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线性判别函数_第二讲

合集下载

线性判别函数fisher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线性判别函数fisher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b
1
2
1
2
1
2
其中:R m m w T * 标量
1
2
代入S S1 w* w*得:
w
b
w* S S 1 w* S m 1 m R
w
b
w
1
2
忽略百
w* R S 1 m m
分比因 子
w
1
2
w* S m 1 m
w
1
2
w*为准则函数极大值解,即为X空间到Y空间最正确投影方向。
第31页
第19页
Fisher线性判别
问题中维数问题
降低维数
把d维空间中样本投 影到一条直线上
Fisher线性判别
第20页
把同一组样本点向两个不一样方向作投影。 (右图更易分开)
第21页
始于R.A.Fisher(1936年) Fisher法处理基本问题: 怎样依据实际情况找到一条最好、最易于分类投影线。
决议规则:对一切i ≠ j有gi(x)>gj(x),则把x归为ωi类。
第9页
广义线性判别函数
在一维空间中,线性函数不能处理下述分类问题 (黑红各代表一类数据),可见线性判别函数有一 定不足。
第10页
❖ 为处理上述分类问题,我们建立一个二次 判别函数 g(x)=(x–a)(x–b) =c0+c1x + c2x*x
样本类内离散度矩阵: 总类内离散度矩阵:
m 1 x,i 1,2
i
N xXi
i
S x m x m T ,i 1,2
i
xX i
i
i
S S S
w
1
2
样本类间离散度矩阵: S m m m m T

模式识别-线性判别函数

模式识别-线性判别函数
j
线性判别函数可写为: g(Y) A' Y 判别面 A' Y 0 的超平面 根据判别函数的性质 对于二类问题有 : , 若g(Y) A' Y 0, 则 Y 1类 若g(Y) A' Y 0, 则 Y 2类
2013-8-9 37
现对2类样本进行归一化处理 即令所有2类样本 , Y -Y 则二类分类问题变为: 由N各学习样本,找到权矢量A,使得 对所有的学习样本有: A' Yi 0, i 1,..., N 满足上述条件的向量 称为解向量 A 可见每个学习样本都对 解向量进行了限制 解向量是不唯一的 , 显然,若存在解向量A使得二类样本分类正确 则样本 , 是线性可分的
w0 r0 w
多类问题(情况一)



每一类模式可以用一个超平面与其它 类别分开; 这种情况可以把c个类别的多类问题分 解为c个两类问题解决,需要c个线性 分类界面; 第i类与其它类别之间的判别函数:
gi x a x
t i
(1)二分法
x2

IR 1

1
IR 2
2
IR 4
结论:无不确定区间
例:假设判别函数为:
d1 ( x ) x1 x2 问 x (1,1) 属 d 2 ( x ) x1 x2 1 于哪一类。 d ( x ) x 2 3 解: d1 ( x ) x1 x2 d 2 ( x ) x1 x2 1 d ( x ) x 2 3

Fisher线性判别
当考虑先验概率时: S w P(1 ) S1 P( 2 ) S 2 S B P(1 ) P( 2 )(m1 m2 )(m1 m2 )' P( 2 ) N 2 / N N1m1 N 2 m2 N1w' m1 N 2 w' m2 取阈值:yt N1 N 2 N1 N 2 N1m1 N 2 m2 w' w' m N1 N 2 P(1 ) N1 / N ,

模式识别基础之线性判别函数(124页)

模式识别基础之线性判别函数(124页)
8
4.2 线性判别函数
9
10
11
d3(xr) 0
不确定区域
r
xr xrxr xr xr
x2
?
d1(x) 0
1
2
3
x1 d2(xr ) 0
多类问题图例(第一种情况) 12
13
1、第一种情况(续)
如果某模个式XX使5就二无个法x以作2 上出的确判切别的函 判数决d1 (。dxri)>如0 图0。则此
4.7 广义线性判别函数
2
4.1 用判别域界面方程分类的概念
(Discriminant Function)
3
x2
d(x) w1x1 w2x2 w3 0
2 1
o x1
两类的分类问题,它们的边界线就是一个判别函数
4
Y轴
X轴
两类问题中线性不可分的实例
5
2
x2
1
边界
x1
3
三类的分类问题,它们的边界线也是一个判别函数
37
例4.3.1:利用判别函数的鉴别意义,试分析
d(x1,x2)=x1+x2+1。
d(x1,x2)=0
x2
nr
×××××××××××××
------------
-1 -1
+ -
x1
38
4.3 判别函数值的鉴别意义、权空间及解空间 4.3.2 权空间、解矢量与解空间
39
4.3 判别函数值的鉴别意义、权空间及解空间 4.3.2 权空间、解矢量与解空间
权空间中感知器算法权矢量校正过程示意图
75
二、收敛定理:
如果训练模式是线性可分的,感知器训 练算法在有限次迭代后便可以收敛到正确的 解矢量 。 证明思路:

第2章 线性判别函数资料

第2章  线性判别函数资料

ATY 0
ATY b b Y
返回本章首页
第2章 线性判别函数
2.2.2 感知准则函数及其梯度下降算法
为了解线性不等式 ATYi 0 (Yi 已规范化 )需要构造
一个准则函数。这里我们介绍一种常用的准则函数即所 谓的感知准则函数,定义为如下的形式:
JP (A) ATY
YA
A 是由于使用权向量 A 而被误分类的样本集合。
g(X ) g1( X )g2 ( X ) , W T W1T W2T , w0 w10 w20 g( X )W T X w0
g(X )0 g( X )0
, ,
X 1 X 2
g( X ) 0 , 可将其任意分类,或拒绝
用其可以构造一个二类模式的线性分类器,如图所示。
返回本章首页
第2章 线性判别函数
T
X
p
W W
w0
W
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
p
w0
W TW W
g(X)
W
W TW W
0
g(0) W
w0 W
W
返回本章首页
x2
H w0 W
第2章 线性判别函数
W X
g(X) W R1 ()
R2 ()
Xp
g( X )0 x1
g(X)0
g(X)0
返回本章首页
第2章 线性判别函数
第2章 线性判别函数
2.2 感知准则函数
引入增广模式向量和广义权向量
Y
1 X
A w0 w1 w2
wn T
返回本章首页
第2章 线性判别函数
代入,决策规则可变为
AT Y
AT
Y

线性判别函数

线性判别函数


YA b
则求A为最优的方法就是使误差向量e的长度的平方最小。 定义平方和准则函数: n 2 2 J s ( A) e YA b ( AT Yi bi )2
i1
为使广义权向量为最优,只需使平方和准则函数极小化, 然后把相应的 A 作为问题的解,称其为矛盾方程组的最 小二乘解(MSE解)。 为此,对准则函数求导并令其为0:
Ak 1 Ak k Y (YAk b)
T
k
1
k
对于任意的正常数,算法得到的权向量序列收敛于
J s ( A) 2Y T (YAb) 0
多类情况下的线性判别函数
前面我们重点讨论了二类模式情况下的线性判别方法,不 难把它们推广到多类别的情况。可以把多类问题化为二类 问题来解决,也可以直接按多类问题来解。 1、按二类问题解 ①是把 c 类问题转化为(c-1)个二类模式的分类问题。 其中第 i 个二类问题就是用线性判别函数把属于 类的 i 模式同不属于 的模式分开。 i 2 次二类模式线性判别,每次只从样本集中判别 ②是用 Cc 指定的二类的决策面。 两种方法都会产生模糊区域,见下图:
也就是说,当对于某个向量 A,准则函数 J P ( A) 达到 极小值的话,A 就是解权 向量,这时没有样本被错分类。 ˆ 现在用最优化方法——梯度下降算法寻找使 A 达到极 小值的解权向量。
梯度下降算法基本思想 函数 J P ( A) 在某点 Ak 的梯度 G J P ( A) 是一个向量,它 的方向与过点 Ak 的等量面 J P ( Ak ) C 的法线方向重合, 指向 J P ( Ak ) 增加的一方,是准则函数变化率最大的方向。 反之,负梯度的方向则是函数J P ( A) 减少得最快的方向。 所以在求准则函数 J P ( A) 的极小值时 ,沿负梯度方向 搜索有可能最快地找到极小值。 梯度下降算法的实现

第2章线性判别函数

第2章线性判别函数
g(X)WTXw0
其中, W(w 1,w 2, ,w n)T称为权向量。
4. g(X)WTXw0 在向量空间的几何表示
取 g(X) 0 作为决策面。
如果两个向量 X 1 和 X 2 都在决策面上,则有:
W TX 1w 0W TX2w 0
或写成
WT(X1X2)0
由于 X 1 和 X 2 是决策面上的任意两点,所以 (X1 X2) 也是在决策面上的任意向量。
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用已知类别的模式样本产生一个代数表示 的分界面 g(X)0,将特征空间分成两个互 不重叠的区域,使不同类别的模式样本位于不 同的区域,再用g(X)0 作为判别函数,对 待识别的模式进行分类。
g(X)0 在特征空间可看作一个决策面。
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
(1)分类问题 特征空间的分布 寻找 子区域的分界面 确定判别函数
如果我们规定:X在 R 1 中,g(X)0;在 R 2 中,g(X)0 , 决策面的法向量的方向指向 R 1 。
x1
W
H
X
R 1 g(X)0
0
x2
R 2 g(X)0
g(X)0
x1
H
0
W
X

R 1 g(X)0
Xp
x2
R 2 g(X)0
g(X)0
我们可以把向量 X 表示为:
X

XP

把第 K 次的权向量加上被误分类的样本的和与 某个常数 k 的乘积,就得到第 ( K 1) 次的权向 量。
优点:只要二类样本线性可分的,这个算 法总可收敛。
缺点:每次迭代必须遍历全部样本,才能 得到当前权向量 A k 下的误分样本集 y A k , 从而再对 A k 的值进行修正。

线性判别函数

线性判别函数

线性判别函数
4最小错分样本数准则
参考向量对解性质的影响
若b=(n/n1(u1),n/n2(u2)),则所得解与Fisher解等价;
当样本数趋于无穷时,取b=(1,1,…,1),则所得判别 函数能以最小均方误差逼近Bayes判别函数.
线性判别函数
4最小错分样本数准则
搜索法 准则函数
Jq(w)=S(sgnwxi) 即不等式组wxi>0中成立的不等式个数. 使准则函数取最大值的w即要求的w*.
线性判别函数
2Fisher线性判别
求解方法
Fisher解
kw S S w
T

1 T W B
S (m1 m2 )(m1 m2 ) w
T
1 W
T
w cS (m1 m2 )
T
1 W
线性判别函数
2Fisher线性判别
一维分类原则
当投影前维数和样本数都很大时,可采用Bayes决 策规则,从而获得一种在一维空间的最优分类. 如上述条件不满足,也可利用先验知识选定分界阈 值点y,以便进行分类判别. y=(m1+m2)/2
线性判别函数
3感知准则函数
准则函数(Perceptron Function)
J P (w)
xX e
wx
其中Xe 是被权向量w错分的样本集合.当x被错分 后,wx<=0或–wx>=0.我们的任务是寻找使JP(w) 极小(至0)的权向量w.
线性判别函数
3感知准则函数
梯度下降法
准则函数在某点wk 的梯度方向反映了函数变化率 最大的方向,故在求准则函数极小值时,沿负梯 度方向搜索有可能最快地找到极小值。 先任意选择一个初始权向量,沿梯度方向进行递 推搜索,因而可构造迭代算法:

第2章 线性判别函数法

第2章 线性判别函数法

di ( X ) Wi X , i 1,, M
T
的M类情况,判别函数性质为:
di ( X ) d j X , j i ; i, j 1,2,, M , 若 X i 或: di ( X ) maxdk X , k 1,, M , 若X i
x2
特点:
特别的定义
① 是第二种情况的特例。由于dij(X)= di (X) - dj(X) ,若在第三 种情况下可分,则在第二种情况下也可分,但反过来不一定。
x2
d1 ( X) - d 2 X 0 -
② 除边界区外,没有不确定区域。
d1( X) - d3 X 0 -
1
d1 d2 d1 d 3
i i 两分法
i j 两分法
i j 两分法特例
(1)多类情况1:i
i 两分法
用线性判别函数将属于ωi类的模式与其余不属于ωi类的 模式分开。
0, 若X i di ( X ) Wi X 0, 若X i
T
i 1, ,M
识别分类时:
将某个待分类模式 X 分别代入 M 个类的d (X)中,
d 可写成: 21 ( X ) 2, d31 ( X ) 1 , d32 ( X ) 1
d 31 ( X ) 0 d 32 ( X ) 0 X 4,3 T 3
5
与 d12 ( X )值无关。
d12(X)=0 5
x2
d 21 0 d 23 0

1
d ( X ) w1 x1 w2 x2 w3
若 d ( X ) 0,则 X 1 类; 若 d ( X ) 0 ,则 X 2 类; 若 d ( X ) 0 ,则 X ω1或 X ω2 x1 或拒绝

fisher线性判别算法

fisher线性判别算法
第二章 线性判别函数
基本概念
预处理 特征提取 分类 后处理
• • •
线性判别函数 贝叶斯决策 概率总体的估计
线性判别函数 线性判别函数 两类问题和多类问题 两类问题和多类问题 线性判别函数性质 线性判别函数性质 非线性判别函数 非线性判别函数 线性分类设计 线性分类设计 解决问题方法 梯度下降法 梯度下降法 感知准则函数 感知准则函数 固定增量算法 固定增量算法 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 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 Fisher 线形判别函数 Fisher 线形判别函数 非线性分类设计 非线性分类设计
2.6 感知准则函数(P11-P13)
感知器的原理结构为:
通过对W的调整,可实现判别函数g(x) =WTX > RT 其中RT为响应阈值 定义感知准则函数:只考虑错分样本 定义: J (W ) =
X ∈X 0
∑ (− W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
X)
其中x0为错分样本
当分类发生错误时就有WTX <0,或-WTX >0, 所以J(W) 总是正值,错误分类愈少, J(W)就愈小。 理想情况为 J (W ) = 0即求最小值的问题。
解:此为线性不可分问题,利用感知器法求权向量 权向量产生循环(-1, 2, 0), (0, 2, 2),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2, 0) 因此算法不收敛,我们可以取循环中任一权值,例如取 W=(0,2,2)T 则判别函数为: g(x)= 2x1+2x2 判别面方程为: g(x)= 2x1+2x2=0 所以x1+x2=0 由图看出判别面H把二类分开,但其中x2错分到ω1类, 而x1错分到ω2类,但大部分分类还是正确的。

线性判别函数

线性判别函数

线性判别函数5.1引言在第三章中我们假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形式已知,于是可以使用训练样本来估计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值.在本章中,我们将直接假定判别函数的参数形式已知,而用训练的方法来估计判别函数的参数值.我们将介绍求解判别函数的各种算法,其中一部分基于统计方法,而另一些不是.这里都不要求知道有关的概率密度函数的确切的(参数)形式,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它们都属于非参数化的方法.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关注以下形式的判别函数:它们或者是X的各个分量的线性函数,或者是关于以X为自变量的某些函数的线性函数.线性判别函数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因而便于进行分析.就像我们在第二章看到的一样,如果内在的概率密度函数恰当的话,那么采用线性判别函数是最优的,比如通过适当的选择特征提取方法,可以使得各个高斯函数具有相等的协方差矩阵.即使它们不是最优的,我们也愿意牺牲一些分类准确率,以换取处理简便的优点.线性判别函数的计算是相当容易的,另外,当信息比较缺乏时,线性分类器对处于最初的.尝试阶段的分类器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选择.它们所展示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原理在第6章的神经网络中将得到更充分的应用.寻找线性差别函数的问题将被形式为极小化准则函数的问题.以分类为目的的准则函数可以是样本风险,或者是训练误差,即对训练样本集进行分类所引起的平均损失.但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的是:尽管这个准则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它却有很多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能够对新的样本进行分类,但一个小的训练误差并不能保证测试误差同样的小-------这是一个吸引人而又非常微妙的问题,我们将在第9章中进一步论述这个问题.这里我们将看到,准确的计算极小风险判别函数通常是困难的,因此我们将考查一些有关的更易于分析的准则函数.我们的注意力将在很大程度上放在收敛性用各种应用于极小化准则函数的梯度下降法的计算复杂度上,它们当中一些方法的是很相似的,这使得清晰地保持它们之间的不同变得困难,因此,我们在后面的章节里会作出总结.5.2线性判别函数的判定面一个判别函数是指X的各个分量的线性组合而成的函数g(x)=w’x+w0 (1)这里W是权向量,w0被称为阈值权或偏置.和我们在第二章所看到的一样,一般情况下有C个这样的判别函数,分别对应C类的一类.我们在后面将讨论这样的情况,但首先考虑中人两个类别的简单情况.5.2.1两类情况对具有式(1)形式的判别函数的一个两类线性分类器来说,要求实现以下判定规则:如果G(x)>0则判定w1,如果g(x)<0,那么x可以被随意归到任意一类,但是在本章我们将它们归为未定义的.图5-1给出了一个典型的系统实现结构,是第二章所讨论的典型的模式识别系统结构的一个例子.图5-1一个简单线性分类器,有d个输入的单元,每个对应一个输入向量在各维上的分量值.每个输入特征值xi被乘以它对应的权wi, 输出单元为这些乘积的和∑wixi.因此这d个输入单元都是线性的,产生的是它对应的特征的值.惟一的一个偏差单元总是产生常数 1.0.如果w’x+w0>0的话,输出单元输出a+1,反之为a-1方程g(x)=0定义了一个判定面,它把归类于w1的点与归类于w2的眯分开来.当g(x)是线性的,这个平面被称为超平面.如果x1和x2都在判定面上,则w’x1+w0=w’x2+w0或W’(x1-x2)=0这表明,w和超平面上的任意向量正交.通常,一个超平面H将特征空间分成两个半空间,即对应于W1类的决策域R1和对应于W2的决策域R2.因为当X在R1中时,g(x)>0,所以判定面的法向量W指向R1,因此,有时称R1中的任何X在H的”正侧”,相应地,称R2中的任何向量在H的负侧.判别函数g(x)是特征空间中某点X到超平面的距离的一种代数度量.或许这一点最容易从表达式X=xp+r(w/IIwII)看出来,这里的XP是X在H上的投影向量,r是相应的算术距离------如果为正,表示X在H的正侧;如果为负,表示X在H的负侧.于是,由于g(xp)=0,有g(x)=w’x+w0=rIIwII或R=g(X)/IiwII特别,从原点到H的距离为W0/IiwII.如果W0>0表明原点在H的正侧,w0<0表明原点在H的负侧.如果W0=0,那么g(x)有齐次形式w’x,说明超平面H通过原点.图5---2对这些代数结果给出了几何解释.总之,线性判别函数利用一个超平面判定面把特征空间分割成两个区域.超平面的方向由法向量W确定,它的位置由阈值权W0确定.判别函数g(x)正比于x点到超平面的代数距离(带正负号).当X在H正侧时,g(x)>0,在负侧时,g(x)<0.5.2.2多类的情况利用线性判别函数设计多类分类器有多种方法,例如,可以把C类问题转化为C个两类问题,其中第I个问题是用线性判别函数把属于WI类的点与不属于W1类的分开.更复杂一些的方法是用c(c-1)/2个线性判别函数,把样本分为C个类别,每个线性判别函数只对其中的两个类别分类,如图5-3所示.这两种方法都会产生如无法确定其类型的区域.为此,我们采用在第二章采用的方法,通过定义C个判别函数Gt(x)=wt’xt+wi0 i=1......c (2)5.4二类线性可分的情况假设我们在一个包含N个样本的集合y1,y2,……yn,一些标记为w1,另一些标记为w2.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样本确定一个判别函数g(x)=a’y的权向量a.假设我们有理由相信存在一个解,它产生错误的概率非常小.那么一个很合理的想法是寻找一个能将所有这些样本正确分类的权向量.如果这个权向量存在,这些样本就被称为线性可分的.对于一个样本yi,如果有a’yi>0就标记为w1,如果小于0,就标记为w2.这样,我们可以用一种规范化操作来简化二类样本的训练过程,也就是说对属于W2的样本,用负号表示而不是标记W2.有了规范化,我们可以忘掉这些标记,而寻找一个对所有样本都有a’yi>0的权向量a.这样的向量被称为分离向量,更正规的说法是解向量.5.4.1几何解释和术语求解权向量的过程可认为是确定权空间中的一点.每个样本都对解向量的可能位置给出限制.等式a’yi=0确定一个穿过权空间原点的超平面,yi为其法向量.解向量-----如果存在的话,必须在每个超平面的正侧.也就是说,解向里如果存在,必在N个正半空间的交叠区,而且该区中的任意向量都是解向量.我们称这样的区域为解区域,注意不要将它和任何特定类对应的特征空间的判决区域相混淆.对于二维问题.我们用图5.8说明解区域的情况,其中包含了规范化样本和未规范化样本.从以上讨论可知,解向量如果存在的话,通常不是惟一的.有许多方法引入一些附加要求来对解向量进行限制.一种可能的方法是找到一个单位长度的权向量,它使得从样本到分类平面最小距离达到最大.另一种方法是在所有I中寻找满足a’yi>=b的有最小长度的权向量,这里的b是被称为边沿裕量或间隔的正常数.正如图5—9所示的,新的解区域位于由a’yi>=b>0所产生的正半空间的交叠区,它是在原解区之中,且它和原解区边界被隔开的距离为b/IIyiII.我们一般试图在解区域的中间位置来寻找解向量,这背后的动机是一个自然的信念,认为这样的解更能将新测试样本正确地分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解区域中的任何解都感到满意.而主要关心的是任何一种可行的递归算法,只是它的递归过程能够不收敛到边界点上即可.这个问题可通过引入一个边沿裕量来解决,比如要求对所有的I都有a’yi>=b>0.5.7不可分的情况当样本是线性可分的时候,感知器法和松弛法给我我们许多寻找分类向量的简单方法.这些都被称为误差校正方法,这是因为它们只在遇到错分样本时才对权向量进行校正.它们对可分问题的成功之处在于对求得一个无解进行坚持不懈的摸索.实际上只有在有理由认为最优线性判别函数的误差率比较低的时候才会考虑使用这些方法.当然,即使对训练样本的分离向量已经找到,也不能保证它对独立的测试数据都能很好地分类.我们感觉有种直觉印象,它表明数目少于2d的样本集很可能是线性可分的----我们会在第九章再次考察这一点.因此有人可能会想到:对设计好的样本集使用多次,综合多种因素来获得分类器,并由此确保它在训练和实际数据上的分类性能是相同的.不幸的是,如果使用非常多的数据的话,它们往往不是线性可分的.这样,当样本不是线性可分时了解误差校正方法的效果如何就变得非常重要了.由于不存在可以将不可分数据集中的样本都能正确分类的权向量(由定义可知),显然误差校正过程永远不会结束.这些算法都将产生一个无限的权向量序列,所有的成员都有可能或者不可能得到有用的解.在一些特殊的例子中,这些算法在不可分的情况下的行为被全面的研究过.比如,固定增量算法得到的权向量的幅值波动的趋势.从理论的观点来看,如果样本的分量是整数值的话,固定增量算法将产生一个有限状态过程.如果校正过程停在任意一个状态上,权向量可能正处于,也可能不处于好的状态上.如果对校正算法得到的权向量求均值的话,就可以降低偶然选到处于不好状态上的坏向量的风险.有许多类似的启发式规则被用于修改误差校正算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修改的目的是在不可分的问题中得到令人接受的结果,同时保持它对可分问题仍能正确分类的性质.最普通的想法是使用变增量Q(K),且当K趋向无穷大时Q(K)趋向0.Q(K)趋向0的速度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它太慢的话,得到的结果对那些使得集合为不可分的样本仍然敏感.如果太快,权向量在还没有得到最优结果的时候就收敛了.一种选择Q(K)的方法是今它为当前性能的函数,也即当性能提高的时候减小Q(K).另一种方法是选择Q(K)=Q(1)/K.当研究随机逼近技术的时候,我们发现后一种方法是一种类似问题的理论解.但在展开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考一种在可分和不可分情况下都有很好性能的折中方法,它不再试图直接获取分离向量.本章小结本章给出了一些判别函数,它们都是某个参数集的线性函数,而这些参数一般被称为权系数.在所有两类样本集的情况下这些判别都能确定一个判定超平面,它可能是位于样本自身的原始特征空间中,也可能是位于原始特征通过一个非线性函数(通常是线性判别式)映射而得到的空间.从更广的角度看.感知器算法是一类技术是通过调整参数来提高与W1的样本的内积,而降低与W2的样本的内积.一个更通用的方法是构造准则函数进行梯度下降.不同的准则函数在计算复杂度和收敛性方面各有不同的优缺点,没有哪个方法说是比别的方法都好.我们也可以通过线性代数运算来直接求得权(参数).比如对小型问题采用伪逆的方法.在支持向量机中,输入被非线性函数映射到一个更高维的空间,最优超平面就是具有最大“间隔”(margin)的平面.支持向量就是用来确定间隔的(变换后的)样本,它们通常是那些最难被分类,却能给分类器提供最多信息的样本.分类器期望误差率的上界线性依赖于支持向量的期望个数.对多类问题,线性机产生了由一些部分超平面构成的判定面.为了证明多类算法的收敛性可先将它们转化成两类算法再用两类法的证明.单纯型算法用来寻找由(不等式)约束的一个线性函数的优化.它也能被用来训练线性分类器.线性判别函数虽然很有用,对任意的很具挑战性的模式识别问题却不有足够的通用性(比如那些包含多模的或非凸密度的问题),除非能找到一个适当的非线性映射(Q函数).这一章我们没有给出如何选择这些函数的原则,但我们会在第六章讲述这个主题.文献的历史评述因为线性判别函数是易于分析的,在这方面有极大量的文章,尽管它的内容有限而不值得有这么多的文章.历史上,所有这方面的工作都是从ronald A.Fisher(5)的经典论文开始的.文献9很好描述了线性判别函数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它提出了最优化(最小风险)线性判别问题并建议采用适当的梯度下降从样本中求得解.然而,在不知道内在的分布时,我们对这些方法的适用程度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即使是有条件的分析也是很复杂的.用两类方法来设计多类分类器来自于文献16.Minsky和papert的感知器一书强有力地指出了线性分类器的弱点------但可以用我们将在第六章中学习的方法来解决.无差错情况下的Winnow算法10以及更一般情况下的后续工作在计算(机器)学习领域是非常有用,它们都允许导出收敛的界.虽然这些工作都是基于统计的,许多从其他观点出发的模式识别的文章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其中一种观点是神经网络的,每一个单独的神经无被建模成阈值元----即两类的线性机,这些工作都是从McCulloch和Pitts12的著名的论文开始的.。

线性判别函数

线性判别函数

4.6 广义线性判别函数前几节研究了线性判决函数的理论和分类方法,它们的优点是简单易行。

但是实际应用中却常常遇到非线性判决函数,如果能将非线性函数转化为线性判决函数,那么线性判决函数的理论和分类方法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实际上,非线性判别函数是可以转变成线性函数的,也就是转成广义线性判决函数。

1.广义线性判别函数的概念如:有一个判决函数)(x g ,为非线性的,如下图所示:图中,a 、b 为两类的分界点。

)(x g 可以用式子:))(()(b x a x x g --=描述。

并且,判决规则为: 若:a x <或b x >, 0)(>x g ,则1w x ∈。

b x a <<,0)(<x g ,则2w x ∈。

下面对)(x g 进行非线性变换:令21x y =,x y =2,则)(x g 作为判决函数可写成:()g x =()()x a x b --()2x x a b ab=-++32211)(w y w y w y g ++= 其中:ab w b a w w =+-==321),(,1因此,通过非线性变换,非线性判决函数)(x g 转变成了线性判决函数)(y g 。

同时,特征空间也由一维的x 空间,映射成二维的y 空间。

也就是,在执行非线性变换的过程中,特征空间维数的增长往往不可避免。

在y 的特征空间里,区分直线为:0)(21=++-ab y b a y ,如下图:区分直线把y 空间线性地划分为两个类型区域1w 和2w ,判决规则为:若0)(>y g ,则1w y ∈,也就是1w x ∈0)(<y g ,则2w y ∈,也就是2w x ∈对样本x 的测量值:① 先进行非线性变换,x y x y ==221,② 计算)(x g 之值,ab y b a y x g ++-=21)()(③ 判决类别下面讨论非线性判决函数的一般形式:把非线性判决函数写成一般形式,就是:12211)(....)()()(+++++=d d d w x f w x f w x f w x g其中,)(x f i (d i ,...,2,1=)是x 的单值实函数,且存在非线性关系,x 是k 维的。

模式识别-第2章 线性判别函数_第二讲

模式识别-第2章 线性判别函数_第二讲
i
2
ˆ a(k ) a ˆ a(k ) a
2
2
2
0
2
ˆt m in a y i 0
i
2
设 = /
2
2
ˆ 每次校正后,从 a ( k 1) 到 a 的平方距离减少了
感知器算法收敛定理
ˆ 每次校正后,从 a ( k 1) 到 a 的平方距离减少了
f (x) x x
t

2
x
的导数
2
f ( x ) x x x1 x 2 x n
t 2
df (x) dx
2 x1 , 2 x1 , , 2 x n

t
2x
矩阵微分——相对于向量变量的微分
2,函数向量的导数 t 例:a)行向量 x A 对 x 的导数 A B x 对 x t 的导数 B b)列向量 t t x A x 对 x 的导数 A A x c)二次型 t p A x 对 x 的导数 A t p d)数量函数
t
令 y ( x a B z ), 则 f y y
t
df da

dy df da dy
t
I(2y ) 2(x a B z )
矩阵微分——复合函数微分
2,向量函数的求导公式
例 : 求 f ( A x b ) R ( A x b )对 x的 导 数
t
其 中 , A, R为 常 数 矩 阵 , b是 常 数 向 量
规范化平方(裕量)误差判据
J r (a )

y Y
(a y b )
t
2
y

线性判别函数

线性判别函数
为了方便起见,如果我们令
则合适的A能使所有的Y’满足A TY’>0。(后面用Y表示Y’ ) 经过这样的规格化处理后,问题就转化为:求使每一个样本 Y满足A TY>0的权向量A的问题了。权向量A称为解权向量。
为了求解线性不等式组A TY>0,构造一个准则函数: 感知准则函数:
J P ( A)
Y A
w x xp r w 决策面H
w0 w
x2
x
w
g x w
xp
1 : g 0 2 : g 0
x1
g(X )=0
式中
Xp: 是 x 在H上的投影向量, r : 是 x 到H的垂直距离,
w :是w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w
将上式代入 g x wT x w0 ,可得:
w T ) w0 w T xp w0 r W w r w g(x)= w T ( x p r w w
讨论二类情况下的线性判别函数。 两个线性判别函数 T
T
g1( X ) W 1 X w10 g 2( X ) W 2 X w20
如果X属于 1 ,可得: (W
T 1
T W2 ) X (w 10 w 20 )>0
令 W T (W1T W2T ), w0 w10 w20得 g(X )=W T X + w0 则二类模式的线性分类器的决策法则是: 如果 g(X )>0 ,则决策 1 ,即把 X 归到 1 类去; 如果 g(X )<0 ,则决策 2 ,即把 X 归到 2 类去。
作为判别函数,它应具有如下的性质:假如一个模式X属于第 i类,则有: gi ( X )>g j (X), i, j 1, 2,, c, j i

《线性判别函数》课件

《线性判别函数》课件

模型训练
训练集包含特征向量和类别标签,用于确定线性函数的权重和偏差。训练过程核心是通过优化算法调整权重和 偏差,以最大化模型的分类准确性。
模型应用
线性判别函数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图像处理等领域。它们可以用于分类问题、聚类分析、特征选 择等任务。
总结
线性判别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分类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深入理解线 性判别函数的模型原理和应用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们解决么是线性判别函数?
线性判别函数是一种分类器,用于将数据点分组在不同的类别中。它是一个 由一组权重和偏差(截距)确定的线性函数。
模型基本原理
线性判别函数将数据点映射到一个标量值,然后使用阈值函数将其转换为类别标签。模型训练的目的是找到一 组权重和偏差,将数据点映射到正确的类别。

线性判别函数-Fisher-PPT课件

线性判别函数-Fisher-PPT课件
Y空间中任意一点y到H’的距离为:
gx a y r' a a
T
设计线性分类器的主要步骤
1.给定一组有类别标志的样本集S
2.确定准则函数J(S,w,w0) 3.用优化技术得到极值解w*,w0* 这样就得到线性判别函数g(x)=w*Tx+w0*,对未知 样本xk,计算g(xk),然后根据决策规则就可判断xk 所属的类别。
2 T 1 2 b F 2 2 T 1 2 w
Lagrange乘子法求极值: 令:
w S w c 0
T w
T
定义函数:
L w , w S w w S w c
线性判别函数
已知条件 实际问题
贝叶斯决策 条件未知
利用样本集直接设计分类器,即给定某个判别函 数类,然后利用样本集确定出判别函数中的未知 参数。
一类简单的判别函数:线性判别函数
线性判别函数(discriminant
function)是指 由x的各个分量的线性组合而成的函数 ,一 般表达式为:
1 2
~ ~ 两类均值之差 m m 越大越好
2.各类样本内部尽量密集
~ ~ 类内离散度 S S 越小越好
2 2 1 2
准则函数
~ m ~ m ~ ~ J w S S
1 2 F 2 2 1 2
T
2
求准则函数的极大值
化简分子:
1 1 1 ~ m y w x w x w m N N N
2.在一维Y空间 各类样本均值:
1 ~ m y ,i 1 ,2 N
i Y i i
样本类内离散度:
~ ~ S y m , i 1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k 1 a k y k
then
a k 1 a k (k )y k
4.
5. return a
until all patterns properly classified
6. end
感知器算法推广
准则函数的推广 错误分类点数 J mis (a) (1)
规范化平方(裕量)误差判据
J r (a)
yY
(at y b) 2 y y
2
J r 2
yY
(at y b)
2
y
Y (a) 为满足 at y b 的样本集 当 Y (a) 为空时,定义 J r 0
松弛算法(单样本裕量)
1. begin initialize a 0 , b, ,k0 2. do k(k+1)mod n
引入边沿裕量比b:
a yi 0
t
a yi b
t
感知器算法推广
引入变增量 k 可以证明:当样本为线性可分时,如果:

k 0,
m
2 k
m
m
lim k ,
k 1
m
lim
k 1
m k k 1
3.
if
a yi b
t
a yi 0
t
then
a k 1 a k y k
yk
2
a k 1 a k (k )
4.
b ns properly classified
5. return a
2
0
则 a( k ) 收敛于一个解向量对所有 i 满足
a yi b
t
k 为常数或 1 k
感知器算法(带裕量,变增量单样本调整)
1. begin initialize a 0 , b, ,k0 2. do k(k+1)mod n
3.
if
a yi b
t
at y i 0
yY
不连续 梯度不连续
梯度连续 克服边界点 及||y||的影响 松弛算法
感知器判据
J p (a) a y
t yY t
J q (a) (a y ) 2 平方误差判据
yY
规范化平方(裕量)误差判据
J r (a)
yY
(at y b) 2 y
2
松弛算法(relaxation procedure)
第二章 线性判别函数
主要内容回顾:
线性空间、线性判别函数 矩阵分析简介
矩阵微分——相对于数量变量的微分
x t Ax 例:求二次型
对t 的导数
x x(t ) 是n维函数向量 A At R nn 是数字矩 其中 阵
dxt Ax dxt dxt dx t dAx t dA Ax x Ax x xA dt dt dt dt dt dt dxt dx dxt dx t t Ax x A 2 Ax 2x A dt dt dt dt
矩阵微分——复合函数微分
1,数量函数的求导公式
例:求f (x a Bz)t (x a Bz)对a的导数:
令y (x a Bz ), 则f y t y df dy t df I(2y ) 2(x a Bz) da da dy
矩阵微分——复合函数微分
1. begin initialize a 0 , k0 2. do k(k+1)mod n
3.
if yk is misclassified by a then
a k 1 a k y k
4. until all patterns properly classified
b a( k ) y a a( k ) y ˆ 2
t k t
yk
2
k

2
b a( k ) y
t k
2
yk
2
ˆ a( k ) a
2
b a( k ) y (2 )
t k
2
yk
2
ˆ ˆ 当 0 2 时,有: a(k 1) a a(k ) a ˆ 在k趋向无穷大时,达到有限值:lim a(k ) a
1. begin initialize a 0 , ,θ, k0 2. do kk+1
3.
a k 1 a k k y
until k
yY k
4.
y
yY k
5. return a
6. end
感知器算法(固定增量单样本感知器)
2,向量函数的求导公式
例:求f (Ax b)t R(Ax b)对x的导数
其中,A, R为常数矩阵,b是常数向量
令y Ax b, 则f y t Ry df dy t df At R Rt y At R Rt Ax b dx dx dy
最优化方法采用最多的是梯度下降法,设定初始 权值矢量a(1),然后沿梯度的负方向迭代计算:
a k 1 a k k J a k
其中η (k)称为学习率,或称步长。
一般求解方法—梯度下降法
a k 1 a k k J a k
yk
2 t 2 k
k


2
b a( k ) y
yk
2
ˆ ˆ 如果 a 是解区域中的向量,那么每个 a( k ) 都更接近 a
ˆ a a( k ) y k a t y k a( k )t y k b a( k )t y k 0 ˆ
t
ˆ a( k ) a
2
例2
有两类模式的训练样本: ω1:{ (1,1), (2,2) } ω2:{ (0,0), (1,0) }
用感知器算法求取判别函数,将两类样本分 t 开。初始权矢量为 a 0 3, 2, 2 ,第1维为 偏置,学习率 1
感知器算法收敛定理
如果训练样本线性可分,固定增量算法给出 的权向量序列必定终止于某个解向量
2 2
经过k步校正后
ˆ ˆ a(k 1) a a(1) a k 2
2 2
经过不超过k0步校正后,校正终止
ˆ k0 a(1) a
2
2
2
if : a(1) 0
2
与解向量最 接近正交的 样本(收敛 的难点)
ˆ a
2
ˆ a
2
2
ˆ a max y i
松弛算法(单样本裕量)——几何解释
a k 1 a k (k ) b at ( k ) y k yk
2
yk
b at (k ) y k yk
yk yk
=1 松弛 ( k ) 1 欠松弛 1 过 松弛
松弛算法(单样本裕量)——几何解释

解区域的几何解释(权空间中)
权空间中,atyi=0是一个通过原点的超平面, yi是法向量,而a是空间中一个点。
边沿裕量b
a yi 0
t
a yi b
t
一般求解方法—梯度下降法
求解不等式组采用的最优化的方法:
1. 定义一个准则函数J(a),当a是解向量时,J(a)为最小; 2. 采用最优化方法求解标量函数J(a)的极小值。
5. return a
6. end

有两类模式的训练样本: ω1:{ (1,1), (0,1) } ω2:{ (-1,0), (0,-1) }
用感知器算法求取判别函数,将两类样本分 t 开。初始权矢量为 a 0 1, 2, 2 ,第1维为 偏置,学习率 1
模式识别 – 概率密度函数的非参数估计
矩阵微分——相对于向量变量的微分
2,函数向量的导数 t 例:a)行向量 x A对 x 的导数 A Bx 对 xt 的导数 B b)列向量 t xt Ax 对 x 的导数 A A x c)二次型 pt Ax 对 x 的导数 At p d)数量函数
dxt Ax dxt d ( Ax)t Ax x Ax At x dx dx dx dpt Ax dpt d ( Ax)t Ax p At p dx dx dx
i
2
a t y i min ˆ i
感知器算法的特点
当样本线性可分情况下,学习率 合适时, 算法具有收敛性; 收敛速度较慢;
当样本线性不可分情况下,算法不收敛,且 无法判断样本是否线性可分。
感知器算法推广
引入边沿裕量
引入变增量
准则函数的推广
感知器算法推广
5.2 线性判别函数的学习
问题的提出:假设有一个包含n个样本的集 合y1, y2, …, yn, 一些标记为ω 1,另一些标记 为ω 2,用这些样本来确定一个判别函数 g(y)=aty的权矢量a。
在线性可分的情况下,希望得到的判别函数 能够将所有的训练样本正确分类; 线性不可分的情况下,判别函数产生错误的 概率最小。
dxt x dxt dx 2 x 2xt dt dt dt
矩阵微分——相对于向量变量的微分
1,数量函数的导数
例:求函数 f (x) xt x 对 x 的导数
2 2 f (x) xt x x12 x2 xn
df (x) t 2 x1 , 2 x1 , , 2 xn 2x dx
2.3 感知器算法(Perceptr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