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取向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模式构想

合集下载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课程为例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课程为例

[收稿日期]2018-05-26[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5D146);院级重点科研课题(2014xk15zd );院级教研项目(2014hsjyxm18)。

[作者简介]黄芳(1970-),女,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廖军和(1972-),男,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教师教育。

“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科教学课程为例黄芳,廖军和(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淮南232038)[摘要]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取向”基本理念为依据,以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初步的职业情感和专业认同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对小学教育专业两门核心课程进行为期两年四学期的教学改革。

改革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模拟课堂、现场教学、对分课堂、小组合作等为辅的教学方法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阶段性研究结果表明:“实践取向”的案例教学能明显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激发师范生学习兴趣,培养初步的职业情感,促进专业认同。

提高高校教师教育者专业素养、实施小班教学等措施有利于发挥案例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实践取向;案例教学;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19)01-0137-08一、研究问题的提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

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质量,因此,教师教育也相应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培养高质量、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准教师也成为当前师范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国家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职前教师的培养提出了依据和标准。

其中,《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实践取向”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f 王恩华. 学学术诚信制度 建设 [ 现代教 育科 学, 4 ] 论大 J ].
20 () . 05 7
分发挥导师的传 、 帮、带作用。对研究生的论文, 导师要认
真指导 ,严格监督 ,确保其遵守学术规范 。除了导 师的他律
[]王海燕. 慧方. 5 李 丁洁. 学术诚信 问题的探讨 [ 北京大学 J ]. 学报 ( 医学版) 2 0 ( . , 08 3 )
果 。 ●
参考文献:
健全对学 术不端行 为 的惩 处机制 ,制定切 实可行 的处理办
法 ,做到有法可依 、 有章可循 ,把依法治学落到实处 , 绝不
姑息恶劣的学术不诚信行为。 在对 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行为加强监管方 面 ,高校教师 ,
特别是研究生导师负有重要责任 。导师是研究生为学的直接 引导者 , 导师 的言行将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应 当充
究生学位 已不再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挂钩 , 这是可喜 的变化。
4.建立严格 、规范的监管机制 ,加大对大学生学术 不
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
发 ,这一 系统 被人 们称作学术 “ 测谎仪 “ 。部分高校 已经启
用 了这一系统 ,帮助完成对学位论文 的检测 。但新技术手段
在加强对大学 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同时,各高校应 当建 立 学术监管机构 ,完善学术监管制度。教育部 《 关于严肃处理 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 为的通知》明确指 出 : “ 高等学校要 建
了实践 ”的理念 。 “ 实践中 ”强 调的是教 师培养 的过程 在 必须 立足 于真实 的教育场 域并 在其 中实施 ; “ 源于 实践 ” 强调 的是 教育的 内容必 须来 自基础 教育 的一 线 ,满 足基础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教育实践能力,为其从教打下最坚实的基

实践取向的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构想——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实践取向的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构想——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 文章编号】 17 — 1 ( 0)9 00 — 4 64 62 2 90 — 01 0 00
师 的培 养迟早要纳入高等 教育 的体系 , 是当今 世界教 师教
育发展 的现实 。【 ” 3
文教 师职前教育 的实践过程 中, 逐渐 发现 已有 的课程 体系
显露 出种种弊端 , 中最 明显 的就是 职前教 师 培养 的基本 其 取 向依然是强调专业 知识培 养的 “ 理智 取 向”l, 【 以学科 为 】 中心 , 注重理 论传授 , 导致 了学生 实践 性知识 缺乏 、 职适 入 应期延长等问题 的产生 。要培养 高素 质的小 学语 文教 师 ,
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 , 随后 首都师范 大学 、 海师 范大学 、 上
天津师范大学 、 东北 师范大学等 一批 高师院 校也 相继开 办
了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 。教育部在 《 向 2 世纪教育 振 面 l 兴行动计划》 中提 出 :2 1 “00年前 后 , 具备 条 件 的地 区力 争
使小学和初中教师 的学历 分别提 升到专 科和 本科层 次 , 经
学等学科知 识 , 教育教学 的设计 、 实施和研究等技 能, 还必
*基金项目 : 建 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社 会 科学 项 目 一一 体 化 ’ 资 培 养 模 式 下 的 高 师 实 践 体 系 构 建 研 究 ” 项 目编 号 : 福 师 (
J0 18 ) Ar 4 S 。 7
师教育 的趋 势 , 特别是在小 学教 师教育逐 渐纳入 高等教 育 体系 的今天 , 小学教师 已经 被认 为是指专 门从事 小学教 师 职业 的专业人员 。按 照“ 专业 ” 这个概 念的 内涵 , 学教 师 小
有其特定 的服务 对象——小学 生 , 有从事 专业 的特殊要 求

全程实践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取向课程群的构建

全程实践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取向课程群的构建

全程实践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取向课程群的构建陈佳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全程实践,校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调整课程关系,打破课程间的壁垒,整合课程内容,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链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实践取向课程群,使教学资源达到最大利用率,使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过程不仅仅成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过程,而且成为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

一、全程实践校地合作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卓越中小学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是当前国内一项全新的改革举措。

自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首批80项中、小、幼、职、特卓越教师培养项目,正式开启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国内众多高校在“卓越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改革”领域开展了大胆的实践探索,在基本理论、存在问题、国外相关经验介绍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但是,很少有从卓越小学教师实践教学全程性、系统性的角度来进行构思和研究,针对如何实现“三位一体”协同培养,也缺乏解决根本性问题的探讨。

安康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自2010年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小学教育专业改革发展需要,在深入学习、研究教育部关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致力于培养知识面广,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系统均衡,教育教学技能扎实的小学教师,使之能够从事小学多门课程的教学与开发,并在某门课程上具有特长。

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为“分科型”,即在综合培养的基础上,对应小学的主干学科分语文、数学 、英语三个方向培养“学有专长”的小学教师。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紧密围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现已明确构建起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为理论基础平台,以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系列课程为实践操练平台,打造出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的正楷字,做一套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讲一堂流畅教学课的“连环递进”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模拟训练相统一的循序渐进式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体系。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育文档资料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教育文档资料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推进和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关注的内容之一。

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将“实践取向”作为三大基本理念之一,将“教育实践与体验”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结合相关课程学习,密切联系小学,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

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完善课程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目标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基本平台。

按照“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结构、内化素质结构”的总体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制定上应强调以“学术性、师范性”为特色,以能力本位为主要价值取向,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拓展、综合素质等五级课程平台,强化儿童发展、教育哲学、小学教育概论、班级管理、教育政策法规、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师语言、书写技能等课程,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同时,强化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教育专业素质课程所占总学时的比重,合理分配学科专业课、教育理论课、方法技能课和教育实践课各部分的课时比例,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努力构建基于学科知识体系、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基本技能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应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即通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情感;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基本的教育科研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交流合作能力;形成自我专业特长。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实践取向”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究“实践取向”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培育同砚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实践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教学取向。

在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中,实践取向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作为初级教育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初级教育学校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进步期,因此,通过将实践取向融入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可以更好地增进初级教育学校生全面素养的进步。

本文旨在探讨“实践取向”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究。

二、“实践取向”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1. 培育同砚的动手能力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重视培育同砚的动手能力,使同砚通过亲自实践和操作,精通各类手工技能,如剪纸、折纸、编织等,同时培育同砚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育同砚的实践能力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重视培育同砚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练习同砚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培育同砚的实践思维能力。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鼓舞同砚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实地参观、调查探究等实践活动,提高同砚的实践能力。

3. 培育同砚的实践思维能力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重视培育同砚的实践思维能力,培育同砚的观察力、沉思力和创新力。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应鼓舞同砚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援助同砚从实践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培育同砚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实践取向”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详尽实施1. 课程设置原则“实践取向”初级教育学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多样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主动探究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2. 语文课程设置(1)阅读课程:通过课外阅读、实地观察等实践活动,培育同砚的阅读爱好和阅读能力。

(2)写作课程:通过实践写作活动,培育同砚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口语课程:通过小组谈论、演讲竞赛等实践活动,培育同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数学课程设置(1)数的熟识与运算: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实践活动,援助同砚精通数的熟识和运算方法。

全程实践: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的构想与实践

全程实践: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的构想与实践
2 0 1 4年 3月第 3期
高教 论坛
Ma r .2 01 4 . N o. 3
Hi g he r Ed uc a t i o n For u m
全程 实践 :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 建设 的构 想与实践
何 雪玲
( 钦 州学 院 教育 学 院 , 广西 钦州 5 3 5 0 9 9 )
书育 人实 践 能 力 ; 研 究 小 学 生 , 遵 循 小 学 生 成 长 规
学 , 建 立实践 课 程 体 系 , 增加实践的分量 , 扩 充 实 践
的 内容 , 但 师 范 生 教 育 实 践 能 力 不 强 的 现 象 仍 然 没 有 得到 有效 改 善 。究 其 原 因 , 其 一 是 小 学 教 育 专 业
成 良好 的 学 习 习 惯 , 提 高 学 习能 力 ; 另一方面, 小 学
关键词 : 全程 实践; 实践 课 程 ; 课 程 建设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9 7 1 9 ( 2 0 1 4 ) 3 —0 0 7 8 —0 4
作者简介 : 何 雪玲 ( 1 9 6 5 ~) , 女, 壮族 , 广 西 东兴 人 , 副 教授 , 研 究方向为学校管理、 教师教 育。
之 一 。

集体 活动 , 让他 们在 参 与学 校活 动 中培 养交 往 能 力 ,
帮助 他们 快乐 成长 。 ( 二) 新 一 轮基 础教 育课 程改 革 的进展 及其 要求
当前 , 新 一 轮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取 得 的 主 要 进
展 以下 : 一 是 新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注 重 课 程 的 综 合 性 , 打 破 了以往 基础 教育 课程 过早 开 始 分科 教 学 、 造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路径选择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路径选择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路径选择姚炎昕(汉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湖北十堰442000)摘要:深厚的实践教学知识和高超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小学教师必备素养。

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的小学教育专业在实践课程上存在着课程目标不清晰、课程内容不合理、课程实施形式化、课程考评不规范等问题。

因此,需要构建“理论—实践”交互融合的实践课程模式,完善实践课程的运行保障机制,实施全方位多元化的实践课程评价机制。

关键词:实践取向;小学教育;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31X (2020)04-0031-062010年9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

”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将“实践取向”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即“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增强课程体系的实践导向是培育“反思性实践者”师范生的重要载体。

2016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中指出:“将教育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整体设计、分阶段安排教育实践的内容,精心组织体验与反思,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小学教师的培养既要以理论为基础,更应凸显实践特色。

近年来,部分用人单位经常会产生“师范生为何站不稳讲台”的困惑,原因是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应加强实践性教学,提倡实践导向的课程设置,注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一、应然选择:小学教育专业对实践取向的诉求(一)小学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职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师教育在本质上具有实践性和反思性。

“反思性”实践者是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大学哲学教授唐纳德·舍恩(D.Schon )在《反思性实践家———专家如何思考实践过程》(1983)一书中提出的。

实践取向下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实践取向下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究

【摘 要】本文论述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轨、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阐明贯彻“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理念的必要性,提出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格局、实施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构建“合作共同体”课程的实施模式等措施,推进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质量,提高未来小学教师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践取向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 教师教育课程 改革【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C-0062-03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全面铺开,新时代的教育对我国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师应具有更强的教学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也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

高师院校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作为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机构,也应适应社会教育发展的需求,承担起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小学教师的重任。

本文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一、传统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弊端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虽然也越来越重视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的设置上也重视对实践导向的加强与运用,但是因为对实践课程的理解程度还比较低,因此在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上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弊端。

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一)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轨。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高师院校小学教育本科的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重视理论课程、轻视实践课程的现象,认为理论与实践两者的关系不大。

这使实践不能够与理论相融合,因此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另外,对实践条件的设置十分缺乏,实践环节也较为薄弱,往往把理论课程与课程教学分离开来,从而导致实践课程开设课时过少而且欠缺实用性的状况。

这也导致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在学习中获取的理论知识、良好的教学观念不能贯彻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出现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轨的现象。

综合培养视野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实施的实践转向

综合培养视野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实施的实践转向

小学教育2019 年 7 月76综合培养视野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实施的实践转向鄂 慧(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小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小学教育专业的模式也应该随着教师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的步伐,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良,从以往的理论教育模式流水线一般的培养出标准化小学教师转向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对优秀小学教师和优质小学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 综合培养 实践转向小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较强学科专业实力和工作能力的小学教师。

但眼下的实际情况却是高校和学生都片面注重单项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塑造,并且在教育学方面也没有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落地为实践,专业学科知识技能和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与实践脱轨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不具备多大的意义,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必然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仅仅掌握专业技能和教育理论并不符合小学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1]一、综合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2014年教育部下达《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文件,决定实施卓越教师计划,以培养高质量教师为核心任务,针对高校师范专业的培养弱项和培养模式的缺点进行改革,而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已经成为教师培养计划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社会高度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现如今我国的小学专业教育模式虽然重视专业学科技能的培养,但却仅仅针对单门学科,这明显是落后于时代的。

[2]所谓全科型教师即掌握多门小学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教师,语文、数学、英语被称为小综合的全科,在小综合的基础上加上音乐、美术、体育则是大综合的全科。

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3]第一,社会需求。

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偏远落后地区的教育资源极度落后,师资力量也十分薄弱,尽管有支教学生的援助,但始终难以长期有效解决教育资源的问题,诚然这需要国家从根本上大力发展经济,改善落后地区的经济情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然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当下阶段仍要采取措施积极面对,所以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对落后地区来说至关重要。

从实践环节到综合课程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模式

从实践环节到综合课程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模式

从实践环节到综合课程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模式从实践环节到综合课程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模式目前国内小教专业实行的传统型教育见习模式普遍存在课程定位偏离、师生效率低下等弊端。

在此背景下,浙江师大沿袭并创新了全程一贯的浸润式见习模式,但也暴露出师范生主动性匮乏、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应本着系统实践融合理论研讨的思路,从课程理念、基本制度、形式内容层面对教育见习进行综合课程化改革。

综合课程化教育见习模式的运行需要完善经费、师资、技术的配置。

自1998年首次设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以来,在全国高师院校内迅速“蔓延”,近二十年间展现出极强的专业活力和吸引力,并且为基础教育一线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

而教育见习作为职前教师关键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其从高等院校深入教学一线的窗口、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的桥梁,无论是从实践性知识的习得、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来说,都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由此可见,教育见习毫无疑问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但在实践的经验与反思下,国内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见习模式逐渐显现出一系列漏洞,其中以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型教育见习模式尤甚。

一、传统型教育见习模式传统型的教育见习模式即指小学教育专业建立之初由南京晓庄学院等部分领头院校构想并贯彻的见习模式,在各大院校小教专业蜂拥成立的背景下,随之而来的是该模式普遍性的沿用与推广。

由此,传统型教育见习模式便展现出时间跨度的持久、应用范围的广泛、结构内容的陈旧等特点。

(一)传统型见习模式的实施概况小学教育专业发展至今,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领域尚无统一规范,故教育见习也连带性地具有其不明确的一面。

虽然国内各院校在相关领域不断付诸积极的探索,但在传统型见习模式的范围内,小教专业的教育见习主要展现为基础的实践环节形态。

从见习的实践形式来看,传统的教育见习往往以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时间分布形式呈现。

各院校偏向于将教育见习课程进行肢解,分散于不同学期开展,多者会安排5个学期的见习活动,反之则仅有一个学期;从见习开展率来看,4、5、6三个学期成为了见习管理者们普遍青睐的节点。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汇报人:日期:•引言•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设置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目•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展望•结语录引言01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实践取向小学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培养实践能力实践取向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岗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教育公平实践取向小学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的意义目标实践性综合性动态性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课程设置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课程设置应随着社会和教育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优化。

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原则课程结构与内容02强调教育理论、理念和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

理论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包括教学实习、教育见习、课堂观察等,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教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课程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综合课程课程类别与特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01020304介绍教育基本理论、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等。

介绍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结构和教学设计方法等。

探讨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和认知规律,以及如何应对学生的情感和社交问题等。

介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具备教育研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文学鉴赏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文学鉴赏与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教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和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实践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专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在实践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不足,也制约了实践课程的发展。

有必要对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探索构建适合于现代教育需求的实践课程体系。

这不仅是对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培养未来优秀教师和教育学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研究背景】中的内容就到这里。

1.2 研究意义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

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育实践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提升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研究不仅对提升小学教育专业的整体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通过构建适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和需求的实践课程,可以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字数:257】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构建符合小学教育专业实践需求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素养。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教学素养至关重要。

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师在实践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缺乏系统的指导和支持;实践课程的效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客观评估学生的实际表现等。

有必要对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本研究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与改进路径,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构建适合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可行的方案和思路,同时不断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小学教育人才做出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推动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创新和发展,为未来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不断促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2. 正文2.1 理论支撑理论支撑是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构建的基础,它主要包括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课程理论等方面的支持。

教育学理论是指对教育本质、目的、方法和规律性的思考和总结。

在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教育学理论来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儿童化教育取向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 设置探究

儿童化教育取向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 设置探究

儿童化教育取向下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究近年来,儿童化教育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把教育方式转向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为儿童设立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关注儿童自主性、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为儿童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机会。

在这种大背景下,本文旨在探究儿童化教育取向下所需要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未来的学前和小学教师提供参考。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是针对师范专业进行的系统的学习,是形成合格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目前大多数小学教育专业课程都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但是,儿童化教育的实践与传统的小学课程需要更具体的融合,以符合儿童化教育模式的要求。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关注儿童智力、情感、态度以及互动等方面的心理学科。

儿童化教育模式下,认为儿童是有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儿童思维和智力的训练,以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心理学需要加强对儿童自我认知和自我规划的培养,提高儿童自我抗压力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针对教育目标进行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其中需要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兴趣和发展水平。

儿童化教育强调从学生出发的教学,因此更加需要理论和实践接轨,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

教学设计必须注重儿童的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渠道,也是儿童化教育的重要阶段。

通过实践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过程,加深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掌握儿童化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育技术在儿童化教育模式下,教育技术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技术可以让儿童更好地接触学科知识和信息,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将信息和资源传递给学生。

对于教师而言,教育技术的掌握和使用则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更快融入儿童化教育模式。

实践取向的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论》等四门课为例

实践取向的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论》等四门课为例

实践取向的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论》等四门课为例一、内容简述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教育学》、《小学生心理学》以及《小学德育论》四门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实践取向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实践。

文章首先阐述了实践取向教学论在小学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接着详细分析了这四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原则。

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课堂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及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优化教学策略。

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重点剖析,详细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应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文章还对《小学教育学》、《小学生心理学》和《小学德育论》三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实践取向的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论》等四门课为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基地,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也在持续变革。

《小学数学教学论》等四门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和核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些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实践取向的教学理念,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教学、小组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其未来从教的能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取向的教学对于提高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践取向的教学,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小学教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教育实习报告总结(——揭秘小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小学教育实习报告总结(——揭秘小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小学教育实习报告总结(——揭秘小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小学教育实习报告总结(3)——揭秘小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2023年,小学教育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小学课程体系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希望能为小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一、小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小学课程体系是与时俱进的,每年都会进行调整和更新。

而小学的教学模式则因为其体系的改变而不同。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小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化和完善。

传统的教学模式(简称传统模式)在许多方面受到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挑战。

现代教学模式(简称现代模式)不仅适应更加多元化的学生需求,而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1. 传统模式传统模式是一种传授式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师为中心,课程内容主要是知识点的介绍和讲解,学生主要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确保课程的掌握度,但却忽略了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成长潜力,更不能够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意、批判性思维的人才。

2. 现代模式现代模式是一种面向学生、注重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模式。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学生们通过实践、预测和演练等方式,积极地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萌芽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究、思考,进而形成自我负责、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小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自古以来,教育与教学方法一直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小学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重要的是能够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1.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小学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既注重个人的学习,又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有以下三个特点:(1)助人学习:学生利用教授他人知识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小学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构想与举措

小学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构想与举措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构想与举措小学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构想与举措 [摘要]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在改革与发展中坚持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形成了自己的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实践取向的构想、实现路径并付诸行动。

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践取向首先是指小学教师培养必须面向并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公平是我国师范生培养突出的时代内涵,必须在师范生教育的内容与实习的方式上将教育公平放在重要位置上;深入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情境研究应当成为师范混生的专业生活方式;最叁后,与小学建立合作共胶同体则是小学教师教育廖实践取向的重要保障。

亚 [关键词]首都师屿范大学;小学教师教育杠:实践取向长期以英来,小学教师教育的实巨践取向无论在学术界还捕是在基础教育一线均已峻形成共识,但实际上,找人们对小学教师培养的愈实践取向的理解却婿有很大差异。

首都师范麓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在改冉革与发展中坚持小学教发育专业教育实践的价值胸追求、路径及目标定位洋,形成了自己的小学教忿师教育专业实践取向的坟构想,并付诸行动,取伊得了社会所期待的实效晌,铸造出自己鲜明的特彝色。

一、价值追求:实载践取向的教育哲学椰小学教师培养的实践首烛先是深刻理解并紧紧把商握当代小学教育实践的裕需求,这种需求根1 / 15植于氏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现实苞与未来的要求,根植于棘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与膘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根眨植于我国基础教育面临晚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豫两大问题的解决。

这是迫实践取向的小学教师教嘛育的最高价值追求,是雪它的教育哲学。

同骏时,小学教师实践包含挠着道德与艺术、思想与玻情感、理论与活动。

它罐不能理解为技术活动和隅简单的实际操作,不只涨是专业实践、技术操作搅,也不仅是认识论的问翅题。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作为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教育系统面临着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和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人才的要求。

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问题,从而为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期望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优化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问题,旨在为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探讨其教育原理和相关理论支持,为课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2. 探讨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课程设置,结合教育实践需求和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3. 探讨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4. 建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科学评估课程实施效果,为课程改进提供依据;5. 调查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效果,了解实践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未来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2. 正文2.1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理论等学科基础之上的。

教育学理论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提供了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包括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等方面的指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培养院校在没有现成课程模式借鉴的情况下 , 大多将传 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移入小学教育专业 。这使得长期
以来 ,小 学教师 ) ( 职前教师 培养 在 “ 理智 取 向 ” 的驱 动 下 , 形 成 了封闭 的培养模 式 , 真 实的 教育 相 脱 节 , 育 实践 与 教 仅 仅是 一种教 育见 习 、 习 活 动 , 没有 作 为一 种 课程 去 实 并 建设 、 实施 、 评价 。因此 ,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脱节就 成 了“ 本科学 历小 学教 师不会教 ” 的症结 。
第1 卷 1
第 3期
漯 河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u a fL o eVo ain lT c n lg l g o r l o u h c t a e h oo yCol e n o e
Vo J No. 1 11 3Ma 01 v2 221 0 2年 5月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84 2 1 )30 7 -2 17 - 6 (0 2 0 -12 7 0
・ ・ ・ ・ ・ ・ ・ ・ - ・ ・ 夺 夺 夺 夺 专 +
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夺 夺 夺 夺 孛 夺 牛 夺 夺 幸 牵 夺 孛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幸 寺 夺 牵 夺 ÷ 夺 夺 夺
通过调 查发 现 : 近几年 的小 学教育专业 毕 业生 存在 的 主要 问题是 初任 教师适 应教学 岗位 时间长 , 际教 学能 力 实 欠缺, 尤其是 面对 课 程 改 革 新 的 教 学 理 念 的要 求 束 手 无 策 , 目前小 学对教 师 的要 求差距 比较 大 。 与 自2 世纪末以来 , 0 我国小学教师 以本科培养为主 , 各

性相 冲突 , 产生 了严重 的 “ 土不 服 ” 以至于 出现 了在各 水 , 个 院校的小学 教育 专业培 养方 案 中 “ 学教 育 ” 业 特征 小 专 不够 突 出 ; 育学 专业 培 养 目标 区别不 大 ; 与教 对小 学 教 育 专业 的教育类 课程 的广度 、 度和针对 性 的理解 存 在偏差 深 等 一系列 问题 。 小学教 育专业 学生 理 论 知识 与 实践 能 力 相脱 节 的 根 源 在于 “ 特质模 式 ” 的理 智 取 向及演 绎 式 的研究 方 法 。因 此 , 根本 上解决 这一 问题 , 须 转换 价 值 取 向与 研究 要从 必 方法, 重构小 学教 育 专业 课 程模 式 。当 前 , 随着 诸 如 现 伴 象 学 、 释学 、 志 研究 、 事研 究 、 诠 民族 叙 案例 研 究 等实 践性 研 究方法 的不 断发展 与完善 , 教育 的实践 性研 究越 来 教师 越 受到人 们 的重视 。 由于人 文社 会 科 学 知识 属 于批 判 型 或解释 型知识 , 是一 种主 客体统一 的知识 类 型 , 因此 , 实践 性 研究是 人文 社会 科学 研 究 的根 本 方 法 。实 践性 研 究 要求我们 在实 践取 向下从 小 学 教 师现 实 的教 学 活 动 中来 思考小 学教育 专业 课程 建 设 。教学 活 动 的特 性 由教学 活 动 的对 象所决 定 。小 学 教 学活 动 对象 是 以感 性 活 动 为 主 的低龄 儿 童 , 就 决 定 小 学 教 学 活 动 具 有 强 烈 的 实 践 这 性—— 复杂性 、 生成性 、 化性 与 创新 性 。小 学 教 师 的各 变 种知识 、 能 、 技 情意 、 念 必 须整 合 到现 实 教 学 活动 中 , 信 通 过对 现实教 学活动 的认 识 、 理解 、 操控 和艺 术 化才 能 彰显 其价 值 ; 也只 有 在 现 实 教学 活 动 中生 成 和 发 展 的 小 学教 师 , 根据小 学生 的身心发 展特点 和教学 活 动特性 保持 才能 其知 识 的整 体性 和针 对 性 , 成 其 实 践智 慧 。正 因 为 如 生 此 , 学者才认 为 , 知识 传授 者”、技 能 熟练 者 ” “ 究 有 “ “ 和 研 者” 的教 师角色 均不 能恰 当突 出小 学教 师 的职 业 特 点 , 在 现 实教学 活动 中追求并拥 有 高度 实践 智 慧 的 “ 践 家” 实 才 是 当代小 学教师新 形象 。因此 , 实践取 向下 的小 学教 育 专业 课程 建设 的起 点绝 非教师 的应然 素质 , 是充满 实 践 而 性 的现实 的小学 教学活 动 ; 采用 的方法 绝非 纯粹 的演 绎 所
d i1 .9 9 ji n 17 —8 4 2 1 . 3 0 1 o:0 3 6 / . s .6 17 6 .0 2 0 .7 s
实践取 向下小 学教 育 专业 课 程模 式构 想
岳 定权
( 口师范学院 教 育科 学系, 周 河南 周 I 4 6 0 ) : 6 0 1 7

要 : 本科 学历的小学教 师不会教” 一现 象的症 结在于 : “ 这 移入 小学教育本科 专业的传统理 智取 向的教师
从 “ 智 取 向 ” “ 践取 向”: 学 教 育 专 理 到 实 小 业课 程价值 取 向的转 换


所谓“ 特质 模 式 ” 即通 过对 成 熟 专 业 的 ( 医生 、 , 如 律 师 ) 业特 征进行 归纳 式分析 , 专 形成 “ 业标 准 ” 再 以“ 专 , 专 业标 准” 为参照 目标 来进 行课 程 建构 , 希望 学 生 通过 相 关 课程学 习 , 到专业 水 平 , 入专业 的行 列 。“ 质模 式 ” 达 步 特 般 分 为三个基 本步骤 : 是 形成 “ 一 专业 标 准 ” 二 是分 析 ; 教师 职业现 状 , 出与“ 找 专业 标 准 ” 间 的差距 ; 之 三是 进 行 “ 专业化 设计 ” 即采取 措施缩 短 或消 除教 师 职业 与 “ 业 , 专 标准 ” 间 的差 距 。可见 ,特 质模式 ” “ 之 “ 是 泰勒模 式 ” 的具 体应 用 , 以“ 是 专业 标准 ” 目标 , 过 逻辑 演 绎 的方法 来 为 通 编制 课程 的 。“ 特质 模 式 ” 单 、 便 , 于 操作 和控 制 , 简 方 易 与 我 国中学 教 育 的特 征 存 在 一 定 程 度 的 吻合 。 然 而 , 与 “目标模 式 ” 似 , 特 质模 式 ” 类 “ 的整 个过 程 是 “ 具 主义 ” 工 的 , 控制本 位 的 , 同样忽 视 了教师 的实际 教学 经验 、 是 它 知 识 的整体 性和针 对性 以及教 师 和 学 生在 教 育过 程 中的个 性 发展 , 师 和 学 生 限定 在 预 定 的理 性 知 识 的 “ 把教 围墙 ” 之中, 极大地 阻碍 了教 师 与学 生 的 自由发展 。 当把 “ 特质 模 式” 移入本 科小 学教 师 培养 时 , 因其 与小 学教 育 的 特殊
教育课程模式 , 能够充分培养 学生的 实践能力 , 不 满足不 了小学教育的特 殊性 需求。要 从根本上 解决这一 问题 , 必
须 回归现 实教学活动 , 实践取 向下重构 小学教育专业课 程模 式 , 在 以实现理论知识 与实践 能力的融合 。 关键词 : 小学教育 专业 ; 智取 向; 理 实践取向 ; 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 :6 2 3 G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