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感受人物悲苦的生存环境,体会其悲惨命运,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2、学生通过阅读能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

3、学生能有感情地诵读精彩的描写段落,积累精妙传神的语言,并能模仿写作。

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感受人物悲苦的生存环境,体会其悲惨命运,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2、学生通过阅读能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

教学设想:

采取以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老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有感情地诵读精彩的描写段落,积累精妙传神的语言

教学目的: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

教具准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夏天吗?你们在夏天都干些什么呢?你们知道在旧社会里穷苦劳动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节选,并且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方面来更深入地品味小说的精妙。

二、由学生简介老舍和作品,教师可做适当补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本书,有同学读过吗?能不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简介故事内容,教师在点评中要肯定学生的回答,并针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评价。

三、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憋.气打盹.腻.烦胆怯.馊.味打嗝.攥.着跺.脚蹚.水

三、读课文,思考:

1、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干什么?文中描写了祥子哪几种环境下拉车的经历?

明确:一(1—6):烈日下拉车。二(7—16):暴雨下拉车。

2、文章以偏正短语为题有何作用?

明确: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和遭遇的悲惨,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黑暗、残酷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分析自然环境

1、作者老舍是如何将“烈日”这一自然现象生动地表现于纸上的?学生结合文本中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投影板书

正面描写“太阳”“砖窖”“阳光”

侧面描写“柳叶打卷”“柳枝低垂”“马路发着白光”

“便道飞起灰沙阵”“柏油路被晒化”“狗”“骡马”

——盛夏街头具有特征性的景物烘托“烈日”

“干燥、烫手、憋闷”“喘不过气来”“刺目、难听、

腥臭味”其它车夫不敢出门、不敢快跑、抢水喝

——人们感受和反应渲染“烈日”

2、让我们再来看看“暴雨”,作家老舍会不会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现“暴雨”呢?学生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并归纳“烈日”和“暴雨”两部分写法的不同。

归纳:

柳枝:微微地动了一下-飘洒地横摆-随风狂舞-惊疑不定-横着飞(实写风,简介描写)

雨:雨星-雨点-鱼道(借助比喻进行描写,直接描写)

教师总结“烈日”、“暴雨”两个段落的写作特点。

学生朗读你认为描写地最传神的语段,体会本文景物描写的魅力。

五、总结探讨

1、如果把这个节选的题目改成“在恶劣的环境下”,你觉得好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并在全班交流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2、教师总结文中景物描写的魅力和作用,希望学生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本文通过描写“烈日”和“暴雨”这两种特殊的自然环境,表现了祥子所受的煎熬,为了生计,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挣命”,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四、作业设计

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片断写作,表现一个因家境困难而打算辍学的孩子在烈日下从学校走回家的情形,2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分析祥子人物形象。

教学目的:感受人物悲苦的生存环境,体会其悲惨命运,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分析祥子人物形象:

结合你预习时的阅读,请大家谈谈你对祥子这个人物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不必局限于节选内容,可以扩大到全书范围。

大家对祥子充满了同情,是因为文中的祥子处于十分让人同情的环境之中。你能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出祥子当时的悲惨处境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深入理解语句

在如此悲苦的生活中挣扎的祥子,他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老舍先生是如何描绘的?

请从文中找出对祥子心情的描写,并且带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为什么文中的祥子处境这么悲惨?是因为烈日或者暴雨吗?我们大家也许同样的有淋雨曝晒的经历,难道我们也如祥子一样悲惨吗?

学生:深入探究造成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源。

二、分析社会环境:

[情景] 祥子除了在“暴风雨”中奔走外,还能不能有第二条路,若有,结局会怎样呢?为什么?

[活动]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引导] 祥子若不拉车,必将饿死,通过这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主题。

师点拨:同学们看到了在祥子生活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是冷漠无情的,这样的旧社会造成了祥子和其它许多车夫的悲惨命运,更造成了无数穷苦的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通过以上分析,尝试概括文章主题思想

归纳:

课文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生活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

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

三、小结:

文中抓住日之“烈”,雨之“暴”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绘,以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在这种环境中挣扎的人物的痛苦生活。这种病根不在天气而在社会制度,是对旧社会吃人制度的血泪控诉。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之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人道的世界上”。老舍在结尾的点睛之笔,不正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拆吗?若祥子生活在现代,生活又会怎样呢?

四、拓展问题:“若祥子生活在现代”

五、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