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抗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八年抗战中,35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八年抗战中。四川还提供了全中国近三分之一的财政粮赋。中共中央曾戴四川对抗战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作出了高度评价。1945年10月《新华日报》专门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
“号外!买号外!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战了爆发了!”
1937年7月8日午后,成都大街小巷响起极为罕见的急促吼卖声……两小时前,成都《新民报》主编李有伦匆匆从省政府跑回春熙路报社,心急火燎地组版、校样、开印。总计不到40分钟,《抗战爆发了》的号外即印刷出来撒遍市区。一批报童还甩开光脚板跑了二十里,把“号外”卖到华阳县、中和场等郊区……
1935年5月,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试图吃掉四川省主席刘湘为首的川军。共产党人郭秉毅、张曙时、田一平、罗世文、李一氓等先后到刘湘部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刘湘决定坚决抗日。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省各界在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刘湘、邓锡侯等将领莅会讲话,表示抗战决心。几岁小学生也留着泪水上台致辞;四川大学师生赠送16面“抗敌先锋”锦旗和毛巾2000张;妇女会赠手巾250打……
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抗战八年中,四川提供了近350万人的兵源,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一还强!四川各地“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送儿上前方”的事例甚多。《新华日报》1943年11月21日刊登:津县的爱国模范、72岁高龄的高尚奇,将四个儿子中的中的三个先后动员去参军抗日,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维持一家六口的生活。被誉为“模范父亲”的安县人王者成,送儿子王建堂时场景更是催人泪下:他赠送给儿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子左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抗战八年中,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约占全国五分之一,付出了最惨烈的牺牲!如淞沪会战时,川军第43军26师尽管装备可怜,但仍英勇奋战。据何聘儒先生回忆:“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见……”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但川军战士前仆后继、毫无惧色。军士“刘芳第二次重伤时还在说:…为抗日牺牲,死而无憾啊!…255团代理团长强兆馥左腿被敌弹打穿、颈部中流弹,仍坚持指挥……26师官兵英勇顽强地鏖战了七昼夜,被誉为参加淞沪抗战的七十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26师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共伤亡250余名。每个连留存下来的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四千多人,打完这场仗后仅剩下六百多人!
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板垣师团以重炮、飞机猛轰,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不幸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王师长殉国后,所部官兵奋力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五千余人几乎全部伤亡,毙日军四千余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极为感慨地说:“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毛泽东主席挥毫送挽联哀悼:“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抗战八年中,川军牺牲巨大: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五分之一,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
八年抗战岁月漫漫,整个中国的钱粮支撑,也主要靠四川这个“大后方”来负担。抗战最困难时期,估计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四川出粮也最多,仅1941年至1945年,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6万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
这么多粮食,是四川百姓勒紧裤腰带奉献出来的!1941年四川省田赋管理处长甘绩镛行经南、潼道上,甘绩镛问一个老农:“你们自己都填不饱肚子,还有啥余粮缴公呢?”老农慨然说:“军队去前方打仗没粮食,就是有条命也不能拼啊……我们老百姓吃苕藤树叶也要交足公粮!”
抗战军队的军火枪械、军衣等,也主要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夜以继日生产。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航运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军粮、难民和军需民用物资……
抗战中后期,国家财政困难万分,全川又掀起了献金高潮。1944年春,冯玉祥将军到川中各地推动“献金运动”。这年1月17日,“成都市各界民众献金救国大会”在少城公园内举行。市民、商人、教师、川剧艺人等无不踊跃捐献。最催人泪下的情景出现了:只见一长串衣不蔽体、瞎眼跛脚的乞丐,一个挽一个踉踉跄跄把乞讨来的全部铜元、镍币,叮叮当当放进“救国献金柜”,然后蹒跚下台……全场哭声顿起,争先恐后地掀起又一轮献金高潮,以致挤翻了主席台柱子!据不完全统计,四川各地献金总额为5亿多元。这些钱,是四川人民一滴一滴挤出来的血。这笔巨款,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1940年9月后,重庆正式定为中国战时的首都(陪都),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日本人深知“中国大后方”四川的重要,对四川的轰炸前后持续了六年多时间,四川人民承受了巨大灾难。据统计。在日本对四川的轰炸中共有26000余人被炸伤,22500余人被炸死,财产损失难以统计……
从1943年12月起,在成都周围的新津、邛崃、彭山、广汉、温江、德阳等地,新修或扩建机场,工程浩大艰巨,共动员民工150万人参加。这些衣衫褴褛忍饥受冻的民工们,流血流汗,硬是凭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简单原始的工具,在半年时间里就修建好了各个机场!1944年6月16日,当盟军第一批B29轰炸机群从成都各机场起飞,从中国第一次完成了远程轰炸日本本土,是日本人做梦也没预料到的!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广播以凄哀声音播出向中美苏英等盟国投降书。傍晚后,报童拿着各种报纸的“号外—飞跑叫卖“号外!紧急号外!日本投降了!”
这成为四川抗战史上最后一个难忘的狂欢之夜!消息迅速传到各州县,男女老少涌向街头、场镇,大跳大笑大唱,连不相识的也互相拥抱,到处都在敲锣、打鼓、敲铜盆,鞭炮彻夜、火把游行……抗战牺牲者的眷属则泪流满面地大声狂叫亲人的名字:“日本鬼子投降了,你该安心九泉了!”
350万川军,每人一双草鞋、一支“老套筒”,带着川中父老的嘱托,一步一步走向生死未卜的前线,走向了抗战胜利……
1944年7月7日,为了弘扬川军的抗战精神,成都东门城门洞建立了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设计的“川军将士阵亡纪念碑”,市民通常称为“无名英雄铜像”。今天,当我们站在这座神圣的铜像下,耳边就会响起那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座铜像,不就是当年四川人民抵御外侮的象征吗!
四川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四川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做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到1939年初。主要内容是: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由自发兴起到有组织有领导地深入发展、川军出川抗战和声讨汪精卫投降卖国。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芦沟桥事变,中国军队英勇抗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天下午,“民先”成员为骨干的天明歌咏团一接到消息,立即高兴团旗,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上街游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