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

(完整版)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一、变化的量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二、正比例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y/x=k(一定)。

2.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如被减数与差,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等。

三、画一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四、反比例1.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2.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要先想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运用数量关系式进行判断,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最后作出结论。

五、观察与探究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六、图形的放缩一幅图放大或缩小,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

七、比例尺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2.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3.比例尺的应用: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正反比例知识点

正反比例知识点

正反比例知识点正反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正反比例中,当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减少;反之亦然。

下面是关于正反比例的相关知识点:1. 正比例:正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直线关系,当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相应增加;当一个变量的值减少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相应减少。

2. 反比例:反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反比关系,当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减少;当一个变量的值减少时,另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增加。

3. 正比例常数:在正比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常数来表示。

这个常数被称为正比例常数,通常用字母k表示。

正比例常数表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增长或减少的比例关系。

4. 反比例常数:在反比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常数来表示。

这个常数被称为反比例常数,通常用字母k表示。

反比例常数表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

5. 正比例图表:正比例关系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来表示。

图表中的数据点呈一条直线,斜率代表了正比例常数的值。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两个变量的比值来确定斜率。

6. 反比例图表:反比例关系也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来表示。

图表中的数据点呈一条曲线,而且曲线与x轴和y轴都不会相交。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两个变量的积来确定反比例关系。

7. 正反比例的应用:正反比例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正比例来描述;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反比例来描述。

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正反比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正比例关系是一种直线关系,而反比例关系是一种反比关系。

通过了解正反比例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一、内容概要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知识点,简单来说正比例表示两个量成正比关系,当一个量增加时,另一个量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好比速度和时间是常见的正比例例子,当速度加快时,需要的时间就会减少。

反比例则是当两个量中的其中一个增加时,另一个会减少。

像是你在爬山过程中体力消耗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体力消耗越大,反之越省力就是反比例的例子。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两个概念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1. 回顾数学基础知识,为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做铺垫亲爱的小朋友们,转眼间我们已经进入了六年级的数学之旅,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接下来要学习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做好铺垫吧!数学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神奇的奥秘,让我们一步步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

我们知道数学是生活中的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

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之前,我们要先打好基础。

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关于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知识,比如当我们买文具时,文具的数量和总价之间就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买一支笔和买十支笔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基础,你们准备好了吗?接下来我们要更深入地去探索这种关系的奥秘!2. 简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反比例呢?它与正比例相反,当一个量变大时,另一个量就会变小。

比如说你在调节电视机的音量和亮度时,通常音量越大,电视屏幕的亮度就越低,因为电视的音量和亮度就是一对反比例关系。

再如开车的时候,车速越慢反而里程消耗越多;一个钟表转得越慢它行走的总圈数就越大等生活中都可以发现反比例的例子。

明白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啦!二、正比例知识点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之间是有关系的,比如你吃的零食越多,肚子就越容易饱。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式与方程正比例与反比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式与方程正比例与反比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式与方程正比例与反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在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和数学题目中经常会遇到。

在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中,我们需要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性质以及解题方法。

1. 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是恒定的,当其中一个变量增加时,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增加;当其中一个变量减少时,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减少。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成正比,那么当体积增加时,重量也会增加;当体积减少时,重量也会减少。

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y = kx,其中y和x是两个变量,k称为比例系数。

比例系数k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一个常数,永远不会变化。

解题方法:当已知比例关系中的一个变量和比例系数时,可以根据等式求解另一个变量。

如果已知有三个数a、b、c满足比例关系a:b = c:x,可以用等式a/b = c/x来求解x 的值。

2. 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乘积是恒定的,当其中一个变量增加时,另一个变量会相应地减少;当其中一个变量减少时,另一个变量会相应地增加。

例如:一个车以恒定的速度行驶,在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与速度成反比。

速度越快,行驶的距离越短;速度越慢,行驶的距离越长。

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y = k/x,其中y和x是两个变量,k称为比例系数。

和正比例关系一样,比例系数k是一个常数,永远不会变化。

解题方法:当已知反比例关系中的一个变量和比例系数时,可以根据等式求解另一个变量。

如果已知有三个数a、b、c满足反比例关系a:b = c:x,可以用等式a/b = c/x来求解x的值。

总结:在解决正比例问题时,常用的解题方法是根据已知的比例系数和一个变量求解另一个变量;在解决反比例问题时,常用的解题方法是根据已知的比例系数和一个变量求解另一个变量。

正反比例比较知识点总结

正反比例比较知识点总结

正反比例比较知识点总结正反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比例关系,表现为一种正向的变化和一种反向的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正反比例关系也经常出现,比如物体的体积和压力、时间和速度、成本和产量等之间都存在着正反比例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两个变量x和y表示正反比例关系,其中x表示自变量,y表示因变量。

在正比例关系中,当x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而在反比例关系中,当x增大时,y却相应地减小。

正反比例关系可以用等式y=kx表示,其中k称为比例常数。

当k>0时,表示正比例关系;当k<0时,表示反比例关系。

正反比例关系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比如物理、经济、工程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正反比例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为实际应用提供便利。

下面我们将从数学、物理、经济和工程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

一、在数学中的应用1.1 正反比例关系的解题方法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正反比例关系有关的题目,如物体的价钱和重量成正比,时间和距离成反比等。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来求解。

例如,一个物体的重量和价格成正比,如果物体的重量是3kg,价格是45元,求每kg的价格是多少。

设每kg的价格为x元,则可以建立等式45=3x,解得x=15。

因此,每kg的价格是15元。

1.2 正反比例关系的图像和性质在数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图像来描述正反比例关系。

对于正比例关系来说,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斜率就是比例常数k;而对于反比例关系来说,图像是一条不通过原点的曲线。

正反比例关系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两个变量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即y=kx,所以称为正反比例关系。

1.3 正反比例的相关定理在数学中,还有一些与正反比例关系相关的定理,如等距离定理、平行定理等。

这些定理在解决用正反比例关系求解的问题是非常有用的。

二、在物理中的应用2.1 压力和体积的关系在物理中,压力和体积的关系是一个常见的正反比例关系。

正反比例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正反比例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正反比例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正反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关系,它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正反比例中,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会相应地减小;反之,当一个变量减小时,另一个变量会相应地增大。

正反比例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下面将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一、什么是正反比例正反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满足某种比例关系,当一个变量的增大与另一个变量的减小成正比时,就称为正比例关系;反之,当一个变量的增大与另一个变量的增大成反比时,就称为反比例关系。

例如,当物体的速度增加时,所需的时间减少;反之,当物体的速度减小时,所需的时间增加。

二、正反比例的数学表示正反比例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设两个变量分别为x和y,它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k/x,其中k为比例系数。

在正比例关系中,k为正数;在反比例关系中,k为负数。

或者,可以将正反比例表示为xy=k,其中k为常数。

这两种表示方式是等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三、正反比例的图像特点1. 正比例关系的图像特点:当两个变量成正比时,它们的图像经过原点(0,0);并且呈现直线关系,斜率为正。

直线越陡峭,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越大。

2. 反比例关系的图像特点:当两个变量成反比时,它们的图像不经过原点(0,0);并且呈现倒U 型曲线关系。

曲线在第一象限逐渐下降,和y轴和x轴无交点。

四、正反比例的性质和应用1. 一般情况下,正比例中任意两组变量值的乘积相等,即xy=k;反比例中任意两组变量值的乘积相等,即xy=k。

这一性质使得正反比例可以在实际中广泛应用,比如比率、速度、密度等计算中。

2. 正反比例还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当一辆汽车以固定的速度行驶时,它所需的时间与行程成反比;当物体的密度增大时,相同的体积所含的质量减小。

这些实际问题都可以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五、正反比例的注意事项1. 在使用正反比例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变量之间的单位要统一。

比如,如果一个变量表示时间,另一个变量表示距离,则时间的单位应为小时,距离的单位应为公里。

正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总结

正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总结

正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总结正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特殊函数形式。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会遇到正反比例关系。

掌握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正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是指一个函数,其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导致因变量的减少(或增加),且二者之间存在比例关系。

正反比例函数可以用函数表达式 y = k / x 表示,其中 k 是常数。

二、正反比例函数的特点1. 零点:当 x = 0 时,正反比例函数的值不存在,即 y 无定义。

这是因为分母不能为零。

2. 定义域: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为一切非零实数。

即x ≠ 0。

3. 值域:正反比例函数的值域为一切非零实数。

即y ≠ 0。

4. 斜率:正反比例函数的斜率为常数 k。

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函数的增减速度越快。

三、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反比例曲线。

当自变量x 增加时,因变量 y 线性减少;当自变量 x 减少时,因变量y 线性增加。

当 x = 1 时,因变量 y 的值等于常数 k,即 y = k。

因此,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 y 轴交于一点。

四、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 点积性质:对于正反比例函数 y = k / x,任意两个点(x1, y1) 和 (x2, y2) 满足 x1 * y1 = x2 * y2。

2. 乘法性质:对于正反比例函数 y = k / x,若 x 的具体值为 a,y 的具体值为 b,则 a * b = k。

五、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1. 第一类应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当时间增加时,速度减小;当时间减小时,速度增加。

2. 第二类应用:面积和边长的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当边长增加时,面积增加;当边长减小时,面积减小。

3. 第三类应用:工作时间和工作人数的关系。

正反比例的知识点整理

正反比例的知识点整理

正反比例的知识点整理正反比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正反比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1.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当两个变量的值成正比例关系时,一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导致另一个变量的相应增加或减少。

反之,当两个变量的值成反比例关系时,一个变量的增加会导致另一个变量的相应减少,反之亦然。

2. 正比例的特征和表达方式正比例的特征是一方的增加导致另一方的增加,或者一方的减少导致另一方的减少。

正比例可以用等式 y = kx 表达,其中 y 和 x 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值,k 表示比例常数。

3. 反比例的特征和表达方式反比例的特征是一方的增加导致另一方的相应减少,或者一方的减少导致另一方的相应增加。

反比例可以用等式 y = k/x 表达,其中 y 和x 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值,k 表示比例常数。

4. 正反比例图像和趋势在正比例中,如果我们将 x-y 坐标系上的点连接起来,得到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直线的斜率表示正比例的比例关系,斜率越大,表示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越明显。

在反比例中,同样连接点得到的图像是一个弧线,呈现出曲线向 x 和 y 轴逼近的趋势。

5. 应用举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正反比例的应用广泛,其中一个常见的例子是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根据定义,当速度为恒定值时,速度与时间的乘积等于距离。

因此,速度与时间呈正比例关系。

而当速度不变时,时间与距离之比也保持不变,因此时间和距离呈反比例关系。

6. 正反比例的应用领域正反比例的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物理学中的功率和电流关系,以及工程学中的时间和成本关系等,都涉及到正反比例的概念。

7. 正反比例的计算和解题方法在解决正反比例问题时,可以通过列举数对或者利用比例关系式来计算未知数的值。

对于复杂的问题,可以应用代数方法或者图像分析方法来求解。

小学数学“正反比例问题、 按比例分配问题、百分数问题”总结+解题思路+例题整理(经典应用题10收藏!)

小学数学“正反比例问题、 按比例分配问题、百分数问题”总结+解题思路+例题整理(经典应用题10收藏!)

小学数学“正反比例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百分数问题”总结+解题思路+例题整理一、正反比例问题【含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定(即商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应用题是正比例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量关系】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

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而且比较简捷。

【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是:把分率(倍数)转化为比,应用比和比例的性质去解应用题。

正反比例问题与前面讲过的倍比问题基本类似。

例1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1/3,再修300米后,已修的变成未修的1/2,求这条公路总长是多少米?解:由条件知,公路总长不变。

原已修长度∶总长度=1∶(1+3)=1∶4=3∶12现已修长度∶总长度=1∶(1+2)=1∶3=4∶12比较以上两式可知,把总长度当作12份,则300米相当于(4-3)份,从而知公路总长为300÷(4-3)×12=3600(米)答:这条公路总长3600米。

例2张晗做4道应用题用了28分钟,照这样计算,91分钟可以做几道应用题?解:做题效率一定,做题数量与做题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设91分钟可以做X应用题则有28∶4=91∶X28X=91×4X=91×4÷28X=13答:91分钟可以做13道应用题。

例3孙亮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每天看24页,1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6页,几天就可以看完?解:书的页数一定,每天看的页数与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设X天可以看完,就有24∶36=X∶1536X=24×15X=10答:10天就可以看完。

正反比例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正反比例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正反比例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正反比例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正反比例中,当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个变量的值会减少;反之亦然。

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说汽车的速度与行驶时间、工人的数量与完成工作的时间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正反比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

1. 基本概念在正反比例中,我们通常用变量x和y来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

如果当x增加时,y减少,我们称之为正比例;反之亦然,我们称之为反比例。

通常我们使用y=kx来表示正比例关系,其中k是一个常数;使用y=k/x来表示反比例关系,同样k也是一个常数。

这两种关系的图像分别是直线和曲线。

2. 正比例的性质对于正比例关系,当x增加时,y也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加。

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变量的值,通过这个比例关系,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正比例关系通常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说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时间和距离等等。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正比例关系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求解。

3. 反比例的性质对于反比例关系,当x增加时,y会按照一个倒数的比例减少。

这意味着当x变得越大,y的变化越小。

反比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很多的应用,比如说密度和体积、速度和时间等等。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反比例关系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求解。

4. 正反比例的图像正比例的图像通常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而反比例的图像则是一个经过原点的曲线。

在图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两种关系的特点,通过图像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关系。

5. 比例两端乘除法在正反比例的计算中,我们通常会用到比例两端乘除法。

这个方法是通过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来求解未知变量。

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非常有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6. 实际应用正反比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应用。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正比例和反比例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正比例和反比例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了解和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将对初中数学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正比例正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一个常数的倍数关系。

如果两个变量x和y满足y与x成正比,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y = kx其中,k是常数,表示比例因子或比例常数。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正比例的例子。

比如,“苹果的价格和购买的重量成正比”,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价格 = 比例因子 ×重量”。

这意味着购买的重量越多,价格也会相应增加。

在解决正比例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已知条件,通过比例关系得到未知数的值。

比如已知购买2kg苹果的价格是5元,那么购买4kg苹果的价格可以通过比例关系计算得出为10元。

二、反比例反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一个常数的倒数关系。

如果两个变量x和y满足y与x成反比,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y = k/x其中,k是常数,表示比例因子或比例常数。

在实际问题中,反比例也是常见的。

比如,“行驶的时间和速度成反比”,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时间 = 比例因子 ÷速度”。

这意味着速度越快,所需行驶的时间越短。

解决反比例问题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利用比例关系计算未知数的值。

例如已知行驶6小时能够到达目的地,而速度为60km/h,那么距离可以通过比例关系计算得出为360km。

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特征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可以通过图像来表示。

正比例的图像呈直线,通过原点,并且斜率为正数。

反比例的图像则呈现出一条曲线,通过第一象限。

例如,令x表示苹果的重量(kg),y表示价格(元)。

如果价格与重量成正比,那么绘制的图像会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正数。

而如果价格与重量成反比,那么绘制的图像会是一条通过第一象限的曲线。

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在数学中,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是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它们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1. 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不变的关系。

当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相应地增加,而且比例保持不变。

同样地,当一个变量的值减少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相应地减少,比例仍然保持不变。

例如,考虑一个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所用时间的关系。

如果汽车的速度保持恒定,那么行驶的距离和所用时间之间就存在正比例关系。

行驶的距离与所用时间成正比,即距离和时间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不变。

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y = kx其中,y表示一个变量,x表示另一个变量,k表示比例常数。

该公式表明,y和x之间的比例关系始终由常数k决定。

当k为正数时,两个变量呈正比例关系。

2. 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乘积始终保持不变的关系。

当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减少,乘积保持不变。

同样地,当一个变量的值减少时,另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增加,乘积仍然保持不变。

例如,考虑一个管道中液体的速度和截面积的关系。

如果液体通过管道的速度增加,那么管道的截面积必须减少,使得液体的流量保持不变。

速度和截面积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y = k/x其中,y表示一个变量,x表示另一个变量,k表示比例常数。

该公式表明,y和x之间的关系始终由常数k决定。

当k为正数时,两个变量呈反比例关系。

3. 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应用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与数量关系相关的问题。

在财务领域,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于计算利润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

当销售额增加时,利润也会相应增加,两者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这可以帮助企业评估销售策略的效果以及未来的盈利预测。

在物理学中,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于计算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如何解决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问题

如何解决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问题

如何解决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问题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决正比例和反比例问题的方法。

一、解决正比例问题正比例问题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遵循比例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值也会按比例相应增加或减少。

解决正比例问题一般通过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来推导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正比例问题的方法:1. 理解正比例关系:首先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即一个变量增加(或减少)时,另一个变量是否也会相应增加(或减少)。

2. 写出比例关系式:根据已知条件,将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用简洁的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其中一个变量用x表示,另一个变量用y 表示。

3. 建立方程:根据已知条件和建立的比例关系式,建立一个方程,将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转化为一个等式。

4. 解方程:解决建立的方程,求出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及数值。

5. 检验结果:将求解得到的结果代入原始问题中检验,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二、解决反比例问题反比例问题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遵循反比例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值按比例相应减少(或增加)。

解决反比例问题一般需要通过建立适当的比例关系并运用与正比例问题类似的求解步骤。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反比例问题的方法:1. 确定反比例关系: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或减少)时,另一个变量的值按比例相应减少(或增加)。

2. 建立反比例关系式:根据已知条件,将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一个变量用x表示,另一个变量用y表示。

3. 建立方程:根据已知条件和建立的反比例关系式,建立一个方程,将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转化为一个等式。

4. 解方程:解决建立的方程,求出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及数值。

5. 检验结果:将求解得到的结果代入原始问题中检验,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解决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问题需要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建立方程,解方程,最后检验结果。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问题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问题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问题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关系模型,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说明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并通过实例进一步加深理解。

正比例正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一个增加,另一个也增加;一个减少,另一个也减少"的规律。

数学上我们可以用直线方程y=kx来表示,其中k为常数,代表比例系数。

举个例子,假设小明每天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发现骑行的时间和距离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

如果他骑行的距离为10公里,需要花费的时间为30分钟。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求解比例系数k来得到准确的骑行时间。

假设x为骑行的距离,y为骑行的时间,则有30=10k,解方程得到k=3。

所以,小明骑行20公里需要的时间为60分钟。

正比例的特点是随着一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按比例增加或减少。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正比例关系找到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从而在已知条件下求解未知的量。

反比例反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一个增加,另一个减少;一个减少,另一个增加"的规律。

数学上我们可以用方程y=k/x来表示,其中k为常数,同样代表比例系数。

举个例子,假设小红在超市买水果,她发现购买水果的总价格和水果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

如果她买了5个苹果花费10元,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求解比例系数k来得到购买n个苹果需要的总价格。

假设x为苹果的数量,y为购买的总价格,则有10=k/5,解方程得到k=50。

所以,购买10个苹果需要的总价格为5元。

反比例的特点是随着一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相应地按比例减少或增加。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反比例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相关的问题。

应用实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模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1. 经济学中,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可以描述为正比例关系。

随着商品需求的增加,供给量也会相应增加,而随着商品需求的减少,供给量也会相应减少。

小学六年级正反比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正反比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正反比知识点正反比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掌握正反比的知识点对于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小学六年级正反比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内容。

一、认识正反比正比例关系指的是两个量的变化方向相同,相等幅度相同;反比例关系指的是两个量的变化方向相反,相等幅度相等。

例如:正比例关系:当一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的距离和行驶的时间是正比关系。

反比例关系:两个数相乘的乘积是一个定值,那么这两个数是反比关系。

二、求解正比例问题在解决正比例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2. 列出已知条件,设定变量;3. 建立代数方程;4. 解方程;5. 检验并得出结果。

举例说明:问题:如果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的时间是2小时,那么他骑自行车上学的距离是10千米。

如果他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保持不变,那么骑自行车上学15千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解答:已知条件:骑自行车上学的时间与骑自行车上学的距离成正比。

设定变量:骑15千米所需的时间为x小时。

代数方程:2/10 = x/15(根据正比例关系得出)。

解方程:2 * 15 = 10 * x,得到 x = 3(小时)。

检验:2/10 = 3/15,计算结果相等。

结果:如果骑自行车上学的距离为15千米,那么需要3小时。

三、求解反比例问题在解决反比例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2. 列出已知条件,设定变量;3. 建立代数方程;4. 解方程;5. 检验并得出结果。

举例说明:问题:如果5个工人需要10天时间完成一项工作,那么15个工人需要多少天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作?解答:已知条件:工人的数量与完成工作的时间成反比关系。

设定变量:15个工人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为x天。

代数方程:5 * 10 = 15 * x(根据反比例关系得出)。

数学知识归纳总结小学六年级常见的正比例与反比例关系

数学知识归纳总结小学六年级常见的正比例与反比例关系

数学知识归纳总结小学六年级常见的正比例与反比例关系数学是一门让人爱恨交加的学科,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正比例与反比例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运算能力非常有帮助。

在本文中,我将归纳总结小学六年级常见的正比例与反比例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运用。

一、正比例关系在数学中,正比例关系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并且一个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另一个量的相应增加或减少。

常见的正比例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1.长度与宽度: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

例如,一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为8厘米;一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为16厘米。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

2.时间与路程:速度恒定的情况下,时间与路程成正比。

例如,小明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骑自行车,他骑行2小时,总共骑行了120公里;如果他骑行4小时,总共骑行了240公里。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时间与路程成正比。

3.人数与时间: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与人数成正比。

例如,一个工人需要10天完成一项任务,如果增加到2名工人,他们可以在5天内完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数与时间成正比。

二、反比例关系在数学中,反比例关系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一个量的增加会引起另一个量的相应减少。

常见的反比例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1.时间与速度:在一段距离上,速度恒定的情况下,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如果行驶120公里,需要2小时;如果通过增加速度到每小时80公里,那么行驶同样的距离只需要1.5小时。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2.人数与任务所需时间: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与人数成反比。

例如,一项任务需要10名工人共同完成,如果增加到20名工人,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将减少一半。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数与时间成反比。

3.物体的质量与密度:在相同体积下,物体的质量与密度成反比。

例如,一块金属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质量为10克;如果增加金属的密度,使体积减少一半,那么质量将增加为20克。

正比例知识点总结学霸笔记

正比例知识点总结学霸笔记

正比例知识点总结学霸笔记一、正比例的概念及一些基本概念1、正比例概念:当两个量之间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时,这两个量之间称为正比例关系。

通常用符号“∝”表示。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的重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那么当体积增加时,它的重量也会相应增加。

2、正比例关系的特点:正比例关系具有特定的增减特点,即当一个变量增加时,另一个变量也会随之增加;当一个变量减少时,另一个变量也会随之减少。

3、正比例直线图象:正比例关系可以用直线来表示。

在正比例关系中,两个变量的比例关系可以用直线图象表示。

通常情况下,正比例关系的直线图象与原点(0,0)相交。

4、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关系有时候可以用函数来表示。

一般形式为y=kx,y和x为两个变量,k为比例常数。

5、比例常数的含义:比例常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大小。

它是正比例关系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6、正比例的应用:正比例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材料的成本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时间与距离的关系、重量与价格的关系等。

二、正比例的代数表示及性质1、正比例函数的代数表示:一般来说,正比例函数的代数表示形式为y=kx,其中y和x为两个变量,k为非零常数。

2、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有以下一些性质:① 不经过原点的直线方程不能表示正比例关系;② 斜率为k的直线表示y=kx的正比例关系。

3、正比例的比例常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中的比例常数k可以是任意非零实数,并且可以为负数。

不同的k值表示了不同的正比例关系。

4、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为直线,且图象经过原点。

当x增加时,y也会随之增加;当x减少时,y也会随之减少。

5、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是两种不同的数量关系。

正比例关系中,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是保持不变的,而反比例关系中则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乘积是保持不变的。

6、正比例函数的变形:当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形式不是y=kx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变形,将其表示为y=kx的形式。

教学重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及解题方法教学重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及解题方法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数学关系,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介绍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并探讨解题方法。

一、正比例的概念与特点正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当一个变量的值增大(或减小)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相应地按比例增大(或减小)。

例如,我们研究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与所用的时间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假设行驶速度是恒定的,那么行驶的距离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当行驶的距离增大时,所用的时间也相应增大。

正比例的特点包括:1. 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2. 两个变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称为比例常数;3. 一般用字母k表示比例常数。

二、正比例的解题方法解决正比例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确定比例常数。

以行驶速度和行驶时间的关系为例,当已知行驶速度为60公里/小时,行驶时间为4小时时,我们可以用代数方式表示为:速度/时间 = 距离/时间 = k已知速度为60,时间为4,可以通过代入法计算出k的值为:60/4 = kk = 15根据已知速度和时间以及计算出的比例常数,我们可以求得行驶距离为:距离 = 60 × 4/1 = 240公里因此,当已知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其中一个变量的值时,我们可以使用比例关系求解另一个变量的值。

三、反比例的概念与特点反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当一个变量的值增大(或减小)时,另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按比例减小(或增大)。

例如,我们研究一个物体的质量与所受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当物体的质量增大时,所受的重力减小。

反比例的特点包括:1. 图像是一条对称于坐标轴的曲线;2. 两个变量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比例常数;3. 一般用字母k表示比例常数。

四、反比例的解题方法解决反比例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关系,并确定比例常数。

以物体质量和所受重力的关系为例,当已知物体的质量为2千克,重力为10牛顿时,我们可以用代数方式表示为:质量 ×重力 = k已知质量为2,重力为10,可以通过代入法计算出k的值为:2 × 10 = kk = 20根据已知质量和重力以及计算出的比例常数,我们可以求得所受重力为:重力 = 20 ÷质量假设物体的质量为5千克,那么所受重力为:重力 = 20 ÷ 5 = 4牛顿因此,当已知两个变量之间的反比关系和其中一个变量的值时,我们可以使用反比关系求解另一个变量的值。

正反比例知识点

正反比例知识点

正反比例知识点
1. 嘿,你知道吗?正比例啊,就像好朋友一样,一个变另一个也跟着变,而且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比如说买苹果,一块钱一个,那两块钱不就买俩嘛,钱数和苹果个数就是正比例。

对吧?
2. 哎呀呀,反比例可就不一样啦!它就像是在互相拉扯呢。

比如说路程一定,速度快了,时间就短了呀。

这不是很神奇吗?
3. 你想想看,正比例不就是那种一起成长的关系嘛,比如你学习时间越长,掌握的知识越多,多形象啊!
4. 反比例有时候就像跷跷板的两头,一头上去另一头就下来,比如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越高,花费的时间就越短呀!
5. 正比例是不是特容易理解呀,就像你每天锻炼时间多一点,身体就会更好一点,多直接!
6. 反比例啊,就如同烧水,火越大,烧的时间就越短,这不就是反比例在生活中的体现嘛!
7. 你再仔细琢磨琢磨,正比例和反比例多有意思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呢,是不是?
我的观点结论:正反比例真的很有趣也很重要,能帮我们理解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一定要好好掌握哦!。

总复习 数与代数 正比例和反比例

总复习 数与代数 正比例和反比例

总复习数与代数正比例和反比例在数学的学习中,数与代数是一个重要的领域,而正比例和反比例则是其中的关键概念。

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对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复习这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正比例。

什么是正比例呢?简单来说,如果两个变量 x 和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y = kx(其中 k 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那么我们就说 y 与 x成正比例关系。

举个例子,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就是成正比例的。

假设速度是 60 千米/小时,如果行驶 2 小时,路程就是 120 千米;行驶 3 小时,路程就是 180 千米。

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它们的比值(速度)始终不变,这就是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因为当 x = 0 时,y = 0,所以这条直线必然经过原点。

而且,由于 k 的值不变,直线的斜率也是固定的。

那么,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呢?我们主要看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

如果比值一定,那么它们就成正比例;如果比值不一定,那就不成正比例。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反比例。

反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xy = k(其中 k 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

比如说,完成一项工作的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就成反比例。

工作效率越高,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工作效率越低,所需时间就越长。

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乘积(工作总量)始终不变,这就是反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曲线。

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要看它们的乘积是否一定。

如果乘积一定,就是反比例关系;如果乘积不一定,就不是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和反比例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都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实际问题中,都需要我们通过分析数据和条件来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

然而,它们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在正比例中,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而在反比例中,两个变量的乘积一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知识梳理
正反比例应用题是前边归一应用题的又一种解法,学生学习的难点是怎样用比例解决,所以讲新课时,我紧紧抓住什么是正反比例,要研究比例,必须确定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可以求出的第三种量是什么,是乘法还是除法,从而确定成什么比例。

而学生学习时,从题里找两种相关联的量、找对应数据、判断成什么比例都是难点,所以我为了突破难点。

我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一、研讨模式,学会方法。

例1:2个箱子能装24瓶啤酒。

照这样,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
箱子的个数瓶数
2个——————————24瓶
?个———————————480瓶
瓶数/箱子数=每箱啤酒的瓶数(一定)
解:设装480瓶啤酒需要x个箱子 .
24:2=480:x
(略)
例2:一批啤酒用载重8吨的汽车运,需要15辆。

如果改用载重10吨的汽车运,需要多少辆?
载重量辆数
8吨—————————15辆
10吨—————————?辆
解:设需要x辆。

10x=8×15
(略)
通过两道例题的学习,归纳出用比例解决应用题的步骤是:
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找出题中和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组数据。

2、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出数量关系式。

3、设x列出比例式,说一说确定以谁为等量列比例?
4、解比例并检验。

二、变化练习,突破难点。

第一组:
一、装订一种练习本,装订15本,用了480页纸。

照这样计算,装订24本,一共要用多少页纸?
二、小明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12页,15天可以读完。

如果每天读18页,多少天可以读完?
第二组:用比例解答。

一、明明家用方砖铺地,72块方砖课铺地面18平方米。

用同样的方砖铺27平方米的地,需要多少块?
二、铺一个长4米,宽3米得房间要用48块方砖。

如果铺长18米,宽12米得多功能教室,要用这样的方砖多少块?
三、学校计划用方砖铺教室地面。

如果用边长5分米得,需要360块。

如果改用边长6分米的,需要多少块?
第三组:
一、100千克黄豆可以榨出豆油15千克。

照这样计算,
??? 1、10吨黄豆可以榨出豆油多少吨?
??? 2、要榨出豆油10.5吨,需要豆油多少吨?
第四组:
一、发电厂运来一批煤,计划每天用30吨,12天用完,实际每天节约6吨煤,实际比计划多用多少天?
学生通过变化训练,明白只有找准对应,确定了成什么比例才可以真正解决比例问题。

复合应用题中的某些问题,解题时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个单位量的数值,如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的工作量、单位物品的价格、单位时间所行的距离等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求出结果。

这样的应用题就叫做归一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

有些归一问题可以采取同类数量之间进行倍数比较的方法进行解答,这种方法叫做倍比法。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归一问题可以分为直进归一,返回归一两种.在一些实际问题中,常常要先算出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然后求所需求的问题.例如:“买3支铅笔要4角8分,买同样的5支铅笔要多少钱?”这样的问题,称为归一问题.归一问题有:(1) 直进归一.如上例便是直进归一,需先求买1支铅笔要几分,再求买5支铅笔要多少钱.列式为:48÷3×5=80(分).
(2) 返回归一(逆归一).例如:“一辆汽车4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180千米要用几小时?”先求平均1小时行多少千米,再求行180千米要几小时.列式为:180÷(120÷4)=180÷30=6(时).
(3)两次归一.例如:“2台拖拉机4天耕地32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7天耕地多少公顷?”先求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再求5台拖拉机7天耕地多少公顷.列式为:
32÷2÷4×5×7=140(公顷).
又如:“2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32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这样的拖拉机,耕210公顷需几小时?”先求1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再求5台拖拉机耕200公顷需几小时.列式为:
200÷(32÷2÷4×5)=10(时).
归一问题中必有一种不变的量.如前面的例子中铅笔的单价不变,汽车的速度不变,拖拉机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不变.在应用题中,常常用“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等词句来表达不变的量.
归一问题的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乘除法的数量关系.例如,知道每小时生产24个零件,就可以知道2小时、3小时……各生产多少个零件.或者,知道每小时生产24个零件,就可以知道生产48个、72个、144个……零件各需要多少小时.教学中,可用如下的形式,让学生熟悉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时数生产零件个数要生产的零件个数需要的时数
1—24 24—1
2—48 48—2
3—72 72—3
6—144 144—6
分析应用题时,可从问题出发去思考.如:“生产小组5小时生产12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生产同样的零件720个,需要几小时?”先摘录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时数零件个数
5—120
?—720
或者 5时—120个
?时—720个
从对应关系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要求生产720个零件需要几小时,可先由“5小时生产零件120个”求出每小时生产多少个零件.列式为:
720÷(120÷5)= 720÷24=30(时).
对于单位名称相同的数量学生容易混淆.例如:“50千克黄豆可以榨豆油5千克,照这样计算,生产豆油114千克,需要黄豆多少千克?”摘录条件和问题:
黄豆豆油
50千克—5千克
?千克—114千克
要注意不要把对应的数量搞混.解题时,可以先求榨1千克豆油需要多少千克黄豆,再求榨114千克豆油需要多少公斤黄豆:
50÷5×114=1140(千克).
也可以先求1千克黄豆榨多少千克豆油,再求榨114千克豆油需多少千克黄豆:
114÷(5÷50)=1140(千克).
编题目时要注意变化.例如:
①某铁厂5小时炼铁20吨,照这样计算一昼夜可炼铁多少吨?
②修路队4天修路100米,照这样算,修2千米需要多少天?
两次归一问题的教学,仍要训练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例如:“2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6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要求5台拖拉机6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先要知道1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可先求2台1小时耕地的公顷数,再求1台1小时耕地的公顷数(6÷4÷2);也可先求1台4小时耕地的公顷数,再求1台1小时耕地的公顷数(6÷2÷4).然后求5台拖拉机6小时耕地的公顷数,列式为:6÷2÷4×5×6或 6÷2÷4×6×5.
两次归一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比较典型,容易被学生认为解题是“先连除再连乘”.因此,在练习时要注意安排变式.例如:
①第一车间有120人,5天用粮450千克.第二车间有250人,目前有粮食750千克.照一车间用粮情况推算,二车间吃7天,还必须再拨给他们粮食多少千克?(562.5千克)
②一件工程原计划18人每天工作8小时,50天完成.现在少用3人,每天工作10小时,多少天可以完成(假定每人工作效率相同)?(48天)
上述的归一问题实际上是指正比例关系的归一问题:当题中某一种量不变时,另外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见[成正比例的量]).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还可能遇到成反比例关系的归一问题:当题中某一种量不变时,另外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例如:一件工作,6个人做25天可以完成.照这样计算,10个人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6个人—25天
10个人—?天
根据题意,完成这件工作所需要的工作日的总数是一定的,这可由条件“6个人做25天可以完成”来求得:25×6=150(个工作日),然后再求10个人做几天可以完成:150÷10=15(天).
这里是先求工作日的总数,然后再求所需求的问题,因此这类问题常被叫做归总问题.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工作日的总数就是“1个人做这件工作所需的天数”或“1天完成这件工作所需的人数”,所以这类应用题也叫做归一问题.题中当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不变时,参加工作的人数与工作的天数成反比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