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谈陕西民俗文化现状

合集下载

关于陕西民俗文化现状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陕西民俗文化现状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陕西民俗文化现状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组:汉台中学高二(2)班第十一小组【摘要】陕西具有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民俗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失去其生存的土壤,因此它的传承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其现状的了解,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期待陕西民俗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陕西民俗文化民俗开发民俗文化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忽略民俗文化的存在,忽视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创新,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作为当前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结果,民俗文化在此程度上出现了程度不同,内容复杂的变迁;作为被开发的对象,民俗文化尽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受到的破坏远远大于保护,作为被保护的对象,民俗文化受到的关注还处在人造声势的阶段,保护口号远远多于实际的措施,但已经表现出充满希望的前景。

一.陕西民俗文化现状(一)陕西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特色1.原生态文化保存完整,原真性强,具有极高的旅游体验价值来过陕西的人都知道,陕西的地理环境特点之一是山地较多,这使得陕西的两大区域形成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从而使一些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得以较完整的保护下来,以至于产生到这里旅游活动的动机。

(1)资源类型丰富,文化兼容性浓烈,风俗的古老性明显陕西民俗文化囊括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划分的所有类型。

有口头传说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知识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这五个方面。

同时又是13个古代王朝的所在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因此在文化兼容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并且表现出极强的历史悠久性和风俗古老性。

①陕西民俗文化在“知”和“娱”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陕西民俗文化常常与历史文化交叉并举,这使得民俗民俗展现的地区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较好的融合。

特点总结: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其中某些例如陕北民歌集中体现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极具原发性特点;其中还可以听到“陕西十八怪”,一些手工艺制作等等形象夸张,生动可爱,乡情浓郁,色彩鲜艳;古老性也不能忘记,陕西方言是中国古文字的活化石,现在陕西方言中至今还保留着古香古色的腔调和文字;最后一个要属多样性了,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尤其在传统表演上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样性特点,比如说皮影艺术,不仅是表演道具也是独具风格的艺术品,正月的社火也是一种靠扮演造型获胜的艺术,通过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一个个故事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瓴惊险迭出的艺术感染力,例子数不胜数。

浅析陕西皮影的现状与开发策略

浅析陕西皮影的现状与开发策略

成 立 专 门 的 工 作 机 构 , 吸 收 热 爱 皮影 的 宣传 图 片 , 使 之 成 为 西 安 的 一 皮影 艺术 事业 的 民间艺术 家 、志士仁 人 道 亮 丽 的风 景 线 。 同 时在 公 交 车 内 的 承 、合 理利 用和 产业 开发 。下 设专 门委 代 表 曲 目。
员会 ,对 民间 艺术进 行挖 掘搜 集整理 , 研 究保 护 与发展 暨产 业开 发途 径 。设 立
二 、皮影融入 当前旅游市场 中所 为会员。研究会具体负责皮影保护、传 小 电视 中 可 以 播 放 一 些 皮 影 的 介 绍 和
2 全 新打造 保 典 推新 。
陕 西皮 影 戏 的传 统 剧 目有 《 游 政 府 的政 策 支 持 不 到 位 ,缺 乏 专 皮 影音 乐研 究室 、皮 影剧 目造 型资料 研 西湖 》 、 《 咤 闹海 》 、 《 哪 古城 会 》 门的 机 构 来 研 究 陕 西皮 影 这 一 民 间 艺 究 室 等 。并 制 定 皮 影 产 品 质 量 鉴 定 标 等 。这些经 典剧 目深受人 们的喜爱, 术 , 在 皮 影 的保 护 和 传 承 上缺 乏 一 定 准 ,规范皮影 市场管理 。
政 府 缺 乏 相 应 的 人 才 鼓 励 机 制 和 对 外 学 习皮影 演 唱和雕 刻 艺术 ,培养 一批 艺 技术 ,用 皮影 语言 、手段 表演 寓言故 事 宣 传 措施 。
( )旅 行 社重 视 不够 二
术 新人 ,使他 们 能全面 深入 了解 陕西 皮 和现 代剧 目,更能 吸 引青 少年人 群 。上 影 的文化 内涵 ,造 就一 支业 务水 平高 素 演一 些 寓言故 事、神 化传 说类节 目,这 样可 以取 得非 常好 的社会 效益和 经济 效 ( )提 升 皮影 认知 度 二

(完整版)陕西民俗文化

(完整版)陕西民俗文化

略谈陕西民俗文化论文摘要:陕西具有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民俗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失去其生存的土壤,因此它的传承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其现状的了解,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期待陕西民俗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陕西民俗文化民俗开发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

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一陕西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和秦、汉时期的发展陕西民俗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

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

”《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气力,以射猎为先。

”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关于陕西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

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

”《宁强州志》也说:“宁强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

都充分显示着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风习的地域特点.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

陕西民俗调研报告

陕西民俗调研报告

陕西民俗调研报告一、引言陕西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因其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多样而闻名。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陕西民俗风情,探究其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为保护和传承陕西的民俗文化做出贡献。

二、调研方法及过程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查、访谈、观察和文献资料收集等。

我们先选择了陕西的几个代表性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包括西安、华山、延安等。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与当地的民众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

同时,我们也聘请了一些专家学者进行采访,收集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陕西的博物馆和其他相关展览,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陕西民俗的认识。

三、陕西民俗的独特之处1. 历史悠久陕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

在陕西的民俗中,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比如,陕西的婚礼习俗中,有许多与唐朝、宋朝相关的仪式和习惯。

这些习俗延续至今,成为了陕西民众的传统文化。

2. 地域差异陕西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各异,因此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也有所不同。

比如,陕北地区的民俗更加朴实,有着浓厚的农耕文化的烙印;而陕南地区则以手工业文化和民间手工艺品闻名,如华县的皮影戏、户县的刺绣等。

3. 艺术表达陕西的民俗表达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

比如,陕西的“秧歌”是一种富有历史内涵的舞蹈形式,常被用于表达人们的喜悦和美好愿望。

4. 传统节日陕西的传统节日也是其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被陕西民众十分重视。

人们会在这些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祖、舞狮、放鞭炮等。

四、面临的挑战和保护措施陕西的民俗文化面临许多挑战,主要包括现代化进程、城乡发展差异等。

为了保护陕西的民俗文化,我们提出以下措施:1.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陕西民俗的认识和重视程度;2. 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促进其传承与发展;3. 建立相关机构,组织专门的研究团队,深入挖掘陕西民俗的内涵与价值;4. 加强文化交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陕西体验和了解其民俗文化。

陕西区域民俗文化旅游现状分析与旅游开发

陕西区域民俗文化旅游现状分析与旅游开发

O L T e a t l o wa d e e a a lc b u r d t n c l r —o i n e u i m r d c s e p o t to h a x I h ri e f r r s s v r lt cJ s a o t ta ii u t e c o u re t d t r o s p o u t x l i in i S a n i a n
p vi o r nce .
Ke r s S a n d: c t r y wo d : h a 】 l u u e—o i n e u im ; t u im e e o me t re t d t r o s o rs d v l p n
陕西 是中华文 明的发 源地 之一 ,有 大量 民俗文 化遗 产仍 以其 特有 的方式存 在 和延 续着 ,可 以说 民俗文 化旅
关 键 词 :陕 西 ;民俗 文化 旅 游 ;旅 游 开发
中图分类号 :F9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04 (0 8 4— 0 9— 4 5 27 0 9— 2 X 20 )0 02 0
An l ss o he Siu ton fRe i n lCu t r ・ i n e To im n a y i n t t a i s o g o a lu e— Or e t d urs i S a iPr v nc nd Co nt r—M e ur s ha nx o i e a u e . as e
Z HANG i C imig Ja , UIXao n 2 n
( . eat etfCe sy一 1Dp r n o hmir m t
Si c ; c ne e
2 Dp r etfEoo i n ng m n ,A k n n e i ,A k n7 5 0 ,Sa n i h a . eat n cnm c a dMaa e et na gU i rt na g 2 00 h az ,C i ) m o s r sy n

略谈陕西民俗文化的特点及发展

略谈陕西民俗文化的特点及发展
上。 例如陕北剪纸。 最初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的“ 窑洞
角余料做成 的娃娃 、 老虎、 、 猫 、 猴 鸡、 狗及虎头等玩 具, 形象夸张, 生动可爱, 乡情浓郁色彩鲜艳。流行于 关 中地 区的香包, 用棉织品和丝绣扎成各种人物 、 动 物、 花鸟虫鱼 、 瓜果蔬菜等形状内 装雄黄、 香草等药
作者简 介 : 张桂荣 , , 女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 副院长 ; 周静 , , 女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办公 室主任 。
4 2
陕西社会 主义学 院学报
21 02年 1 月
寄托情思的一种信物。 4 历史的古老性。 、 陕西历经周秦汉唐, 是十三朝 古都所在地 。 语言的繁衍变化, 总逃脱不 了旧有的基 础。陕西方言是中国古文字的活化石 。现在陕西方 言中至今还保留着古香古色的腔调和文字 。如“ 乡 党” 一词, 与古代 的民户编制有关。据《 汉书》 “ 载:五 家为邻, 五邻为里, 四里为族, 五族为党, 五党为州, 五

生活习俗, 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 。 信天游的节 奏大都 十分 自由, 旋律奔放高亢, 韵律 和谐 , 扣人心
弦, 回肠荡气, 不假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 。信天游 的 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 自然景观 、 社会 风貌 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极具地域的原发性特点。
2 制作 的原始性。 、 陕西民俗都是“ 得掉渣的 土” 东西, 极具原始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些手工制作
陕西 民俗文化是 中国文化和 “ 东方文化 ” 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 一位 日 本大学的教授说过: 陕西民俗 文化的价值。 绝不亚于周 、 、 、 秦 汉 唐文物的价值。它 象征的贴切, 的生动, 鲜活 故事的情趣, 表现 出其超 乎大多数人想象的神韵 。总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陕西农村传承文化调研报告

陕西农村传承文化调研报告

陕西农村传承文化调研报告陕西农村传承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解陕西农村传承文化的现状、问题和影响,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陕西农村文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选择了陕西省内的几个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农民、乡村干部等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研结果1. 陕西农村传承文化的现状:陕西农村传承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较高的知名度。

包括传统民俗、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形式。

2. 陕西农村传承文化存在的问题:传承方式单一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传承人口老龄化;少数传统文化受到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等。

3. 陕西农村传承文化的影响:传承文化是农村特色的重要标志,对于增强农村集体记忆、促进乡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传承文化还能够带动旅游业发展,提高陕西农村形象和知名度。

四、调研建议1. 多样化传承方式:应鼓励探索多种传承方式,包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记录和传播,如通过视频、音频等媒介进行传承。

2. 激发年轻一代兴趣:应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手段,增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培养他们成为传承的接班人。

3. 加强传承人培养:应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改善传承人口老龄化问题,防止传统文化技艺的中断。

4. 平衡商业化与保护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商业化发展中保护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避免商业化削弱其纯粹性。

五、结论陕西农村传承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但在传承方式、年轻一代兴趣、传承人培养、商业化与保护之间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多样化的传承方式,激发年轻人兴趣,加强传承人培养,平衡商业化和保护之间的关系,以保护和传承陕西农村文化。

同时,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陕西农村传承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陕西乡土文化研究

陕西乡土文化研究

序言陕西的乡土文化包括:戏剧、曲艺等。

是勤劳智慧的陕西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和生活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沫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做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使陕西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

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

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

它反映了陕西当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也反映了该地区百姓的审美观念、艺术情趣、生活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从古至今,它在陕西人的精神生活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为陕西当地群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它是陕西群众文化的根。

近年来,随着我们对乡土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对乡土文化的发掘、认识、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正在持续升温。

本文就以极具代表性的长安侯官寨牛老爷社火为例来浅谈陕西乡土文化,介绍宣传丰富多彩的陕西民间文化。

保护和传承我们当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长安侯官寨牛老爷社火所在的区域、地理环境及历史渊源(一)长安侯官寨牛老爷社火所在的区域、地理环境侯官寨,位于终南山脚下的西安市长安区杨庄乡,东径109°,北纬34°,东邻蓝田,北接历史名镇引镇,西康铁路绕村而过。

目前,全村约有600户人家,3700多人口。

其中,上堡子约有100多户人家,500多人口。

这里交通便利,一年四季稻麦飘香,六畜兴旺,多年前开挖的渔塘波光粼粼,风景秀丽,是人们前往旅游胜地终南第一峰太兴山的必经之地。

静静的浐河和清水河从村子东西两侧不远处自南向北缓缓流过,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风淳厚,生活悠然。

(二)长安侯官寨牛老爷社火的历史渊源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

它来源于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

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中华文化概说论文-陕西民俗文化

中华文化概说论文-陕西民俗文化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华文化概说分校(工作站) 开放学院大众科培教学点专业会计学(本科)学号学生姓名2015年1月陕西民俗文化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

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

有着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乡土文化、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关键词:陕西民俗文化表现形式措施保护产业一、什么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

《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

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

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这里说的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一番调查研究。

太师是掌管音乐及负责搜集民间歌谣的官吏,他把民间传承的民歌(国风)呈递给国君。

国君通过这些民歌,“观风俗,知得失”,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

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间流传的民歌。

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包含着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对研究我国古民俗具有重大价值。

就比如《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侠义文化都属于民俗文化意识范畴。

研究民俗事象和理论的学科称为民俗学。

“民俗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如考古学要借助民俗学揭开古代社会神秘的面纱,民俗学要借助考古学提供古代传承文化的实证。

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调研报告

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调研报告

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调研报告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调研报告陕西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陕西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以下是对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调研报告。

一、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首先是兵马俑,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陪葬的制陶工艺精美、数量众多的陶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杰作。

其次是秦始皇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陕西还有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二、建筑文化陕西的建筑文化以古代建筑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

首先是古城墙,位于西安城内的古城墙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城墙,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垣工程中的杰出代表。

其次是大雁塔,大雁塔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珍品之一,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为了收藏文物而修建的,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

此外,陕西还有华清宫、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重要的建筑文化景点。

三、民俗文化陕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首先是皮影戏,陕西皮影戏是中国三大皮影戏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是莜麦文化,莜麦是陕西的传统农作物,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的重要食品,也是陕西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陕西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和传统手工艺品,如关中彩灯、西安刺绣等。

四、风俗习惯陕西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首先是陕北的坨子宴,坨子宴是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风俗,是一种由土豆制成的面点,口感独特,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其次是陕西的脑白菜宴,脑白菜是一种在陕西特产,被当地人民视为富贵之物,而举办脑白菜宴则被看作是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

此外,陕西的人们还会在正月初一吃酸辣豆腐羹,这是陕西的传统风俗。

总结起来,陕西地域文化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筑文化独特,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风俗习惯引人注目。

这些特色使陕西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也为陕西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陕西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一. 调查时间2013年2月10日—2013年2月16日二.调查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西市春节会场三.调查对象部分民间文艺家、参观市民四.调查方法随机采访五.调查结论参加这次庙会活动的有陕西各地民间艺术品。

民间艺术品有:剪纸、布艺、布贴花、香包、刺绣、青铜工艺品、泥塑、黑陶、皮影、农民画、马勺脸谱、茶叶、古钱币、蛋壳工艺、土织布、乾州四宝、奇石、根雕、景泰蓝画、石刻、拓片、树脂工艺等40多个种类。

在此次会场里,我就民间传统文艺的生存现状、未来结局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等有关问题,随机对部分参观的市民和参展的民间文艺家进行了调查采访。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以下现象:1.大部分市民在参观前并不了解晓各地区的传统民间文艺,甚至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艺特产也知之甚少,只有个别特别喜爱传统文艺,平时关注和收集有关信息的市民(都为中老年),对展出的相关以内容很了解。

2.90%的被采访者认为民间传统文艺的现状堪忧,应受到重视和扶持,同时,几乎所有的被采访者认为传统文艺的产业化前景良好。

3.从事该传统文艺人员的年龄阶层75%为中老年,25%为青少年。

4.大多数文化艺术制品已经是不仅仅只具有其传统的作用和意义,更多的是作为被人们收藏欣赏工艺品或是馈赠的纪念礼品。

还有的如华州皮影,则是作为一种传统而又新奇的表演形式生存于世。

5.大部分的民间演艺人对其所从事的传统文艺并不抱悲观态度,而且认为该民间文化艺术所象征或代表的传统习俗仍然被人们认可和履行着。

通过以上现象,我发觉传统文艺的现状比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首先,社会关注度很高。

其次,人们对传统文艺仍然具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并希望其能够流传下去。

庙会期间,每天从各地前来参观的人员是络绎不绝,人挨人、人挤人的程度,很多家长还专门带着孩子前来,让孩子接受传统文艺的熏陶。

最后,传统文化艺术逐渐规模化、产业化。

产业化的现状及前景都被人们所看好。

并且,在民间艺人的队伍中,已开始出现部分刚毕业的青年学生,这说明了产业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得更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接受、认可并乐于从事有关传统文艺方面的工作。

第六课 陕西民俗文化的现状

第六课 陕西民俗文化的现状

第六课陕西民俗文化的现状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不同的整理信息的方法,尝试对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

2. 学习选择恰当的方法对以前学过的科学内容进行整理。

3. 体会整理信息的作用,形成信息整理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整理自己获得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陕西的民俗文化的资料进行了下载,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

并对下载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

二、师生互动师如何时整理陕西民俗文化资料?仔细阅读P28生回答。

整理分析资料(1)甄别资料A 文献性的资料,即参阅他人的资料,B 事实性的资料,即自己调查整理的资料。

(2)整理、共享资料
A 共享文件夹
B在计算机中将资料分类,将各类信息、资料归纳整理,加以统计。

C 给共享文件夹下存放资料。

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我们获取信息后,要从这些信息中找到我们所研究主题的特征或发展趋势,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三、巩固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统计表,完成整理自己的资料。

生总结
四、课堂小结
通过表格的形式,我们分工明确,整理的资料一目了然,便于使用和查找。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陕西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李景景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喜欢。

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陕西提供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推动陕西旅游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陕西民俗文化旅游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以促进陕西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陕西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学术界对民俗文化的定义并未达成一致,在《中外民俗学词典》中,民俗文化包括信仰民俗、行为民俗、语言民俗以及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所表现的多种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民俗文化作为民俗旅游的基础,用其独特性激发旅游者的兴趣,并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旅游者亲身投入并参与其中,以达到审美享受的目的。

一、陕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分析陕西地处我国西北部,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农耕经验为陕西孕育了众多的农特产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促使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元素呈现在各地乡村旅游上,不仅有力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让许多的外地游客了解了陕西的民俗文化。

1.以回民街为代表美食街区。

回民街位于西安市鼓楼边上,作为饮食集中街区而出名,是外地游客来陕必去的旅游点之一,街区不仅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清真饮食风味,为全国清真小吃之冠,更涵盖了陕西省数百种特色小吃。

此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位于街区化觉巷内,为街区增添了民俗文化气息。

2.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民俗村。

与回民街不同,民俗村既有各类特色美食,又将各地不同的地质地貌、民俗文艺、民间手工艺品、民俗民居等较好的展示给游客。

陕西十大民俗村中,每一民俗村都有自己独特的之处。

袁家村被誉为关中第一村,在展示关中民俗的同时,将现代年轻人的时尚元素也纳入其中;马嵬驿则较好的利用了其独特的沟渠地貌,各种手工农机具、骑马射箭及雕塑是最大的看点;洋槐林里看云海、移民新村观民俗、女娲湖边来休闲、窑洞土炕拉话话、商业街里品美食,是蓝田县洩湖镇簸箕掌村旅游景区的最大亮点;渭南湭河坊集中了渭南市各县市区特色美食,同时还展示了华县皮影、华阴老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安驿古镇较好的展示了陕北的窑居文化和驿站文化。

陕西 民俗 调研报告

陕西 民俗 调研报告

陕西民俗调研报告陕西民俗调研报告一、引言陕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的省份。

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陕西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融合了汉族、回族、壮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本报告将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对陕西的民俗进行调研,并探讨其历史背景、特点以及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陕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西周时期,陕西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礼仪制度,如祭祀、宴会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统仪式被延续并逐渐形成陕西的民俗风情。

三、陕西的民俗特点1. 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陕西的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传统的节日庆祝、婚礼习俗、葬礼仪式等。

春节是陕西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烟火晚会、舞狮子、放爆竹等庆祝活动。

婚礼是陕西人生中重要的一个仪式,新郎和新娘会进行浓缩牛奶的交杯酒、抢红包等习俗。

葬礼则有祭奠祖先、吃团葬等传统仪式。

2. 特色饮食文化:陕西的民俗饮食以面食为主,如面皮、腊汁肉夹馍等是陕西人常吃的传统美食。

陕西面皮的制作工艺独特,师傅们手工擀面,将面皮拉得又宽又薄。

腊汁肉夹馍是陕西的特色小吃,它的制作需要经过腌制、煮汤、切片等多个步骤。

3. 发达的剪纸艺术:剪纸是陕西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之一,陕西的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刀法和形象生动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陕西的剪纸艺术形式多样,包括吊饰、贴窗花等。

其中,“人”和“花鸟”是陕西剪纸的两个主题,表现了陕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崇敬。

四、民俗对当地社会的影响陕西的民俗文化在当地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为陕西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每年,大量的游客来陕西观赏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品味陕西的特色美食以及欣赏剪纸艺术等,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其次,陕西的民俗传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通过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陕西人民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进而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浅析陕西饮食文化(精选五篇)

浅析陕西饮食文化(精选五篇)

浅析陕西饮食文化(精选五篇)第一篇:浅析陕西饮食文化浅析陕西饮食文化摘要:从人类诞生以来,饮食的不断发展一直推动着人类进化步伐的前进,人类社会进步同时又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川。

至今,中国饮食文化已有八千余年历史,古老的饮食文化创造了中国的史前文明,并随着中华民族的繁盛进入了现代营养饮食新阶段。

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

“民以食为天”,陕西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而又风韵独特,本文将通过对陕西饮食习惯和文化的研究,运用现代营养学的眼光对其进行粗浅地分析,为促进中国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贡献。

关键词:美食佳肴陕西八大怪辣子汤面陕西,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省,盛产小麦,再加上陕西人久而久之形成的踏实本分的性格特质,所以面食成为陕西人的主要饮食。

陕西,这个地处中国西部,依托秦岭资源,自古就是风水宝地,这里的饮食文化自然就是中华文明和饮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陕西饮食文化因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大致可分为关中、陕北、陕南3个不同分支流派,其中以关中饮食文化最为著名。

被誉为“八百里秦川”的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饮食相对较简单,多面食,少蔬菜,故而形成了颇具特色、影响甚大的面食特产,包括西安的牛羊肉泡馍、面皮、肉夹馍、窝窝面等数以千计种类的面食做法和吃法。

俗话说: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地大物博,因此就产生了许多“怪”现象。

“陕西八大怪”中的“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就很有特色。

众所周知,陕西小吃有着千年绵长历史,且博采各地之精华,兼收民族饮食之风味,挖掘和继承历代小吃之技艺,因而其以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而著称,是中国烹饪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品味陕西名小吃,就是品味陕西古老文化。

同时,陕西关中回族的饮食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样,且很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韵。

经过数千年发展,关中回族饮食形成了以下特点:喜食种类各异的面食,喜食牛羊肉等食物,对甜食有所偏爱,饮食习惯渐渐与关中地区乃至大部分地区汉族相类似。

浅析陕西蓝田农村传统门文化

浅析陕西蓝田农村传统门文化
两部 分 。
这 种形式的 门在笔者考察的村子 中较常见 。当地 的老人 将
这 种形式的 门称为“ 猴戴 帽” 解释说这 种门只在 门扇上覆瓦顶 , , 而没有砖墙 或柱子支撑 瓦顶。这种 形式 的门往往采用砖 、 瓦和
以构件形 式和用途 为标准 , 门也 可 以被分 为单扇 门和 双扇
辉 煌, 在农 闲时做起 了面 塑, 实现其 经济
价值 。传 统的面塑 艺人 虽然是 “ 只为谋 生故 , 泪走 四方” 但作 含 , 为农 耕社会农 民的“ 第二 职业” “ 面人” ,捏 成为 贴补家用 的重 要
注: 文章为 山东省艺术科 学重点课题《 菏泽面塑艺术》 阶段性成果 , 立
大, 门楼 分 为 上 下 两 部 分 , 下部 分 为 门框 及 门扇 , 上 部 分 则 类 而
门是建筑 的出入 口。 中国建筑 的 门的实体 形态有城 门、 枋
门、 宫门 、 门 、 门、 门、 门, 有墙 门、 殿 山 庙 宅 还 门空或 地 穴等形
式 。这 些 门从 形 式 到 内容 都 有 各 自的特 点 。


中国建筑 门 的结 构类 型
在 当地 的大 门中, 有相 当一大部分 的 门采取 的结构 为土坯 与木材相结合 , 这种结构的 门随时面临着倒塌 的危 险。另 外, 当
地 的新建建筑逐渐增 多, 引发 了当地居 民重新建房 的想法 , 多 很 的大 门有可能被拆 除。此 外, 大多数的院 门是 经过 改造 的土洋 结合 的大 门。
的传 统纹样。在 石枕 之 中横搭 一块 板作 为门槛 , 门槛 只在 车辆
出入 时才 被取 掉 。
均 由同一厚度 的板拼装组成实心门, 成为实榻门。

陕西民俗文化作文介绍其历史现状高中

陕西民俗文化作文介绍其历史现状高中

陕西民俗文化作文介绍其历史现状高中示例文章篇一:《陕西民俗文化,魅力无限!》嘿!朋友,你知道陕西吗?那可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尤其是它的民俗文化,简直让人着迷!就说那热闹非凡的安塞腰鼓吧!一想起那场面,我的心就激动得怦怦直跳。

一群陕北汉子,头裹白羊肚手巾,腰系红绸带,在黄土地上尽情地跳跃、击打。

那鼓点,像骤雨一样急促;那身姿,像旋风一样飞扬;那呐喊,像炸雷一样响亮。

这哪里是在打鼓啊,这分明是生命的狂欢,是力量的喷发!难道你能想象得到那种震撼人心的场景吗?还有那巧夺天工的剪纸艺术。

奶奶们坐在炕上,手里拿着剪刀,不一会儿,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人物故事。

那细致的线条,那巧妙的构思,就像是有魔法一样。

我曾经问过奶奶:“奶奶,您怎么这么厉害呀?”奶奶笑着说:“这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可不是嘛,这剪纸艺术不就是我们陕西人的心灵手巧的见证吗?陕西的面食文化也是一绝!什么油泼面、臊子面、biangbiang 面,每一种都让人垂涎欲滴。

就说那油泼面吧,宽宽的面条,撒上葱花、蒜末、辣椒粉,再用滚烫的热油一浇,“呲啦”一声,香味瞬间弥漫开来。

吃上一口,那劲道的面条,那浓郁的香味,哎呀,美得很!难道你不想尝尝吗?再说那秦腔,那可是陕西人的精神寄托。

在田间地头,在村头巷尾,总能听到那高亢激昂的唱腔。

演员们一板一眼,唱得声情并茂。

台下的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时不时还跟着哼上几句。

这秦腔,不就像我们陕西人的性格一样,豪爽、大气!不过,现在的陕西民俗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学习这些传统技艺了。

就像我们班的同学,好多都不知道安塞腰鼓怎么打,剪纸怎么剪。

这可怎么办呢?难道我们要让这些宝贵的民俗文化就这样消失吗?不,绝对不行!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陕西民俗文化,让它传承下去。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让我们从小就学习;政府可以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吸引大家的参与;我们自己也要主动去学习、去传承。

陕西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陕西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陕西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陕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这些风俗不仅反映了陕西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更是陕西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陕西家乡的风俗吧。

一、陕西民间艺术陕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

其中,古老的秦腔、泗水曲、评书等乡土文艺是陕西传统文化的瑰宝。

秦腔源于秦腔与关中曲艺双"鼎盛"的历史原因,它以擂何、示有勇等搏打动作为基本动作,并在剧中要配以琴、筝伴奏。

当听到悠扬的秦腔唱响,陕西人民总是情不自禁地被吸引过去。

而泗水曲源于中国古代的女子乐曲,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纯洁、高雅、深邃、宁静"为基本特点,尤以"柔美、文静、委婉、感人"为最大特色。

评书是一种口传文艺,是配戏曲行当武生时的声腔,称武生档,现在也有小生档、旦角、老生档,共计有十几个档。

评书是配戏曲表演的声音,一般以评书作为谢幕的收场白。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使得陕西文化更加丰富,也使得陕西人民更加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民俗节庆在陕西,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节庆,而这些节庆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陕西传统的节庆。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在陕西也是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家家都会祭祖、祈福,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走亲访友,还有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等,显得热闹非凡。

端午节时,陕西人民都会吃粽子,赏龙舟,还有包粽子等民俗活动,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富含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民俗传统陕西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和传统礼仪。

如陕西的结婚习俗是非常隆重而庄重的。

结婚时,新郎和新娘都要遵循一些传统的礼仪,如迎亲、回门等。

在迎亲时,新郎要派人去新娘家送嫁妆,新娘家要燃放鞭炮迎娶。

陕西民俗_精品文档

陕西民俗_精品文档

陕西民俗陕西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陕西民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独特的风貌和内涵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瞩目。

本文将从陕西的传统节日、民间婚礼、饮食文化等方面介绍陕西的民俗风情。

传统节日是陕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除夕和春节。

在陕西,除夕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每个家庭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年夜饭。

年夜饭上的每一道菜都有特定的寓意,比如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而年糕则象征着步步高升。

此外,陕西人非常重视祭祀和祈福活动,在除夕的时候,人们会上山祭拜祖先,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平安。

陕西的民间婚礼也相当具有特色。

传统的婚礼大多举行在农历的春秋两季,以春季为主。

婚礼前准备工作一般会在一个月前开始,包括打糖、缝红衣、捆花和准备嫁妆等。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分别在各自家中上好妆,然后在双方家长的陪同下举行拜堂仪式。

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回到新郎家中,进行交杯酒的仪式,然后开始丰盛的婚宴。

婚宴上,除了传统的过大礼和敬茶等环节外,还会有各种传统的娱乐活动,如唱山歌、扯手绢等。

陕西的饮食文化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许多著名的陕西美食。

陕西的面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而闻名于世,比如著名的“阳关面”和“肉夹馍”。

此外,陕西还有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如油泼面、凉皮、羊肉泡馍等,这些美食无一不展现着陕西人民丰富的饮食文化。

除了传统节日、民间婚礼和饮食文化,陕西还有一些其他的民俗风情。

比如陕西的舞蹈文化,这里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如《秦腔》、《枣树歌》等。

这些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音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陕西还有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皮影等,这些手工艺品既展示着陕西人民的聪明才智,又传承着悠久的民间文化。

总的来说,陕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风貌和内涵。

无论是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还是独特的民间婚礼和美味的饮食文化,陕西的民俗风情都令人赞叹。

陕北民俗文化译介现状以及译介模式探究

陕北民俗文化译介现状以及译介模式探究

陕北民俗文化译介现状以及译介模式探究陕北地区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之上,是中国著名的民俗文化之地。

陕北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陕北民俗文化的译介现状以及译介模式,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陕北民俗文化的译介现状陕北民俗文化作为中国重要的民俗文化资源,其译介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关于陕北民俗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术研究。

许多学者对陕北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从不同的角度对陕北民俗文化进行了诠释和分析,为陕北民俗文化的译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学术支撑。

实地调研。

许多专家学者走进陕北地区,深入农村和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和采风,收集了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料和实例,为陕北民俗文化的译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

展览和活动。

一些博物馆、文化机构和地方政府举办了一系列的陕北民俗文化展览和活动,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介绍和展示了陕北民俗文化,为民俗文化的译介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陕北民俗文化的译介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方面,译介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仍有许多重要的民俗文化元素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传播。

译介工作的形式和手段需要更加多样和灵活,以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喜好。

针对陕北民俗文化的译介现状,我们可以探讨并提出以下几种译介模式,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陕北民俗文化:1. 学术研究与普及相结合的模式。

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陕北民俗文化的普及工作,例如举办学术研讨会、撰写科普读物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陕北民俗文化。

2.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开展陕北民俗文化的译介工作,同时也可以举办线下展览、讲座等形式,引导公众参与和关注。

3. 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合作的模式。

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可以共同策划并实施陕北民俗文化的译介项目,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推动陕北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谈陕西民俗文化现状
【摘要】陕西具有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民俗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失去其生存的土壤,因此它的传承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其现状的了解,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期待陕西民俗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陕西民俗文化民俗开发
民俗文化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忽略民俗文化的存在,忽视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创新,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作为当前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结果,民俗文化在此程度上出现了程度不同,内容复杂的变迁;作为被开发的对象,民俗文化尽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受到的破坏远远大于保护,作为被保护的对象,民俗文化受到的关注还处在人造声势的阶段,保护口号远远多于实际的措施,但已经表现出充满希望的前景。

一.陕西民俗文化现状
(一)陕西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特色
1.原生态文化保存完整,原真性强,具有极高的旅游体验价值来过陕西的人都知道,陕西的地理环境特点之一是山地较多,这使得陕西的两大区域形成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从而使一些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得以较完整的保护下来,以至于产生到这里旅游活动的动机。

(1)资源类型丰富,文化兼容性浓烈,风俗的古老性明显
陕西民俗文化囊括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划分的所有类型。

有口头传说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知识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这五个方面。

同时又是13个古代王朝的所在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因此在文化兼容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并且表现出极强的历史悠久性和风俗古老性。

①陕西民俗文化在“知”和“娱”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陕西民俗文化常常与历史文化交叉并举,这使得民俗民俗展现的地区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较好的融合。

特点总结: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其中某些例如陕北民歌集中体现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极具原发性特点;其中还可以听到“陕西十八怪”,一些手工艺制作等等形象夸张,生动可爱,乡情浓郁,色彩鲜艳;古老性也不能忘记,
陕西方言是中国古文字的活化石,现在陕西方言中至今还保留着古香古色的腔调和文字;最后一个要属多样性了,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尤其在传统表演上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样性特点,比如说皮影艺术,不仅是表演道具也是独具风格的艺术品,正月的社火也是一种靠扮演造型获胜的艺术,通过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一个个故事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瓴惊险迭出的艺术感染力,例子数不胜数。

二.陕西民俗文化的现状
(一)戏曲文化景观
戏剧种类繁多,除了著名秦腔戏外,还有一些地方戏,比如说眉户,花鼓戏,紫阳民歌,延安秧歌剧等等。

1.工艺美术景观剪纸俗称窗花,它保留了黄河流域古老的文化传统,渗透了这里人民的纯朴与勤劳,因而形成了古朴粗犷,简明茁壮的独特艺术风格。

(1)节庆习俗景观。

节庆在我国北方大多相近,为婚丧孝敬有些特色。

自己有幸参加了一场葬礼,亲眼目睹了别具特色的一幕幕场景,有火居道士主持葬礼,并有唱孝歌,打丧鼓等等习俗。

①起居饮食风俗。

虽然陕菜不是八大菜系之一,但也有自己的特色,特有的饮食品种繁多,比如说我吃过的印象比较深的:西安羊肉泡馍,岐山哨子面。

现在想起来都直流口水,真的值得一品。

②民居建筑风格。

受西北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影响这里窑洞或房屋为主。

三.陕西民俗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不够,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传承保护机制
我们都知道民俗文化属于再生资源,其存在形式是多样的,且自我保护的能力非常弱,随着它赖以生存的不论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变了,它可能会很快灭亡,在这里,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民俗文化的得不到及时保护,必然就会遭到损害和破坏。

其次虽然有一些法律法规但还是不健全,没有细化,在某些方面或者角度上还是空白,仍待完善。

最后,保护机制不是很健全。

像对一些文物的保护,条件如场所,人为管理等方面都有所缺乏。

像一些特殊技艺现在会的人并不是很多。

1.宏观投入不正确,忽略了旅游者的基本要求,造成资金浪费像民俗旅游主要是以农村生活体验为主要目的的,说体验就要真正体验起来,要劳动,要做真真实实的农民干的活,要从心底里认识到:劳动是一种快乐。

像我去过的一些农家乐,住的是平常的水泥钢筋房,还说要体验一下住窑洞的感觉,根本不给机会呀,没有让旅游者体会到农村特有的东西,农民的品质等等。

(1)脱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陋俗略有明显,要懂得取精华去糟粕
民俗文化中,有健康的元素也有一些不良的陋习,在这里我发现了有些地方还是相当信奉迷信之类的说法,这样特别不利于当地人文明意识的培养以及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①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有些滞后,缺乏创新,没有形成品牌。

像一些民间工艺品,在当地人眼中一文不值,因为他们看厌了看烦了,多少年来都是一个样,比如说刺绣,很多妇女都会,但能做到精品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几十年都不曾改变,产品质量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更无法形成品牌,这样就缺乏销售渠道,仍然是自产自销,品牌经营意识相当淡薄。

四.陕西民俗文化发展策略
(一)将民俗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开发
陕西的民俗旅游主要是民俗博物馆静态的观赏性设施,缺乏体验和参与性,因此在原有基础上,学会增加一些互动元素。

比如说剪纸馆教游客怎样剪纸,泥塑馆教游客动手制作,或者陕北秧歌,腰鼓等,不但能丰富游客的旅游乐趣,更能让他们深入的了解并体会这里的民俗风情。

像一些传统节日,可以安排相应的活动,既吸引游客有丰富他们的见识,何乐而不为呢!在旅游景点发放纪念品,既可以满足游客求新求特色的心理,又能创造经济效益。

1.将民俗文化与商业结合,促进陕西民俗产业的开发
这种保护方式主要适合于手工技艺类,通过对这类民俗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实现商业元素与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加上流行元素不正适合了现在的混搭风格,紧随潮流又不失古典。

也可以尝试对开发元素进行系列开发,比如说依靠汉唐历史,对其服饰,饮食,舞蹈,戏曲等文化进行开发创造;或对民间故事传说进行加工,围绕资
产编故事,是故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对住宿饮食,建造汉唐风情的客栈,茶馆,为游客增添体验和乐趣。

为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消费体验和文化感受,实现文化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结束语
问题总会存在,但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找解决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让陕西民俗文化广为流传,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有想法,有条件去尝试,总会有所改变,我期待着……
[参考文献]
[1]高楠.文化创意产业:民俗旅游开发的创意载体[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1期.
[2] 高敏洁. 陕西民间文化如何走出困境.2009. [EB/OL].[2009-03-07].
[3]刘德谦.乡村旅游,产业旅游与民俗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6-01-02.
[4] 安然,齐波.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J].《史学月刊》,2010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