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与实践: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教学设计
学科教案人体生理实验
学科教案人体生理实验学科教案:人体生理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进行一系列生理实验,了解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和机制。
实验材料:人体模型、心脏模型、血压仪、呼吸仪、体温计、显微镜等实验仪器。
实验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实验步骤:1. 使用心脏模型,观察心脏的结构和位置。
2. 用手指触摸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并记录触感和变化。
3. 使用心脏模型,模拟心脏的工作过程并观察其血液供应的效果。
4. 使用血压仪测量自己和同学的血压,了解心脏的血液循环功能。
5. 讨论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关联,并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二:呼吸的过程和机制实验步骤:1. 使用呼吸仪观察自己的呼吸过程,记录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2. 使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并通过呼气观察体温计的变化,了解呼气时体温的变化。
3. 运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中的气孔,了解气体的交换过程。
4. 讨论呼吸过程和机制的原理,并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三: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协调功能实验步骤:1. 通过触摸不同部位的人体皮肤,了解感觉神经末梢的分布和敏感度。
2. 进行一项平衡实验,闭眼倒立或单脚站立,记录平衡感受和保持时间。
3. 进行一项反射实验,用锤子轻轻敲击同学的膝盖,观察膝腱反射的过程。
4. 讨论神经系统对身体活动的调控作用,并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四:消化系统的工作和营养吸收实验步骤:1. 使用人体模型,观察消化系统的结构和位置,并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运动过程。
2. 进行一项酶活性实验,将淀粉溶液和唾液混合,观察淀粉的消化过程。
3. 使用显微镜观察肠道壁上的绒毛结构,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 讨论消化系统的工作机制和营养吸收过程,并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五:肌肉运动和运动系统的协调实验步骤:1. 进行一项肌肉收缩实验,使用手指按压同学的手臂肌肉,观察肌肉的伸缩过程。
2. 进行一项运动协调实验,同学之间完成跳绳或球类运动,并记录协调程度和效果。
3. 观察并讨论肌肉和运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肌肉运动的控制和协调机制。
《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学设计
《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整理的《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呼吸、心跳又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难点: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教学准备:听诊器、秒表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医叫扁鹊。
有一天,他和几个徒弟来到一个国家,看到人们在议论着什么,上前一打听,原来是这个国家的太子死了,而从人们的议论中这位太子是否真的死了还有些可疑,于是扁鹊就要求看看这位太子,国王赶紧将扁鹊迎了进去,扁鹊(动作)然后对国王说:"太子没有死,只是休克了。
"果然经过扁鹊的医治,太子很快就醒了过来。
那么同学们,为什么扁鹊那么有把握的说太子没有死呢?2、引导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二、测量安静状态下1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
1、测量活动指导。
(1)怎样才算呼吸一次?一呼一吸称为呼吸一次。
(2)方法点拨:闭住嘴巴,用右手感觉呼气,我们数呼气的次数;摸上腹部(皮带略上),有什么感觉?(3)让学生试一试,教师巡回指导。
(4)怎样测量心跳呢?(5)方法点拨:示范手放在胸口上感受心跳,用简易听诊器并讲解。
(6)让学生试一试。
可能有时摸不准。
那么,测脉搏也是测量心跳的一种简便的方法。
2、做出预测,你静坐时每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是多少次?3、两人一组,自己测呼吸,同伴测心跳。
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4、互相交换测量,5、数据分析,小组长进行统计,算出小组平均值。
生理指标测定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生理指标测定的基本概念、意义和方法。
2. 能力目标:掌握常见生理指标测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1. 生理指标测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常见生理指标的测定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1. 不同生理指标的测定原理。
2.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血压计、体温计、心率计、血氧饱和度计等。
3. 实验材料:人体模型、生理盐水、棉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理指标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理指标是反映人体生理功能状态的各项参数,对了解和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讲授1. 生理指标测定的基本概念- 介绍生理指标测定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 阐述生理指标测定的方法: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仪器测量法。
2. 常见生理指标的测定- 血压:讲解血压测量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体温:介绍体温测量的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心率:阐述心率测量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血氧饱和度:讲解血氧饱和度测量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1. 教师示范血压、体温、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测定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理指标测定的意义和操作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实验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理指标测定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操作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人体的内环境
一、人类能在怎样的环境中生存二、什么是人体的内环境[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简述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条件2、能分析图片中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的主要因素3、说出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内外环境的比较区别感受到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2、认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与学生讨论、研究,培养合作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难点:人体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相对稳定的特点三、教学方法与策略讨论法、引导法四、教学准备自制课件五、教学实施程序血液的组成成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简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2、能辨析血常规报告中的主要指标2、能说出人体的内环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并列举出能反映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数据(二)过程与方法能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并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以了解内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健康判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普及献血常识的学习过程,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并增强对社会、人类的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难点:解释血液成分的变化与疾病诊断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与模式问题式、探究式、授导式四、教学实施程序实验与实践1.2 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 教材处理]本教学内容原定为两课时,现改编为2+1(课余)课时。
第1课时为实验方法和数据记录表的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方法等;第2课时为实际测量,考虑到八年级学生已学过体温、脉搏、PH值的测定方法,教师可预先提示操作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课余完成此项内容;第3课时为数据分析和比较,使学生从中体验不同测量方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完成实验报告的讨论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从而对“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引发期盼。
相信经历第1、2课时的学习内容,学生的讨论将自然而然地水落石出。
初中生物《实验与实践: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教学设计
什么是人体内环境(2)实验与实践: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初步学会使用体温计等常用仪器测量人体的几种生理数据,并能对这些生理数据用正确的方法客观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b5E2RGbCAP2.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学生能体验到人体能调节内环境的稳定性。
3、在生理数据的测定实验中,学生能体会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意识到科学测量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p1EanqFDPw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初步学会使用体温计等常用仪器测量人体的几种生理数据并客观记录这些数据,通过数据来观察人体内环境的一些基本状况。
DXDiTa9E3d难点:1、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学生能体验到,人体能调节内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2、在生理数据的测定实验中,学生能体会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意识到科学测量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RTCrpUDGiT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准备)口腔用体温计、脱脂棉、70%的酒精溶液、带秒针的表、pH试纸(广泛试纸与pH5.5~pH8.0精密试纸)、试管架与试管,玻棒5PCzVD7HxA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说明实验准备测量是科学探究必备的基本技能。
在我们学习了“人体的内环境”知识点之后,我们将在这节课上对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值等常用生理数据进行测定,并通过数据来观察人体内环境的一些基本状况。
请同学们清点实验台上的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应该具备的实验器材请见屏幕(多媒体字幕)学生检查实验器材测量人体的体温首先我们来测量一下同学们的体温。
测量体温的工具是体温计,请同学们拿出体温计,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请大家观察你手中的体温计,它的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
如果有的小组的体温计不在35℃以下,请你们将它用力甩动,使水银柱回落。
取出体温计,根据教师要求观察,回答:量程为35℃~42℃,最小刻度值为0.1℃学生观察,有在这项活动前及时提醒,防。
生物中学生人体生理实验
生物中学生人体生理实验实验名称:人体生理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人体生理的一些基本现象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实验材料:1. 实验室2. 实验器材:血压计、心电图仪、呼吸仪等3. 实验样本:实验标本(如静脉血、尿液等)4. 实验规范和安全要求实验过程:一、血液循环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准备。
2. 选择一名同学作为实验对象,检测和记录其静脉血压和心电图数据。
3. 分析数据,讨论血压和心电图的变化规律,解释原因。
4. 小结和归纳:总结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二、呼吸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准备。
2. 选择一名同学作为实验对象,使用呼吸仪检测和记录其呼吸频率和肺活量等数据。
3. 分析数据,讨论呼吸频率和肺活量的变化规律,解释原因。
4. 小结和归纳:总结呼吸过程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三、消化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准备。
2. 使用标本进行模拟实验,观察和记录食物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变化。
3. 分析数据,讨论不同消化器官的作用和功能。
4. 小结和归纳:总结消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四、泌尿系统实验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准备。
2. 使用尿液样本进行实验,检测和记录尿液的成分和相关指标。
3. 分析数据,讨论尿液的变化规律,解释原因。
4. 小结和归纳:总结泌尿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实验总结: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学生们对人体生理的一些基本现象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他们不只是单纯记住了书本上的知识,还能够将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与书本上的原理结合起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实验的安全和规范性,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祝实验顺利!。
测量生理数据教案
什么是人体内环境(2)实验与实践: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会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比较正常状态下的生理数据和病理状态下的生理数据,从中体验比较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人体生理数据的实验中,初步体验到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从而努力培养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谨的实验态度二、实验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理解人体能调节内环境的稳定性难点:内环境稳定性的两方面含义三、实验器材口腔用体温计、脱脂棉、70%的酒精、带秒针的表、PH试纸(广泛PH试纸与PH6.0-PH8.0精密试纸)四、实验步骤1.以2-3人为一组进行分组2.测量体温a.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用70%的酒精对体温计进行消毒b.将口腔用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入口腔舌下,注意不要咬破体温计c.设计表格,记录结果d.测量安静时和运动后的体温,比较体温是否有明显的变化3.测定运动对心率的影响a.测定安静时的心率:在自己的腕部动脉每分钟的搏动次数,记录结果b.在一分钟内做蹲起运动30次,分别测定运动结束时和运动结束后3分钟、5分钟、10分钟时的心率,记录结果,并绘制柱状图表示心率变化情况4.用PH试纸测定唾液的PH。
分别用广泛PH试纸和精密PH试纸测定3次,取平均值,比较结果有何异同。
教师指导注意事项1.实验前复习前面学过的内环境知识,使之与今天的实验内容相连贯2.在实验前讲解实验器材的使用3要求学生实验前明确任务,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后及时如实地记录实验结果4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补充说明内环境稳定的两方面的含义:a.一方面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如温度,总在一定水平上稳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化b.另一方面是指这个稳定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5.比较人体一些生理数据的正常值和病理数据a.正常成人心率大约平均75次/分钟,心率的波动范围为60次/分钟-100次/分钟b.唾液无色无味,PH6.6-PH7.1c.正常人口腔温度为36.3℃-37.2℃六、讨论1.安静时和运动后的体温有没有变化?该现象说明了什么?安静时和运动后的体温没有明显的变化。
(完整版)生命体征的测量教案
组织教学
设备(材料)准备
学生出勤情况
文明生产指导
用物准备:
体温计、消毒液纱布、无菌持物镊、弯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胸表,如为昏迷病人测量呼吸备棉签。
出勤:
应到人数:45
实到人数:45
1.护理操作物品整洁有序。
2.护理操作环境清洁干燥。
护理操作垃圾按要求分类放置。
讲解与
示范
工艺规程
操作要领
实训课题图
或操作工序
安排
用物: 见材料准备
准备 操作者: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戴口罩、备齐用物
环境: 整洁、安静
病人: 了解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义并配合,取合适体位。
腋下:擦干汗液→体温计
置于腋窝处→曲肘过胸夹紧10分钟
测体温→取表→甩至35℃以下 口腔:嘱病人张口→将口表
斜放于舌下→闭口测3分钟
五、学生分组练习
1.测脉搏时,不能用拇指诊脉。脉搏短绌的病人,应两人同时测量,一人数心率,一人数脉率。
2.测呼吸时,遇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观
察,用少许棉花放在病人鼻孔前,观
察棉纤维被吹动的次数。
3.测血压时,需严密观察病情病人,应做到“四定”定血压计、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
学
生
实
训
操
作
指
导
生命体征测量主要操作流程
(13)安置好病人,清点用物
(14)洗手,正确绘制T、P、R于体温单上
五、终末处理
巡
回
指
导
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发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与病情不相符合时重新测量并在床旁检测。
2.测脉搏时,不能用拇指诊脉。脉搏短绌的病人,应两人同时测量,一人数心率,一人数脉率。
人体生理学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数据采集方法: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方法: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方法: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展示方法:使用图表进行数据展示 数据解释方法:使用专业术语进行数据解释
实验结果评估与反馈
实验结果评估:通过实验数据、图表等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化评估
实验结果反馈:将实验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
实验安全与防护措施
实验前,学生需 接受安全培训, 了解实验操作流 程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 学生需佩戴防 护眼镜、手套 等防护用品
实验过程中,教 师需全程监督, 确保学生操作规 范,避免安全事 故发生
实验结束后,学 生需及时清理实 验台,保持实验 室整洁卫生
01
0 2
03
04
XX
PART FIVE
人体生理学实 验教学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2 实验教学目标 03 实验教学内容 04 实验教学安排 05 实验教学评估 06 实验教学资源
XX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XX
PART TWO
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 保意识
XX
PART THREE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选择
生理学实验项目:如 呼吸、循环、消化、
神经等系统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生理 学基本原理和实验技
能
实验内容:包括实验 原理、实验步骤、实
验结果分析等
实验材料:如动物、 仪器、试剂等
生物实验教案探究人体的生理反应与适应能力
生物实验教案探究人体的生理反应与适应能力生物实验教案:探究人体的生理反应与适应能力引言:在生物学领域里,我们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不同环境下人体的生理反应以及其适应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生物实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对外界环境的响应和适应过程,进一步探索人体的生理机制。
实验一:呼吸和运动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人体在不同强度运动过程中的呼吸变化,分析呼吸系统对运动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1. 体育场或室内运动场2. 心率监测仪器3. 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指导他们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等。
2. 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分别测量学生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并记录数据。
3. 通过分析数据,总结呼吸系统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人体对适应运动的生理反应。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学生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这说明在运动过程中,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频率以满足更多的氧气需求,同时心率也会增加以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给肌肉。
这是人体对运动适应的正常生理反应。
实验二:体温调节与环境温度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的体温变化,了解人体对环境温度的生理反应和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1. 实验室或户外温度计2. 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进行观察。
2. 测量学生在每个环境温度下的体温,并记录数据。
3. 通过分析数据,总结人体对不同温度环境的体温调节反应,并讨论人体对适应环境温度的生理机制。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在寒冷环境中,学生的体温会下降,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而在炎热环境中,学生的体温会升高,皮肤血管扩张以增加热量散发。
这是人体对不同温度环境的生理适应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实验三:饮水对人体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饮水对人体的影响,研究人体对水分的生理反应和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1. 水杯2. 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并分别让他们在不同时间点饮用等量的水。
生理指标测定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生物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理指标测定的意义和目的,掌握测量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生理指标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教学重点:1. 测量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生理指标的方法。
2. 生理指标测定的意义和目的。
教学难点:1. 测量血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生理指标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生理指标?生理指标测定的意义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解1. 生理指标的定义:生理指标是指反映人体生理状态的各项指标,如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
2. 生理指标测定的意义:了解人体生理状态,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实验操作1. 测量脉搏:讲解脉搏测量的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 测量呼吸:讲解呼吸测量的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3. 测量体温:讲解体温测量的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4. 测量血压:讲解血压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四、实验总结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2. 总结生理指标测定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生理指标测定的知识。
2. 提问:生理指标测定的意义和目的有哪些?二、新课讲解1. 生理指标的正常范围:讲解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生理指标的正常范围。
2. 生理指标的变化:讲解生理指标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变化。
三、案例分析1. 分析生理指标异常的原因及可能出现的疾病。
2. 学生讨论:如何通过生理指标测定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生理指标测定的知识。
2. 强调生理指标测定的意义和目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理指标测定的意义和目的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测量呼吸和心跳》 学历案
《测量呼吸和心跳》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测量呼吸和心跳二、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呼吸和心跳的频率。
2、了解呼吸和心跳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学习资源1、秒表、听诊器等测量工具。
2、相关的科普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许多重要的活动,呼吸和心跳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两项。
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呼吸和心跳是怎样的?它们的频率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测量呼吸和心跳的奥秘。
(二)知识讲解1、呼吸的概念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我们通过吸气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肺部,然后通过呼气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心跳的概念心跳是指心脏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
心脏的跳动保证了身体各个器官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三)测量方法1、测量呼吸频率(1)保持安静,坐在椅子上,放松身体。
(2)把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的起伏。
(3)观察并记录腹部起伏一次所用的时间,连续测量 3 分钟,然后计算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2、测量心跳频率(1)可以使用听诊器,将听诊器的听筒放在心脏的位置(通常在左胸部),仔细倾听心跳声。
(2)或者使用秒表,测量手腕处动脉的搏动次数。
同样测量 3 分钟,计算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四)实验探究1、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变化(1)同学们先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测量并记录自己平静状态下的呼吸和心跳频率。
(2)然后进行适量的运动,比如快速跳绳 1 分钟。
(3)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呼吸和心跳频率,并记录下来。
(4)休息 5 分钟后,再次测量呼吸和心跳频率,观察其变化。
2、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吸和心跳的变化(1)在平静的状态下,测量并记录呼吸和心跳频率。
(2)然后观看一段紧张刺激的视频,感受情绪的变化,并测量此时的呼吸和心跳频率。
《测量呼吸和心跳》 学历案
《测量呼吸和心跳》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测量呼吸和心跳二、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呼吸和心跳的频率。
2、理解呼吸和心跳的概念,以及它们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养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习惯。
三、学习资源1、秒表或具有计时功能的电子设备。
2、记录表格。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各种活动,而呼吸和心跳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现象。
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测量呼吸和心跳。
(二)知识讲解1、呼吸的概念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我们通过吸气将氧气吸入体内,通过呼气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心跳的概念心跳是指心脏的搏动,心脏通过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3、呼吸和心跳与健康的关系正常的呼吸和心跳频率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当我们运动、紧张、生病等情况下,呼吸和心跳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如果呼吸和心跳出现异常,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
(三)测量方法1、测量呼吸(1)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坐或躺下。
(2)将一只手放在胸部或腹部,感受呼吸时的起伏。
(3)用秒表计时,记录一分钟内呼吸的次数。
2、测量心跳(1)可以选择测量手腕处的脉搏或颈部的动脉搏动。
(2)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脉搏或动脉,感受跳动。
(3)用秒表计时,记录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四)实践操作1、同学们分成小组,互相测量呼吸和心跳的频率,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比较不同同学之间的测量结果,思考可能的原因。
(五)数据分析1、每个小组将测量的数据汇总,计算出平均呼吸频率和平均心跳频率。
2、对比不同小组的数据,讨论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3、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呼吸和心跳的频率会加快或减慢。
(六)拓展延伸1、了解一些常见的影响呼吸和心跳的因素,如运动强度、情绪、疾病等。
2、探讨如何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维持正常的呼吸和心跳。
初中生物教案推荐
初中生物教案推荐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并能够掌握一些调节体温
的方法。
教学重点: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体温调节的多种方式
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课堂小测、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并提出一个问题:在冬天为什么会感到冷?引出本
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5分钟)
1. 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人体体温的正常范围和体温调节的重要性。
2. 讲解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包括皮肤、汗腺和毛细血管等。
3. 介绍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如何保持体温稳定,以及在炎热环境下如何降低体温。
三、实验(20分钟)
1. 小组合作进行一个实验:用冷水和热水分别浸泡手一段时间,观察手的冷热感受和反应。
2. 学生通过实验体会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体温调节机制。
四、讨论(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人体体温调节的其他方式,如代谢调节、运动调节等。
2. 学生分享自己有意思的体温调节方法。
五、小结与检测(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一个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人在不同环境下的体温变化,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掌握一些调节体温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等活动,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反应和调节机制。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践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值
体温的测定
• 1、体温计的选择 • 2、正确的测量方法 • 3、设计表格记录
时间 体温
早晨起 中午吃 晚上睡 床前 饭前 觉前
体温
体温(℃)
安静状态 运动后
36.3
36.5
时间
6:00
体温(℃) 36.2
11:00 36.6
19:00 36.8
通过对两个表格人体体温数据的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体温在不同状态和一天之中的不同时间的数值 虽然不同,但波动的范围很小。说明人体的体温比 较稳定。
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 pH值
实验与实践
1.2 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值
• 实验目的 1、通过几种常用的人体生理数据测定,学习人
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观察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体温计和测量心率的方法 3、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理解人体能调节内环
境的稳定• 实验内容Fra bibliotek➢1、测量一天内的体温变动 ➢2、测量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3、测定唾液的pH值
测量唾液的pH值
1、用广泛pH试纸。 2、用精密pH试纸。
广泛pH试 纸 精密pH试 纸
• P24
讨论
请大家看人体的一些生理数据的正常值
• 1、呼吸频率 • 2、心率 • 3、唾液的pH值 • 4、体温
复习
• 请回答我们人体的一些生理数据:体温、 心率、唾液的pH值。
• 这些数据说明人体的内环境是稳定的还是 不稳定的?
• 这种稳定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
人体的内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经常保持相对的稳定
时间
6:00
体温(℃)
36.2
11:00 36.6
19:00 36.8
两方面含义:
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和唾液pH值等生理数据教案
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和唾液pH值等生理数据教案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依据:上海教育出版社《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试用本)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中的内容。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实验课,《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习水平层次达到B级。
我校学生对于人的体温,脉搏频率测定,脉搏频率与心率的关系,pH 试纸的使用等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于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辩证关系观念较薄弱,通过本次实验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的情况,体验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特点。
设计思路:1、能力培养本节课以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动脑分析为主,进行生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处理,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形式。
(1) 对于体温实验,采用“课内外结合”的策略,进行课前指导,使学生利用节假日强化生活体验,完成体温的测量和数据的记录,然后收集处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再与科学的研究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课外任务中采取分层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进一步设计实验,了解自己一天中更多时候的体温情况;布置课后作业“探究运动前后的体温”,巩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方法,注重科学实验方法及能力的培养;(2) 对于唾液pH值实验,除了认识科学的实验方法外,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表现为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测试、读数、记录、分析总结,意识到集体的力量。
(3) 对于心率实验,在课上采取集体实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同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强调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常量与变量,以获得可信度较强的数据,进行柱形图的绘制,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相互协作,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二期课改教学理念,并且把生命教育和民族教育渗透于整堂课中。
(1) 生命教育渗透①通过观看汶川地震救灾录像,意识到挽救生命的义不容辞和先进设备带来的影响。
②通过在实验运动前对于身体不适学生的特别对待及提示学生在运动时不适所采取的措施,形成爱惜身体的意识。
测量人体数据的教案
测量人体数据的教案教案标题:测量人体数据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测量人体数据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学习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巧进行人体数据测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测量技能。
4.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材与资源:1. 教材:包含人体数据测量相关知识的教科书或教材。
2. 工具:体重秤、身高尺、皮尺、计时器等。
3. 图表或表格:用于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的工具。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测量人体数据的重要性,并列举测量人体数据的应用领域,如健康监测、体育训练等。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准确地测量身高、体重等人体数据?知识讲解:3. 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如体重秤、身高尺、皮尺等,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解释如何使用计时器来测量心率、呼吸频率等数据。
实践操作: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测量项目(如身高、体重、心率等)进行实践操作。
6. 指导学生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7. 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互相协助和校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整理与分析:8. 引导学生使用图表或表格整理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9. 学生讨论数据分析结果,总结测量数据的规律和特点。
反思与总结:10.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测量过程,总结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11. 提醒学生测量人体数据时需要保护个人隐私,尊重他人的感受。
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人体数据测量实践,如测量步行速度、反应时间等。
13. 邀请专业人士(如医生、健康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分享测量人体数据的重要性和应用案例。
评估方式:14.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是否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准确记录数据等。
15. 通过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评估他们对测量数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扩展:此教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要求进行扩展,例如:- 幼儿园:通过游戏和互动方式,学习测量身高、体重等基本人体数据。
初中科学体温测量教案
初中科学体温测量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体温的概念和测量体温的方法。
2. 学会正确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3. 掌握体温的正常范围和异常情况。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重点:1. 体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正确使用体温计。
教学难点:1. 体温的正常范围和异常情况的判断。
教学准备:1. 体温计若干。
2. 教学PPT或黑板。
3. 体温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引出体温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体温是什么吗?体温有什么作用?二、体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15分钟)1. 讲解体温的概念,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2. 介绍测量体温的方法,常用的有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和额头温度等。
3. 提问:你们知道怎样测量体温吗?不同部位的体温有什么区别?三、正确使用体温计(15分钟)1.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体温计,包括清洁、消毒、测量等步骤。
2.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体温计,教师巡回指导。
3. 提问:你们在使用体温计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四、体温的正常范围和异常情况(15分钟)1. 讲解体温的正常范围,一般来说,成人的体温在36.1℃-37.2℃之间。
2. 介绍体温异常情况的判断标准,如高热、低热等。
3. 提问:你们知道体温异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应该如何处理?五、实践活动:测量并记录体温(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一支体温计测量体温,并记录下来。
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正确使用体温计。
3. 提问:你们在测量体温时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提问:你们认为体温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体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正常范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初中生物测量活动教案
初中生物测量活动教案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学习的需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生物测量的相关知识,教师们不断创新,在教学中引入了一系列生物测量实验活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初中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物测量的兴趣,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生物测量基础知识。
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测量架、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计时器、气压计、硬度计、天平等。
三、实验过程1.长度测量(1)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昆虫的长度和宽度。
(2)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2.时间测量使用计时器测量物种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
3.压力、温度、湿度测量(1)使用气压计测量高度与气压之间的关系。
(2)使用温度计将月季花冷藏,达到心理休眠状态。
(3)通过湿度计监测孢子萌发。
4.质量与密度测量(1)使用燃烧法测量生物质量。
(2)使用天平测量蚯蚓和沙子的质量,比较两者的密度。
5.硬度和弹性测量(1)使用硬度计测量贝壳的硬度。
(2)使用弹性计敲击贝壳,比较不同贝壳的弹性差异。
四、实验讲解1.长度测量对于生物测量来说,长度是最为常见的测量。
例如,昆虫的长度和宽度、细胞的大小和形状等,都可以使用游标卡尺或显微镜进行测量。
2.时间测量时间测量可以用于观察物种的运动和生命活动。
例如,鱼类和鸟类的运动速度和时间,可以使用计时器进行测量。
3.压力、温度、湿度测量气压、温度和湿度是可以影响生物生长和发展的环境因素。
我们需要进行测量,以便了解不同生命体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气压计监测高度与气压之间的关系,使用温度计将月季花冷藏,达到心理休眠,使用湿度计监测孢子萌发等。
4.质量和密度测量质量和密度是生物测量中的两个重要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测量生物的质量和密度,以便研究其生长、繁殖等特性。
例如,使用燃烧法测量生物质量,使用天平测量蚯蚓和沙子的质量,比较两者的密度等。
5.硬度和弹性测量硬度和弹性是生物测量中的两个方面,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结构差异,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对结构的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人体内环境(2)
实验与实践: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学会使用体温计等常用仪器测量人体的几种生理数据,并能对这些生理数据用正确的方法客观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2.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学生能体验到人体能调节内环境的稳定性。
3、在生理数据的测定实验中,学生能体会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意识到科学测量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生能初步学会使用体温计等常用仪器测量人体的几种生理数据并客观记录这些数据,通过数据来观察人体内环境的一些基本状况。
难点:
1、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学生能体验到,人体能调节内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2、在生理数据的测定实验中,学生能体会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意识到科学测量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准备)口腔用体温计、脱脂棉、70%的酒精溶液、带秒针的表、pH试纸(广泛试纸与pH5.5~pH8.0精密试纸)、试管架与试管,玻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