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已审阅)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全章导学案
浮力
【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重点、难点】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浮力跟哪些因素有关。
1.浮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__。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有关。【问题1】体验浮力、建立概念
〖阅读〗P91图10-27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
它们的共同点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利用乒乓球、水槽完成以下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讨论〗(1)浸在水中乒乓球会浮起来说明:。
(2)乒乓球总竖直向上拉绳子说明:。〖总结1〗
〖练习〗画出上图中乒乓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问题2】浮力的测量
〖活动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呢?用图10-28证明你的猜想?
〖方案〗器材:。
步骤:(1)将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石块重G= ;(2)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你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
1.浸在或者里的物体受到的
托力,这个力称为浮力。
结论:下沉的物体(受/不受)到浮力作用。
〖思考〗浮力的测量方法
根据F浮+ F'= ,你现在知道浸没在水中的石块所受浮力F浮= 。
〖总结2〗
【问题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活动〗按P92图10-29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1.如图(a)所示,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圆柱体所受的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稿1
课题:电压序号:01
姓名班级主备课人:审核:八年级物理备课组时间: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课时:一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电压就是使电路中有的条件,电源的作用就是;
2、电压的符号:;电压的单位:;简称:;符号:。
3、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为;家庭电路的电压为;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
4、电压表是测量的仪表,有个接线柱,个量程,大量程是
V,小量程是 V;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用电器联。
课堂导学
一、电压
演示课本6.1-2实验,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现象是:两个灯泡的亮度,
1、电压:是的原因;电源就是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有、、
换算关系1V= KV 1mV= V 1mV= KV
3、1.5KV= V 3.6V= Mv 10KV= V
二、电压表
拿出实验室用的电压表,回顾以前学过的电流表,学生说出看到了哪些内容?
1、实验室电压表有个接线柱,标有“+”的接线柱与电源的极相连;标有“—”的接线柱与电源的相连。
2、电压表有个量程,大量程为 V,分度值是 V;小量
程为 V,分度值是。
3、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用电器联;如右图所示。
4、在不知道被测电压的情况下,先用量程试触,若示
数,则改用量程,若电压,则
用。
5、回顾电流表的知识,归纳在电压表上的读数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学生喜爱的便携式单放机通常需要的电压为 6V,它需要__ _节干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案
第1节力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力的作用效果。
2、能准确说出力的概念和单位,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能够用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力的三要素。
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和用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一、课前预习:
1、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做_____ 。力用字母____ 表示。
2、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____。因此,力的作用是____ 的。
3、物体由静止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发生了改变。
4、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____ 发生改变,也可以是物体的________ 发生改变。
二、课内探索
(一)力
1.力的概念
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产生力的现象回答以下问题(填写)
1).人拉车:对施加了力。
2).压路机压路:对施加了力
3).人提水桶:对施加了力
4).人推桌子:对施加了力
分析归纳:
①力是对的作用
②产生力必须有个物体。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
了:。
力能不能脱离开物体而存在?答:
③施加力的物体叫,受到力的物体叫。
学生讨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牛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受力后什么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弹簧受拉力后会,受到压力后会。这说明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
学生实验:实验1手推静止的小车;用手阻挡运动的小车。
实验2吹静止的乒乓球。填写实验表格。
研究对象物体受力前的
运动状态物体受力后的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
变
实验1 小车静止
小车运动
实验2 乒乓球静止
课本上如图甲,在小球运动的正前方放置一个磁铁,小球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本章复习和总结(导学案)
本章复习和总结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玉壶存冰心,
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会利用弹簧测力计“称重法”测
量浮力,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理解浮沉条件,能利用浮沉条件解释轮船、潜水艇、飞艇和热气球
等的工作原理.
教
学
重
点
1.实验法:会正确使用量筒、弹簧测力计、烧杯等仪器来探究阿基米
德原理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
进而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3.讲练结合法:通过典型习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浮力知识的
内涵,熟悉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
时
1课时
课
前
预
习
1.浸没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1)当F浮 > G物时,物体将上浮,最终漂浮,此时ρ物 < ρ液;在未露出液面前,V排 = V物.
(2)当F浮<G物时,物体将下沉,此时ρ物 > ρ液,V排 = V
物.
(3)当F浮=G物时,物体将悬浮,此时ρ物 = ρ液,V排 = V 物.
2.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F浮=G物,此时ρ物 < ρ液,V排 < V
物.
巩
固
复
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79页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共79页附答案)
目录
第一节力
第二节弹力
第三节重力
复习与小结
第八章力和运动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运动和力
第3节摩擦力
复习与小结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复习与小结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一节力
教师寄语:愚人不能从智者哪里学到什么,而智者却能从愚人那里学到很多。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5、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
中心任务: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任务一: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1、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
2、力是_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__物体,一个是_________物体。
3、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
4、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______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
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等等。
5、阅读课本,力作用的效果部分。
(1)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人教版·全册)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
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
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序号:02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稿
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课时:一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
1、电压就是使电路中有的条件,电源的作用就是;
2、电压的符号:
;电压的单位:
;简称:
;符号:
。
3、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为;家庭电路的电压为;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
4、电压表是测量的仪表,有个接线柱,个量程,大量程是 V,小量程是 V;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用电器联。课堂导学
一、电压演示课本
6、1-2实验,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现象是:两个灯泡的亮度,
1、电压:是的原因;电源就是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有、、换算关系1V= KV1mV= V1mV= KV
3、1、5KV= V
3、6V= Mv10KV= V
二、电压表拿出实验室用的电压表,回顾以前学过的电流表,学生说出看到了哪些内容?
1、实验室电压表有个接线柱,标有“+”的接线柱与电源的极相连;标有“1,引入电阻的概念(1)电阻是,符号;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2)电阻的单位有、、;符号分别为、、
单位换算:1KΩ= Ω1MΩ= KΩ= Ω
2、师生共同探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的方法:
(1)、探究电阻的大小跟材料的关系所选器材需要控制的变量得到的结论 (2)、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所选器材需要控制的变量得到的结论 (3)、电阻的大小跟导体长短的关系所选器材需要控制的变量得到的结论
202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节 能源(导学案)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量概念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的基础上,对能源知识作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种能源,着重介绍了“核能”和“太阳能”,并简要介绍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以及能源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带来的环境问题.
本章共分4节:
1.第1节“能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等概念以及21世纪的能源趋势.
2.第2节“核能”,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涉及核能、聚变、裂变、链式反应等核反应知识,但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离很远,教师在教学中应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尽量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第3节“太阳能”,本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与太阳能有关的科普知识,重点要放在对太阳能的利用这一方面.
4.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本节主要通过实例说明了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概念,还讨论了未来的理想能源
.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识性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增强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掌握科学、应用科学的本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 共84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共84页)
目录
第一节力
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
第2课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第二节弹力
第三节重力
第八章力和运动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第2课时惯性及其应用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1课时认识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
第2课时摩擦力与生活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
第2课时压强与生活
第2节液体压强
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与计算
第2课时连通器与液体压强的应用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
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复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内容。
2.掌握物体前面障碍物的处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相关公式,能够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实验和学习,了解真菌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二、导学过程:
【导学一】物体前面障碍物的处摆
实验:将棉花球放在一弯槟榔树木桶中放一弯桶中中间的障碍物,观测障碍物前后物体的不同现象。
障碍物靠近桶底物体成像位置变化较小,障碍物靠近桶口物体的成像位置变大。得出:物体前面的障碍物会影响物体的成像位置。
【导学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相关公式
1.当透镜厚度不计时,透镜中心O是透镜的主光轴。
2.透镜的两个焦点F1和F2,以及透镜中心O共线。
3.透镜的焦距f是指过透镜中心O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在
透镜的后焦点F2处的聚焦距离。
4.用D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d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用
f表示透镜的焦距,那么根据快慢定律可以得出公式:1/d +
1/D = 1/f。
【导学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用
例题:在辽宁博物馆里,有一串悬挂的沙漏。观众们发现,在沙漏边缘1m的地方,有物体成像于 2m 之外,问沙漏的高度
是多少?
解析:根据给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到透镜的距离D=1m,像到透镜的距离d=2m,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 1/d + 1/D = 1/f
中得到一个方程:1/2 + 1/1 = 1/f,经过计算可知透镜的焦距f= 2/3m。由此可求出沙漏的高度为2m/ (2/3) = 3m。
【导学四】真菌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压强)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导学案)
第2课时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
课题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2.知道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对有关现象进行解释.
过程与
方法
1.经历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的图象,体会利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规
律的研究方法.
2.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
生产实际相结合.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
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大气压的变
化规律.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金属盒气压计、集气瓶(带孔的橡
皮塞)、细玻璃管、水(红色)、活塞式抽水机模型等.
教学难点
大气压的综
合应用.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2.大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3.大气压还与液体的沸点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随着液面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4.气体的压强与其质量、体积和温度有关,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复习巩固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知道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知道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大气压强又该如何变化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播放课件“高原反应”,并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低海拔地区,当我们乘车旅游到西藏等高海拔地区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 小结与复习导学案
第九章《压强》复习课导学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一、目标导引:
1、通过看书讨论形成压强知识框架。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
4、会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习过程:
学习活动1:通过看书讨论形成压强知识基本框架。
学习活动2:学习要求:
(1)分小组用语言表述压强概念。
(2)写出压强计算公式以及变形公式,指出每个量的单位
(3)说出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4)举例:增大压强的实例:
减小压强的实例:
展示评价1、2: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它小组做出评价和补充
学习活动3:请同学们说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指出每个量的单位
注意:深度2,杯内水面高度为20cm。若玻璃杯受到的重力为1N,求:(1)水对杯底的压力。(2)装有水的玻璃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展示评价3:通过此题总结一下计算压强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习活动4:学习要求:
(1)什么是连通器?连通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举例说出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连通器?(3)能用规范、简练的语言,结合物理原理解释船闸工作过程。
展示评价4:小组交流,代表展示方案,其它小组作出评价和补充。
学习活动5:学习要求如下:
1)证明了大气压存在著名的实验是什么实验?你能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在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是哪个实验?该实验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多少?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多少?大气压与高度有什么关系?能否用来P=ρg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 ,实验时应选用_____(选填“甲”或“乙”)注射器,理由是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79页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共79页附答案)
目录
第一节力
第二节弹力
第三节重力
复习与小结
第八章力和运动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运动和力
第3节摩擦力
复习与小结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复习与小结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一节力
教师寄语:愚人不能从智者哪里学到什么,而智者却能从愚人那里学到很多。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5、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
中心任务: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任务一: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1、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
2、力是_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__物体,一个是_________物体。
3、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
4、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______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
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等等。
5、阅读课本,力作用的效果部分。
(1)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导学案
《浮力》复习导学案
年级:班级:姓名:
课题《浮力》复习主备教师审阅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山西中考每年1题(选择题3分)
【设问导学】(阅读文本,完成知识回顾)
1、求浮力的计算方法
称重法:F浮=
原因法:F浮=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 = =
平衡法:(漂浮或悬浮)F浮=
2:浮沉条件当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V物=V排)则:
①上浮F浮G物;ρ液ρ物
最终漂浮F浮G物;ρ液ρ物
②悬浮F浮G物;ρ液ρ物
③下沉F浮G物;ρ液ρ物
最终沉底F浮=
3:浮力的利用:
(1)轮船:①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必须把它做成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增大可以利用的。
②排水量:轮船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t 由排水量m排可计算出:
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轮船和货物共重G= 。
(2)潜水艇:
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来实现的。
【直击中考】
一、填空题
1、(沈阳)普通潜水艇从海面下潜但未全部没入海水的过程中,它所受的浮力逐渐(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潜水艇悬浮在海水中,当用压缩空气把水舱中的海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选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知识梳理: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有关知识点的复习。完成后小组核对。
三、教师总结有关知识点并讲归纳做题技巧。
四、直击中考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展示。教师讲解共性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一、教学内容
本教案基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电流与电路》;第二章《电压与电阻》;第三章《欧姆定律》;第四章《电功率》;第五章《磁现象与磁场》;第六章《电磁感应》。
详细内容:
1. 电流与电路:电路的组成,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2. 电压与电阻:电压的概念,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影响因素。
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4. 电功率:电功率的概念,计算电功率的方法。
5. 磁现象与磁场:磁铁的性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特点。
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原理。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基本概念。
2. 掌握欧姆定律,并能运用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磁现象与磁场,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磁感应现象。
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功率的计算,磁场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导线、磁铁、发电机模型。
学具:实验报告册、计算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路,引导学生学习电流与
电路。
2. 例题讲解: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例题加深理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计算电功率,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演示:演示磁现象与磁场,引导学生学习磁场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关系。
2.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3.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4. 磁现象与磁场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讲义(新课标人教版)
5
2.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
的重量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是 5N, 则该物体的重 ( )
A .等于 5 N B .小于 5 N C .大于 5 N D .不小于 5 N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 5 N 的力拉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两端,测力计示数为
4
泥还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吗? 〖自主学习〗请预习课本 6 页,回答橡皮泥和橡皮筋这时表现出的性质分别是什么?还有哪些常见的物体能够表现出这种性质?
【小结】橡皮筋、弹簧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
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
2、弹力
〖讨论〗: 1. 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拉弯的弓为什么能把箭射出去
1、万有引力:宇宙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大到天体,小至灰尘,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
2、重力、(阅读教材 P9-P10 完成下列填空)
( 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
。
( 2)重力用字母 _____表示,单位是 _____。
!注意:生活中的重量指的是物体质量 物理学中重量指物体受到的重力 ★★★
,观察其结构(拉环、挂钩、刻度板、指针、
弹簧 组成);并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
拉动弹簧测力计。
( 3)原理:在弹性限度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12章
复习导学案
目录如下:
第七章复习导学案
第八章复习导学案
第九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一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讨论形成知识框架;
2、看书讨论基本概念及规律;
3、会探究实验或作图;
4、会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看书讨论形成力相关基本概念知识框架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________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并不一定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就是力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三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将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的一条带_______的线段。
6. ________仪器叫做测力计。常用的是测力计是_____________。它的原理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前要了解其________和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_________。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线________。
7.物体发生________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________,弹力越大。
8.由于______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__ ___;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大小为G=_______,其中g=________N/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 ___。
9、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它的成正比。
展示评价1:学生回答,集体矫正。
学习活动2:请同学们看书复习整理力、弹力和重力概念相关内容,根据解题引导课堂讲练互动,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1、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体积的改变;(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并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
【问题讨论】跳板跳水运动员跳水前为什么总是站在跳板的最前端蹬跳板?
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1)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力的作用,如本题中墙壁对球是否有支持力,只要假设把墙壁移开,看球是否会移动,怎样移动.由图可知,球会向左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墙壁对球有
一个向右的支持力.
(2)识记画力的示意图分三个步骤:画作用点、画直线、标符号单位(数值)
4、知道什么叫弹力,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互相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
5、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问题讨论】你能不能用橡皮筋、钩码制做一个简易测力计?
6、知道重力的概念、方向
7、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正比关系,会利用公式G=mg进行有关计算
【问题讨论】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的1/6。在地球上用弹簧秤称得物重是9.8牛顿,问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称量,物重是多少?质量是多少?
学习活动3: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包含作图)
1、如下图(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图(C),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
还跟力的有关;
2、小罗同学做探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关系的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找出其中规律,并用恰当的物理语言加以表达:。
(2)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了弹簧测力计,那么这个弹簧测力计称量的有效范围是:,此时弹簧的伸长量△L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F=k△L,其中的k= .
3、如上图所示,河边一棵树上挂着的重为2牛的小球正在摆动着.请画出小球在图中位置时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学习活动4:利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不仅使小树发生了,还使落叶的发生了改变。
2、下图所示的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3、(1)右图表示在空中飞行的足球,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重10N的圆球沿着斜面向下滚动。请你用力的示
v
意图表示圆球受到的重力。
展示评价:讨论本章困惑
1、请你对照学习目标回顾一下是否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关于力、弹力和重力,你还有哪些疑问?
第八章《力和运动》复习导学案
一、目标导引:
1、看书讨论形成知识框架
2、学生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包含作图)
3、讨论本章基本实验及其结论
4、学生讨论本章还存在的困惑
二、探究学习:
(一)看书讨论形成知识框架
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
展示评价1:回顾知识网络(可以另附纸张)
(二)学生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包含作图)。
学习活动2: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惯性:(1)定义:叫惯性。
(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
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受力情况等皆无关。
2、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大小有关,还跟有关。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骑自行车时,前轮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
(5)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比较甲、乙图得: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比较甲、丙图得:相同时,,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和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等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