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9f059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7.png)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一、背景介绍基本农田是指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农田质量、生产潜力、土地利用结构、农业发展需求等因素划定的具有重要农业功能和保护意义的农田。
基本农田的划定对于合理调控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地区的基本农田面临着被非农业建设侵占的风险,致使基本农田的保护形势严峻。
因此,补划基本农田成为保护基本农田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补划技术方案的制定原则补划技术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补划行为应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
2. 保护为主原则补划工作应以保护基本农田为核心任务,确保基本农田的面积和质量不受损害。
3. 客观科学原则补划技术方案应基于科学的调查研究,确保划定结果客观、科学、可信。
4. 综合考虑原则补划技术方案应综合考虑土地质量、农业生产潜力、土地利用结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确保补划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三、补划技术方案的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基础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评价数据、农业生产潜力评估数据等。
2. 制定补划指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补划的基本原则和指标,确定补划的范围、面积、位置等。
3. 制定划定方案根据补划指标和数据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划定方案,包括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补划的方式和步骤等。
4. 实施补划工作按照划定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补划工作,确保补划过程的公正、公开和合法。
5. 公示和审核完成补划工作后,进行公示和审核,接受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评价,确保补划结果的透明和可信。
四、补划技术方案的效果评估补划技术方案实施后,应进行效果评估,包括对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对农业生产潜力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等。
五、技术方案的可持续性保障为了确保补划技术方案的可持续性,需要加强对基本农田的长期监管和保护,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农地执法和监管力度,完善农地用途变更审批机制,加强对违规农业建设的惩处等。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f9a50e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d.png)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一、定义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主要是建立基本农田的理念。
它旨在建立一种新的农业管理模式,旨在利用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和自然资源,根据土地资源开发的规律,科学分配和利用土地资源的利用权,建立可持续的土地使用规划与管理制度,达到维持和改善土地利用效率与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土地利用结构改革与技术创新,为实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二、原则(一)科学评价原则。
划定基本农田要按照科学评价原理,对现有农业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考察、评价,确定其原则功能与利用重点。
(二)保护原则。
划定基本农田要坚持保护性的利用原则,以确保基本农田的利用效率,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现代农业原则。
划定基本农田应同时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开展精细管理,把基本农田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三、划定指标(一)土地分区类型,分为耕地、其他耕地、林地、湿地以及其他地区。
(二)土地等级类型,分为一级土地、二级土地以及三级土地。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包括专用区、普通种植区、观赏区以及保护区等等。
四、划定流程(一)调查勘测。
在划定基本农田过程中,要综合进行实地勘查,确定基本农田分区类型,土地等级类型及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二)土地利用规划。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现有农田土地资源,确定与现有土地资源相符的土地利用规划,并落实在划定基本农田的实施过程中。
(三)综合管理和监督。
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后,要通过综合管理和监督,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改进利用效果,有效规范土地利用行为,保障基本农田的稳定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9cd7f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4.png)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 引言基本农田划定是保护农田资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原先划定的基本农田可能存在质量不高、利用率低等问题,需要进行补划工作。
本技术方案旨在提供补划基本农田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方法,保证补划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技术方案概述2.1 目标本技术方案的目标是补划基本农田,确保划定的农田质量高、利用率高,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原则基本农田的补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合规: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补划过程合法合规。
•公平公正:依据科学、公正、公平原则,确保每块农田的补划权益得到公正保护。
•科学精准:运用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确保补划结果准确可靠。
•综合考虑:补划应考虑农田的土地质量、区域环境、农业产能等因素,综合分析决策。
2.3 方法本技术方案的主要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收集相关地理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农田质量评估数据等。
•空间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
•决策支持:利用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工具,辅助决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方案: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制定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3. 技术方案详述3.1 数据收集补划基本农田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
•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已有农田、建设用地、生态保护地等。
•农田质量评估数据:包括土壤质地、物理化学性质、农作物适宜性等。
3.2 空间分析收集完相关数据后,进行空间分析是补划基本农田的重要步骤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类划分: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类,将农田区域、建设用地区域等进行区分。
•农田评价:利用农田质量评估数据,对农田进行评价,分为优质农田、一般农田等。
•农田条件综合分析:将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农田质量评估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补划的基本农田范围。
3.3 决策支持空间分析结果是补划基本农田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最终的决策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cac312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f.png)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规程,它是根据农田自身的地理环境特点和农业生产的要求,制定的一套技术规范,用以确定基本农田的数量、位置、规模和功能。
为了更好地划定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对基本农田的划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农田的数量和位置。
为了确保基本农田的质量和效益,基本农田数量及其位置需要根据农田地理环境、农业生产要求以及本地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
二是基本农田的规模和功能。
基本农田的规模和功能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的要求,以及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
划定基本农田时,应根据农业生产的要求和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按照规模适当、功能全面的原则,确定基本农田的规模和功能。
三是基本农田的建设和管理。
基本农田建设和管理是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基本农田的耕地建设、畜牧场建设、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农田景观、农田科技技术等。
这些技术措施的实施,需要适当的投入和科学的管理,以保证基本农田的质量和效益。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规程,它主要
关注基本农田的数量、位置、规模和功能,以及基本农田的建设和管理,旨在更好地利用农田地理环境、农业生产要求和农民实际情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经济状况。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毛斐然)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毛斐然)](https://img.taocdn.com/s3/m/af308d55a8956bec0975e3e4.png)
目录1、总体实施规划方案 (1)1.1项目背景 (1)1.2工作任务 (2)1.3技术依据 (2)1.4基本农田划定的原则 (3)1.4.1依法依规,规范划定 (3)1.4.2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4)1.4.3稳定布局,明确条件 (4)1.4.4落地到户,责任到人 (4)1.4.5图、数实地一致 (4)1.5技术方法与要求 (5)1.5.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 (5)1.5.2技术要求 (5)1.6工作流程 (6)1.6.1收集资料 (6)1.6.2外业核查 (7)1.6.3编制划定方案 (7)1.6.4征求意见,修改方案 (7)1.6.5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8)1.6.6编制、生成成果 (8)1.6.7提交成果 (8)1.6.8成果验收 (9)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9)2.1项目进度安排 (9)2.1.1资料收集阶段(5天) (9)2.1.2数据分析阶段(5天) (9)2.1.3现场勘查阶段(5天) (10)2.1.4编制初步划定方案阶段(5天) (10)2.1.5征求意见,修改方案阶段(10天) (10)2.1.6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阶段(30天) (10)2.1.7编制成果阶段(25天) (10)2.1.8成果验收和上报阶段(5天) (10)2.2进度保证措施 (11)2.2.1从技术上保证 (11)2.2.2从软、硬件设备上保证 (11)2.2.3从质量上保证 (11)3、人员与设备配置 (11)3.1技术力量及劳动力计划 (11)3.2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计划 (12)4、质量安全措施计划 (13)4.1保证质量目标的措施 (14)4.1.1成立领导小组 (14)4.1.2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14)4.1.3严格项目检查制度 (14)4.2保证安全文明作业目标的措施 (14)4.2.1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14)4.2.2保证仪器设备安全使用 (15)4.2.3数据安全 (15)5、服务承诺情况、后续跟踪管理情况 (15)5.1质量承诺 (15)5.2进度承诺 (15)5.3后续跟踪管理 (15)1、总体实施规划方案1.1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要求,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先后下达《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和《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各地要充分应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全面把握并衔接好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和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51f60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b.png)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永久基本农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永久基本农田是指农田种植条件好,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不易受灾,不易退化的耕地。
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是国家的重要政策。
第三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是依据《土地管理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技术标准,用于指导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
第二章划定原则第四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科学合理。
根据土地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边界。
(二)严格保护。
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应保护其土壤肥力,水资源,植被等自然条件,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三)动态管理。
针对永久基本农田的特点,根据土地利用的变化,及时调整划定边界,确保永久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稳定。
第五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应综合考虑土地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划定方案,确保划定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第六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应遵循保护为主,稳定为辅的原则,确保划定结果符合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粮食安全保障。
第三章划定程序第七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程序包括确定划定范围、进行调查评估、拟订划定方案、公示听证等环节。
第八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应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同时征求专业机构、农民等意见,确保划定程序公开、透明、公平。
第九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应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绘制详细的永久基本农田图,标明划定边界,并做好档案记录。
第四章划定标准第十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应根据土地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划定标准。
第十一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土地质量。
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地承载力等。
(二)地形地貌。
包括地势高低、地貌特征、水源分布等。
(三)气候条件。
包括降雨量、温度、光照等。
第十二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划定结果符合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粮食安全保障。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c8d3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2.png)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基本农田是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区内具有重要生产功能和特殊生态功能的耕地。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耕地资源、维护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农田划定的依据。
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的制定,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需求、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基本农田的范围和标准。
二、基本农田划定的原则。
1. 保护优质耕地。
划定基本农田时,应优先保护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气候适宜的优质耕地。
2. 综合考虑生产和生态功能。
基本农田划定应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合理平衡两者的关系。
3. 突出重点保护区域。
对于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生态脆弱区域和水源涵养区等,应加强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力度。
三、基本农田划定的程序。
1. 调查评价。
对耕地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包括土地质量、水资源、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方面的情况。
2. 制定标准。
根据调查评价结果,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科学确定基本农田的划定标准。
3. 制定方案。
编制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明确划定的范围、标准、程序和责任单位等内容。
4. 公示审批。
依法公示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正式实施。
四、基本农田划定的保护措施。
1. 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加大对基本农田的监测和保护力度。
2. 禁止非农建设。
对于划定的基本农田范围内,严禁进行非农建设活动,严格控制农村宅基地扩大。
3. 加强农业生产。
对于基本农田,要优先支持农业生产,加大投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五、基本农田划定的监督和评估。
1. 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划定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基本农田划定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
2. 定期评估。
对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6551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8.png)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一、背景介绍二、划定原则1.保护优质农田:优先保护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水肥利用效率高的土地。
2.保护重要农产品产地:重要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地应得到重点保护。
3.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村庄周边的耕地,维护乡村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三、划定方法1.遥感影像解译分析: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解译和分类分析,确定耕地的类型和面积。
2.田块调查测绘: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农田类型,进行田块的测绘和分析。
3.土壤质量评估:对划定的农田进行土壤质量评估,包括土壤肥力、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等指标的测试和分析。
4.农业生态环境评估:综合考虑气候、水资源、植被等因素,对划定的农田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评估。
5.专家评审:将以上的数据和评估结果交由专家进行评审,根据其专业意见,进行划定农田范围的最终决策。
四、划定的数据和指标1.遥感影像数据: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农田的解译和分类,确定农田类型和面积。
2.田块调查数据:通过现场调查,进行田块的测绘和分析,获取农田的具体位置和形状。
3.土壤质量数据:通过土壤采样和实验室测试,获取土壤质量的相关指标,如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含量等。
4.农业生态环境数据:根据气象数据、水资源数据、植被数据等,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评估,确定农田的适宜性。
5.专家评审意见:将以上数据和评估结果交由专家进行评审,根据其意见进行农田划定的最终决策。
五、划定结果的应用1.制定相关政策:根据划定结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利益。
2.合理规划农田布局:根据划定结果,合理规划农田的布局,保证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作物的高产稳产。
3.农田保护和管理:针对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加强保护和管理,确保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4.农业产业的发展指导:根据划定的农田范围和特点,指导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5.社会公众的参与:将划定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鼓励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推动农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2024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技术方案
![2024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5920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c.png)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24年我国决定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点,介绍2024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技术方案。
一、工作流程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方案制定:在明确划定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制定划定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公示,接收公众的监督意见。
2.调查调研:对已有和潜在的农田进行调查调研,了解各地土地利用状况,明确农田质量和生产潜力。
3.农田评价:使用农田质量评价系统,对农田进行评价,确定农田的质量等级。
4.农田划定:在农田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要求,确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
5.划定结果公示:将划定结果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意见,并进行划定结果的公示。
二、技术要点1.调查调研1.1农田调查:对各地农田进行面积、位置、农作物种植情况等数据的调查,了解农田的利用状况。
1.2土壤调查:对农田土壤进行采样和测试,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
1.3水资源调查:了解农田的水资源情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2.农田评价2.1农田质量评价指标:根据农田质量评价系统,选取适当的指标对农田进行评价,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坡度和侵蚀等指标。
2.2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农田的质量等级。
3.农田划定3.1划定原则:根据国家农田保护政策和规划要求,划定符合农田质量等级要求的永久基本农田。
3.2划定标准:根据农田评价的结果,结合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范围。
4.划定结果公示4.1公示内容:将划定结果包括划定范围和划定依据进行公示。
4.2公示方式:采用多种途径进行公示,包括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
4.3公示期限:公示周期为30天,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意见。
三、工作保障1.技术人员培训:加强农田划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
3.监督检查:建立划定结果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划定工作的公正和科学性。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fad60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5.png)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基本农田(Basic Farmland)指土地利用的基本农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区域。
在中国,基本农田划定是农业生产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其流程和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资料收集:收集相关土地利用、地理、气候等数据,包括卫星影像、土地利用调查、气候统计等,作为划定基本农田的依据。
2.土地类型划分:根据土地的特点和利用方式,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耕地、园地、农田林地等。
利用土地类型划分,可以更好地确定基本农田范围。
3.土地质量评估:根据土壤的肥力、持水能力、透气性等指标,对土地的质量进行评估。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土壤采样、实地测量和实验室分析等。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确定基本农田的范围。
4.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的质量和利用类型,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应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确保基本农田的目标得以实现。
5.专家评审:组织专家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评审,包括规划目标的合理性、土地质量评估的准确性等方面。
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为基本农田划定提供科学依据。
6.公示和听证:将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公示,接受公众和相关利益主体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争议较大的划定方案,可以组织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从而确保划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7.划定和监管:根据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确定最终的基本农田划定结果,并将其纳入相关农田利用和土地规划体系中。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基本农田划定的过程中,技术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技术方法包括: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监测,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土地信息,识别和划定基本农田。
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地理空间信息和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土地类型划分和土地质量评估,帮助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4.土壤采样和实验室分析: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分析,评估土地的质量和适宜程度。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9ae2cb7375a417876f8f97.png)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总1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项目概况2、项目目的和任务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1、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3、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4、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5、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6、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7、TD/T 1017-200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8、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9、TD/T 1024-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0、TD/T 1025-2010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4、技术方法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e1f4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9.png)
划定工作的影响和意义
保障粮食安全:划定永久 基本农田可以确保国家粮 食安全,保障农民权益,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划 定永久基本农田可以促 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 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城 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推动农业现代化:划定永 久基本农田可以推动农业 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划定工作的预期成果
确定永久基本农 田范围:明确永 久基本农田的边 界和范围,为保 护耕地提供依据。
提升耕地保护意 识:通过划定永 久基本农田,提 高公众对耕地保 护的认识和意识。
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确保永久 基本农田的质量 和数量,为农业 可持续发展提供 保障。
维护生态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 确保永久基本农 田的生态功能得 到有效发挥。
划定工作的背景和政策依据
永久基本农田的概念和定义
划定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政策依据和法律法规
划定工作的原则和标准
划定工作的目标
确定永久基本农 田的面积和范围
保障粮食安全和 农业生产
保护生态环境和 自然资源
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和乡村振兴
划定工作的原则
依法依规,科学规划:遵循法律 法规,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 土地利用现状,科学合理地划定 永久基本农田。
靠性
强化质量评估: 对划定工作进 行质量评估, 及时发现和纠
正问题
建立奖惩机制: 对划定工作中 表现优秀的单 位和个人给予 奖励,对存在 问题的单位和 个人进行问责
处理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互通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推动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ca3aeefd0a79563c1e725a.png)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项目概况2、项目目的和任务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1、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3、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4、TD/T 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5、TD/T 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6、TD/T 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7、TD/T 1017-2008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8、TD/T 1019-2009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9、TD/T 1024-201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0、TD/T 1025-2010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4、技术方法4.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 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c3d39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e.png)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的流失日益严重,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紧缺。
为保护和利用好农地资源,保障农民的粮食安全,同时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国政府于1985年开始实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也历经了多次调整和完善,已成为维护农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二、目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将具有较高生产力和生产潜力的农田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划分为最高限度保护区,实行合理利用和有效的管理。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目标是:1. 实现农田粮食安全。
永久基本农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其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2. 保护生态环境。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有利于维护农田土壤和水源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和谐发展。
3. 促进农业现代化。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科学、高效、节约、环保、安全发展的目标,提升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4. 维护农民权益。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需要保护农民的利益,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划定原则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1. 保护率不得低于95%。
对于具有较高生产力和生产潜力的农田,应当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最高限度保护。
划定农田面积的保护率不得低于95%。
2. 保护区在一定时期内不得改变。
划定为最高限度保护区的农田面积,在一定时期内不得改变。
一般不少于10年。
3. 科学合理,保护生态环境。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区域要严格遵循自然生态、农业生产、地形地貌等基本规律,以便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和保护生态环境。
4. 应当综合考虑地利、人利、市场利等方面的因素。
反应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和对未来农业发展的预期,同时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进行决策。
5. 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地方性的法律法规规定,程序严谨、具体可行。
(完整word版)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技术方案(修改后参考)
![(完整word版)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技术方案(修改后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273feb97168884868662d610.png)
XXX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方案(仅供参考)目录一、项目概况 (3)(一)项目建设依据 (3)(二)项目建设意义 (3)(三)预计划定任务量 (3)二、县域概况 (4)(一)自然地理概况 (4)1、地理位置 (4)2、地形地貌 (4)3、气候条件 (4)4、水资源 (4)(二)社会经济情况 (4)(三)土地利用现状 (4)1、农用地 (4)2、建设用地 (4)3、其他土地 (4)(四)上轮基本农田划定情况 (4)三、划定依据 (4)四、储备区潜力图斑及核实情况 (4)(一)部下发储备区潜力数据分析 (4)(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需求分析 (4)(三)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任务 (5)(四)核实情况 (5)五、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情况 (6)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19]343号)文件精神,为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综合未来一定时期重大建设占用、生态建设调整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需要等,分析确定储备区划定目标任务.(二)项目建设意义本次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划定将解决未来一定时期重大建设占用、生态建设调整和结合“三调”成果对实地是非耕地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图斑需进行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时可直接把储备区划入永久基本农田来实现的问题。
(三)预计划定任务量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划定任务量应由未来一定时期重大建设占用、生态建设调整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实的情况来确定.现阶段结合“三调成果”和永久基本农田成果分析,分析形成划定任务XXXX。
二、县域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3、气候条件4、水资源(二)社会经济情况(三)土地利用现状1、农用地2、建设用地3、其他土地(四)上轮基本农田划定情况三、划定依据四、储备区潜力图斑及核实情况(一)部下发储备区潜力数据分析(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需求分析1、划定不实情况按照《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文件要求。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最新)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50c47ef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4.png)
永久基本农⽥划定实施⽅案(最新)永久基本农⽥划定实施⽅案根据国⼟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步做好永久基本农⽥划定⼯作的实施⽅案》(国⼟资发〔X〕128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做好我区永久基本农⽥划定⼯作,进⼀步强化耕地尤其是基本农⽥保护,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案。
⼀、⽬标任务在已有基本农⽥划定⼯作成果基础上,按照城镇由⼤到⼩、空间由近及远、耕地质量等别和地⼒等级由⾼到低的顺序,将城区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的优质耕地、已建成的⾼标准农⽥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将不符合划定要求的地块划出永久基本农⽥,确保永久基本农⽥布局基本稳定、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
⼟地利⽤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前,先⾏完成城区周边永久基本农⽥划定⼯作;调整完善后,按照规划确定的基本农⽥保护⽬标任务,及时全⾯完成永久基本农⽥划定⼯作。
⼆、划定依据和⼯作基础永久基本农⽥划定⼯作应依托国⼟资源遥感监测“⼀张图”,依据⼟地利⽤总体规划,运⽤全国第⼆次⼟地调查及最新的⼟地变更调查成果、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县域耕地地⼒调查与质量评价成果等,在已有划定基本农⽥⼯作基础上,按照国⼟资源部、农业部划定⼯作要求和技术标准,有序推进。
(⼀)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1.《中华⼈民共和国⼟地管理法》2.《基本农⽥保护条例》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意见》4.《X省实施〈中华⼈民共和国⼟地管理法〉办法》5.《X省基本农⽥保护条例》6.国⼟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实⾏永久保护的实施⽅案》(国⼟资发〔X〕167号)7.国⼟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划定⼯作的实施⽅案》(国⼟资发〔X〕218号)8.国⼟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案》(国⼟资发〔X〕18号)9.国⼟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步做好永久基本农⽥划定⼯作的实施⽅案》(国⼟资发〔X〕128号)10.国⼟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开展基本农⽥数据库建设的实施⽅案》(国⼟资厅发〔X〕38号)11.国⼟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明确基本农⽥数据库建设有关事项的函》(国⼟资厅函〔X〕1078号)12.国⼟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划定⼯作有关事项的实施⽅案》(国⼟资厅发〔X〕14号)(⼆)⼯作基础1.已有基本农⽥划定成果。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f7c2b9866fb84ae55c8d35.png)
附件1: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两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范有序开展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划定的依据与工作基础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应按照《通知》提出的任务与要求,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运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县域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成果,在已有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的基础上,切实执行关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要求与技术标准,依法依规、有序推进。
(一)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4.《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5.《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6.《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开展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38号)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明确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有关事项的函》(国土资厅函〔2013〕1078号)(二)工作依据1.已有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相关的图件、表册、数据库以及文字等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2012年度报部备案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包括图件资料和数据资料。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
经批准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的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涉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各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和项目验收资料。
4.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价等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方案1、项目概况2、项目目的和任务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与责任,实行基本农田永久保护,规范基本农田划定与补划工作。
本次基本农田划定主要任务是:(1)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进行基本农田划定(2)对基本农田建设占用或减少情况,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3)实时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更新、统计与汇总。
(4)查清质量等级情况,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
(5)建立并更新基本农田数据库。
3、作业依据1、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GB/T 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3、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4、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5、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6、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7、TD/T 1017-200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8、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9、TD/T 1024-2010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0、TD/T 1025-2010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4、技术方法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成果进行核实、认定;利用GIS技术在核实、认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成果上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综合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对其进行编号、记录;提取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对应的地类图斑作为基本农田图斑数据,获取地类等现状信息;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依规范要求录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与基本农田图斑属性;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农用地分等成果三者均应采用最新的数据,并尽可能统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和处理。
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方法以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将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或其他原因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范围展绘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上,确定占用或减少基本农田的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信息;按照补划基本农田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及农用地分等成果,综合选取补划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块;编制基本农田补划成果。
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批准文件或违法用地的认定文件,以及灾毁认定和生态退耕批准文件采用的数据格式、数学基础与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纠正。
5、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流程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分为工作准备、方案编制与论证、组织实施、验收报备四个阶段,具体技术流程与内容见图1。
图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流程图5.1.1 工作准备5.1.1.1 基础资料收集基础资料包括: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有关成果和审批资料。
b)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
c) 基本农田划定资料——图件资料: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表册资料: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汇总表,基本农田台账等表册;——数据库资料:基本农田数据库;——文字资料:基本农田划定的相关文字资料。
d) 农用地分等资料——农用地分等成果图件、数据库及相关技术报告。
e) 其他土地管理相关资料——建设项目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用地审批资料;——涉及基本农田的生态退耕及灾毁资料;——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相关资料。
5.1.1.2 核实认定应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建立已有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对应关系,将基本农田保护专题信息落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上,由基本农田划定部门进行核实、认定;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确定拟调出、调入的地块,并到实地勘察,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核实拟调出、调入基本农田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等现状信息。
5.1.2 划定方案的编制与论证5.1.2.1 划定方案的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编制。
包括:a)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包括:划定方案文本及说明;拟划定的地块清单(含地块坐落、片(块)编号、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等);涉及划定的相关图件;划定前、后的基本农田汇总表等。
b)相关附件包括:划定地块的实地勘验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审批资料与有关成果;跨县易地补划基本农田的,提供双方签订的相关协议;其他必要附件等。
5.1.2.2 划定方案论证对于基本农田划定方案,从组织、经济、技术、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征求村民意见,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做好与相关方面的协调。
经反复协调仍有异议的,提交县级人民政府审定。
5.1.3 划定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照经审批通过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案,根据划定的技术方法与技术要求开展划定工作,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及时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建立、更新数据库、图件、表册等基本农田相关资料,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
5.1.4 划定成果的验收与报备5.1.4.1 成果验收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部门验收。
5.1.4.2 成果报备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验收合格后,由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逐级备案。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备案资料的审核和监督。
工作要求5.2.1 划定要求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应为耕地,并满足以下要求:a) 应当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耕地——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措施的耕地,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规划的中、低产田。
——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b) 优先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耕地——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水田、水浇地等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等。
c) 禁止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耕地——地形坡度大于25度或田面坡度大于15度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规划期内预期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和水域、预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建设用地、预期调整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等;——规划期内已列入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项目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河)的耕地。
5.2.2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确定依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分区布局,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边界。
其边界利用明显的线状地物或河川、山脊、林带等自然、人工地物界线,兼顾行政、权属界线。
5.2.3 质量评价在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农用地分等成果,逐一落实基本农田图斑对应的质量等级信息,并作相应记录。
在划定过程中,应综合评价调出、调入基本农田的质量等级信息,调入基本农田各图斑的平均等指数应大于调出基本农田各图斑的平均等指数,确保调入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高于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
平均等指数计算公式:∑∑==⨯=n i ini iiSS KK 111 ∑∑==⨯=n j jnj jjSS KK 1122K ≥1K式中:K1 ——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等指数;K2 ——调入基本农田的耕地的平均等指数; Ki ——第i 个调出基本农田图斑的等指数; Si ——第i 个调出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 Kj ——第j 个调入基本农田图斑的等指数; Sj ——第j 个调入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
根据平均等指数,按照农用地分等确定的等级划分标准,确定调出、调入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级。
5.2.4 基本农田编号基本农田按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和基本农田图斑进行编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为“12位行政村代码+4位保护片(块)号”组成,基本农田图斑编号为“16位保护片(块)编号+4位基本农田图斑号”组成。
5.2.5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落实将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填写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以行政村为单位,包括下列内容:村组、四至范围、基本农田责任面积、所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质量等级、责任起始时间等,并加盖村公章,保护责任面积汇总数应等于该行政村基本农田面积汇总数。
5.2.6 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设立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界桩,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保护片(块)号、保护起始日期、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
6、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流程基本农田补划包括补划方案拟定,占用(减少)和补划基本农田地块的核实确认、成果编制、验收与上报四个阶段,具体技术流程与内容见图2。
图2 基本农田补划技术流程图6.1.1 资料收集同本规程5.1.1.1。
6.1.2 补划方案的拟定和论证6.1.2.1 拟定补划方案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拟定。
包括:a)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包括:补划方案文本及说明;拟占用(或已占用、已减少)、拟补划地块清单(含地块坐落、片(块)编号、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等);涉及占用(减少)、补划的相关图件;占用(减少)、补划基本农田汇总表等。
b)相关附件包括:占用(减少)地块的实地勘验报告;专家论证意见;相关部门意见;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数据库、文本及说明;涉及基本农田的占用(减少)、补划审批(认定)资料与有关成果;跨县易地补划基本农田的,应提供双方签订的相关协议;其他必要附件等。
6.1.2.2 基本农田补划方案论证同本规程5.1.2.2。
6.1.3 占用(减少)基本农田的确认6.1.3.1 依法占用的基本农田按照拟定的基本农田补划方案,依据已有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实地勘察,核实占用基本农田的地块。
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后,应依据批准文件复核确认占用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非法占用的基本农田,应依据立案查处有关文件复核确认占用的基本农田地块信息。
6.1.3.2 其他原因减少的基本农田因依法批准或认定的生态退耕、灾毁等其他原因导致基本农田面积减少需补划时,根据灾毁认定和生态退耕相应文件确定的范围,依据基本农田数据库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灾毁、生态退耕减少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
6.1.4 补划耕地地块的确认a) 依据核实确认占用(减少)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等级,按照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要求,依据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与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实地勘察,综合确定补划的耕地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