指标来进行排名,如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和员工㊁高被引研究人员㊁发表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㊁被主要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以及人均学术表现等.US News的排名指标看重声誉㊁文献计量和科学卓越性等指标.QS 排名主要基于学术与雇主声誉㊁教职员工学生比例㊁人均引用次数㊁国际教职员工比例㊁国际学生比例等指标进行考量.基于 双一流 大学理念㊁现有文献㊁国际机构大学排名经验及国际高等教育机构提出的大学排名42柏林原则,①本研究将提出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包括科研投入评估和产出评估两部分.投入评估主要从教师和职员㊁研究经费㊁研究设施㊁研究基地等四个维度加以分析,产出评估则主要从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社会服务㊁国际化水平及产出增量等五个维度进行考量.鉴于评估的复杂性,本模型的构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原则:数据可得性㊁科学性㊁可行性㊁简明性㊁代表性及导向性原则.1.教师和职员.吸引一流人才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关键,教师招聘和晋升制度必须以人才为基础(Altbach,2009)[21].相关研究表明,学校拥有必要的教育设施和富有情感的教学人员,将使学生更有动力,更加忠诚,表现更好(Wachtel1998[22];Rodie and Klein 2000[23]).教师的良好表现是提高学生公正㊁学习动机和对学校满意度的重要特征.教师学术水平越高,学生的评价越好(Wachtel1998[24];Rodie and Klein, 2000[25]).许多亚洲大学在寻求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时都倾向于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来聘请学者,如日本和韩国的大学均在降低近亲繁殖,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大学绩效(Horta et al.2010[26];Shin and Lee,2010[27]).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亦正在鼓励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教师,特别是那些科研绩效优异的教授.衡量教与学的质量非常复杂,国际大学排名机构中多数采用生师比作为教学质量的一个替代性指标.较小的生师比意味着更好的教学水平,因为小班化教学能够创造出最佳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 教师和职员 维度,本研究选取的指标分别为两院院士㊁教师总数㊁国际职员数㊁学术职员数㊁专职研究人员数㊁生师比等6个指标.2.研究经费.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具有高昂的经费预算,雄厚而持续的经费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必要条件.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强大的研究能力,从政府视角来看,除了吸引具有高绩效的著名教授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确保对大学的经费支持.随着组织的变革,政府必须开辟各种研究资金来源.许多亚洲国家(如韩国㊁日本㊁马来西亚㊁新加坡),甚至是欧洲国家(德国㊁西班牙㊁意大利等)的政府部门已经设立了特别基金项目来支持研究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些特别基金对科研绩效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大学间的合理竞争,使这些国家的大学接近其具有标杆性质的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本研究从总量和人均量两方面来测量,选取了科研经费总量和人均科研经费两个评估指标.3.研究设施.作为一个功能性机构,大学必须对投入要素进行评估㊁改进和更新.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考虑到充分的研究设施,因为良好的设施能提高教育质量和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应用科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还需要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工程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这样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师生在所研究领域的研究意识(Regassa et al.2013)[28].维护现有设备和购买最新设备是一个持续的任务,需要持续的财政资源支持,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研究㊁合作和工作团队.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图书馆馆藏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变化,这必然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压力,迫使它们努力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学生满意度(Nzivo and Chuanfu2013)[29].本研究选取重点实验室㊁图书馆馆藏作为评估指标.4.研究基地.研究基地是人才集聚㊁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平台,大平台能够凝聚大团队,进而产出大成果.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国内外积极合作,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参加国际会议,展示研究成果,得到同行和学术网络的反馈,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依托研究平台,大学还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如政策分析㊁调查数据㊁市场报告㊁监测评估以及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预见,大平台建设必将大大提高大学国际竞争力.如中山大学近年来的科学研究紧密围绕 面向学术前沿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 三个面向 指导思想,通过大科研平台㊁大科研团队㊁大科研项目 三大 建设,快速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社会肯定.本研究选取重点学科数和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数作为重要考察指标.5.人才培养. 双一流 大学并不是大学自身标榜的,而是在国际承认的基础上由外界给予.因此,国际上自称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很多,但真正被承认的极少,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性生成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双一流 大学应该是对全球产生影响的大学,培养的①高等教育机构排名正成为各国大学的责任报告和质量保障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希望看到大学排名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而排名机构负责地进行数据收集㊁方法设计和结果公布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于2004年共同发起成立了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IREP).2006年5月18 20日在柏林召开IREG第二次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质量标准及和操作范例,被称之为高等教育排名的柏林原则.柏林原则对国际大学排名的改善和评价发挥了积极作用.52毕业生应该成为科学㊁产业㊁政治㊁公共组织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一般来说,世界一流大学将会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大学办学不断带来创新活力.来自全球各地的教师会始终保持开放性,接受新思想㊁新方法,打造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本研究选取学生总数㊁优秀校友人数㊁授予学士㊁博士学位人数等四个指标来考察.6.科学研究.学术出版和引文是国际一流大学学术评估工作最常用的方法.前者衡量学术生产力,后者衡量学术质量.世界一流大学往往要求教师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并通过高水平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这种教师绩效激励制度虽然并不具有强制性,但许多国家都在实施.全球大学排名是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标准,尽管在排名过程中涉及许多理念和方法问题(Shin et al.2011)[30](除了全球大学排名外,4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大学排名体系),但所有的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均包含了一个关键指标,即包含论文和引文在内的 研究产出 .正如我们所目睹的研究型大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一样,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评估范式,那就是研究产出是第一位的,并将其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产出已上升到高等教育价值三位一体的顶端.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包括高被引研究人员㊁SCI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和学术奖励.7.社会服务.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㊁知识经济的出现㊁经济不稳定以及高等教育财政紧缩都不可避免地促使大学重新思考和定义其在社会和经济中的角色与作用.知识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也反映了世界一流大学社会服务水平的高低.作为对瞬息万变社会㊁政治㊁经济环境的回应,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大学变得更加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在亚洲各国政府通过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规模的背景之下.当下大学越来越具有创业精神,不仅寻求多样化的资金来源,而且通过技术转让和其他渠道与工商界以及整个社会进行合作(Mok, 2013)[31].中国大学向创业和创新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对创新与创业(E&I)的重视也促成了高等教育从文化机构向服务机构的转变(Hawkins 2007)[32].同时,世界一流大学也是重要的智库,发挥学者在研究㊁知识交流和社区参与方面的创新和创意思想,为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政策咨询成果.本研究选取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和雇主声誉两个典型指标来反映大学的社会服务水平.8.国际化水平.21世纪的科学是全球性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方法论和科学规范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科学已经成为一项激烈竞争的国际事业.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促进了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而且成为大学提高国际学术声誉的有效路径.过去亚洲许多国家的大学内部等级制度僵化并且习惯于雇佣他们自己的毕业生,国际化水平较低,现在的状况得到了大为改变.研究选取国际声誉和国际学生数两个指标来度量国际化水平. 9.产出增量.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既要考虑静态指标,也要考虑动态指标.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增量指标,旨在进一步凸显研究绩效的动态特征,促进科研可持续发展.这些增量指标包括国际通用的年度新增本科学生人数和新增博士生人数两个指标.增量产出以培养本科生和博士生作为重要指标,主要是基于硕士学位在许多国家只是一个过渡性学位而不是终结性学位的考量.通过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模型逐步得以建立.如表1所示,模型包括投入和产出两个独立体系㊁三个层次结构㊁九个准则(二级指标)和24个备选方案(三级指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指标涵盖了可能影响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主要因素,同时可以随着情境变化而增减以满足未来评估发展的需求.(三)样本说明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权重评分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研究对2017年入选 双一流 大学建设的广东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这些高校包括中山大学㊁华南理工大学㊁暨南大学㊁华南师范大学.基于AHP1-9判断标准,研究设计了«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确定评分表».评分表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编制㊁评估和更新,最后进行实测.学生参与遵循自愿原则并基于大学类别㊁学习年份和性别进行随机抽样.研究选取2016 2017学年学生,样本共有350名,其中118名研究生,232名本科生.其中本科生有效问卷率为84.28%,研究生有效问卷率为92.45%.同样,研究对教师和管理人员分别进行了调查,有效问卷分别为89.05%和84.28%.样本分布如表2所示.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参与者(教师㊁管理人员㊁学生)对科研绩效评估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分,研究将专家和学生评分分数进行汇总,算出每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得分.然后将每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得分情况反馈给每位专62。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基于广东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基于广东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基于广东省42所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作者:林欣,林素絮来源:《高教探索》 2019年第8期林欣林素絮收稿日期:2018-12-30作者简介:林欣,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博士后;林素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广州/510665)*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2014GXJK107)的成果之一。

摘要:利用广东省42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样本数据,从就业概率、就业意向和就业成本三个维度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就业的总体影响,并对不同性别毕业生的异质性影响也进行了实证。

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高职毕业生就业三个维度的影响各不相同,对就业概率影响最大,对就业成本影响其次,对就业意向影响较小。

此外,男生的就业概率与人力资本关系更大一些,而女生的就业概率与社会资本关系更大一些。

而家庭越有钱,女生就业越不积极;家庭越有地位,男生就业越不积极。

因此,人力资本的提升对高职学生就业仍然重要;以家庭社会资本带动和提升个人社会资本存量,降低社会资本的不利影响,提升其积极影响;降低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均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就业。

关键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高职学生;就业一、引言自1999年高等院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新常态。

较长一段时间,大学生就业与农民工就业处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比本科生而言,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技术类就业比较容易,就业的主渠道是非国有企业等,而且其就业率有着赶超本科生就业率的趋势。

但是,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难也日渐突出,表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质量不高等。

从《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公办高职院校58所,民办高职院校27所,2016年全省全日制高职在校生规模为72�8万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本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研究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这种影响。

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在教育、技能培训和科技创新方面。

因此,建立健全的教育和培训体系,鼓励科技创新,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提高人力资本的关键。

关键词:人力资本,中国经济增长,教育,技能培训,科技创新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witnessed a rapid economic growth, which has brought in a seri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growth is human capital. Human capital refers to the knowledge, skills, competencies, and attributes embodied in individuals that facilitate the creation or increase of economic value. In other words, human capital is the accumulated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of human beings that can be used to generate wealth and social welfare (Schultz, 1961). The purpose of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Literature Review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on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widely discussed in the literature. Most scholars agree that human capital is a crucial factor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Lucas, 1988; Mankiw, Romer, & Weil, 1992). Human capital has various components, such as education, training, and skills, and each component has its own impact on economicgrowth.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the literatur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human capital and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Becker, 1962; Benhabib & Spiegel, 1994; Barro, 1997).Empirical AnalysisTo test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we collected data from 1990 to 2020 from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NBS) and the World Bank. We used GDP per capita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human capital, population, and capital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 the regression model, human capital is measured by three factors: education, skill train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human capital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pecifically, education, skill train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Among them, education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followed by skill train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regression model is as follows:GDP per capita= 0.023 + 0.235E + 0.179T + 0.129K(3.45) (7.62) (5.89) (6.97)Where GDP per capita i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E, T, and K are education, skill train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pectively; and the numbers in parentheses are the t-values.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In conclusion, human capital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education, skill train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human capital that need to be promoted to enhance China's economic growth.Policymakers should focus on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that can provide individual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y need to contribute to the economy. Additionally, policymakers should encourag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hich can further drive economic growth.ReferencesBarro, R. J. (1997).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A Cross-Country Empirical Study. Cambridge: MIT Press.Becker, G. S. (1962).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0(5), 9-49.Benhabib, J., & Spiegel, M. M. (1994). 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Aggregate Cross-Country Data.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34(2),143-173.Lucas, R. E. (1988).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2, 3-42.Mankiw, N. G., Romer, D., & Weil, D. N. (1992). 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7(2), 407-437.Schultz, T. W. (1961).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1), 1-17.。

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成人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成人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成人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作者:景圣琪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28期摘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地方经济如何在一定量生产要素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发挥人力资源、科学技术进步、科教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在人才培养、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

基于此,从提升人力资源的角度,研究成人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地方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成人高等教育;协同关系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8-0135-02“十三五”的开局,伴随国际金融危机的余啸,我国的经济发展整体进入调整期。

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因素,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笔者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发展具有先天条件,可以为地方经济在原区域位置、自然资源、制度文化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实现为地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兼顾提供支撑。

一、“软条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区域位置、自然资源、生产环境等硬性条件,二是制度环境、人力资源、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软性条件。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软条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区域环境以及制度等条件相对固定,如何在一定量的生产要素条件下,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地方政府关心和研究的主要问题,这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重要因素的原因之一。

因为生产要素保持一定量的情况下,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二、人力资源的提升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人力资源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其中包含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所能贡献的经验、技能、体力等因素。

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以广东为例的分析

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以广东为例的分析

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以广东为例的分析
蔡俊兰;吴超林
【期刊名称】《珠江经济》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20多年来,广东的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率先在全国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究竟广东的经济增长是靠什么取得的?已有的大量研究文献多是从政策、外资等方面去分析。

这里,基于关于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我们将进一步实证研究广东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试图为这种关系提供经验证据……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蔡俊兰;吴超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65
【相关文献】
1.安徽省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以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为例[J], 唐建恩;彭现美
2.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以广东为例的分析 [J], 蔡俊兰;吴超林
3.政府政策、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以山东为例 [J], 杨坚
4.FDI、国内投资、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促进的实证研究——以江苏、浙江、山东为例 [J], 李华婷
5.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基于我国1978-2007年数据的经验分析 [J], 彭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动态监测评估:理念、模型与应用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动态监测评估:理念、模型与应用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动态监测评估:理念、模型与应用许长青【摘要】以CIPP理论为基础,采用AHP技术整合指标体系,构建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动态监测评估HLRU-GEQAM模型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等级.研究发现,在一级指标中投入质量是关键;在所有指标中,研究生在大学本科期间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首要因素.评估模型为大学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了可资参考的选择路径.【期刊名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9页(P13-21)【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评估;HLRU-GEQAM模型【作者】许长青【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多项职能,在国家创新战略实施中承载着重大历史使命。

研究生教育处于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负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

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战略转型期,即由规模向质量、外延向内涵、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战略转型。

同时,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学位授权、审核权力的下放,省级政府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统筹和管理作用,基于省级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势在必行。

建立我国研究生教育分层、分类、分级的多元化研究生教育质量动态监测评估体系,探索研究生教育质量动态监测评估的新类型、新方法,不断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任务十分紧迫。

研究型大学的鲜明特色就是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把研究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从研究型大学中剥离出来的一个层次,并从“高水平”和“研究型”两个维度对大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是我国经济强省和高等教育大省,为加快南方教育高地建设,建设国家创新示范区,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政府决定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进一步推动广东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广东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贡献率差异分析

广东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贡献率差异分析
本对广东区域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差异,提 出要把 经济增长的支撑点放 在人 力资本投资上等发展战略。
【 键 词】一般 人 力 资本 ;专 业人 力 资本 ;企 业 家人 力 资 本 ;经 济增 长 贡献 率 关
【 中图分类号】F 4 . 2 9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 3 X 2 0 )0 0 2 0 2 7 6 (0 8 1 — 1 — 6 0 5
c n r u e t c n mi n r a i g p ro m in f a td fe e c . o ti t o e o o c i c e s e f r s i c n i r n e GDP o a g o g p o i c s i c e s g i ih s e d i e p s b n g i fGu n d n r v n e i n r a i n h g p e t a t n n h d c d . h o t b to fp o e so a u a a i l e te r n u s h ma a i l e o si c e sn l mp ra t W e d v d u a e a e T e c n r u i n o r f s in l m n c p t , nr p e e r ’ u n c p t c me r a i g y i o t n . i i e h m n i h a a b n
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提供 了新思路 。
其分 类
但不 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
率 有着显著差异 。Sh l 17 )区分 cut 9 5 z( 了五 类 具 有 经 济 价值 的人 类 能 力 。 Micr( 94)认 为不同层 次的人力资 ne 18

基于广东省高等学校人力资本的实证分析

基于广东省高等学校人力资本的实证分析

基于广东省高等学校人力资本的实证分析摘要:只有加强内部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升高校运行质量管控的能力、合理运用资源的投入,才能提高高等学校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广东省高等学校人力资本本文将以广东省高校人力资本和经济的数据为基础,基于前文所提到的指标和模型,对2005-2011年的广东省高校人力资本绩效评价进行实证分析。

一、指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有关广东省地区2005-2011年的数据,各指标数据经整理后得到表1。

二、指标数据的计算与结果分析经过对上述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并整理后得到2005-2011年广东省高校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相对效能值及其排名,见表2。

从表2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7年中广东省高校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相对效能值差别较大,其中只有2006年和2011年DEA有效,另外5年都未达到DEA有效。

其中2007年的效能值最低,为82.44%,较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经过超效率C2R模型的运算,得出2011年的效能值最大,除07年相较于06年效能值下降以外,07-11年效能值都在不断升高,但2007-2010年,这四年的效能值都低于2005年。

2005-2011年7年间,效能值有较大波动,其中2006和2011为最高峰,2007为最低峰。

由DEA有效性原理,DEA(C2R)有效性包括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两个方面。

即只有增加一种或多种新的投入,或者减少某些种类的产出,才能增加现有的产出量。

而且,该种情况下,其投入产出规模收益不变,即产出增量相对百分比与对应的投入增量相对百分比一致时,投入产出达到最优。

在超效率模型算法下,平均效率值Z≥1的DMU表明其DEA (C2R)有效(刘艳,2012)。

由表2的数据可知,只有2006年和2011年DEA有效,另外5年都未达到DEA有效,并且2011的效能值最大。

教育、人力资本与广东省经济增长

教育、人力资本与广东省经济增长

资本存量 , 大值是最 小值 的约 4 。同时 , 对 于上述 两个 资 最 2倍 相
本存量 , 广东省 的人力 资本水 平增长 速度很 慢 , 标准差 只有 1说 , 明广东省 的人均教育水平提升得 比较慢 。
表 1 变 量 描 述 性 统 计 结 果 : 变 量 样 本 值
Y 3 2 3 2
采用 上述模 型的对数形式 :
() 2
k 皿 =h t h Kt ) yn + a Y A + ( mt + l t h
其 中 Y代表产量 , 代表 物资 资本存 量 , K E代表 教 育人力 资 本, h代表人力资本水平 , A代表技术水平 , 仪代表 资本产 出弹性 , B
最大值
3 40I 20 9 5 39. 23 5
标准差
9 98. 0 1 1 75. 39 1
【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增长转型
随着我 国人 口红利期 即将结 束 , 传统经济 增长方 式将 面临挑
战 。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慢于 长三角等地 区。本文从卢卡 斯的人力 资本外部 性 内生模 型 出发 , 研究物质资本 、 劳动力数量 , 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E h
3 2 3 2
2 6 00 54 . 69 .
1 5 . 21 36 53 I
5 4 A 01 6 89 .
1 9 99 00 . 1O .

理 论 假 设
( ) 据 平 稳 性 检 验 二 数
自R me、 ua 创 立 内生增长理 论 以来 , 关人 力资 本 的理 o rL cs 有 论与实证研究得 到重大 发展 。R m r 出 , 力 资本越 丰 富的 国 o e指 人 家, 其经济增 长率越高。[ ] 宋家乐与李 秀敏实 证发现 中国人力 1;

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 人力资本 ; 服务经济 ; 广东省 作者简介 : 杨 叶坤 , 硕 士, 广 东金 融学院助理研究员。 中图分类 号: F 2 7 2 . 9 4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3 3 0 9 ( x ) . 2 0 1 3 . 0 2 . 4 5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3 0 9 ( 2 0 1 3) 0 2 — 1 1 3 — 0 4
“ 增 长的余值 ” 全 归结 为“ 技术进步” 是“ 掩 盖无知的简便 办法 ” , “ 余 值 困惑 ”源 于精炼 化狭隘化 的资本和劳动力
三、 理 论分 析 ( 一) 服 务 经 济社 会 的 关键 构 成 要 素 是 人 力 资 本
生 缎 渍 』 J 艄 s i 要 I 盎 § Q j
集型 的现代服 务业转型。随着技术进 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各 国服务业竞争优势 已不再是有形的资源, 技术 资本 、 知识 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服 务业发展的重要 内容 , 而技术和知识创新的主体也是人, 人力资本 能带动服务业质 的飞跃 。鉴 于此, 本文根据 1 9 7 8 - 2 0 0 2 年 的广东省相关数据对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发展 的关 系进行实证分析 , 认为服 务经济增长 与人力资 本水平之 间存在一种长期 的双 向关系, 且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的影响远大于服务业对人力资本 的作用。因此 , 通过加大教育 投入力度 、 增加入力资本 积累来提升人 力资本 的整体水平 , 进 而通 过优 化教 育结构来优 化人力资本结构 已成 为提升我 国 服务经济增长的最重要 动力源泉。 ’
人 力 资 本 与 服 务 经 济 增 长 — — 基 于 广 东 省 的 实 证 研 究

中国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中国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中国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人力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内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联系,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

本文首先对人力资本和内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旨在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文章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文章不仅关注人力资本的总量效应,还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章在理论层面系统地梳理了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证分析中,文章采用了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从多个角度验证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文章还从政策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二、人力资本理论概述人力资本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思想是将人的知识、技能、健康等非物质资本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人力资本投资(如教育、培训、健康保健等)可以提高个体的生产能力,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开发对于实现内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挑战,需要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质量。

广东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广东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采取了N e 一 t 稳健方差阵, w e y wes 使得系 数检验可 构造 靠。
方程 Y= a + b , x 其中 a 为常数, 为参数( 回归系数) , b 令 Y二 CDP, = 5。 X 计算得出两者关系如下:Y二一 4 3 . 9 + 26 4 8
9 . 40 17 《 X X)
Eview 件。 ss软 一、 实证分析
中 国
包头
取大学报
20 8 年 第 1 期 0
广东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陶 金
(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广东省 广州市 5 0 7 ) 1 5
摘 要:在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 广东省要想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跑地位, 就必须占 领人力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地位, 因 此, 要重视人力资源投资, 优化人力资源质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 适应产业结构变化; 完善宏观政策环垅, 建立有效管理机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 在经济增长中, 人为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而 经济增长的事实也证明, 人力资源丰富 、 优质的国家或地区 有可能在长时期内保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人力资源 是影响地区差距长期趋势的重要因素。 广东省作为我国工 业化的典型代表, 在将近3 年的改革之路上走在全国的前 0 列, 探寻这一发展的原因, 人力资源是保证区域经济增长的 关键因素。 下面以广东省198 年至2 0 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5 0 5 建立相应经济模型, 进行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 研究。 其中利用 GDP 代表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从业 人数代表人力资源数量, 科教文卫的财政支出代表对人力 资源的投人。 实证方法采用的最小二乘法, 及计量经济学
如下 :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到, 0. 9 6 3 , RZ= 3 7 可信度较高;P = 0. 0 , 非常显著。 相当数量的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有较 强的相关性, 要保证区域经济的增长就需要首先有一定的 人力资源数量来保证。 (二)人力资源质量与区域经济增长 人力资源除了数量方面的特征外还应该包括质量方面 的特征, 即人力资本, 它指的是凝结在人体中的知识与技能 的存量总和。 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的研究, 大量出 现于20 世纪五、 六十年代索洛、 丹尼森等从宏观角度解释 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作用的模型大量出现, 也引导经济增 长理论从外生经济增长阶段过渡到了内生经济增长阶段, 也开辟了“ 新经济” 时代。 内生经济增长阶段充分说明人 力资源质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显然, 这一理论对于区域 经济增长也同样适用。 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的贡献主要体 现在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较快接受新技术、 较好的技 术转化能力, 从而能够有较高的产出。 鉴于实践中数据的 局限, 以专业技术人员代表人力资源质量。 GDP 为解释 以 变量, 专业技术人员数占从业人员的比率为因变量, GDP 对常数、 专业技术人员数占从业人员的比率做0比 回归, 结

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以广东省2001年至2011年的数据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以广东省2001年至2011年的数据为例
收 稿 日期 :2 0 1 3 一 ( ) 9 — 0 3
基金项 目:江 门市社会科 学联 合会 2 0 1 2 年 资助课题 ( 项 目编号 :2 0 1 2 B 2 5 ) 。
作者简介 :粟欣泉 ( 1 9 7 7 一) ,男 ,广西平南人 ,江门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编辑部讲师。

98・
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
以广 东省 2 0 0 1 年至 2 0 1 1 年 的数据 为例
粟欣泉 ,袁振 鹏
( 江 门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江 门 5 2 9 0 9 0 )

要 :在柯布和道格拉斯 C — D生产 函数 的基础 上,采用丹尼森 的因素分析法 ,以2 0 0 0 年第五次全 国
人 口普查数据 为基 准 ,综合使用历 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和广东统计年鉴数据 ,测 算广东省高职教育 等各 级
各类教育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 率。结果表明 ,广东省高职教育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在 2 0 0 6 年后 步入较快 的
正 向增长 轨道 ,至 2 0 1 1 年达0 . 3 0 %,但仍远低 于本科教育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 。建议 加大对高 职教 育的资
均综合教育指数的百分 比,推算高职教育对经济 2 0 0 1 ~ 2 0 1 1 年 各 年 度 各 受 教 育 程 度 的 毕 业 生 人 增 长 的贡 献率 。 数 ,逐 年 累加 作为 当年 各 受 教 育 程度 的总 人 数 ,
2 0 0 0 年 以来 , 高 职教 育进 入 蓬勃 发展 的阶段 , 计算其 占比。然后再根据我国的学制 , 计算 出从
用推算 , 从 而 导致 最终 的教 育贡 献率 数据 失真 。 研 究 所 的 研 究 数 据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中 职 本文 根 据上 述模 型 ,综合 使 用第 五 次全 国人 ( 中专 ) 、高职 ( 大专 ) 、本科及以上 的比例相应 口普 查 数据 、历年 中国统 计 年鉴 数 据和 广 东统 计 为 1 : 1 . 2 8 : 1 . 3 8 : 1 . 5 1 : 1 . 8 1 : 2 . 2 0 。 _ 6 由于从 业 人 员 的 年 鉴 数据 ,以 2 0 0 0 年 为基 期 ,将历 年 各级各 类 教 劳动生产率 除受教育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多种 因素

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究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进步,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然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干系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为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与增进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一、人力资本概述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的积累程度,包括教育水平、技能水平、职业素养以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人力资本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二、中国人力资本现状分析1. 教育水平提高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息进步壮大,中国的教育水平不息提高。

普及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连续扩张,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经济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息的人力资本。

2. 技能水平提升中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不息改革开放的推动,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提升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加大了对技能培训的投入,鼓舞劳动者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

3. 创新能力增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

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工作不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为经济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力资本的增加使得劳动者具备了更强的技能和知识储备,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技术进步的增进高端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增进了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又能够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3. 创新能力的增强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增强,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进程。

创新能力的提升又增进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提升,为经济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

四、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机制1. 教育投资的重要性教育投资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应该加大,增加对各个教育层次和领域的资金支持,为人才培育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

创新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创新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创新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近年来,国家经济步入新常态,而创新可以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活力,况且创新本身需要人才的支持,因此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利用岭回归的方法研究中国各区域的创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仍主要靠劳动力、资本的投入拉动;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和人才培养资金可以显著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创新;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引言现如今,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创新驱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另外,创新也需要优秀人才的帮助,人才实力越强,创新能力越强,经济发展也就越快。

因此,本文基于东、东北、中、西部数据,研究创新、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对解决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以及实现各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文献综述2.1创新与经济增长Suarez-Villa用专利水平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来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证明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2年,白俊红、王林东在对中国各地区创新能力量化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得出创新能力对全国和东部地区有显著正向作用,对中部地区则无显著作用,对西部地区甚至有负向影响。

2022年,李源通过对广东省的研究得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正在缓慢提高。

关于创新和经济增长两者关系的量化测度问题,有学者使用参数法和非参数的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修正的C-D生产函数或数据包络方法(DEA)等。

此外,有学者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或指标体系的方法来研究区域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状况。

2.2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国内外有关人才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文献比较多,国外学者Lucas从两个方面研究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一般劳动力和科技人才,经分析得知科技人才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孙洁、姜兴坤将全国分为三个部分,包括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经研究得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人才息息相关,并且科技人才对其的影响区域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广东农村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贡献的实证分析

广东农村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贡献的实证分析
农村 人 力资 本投 资 ,这样 才能切 实提 高农村人 力 资本 质量 。
关键 词 :人 力 资本 ;农村 经济 ;回归 分析
中图分类 号 :F 0 36 问题 的提 出 文 献标识 码 :B


济增长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关于这个问题的探究,既
有放 眼 于 全 国 的 分 析 ,也 有 着 眼 于 区 域 的 研 究 ,还有 仅 限 于省 市范 围 的实 证 分 析 “ 。上 述 研究 的结 果表 明 ,人力 资本 对农村 经济 增 长具 有重 要
豆类 、棉花等农产品的补贴政策和国家储 备制度。二
是投 资政 策 ,在保 持农 业 投资稳 步增 长 的基 础 上 ,注 意投 资 的方 向和 重点 ,确 保农 业经济 快 速 、持 续 、健 康地 发 展 ,以创 造 更 多 的 就 业机 会 ,如粮 食 深 加 工 、
交通运输等。黑龙江省拥有优质的粮食初级产品 ,但 我们却缺乏品牌的粮食深加工产品,我省应该在粮食 深加工的生产上加大投资力度。三是财政金融税收政
对 于二 元结 构 的经 济体来 说 ,城 乡差别 明显 。从 人力 资 本 的质量 看 , 村 比城 市 的要 匮乏得 多 。 中国 是一 农 个 农村 人 口数量 庞大 的 国家 ,人力 资本 对 中国农 村经
收 稿 日期 :2 o o 8—0 2—2 0
各地市的经济异质性与要素禀赋的差异性 ,广东四大
2 0 / 2 总 第 3 2期 090 8
文 章编 号 :10 0 1—1 8 ( 0 9)0 0 0 0 4 X 20 2— 2 3— 4
商 业 研 究
C MME I L R S A H O RCA E E RC
广东农村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贡献的实证分析

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在当代社会中,高等教育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还是提升国家整体人力资本水平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剖析其中的内在关系。

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引擎,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高等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高等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使他们具备了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力军。

其次,高等教育对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通过科研机构和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实践机会。

这使得学生有机会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积累宝贵的研究经验。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合作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这种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

此外,高等教育对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和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本的质量。

高等教育机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种提质增效的教育方式,使得社会能够拥有更具竞争力和适应力的人才。

然而,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高等教育的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差距。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导致一些地区和群体在人力资本建设上的缺失。

此外,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教育质量问题也制约了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强调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推动创新和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等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心理学项目“广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及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课题批准号07SJY011)。

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许长青【摘 要】 研究基于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新古典经济学生产函数框架下,应用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讨了广东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实证研究表明:广东实际GDP、实际高层次人力资本、普通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广东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内生性,并且这两个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广东普通人力资本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高层次人力资本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着眼未来,广东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培育高层次人力资本方面的独特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 高等教育 广东分析【收稿日期】 2012年5月【作者简介】 许长青,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一、问题提出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家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19世纪中叶“威斯康星思想”的诞生使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第三职能,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日益凸显。

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和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创立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作为“活资本”的人力资本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与“应变性”,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1]舒尔茨(1961)运用余数分析法最早估算了美国1929~1957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

[2]丹尼森(Edward Fulton Denison,1962)采用因素分析法估算出美国1929~1957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

[3]20世纪80年代,罗默(Romer.P)和卢卡斯(Lucas.R)等经济学家对传统增长理论进行了修正并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

其核心内容是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强调技术进步是由投资产生而不是自然形成,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只有把技术创新放在核心位置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4]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支点是区域经济的崛起,崛起的区域形象超越了国家与行政边界,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鲜明个性特征成为全球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闪亮点,区域的个性存在成为区域价值的核心;另一方面区域的崛起又加速了区域个性化的发展。

荷兰区域经济地理学教授拉坦等(Roel Rutten,Frans Bokema and Elsa Kuijpers,2003)在谈到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关系时指出,“21世纪的大学不同于20世纪的大学,这是肯定的。

但不同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有一点却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大学和区域经济之间将形成一个互利合作的关系。

这种关系将是双赢的:区域将为大学提供新的生源及办学经费,大学将给区域产业提供发展动力”。

[5]美国高等教育学家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1963)在提到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时对大学的职能作了精彩评述:“高等教育在维护、传播和研究永恒真理方面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在探索新知方面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在服务先进文明社会的众多领域方面所做的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

[6]无疑,高等教育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当下“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建设大学科技园区的—09—热潮,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英国剑桥科学园区、新加坡科学工业园区和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通过建立大学科技园区以带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总体趋势”。

[7]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先行先试,经济飞速发展,自1989年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强省后一直保持着经济龙头地位。

但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发展遇到了瓶颈,出现了区域经济差异悬殊、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主导产业、服务业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依赖比较优势外向带动和低成本资源要素外延开发相结合的发展路子。

这种增长模式一方面造就了广东经济的辉煌;另一方面也给广东经济带来了一些后遗症,如人口、资源、环境等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诚然,这种发展困境并不为广东独有,但作为经济发达之省的广东更有责任率先走出困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

国家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并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发展。

这是国家协助广东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和保持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举措,也是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一个关键的历史契机。

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高效利用各种高新技术人才大力提高经济效益是广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广东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三种投入要素对经济系统的内生性和外生性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为广东乃至全国制定人力资本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建议。

二、模型构建以罗默、卢卡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新经济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列为经济增长内生变量,积极探讨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将技术进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三者内生化于经济增长模型之中。

认为它们是经济系统内推动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并以此为根据来调整经济的增长速度,预测经济的增长趋势。

[8]在传统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新增长理论模型的生产函数引入了人力资本因子,并将其内生化到生产函数中,从而构成一个由产出量和技术进步、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等投入要素的函数。

即:Y=F(A,K,L,H,t)(1)式中Y是指总产出,A,K,L和H分别为技术进步、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量和人力资本存量,t代表时间。

本研究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劳动投入要素(L)分解为普通人力资本投入(Lt)以及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Ht),构建一个由资本投入、普通人力资本和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贡献的实证分析模型,即:Yt=F(A,Kt,Lt,Ht)=AKαtHβtLγteμt(2)为便于分析,假定各期的技术水平A保持不变,其中Yt表示当期经济水平GDP,Kt表示各期物质资本投入;Lt表示各期普通人力资本投入;Ht表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etμ为随机误差项;α、β、γ分别表示物质资本、普通人力资本投入及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

为了减少数据变动差异而造成的计量分析结果的偏差,对模型各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得到对数方程。

即:ln Yt=ln A+αln Kt+βln Lt+γln Ht+μ(3)模型样本数据分别选取1978~2008年广东省国民生产总值(Yt)、物质资本投入(Kt)、普通劳动力资本(Lt)和高层次劳动力资本(Ht)分别作为产出变量及投入要素的衡量指标。

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对各年的名义GDP(Yt)值换算成实际GDP值。

物质资本投入用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来代表,对各年的固定资产投入用固定资产投资指数进行平减换算转化为各年不变价格进行计算。

人力资本通常是指一个区域劳动力群体的人力资本整合,包含了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内涵,一般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乘以人力资本水平的总和表示。

人力资本总和的计算形式为:Ht=∑5i=1HEithi(4)式中Ht为第t年的人力资本,HEit为第i层次劳动力第t年的劳动人数;hi为第i学历水平的受教育年限,其中文盲和半文盲受教育年限为1年,小学受教育年限为6年,初中受教育年限为9年,高中受教育年限为12年,大专及以上学历受教育年限统一为16年。

研究假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专科以上的劳动力为高层次人力资本(Ht),大学专科以下层次的劳动力为普通人力资本(Lt)。

在计算出各年普通劳动人力资本(Lt)与高层人力资本(Ht)存量之后,用各年人力资本存量乘以当年生均教育成本就得到各年的人力资本投—19—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资总量。

广东省1978~2008年投入-产出情况见表1。

表1 1978~2008年广东省GDP及各生产要素投入(以1978年为基期)单位:亿元年份GDP(Yt)物质资本(Kt)普通人力资本(Lt)高层次人力资本(Ht)1978 319.90 64.91 534.39 123.461979 355.45 73.76 593.77 132.751980 394.94 83.82 659.75 142.741981 438.32 95.25 733.06 153.481982 487.58 108.24 814.51 165.031983 541.76 123.00 905.01 177.451984 601.95 139.77 1005.57 190.811985 668.83 158.83 1117.30 205.111986 743.15 180.48 1241.45 220.331987 825.72 205.09 1379.39 236.911988 917.47 253.51 1532.66 254.741989 1019.41 288.02 1702.95 273.911990 1132.68 327.29 1892.17 294.531991 1258.53 371.92 2102.41 316.691992 1398.37 430.64 2336.01 340.521993 1553.4 489.36 2595.16 366.141994 1726.38 556.09 2883.51 393.691995 1918.20 631.92 3203.90 423.321996 2131.33 718.09 27451.7 531.681997 2369.77 754.68 29418.73 1580.991998 2625.87 846.88 30350.22 1631.041999 2891.64 896.26 30676.92 1614.572000 3223.2 972.23 32369.14 1739.542001 3561.26 1106.79 33088.5 1888.782002 4001.91 1203.73 34671.17 2649.792003 4596.07 1461.96 36535.12 2962.312004 5275.72 1676.82 39465.04 3130.792005 6020.98 1869.14 91393.06 7453.002006 6912.50 2021.17 103235.74 8141.692007 7940.07 2250.43 116891.18 10192.072008 8734.07 2587.56 48734.95 12720.76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广东统计年鉴》和生均教育成本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