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计算到底是简便了还是难了?

合集下载

简便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简便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简便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也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题型。

01简便计算题型1.同种运算想交换律和结合律;交换就是为了结合。

2.有乘有加(或有减)有相同数,要想乘法分配律,无相同数找倍数关系变相同数用乘法分配律。

(即,两个乘法算式相加或相减,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3.加减混合运算,看清数字特点,用好减法的性质。

4.乘除混合运算用好除法的性质(即乘除法添、去括号规则)。

5.牢记见25想4,见125想8,见5想2等积能凑整的特殊数字,用好商不变规律。

6.无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掌握运算性质,用好搬家规则。

02简便计算错误问题的分析错误类型一:当学生学完“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之后,学生脑海中自然就有了这样一种意识。

如像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始终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才简便,于是在练习时,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情况:673-137-373=673-(137+373),而不会用673-373-137。

很多学生对减法性质的逆用感到很困难,如会出现962-(62+45)=962-62+45=135;2548-(748-452)=2548-748-452=1348。

错误类型二:学习了乘法分配率后,会出现以下错误:(4+40)×25=4×25+25;67×38+62×67=(38+62)×(67+67)。

错误类型三:在学完五个运算定律后,出现如125×32×25的题目时,学生会想到把32分成8乘4,计算时却分不清该用乘法结合律,还是乘法分配律,会出现125×32×25=(125×8)+(4×25)。

错误类型四:只看数,不看清运算符号,乱用简便方法,如:25×4÷25×4=100÷100=1;278-54+46=278-100=178。

简便计算为什么这么难

简便计算为什么这么难

简便计算为什么这么难简便计算为什么错误率那么高?从四年级开始,到五年级、六年级我们都要花那么多时间去练习。

为什么简便计算这么难?个人认为,是学与做之间跨度大,学的简单,而考试却很难,学生学习了长矛大刀的搏杀技巧,却要和持AK47的作业搏斗,要想取得胜利,其惨烈程度昭然若揭。

学的究竟简单在哪儿?作业究竟难在哪儿?下面我来尽量解释的完整一些,清晰一些。

加法交换律,很简单吧。

我们学习了a+b=b+a,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

拓展一下,a+b+c=c+(a+b)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加法结合律,也不难,a+b+c=a+(b+c)。

但是会不会和上面的拓展题混淆。

再看看结合律的拓展提,a+b+c+d=(a+b)+(c+d),四个数五个数相加,例题就没有学习过,但是作业、考试都是默认你都是会的,其实四个五个学生理解不难,关键是书写格式学生不会,再看看变式的,a+b+c+d=(a+c)+(b+d),这个就是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结合。

这一些书上都有,讲过一遍,基本没有问题。

我们继续。

减法性质,a-b-c=a-(b+c),这个书上练习题有,变式一下,a-b+c=a-(b-c),这个书上就没有了,只要考到,大部分都不会想到,以为就这一个知识点难,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把减法性质和加法交换律结合起来,a-b-c=a-c-b,把减法性质和加法结合律结合起来,a-b-c-d=a-b-(c+d),把减法性质和加法交换率和结合律结合起来,a-b-c-d=a-c-(b+d),把变式题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结合起来,请问有没有晕晕忽忽的,还让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两三节课就能掌握吗?注意,从变式题目开始,就已经没有教学过了,凭什么让学生做?但是,考试绝对会出现。

上面的表述,可以看下图。

同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除法性质的结合,同样会让学生晕晕乎乎,所以你问学生什么是简便计算,学生一定认为就是凑整,而忽略运算律的应用,因为根本搞不清用了什么运算律。

《简便运算》学习心得

《简便运算》学习心得

《简便运算》学习心得今天作者就给大家整理了《简便运算》学习心得(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简便运算》学习心得《简便运算》学习心得看俞正强老师的《简便运算》复习课的文字课堂实录,看着看着,就看到了俞老师在上课的情景,文字在我的脑海里转化成了图像,动态的画面,看着静态的文字,我居然跟着俞老师的课堂,跟着学生,在精彩的生成处也跟着俞老师、跟着学生笑了…俞老师的课总是信手拈来,他总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随心所欲。

大家感觉他的课堂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准备的,但是要能生出这样的课堂,也是要精心准备的,他在备课的时候备的学生,想学生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但我们一般老师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没有他的功底,也就没有他那见招拆招的能力了,往往学生课堂上生成的,我们有时便会不知所措,于是慌乱中就会匆匆应付,重回自己的教学轨道。

在俞老师的《简便运算》中,俞老师让学生自己写自己喜欢的简便计算的.式题,说说为什么喜欢?写自己不喜欢的简便计算的式题,说说为什么不喜欢?就这样,从学生的思维原点出发,展开复习。

点、线、面逐渐展开、形成。

跟着学生走,把学生零碎的知识整理成一体系,给学生系统的知识。

简便运算上,让学生知道了要注意“数字特征”和“运算特征”,掌握简便运算最本质的东西。

很欣赏俞老师说,“对课要有一个长段意识和一个节奏意识。

”俞老师说,“我这辈子不是只上一节课,我要上很多课,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在一节课里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

…我们要把目标放到一个单元里去,…整体配合。

有些课可以专门拿来练习,而有些课让学生觉得数学课是这么高兴的。

”我们一线的老师真的应该好好去悟悟俞老师的这一段话。

不过我也有一个疑惑:那么我们的赛课呢?在赛课中,评委往往会关注你课的完整性,这样有时就会匆忙,导致环节应付,匆匆闪过?总之还是修炼不到吧!篇2:简便运算作文简便运算作文我们学了四则运算,只要按它的规则来计算就可以,但有时却很麻烦,这时有的可以用简便方法。

说课提纲 简便运算

说课提纲 简便运算

一、说教材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1.激趣导入,复习旧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因此,课堂伊始,我就抛出两个问题:①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②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然后微笑着告诉学生:算完下面的题,你们就会有答案了。

题目如下:有了这样一个外在因素的刺激,同样的计算,学生做起来的积极性就会大不一样。

2.巧设疑问,自主整理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复习的过程中。

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

那怎样进行整理呢?学生思考后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结果,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整理:①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运算定律吗?②你能把它进行分类整理吗?③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④你能将整理结果制成学习卡片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将整理结果制成一张张学习卡片。

通过比较、欣赏、评价这些学习卡,学生可以得出按运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分成两类或按运算定律的意义将其分成三类,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

学大精品讲义五下数学(含答案)第1讲:简便计算

学大精品讲义五下数学(含答案)第1讲:简便计算

第一讲简便运算一、知识梳理根据算式的结构和数的特征,灵活运用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和某些公式,可以把一些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二、方法归纳小数、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一样,都是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整数运算中的定律和性质,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乘法分配律是最常见的一种运算定律。

运算定律和性质:1.加法运算定律:a+b=b+a (交换律)(a+b)+c=a+(b+c) (结合律)2.乘法运算规律:a×b=b×a(交换律)(a×b)×c=a×(b×c) (结合律)a×(b+c) =a×b+a×c (分配律)3.带符号搬家同级运算优先考虑带符号搬家1)加减同为一级运算,在只有加减的混合运算中,交换任意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但要注意符号要跟着数一起走。

a-b+c=a+c-b a+b-c=a-c+b2)乘除同为二级运算,在只有在乘除混合运算中,交换任意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但要注意符号要跟着数一起走。

a÷b÷c=a÷c÷b a÷b×c=a×c÷b4.添括号、去括号添加括号原则: a+b+c=a+(b+c) a×b×c=a×(b×c)a+b-c=a+(b-c) a×b÷c=a×(b÷c)a-b-c=a-(b+c) a÷b÷c=a÷(b×c)a-b+c=a-(b-c) a÷b×c=a÷(b÷c)注意:同级运算中,无论去括号还是添括号,变不变(括号里面的符号)看前面,前面是- (÷)全变号;前面是+(×)全不变三、课堂精讲(一)题目出现 25 与 125 的情况例 1 (1) 8×25×125×4(2)2.5×32×12.5【规律方法】看到 25 就应想到 4,因为25×4=100;看到 125 就应想到 8,因为125×8=1000,没有 4 和8,通过找它们的倍数变换出来【搭配课堂训练题】【难度分级】 A(1)4×3.78×0.25(2)125×246×0.8(二)同级运算首先考虑带符号搬家,加法和减法考虑凑整,除法考虑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除。

浅谈简便计算的技巧

浅谈简便计算的技巧

浅谈简便计算的技巧(数学教学)简便运算是在四则运算的基础上的一种高级的混合运算,是混合运算的技巧。

学好了简便运算,能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

简便运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等等,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通过简便运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

也就是: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

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运算速度的重要途径。

在计算题教学中必须重视简便运算,注重简便运算灵活的思路的学习,正确理解简便运算的涵义,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要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简便运算方法,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

要达到运算简便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

而且要掌握一些特殊数据的变化规律,才能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并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如何培养小学生简算能力?一、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是学习简便运算的前提。

许多简便运算都是充分合理地应用运算定律、性质的结果。

如果学生没真正理解运算定律、性质,他只能照葫芦画瓢。

在实际解题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思路不清晰,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因此,教师平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各运算定律、性质的特点,帮助他们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牢固掌握运算定律、运算性质,为简便运算提供理论支柱。

错例1:378-146-104=378-(146-104)=378-42=336【错因分析】减法的性质是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该生的本意是利用减法的性质使计算简便.由于对减法性质的理解不透彻,导致计算出错。

【解决策略】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是学习简便运算的前提。

学生如果没有真正的理解运算性质、运算定律,那他只会模仿着例题去解题。

一旦没有例题可以参照或模仿,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不清晰,极易出错。

1.1简便计算(一)教案

1.1简便计算(一)教案
-2-
问:变为什么号?
答:除号。
板书:(5)145÷(5×29)
=145÷5÷29 =29÷29
=1
(6)(125×56)÷(25×7) 问:(6)中前面括号去掉要不要变号?
答:不变。
问:除号后面括号去掉,括号内的乘号要不要变号?
答:要,变为除号。
板书:(125×56)÷(25×7)
=125×56÷25÷7 =(125÷25)×(56÷7) =5×8
答:1000。
问:80 乘 125 积为多少?
答:10000。
问:1000 和 10000 都是什么样的数?
答:整十整百的数,这里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板书:125×(80+8) =125×80+125×8
=10000+1000
=11000 (2)(40-8)×25 问:观察(2)中 40 乘 25 的积为多少?
-8-
答:难,这里可以考虑有没有简便方法。
问:观察 9999 是 3333 的几倍?
答:3 倍,所以可以将 9999 改写成 3333×3。
问:原来的乘法变为什么?
答:3333×3×2222 问:有没有出现公因数?
答:有,3333。
板书:9999×2222+3333×3334 =3333×3×2222+3333×3334 =3333×6666+3333×3334 =3333×(6666+3334) =3333×10000
=(8.36-4.36)+(7.79+2.21) =4+13 =17 (2)20.36-7.98-5.02-4.36 问:(2)那些数可以凑成整数? 答:20.36-4.36 和 7.98+5.02。 问:这里凑整的过程中要不要加括号? 答:为了保证结果正确,能凑整的先运算,要加括号。(注意符号的变化) 板书:20.36-7.98-5.02-4.36 =(20.36-4.36)-(7.98+5.02) =16-13 =3 板书:加减括号要注意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一定是在同级运算中,加减法为一 级运算,乘除法为二级运算

“简便计算”的复习

“简便计算”的复习

“简便计算”的复习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关键词: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1、在独立计算、全班交流活动中,经历自觉回忆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便计算,并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2、在熟练掌握加法、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减法、除法中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它们使一些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方案:一、问题情境1、出示一组典型的算式。

并提示学生独立思考怎么计算简便。

提前板书“简便计算”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

我们先来看一组算式:1)245+180+20+1552)25×13×43)9×125×84)84×36+64×845)125×(100+8)6)528-53-477)3100÷25÷4师:这些运算如果按照运算顺序计算,你们感觉怎么样?生:麻烦2、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计算。

师:怎样才能使这些题的计算简便呢?依据的是什么?带着问题独立计算。

二、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回报简算过程和依据。

教师适时板书相关定律的字母表示式[本环节为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供平台。

也为梳理知识,查缺补漏,生成教学资源。

各个班级的学习基础都不一样,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基础重点讲解,查缺补漏。

对计算比较好的同学,提出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思考为什么这样算就简便。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的计算过程,具体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就简便?生1:根据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可以把“245+180+20+155”转化成“(245+155)+(180+20)”“245+155”和“180+20”都能凑成整百。

348等于24的简便计算方式

348等于24的简便计算方式

348等于24的简便计算方式“哎呀,这道题啊,348 等于 24 的简便计算方式,这可得好好讲讲。

”其实要让 348 等于 24,有很多种方法呢。

咱们可以这样想,24 可以通过 4 乘以 6 得到呀,那我们就看看能不能从 348 里面凑出 4 和 6 来。

比如说,可以这样做,348 先减去 300 就等于 48,48 呢又可以分成 6 乘以 8,这里不就有 6 了嘛,然后再想办法凑个 4 出来。

348 里面有个 4,把 4 提出来,剩下的 304 可以拆成 76 乘以 4,那这样 76 里面就有 19 个4 嘛,19 个 4 再加上提出来的那个 4 不就正好 20 个 4 嘛,20 个 4 就是80,再用 80 加上前面的 6 乘以 8 里的 8,不就等于 88 嘛,88 再除以 4 就等于 22,22 再加上 2 不就等于 24 啦。

我给你举个具体的例子啊,就像这样列式子:(348-300)÷4+(304÷4)×2=24。

再比如呢,我们还可以从 348 里面找 3 和 8,因为 3 乘以 8 也等于 24 呀。

那 348 可以拆分成 300 和 48 呀,48 里面有 6 个 8,300 可以拆成100 个 3 嘛,这样 100 个 3 乘以 6 个 8 不就等于 24 嘛。

具体来说就是这样:3×(348÷100)×(48÷8)=24。

其实这种题目啊,就是要多开动脑筋,多想想数字之间的关系,多尝试几种方法,总能找到一种简便的计算方式的。

就像生活中很多事情一样,不要一开始觉得难就放弃了,多尝试几次,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惊喜呢。

就拿学骑自行车来说吧,一开始可能会摔倒,但是多练几次,掌握了平衡的技巧,不就会骑了嘛,这和做数学题是一个道理呀。

对于 348 等于 24 的简便计算方式,大家可以多尝试不同的思路和方法,相信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法。

解决小学数学简便计算出错难题

解决小学数学简便计算出错难题

解决小学数学简便计算出错难题简便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也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题型。

01简便计算题型1.同种运算想交换律和结合律;交换就是为了结合。

2.有乘有加(或有减)有相同数,要想乘法分配律,无相同数找倍数关系变相同数用乘法分配律。

(即,两个乘法算式相加或相减,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3.加减混合运算,看清数字特点,用好减法的性质。

4.乘除混合运算用好除法的性质(即乘除法添、去括号规则)。

5.牢记见25想4,见125想8,见5想2等积能凑整的特殊数字,用好商不变规律。

6.无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掌握运算性质,用好搬家规则。

02简便计算错误问题的分析错误类型一:当学生学完“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之后,学生脑海中自然就有了这样一种意识。

如像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始终是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才简便,于是在练习时,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情况:673-137-373=673-(137+373),而不会用673-373-137。

很多学生对减法性质的逆用感到很困难,如会出现962-(62+45)=962-62+45=135;2548-(748-452)=2548-748-452=1348。

错误类型二:学习了乘法分配率后,会出现以下错误:(4+40)×25=4×25+25;67×38+62×67=(38+62)×(67+67)。

错误类型三:在学完五个运算定律后,出现如125×32×25的题目时,学生会想到把32分成8乘4,计算时却分不清该用乘法结合律,还是乘法分配律,会出现125×32×25=(125×8)+(4×25)。

错误类型四:只看数,不看清运算符号,乱用简便方法,如:25×4÷25×4=100÷100=1;278-54+46=278-100=178。

简便计算方法的思考

简便计算方法的思考

简便计算方法的思考刘营小学徐小杰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简便运算。

一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方面,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意识,到了四年级在计算题中简便运算则作为独立的题型正式出现,它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何谓简便运算,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要正确地理解它,决不能为了追求简便的形式而进行简便运算。

对此,我的理解是:简便运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等等,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通过简便运算要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

也就是说: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

最重要的是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则。

尤其要强调“灵活”、“合理”。

下面就我在教学中遇到的情况,谈谈我的看法。

面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我进行了总结。

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学习精神,然后,阐述了我的观点:第①种解法绝对正确,毫无疑问,但是第②种解法也有道理,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简便运算,因为它们都抓住了这道题的关键所在,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简便运算不能仅仅停留在追求形式上,更应该抓住实质上的简便,正如那些学生所说25-25不用算就知道得0,只需要计算75+75就行了,既然不加括号同样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就没有必要强调必须加上括号,简便运算最终要得就是“简便”的效果。

2、“88×25”这是一道关于乘法的简便运算题。

当时刚学完乘法分配律,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80+8)×25,学生完成后,我随即将该题改为“88×25”让学生考虑,第二天学生汇报了两种答案:①、88×25=80×25+8×25=2000+200=2200;②、88×25=11×(8×25)=11×200=2200。

然后,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想法非常好,他们是这样说的: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让他们分别同25相乘;第②种则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把8与25相乘,最后再乘11。

简便计算解题技巧

简便计算解题技巧

简易计算解题技巧简易计算是灵巧、正确、合理地运用各样定义、定理、定律、性质、法例等等,改变原有的运算次序进行计算。

经过简易运算能大幅度地提升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

也就是: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

要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就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简易计算方法,小学数学中简易计算方法好多。

要达到计算简易的目的,不单要让学生灵巧运用加法、乘法的互换律与联合律、乘法分派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

并且要掌握一些特别数据的变化规律,才能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并更好地培育学生思想灵巧性。

好多学生对简易计算的态度是这样的 :题目要求简易计算时 ,知道该怎么办 ,没有要求时就会把它抛之脑后。

举个例子:计算圆柱的体积时,碰到这样的计算, 3.14. ×1.252 × 64,好多学生都会这样算 :先算 1.25 × 1.25=1.5625,再算3.14 × 1.5625=4.90625,最后算 4.90625 ×=64314,这样算费劲又简单出错,但假如我们在计算时有这样一种念想 ,能不可以简易计算?而后经过察看思虑,用下边的方法计算:3.14 × (1.25 × 8) × (1=.253.14××8) 10×=10314 看,是否是就简单多了!不是我们的学生不知道凑整法 ,而是没想到这时候也会用简易方法,问题出在哪儿?在思虑中间少了简易的这类思想,没有养成简易计算的习惯。

其次,高质量的练习少缺少见多识广,勤能补拙。

所以说简易计算,与其说是一类数学题型,不如说是一种数学思想。

只需有计算,就应当第一想到这一思想。

整合小学阶段的简易方法,思路主要有以下 3 种:1、凑整 (目标:整十、整百、整千...)2、分拆 (分拆后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整千...)3、组合 (合理分组再组合 )下边我们经过一些例题的思路剖析和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简易计算技巧的掌握。

简便运算(多加要减

简便运算(多加要减

简便运算(多加要减,多减要加)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陆玉芳★教学目标:1. 使学生明白凑整能使运算简便。

2.理解并掌握一个数加上或者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难点:多减要加★教学过程:)试一试.学习“多减要加” 406—198=?)简便运算试算【执教反思】教学随想:工作站的第一次校本教研在我们学校举行,我执教的是二下“简便运算(多加要减,多减要加)”一课。

机会是降临到我头上了,但还是感叹自己能力不够。

这也是我成长的一课,感谢这么多老师为这么一节课贡献了力量。

两节课下来,累捆绑着收获,这也许便是舍和得的真理。

我的收获:下面是工作站的专家给我或者是针对这节课提出的宝贵建议,以下就整理的63个问题进行了不完全科学分类。

A、关于突破难点问题1.演示是否达到了目标?是不是只有一个图?或者模型的简化图?2.利用生活情境理解算理,怎么的生活情境可以帮助理解?在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很多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进行解释,对于差生,上升到数学符号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3.学生哪些情境积累可以帮助我们迁移的?4.形象直观操作,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的,但是这个情境好像没有把这个情境用好?是不是老师应该把教学语言更好地组织?5.情境和算式联系起来,效果是不是会更好?6.难点突破,怎样突破?说了多了,看过课件了,是否帮助她突破难点了?7.问题是变成多减要减,是因为学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

8.什么样可以用情境突破难点?9.用凑整法,这节课的难点突破了吗?体现在哪里?10.情境一半是支撑算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情境是否可以要串起来?11.老师为什么不强调-200?的符号,运算跟着符号走。

12.难点的突破是否可以有另外的情境?13.像这样的课是否真的需要去情境支撑。

学生关注点是不一样的14.出现减2这样的错误,是不是也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支撑?15.情境的运用,先放开,再用?为什么今天采用情境不是很好?学生转换角色是不是过于频繁?16.406-198到底对于学生来说是难想到200还是难在2?有无课前了解。

简便计算的错误原因及应对策略

简便计算的错误原因及应对策略

简便计算的错误原因及应对策略简便计算的错误原因及应对策略李⽂红摘要】⼩学数学离不开计算,⽽在计算中有个很重要的内容叫做简便运算,简便运算是⼩学阶段需【摘要要掌握的⼀门基础课程,,它运⽤了运算定律与数字的基本性质,从⽽使计算简便,使⼀个很复杂的式⼦变得很容易计算。

简便的计算常⽤的⽅法有: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性质、除法性质。

,为了让⼩学⽣快速灵活运⽤,掌握运算⽅法,提⾼学⽣计算能⼒。

本⽂针对⼩学数学的简便运算进⾏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简便运算;简便意识;策略【关键词在⼩学数学教材中,每⼀阶段教学中都会运⽤到简便运算,通俗地说,简便数学与⼈们的⽣活是息息相关的,简便计算在数学的题海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

灵活运⽤好简便运算,⼩学⽣会对数学感兴趣,同时对以后深层次的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简便运算,在我们教师眼⾥,真是太简单了,为什么到了学⽣那⾥就变得那么难。

有的学⽣你给他讲多少遍,当时会了,过后⼜不会了,⽽且⼏种简算⽅法容易混。

究其原因⼀、就是学⽣缺少简算意识。

简算意识指⾯对⼀道计算题,能从多⾓度展开联想来开始运算途径,,并灵活、合理地选择运算⽅法,获得运算结果的⼀种思维⽅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的简便意识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多数学⽣不能⾃觉的从简便计算的⾓度去思考、计算。

题⽬没有要求运⽤简便的计算⽅法来计算的话,⼤多数学⽣会按照运算顺序来计算。

在⼩学数学教学中,普遍注重简算技能的训练⽽忽视简算意识的培养。

所以就导致了试卷中没有明确指出这道题要简算,很多学⽣就不知道⽤简便算法计算。

学⽣的简算意识薄弱,简算能⼒也就⽇趋退化,简算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师们往往为了准确率,最后,也就⽆奈的说,你们不管怎么做,只要做对就⾏了。

⼆、运算定律不能灵活运⽤。

针对⼩学⽣数学教学简便运算的现状进⾏分析,发现学⽣对简便运算定律认识较为模糊、混淆不清;对运算的性质理解不深刻,在运⽤过程中不灵活;受思维的影响,对运算顺序尚未明确。

简便运算(多加要减

简便运算(多加要减

简便运算(多加要减,多减要加)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陆玉芳★教学目标:1. 使学生明白凑整能使运算简便。

2.理解并掌握一个数加上或者减去接近整百、整十数的简便算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

难点:多减要加★教学过程:)试一试.学习“多减要加” 406—198=?)简便运算试算【执教反思】教学随想:工作站的第一次校本教研在我们学校举行,我执教的是二下“简便运算(多加要减,多减要加)”一课。

机会是降临到我头上了,但还是感叹自己能力不够。

这也是我成长的一课,感谢这么多老师为这么一节课贡献了力量。

两节课下来,累捆绑着收获,这也许便是舍和得的真理。

我的收获:下面是工作站的专家给我或者是针对这节课提出的宝贵建议,以下就整理的63个问题进行了不完全科学分类。

A、关于突破难点问题1.演示是否达到了目标?是不是只有一个图?或者模型的简化图?2.利用生活情境理解算理,怎么的生活情境可以帮助理解?在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很多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进行解释,对于差生,上升到数学符号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3.学生哪些情境积累可以帮助我们迁移的?4.形象直观操作,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的,但是这个情境好像没有把这个情境用好?是不是老师应该把教学语言更好地组织?5.情境和算式联系起来,效果是不是会更好?6.难点突破,怎样突破?说了多了,看过课件了,是否帮助她突破难点了?7.问题是变成多减要减,是因为学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

8.什么样可以用情境突破难点?9.用凑整法,这节课的难点突破了吗?体现在哪里?10.情境一半是支撑算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情境是否可以要串起来?11.老师为什么不强调-200?的符号,运算跟着符号走。

12.难点的突破是否可以有另外的情境?13.像这样的课是否真的需要去情境支撑。

学生关注点是不一样的14.出现减2这样的错误,是不是也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支撑?15.情境的运用,先放开,再用?为什么今天采用情境不是很好?学生转换角色是不是过于频繁?16.406-198到底对于学生来说是难想到200还是难在2?有无课前了解。

简便计算——精选推荐

简便计算——精选推荐

简便计算课题:简便计算(连减)一、教学内容例1、2,练习七(1至7)。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现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最想干什么?生1: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我想去郊外游玩。

生2:我想去河边钓鱼。

生3:鸟语花香,莺歌燕舞的阳春三月多么难得,所以我想去田野采集标本,留住这生机勃勃的春天。

生4:我想去黄河岸边植树,为母亲河添绿色,让小树和我一样快乐成长。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1.出示情境图。

(多媒体演示)师:现在正是踏青的好时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什么?生1:我了解到李叔叔正在阅读《自助旅行》这本书。

生2:我了解到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生3:我还了解到这本书一共234页。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还剩多少页没看?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师: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生l:我们是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去掉李叔叔昨天看的66页,再去掉今天看的34页,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生2:我们是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再从总页数里面去掉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多少页没看。

生3:我们的方法和第一组差不多,只是先去掉今天看的34页,再去掉昨天看的66页。

随学生交流,板书:①234—66—34 ②234一(66+34)③234—34—66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讲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底还剩多少页没看呢?好,拿出练习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便计算到底是简便了还是难了?
——简便计算引起的思考简便计算,按理说,是指使计算简便,每个人都应该欢迎的。

可是,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这块内容无疑是一个难点,而学生对它,则是又爱又怕。

如果符号单一,只是纯粹的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这样的简便计算学生肯定是大大欢迎,做再多也不怕。

可是一加上减法性质,乘法分配率,很多学生的感觉就是泥和沙混在一起,分不清是泥还是沙了。

如果再放进去加减混合的,那就好比是往泥和沙里加了水,和成一团了。

所以很多中差生很纠结,能简便的不简便吧,怕被同学笑自己蠢,能简便的还在那傻算;简便吧,又怕方法错了,真是左右为难。

所以我总在想,为什么非得要“能简便的就简便计算”,这简便计算到底是帮学生把计算变简单了还是变难了?简便不简便到底是老师说了算,还是让学生自己说了算?我想,简便不简便应该是个人的感觉,而不是他人强加的感觉。

如果教材中没有出现这些运算定律,学生是不是就不会简便计算了呢?不是。

总有学生会根据自己内在的需求,对某些计算进行合理化、简单化。

而这些合理化、简单化的依据一定要用某个运算定律的名称来解释吗?我觉得没这个必要。

比如一年级中:12-4-6,总有学生会想到可以用12-10来计算,那时候他们不懂减法性质,难道老师可以说,这种方法你们没学,不可以用吗?反而老师可以引导:这样算可以吗?合理吗?即使学生说不出来,但是感觉到可以、合理,又有什么关系呢!再比如:24+18-14,这样的加减混合,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会想到简便计算的,可是到了五、六年级,反而不确定了。

再说乘法分配律吧,三年级的小朋友不会笔算24×102,但是如果让他们想想办法,就会有孩子想到可以用24×100+24×2来计算,这是一种很好的数感,而这种数感是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比教一个定律更有价值。

幻想一下,如果不教运算定律,从一年级开始训练,让优秀的学生自发地把算式简单化而又合理化,达到简算的效果,引领那些羡慕,甚至想要学习的孩子,从而自发的去加强自己的数感(计算中就是对算式的理解),而那些开始学习不了的,就让他们用一般的方法,慢慢地算,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豁然开朗的。

如果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在计算这一块,相信老师和学生都会轻松一点的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