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教案和导学案必修一44教案学案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共51页)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2时间和位移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5 自由落体运动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3.2 弹力3.3 摩擦力3.4 力的合成3.5 力的分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 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
画家也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习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③xtυ∆=∆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4).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_)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知道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3、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对同一个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4、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学习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学习难点】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不同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的关系【学习流程】【自主先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2、物理学中的“质点”与几何学中的“点”有何区别?3、什么是运动的绝对性?什么是运动的相对性?【组内研学】讨论一:在研究下列问题时,加点的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地球..从上海到北京的运动时间、轮船在海..通过桥梁的时间、火车..的公转、地球..的自转、火车里的位置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3、“质点”的物理意义:【交流促学】讨论:下列各种运动的物体中,在研究什么问题时能被视为质点?A.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B.运动中的人造地球卫星C.投出的篮球D.在海里行驶的轮船请说一说你的选择和你的理由?小结:⑴将实际物体看成“质点”是一种什么研究方法?⑵哪些情况下,可以将实际物体看作“质点”处理?【组内研学】●为什么要选择“参考系”?(阅读P10和插图1.1-3)讨论二:⑴书P11“问题与练习”第1题;⑵插图1.1- 4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1、定义:叫参考系。
2、你对参考系的理解:⑴⑵⑶⑷【交流促学】讨论三: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描述了哪两种运动情景?它们分别以什么为参考系?讨论四:P12问题与练习、第2题【组内研学】●为什么要建立“坐标系”?(阅读P11)描述下列三种运动需要建立怎样的坐标系?①百米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②冰场上花样运动员的位置③翱翔在蓝天上的飞机1、物理意义:2、基本分类:⑴⑵⑶3、坐标系的作图“三要素”:、、。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和规划,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指导。
本教案涵盖了全册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
课程目标本教案的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研究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与日常生活和科技应用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的章节划分,对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第一章:物理学科概述该章节主要介绍物理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章: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的描述该章节主要介绍物体的运动和运动的描述,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第三章:力与运动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和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等内容。
第四章:力的作用效果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该章节主要介绍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第六章:压力与浮力该章节主要介绍压力和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原理。
第七章:功和机械能该章节主要介绍功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第八章:能量的守恒与转化该章节主要介绍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在不同物体和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
第九章:简单机械该章节主要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第十章:热学知识该章节主要介绍热学知识,包括热能、温度、热传递等内容。
教学活动本教案提供了针对每个章节的教学活动案例,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演示、小组合作研究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本教案提供了针对每个章节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实验报告等,以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价。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使用,希望能够提供一个系统、详细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一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 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3.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观察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
1.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2. 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学习与讨论(25分钟)
1. 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 探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3. 分组讨论和总结,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实验与观察(15分钟)
1. 进行简单的实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术;
2. 观察实验现象,学习物理学的基本观察方法。
四、反思与总结(5分钟)
1. 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准备下节课的参与和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在实验与观察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在之后的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物理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专业能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篇1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教案 表格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教案表格打印版第一课时教案课程目标- 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培养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物体的位置、位移与参考系的选择-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描述教学难点- 物体运动的重力影响- 曲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研究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观察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物体运动的规律。
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做好课堂笔记,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教案课程目标- 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学会运用几何方法描述物体的运动- 掌握直线运动的定量分析方法教学重点-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运动曲线的描述与分析- 直线运动的定量分析方法教学难点- 运动曲线的绘制和分析- 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计算教学过程1. 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物体运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运动曲线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4. 讨论与练:引导学生讨论运动曲线和直线运动的定量分析方法。
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相关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阅读拓展资料,了解更多物体运动的相关内容。
...(继续编写其他课时的教案)。
【高一】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
【高一】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一、教材分析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分析v-t图像时一条倾斜直线的意义――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
而后利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是倾斜直线,进一步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无论时间间隔∆t大小,的值都不变,由此导出v = v0 + at,最后通过例题以加深理解,并用“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理解。
二、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进行计算。
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特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会用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
四、教学过程预习检查:加速度的概念,及表达式 a=导入新:上节,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小车运动的υ-t图象。
设问:小车运动的υ-t图象是怎样的图线?(让学生画一下)学生坐标轴画反的要更正,并强调调,纵坐标取速度,横坐标取时间。
υ-t图象是一条直线,速度和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线性关系。
设问:在小车运动的υ-t图象上的一个点P(t1,v1)表示什么?学生画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并能表达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学生回答:t1时刻,小车的速度为v1 。
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补充、修正。
预习检查情境导入精讲点拨: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向学生展示一个υ-t图象:提问:这个υ-t图象有什么特点?它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又有什么特点?在各小组陈述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同学总结。
2、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提问:在上节的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直线的倾斜程度与加速度有什么关系?它表示小车在做什么样的运动?从图可以看出,由于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着时间逐渐变大,在时间轴上取取两点t1,t2,则t1,t2间的距离表示时间间隔∆t= t2―t1,t1时刻的速度为 v1, t2 时刻的速度为v2,则v2―v1= ∆v,∆v即为间间隔∆t内的速度的变化量。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教案
(3)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通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做参考系。
3、坐标系:在选定的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后,就能定量地描述物体地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答案:1、质点;2、参考。
疑难突破
物体在什么条件下能看作质点?
(3)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能看作质点。
问题探究
1、在什么情况下物体才能被看作质点?试分析地球、火车、自行车的运动能否被看成质点。
探究:我们通过研究不同的问题来说明运动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
地球:在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问题时,因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地球的直径,地球的大小对其公转几乎没有影响,所以此时地球可看作质点;在研究地球的自转问题时,则不能看作质点,如果此时地球看作质点,就谈不上自转了。
知识导学
1、质点是高中物理提出地第一个理想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地科学思维方法,我们在学习中,要逐步领悟质点的概念和分析,建立质点模型地研究过程。
2、初中学习的参照物与参考系类似,但参考系是更为科学的定义。
3、结合实际问题如何建立坐标系,如何选择坐标轴和正方向、如何选择坐标原点,是坐标系的一个实际应用问题。
福建省高一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全集目录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时间和位移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自由落体运动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套教案精品汇编课题. 运动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 ... 人教高一物理必修全套教案课题运动认识授课知识技能建立质点模型意义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物体简化知道一种科学抽象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课题运动的认识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教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目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教学重点:重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点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难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点教学探究、讲解、讨论、练习方法教学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手段教学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生1:宇宙中一切物体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后思考问题(有关运动的话题)( 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放映录像)选择有关反映物体运动的画面播放给学生看(可搜集整电视片《科生2:运动是绝对的,技之光》和《动物世界》中的图像)(如:雄鹰、小鸟在空中飞翔,飞机在天空静止是相对的( 中划过,行星、卫星在宇宙中运行,航天员杨利伟在宇航舱中给地球拍照,汽车生3:物体空间位置随在公路飞驰,轮船在海水中搏击海浪。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1学案(44份)人教课标版26(精美教案)
级高一物理学案 班 姓名: 使用日期 :审核人:牛顿第二定律 导学案主备人:高玉芳 审核人:高一物理组 8/10/2021学习目标。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能初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习重点】、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学习难点】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自主学习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得出(阅读教材页独立完成下列填空)①m 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比;即:②F 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比;即:③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加速度与合外力和质量的关系表达为;注意:实际物体所受的力往往不止一个,这时式中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④如果,这样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表达为。
⑤力的国际单位是,根据定义的.当物体的质量为1m kg =,在某力的作用下获得的加速度为21/a m s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 ==,我们就把它定义为1牛顿。
牛顿第二定律深入认识 、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因果关系:公式表明,只要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物体就产生加速度,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
、矢量关系:加速度与合力的方向。
、瞬时对应关系:表达式是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都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独立对应关系: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
但物体实际表现出来的加速度是物体各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结果.、同体关系:加速度和合外力(还有质量)是同属一个物体的,所以解题时一定把研究对象确定好,把研究对象全过程的受力情况都搞清楚。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惯性参考系是指相对于地面静止或匀速的参考系;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t v a ∆∆=是定义式;mF a =是决定式.两个加速度公式,一个是纯粹从运动学(现象)角度来研究运动;一个从本质内因进行研究。
【精品教案系列】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教案+导学案: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Word版(共29页)
【精品教案系列】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教案+导学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第一段道出了全章教科书的目标,就是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
教科书一开始就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指导思想是强调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即为这样的思想作准备:解决问题时首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个模型,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要研究物体位置的变化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位置确定问题,教科书把“物体和质点”当作一个知识点,说明质点是针对物体而言的,实际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在通常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部位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从而“给描述运动带来了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否用一个点来代替物体”。
“科学漫步”栏目中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扩展性内容,其后附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这个定位器处于我国哪个城市的什么部位?从显示屏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这类问题不作为针对所有学生的强制性要求。
2、教学目标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5、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受力分析及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两者结合起来综合的应用有些困难,需要详细的讲解。
6、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7、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初步把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套)教学目标本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 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物理实验方法;2. 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运动规律;3.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4.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5. 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物理学科与方法论1. 物理学的定义与分类;2.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 物理实验和测量方法;4. 物理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力学1. 物体的运动;2. 动力学基本定律;3. 物体的平衡与受力分析;4. 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
第三章:热学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 热平衡与热传递;3. 理想气体基本定律;4. 热能转化与利用。
第四章: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2. 光的波动与粒子性;3.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4. 光的干涉和衍射。
第五章:电学1. 电荷与静电场;2. 电流与电路基本定律;3. 电阻和电功率;4.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第六章:原子物理与核物理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 放射性与核能利用;3. 核反应与核能转化;4. 基本粒子与宇宙的起源。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观察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助研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评估1. 日常评估: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估。
2. 实验报告评估:对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进行评估。
3. 综合评估:通过考试、项目展示和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水平进行全面评估。
参考教材1. 《物理必修一》(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 《高中物理实验教程》(必修一),实验教学材料研究与开发中心。
以上为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的全套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相信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共23套)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导学案汇总
教师点评主题1:质点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实际物体只是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近似看成质点。
这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在实际生活中存不存在?②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问题虽然简单, 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非常有限。
主题2:参考系要给学生必要的时间来讨论问题、展示观点。
点评:其实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他们分别以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因此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注意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
甲同学认为树木后退的好快;乙同学认为车外的树木没动, 是人和汽车在飞快的前进。
分析两同学的观点, 说说自己的想法, 体会一下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也会有他们那样的感受。
口头表述主题3:时间轴时间在时间轴上是一段线段, 时刻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
注意时间轴上时间与时刻描述的教学注意体会时间与时刻的区别;自己画出时间轴, 找出第一秒内,第一秒末, 第一秒初板书和PPT课件第三层级基本技能检测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全体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完全, 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PPT课件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课件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课件第四层级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PPT课件呈现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物理学家霍金的《时间简史》介绍PPT课件板书设计机械运动的判断与描述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第二层级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1: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定义方法。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4.4教案导学案
必修一§44力单位制 (教案)一、教材分析在初中阶段,物量单位的习是生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前面关于1N的规定给生的印象总好像是有些随意。
尤其是牛顿、帕斯卡、安培、伏特、焦耳、瓦特等单位的规定。
使得生感动物太复杂。
事实上,只有把单位制放在整个物框架中加以认识,并且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经历了充分的习过程后才能体会物量单位的命名和使用规则。
体会到其中对一些单位进行规定的合性和方便特征。
物单位中,有很少几个基本物量,它们的单位就是基本单位。
在进行了这种选定之后,其它物量的单位就是根据它的定义式,有所选择的其他物量的单位共同确定的。
国际单位制的建立和使用,不仅方便了国际间的交流,也逐渐成为研究中计算和运用的一种规范约束。
中生应该注意习,逐步习惯,在记录、表达和计算中规范使用。
二、教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中的三个基本单位;2.认识单位制在物计算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让生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2.使生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3.培养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 4.通过过的物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生解建立单位制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2.了解度量衡的统一对中国文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生的爱国主义情操.3.让生了解单位制与促进世界文的交流和技的关系.4.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计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三、教重点难点重点: 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2.力中的三个基本单位.3.单位制.难点: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四、情分析在初中阶段,物量单位的习是生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上一节关于1N的规定使生感到困惑。
通过单位制的习,让生了解单位制、单位统一的重要性。
五、教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六、课前准备1.生的习准备:通过预习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中的三个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单位换算的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全)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应用;2. 理解运动和运动的相关概念,学会描述运动的基本规律;3. 掌握力的作用概念及力的计算方法;4. 了解力和压力的区别,学会计算压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力的作用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教学准备:1. 课件、教学板书、实验仪器、教学素材等;2. 教材《高中物理必修1》;3. 讲解牛顿三定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方法1. 引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出力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力的作用;2. 授课:介绍力的概念及力的计算方法,讲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概念;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力的实验,让学生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4.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力的作用规律。
第二课时: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1. 复习:回顾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方法;2. 讲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及应用;3. 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实例来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4. 实验:进行一个相关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5. 总结:总结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范围和限制。
第三课时:牛顿第三定律和压力的概念1. 复习: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2. 讲解:介绍牛顿第三定律和压力的概念,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 实例分析:通过几个实例来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4. 讨论:分组讨论压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5. 实验:进行一个压力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压力大小。
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和指导;2. 梳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留作复习材料。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的理解;2. 鼓励学生自主搜索相关实例,拓展对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和理解。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免费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免费全套教案人教版第一部分:力的作用和力的效应1. 课时安排:1课时2. 教学目标:了解力的概念,能够区分静力和动力,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3.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静力和动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4. 教学方法:讲解、示例演示、实验观察。
5. 教学过程:介绍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区分静力和动力,通过实验和示例演示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6. 教学反思:加强学生对力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能力。
第二部分:直线运动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目标: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够分析运动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3. 教学内容: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分析。
4. 教学方法:讲解、图像展示、实例分析。
5. 教学过程: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图像展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速度-时间图像的分析方法。
6. 教学反思:帮助学生理解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牛顿运动定律1. 课时安排:3课时2. 教学目标:理解牛顿第一、第二、第三运动定律,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3. 教学内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4.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验证、案例分析。
5. 教学过程:介绍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验证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运动定律的应用。
6.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现象背后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套高中物理教案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随时向老师提出。
祝大家学习愉快!。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引导学生分析: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小结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4.4力学单位制 (教案)一、教材分析在初中阶段,物理量单位的学习是学生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前面关于1N的规定给学生的印象总好像是有些随意。
尤其是牛顿、帕斯卡、安培、伏特、焦耳、瓦特等单位的规定。
使得学生感动物理太复杂。
事实上,只有把单位制放在整个物理学框架中加以认识,并且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经历了充分的学习过程后才能体会物理量单位的命名和使用规则。
体会到其中对一些单位进行规定的合理性和方便特征。
物理学单位中,有很少几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就是基本单位。
在进行了这种选定之后,其它物理量的单位就是根据它的定义式,有所选择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共同确定的。
国际单位制的建立和使用,不仅方便了国际间的交流,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中计算和运用的一种规范约束。
中学生应该注意学习,逐步习惯,在记录、表达和计算中规范使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2.使学生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3.培养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4.通过学过的物理量了解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单位换算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理解建立单位制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制的基本思想.2.了解度量衡的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3.让学生了解单位制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科技的关系.4.通过一些单位的规定方式,了解单位统一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单位制对计算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3.单位制.难点: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学情分析四、.在初中阶段,物理量单位的学习是学生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上一节关于1N的规定使学生感到困惑。
通过单位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单位制、单位统一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通过预习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单位换算的方法。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知道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展示张飞和姚明的图片师:大家都认识这两个人吧.生:认识,一个是张飞,一个是姚明.师:那么大家知道他们的身高是多少呢?生:《三国演义)上说张飞身高9尺.师:按照现在的计算方法,张飞的身高应该是多少?生:三尺是1 m,张飞的身高应该是3m.师:姚明在当代应该是身高很高的人了,他的身高是多少?生:2.26m.看起来张飞要比姚明高很多,打篮球一定挺厉害.师:并不是张飞比姚明高,而是古代的尺和现代的尺不一样.在我国有“伸掌为尺”的说法,我国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初)王肃编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两臂伸开长八尺,就是一寻;从秦朝(约公元前221年)至清末(约公元1911年)的2 000多年间,我国的“尺”竟由1尺相当于0.230 9m到0.355 8m的变化,其差别相当悬殊.师:大家如果经常看NBA介绍时会发现姚明的身高并不是说成2.26m,而是怎样介绍的呢?生:我记得好像是几英尺几英寸,具体数值记不清了.师:1英尺等于0.304 8m,1英寸为2.54 cm.大家如果不记得的话可以重新计算一下,也可以计算一下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大家知道尺和英尺是怎样来得吗?生:不知道.多媒体介绍.在古代,人们常用身体的某些器官或部位的尺度作为计量单位.在遥远的古埃及时代,人们用中指来衡量人体的身长,认为健美的人身长应该是中指长度的19倍.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仅以长度为例,欧洲曾以手掌的宽度或长掌尺却1而在荷兰,62 cm.7掌尺相当于1度作为长度的计量单位,称为掌尺.在英国,相当于10cm.英尺是8世纪英王的脚长,1英尺等于0.304 8 m.10世纪时英王埃德加把自己大拇指关节间的距离定为1英寸.1英寸为2.54cm.这位君王又别出心裁,想出了“码”这样一个长度单位.他把从启己的鼻尖到伸开手臂中指末端的距离——91 cm,定为1码.到了1101年,亨利一世在法律上认定了这一度量单位,此后,“码”便成为英国的主要长度单位,一直沿用了1 000多年.在我国亦有“伸掌为尺”的说法.我国三国时期(公元3世纪初)王肃编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两臂伸开长八尼,就是一寻;从秦朝(约公元前221年)至清末(约公元1911年)的2 000多年间,我国的“尺”竟由1尺相当于0.230 9 m到0.355 8m的变化,其差别相当悬殊.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讨论与交流]单位的不统一会造成什么样的困难?参考答案:单位的统一有利于各个国家之间、一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可以促进科学文化尽快地发展,使全球人类能够共享光明,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自学总结)(投影问题)1.什么是基本量,什么是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都有哪些,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 2.什么是导出单位?你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是导出单位?借助物理公式来推导.3.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共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对应什么物理量? 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巡回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并帮助水平较差的同学进行总结.这个过程大约持续10min左右.然后让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并巩固补充学生掌握的知识.师:请同学们回答刚才这几个问题.1.什么是基本量,什么是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都有哪些,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生1: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它们的单位叫做基本单位.生2:力学中的基本量有长度、质量和时间.它们的单位分别是米、千克和秒.师:2.什么是导出单位?你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是导出单位?借助物理公式来推导.生1: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生2:我们学过的导出单位很多,比如加速度的单位m/s2,它可以根据公式a=△v/t来进行推导.密度的单位是kg/m3,可以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p=m/v进行推导.师:我们学过的力的单位牛顿是不是基本单位呢?生:不是,牛顿也是一个导出单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力的单位应该与质量的单位和加速度的单位有关.1 N=1 kg·m/s2.师:第三个问题: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共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对应什么物理量?大家设计一个表格来回答这个问题.生:国际计量委员会在1960年在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制订了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长度米mkg) 公斤(千克质量时间秒s电流安(培) 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K物质的量摩(尔) mol发光强度坎(德拉) cd(例)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kg,在14N的恒力作用下,5s末的速度是多大?5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什么是单位制,知道了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以及统一单位后,解题过程的正确书写方法.【当堂检测】1.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0kg,在两个大小都是50N且互成120°角的水平外力作用下,3 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大?3 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2.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A.密度B.米/秒巴牛顿D.加速度巳质量F.秒G.厘米H.长度I.时间J.千克(1)属于物理量的是——(填前面的字母).(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3)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属于导出单位的是——·答案:(1)ADEHI (2)EHI (3)FJ BC解析:要分清物理量和物理单位、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说明:本题容易把物理量和单位制混淆.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九、板书设计力学单位制()选定的几个物理量的单位1?基本单位?(2)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长度;质量;时间?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1??导出单位(2)在计算时,一般用国际单位制,??计算中不必一一写出各量的单位?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什么叫基本物理量、物理量的单位、导出单位、单位制以及单位制和单位统一的重要性的理解是课本上重要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必修一§4.4力学单位制 (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二、预习内容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1 2.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3.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学习重难点: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二、学习过程 1、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间的关系。
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 2、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它们的单位叫做。
被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
3、和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4 、国际单位制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典型例题】例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0.1 mg=_____________kg (2)4.2t=_____________kg22smscm10/?/ ____________(4)h=____________m/s/(3)54 km例2、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填序字母)A.密度B.米/秒C.牛顿D.加速度E.质量F.秒G.厘米H.长度I.时间J.千克K.厘米/秒(1)属于物理量的是(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物理量有(3)属于基本单位的是,属于导出单位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