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学案

合集下载

夜归鹿门歌教案范文

夜归鹿门歌教案范文

夜归鹿门歌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夜归鹿门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情怀,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和传统文化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韵律、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

1. 诗歌中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夜归鹿门歌》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夜归鹿门歌》,了解诗人孟浩然及作品背景。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朗读《夜归鹿门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韵律。3. 合作探讨

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怀。

4. 课堂讲解

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韵律特点、意境表现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情怀。

6. 课堂小结

7. 作业布置

8. 板书设计

夜归鹿门歌

韵律:xxxxx

意境:xxxxx

表现手法:xxxxx

9. 课后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10.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六、教学拓展

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其他描写归隐田园题材的诗歌,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夜归鹿门歌》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诗人对归隐生活的不同表现。

学案5:第7课 夜归鹿门歌

学案5:第7课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学习目标]

1.背诵这两首诗,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通过赏析,加深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

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天天预习]

1.课文精句积累

(1)鹿门月照开烟树,。

(2),惟有幽人自来去。

(3)漠漠水田飞白鹭,。

(4)野老与人争席罢,。

2.作家作品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文本研读]

1.请认真诵读《夜归鹿门歌》,结合课内注释,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恰当理解诗句意义,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赏读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一诗,在理解诗句意义的基础上,重点理解诗歌的对仗美与意境美。

(1)诗歌中的那些词句最工整(对偶)?

(2)清人沈德潜说: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二字,去上二字,乃死句也。怎样领会他说的“妙”与“死句”的含义?

《夜归鹿门歌》学案

《夜归鹿门歌》学案

《夜归鹿门歌》学案

学习目标:

、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2、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3、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学习重难点:1、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2、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学习时数:一时

一、预习学案:

、孟浩然_____代诗人,本名_______,字______。襄州襄阳人,世称________。以写_______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______。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________,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__________,以隐士终身。他是个__________的人,不乐于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的性格和_______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二、赏析学案:

、分析第1联: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2、分析第2联: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3、分析第3联: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4、“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三、演练学案

阅读《积雨辋川庄作》回答下列问题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①,蒸藜炊黍饷东菑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③。

山中习静观朝槿④,松下清斋折露葵⑤。

野老与人争席罢⑥,海鸥何事更相疑⑦。

【注释】

①烟火迟:因久雨空气湿润,烟火上升缓慢。

②藜:一种可食的野菜。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送饭食到田头。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指初耕的田地。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夜归鹿门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认识隐逸的情怀和归隐的乐趣,领悟理趣和情怀的美。

二、教学内容

简析背景,导入新课。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反复诵读,整体感知。串讲诗歌,赏析名句。总结、扩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抓关键句、关键词,把握诗的意境。

(2)当堂背诵《夜归鹿门歌》。

教学难点:

(1)隐逸情怀和生活乐趣的真正含义。

(2)比较阅读《夜归鹿门歌》与《归去来兮辞》,感受隐逸情怀及艺术风格。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2. 点拨法;3. 讨论法;4. 比较法。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检查学生对《夜归鹿门歌》的理解程度和欣赏能力。通过比较阅读,评估学生对不同风格古诗的鉴赏能力。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诗歌基本常识和文学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和提升学生对《夜归鹿门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理解、欣赏诗歌。反思教学评价是否科学,是否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反思教具准备是否充分,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1:夜归鹿门歌

学案1: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重点:

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问题一: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朝代与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齐名,号。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

问题二:

学生诵读诗歌,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问题三:首联“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出现了哪两种声音?分别给你怎样的联想?这句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志向?

问题四:颈联“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这句诗创造了怎样的一种情境?

问题五:尾联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问题六:“幽人”指谁?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问题七:小结主旨

延伸拓展: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王维的生平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夜归鹿门歌》教案

《夜归鹿门歌》教案

《夜归鹿门歌》教案

教案:夜归鹿门歌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代民间故事《夜归鹿门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课文分析:《夜归鹿门歌》

2.文学背景:唐代民间故事

3.故事情节和人物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教师播放一段古代舞剧《鹿钟离》,通过欣赏舞蹈,引领学生进入与古代文学相关的学习氛围。

2.导入知识:教师简单介绍《夜归鹿门歌》的背景,唐代民间故事,被誉为唐代四大名曲之一

3.教学重点:教师讲解《夜归鹿门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4.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形象。

5.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和认识。

6.学生表演:学生分组,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编写自己的版本并

进行表演。

7.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表演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

创造力和想象力。

8.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唐代古代文学作品,如《长

恨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

1.学生对《夜归鹿门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较好的理解。

2.学生通过讨论和表演,表达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

3.学生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学欣赏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

1.《夜归鹿门歌》故事文本

2.《鹿钟离》舞蹈片段视频

3.《夜归鹿门歌》其他版本的录音或视频

六、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夜归鹿门歌》,学生能够了解唐代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魅力,培养了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

夜归鹿门歌教案

夜归鹿门歌教案

夜归鹿门歌教案

教案标题:夜归鹿门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人张继的《夜归鹿门歌》的背景和意境。

2. 能够朗读《夜归鹿门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能够通过诗歌欣赏,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了解《夜归鹿门歌》的背景和意境,朗读诗歌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难点: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夜归鹿门歌》的全文、相关图片和背景介绍。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频和视频。

3. 教学辅助材料:包括相关的诗歌赏析材料和诗歌朗读音频。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古琴音乐等古代音乐,营造古代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赏

析的氛围。

2. 了解背景:介绍《夜归鹿门歌》的作者张继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

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朗读诗歌:教师朗读《夜归鹿门歌》,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音韵和意境。

4. 分析诗歌:通过诗歌赏析,分析《夜归鹿门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理

解诗歌的内涵。

5. 学习技巧:教授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和理解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

6. 情感沟通:通过诗歌朗读和赏析,引导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情感体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五、课堂作业:

1. 要求学生背诵《夜归鹿门歌》的部分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朗读和赏析,并写下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歌《夜归鹿门歌》的背景和意境,能够朗读并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诗歌赏析和朗读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夜归鹿门歌》教案

《夜归鹿门歌》教案

《夜归鹿门歌》教案

《夜归鹿门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夜归鹿门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夜归鹿门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传说孟浩然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他和王维交谊甚笃。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但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代表,但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夜归鹿门歌》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艺术

表现手法。

2.能够理解该曲的歌词内容,分析其情感表达和艺术

特点,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

化的爱好和认知。

教学内容及分析

内容

1.《夜归鹿门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

2.《夜归鹿门歌》的歌词内容和情感表达

3.此曲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和讲解

4.音乐表演技巧的练习和讲解

分析

《夜归鹿门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名曲,被誉为

“史上最动人的古琴曲”。该曲是魏晋时期名士嵇康《广陵散》的其中一首,由清代琴师吴景略重弹而成,是中国古琴乐曲中的经典之作。

该曲的音乐特点是蕴涵情感,表现优美。其曲调自然流畅,音符高低跌宕起伏,体现了中国古乐的独特韵味。歌词则描绘了一位游子归家的心路历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教师应以此为基础,逐步分析和讲解《夜归鹿门歌》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归诗歌本身,理解和感受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

教学步骤

步骤一:背景介绍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夜归鹿门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

步骤二:情感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夜归鹿门歌》歌词的情感表达,学生可以就以下问题思考探讨:

1.此曲表达了什么情感?

2.歌词中哪些词汇、句子和形象给你留下了印象?

3.你对此曲的情感内涵有什么感受和理解?

步骤三:艺术表现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夜归鹿门歌》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和目的,学生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

1.此曲的曲调特点是什么?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夜归鹿门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内容。

2.掌握《夜归鹿门歌》的词句、修辞手法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的词句和修辞手法。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学会朗读及口语表达。

三、教学难点:

1.掌握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理解并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本《夜归鹿门歌》,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夜归鹿门歌》的学习。

Step 2:学习课文(15分钟)

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押韵。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情感。

3.分组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Step 3:课文赏析(20分钟)

1.教师讲解《夜归鹿门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内容,让学生了解。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Step 4:课外拓展(15分钟)

1.学生自选一首诗歌,向同学朗读,并解读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分组讨论,分享所选诗歌的特点和感受。

Step 5:诗歌欣赏(25分钟)

1.多媒体课件展示经典诗歌的朗诵视频,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学生一起朗读古代和现代的诗歌,体会不同诗歌对人们的情感和思考的引导。

Step 6:诗歌创作(15分钟)

1.学生自由组合创作小组,共同创作一首诗歌。

2.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感受和思想,体验创作的乐趣。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

《夜归鹿门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隐逸情怀。

2、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展开联想与想象,不仅意会意境,而且能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描述意境。

3、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缘景明情”的欣赏方法,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准确把握诗人追求隐逸,淡泊洒脱的人生志趣。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展开联想与想象。

2、运用“缘景明情”的欣赏方法,把握诗歌主旨。

【学习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意象进入“诗境”。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把握诗人的隐逸志趣。

【作家作品】

孟浩然:湖北襄州襄阳人,是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他写过一首诗说明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⑤济:渡。⑥端居:安居。⑦耻(chǐ)圣明:

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⑧ 徒:白白的。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如何制作一份简单易懂的《夜归鹿门歌》教案

如何制作一份简单易懂的《夜归鹿门歌》教案

如何制作一份简单易懂的《夜归鹿门歌》教案

《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内容描写了李白在夜归途中经过才子鹿门四大才子之一的韩愈府中,见韩愈醉卧,赋诗留言的情景。《夜归鹿门歌》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是研究唐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那么如何制作一份简单易懂的《夜归鹿门歌》教案呢?

一、确定教学对象

在制作教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对象是谁。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课程背景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教学安排和策略。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二、分析诗歌内容和意境

在制作教案之前,需要对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分析和解读。《夜归鹿门歌》以婉约清新的笔触,默写了唐代文坛的一段历史背景和人物风采,描绘了逝水流年中的情爱悲欢,以及饮酒作乐中的人生感悟。分析诗歌内容和意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三、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制定较为具体和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要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层面,既要满足学生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认知和理解,也要培养他们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提高文学素养。演讲能力和情感体验等方面也要有所要求。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要根据教学对象和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课后研讨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扎实。注重知识和素养的融合,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轻松学习《夜归鹿门歌》的教案

轻松学习《夜归鹿门歌》的教案

本次教案的主要内容是轻松学习《夜归鹿门歌》,为学生提供详尽的文化背景和阅读方法,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唐诗佳作。同时,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一、课堂的准备

1、介绍唐诗文化

在教学前,可以先介绍唐诗的历史背景、特点、韵律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唐诗形式和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让学生预习《夜归鹿门歌》

让学生在课前阅读一遍《夜归鹿门歌》,了解诗词的大意和基本结构,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深度探讨。

二、课堂教学

1、文化背景

可以从《夜归鹿门歌》的背景、历史、文学成就等多个方面展开讲解,让学生对唐代文化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2、结构解析

通过逐句解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诗句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思考诗句之间的关系,掌握诗歌的整体结构。

3、韵律探讨

针对《夜归鹿门歌》的韵律特点,让学生体验诗歌音韵的美感,了解韵律对于诗歌意境的表达作用。

4、阅读体验

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夜归鹿门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艺修养和审美素质。

三、作业布置

1、回顾总结

通过回顾总结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夜归鹿门歌》的理解和记忆,检验教学成效。

2、个性化学习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应的诗歌资源,让他们在自主读诗的基础上,深化对唐诗的理解与欣赏。

四、教学亮点

1、强调文化背景

通过介绍唐代文化、时代背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构建整个教学的文化语境,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的魅力与意义。

2、注重阅读体验

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引导他们理解和感悟文艺之美。

古代文学:《夜归鹿门歌》教案

古代文学:《夜归鹿门歌》教案

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历史记忆。其中,唐代诗歌影响最为广泛,其壮美、优美、激情澎湃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和心灵。而《夜归鹿门歌》则是唐代文学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优美的气势和寓意深刻,让人们为之倾倒。

在教学中,课堂教案是常用的一种教学工具,既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准备教学内容,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份《夜归鹿门歌》教案来阐述古代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与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熟悉《夜归鹿门歌》这首唐代诗歌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分析和理解《夜归鹿门歌》的诗意和艺术特点;

3.根据《夜归鹿门歌》的韵律、格律等要素撰写自己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

力;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

1.诗歌背景介绍

《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著名女诗人崔涂所作。当时,崔涂在宫中宦官的监控之下,却对世事和情感有着非常深刻的洞察和感悟。她在此时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怨和呐喊的诗歌。

2.诗歌的韵律、格律和诗意

《夜归鹿门歌》是一首八绝句。在格律上,每句以七言为底,同时,这首诗采用了押韵的手法,每一句韵脚均呼应前后。在诗意上,《夜归鹿门歌》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展现出崔涂对人生苦乐的感悟,以及对爱、家、情的渴望。

3.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

老师可以将八绝句的格律和要求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借鉴《夜归鹿门歌》的形式和特点,自行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

文学赏析教案:《夜归鹿门歌》

文学赏析教案:《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较为著名的诗篇,该诗以其细腻的笔触、流畅的语言、深刻的意境闻名于世。该诗反映了王之涣对于乐观向上、不畏艰辛、坚定信念的崇尚和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一、作者介绍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其诗作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唐代绝代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活于唐文宗时期,为官清廉,守正有名,同时,他的诗歌艺术水平也极高,其诗篇充满了感性的情感以及思想的深度,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诗歌赏析

《夜归鹿门歌》描写了诗人从外出寻求机会归来的途中,经过了蜿蜒的弯道,险峻的山峰以及繁华的繁华的市区,最终回到了故乡的感人场面。整首诗以诗人的内心感受为主线,以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为背景,通过抒发诗人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于家乡和人民的深切感情以及勇气。

1、写景入情,字字珠玑

在描写微妙的自然景观方面,《夜归鹿门歌》的手法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比如第一句“城远波声近”,用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在远离城市的情境中所感知到的远方海浪声。在描写山岭地貌方面,作者用笔独特,用纵横交错的文字,勾勒出一道又一道的雪山山峰以及曲折的山路之美丽。又如第六句“洛阳城里见秋风”,诗人成功抓住了洛阳城里的独特环境,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于景色的领悟,同时展现了洛阳城市的繁华。

2、动人情感,慷慨激昂

在诗歌表达情感方面,王之涣《夜归鹿门歌》贯彻着真情实感和深沉的感性,分别从个人感情和人民感情的两个方面,抒发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历史责任感。比如诗中的“城远波声近,海鸥寒食夜山雁”,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特有气魄;而“赤松林下初见陈,茅屋人多泊帆船”,则彰显了诗人对于家乡及人民的深厚感情。此外,在对于家乡之情的表达方面,《夜归鹿门歌》中的“郭外松柏春连翠,野田黄芦秋带雪”,则通过对于故乡风景的描绘和对于树木的拟人化,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故乡的幽美深情,感情合乎时代和历史的客观需要。

《夜归鹿门歌》学案

《夜归鹿门歌》学案

《夜归鹿门歌》学案

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2、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3、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学习重难点:1、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2、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学习时数:一课时一、.预习学案: 1、孟浩然(689~740)_____代诗人,本名_______ ,字______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________。以写

_______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______。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孟浩然生当________,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

__________,以隐士终身。他是个__________的人,不乐于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的性格和_______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二、赏析学案:1、分析第1联: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2、分析第2联: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3、分析第3联: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4、“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三、演练学案阅读《积雨辋川庄作》回答下列问题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①,蒸藜炊黍饷东菑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③。山中习静观朝槿④,松下清斋折露葵⑤。野老与人争席罢⑥,海鸥何事更相疑⑦。【注释】①烟火迟:因久雨空气湿润,烟火上升缓慢。②藜(lí):一种可食的野菜。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饷:送饭食到田头。饷东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归鹿门歌》学案

一作家介绍

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号王孟。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人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是一位隐逸诗人。40岁以前,他隐居于汉江西岸岘山南园的家中;40岁到长安谋仕不遇,在外游历数年后返乡,又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的鹿门山辟一住处,有时也去住。这首诗就是写他“夜归鹿门”的情景。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我们学过的孟浩然的诗歌有哪些?

二.赏析诗歌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2.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5、对“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的理解。

三.探究讨论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

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试结合必修⑤中学过的闻一多的

《孟浩然》一文,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3.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