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改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系统异样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系统异样的机制及研究进展罗雄燕,吴凤霞,武丽君,袁国华【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累及血液系统,要紧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
SLE患者在其疾病的某一时期,可发生一项或多项血液系统异样,并以首发病症显现,而缺乏典型的皮肤、关节、肾脏等损害的表现,常难以识别。
故深切了解SLE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对及时诊断和正确医治SLE患者的血液系统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1 SLE血液学异样的发病率SLE发生血液系统异样较为常见,几乎所有的SLE患者在其疾病的某一时期都可发生一项或几项血液系统的异样,其中以贫血最为常见,其贫血的发生率可高达73%~90%,贫血的轻重与病程长短和病情的严峻程度有关,多数为轻至中度贫血,少数为重度贫血[1]。
约50%可有白细胞减少,25%~50%有轻度血小板减少,5%~10%有重度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PCP)者约5%[2]。
温习国内外资料发觉SLE归并血液系统损害占75%~%,其中贫血19%~57%,白细胞减少11%-75%,血小板减少7%~30%[3] 。
2 SLE相关血液系统异样的机制贫血发生的机制贫血是SLE血液系统最多见的一种表现,约60%~80%的活动期SLE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有人报导贫血发生率可高达98%,贫血的轻重与病程长短和病情的严峻度有关,多为轻至中度正细胞正色素贫血,少数为重度贫血。
造成贫血的缘故较复杂,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贫血。
前者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后者包括慢性病贫血(animea of chronic disease,ACD)、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IDA)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系 统性 红 斑 狼疮 患 者 T淋 巴细胞 亚 群及 T l h、 T 2 细胞 因子 变 化 的 临床 意 义 h类
张 玉玲 , 朱 芸。 李 明
( 潍坊 市人 民 医院 , 山东潍坊 2 14 ) 6 0 1
摘要 : 目的 探讨 系统性 红斑 狼疮 ( L ) S E 患者外周血 T淋 巴细胞 亚群及 T l T 2类细胞 因子变 化及其临床意 h 、h 义 。方法 选取 S E患者 l ( L L O例 S E组 ) 和查体健康者 l ( 0例 对照组 ) 采用 E IA法检测其外周 血 IN I一0 , LS F 一 L1,
注 : 对 照 组 比较 ,P< . 1 与 0 O
3 讨 论
S E是一种免疫调节紊乱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 , L 其特征是产生大量的 自身抗体 和多系统受累 , 患者 体 内 T B细胞异常活化 , 与细胞 因子 的改变有 、 并 关 。机体正常免疫应答过程有赖 于各种免 疫细
R d公 司 M 5 a 40型 E IA R ae 酶标 仪 。 LS edr 13 统计 学 方 法 . 采 用 S S 1. P S3 0统计 软 件 , 数据 以 x±s 表示 , 间 比较 采 用 t 验 。P≤0 0 为差 组 检 .5
大量增生 、 身抗体产生 、 自 免疫复合物清除障碍和细 胞因子表达异 常等 _ 。其 中辅助性 T细胞及其细 1 ] 胞因子在 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 中有非常重要 的作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 ( R ) 订的 S E诊断标准 , A A修 L 2 2 两 组血 清 IN I-0和 IN I一0变化 . F 一 L1 F 一/L1 SE A 评分 > LD I 1 5分。另取 l 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 见 表 2 。 照组 , 2例 、 8例 , 男 女 平均 年龄 3 3岁 ; 其性 别 、 年龄
血浆置换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HMGB-1、TNF-α水平的影响
摘要 : 目的 影 响。方法
观察 血浆 置换对 系统性红斑狼疮 ( S L E) 患 者外周血高迁 移率族蛋 白一 1 ( HM G B 一 1 ) 、 T N F . 仅水平 的
2 2例 S L E患者 , 均 给予糖 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等 治疗措施 , 辅 以血浆 置换。分别 留取血浆置换治疗前
a r i n , 平均 置换血 浆量 为 2 2 0 0 m L 。
临床表现 , 并 因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障碍导致多种 自身抗 体形 成 的 自身 免疫 性 疾 病 。研 究 证 实 , 细 胞 因子在 S L E发病 中起 了重要作用。高迁徙率族蛋 白一 1 ( H MG B 一 1 ) 是 近年 来发 现 的一 种新 型炎 性 细 胞
山东 医药 2 0 1 3年第 5 3卷 第 1 8期
血 浆 置换 对 系统 性 红 斑 狼疮 患者 外 周 血 H MG B 一 1 、 T N F 一 水 平 的影 响
张 莹 。 杨 三强 , 刘 均港 , 李 争 。 汤 志华 ( 1枣庄矿 业集 团枣庄 医院 , 山 东枣庄 2 7 7 1 0 0 ; 2 山东枣庄矿 业 集 团东郊 医院 )
中图分类 号 : R 5 9 3 . 2
文献标 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6 6 X( 2 0 1 3 ) 1 8 - o 0 8 2 - o 2
系统性 红斑狼 疮 ( S L E) 是 一种 以多 系统损 害 为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学分析发表时间:2013-07-24T16:00:02.9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陈明清隋晶蕊张春霞王笑蕾[导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引起多系统功能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陈明清隋晶蕊张春霞王笑蕾(通讯作者)(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烟台 264000)【摘要】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液学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对337例住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象、骨髓象及相关免疫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37例SLE患者中,281例(83.38%)出现血细胞减少,其中出现贫血197例(58.46%),白细胞减少159例(47.18%),血小板减少107例(31.75%)。
93例(27.60%)患者以血细胞减少为首发临床表现。
98例血细胞减少患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占88.78%,增生减低占11.22%。
血细胞减少组抗dsD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补体C3、C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0.020)。
结论血细胞减少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且以贫血为多见,血细胞减少与抗dsDNA升高及补体C3、C4减低具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087-0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引起多系统功能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血液学异常[1]。
本文对33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象、骨髓象及相关免疫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33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为2003.1-2012.12期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的住院病人,女性312例,男性25例,男:女1:12.48,年龄8-74岁,平均年龄35.4岁。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PENG h o i S a bn.L o g o g AlY n r n
【 摘
要】 目的 观察 SE患者 自 L 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 P ST 前后 C D5 调 节性 T 巴 A BC ) I C 2 M 淋
细胞及 Tl、h } T 2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 对 4例行 A B C 1 P S T的重症 S E病人分别采集不同时间段的外周血, L 分 别 用流 式 细 胞仪 检 测 外周 血 C 4 D 5 D C 2 细 胞 、 T淋 巴细 胞 亚 群 ( I CM 、 D 、 D 9 C 9 细 胞 ) 用 C 8 C 6 、 D 5 及
系统性红斑狼疮 ( ytmcL p sEy c a ssS E) Ss i u u r hm t u ,L 是 e t o
一
斑狼疮病情活动指 数 ( L D I标 准 ( SE A ) 参照 S E A 评 分标 LD I
准 ) 评分。4例患者的一般资料 , 表 1 见 。
表 1 4例 重 症 S E患 者 的 一般 资料 L
1 8
现代医院 2 1 0 0年 3月 第 1 O卷第 3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oe H silM r 0 0V l 0N d m opt a 2 1 o 1 o3 a
系 统 性 红斑 狼 疮 患 者 自体 夕 周血 造 血 干 细 胞 移 植 前 后 卜 外 周 血 C 4 C 2 + 节 性 T细 胞 的 变化 D + D5 调
。
12 .
试 剂 和 仪 器
荧光标 记抗 体。所 有 单 克 隆 抗 体 试 剂 , 细 胞 因子 人
E IA试剂盒。E IS LS PC —XL流式 细胞仪 。MK 3型酶联 免疫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46水平的初步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46水平的初步观察
吴国荣;杨小娟;陈国千
【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
【年(卷),期】2008(26)1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导致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
肾脏是SLE 发展中极易累及的器官,狼疮性肾炎常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早期诊断SLE肾损伤显得尤为重要。
CD146与内皮细胞的损伤及炎症密切相关,与慢性肾炎关系密切。
本文主要探讨CD146与SLE肾损伤的关系。
【总页数】2页(P75,80)
【作者】吴国荣;杨小娟;陈国千
【作者单位】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无锡,214002;无锡市传染病医院;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无锡,21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62
【相关文献】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因子NF-AT和AP-1活性的初步观察 [J], 许韩师;叶任高;杨岫岩;孙林;黄凌虹;林穗珍
2.外周血BDNF水平及T细胞上TrkB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活动性关系研究 [J], 刘洋; 李萍
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3-CD16+CD56+NK细胞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 王锡携
4.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3^-CD16^+CD56^+NK细胞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J], 王锡携
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IL-21水平及临床意义 [J], 杜娜;冯林;王黎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MGB1在炎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HMGB1在炎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3-25T01:11:50.871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3期作者:吴文政[导读] 人类HMGB1基因位于染色体13q12上,它编码一个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5KDa的蛋白质。
(福州市第一医院肾内科福建福州 350000)【摘要】HMGB1,一种核蛋白质,可以与DNA相互作用,控制基因的表达。
HMGB1在内外环境下,通过细胞因子可形成免疫刺激性复合物,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液以及这种疾病动物模型中,都已经证实细胞核外HMGB1的表达是增加的,而且抑制这种表达可减轻疾病的程度。
这种变化为临床上治疗炎症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方向。
HMGB1在炎症反应中的高表达涉及介导多种炎症细胞因子,临床上希望能通过早期寻找抑制HMGB1表达和释放的途径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以利于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HMGB1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HMGB1;炎症反应;细胞因子;抑制反应【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3-0008-03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MGB1 in inflammatory response Wu WenzhengDepartment of Nephrology,The First Hospital of Fuzhou,Fuzhou,Fujian 350000,China【Abstract】HMGB1 is a kind of nucleoprotein,and it can react with DNA mutually and control the gene expression.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HMGB1 can form the immunostimulatory mixture via the cell factors.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e HMGB1 expression outside the cell nucleus is increasing in the synovia of the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and the animal models with such kind of disease,and it can suppress the degree of disease alleviation of this expression.Such change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treating the inflammatory diseases clinically.The high expression of HMGB1 in the inflammatory diseases relates to inducing various kinds of inflammatory cell factors and in clinical we hope to find the path of HMGB1 expression and releasing in early stage to alleviate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s to benefit the treatment and avoi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disease.The research of HMGB1 is paid wide attention b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and this essay will make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to the expression,adjustment and control and suppression of HMGB1 in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Key words】 HMGB1;Inflammatory response;Cytokines;Response inhibition 引言人类HMGB1基因位于染色体13q12上,它编码一个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25KDa的蛋白质。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
s i C 3 ut s D 4+/ D K R+ c l ee d c a e n S E( < . 1 .I d i o ,E C r ai t w t L r in c n y d mae e s r e r sd i L P 0 0 ) n a dt n P sf m p t ns i S E a s i a t a g d i lw e i o e h e gf l i n t i po fr i ( 0 0 ) n i ai aa i o ae i o t l o c s n O r eu s u g s ta ten m e n c vt s h r rlea o P< . 1 a d m g t n p ct cmp r w t c nr s e i tn r oc y d h o .C n l i s u sl get h t h u b r da t ie uo r ts a i i
[ 摘
( 解放军第 11 6 中心医院皮肤性病科, 湖北 武汉 405 ) 302
要] 目的 探讨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 内皮祖 细胞( P 数量 、 E C) 功能是 否改 变。方法 连续选人 3 3例系统性 红
斑狼疮 ( L 患者做为 S E组 ,3名 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流式细胞分析计量 外周 血 C 3 S E) L 3 D 4和 K R双阳性 细胞 , D 同时原代 培 养 E C 培养 7d Mr 法检测增殖能力 , 良 by o P, 后 丌 改 odn小室法检测迂移 能力。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细胞miR-31的表达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细胞miR-31的表达范薇;唐元家;曲波;崔慧娟;黄新芳;陈顺乐;沈南【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细胞微小RNA(miR-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6例SLE患者和23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ACD抗凝血,Real-Time PCR检测miR-31表达.分析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脏受累程度指标(Renal-SLEDAI积分)及临床用药与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的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LE患者的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与SLEDAI 积分和Renal-SLEDAI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330,P=0.043;r=-0.337.P=0.044),与临床用药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及肾脏损害程度相关,作为重要生物标志物有可能为SLE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icroRNA (miR-31) i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of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 ( SLE).Methods Thirty-six patients with SLE and 23 healthy controls were selected, peripheral ACD anti-coagulation blood was obtain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miR-31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miR-31 i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and 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 parameters of degree of renal injury ( RenaI-SLEDAI score) and clinical medication was analysed.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miR-31 i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of patients with SL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healthy controls (P<0.001).The expression of miR-31 i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of patients with SL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LEDAI and RenaI-SLEDAIscore (r = - 0.330, P = 0.043; r = - 0.337, P = 0.044), while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miR-31 and clinical medication ( P <0.05).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miR-31 i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of patients with SLE may be related to disease activity and degree of renal injury, and may serve as an important biomarker in the early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assessment of SLE.【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1(031)001【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微小RNA;miR-31【作者】范薇;唐元家;曲波;崔慧娟;黄新芳;陈顺乐;沈南【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上海市风湿病学研究所,上海,20000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风湿病学研究组,上海,200025;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风湿病学研究组,上海,200025;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风湿病学研究组,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上海市风湿病学研究所,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上海市风湿病学研究所,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上海市风湿病学研究所,上海,20000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分子风湿病学研究组,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
具 有 人类 白细 胞 抗 原 C 5R ⑤ 部 分 低 表 达 HL —D D 4 A; A R;
⑥若 丹 明 (hd mie低 吸收 率 。 其 中 C 4抗 原 是 造 血 干 ro a n ) D3 / 细胞分离纯 化的主要标 志。 祖
高 。 移 植 后 1 0d评 价 其 效 果 : 心 磷 脂 和 抗 dDN 的 自身 0 抗 s A
3 4和 C DW 0抗 原 ; 缺 乏 C 3 C 1 系 相 关 抗 原 ; 9 ③ D3, D7 等 ④
类似急性 系统性 自身 免疫病的一 系列症状 , 包括伴有 心肌梗
死 的冠 状 血 管 病 ( VD)高 血 压 、 小 板 减 少 症 、 C 、 血 肾小 球 肾 炎 及循环 免疫复合物升 高 , 鼠在 6 该 ~8周 龄 时 移 值 了 B C / 6 3
抗 体显著减至正 常水平 。 疫组 织化 学检 测发 现 C D 及 肾 免 V 小球 肾炎 明显 改善, 所有受者 均表现正常 的免疫活性 _ 。 4 】
上 述 现 象 的 机 制 尚 不 完 全 明 了。 但 狼 疮 鼠 W/ 1发 BF 生 年 龄 依 赖 性 造 血 异 常 ,2周 龄 时外 周 血 白细 胞 计 数 较 之 4 1 周龄 时增 加 , 其 干 细 胞 作 C U— 以 F S和 C U 计 数 试 验 , 1 F 第 2
实验性抗 磷 脂 抗 体 综 合 征 ( P ) B L ] A S 的 A B C小 鼠 , 基 因 同 B MT 治 疗 有 效 。 雄性 W/ F 1小 鼠 在 1 1 B 0~ 2周 龄 可 发 生
尝 试 … 。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L ) 自身 免 疫 病 的 典 型 代 表 , SE是 因 此 其 干 细 胞 移 植 的疗 效 及 进 展 倍 受 关 注 。 1 造 血 干 细 胞 的 特 性 造 血 干 细 胞 ( e tpi i s m cl, s 具 有 以 下 特 hmaooe c t es H c) t e l 点 : 绝大多数干 细 胞处 于静 止期 ( 期 )② 高度 表达 C ① ; D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机制
te t ocy  ̄ h me bl n a is
eDae s ae20 ,9 5 :0 1 06 . bt Cr,06 2 () 17 —17 . i e
3 B i A ua a vi a e 1Ad n ci i acs e l e p ns a 心血管的潜 在保 护作 用 . 国外 医学 - 内分 泌 分 册 , 02 2 1 . haL, g irLG, l l N,ta. io et coitd 20 ,2
系 统性红 斑狼 疮 (yt cl u rte t u, L 是 一 sse p s yhma ssS E) mi u e o T、 B细胞活化 , 产生多种 自身抗 体 , 其发病 机制 尚不清 楚 。近
种 多系统受 累的 自身免疫疾病 , 免疫特征是 多克隆 自身 反应性 术 有 限公 司产 品 。 年来研究发 现 细胞 凋亡 在 S E发病 和 病变 过 程 中起 重要 作 密度梯度离心 , L 常规分离 人外周 血单 个核细胞 , 经 2次微 绒 再 用… 1。机体 免疫 细胞凋 亡紊乱 可能是 细胞 凋亡相 关基 因异常 毛 法 分 离 T、 B淋 巴细 胞 J 2。调 整 细胞 密 度 为 2 0/ 。 1 L X 表达的结果 , B细胞 淋 巴瘤/ 如 白血病 一2 B—cll hma ( e mp o / ly
加, 与正常组比较 ( P<0 0 ) . 1 。结论 : & l 由 一2和 N F—K B的表达增加 导致 的 S E患者 外周血 T、 L B细胞 凋亡紊乱 可能参与
S E的发 生发 展பைடு நூலகம்。 L
[ 关键 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淋 巴细胞
Bl c一2 核转录 因子 一K B 品; 兔二步法和小 鼠二步法检测试剂盒为北京 中杉金桥生 物技 3 人 P MC 及 T淋 巴细胞 和 B淋 巴细胞的分离 B s 采 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相关性血液学改变的探讨
3 71 4: 4.
感染 的主要 临床表 现或影 像学表 现 。( ) 诊病 例 : 3拟 具有 曲霉
菌感染 的易患 因素 , 有感 染 的临床表 现 , 具 持续 发热 经 广谱抗
[ ]何礼贤 , 5 邵长周 . 侵袭性肺 曲霉病 的分级诊断和治疗. 中华结核和呼
吸 杂 志 ,0 6, 2 7 20 5:9 .
8 .7 / 19 L±1 . 7g L( 围 3 g 6 0 / 范 5~19g L ; C减少 19例 0 / ) WB 2
( 96 ) 平均 ( .7±0 7 )× 0/ [ 围( . 3 7 4 .% , 25 . 1 1 L 范 0 8~ . )×1 9 0/
L ;L ] P T减 少 1 3例 ( 3 5 ) 平 均 ( o 7 1 4. % , 6 . 4±2 . )×1’L 58 0/ [ 围( 9 )×19 L , 范 1~ 6 0/ ] 见表 1 。外周血 涂 片细 胞形态 正 常 , 未见幼稚 红细胞 和粒细胞 , 血性贫血 患者 可见 晚幼 红细胞 , 溶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0 19 5 (0 8 0 -180 10 -0 7 20 )20 3 -2
[ 中图分类号 ] 5 3 2 1 R 9 .4
[ 关键 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 血液 造血 系统受损 ; 血液学改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 L ) 自身免疫介导 的累及多个 系统 、 sE 是 临 床表 现起伏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 , 血液造血系统 受损 较常见 , 发 其
5 6. 5
[ 4]A c g , e H,aw B,t 1D f igopr nscivs efn a si l S R xJ Pu e a. enn p ot ii nai gI ou i u t v u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 +CD25 +highCD127lowTreg和CD4 +CD25 +Treg水平测定及分析
系 统性 红 斑 狼疮 患 者外 周 血 C 4 D5 i C l D+C 2hg D2 h 7 l Te o rg和 C 4 c Te 水 平 测定 及 分析 w D D rg
梁 志强
( 利油 田 中心 医院 , 胜 山东 东营 2 7 3 ) 504
Te 水平变化 。方法 rg
巴细胞亚群及 c C ih D啪l Te 、 D D ̄ r D D hgC o rgC ;C zIe w g水平 。结果
例与对照组 比较无显著差异 ;I SE组外周斑 C ; D5i C 。l T g c C  ̄ r 水平均显著 高于对照组 ( D C 2 g D o r 和 D D Te hh w e g P < .5 00 )。结论 活动期 SE 者外周血 中 C ; D h h D oT g c C  ̄ r 水 平显著 升高 ; 是否与 L患 D C i C l , 和 D D Te g w ̄ g 此
外 周血淋 巴细 胞 亚 群 及 C ; D i C 1 l Te 、 D C :hg D 2 o rg h 7w C ; c T e 平 , D D rg水 首先 根 据 前 向 ( S ) 侧 向 FC 和
对l 5例活动期 S E患者外周血 C ; D i C L D C h h D2 g 7 l Te 水 平进行 了检 测 , 报 告如 下 。 o rg w 现
2 1 外 髑血 淋 巴细胞 亚 群水 平 两 纽外 周 血 淋 巴 .
细胞亚群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 , 见表 1 。
表 l 两 组 外 周血 淋 巴细 胞 亚 群 水 平 比较 ( 。 ) % i±
2 2 C ; D5i C ll Te 和 C ;C  ̄ r 水 . D C 2 g D2o r h h 7w g D D Te g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贝利尤单抗干预后外周血RDW、RAR、PNI变化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贝利尤单抗干预后外周血RDW、RAR、PNI变化及意义刘保成,颜苏艳,刘东霞,麻贞贞,杨清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济南250021摘要:目的 探讨贝利尤单抗干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RAR)、预后营养指数(PNI)变化及意义。
方法 选取42例接受贝利尤单抗干预治疗的SLE患者,贝利尤单抗给药方案:贝利尤单抗10 mg/kg,前3次每2周给药1次,随后每4周给药1次;其中27例患者完成了26周(8次)干预。
治疗前后采用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N)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RDW;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白蛋白(Alb);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CRP);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抗dsDNA抗体;ELISA法检测血清补体C3、C4。
计算27例完成26周干预患者治疗前后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CAR)、RAR、PNI(Alb+5×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值,即相应ΔRDW、ΔNLR、ΔPLR、ΔCAR、ΔRAR、ΔPNI。
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各指标与狼疮活动度指数(SLEDAI-2K)的相关性。
结果 27例患者贝利尤单抗干预26周后,SLE患者抗dsDNA、SLEDAI-2K、RDW、RAR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C3、C4、Alb、PNI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而CRP、NLR、PLR、CAR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RDW、RAR与SLEDAI-2K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7、0.334,P均<0.05),Alb、PNI与SLEDAI-2K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3、-0.314,P均<0.05),ΔRDW、ΔRAR与ΔSLEDAI-2K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4、0.490,P 均<0.05)。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脏器损伤检验指标的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脏器损伤检验指标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不同脏器损伤相关检验指标的分析。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LE患者其中150例为对象且均已成年(年龄≥18岁),根据对象在我院治疗期间的相关病历及检查结果评价患者的脏器受累程度,根据受累情况分组检验患者的脏器损伤的相关指标,分析不同脏器损伤检验指标的结果。
结果:比较SLE不同脏器损伤患者的血常规、炎症指标、生化指标、凝血功能与免疫学指标检验结果的变化,分析红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检验指标,P<0.05。
结论:SLE患者不同脏器损伤在血常规、炎症指标、生化指标、凝血功能与免疫学指标分析中均有统计学差异,可用于SLE不同脏器损伤评估。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脏器损伤;检验指标Analysis of different organ damage test indicators in 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organ damage related test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Method: 150 SLE patients admitted to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the study subjects, all of whom were adults (aged ≥ 18 years old).The degree of organ involvement of the patients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relevant medical records and examination results of the subjects during their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oforgan damage were grouped and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involvement,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organ damage test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 Compare the changes in blood routine,inflammatory indicators, biochemical indicators,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immunological indicator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organ injuries in SLE, and analyze the test indicators such as red blood cell count,C-reactive protein,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with aP<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blood routine, inflammatory indicators, biochemical indicators,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immunological indicators among different organ injuries in SLE patients, which can be used for evaluating different organ injuries in SLE.Keyword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fferent organ injuries; Inspection indicators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人体多个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3-CD16+CD56+NK细胞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2 结 果
查,采用 SLEDAI 对病情进行评估和分级,另采集两
2. 1 SLE 组和对照组 CD3 - CD16 + CD56 + NK 细胞表
室温保存并采用 FACS Aria II 流式细胞仪( 美国 BD
SLE 组 CD3 - CD16 + CD56 + NK 细胞计数和百分
CD16 + CD56 + NK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SLE patients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Observing the changes of expression
level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judging the disease activity and renal function impair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WANG Xixie
( Clinical Laboratory, Dongfang Oriental Hospital,Dongfang 572600,Hainan,China)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peripheral blood CD3 - CD16 + CD56 + NK cells in patients with SLE. 94 patients
All Rights 组外周静脉血
Reserved. 3 mL 于 EDTA-K3 抗凝管中,摇匀后
达比较
公司) 及配套试剂检测 CD3 CD16 CD56 NK 细胞数
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 。 见表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滤泡调节性T细胞表达变化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滤泡调节性T细胞表达变化及意义安平;邢倩【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年(卷),期】2024(14)4【摘要】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亚型和效应记忆Tfh细胞(Tfh-EM)以及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的表达,并探讨其在SLE患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30例SLE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中Tfh (CD4 CXCR5 )细胞亚型Tfh1 (CD4 CXCR5 CXCR3 CCR6−)、Tfh2 (CD4 CXCR5 CXCR3−CCR6−)、Tfh17 (CD4 CXCR5CXCR3−CCR6 )、Tfh-EM (CD4 CXCR5 ICOS PD-1 )和Tfr (CD4 CD25 CXCR5 CD127low)的水平。
收集入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1 (IL-21)。
结果:SLE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中Tfh-EM细胞、Tfh17细胞、总Tfh细胞的表达和外周血中IL-2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表达升高(P均 P = 0.020)。
外周血Tfh-EM细胞在SLE组中高病情活动度的表达高于低疾病活动度的患者(P = 0.024)。
Tfh-EM细胞与抗ds-DNA抗体存在正相关(ρ = 0.444, P = 0.018),Tfr细胞的比率与疾病活动度SLEDAI-2K评分呈负相关(ρ = −0.392, P = 0.039)。
结论:SLE组Tfh表达升高致Tfh/Tfr比值失衡,Tfh-EM细胞、Tfh17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生和发展。
【总页数】8页(P2469-2476)【作者】安平;邢倩【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相关文献】1.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2.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滤泡调节性T细胞在骨肉瘤患者中的数量变化及临床意义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期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4.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样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CXCR5及其配体CXCL13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的初步研究张春兵;杨晓帆;王慧娟;张明顺;苏定雷;柯瑶;季晓辉【期刊名称】《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4(024)005【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亚群的比率改变.方法:采用微量全血三色标记法,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4+、CD4+CD25+、CD4+CD25+CD45RO+T细胞亚群,分析阳性细胞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结果:SLE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百分率,活动期(29.29%±8.86)%和非活动期(29.55±8.96)%均低于正常对照(37.41±3.29)%(P均<0.05);CD4+CD25+T细胞百分率SLE活动期(10.30±5.6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5.39±1.43)%(P<0.05),非活动性SLE病人组(5.63±2.49)%和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25+CD45RO+T细胞百分率SLE活动期(3.96±3.5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1.39±0.63)%,非活动期(0.75±0.6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均<0.05).平均荧光强度分析表明SLE患者组和正常组的CD25和CD45RO抗原密度差异并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D4+CD25+及CD4+CD25+CD45RO+T细胞亚群比率异常增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关.【总页数】4页(P455-458)【作者】张春兵;杨晓帆;王慧娟;张明顺;苏定雷;柯瑶;季晓辉【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相关文献】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状况研究 [J], 董剑;2.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疾病活动的研究 [J], 成传芳;茹晋丽;罗静;赵向聪;颉晓香;车国柱;靳志勇;孙慧萍3.CD8+调节性T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分布的初步研究 [J], 沈敏宁;孙可一;季晓辉;王慧娟;立颜;王书奎;苏定雷4.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亚群改变的初步研究 [J], 王卫文;李有武;夏永祥;刘才冬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25(OH)D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α关系研究 [J], 王医林;刘英纯;王健;赵花妮;吉健华;张倩;周子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概念
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概念
Lowr.,PA;唐锁勤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年(卷),期】1993(016)004
【摘要】大剂量化疗后自体骨髓移植(ABMT)已经用来治疗多种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睾丸癌、乳腺癌和急非淋白血病(ANLL),并可望取得成功。
随着对外周循环中造血干细胞的认识,最近已认为外周干细胞移植(PSCT)可以替代ABMT。
【总页数】4页(P219-222)
【作者】Lowr.,PA;唐锁勤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7.1
【相关文献】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J], 彭绍斌;赖永榕
2.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J], 曾庆芳;李韶今;曾红学;蓝清华
3.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中外周血细胞的动态变化 [J], 王小卫;曾立明;罗以
4.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中BCR/ABL基因表达在Ph+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应用 [J], 冯术青;姚艳红;史月;刘志彬;高峰
5.基于闭环反馈控制的营养导航干预对亲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及免疫调节的影响 [J], 李宣萱;翟岩;范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a et wt L . e u s T e ee o D 4 cl 018±004 % w s i icnl i rae ept ns f 10i pt n i S E R s l : vlf 3 e ( . n i s h t h l C 7 . ) a g f at cesdi t a et o 4 s ni yn nh i at a ds g o p rdt ta i ai twt es bes g [ . 4±000 % , c vt t ecm ae tnpt ns i t t l t e ( 0 i e a oh e h h a a 04 . ) P<00 )T e a os n c t 2 .1 . r w s i i a h e n gf n c ags e en e eeo C 3 e i ai to s be t e(. 4 . 0% adte ot l (.3 hne t e t lvlf D 4 cl npt ns ft l s g 0 4 ±00 ) n h n os O 8±0 1 ) P> bw h l e a a 0 2 c r [ 0 . 6 %. 0 0o 1T e a i ic n hge vl fC 3 cli cu ecn ego p ( .1 . . r w sas f a t i r ee o D 4 e nr rdse c ru 02 0±00 2 % ta a o o — 5 h e n g h l l e . ) hn t t f n 5 h n e rdse c o p ( . 2±00 8 % , rcu ecn e ru [0 4 g 0 . ) P<00 ]T eew r i l sl r P e ento ru s C n ls n 2 .1. r ees a r utf Cb t e o p. o c i : h mi e so H r w w g uo
wa a u e y t e B ACS i o c t me e n p t n sw t L . el v l f C wa ee td b y me @ XE- s me s r d b D F h Ar f w y o t r a i t i S E T e al i e h h e o HP sd t ce y S s x
00 0%, .2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 1 ,L . )S E患者稳定期 C 3q I 0 D 4 ̄ 胞水平 与对照组 C 3 q 胞水平( . 8± .1 ) D 4 ̄I 0 3 00 6%间 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5 o . 复发组 c 3 蜘 胞水平( .1 0 5 ) 0 D4 020± . 2%高于未复发组 c 3 0 D 细胞水平 (. 2 0 2 ) 00 土 . 8%。 4 0
A src jcie Su y nte ea osi b tente ee f D 4 a d e a pi i poei r e s H C b t tObet : t ltnhp e e vlo 3 n m t oec rgnt l ( P ) a v do hr i w h l s C h o t o cl
维普资讯
8 9D
Taj d J D c2 0 , o 3 o 1 ini Me , e 0 7 V l 5 N 2 n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外周 血造 血干细胞水 平 的改变
任 静 周之 海
摘 要 目的 : 研究 系统性 红斑狼疮 ( L ) S E 患者外 周血 C 3 D 4细胞 和造血祖 细胞 ( e a p i i p gnt e s h m t o t r e ir l , o ec a o c l
S u y o h e e fP r h r l o d He t p it t m l a in swi t d nt e L v I e i e a o ma o oei S e Cel i P t t t o p Bl c sn e h S se i L p s E yh m a o u y t m c u u r te t s s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 .1oH C测定显示同样的变化趋势。结论: P O P O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 C 3细 胞和 H C的水 D4 P 平变化与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 监测外周血 C 3 q 胞和 H C水平可有效地评估 S E患者病情发展和疗效。 D 4 ̄I P L 关键词 红斑狼疮 , 系统性 造血干细胞 抗原 , D 4 流式细胞术 C3
a dt rc s fh ah lg ainswi ytmi p seyh mao u ( L . to s T elv l f n po e s ep too yi p t t t sse cl u rt e tss he ot n e h u e CD3 c l l
H C 水平 与病情发展 的关系 。方法 : P) 采用 B A S r 流式细胞分选仪测定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 ( DF C Ai a 患者组 ) 外周血
中 C 3 D 4细胞水平 , 采用 Ss e@X 一 10型血液细胞分 析仪测定 S E患者外周血 中 H C水平 , ym x E 2 0 L P 并设健康 体检 者 对照( 对照组 ) 。结果:患者组在活动期时 ,D 4 C 3 ̄ 细胞水平 (. 8 . 4 %高于稳定期时 C 3q 胞水平 (. 4± 01 ±0 4 ) 7 o D 4 ̄I 0O 4
RE ig Z U Z ia N Jn , HO hh i
Ci cl a o tr eea H si lfT ni Me i l n esy T ni 3 0 5 , hn l iaL b r o n a yG nrl opt i jn d a U i ri ,i jn 0 0 2 C ia ao a c v 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