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分析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例
• ⑥出于经营协同效应的目的:如果收购成功,可 口可乐公司将会利用其跨国饮料公司得国际专业 优势,进一步发展汇源果汁品牌以配合中国消费 者不断转变的需求。这次收购预料可以提升运作 效益,尤其是通过利用汇源在全国的生产设备, 及可口可乐得分销网络和原材料采购能力,将带 来协同效应。
2. 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的理由 • ①保护农民的利益至关重要。“三农”产业是中 国的民生产业,汇源也正是基于此,才能够得到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可口可乐成功收购汇 源,果农利益将难以得到足够的保护。 • ②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在产业中数量有限、作用 突出,其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健 康发展。如果可口可乐成功收购汇源,必将影响 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的产业布局。
• ④引进外资,海外上市必须防止长远隐患。在宏 观调控、资金紧张的形势下,更多企业视海外引 资为救命稻草,但也有可能给当事者埋下致命隐 患。并购时还应该考虑风险问题,可口可乐是外 资身份,要获得完全土地使用权,必须考虑相关 法律风险因素。
• ②战略调整动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 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 可口可乐想急切进入非碳酸饮料市场,以缓解碳 酸饮料的低迷和衰退。 • ③收购汇源可于可口可乐现有果汁形成良好互补 效应:因为汇源在中国有良好的消费者基础、较 高的知名度以及良好的果汁原汁基地、分销渠道 等。
• ④获得特殊资产的动机,汇源兼具品牌影响力和 行业战略资源:多年来,汇源始终关注于果汁市 场,年销售额超过50亿,已经成为果汁市场第一 品牌,凝聚了一大批忠诚得消费者。更可贵的是, 汇源近年来加紧控制上游产业,已经在全国多个 省份建立了大型水果基地,设立了30多家加工厂, 形成了对行业战略性资源——原料的垄断性控制, 从而使汇源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 ⑤可口可乐在华战略大调整:2007年开始,中国 果汁饮料等健康饮品无论是从生产还是消费方面 都已经超过了碳酸饮料,饮料市场正在进入健康 时代。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可口可乐今年以来 迅速调整了其在华的市场战略,全方位发展碳酸 饮料、果汁、茶饮料、水等业务性狂跌所吓倒,只要公司的基 本面不变就具有投资的价值。可口可乐看到了汇 源果汁得公司基本面,在中国果汁得半壁江山, 才愿意出高价收购它,实行强强联合。 • ②外资并购民营企业的同时,有必要得到政府扶 持,可以是财政的,也可以是服务性、融资上予 以支持,加大技术投入。在企业遭遇经营上的困 难时予以一定支持。 • ③ 保护农民利益至关重要,“三农”产业是中国 民生产业。民族品牌发展需要突破瓶颈。市场竞 争、资金、技术、管理、创新、产业链。因此依 赖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是最直接的方式。民营企 业做大品牌要自我创新,突破瓶颈,积极寻求国 内资本的支持。
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公司并购汇源案例分析一、可口可乐公司并购汇源集团的动机1、由目前我国饮料市场所呈现的态势决定:目前,我国饮料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饮料市场正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系列饮料的市场份额都被其他的饮料公司挤占,特别是果汁饮料在健康和营养方面都比碳酸饮料更胜一筹,更符合饮料发展潮流,而我国的消费者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比起碳酸饮料,显然更青睐果汁饮品。
2、看中汇源在我国的品牌影响力可口可乐公司想抢占我国的饮料市场,除了它自身强大的品牌优势、经济实力和先进的营运方式外,最好的就是并购我国的知名品牌,加速本土化进程。
而汇源果汁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果汁供应商和出口商,它也是可口可乐进军中国果汁市场的最大障碍,会员品牌也是我国果汁行业的第一品牌。
综上,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集团成功,可口可乐利用汇源果汁公司的品牌价值、市场份额和营销网络,再加上自身在其他品种饮料市场上的优势,无疑会让可口可乐公司在我国同类企业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二、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可能涉及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两个不同饮料市场的混合并购问题,其并购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一)积极效应1、该并购能形成适度的竞争市场,改善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结构。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集团有利于我国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化,融入到全球的经营环境中,是的国内企业的运作逐步与国际接轨。
2、该并购能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并购完成后,两个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可以形成互补效应,可口可乐公司可以利用汇源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消费者基础、营销渠道等资源,汇源可以利用可口可乐的大量资金,使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负面效应1、可口可乐在并购汇源后有能力将其在碳酸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可口可乐在并购汇源后将导致其对果汁饮料的控制力增强,果汁饮料市场的进入障碍将提高。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二、果汁饮料市场
从统一鲜橙多和来自可口可乐的酷儿 在饮料市场抢尽风头开始,果汁饮料在中国 饮料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大大提升,发展到今 天,果汁饮料大有百花齐放之势,分析中国 的果汁饮料市场,有如下特点: (一)品牌众多,竞争激烈 (二)新老品牌正面交锋 (三)市场开拓尚未完成,上升空间较大
三、双方公司介绍
可口可乐公司
可口可乐公司成立于1892年,目前总 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 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在中国软饮料市场 上占主导地位,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是 最受欢迎的软饮料。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 中国市场有超过50种不同饮料。
汇源公司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2年,是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 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汇源商标被评为“中国驰 名商标”,汇源果汁饮料为“中国名牌产品”, 汇源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荣获国家质检总 局“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资格”。汇源集团成立 以来,带动了中国果汁行业的发展,引领了中 国果汁健康消费的新时尚,促进了水果种植业、 加工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百万农 民奔小康。
三、建议
1、要明确界定外资并购中国企业 行业范围 2、在引进外资并购的同时切实维 护国家经济安全 3、不断完善外资引进和外资并购 相关的法律政策 4、实际应用我国民族品牌发展的 策略
END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725.4
689.5 696.4 704.53 673.9 675.25 670 653.24 667
汇源于1992年创立,汇源果 汁是目前中国纯果汁市场的“龙 头老大”。2007年,汇源果汁销 售额达到26.56亿元,同比增长 28.6%。 “汇源”商标被认定为中 国“驰名商标”。
可口可乐强势品牌的缔造
收购优质企业,有助于产品结构改善 收购汇源,有利于提高其在中国果汁市场的市场份额 全球战略,有利于企业全球扩张和长远发展
创办人朱新礼
经营业绩回顾
汇源品牌发展
收购前瞻
一方面,经营汇源十六年半, 眼看汇源的摊子越大,战线 越长,风险也就越大,担心 也就越多,朱新礼身心俱疲, 而汇源的家族化管理使得他 并不信任职业经理人,但兄 弟、儿女都没有接班人的合 适人选。 而且朱新礼长于战略,很敏 锐,但在管理上,很多地方 他不能完成对自己的超越。 这其实也是中国企业家的共 同问题,他们并不擅长做品 牌。
收购情况介绍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全资收购 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若收购被批准,汇源果汁将 成为可口可乐全资子公司, 24亿美元的总收购价,是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一笔外资并购案。
现阶段民族品牌被收购的争论
民族品牌
VS
商业行为
可口可乐八年蝉联全球最佳 年份 可口可乐全球品牌价值 (单位:亿美元)
面对多元化竞争 环境,汇源急需 新的品牌管理团 队对其进行管理 营销,可口可乐 的入主可发挥大 品牌的优势及经 验对其改造,引 入新的品牌理念, 盘活汇源品牌
从 汇 源 看 收 购
2006-2008年被收购的龙头品牌在其行业及中国所有品牌价值排名
(资料来源:《中国500最具品牌价值排行榜》(2006-2008))
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分析
国际投资学课程论文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分析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摘要《反垄断法》实施一年多来,在我国的经济和法律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营者集中已经开始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规制的疏漏也产生了破环市场竞争的负面影响。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作为《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通过反垄断审查的并购案,在理论界和实物界产生了诸多争议。
本文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过程及结果方面来分析此次并购失败的原因及成功的可能性。
关键词:可口可乐;汇源;并购;经营者集中;实质性标准Abstract”Antitrust Law” more than one year ago, in China’s economic and legal life, had a profound impact. Concentration of business operators have begun to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and because of omissions regulation also had a broken r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arket competition. Coca-Cola Huiyuancas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s the” anti—monopoly law” did not pas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rst anti—monopoly review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ory and in—kind session had a lot of controversy.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ca-Cola Huiyuan acquisition process and outcome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the merger and the likelihood of success.Key words: Coca-Cola;Huiyuan;Merge;Operator Concentration;Substantial Evidence一、引言经营者集中在我国的经济和法律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市场竞争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一方面,经营者集中使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 提高了竞争力,进而增强整个市场的竞争活力:另一方面,经营者集中对市场结构产生了有力的冲击,可能导致集中后的经营者对特定市场的支配地位,从而产生限制竞争的后果。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例分析一、案情简介可口可乐欲以179.2亿港元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然而,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宣布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二、分析要点:(1)从并购双方分析此次并购的动因和效应?1、)可口可乐并购的动因及效应:1、获得规模经济中国果汁市场的潜力和并购之后所能占的庞大的市场份额。
如果可口可乐能接手汇源,将对汇源现有资源和产业结构进行整合,通过排挤其他参与者,实现高利润。
可口可乐想通过并购影响力极大地汇源果汁来扩大经营规模,集成规模效应,扩大销售市场。
2.企业扩张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主要是为了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迅速占领中国饮料市场,扩大自己的规模3、降低代理成本利于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供应链缩短,降低果汁研究及市场研发成本。
4、战略调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
可口可乐想急切进入非碳酸饮料市场,以缓解碳酸饮料的低迷和衰退。
而汇源果汁主要生产水果原浆等高溶度的饮料,可口可乐想通过并购汇源果汁进军高溶度饮料的市场,挑战战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5、实现经营协同可口可乐想通过并购市场庞大,资源丰富,声誉良好,具有巨大潜力和竞争力的汇源果汁公司,就在他们相同的经营业态,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集成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降低生产成本。
6、管理协同效应可口可乐公司将会充分利用其跨国饮料公司的国际专业优势和管理思想,品牌推广及网络分销,提升汇源运作效益。
2)汇源果汁愿意被并购的动机:1、收购高价的诱惑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计划以每股12.2港元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总收购价为179.2亿港元,,此次收购的溢价程度之高,是足可以让股东心动的。
2、汇源果汁自身面临资金及经营压力。
汇源果汁饮料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
从原料基地建设、运输和加工环节、广告推广,到销售通路,无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的压力迫使汇源果汁公司寻求好的合作伙伴,缓解资金压力。
高财案例分析之可口可乐并购汇源
案例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例1.案件回顾:2008年9月3日上午,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可口可乐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未行使可换股债券。
由于该项收购满足了我国《反垄断法》以及《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关于经营者集中事先申报的要求,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申报材料。
经由初步审查和进一步审查,商务部最终于2009年3月18日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申请,认为该收购会对市场竞争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两个传导效应和一个挤压效应”。
也即是说,集中可能会导致可口可乐公司传导其市场支配地位和品牌,并对中小型果汁企业产生挤压效应。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是自《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被商务部禁止的集中案件,这个案件为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所带来的思考,已经超越了案件本身所包含的意义。
2.商务部禁止该收购案件的理由:(1)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品牌是影响饮料市场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制“美汁源”和“汇源”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将明显增强,加之其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的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传导效应,集中将使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
(3)集中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了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市场参与竞争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案件相关的反垄断法分析:在本案中,将相关市场界定为饮料市场、非碳酸饮料市场、果汁市场,还是纯果汁饮料市场、中浓度果汁市场或低浓度果汁市场,对市场竞争影响的判断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商务部将此案的相关市场界定为果汁类饮料市场,理由是:果汁类饮料和碳酸类饮料之间替代性较低,且三种不同浓度果汁饮料之间存在很高的需求替代性和供给替代性。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作者:管梅宏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07期一、公司简介(一)可口可乐简介1886年,可口可乐在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诞生,1888年,阿萨·坎德勒看到了可口可乐的市场前景,购买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产销售权,1948年上海成为可口可乐海外首个销量超百万标箱的城市,之后,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
直至1978年12月19日,中美宣布正式建交的第二天,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正式宣布重返中国。
(二)汇源果汁简介汇源果汁1992年创立于山东省,1994年将总部迁至北京市顺义区,1998年开始向全国发展,是当年的驰名商标。
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4处现代化工厂,形成了220多万吨年设计生产能力。
建立了270个销售公司和500多个中心专卖店,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
拥有49亿元总资产和万名从业人员。
二、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在碳酸饮料市场,可乐的市场份额被百事赶超;纯净水方面,无法与娃哈哈抗衡;果汁市场输给了汇源;茶饮料输给了康师傅和统一。
因此,可口可乐面临三项选择:自建果汁品牌、与人联合、品牌收购,可口可乐选择了第三个,其原因是汇源强劲的市场占有率以及汇源品牌的吸引力。
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公司将取得汇源果汁公司引以为傲的品牌价值、市场份额、市场潜力和营销网络,再加上可口可乐公司在低浓度果汁市场上的优势,二者的产品将形成良性互补,可口可乐公司在与我国同类企业的竞争中,无疑将占得先机。
三、汇源果汁同意被收购的原因(一)风险增大,强势品牌难以延续经营汇源十六年半,眼看汇源的摊子越大,战线越长,风险也就越大,担心也就越多,而汇源的家族化管理使得他并不信任职业经理人,但兄弟、儿女都没有合适的接班人选。
(二)汇源品牌上升空间小朱新礼长于战略,很敏锐,但在管理上,很多地方他不能完成对自己的超越。
(三)产业链整合双得益汇源果汁有着很长的产业链,可口可乐收购的只是汇源产业链中的下游产业,汇源仍拥有果园和水果加工等产业。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广泛的产品线。
汇源果汁则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果汁生产商之一,以其天然健康的果汁品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闻名。
2018年,可口可乐决定收购汇源果汁,以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
1. 收购汇源果汁的背景
中国饮料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增长的时期,消费者对健康、天然和有机产品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豪华品牌和高端产品在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因此,对于可口可乐来说,收购汇源果汁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可以帮助公司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增加更多高端产品线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收购的计划及其实施过程
可口可乐在2018年1月宣布正式收购汇源果汁,以合理的价格获取汇源果汁61.4%的股权。
随后,可口可乐继续展开收购行动,最终在2018年12月以价值17.2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获得汇源果汁100%的股权。
收购完成后,可口可乐将控制汇源果汁的生产、销售和供应链,并在汇源果汁的品牌之下推出全新的高端产品线。
3. 收购的影响和前景
通过收购汇源果汁,可口可乐扩大了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增加了自身专业化和分散化的业务。
此外,收购还帮助可口可乐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出更多天然、健康、高端的产品线。
2019年,可口可乐宣布计划在中国市场上推出自己的高端成长品牌,其中包括汇源果汁产品线,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总之,收购汇源果汁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上扩大业务的重要步骤,与此同时,这也为中国的果汁市场增加了更多日益高端化和多样化的选择。
用反垄断法分析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
用反垄断法分析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
反垄断法是用来防止市场垄断的法律,针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市场份额:可口可乐与汇源均是饮料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在收购前,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非常大,因此,如果收购通过,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可能会导致市场垄断。
2. 市场竞争:如果收购通过,可口可乐将掌控更多的市场资源,有可能给其他竞争对手带来不公平的竞争压力。
这种不公平会导致市场竞争的减少,限制消费者的选择,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利益。
3. 消费者利益:在市场垄断的情况下,价格可能会上涨,甚至低质量的产品也可能挤占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
这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因此,反垄断法要求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从反垄断法的角度来看,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可能会违反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需要加强监管和分析。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分析
反思
品牌意识的培育 民族品牌的保护 企业家的退出机制
细化反垄断法规则,搭建更为基础的竞争制 度平台
经济环境
可口可乐 $51.66 $55 $54
汇源
社会文化
技术因素
1.果汁饮料行业诸强割据
生产厂家多,生产技术相似度高
改良技术取消消耗的资源和成本大 竞争者企图采用降价等手段促销
2.汇源转化技术,开拓上游市场
•
• •
可口可乐对并购案的回应
汇源对并购案并购的反垄断审查
1. 申报标准分析。 2. 垄断性分析 3. 最后,商务部依法作出禁止可口可乐收购会汇源 的决定体现了我国经济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符 合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精神和理念。
14
各方对并购失败的反应
• • 可口可乐对并购案失败的回应 汇源对并购案失败的回应
•
•
外媒对并购案失败的回应
网友对并购案失败的回应
案例背景
(二)果汁市场背景
汇源100%果汁占据了国内纯果汁46%的市 场份额,中高浓度果汁占据39.8%的市场份 额。2007年,汇源果汁销售79万吨,营业额 26.56亿元。
案例背景
(三)可口可乐并购动机 • 饮料市场呈现的态势: 预期中国果蔬汁市场将以14.5%的复合年增 长率持续增长至2012年的191亿公升。 目前,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饮料市场正 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压力
网民的反应
大部分的网友认为并购 失败的理由充分,也有 不少网友对是否构成垄 断产生质疑
积极效应
消极效应
积极效应
促进进步 提升结构
整合资源 优化配置
据调查显示 “08年汇源占高浓度果汁市场56.1%; 中国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全球第四大市场,2007 年在中国收入的增幅达到18%; • 可口可乐拥有中国软饮市场15%的份额; 汇源在中国果汁市场有10.3%的份额,在所有果汁品牌 中市场占有率第一; 可口可乐占有中国果汁市场9.7%的份额仅凭一款果粒橙 就拿下果汁市场第二名的位置; „„”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案例分析案情简介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以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
收购Acquisition 定义:收购是指买方企业从卖方企业购入资产或股票以获得对卖方企业的控制权汇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汇源已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第一品牌,汇源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另据汇源2008年半年报显示,汇源上半年总体销售额约12.94亿,其中百分百果汁和中浓度果汁销售额就达7.437亿。
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诞生于1886年,总部在美国的亚特兰大,是世界软饮料销售的领袖和先锋。
1927年可口可乐在中国设立了第一家分公司,1979年又重返中国。
至今已在中国投资达12亿美元。
产品以可口可乐、雪碧、酷儿等为主导产品覆盖碳酸饮料、果汁饮品、汽水、茶饮料等几大领域。
汇源的动机赢在溢价公众股东回报丰厚并购效应力推产业升级汇源赢在溢价可口可乐对“中国汇源果汁”的全资收购出资达到25亿美元,折合约189亿元港币。
相当于收购公告发布前一天“中国汇源果汁”市值的3倍,为其上市发行价的2倍,如果此项交易能够成功,汇源集团借助股权交易将获得其中近80亿元港币。
公众股东回报丰厚法国达能集团、美国华平集团、全球三大发展银行之一的荷兰发展银行以及香港惠理基金等在汇源中都有较多持股。
这一次,借助可口可乐的参与,两年实现收益翻倍,上述股东也成功实现“套现”,完成了资本“退出”或投资价值增值的目标。
最大的赢家应该是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因为它们通过转让下属子公司,实现了有形资产的增值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变现。
并购效应力推产业升级汇源方面希望通过合作,把将近1万名员工送进了可乐的大学堂,这些人,将会为推动中国饮料工业和中国食品产业链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分享了WTO的经济红利,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
以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WTO,入世、并购、投资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案例分析: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商务部就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反垄断审查做出裁决[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
香港上市公司汇源果汁也同时公告,称可口可乐旗下全资附属公司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
]2008年9月18日,商务部收到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材料。
经申报方补充,申报材料达到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要求,11月20日商务部对此项集中予以立案审查,12月20日决定在初步审查基础上实施进一步审查。
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从市场份额及市场控制力、市场集中度、集中对市场进入和技术进步的影响、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及品牌对果汁饮料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此项集中进行了审查。
审查工作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审查过程中,充分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意见。
经审查,商务部认定:此项集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同时,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消除该等限制竞争效果;此外,集中还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
[据研究公司Euromonitor称,可口可乐是中国市场上最大的碳酸饮料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达52.5%。
该公司的全球竞争对手百事公司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排名第二,占有32.8%的市场份额。
汇源果汁是中国最大的纯果汁生产商,在这一高端市场占有33%的份额。
可口可乐也出售果汁饮料,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它与汇源果汁在中国果汁和蔬菜汁市场合计占有20.3%的份额。
]为了减少集中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商务部与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进行了商谈,要求申报方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可口可乐公司对商务部提出的问题表述了自己的意见,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及其修改方案。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缺乏规范合法性
缺乏认知合法性
多数同行及网友反对可 口可乐收购汇源
4可行性措施
将战略进程进行纵向拆分
• 就是不在明目张胆的全面 收购,而是逐步击破,这 样更容易获得规制合法性
结盟政府VS时机选择
将规制与公众意愿相互结合
朱新礼的个人财务运作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毕经纬 胡方圆 李佳 陆韵石 温艳华 徐玲丽 虞雅琳
目录
合法性分析 可行性措施
1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进展
时间
进展
2008年9月3日
2008年11月19日 2008年11月20日 2009年2月28日 2009年3月18日 2009年3月22日
可口可乐向汇源发出24亿美元收购要约
汇源最后一次向商务部提交补充材料 商务部正式进入反垄断调查程序 朱新礼表示可口可乐收购意愿未变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未通过中国审查 商务部称汇源是外国公司,禁购不涉及中国的投资政策
1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进展
收购开始以后,汇源股价走势
2 收购动机分析
对于可口可乐
3收购失败的合法性分析 失败原因具体分析
网友评论
缺乏规制合法性
违反了我国的《反垄断法》, 该法规定,任何行业的任何 公司都不能被允许持有超过 50%的市场份额。 舆论认为汇源作为重要的民 族品牌应当为中国其他民族 企业树立榜样,带动中国民 族民牌的发展,造福于中国 人民,被可口可乐收购无异 于自毁品牌、卖国
2 收购动机分析 对于可口可乐
动机1:争取市场份额
动机2:获得汇源的销售网络
动机3:获得汇源的品牌价值
2收购动机分析 对于汇源
动因1:管理层能力有限
动因2:如果收购成功,汇源将在以下方面获得好处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例分析
一、并购的动机
可口可乐公司制定了全方位发展饮料业务,加大非可乐市场特别是果汁市场的经营战略。
此次收购汇源可谓是正好满足了可口可乐战略调整的需要。
可口可乐公司在低浓度果汁市场上拥有优势,而汇源果汁公司在高浓度果汁市场上拥有优势,两者的产品将形成良性互补。
收购之后果汁市场直接的变化就是可可口可乐讲取代汇源和康师傅、统一在果汁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目标企业的选择
考虑到“汇源”是一个很成功的品牌,可口可乐公司将取得汇源果汁公司引以为傲的品牌价值、市场份额、市场潜力和营销网络,将最强竞争对手的资源为我所用,这可是一个独特的机会。
倚仗两者的品牌效应和渠道协同,再辅以出众的资源整合能力、国际市场营销手段和产品研发优势,可口可乐公司在与同类本土企业的竞争中,无疑将占得先机。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分析
据金融界网站调查结果显示,69.65%的被调查网友反 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接近七成;24.2%的网友赞 成汇源被收购;6.15%的网友表示无所谓。
反对理由主要有: 1、有可能损害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利益 2、将危及产业安全甚至国家安全 3、担心民族品牌的旁落。
商务部开启反垄断审查
根据《反垄断法》的申报标准达到下列之一,即须申报 (一)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 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 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二)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 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 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最后,商务部认定,并购将会挤压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 抑制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市场参与竞争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商务部反垄断审查的结果
经由初步审查和进一步审查,商务部最终于2009 年3 月18 日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 申请,认为该收购会对市场竞争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两个传导效应和一个挤压效应”。 商务部认为集中将产生如下不利影响: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全资收购汇源果汁集团 有限公司,若收购被批准,汇源果汁将成为可口可乐全资子公司, 24 亿美元的总收购价,这是中国最大一笔外资并购案。
汇源公司的情况
汇源品牌创立于1992年成立,是主营果蔬饮料的大型现 代化集团公司。经过十多年经营,汇源成为中国果汁行业 第一品牌。
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公司将取得汇源果汁公司的品牌价值、市 场份额、市场潜力和营销网络。由于可口可乐公司在低浓度果汁市 场上拥有优势,而汇源果汁公司在高浓度果汁市场上拥有优势,两 者的产品将形成良性互补。倚仗两者的品牌效应和渠道协同,再辅 以出众的资源整合能力、国际市场营销手段和产品研发优势,可口 可乐公司在与同类本土企业的竞争中,无疑将占得先机。
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分析.doc
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分析.doc可口可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汽水和饮料制造商之一,汇源果汁是国内著名的果汁生产和销售企业。
2013年9月,可口可乐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可口可乐东方饮料有限公司完成了对汇源果汁的并购。
此次并购的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市场上进一步扩大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并丰富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线,使得可口可乐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首先,从可口可乐的角度来看,此次并购对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战略部署非常有利。
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一直较为稳定,但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通过对汇源果汁的并购,可口可乐得到了一个强大的营销网络和渠道,使得可口可乐的产品能够更加广泛地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面前。
此外,汇源果汁还拥有非常好的产品研发能力,这使得可口可乐可以借鉴汇源果汁的经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
因此,此次并购对于可口可乐的战略布局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其次,从汇源果汁的角度来看,此次并购对于其来说并不一定完全有利。
在此之前,汇源果汁作为独立的企业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而此次并购可能会使得汇源果汁被消费者视为可口可乐的附属品牌,从而影响汇源果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此外,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可口可乐和汇源果汁在管理方式和运营理念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合理地整合两家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也是此次并购面临的挑战之一。
除此之外,此次并购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中国市场的监管问题。
在中国,对于外资企业的控制和收购一直有着比较严格的法律和政策限制,以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
因此,在进行并购的过程中,可口可乐需要尊重中国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并购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评析 廖艳嫔
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评析——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和反思廖艳嫔[1]【内容摘要】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是中国实施以来的第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标杆案例”,此案也是《反垄断法》实施后首个作出禁购决定的案例。
案中涉及了不少有关《反垄断法》实施的程序和实体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解读了以原则性规定为主要立法技术的《反垄断法》。
同时,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也折射了中国商务部在运用《反垄断法》处理有关外国公司并购中国知名企业的方法与态度。
本文通过分析并购案中的有关细节,观察《反垄断法》在实施中的实际发展,希望可以对有关的商务和法律专业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指引。
【关键词】可口可乐汇源反垄断相关市场传导效应一、导言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是中国实施以来的第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标杆案例”,此案也是《反垄断法》实施后首个作出禁购决定的案例。
案中涉及了不少有关《反垄断法》实施的程序和实体方面的问题,进一步解读了以原则性规定为主要立法技术的《反垄断法》。
同时,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也折射了中国商务部在运用《反垄断法》处理有关外国公司并购中国知名企业的方法与态度。
本文通过分析并购案中的有关细节,观察《反垄断法》在实施中的实际发展,希望可以对有关的商务和法律专业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指引。
二、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简介2008年9月3日汇源宣布,可口可乐公司已向持有汇源66%股权的三大股东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达能及华平基金旗下Gourmet Grace提出第股12.20港元收购要约。
由于引发全面收购要约,此宗收购金额合计179亿港元(约合24亿美金)。
如获批通过,将是可口可乐历史上的第二大收购案,也是中国迄今最大一笔外资并购案。
交易的一方是全球最大的碳酸饮料巨头,另一方则是中国大陆果汁饮料的知名品牌。
2009年3月17日,在经历了长达198天的马拉松式调查评估后,商务部宣布了针对并购的审查结果: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并于第二天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的审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投资学课程论文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的分析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摘要《反垄断法》实施一年多来,在我国的经济和法律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营者集中已经开始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规制的疏漏也产生了破环市场竞争的负面影响。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作为《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通过反垄断审查的并购案,在理论界和实物界产生了诸多争议。
本文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过程及结果方面来分析此次并购失败的原因及成功的可能性。
关键词:可口可乐;汇源;并购;经营者集中;实质性标准Abstract”Antitrust Law” more than one year ago, in China’s economic and legal life, had a profound impact. Concentration of business operators have begun to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and because of omissions regulation also had a broken ring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arket competition. Coca-Cola Huiyuancas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s the” anti—monopoly law” did not pas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rst anti—monopoly review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ory and in—kind session had a lot of controversy.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ca-Cola Huiyuan acquisition process and outcome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the merger and the likelihood of success.Key words: Coca-Cola;Huiyuan;Merge;Operator Concentration;Substantial Evidence一、引言经营者集中在我国的经济和法律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市场竞争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一方面,经营者集中使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 提高了竞争力,进而增强整个市场的竞争活力:另一方面,经营者集中对市场结构产生了有力的冲击,可能导致集中后的经营者对特定市场的支配地位,从而产生限制竞争的后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既有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也有国内企业海外并购,还有外资并购国内企业。
然而在市场繁荣的背后,还存在很多制度性问题, 最主要的就是缺少一套完善的法律。
我国虽然己建立了自己的反垄断法体系,对现行经营者集中进行有力的规制,对企业并购做了一些规定,但都是原则性规定, 缺乏可操作性。
笔者试图通过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和司法实践,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立足于本国国情对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规制进行探讨,以期得出对我国有益的建议,以维护本国市场的有效竞争,同时应对境外集中对本国市场竞争的不利影响。
二、背景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拥有500多个饮料品牌。
其在中国的分公司拥有多个品牌,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是最受欢迎的软饮料之一。
截止 2009年10月,可口可乐在中国区已建有39家瓶装厂。
目前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员工已超过30,000人,可口可乐在中国间接创造了40多万个就业机会, 每年直接或间接带来利税16亿元人民币。
每年在中国增加经济产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其碳酸饮料在饮料市场赫赫有名。
网上资料显示可口可乐2007年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42%。
在中国软饮料市场大约占15.5%的份额,是百事可乐的两倍。
汇源果汁全称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汇源果汁已经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的第一品牌。
汇源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汇源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集团累计研发和生产了500多种饮料食品。
资料显示,汇源果汁为目前中国纯果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2007年,汇源果汁销售额达到26.56亿元,增长28.6%。
2008年上半年,汇源饮料总产量54万吨,同比增长11.1l%。
Euromonitor数据显示,汇源果汁以10.3%的市场占有率位居中国最大的果汁及蔬菜汁生产商地位,紧随其后的就是可口可乐,市场占有率为9.7%。
据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08年12月,汇源100%果汁占据了纯果汁42.1%的市场份额,中浓度果汁占据43.6%的市场份额,明显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浓缩汁、水果原浆和果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9月3同,中国汇源集团发布公告称,可口可乐公司已与汇源果汁三大股东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达能及华平基金旗下Gourmet Grace签署接受要约,通过旗下一家全资子公司拟以约179.2亿港元全资收购汇源果汁,每股12.2港元,现金收购汇源合计持有的汇源果汁大约66%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转换债券及期权。
12月11日,可口可乐就并购事宜与反垄断局进行了初步的交流与沟通。
根据双方协议,交易完成后,汇源果汁将成为可口可乐这家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并将撤销其上市地位。
可口可乐作为全球最大软饮料制造在中国市场长期占有率第一,其约70%以上的收入来自碳酸饮料,然而近几年碳酸饮料的市场呈逐年下降趋势,非碳酸饮料逐年上升。
虽然可口可乐也开发了“美汁源"等果汁饮料,但销量仍不敌国内汇源。
三、并购对汇源的影响对汇源集团来说,可口可乐并购其旗下汇源果汁子公司的并购案是一次很好的解决公司内外矛盾的机会,也为整个集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首先,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给汇源集团带来了接近200亿的资金,给一直偏紧的汇源集团的资金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汇源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面临资金链偏紧的问题,其原因有三,第一,产品是中高浓度的果汁。
对原料的需求大,原料的运输成本高;第二,中高 浓度果汁与低浓度果汁相比,生产、储存难度更大,需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设备,加大了资金需求;第三,中高浓度果汁成本较高,价格也较低浓 度果汁高许多,打开市场的难度更大,而且面临价格战的抵抗能力较弱。
虽 然中高浓度果汁营养价值高,符合饮料市场健康化的趋势,但是仍非市场主流,一直是汇源重整资源以适应竞争的瓶颈,而本案却是解决资金问题的良机。
汇源的产品优势在现阶段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导致了汇源偏紧的资金链和长年的负债经营。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以后,汇源集团将近7亿的负偾将迎刃而解,计划投向上游的20亿也马上可以到位,无疑是一笔绝好的交易。
但是由于未通过反垄断审查.汇源的资金链问题将得不到解决。
不仅如此,汇源投向上游20亿以后的后续资金也成了公司发展中很大的问题。
政府以一纸公文就否决了一个双赢的方案,“保住”了汇源果汁的品牌,却保不住汇源的未来。
其次,这次的并购案可以为汇源集团打开国际化的大门,减小国际化的压力。
一方面,汇源果汁饮品符合现阶段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顾客价值的内生力量要求汇源迅速地做大做强,从而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
如果不能及时抢占市场,就会被其他饮料企业后来居上,失去现有优势。
由于上市不久,汇源集团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投入到原料、生产、销售的升级中去,其公司实力还不符合国际化的要求。
特别是国际销售渠道.更是难与成熟的跨国公司抗衡。
虽然面临最佳的国际化时机,但也没有抵御国际化市场竞争的实力。
如果与可口可乐这样臣头式的跨国集团公司合作,汇源果汁就可以借助可口可乐公司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来销售产品,而且还可以直接引进国际化的运营模式,有利于实现汇源的快速国际化。
另一方面,汇源集团股份中境外资本较多。
由于08年的经济危机,外国股东们也希望投资能尽快实现回报,因此对汇源管理层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这是汇源国际化压力的内因。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案,对汇源的境外投资者而言无疑是投资回报的绝佳时机。
加上经济危机导致的资金紧缩,让他们更是看重这笔收益。
但是由于商务部禁止了此项收购,汇源的内部的国际化压力较本案之前定是有增无减,使汇源将来的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再次,不仅汇源有国际化的趋势,许多跨国公司也对中国的市场虎视眈眈,可口可乐公司于汇源集团的合作可以大大加强汇源抵御境外资本抢占市场的压力。
近年来,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国内市场屹立不倒也是汇源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积极开发上游果园,更新生产罐装技术,扩大销售渠道,引进先进经营理念的管理层都是汇源集团现阶段的当务之急,但资金问题一直是汇源重整资源以适应竞争的瓶颈。
而本案却是解决资金问题的良机。
虽然此次融资会使得汇源丧失控股权,但是这在汇源的发展史上并不是没有出现过,朱新礼也一再强调控股权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事实上,汇源之所以在短短的十七年里从一个水果罐头加工厂快速成长成为国内中高浓度果汁的龙头企业,与汇源的几次成功的股权融资是分不开的。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与新疆德隆的合作,2001年.汇源与当时的德隆旗下的上市公司新疆屯河合资成立“北京汇源”。
汇源出让51%的股权而获得资金5.1亿。
朱新礼失去了控股权,但汇源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的契机。
在2003年德隆崩盘以前朱新礼以9倍市盈率的价格购回51%的股份,适时抢回了对公司的控股权。
此次并购案也是汇源管理层深思热虑的结果。
由融资带来的40倍于德隆案的资金对汇源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以朱新礼险中求胜的战略眼光,,汇源很有可能仍会是股权融资中最大的赢家。
当然,由于商务部的禁令,这些可能性也成了纸上谈兵的假设了。
第四,汇源集团可以通过合作实现管理的升级。
汇源集团实行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核心是都讲着沂蒙山土话的家族成员,集权文化根深蒂圊。
在这样的环境下,虽然引进了许多管理人才。
但是由于是“外人”,很难真正融入到企业的核心中去。
与此同时,他们带来的先进的管理理念也被柬之高阁。
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家族高管们的管理能力已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需要。
同时,家族高管也不能被适时淘汰出管理层,因此阻碍了汇源集团未来的发展之路。
如果实现了并购案,可口可乐公司的先进管理层的融入,对管理升级无疑有巨大的意义。
但现今随着禁制令,这个绝佳的机会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