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1

合集下载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是进行实证研究的关键步骤,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并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

步骤一:确定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起点,研究者需要明确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并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

例如,研究者可能要探索某种经济政策的影响,或者研究产品价格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等。

确定研究问题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前经济环境和政策的背景。

步骤二:收集数据数据是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础,研究者需要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包括文献、政府统计数据、调查问卷等。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有时候,数据可能存在缺失或错误,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验证。

步骤三:选择合适的模型框架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合的模型框架。

模型框架可以是经济理论提供的基本关系模型,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的模型。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型框架。

步骤四:选择合适的变量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变量。

变量是模型中的核心要素,反映了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

合适的变量选择可以提高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能力。

选择变量时,需要考虑变量的可测性和相关性,并且尽量选择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变量。

步骤五:估计模型参数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后,研究者需要估计模型的参数。

参数估计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等统计方法进行。

通过估计模型参数,可以得到参数的估计值和估计误差,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参数估计的过程可以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

步骤六:评估模型拟合度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后,研究者需要评估模型的拟合度。

模型拟合度反映了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可以通过统计指标如R方、调整R方、残差平方和等进行评估。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2)数据来源
• 计量经济分析所需要的数据可以充分利用统计部 门提供的资料或是其他一些诸如网上期刊得到的 二手资料,以减少收集数据的工作量。
• 在没有有效来源时,可由自己通过调查得到。
(3) 样本数据的质量
数据高质量的标准: 完整性; 准确性; 可比性; 一致性
(1)完整性—— 模型中包含的所有变量都必须拥 有相同容量的样本观测值。 例如:P54表2.6.1 对于“遗失数据”的处理方法: 法一:样本容量足够大且样本点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时,将出现遗失数据的所在样本点整个去掉。 法二:样本容量有限,样本点间的联系紧密时,采 取特定技术将遗失数据补上。
§1.2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重 点)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 (重点)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次重点) 三、模型参数的估计 四、模型的检验 五、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
讲述流程
一、用例子阐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二、具体实施中各步骤需完成的工作及各步 要点
一、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示例
(2)准确性有两方面含义: 第一:所得到的数据必须准确反映它所描述的经 济因素的状态,即统计数据或调查数据本身是准 确的;
α和β的经验值。
Q 76.05-3.88* P
Q顶上的帽子符号表示一种估计值。 根据估计结果,空调价格上涨100元,空调需 求量下降0.388万台。
④模型检验 以一定的标准,对估计结果进行检验。 如:斜率是否小于0?估计结果是否可靠?
小结: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四个步骤
步骤
例子
1 理论模型的设计 2样本数据收集 3模型参数估计 4 模型检验
69
x
63
60 -
xx x
60
58

计量经济学 主要知识点

计量经济学  主要知识点

《计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学》《Econometrics》一、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计量经济学一、经济计量学的产生过程1930 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二、经济计量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计量经济学的定义第二节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一、数据类型1、时间序列数据2、截面数据3、面板数据二、经济变量与经济参数(一)、经济变量1、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随机变量,模型自身决定;内生变量影响模型中内生变量,同时又受外生变量和其它内生变量影响。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通常为非随机变量,在模型之外决定。

而外生变量只影响模型中的内生变量,不受模型中任何其它变量影响。

2、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3、滞后变量与前定变量(二)建模步骤和要点。

模型假定把所研究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

估计参数模型检验:经济意义的检验、统计推断的检验、计量经济的检验、预测的检验第三节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模型应用:政策评价、经济预测、结构分析、检验和发展经济理论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第一节概述一、相关关系与回归分析1、函数关系与统计相关关系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和联系二、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1、总体回归模型(PRF):总体回归函数随机扰动项2、样本回归模型(SRF):样本回归函数残差第二节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一、对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古典假定)如何表示?1、零均值假定2、同方差假定3、无自相关假定4、 与解释变量不相关5、 正态性假定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1、 OLS 的思想 参数估计式2、Y i 的分布三、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统计性质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BLUE1、参数估计量的性质 高斯-马尔科夫定理2、 总体方差/随机扰动项方差的估计式3、 参数估计量的概率分布四、最大似然估计的概念第三节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一、对估计值的直观判断(经济意义的检验) 二、拟和优度的检验1、 TSS=ESS+RSS2、 TSS ESS RSS 各自的含义3、 R2的构造4、 ∑∑==22212ˆiyx TSSESS R iβ5、 2R [0,1]三、对1β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 检验步骤 四、均值预测与个值预测的置信区间 P49 第三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一节 概述一、基本概念偏回归系数及其解释二、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如何表示和理解?1、零均值假定2、同方差假定3、无自相关假定4、无多重共线性5、扰动项与解释变量不相关6、正态性假定第二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一、矩阵形式的OLS参数估计式二、总体方差/随机扰动项方差的OLS估计式三、参数估计量的性质:同一元情形四、样本容量问题第三节多元回归模型的检验一、拟和优度检验1、判定系数2、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二、对单个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检验步骤三、总体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检验步骤第四节预测对个值预测、区间预测的理解:p74第五节可以线性化的其他函数形式一、线性回归模型的形式:对参数而言是线性的回归系数的含义:边际效应二、几种常见的线性回归模型1、 双对数模型 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弹性2、 半对数模型3、 倒数变换模型第六节 受约束回归 基本思想和检验步骤 第四章 违背经典假设的回归模型第一节 异方差一、异方差1、 异方差,指的是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不是常数。

计量经济学入门

计量经济学入门

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分属不同的领域, 但对它们的结合也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数理经济学:运用抽象的方法,借助数 学函数和几何图形得出经济学概念与理 论。 经济统计学:以统计资料作为记述现实 经济变动过程的手段。 牛牛文档分享 计量经济学的作用
计量经济学:以统计资料作为验证经济理论、预 测未来、进行政策评价和求函数。在经济 理论中商品的需求量取决于它的价格与代用 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者的偏好。 但还受一些不重要的因素的影响如气候的变 化、广告的影响和新产品的发明等。这些不 重要因素等也要反映在模型中,于是引进一 个随机变量,学内容 是用数学模型表示经济变量之间的 关系,但由于世纪的经济运行中存 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使得经济变量 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成精确的函数 关系。人们在模型中列出对所研究 的变量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变量,将 不重要的因素和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归并到一个随机变量中,建立变量 间的数学模型。
确定模型的数学关系
1 主要依据是行为理论。数理经济学中已对 常用的生产、需求、消费、投资函数等模 型的数学形式进行了研究,可以借鉴。在开始一项研究工作时,最基本的工作之一, 就是收集数据。
几种常用的样本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
弗里希(R. Frish)的定义
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弗里希(R.
Frish)-挪威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得主--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经济理论、 数理经济学 计量经 济学 数理统 计学数学统计学 牛牛文档分享 牛牛文档分享
3、《计量经济学》(第三版),李子奈,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版。 4、《计量经济学基础》(第三版),张晓峒,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5、《计量经济学基础》(第四版), 古扎拉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现代计量经济学导论》,伍德里奇,中国 人民大学,2003。

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应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

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是进行经济研究的基础,下面将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1. 提出问题和目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要解决的经济问题,确定研究的目标和范围。

例如,研究者可能想要探究某个经济政策对就业率的影响,或者分析某个产业的市场竞争程度等。

2. 收集数据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前,研究者需要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

数据的选择和获取对于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研究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数据,包括统计年鉴、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

在收集数据时,研究者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3. 确定理论框架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前,研究者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理论框架。

理论框架是指用来解释经济现象和规律的理论体系。

研究者可以借鉴已有的经济理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提出新的理论框架。

理论框架应该具有逻辑严密性,并能够解释研究问题。

4.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在确定了理论框架之后,研究者可以开始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计量经济学模型是用来描述经济现象和规律的数学模型。

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例如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

在建立模型时,研究者需要根据理论框架和收集到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模型形式,并进行模型参数的估计。

5. 进行实证分析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后,研究者需要进行实证分析,即利用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实证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模型的估计来验证理论假设,并得出结论。

研究者可以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计算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和统计检验结果。

6. 解释和讨论结果在完成实证分析之后,研究者需要解释和讨论实证结果。

研究者可以根据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和统计检验结果来解释研究问题,并讨论结果的经济意义和政策启示。

建立计量经济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建立计量经济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 例2.1.1:一个假想的社区有99户家庭组成,欲 研究该社区每月家庭消费支出Y与每月家庭可 支配收入X的关系。 即如果知道了家庭的月收 入,能否预测该社区家庭的平均月消费支出水 平。
• 为达到此目的,将该99户家庭划分为组内收入 差不多的10组,以分析每一收入组的家庭消费 支出。
每 月 家 庭 消 费 支 出 Y (元)
第一周 回顾
• 建立计量经济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
理论模型的设计(变量、模型的数学形式、随机项的 分布、参数估计的预期)
样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三种类型,数据质量——完 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
模型参数的估计
模型的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 检验、模型预测检验)
第一周 回顾
• 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
第二周 答疑
• 为什么在回归参数的推导中我们仅看了一阶 偏导,就确认是残差平方和最小而非最大? 因为是平方和
• 求和: XY nXY
第三周 回顾
• 回归方程两个参数的估计量及其性质 • 随机误差项的估计量
第四周 课下作业
• 假设检验中,什么是第一类错误,什么 是第二类错误
第二章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正相关(positive correlation) – 负相关(negative correlation) – 不相关(non-correlation)
• 回归分析仅对存在因果关系而言。
• 注意:
–不存在线性相关并不意味着不相关。
• 统计依赖或相关关系:研究的是非确定性现象 随机变量间的关系。(非一一对应)
农作物产量 f 气温, 降雨量, 阳光, 施肥量

一、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二、计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

一、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二、计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

一、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二、计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一、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二、计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计量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四、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五、计量经济学的应用第一章计量经济学概述一、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1.计量经济学2.计量经济学的产生 3.计量经济学的定义 4.计量经济学的地位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

在有关的出版物和课程表中出现了“计量经济学”与“经济计量学”两种名称。

“经济计量学”是由英文“econometrics”直译得到的,而且强调该学科的主要内容是经济计量的方法,是估计经济模型和检验经济模型;“计量经济学”则试图通过名称强调它是一门经济学科,强调它的经济学内涵与外延。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1926年挪威经济学家R.Frisch提出Econometrics这一学科名称;○ 1930年成立世界计量经济学会;○ 1933年创刊《Econometrica》;○ 20世纪40、50年代的大发展和60年代的扩张;○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经典(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计量经济学的产生费里希在Econometrica的创刊辞中这样指出:“用数学方法处理经济学可以有多种形式,其中任何单独的一种都不等同于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不等同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也不等同于我们称之为的一般经济理论(即使这种理论的大部分具有定量的特点),当然,计量经济学也不是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的同义词。

不用说,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是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是作为充分条件的是这三者的结合,这三者的结合就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定义计量经济学的地位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

首先,从定义看,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的结合,这种结合说明它是定量化的经济学或者经济学的定量化;其次,从经济学科中的地位看,计量经济学已经在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部分。

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

建立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第一步: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前,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

这可以是一个经济学理论或假设的测试,也可以是对一些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索性研究。

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有助于确定模型的范围和方向。

第二步:选择适当的模型类型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模型类型。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分为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常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非线性回归模型则更适合于描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第三步:收集数据选择恰当的数据集并收集所需的数据。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需要依赖观测数据进行估计和验证。

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并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

第四步:制定理论模型借助经济学理论和假设,建立起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可以是一个经济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理论模型是建立计量模型的基础,它提供了对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和解释。

第五步:确定函数形式在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时,需要确定函数形式。

函数形式决定了模型的线性或非线性特征,以及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形式。

常见的函数形式包括线性、对数线性、半对数线性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函数形式。

第六步:估计参数利用最小二乘法等估计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常用的估计方法,通过最小化残差平方和来确定参数估计值。

除了最小二乘法,还可以使用极大似然估计等方法对参数进行估计和假设检验。

第七步:模型诊断和检验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诊断和检验,以确定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常见的模型诊断和检验方法包括残差分析、异方差性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等。

模型诊断和检验是验证模型合理性和可解释性的重要步骤。

第八步:模型解释和预测根据估计得到的模型参数和结果,进行模型解释和预测分析。

根据模型的解释能力,评估模型对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解释能力。

通过模型的预测能力,对未来经济变量的走势进行预测和分析。

计量经济学复习

计量经济学复习

考题:单选题20题×2’ 多选题5题×2’简答题共四题,2题×5’,2题×10’ 计算题2题×10’第一章:单选一.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1、理论模型的设计2、样本数据的收集3、模型参数的估计4、模型的检验5、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 二.理论模型的建立:、 Y 为被解释变量(explained ordependent variable) X 为解释变量(explanatory or independent variables)四项任务:1.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依据经济学理论——理论导向;在时间序列数据样本下可以应用协整检验、Granger 因果统计检验等方法——数据导向;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动力学关系——关系论导向;不遗漏显著的变量;考虑数据的可得性;考虑入选变量之间的关系。

);2.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利用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的成果,根据样本数据作出的变量关系图,选择可能的形式模拟);3.确定随机扰动项的概率分布特性;4.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理论期望值区间三.样本数据的收集⑴ 几类常用的样本数据:时间数列数据、截面数据和虚变量数据。

⑵ 数据质量: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四.模型的检验⑴ 经济意义检验:根据拟定的符号、大小、关系,对参数估计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判断。

⑵ 统计检验(拟合优度检验;总体显著性检验;变量显著性检验)(3)计量学检验(异方差性检验;序列相关性检验;共线性检验)五.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理论、数据、方法六.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1.结构分析(前提是模型设定和统计推断都是正确的。

)2.经济预测(经济预测不应该成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

)3.政策评价(政策评价应该成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

政策有效性评价;政策效果评价;政策传导路径检验;政策模拟;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效果评价;政策选择;辅助政策制定)4.理论检验与发展(正确理解“证伪”和“证实”的不对称性。

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计量经济学模型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能够用来理解经济现象、分析经济政策以及预测经济变量的变化趋势。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可以帮助经济学家对经济现象进行量化分析,揭示经济规律。

下面将简要介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可以是解释某一经济现象的原因,预测某一经济变量的未来趋势,或评估某一经济政策的效果等。

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有助于确定模型的结构和变量选择。

第二步:选择适当的模型框架选择适当的模型框架是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关键一步。

模型框架决定了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模型框架包括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

选择适当的模型框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特点和数据的性质,以及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预测准确性等因素。

第三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需要收集一段时间内的连续观测值;对于截面数据,需要收集同一时间点上的多个观测值;对于面板数据,既需要收集多个时间点上的连续观测值,也需要收集同一时间点上的多个观测值。

收集和整理数据需要耐心和细心,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第四步:制定假设和建立模型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需要制定一些假设,以简化模型和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

假设通常包括线性关系假设、正态分布假设、无多重共线性假设等。

制定假设后,可以根据模型框架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来建立模型。

模型的建立要根据经济理论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推断,以保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五步:估计模型参数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后,需要通过统计方法来估计模型的参数。

常用的估计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估计法等。

通过估计模型参数,可以获得模型的具体数值,以及各个变量对目标变量的影响程度。

估计模型参数需要注意数据的性质和假设的合理性,以及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和显著性等。

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使用统计工具和模型解决经济问题。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是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

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决定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研究问题可以来自实际社会或经济现象,例如就业、通货膨胀、财政政策等。

目标可以是找出影响某一经济现象的主要因素,或者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模型类型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类型。

常见的模型类型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回归分析是最常用的模型类型之一,通过建立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因变量的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适用于研究随时间变化的现象,例如经济增长率、股票价格等。

面板数据分析则可以同时考虑个体和时间的变化,适用于追踪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第三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

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各个部门的统计年鉴、调查问卷、社会调查数据等。

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这一步需要特别注意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可以使用数据库软件如Excel或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来整理和处理数据。

第四步:变量选择与设定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变量。

变量包括因变量和自变量。

因变量是要解释和预测的经济现象,自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因素。

变量选择的关键是具有经济学理论基础,并与研究问题和目标密切相关。

同时,还需要对变量进行设定,在回归模型中,可以选择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或者其他形式的关系。

第五步:建立和估计模型在变量选择和设定完成之后,就可以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进行估计。

对于回归模型,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

其他模型类型也有不同的估计方法,例如时间序列模型可以使用自相关函数(ACF)和偏自相关函数(PACF)来估计模型参数。

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的步骤

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的步骤

计量经济学模型建立的步骤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模型的设定:首先确定研究的目标和问题,然后根据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经济学理论模型作为分析框架。

2. 设定假设:根据模型设定的理论框架及前提条件,对模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假设设定,包括变量之间的函数形式、参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各种约束条件。

3. 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数据变换等。

4. 模型估计与检验:根据设定的经济模型,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模型的估计与检验,确定模型中的参数估计值,并对估计结果进行合理性检验,如参数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等。

5. 模型解释和分析: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影响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或研究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步骤是一个一般性的描述,实际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可能会因研究问题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此外,在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严谨的理论分
析和数据处理工作,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计量经济学建模步骤

计量经济学建模步骤

3.函数取值范围的设定 参数取值范围的设定主要根据经济理论或实践经验给出 例如:
3.函数取值范围的设定
例如:
消费函数模型 C Y 中的参数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根据经济含义,可将其取值范围设定为 0 1
事实上,理论模型中的待估参数大都具有特定的经济含义,可根 据经济含义事先确定其取值范围。
在模型参数估计过程中,可能由于样本数据的统计错误、代表性差,或者 由于其他信息的不可靠,导致参数估计值与真实值存在较大差距。
无论是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还是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都是建立在 一定的假设前提下的,如果模型的建立违背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也会 导致错误的结果。
1.3.5 模型检验
四个方面
第一,解释变量应是根据经济理论或实践经验确定 的被解释变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若有多个解释变量,需注意避免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第三,在设定解释变量的同时,应注意保证与解释变量 对应的观察数据的可得性。
2.模拟函数形式的设定 ——初步设定
模型函数形式是反映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的数学表达式。
第一,直接采用数理经济学已有的函数形式 第二,根据实践经验或已有研究经验设定 第三,根据样本观察数据反映出来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设定 第四,对于其他事先无法确定模型函数形式的情况,可采用各种 可能的函数形式进行模拟,选择模拟结果最好的函数形式。
1.3.4 模型估计
对于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通常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等 参数估计方法
对于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通常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三阶段最小二 乘法等参数估计方法
1.3.4 模型估计
两个不同概念
参数估计量 —— 以公式形式表示的参数估计结果,是随机变量

计量经济学概论

计量经济学概论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
模型是对现实的描述和模拟;计量经济模型是由随机 性的数学方程或方程组构成的,通过它们可以揭示现 实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计量经济模型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计量经济学 方法及其应用,都是围绕建立、估计、检验和运用计 量经济模型这一核心进行的。 如果离开了模型建立的经济背景、方法本身的经济学 解释、方法应用的经济对象,计量经济学模型将是一 堆无用的数学符号。
英文“Econometrics”一词最早是由挪威经济学家R.Frich提
出来的,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的三 者结合。
经济学
数理经 济学
计量经 济学
数学
数理统 计学
经济统 计学
统计学
电脑这一必不可少的手段与工具
自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首届获得者就是 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弗里希和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 表彰他们开辟了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经济问题这一领 域,之后,直接因为对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而 获奖者达十余人,因为在研究中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而 获奖者占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0 1 , 0 1 1
A 0 效率系数
Q 0 K Q 0 L
2Q K 2Biblioteka 02Q L20
四、建立统计或计量经济模型
根据散点图像,可以建立CLFPR与CUNR的简单数学模型 : CLFPR=B1 + B2* CUNR
考虑到所有其他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并假定其包含 在随机变量u中,于是可以得到以下计量模型:
随机扰动项
理论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一般假定经济变量之间存在
确定性的规律,从而建立确定性的模型。
计量经济模型与一般经济理论模型的主要区别就在于
模型中添加随机扰动项或误差项,建立的是所谓的概 率性模型。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

计量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

一、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1、计量经济学的建模分析步骤和要点 (1)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 (2) 确定模型的数学模式(3) 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 二、二、回归分析的含义?回归分析的含义? 回归分析基本概念回归分析基本概念•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变量间的相互关系(1)函数关系)函数关系 (2)相关关系)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主要研究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形式及相关程度。

相关分析:主要研究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形式及相关程度。

回归分析:研究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间的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研究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间的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

其目的在于通过后者的已知或设定值,去估计和(或)预测前者的(总体)均值前一个变量称为被解释变量或因变量,后一个变量成为解释变量或自变量。

三、总体回归函数三、总体回归函数• 在给定解释变量X 的条件下,被解释变量Y 的期望轨迹,称为总体回归线,或总体回归曲线。

其相应的函数则称为总体回归函数回归曲线。

其相应的函数则称为总体回归函数 • 函数一般式:函数一般式: E(Y/X)=f (X )• 总体回归函数表明被解释变量Y 的平均状态随解释变量X 变化的规律。

变化的规律。

• 线性总体回归函数:线性总体回归函数: E(Y/X)=β0+β1x • 总体回归函数引入随机干扰项,总体回归函数引入随机干扰项,则变成计量经济学模型,则变成计量经济学模型,则变成计量经济学模型,也称为总体回归模型。

也称为总体回归模型。

也称为总体回归模型。

即:即:• Y=β0+β1x +μ 四、样本回归函数四、样本回归函数• 由于总体回归函数未知,通过从抽样,得到总体的样本,再以样本的信息来估计总体回归函数。

体回归函数。

• 以样本的资料反映总体的情况,所形成的散点连线,称为样本回归线,其函数形式则称为样本回归函数则称为样本回归函数样本回归函数的随机形式:样本回归函数的随机形式:也称样本回归函数也称样本回归函数 e 的含义的含义• e 为随机干扰项μ的估计值,称为残差项。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授课专业:统计学 学时:64 学分:4课程性质计量经济学是统计学专业本科必修重点专业课程。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有机结合,是经济学科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研究带有随机影响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通过对搜集的样本数据进行模型设计、参数估计和检验,确定所研究对象的计量经济模型,实现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认识,为决策者提供良好的备择方案。

目前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经济生活等不同领域。

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标为: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特征,了解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

2、掌握基本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并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扩展和新发展有概念性了解。

3、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实际分析。

4、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理论与方法、扩展的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理论与方法、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理论与方法、单方程计量经济应用模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等。

教学时数分配理论教学48学时,课时分配如下:第一章 绪论 理论4学时第二章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理论与方法 理论10学时第三章 扩展的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理论与方法 理论12学时第四章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理论与方法 理论8学时第五章 单方程计量经济应用模型 理论8学时第六章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理论6学时实践实验教学18学时,课时分配如下序列实验名称内容提要实验类型实验时数实验对象实验地点一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1. 了解Eviews软件2. 编写自己的第一个程序验证性实验208统计计算机机房二一元回归模型1. 基本输入数据的使用2. 利用SPSS得到模型验证性实验208统计计算机机房三多元回归模型1.给出数据得到多元回归模型验证性实验208统计计算机机房四异方差性1. 掌握异方差性的诊断验证性实验208统计计算机机房五自相关性1.用数组实现起泡排序、求最大值、最小值等算法验证性实验208统计计算机机房六多重共线性1掌握多重共线性的判定原则验证性实验208统计计算机机房七非线性普通最小二乘1. 掌握非线性普通最小二乘原理验证性实验208统计计算机机房八逻辑增长曲线模型1. 掌握逻辑增长曲线模型的特点验证性实验208统计计算机机房九时间序列分析模型1.会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验证性实验208统计计算机机房实验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根据实验操作结果、实验报告和实验考勤等方面,给出该课程的实验成绩,计入该课程的总成绩中。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1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1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一、理论模型的设计对所要研究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并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显示出的变量间的关系,设定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

生产函数就是一个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1、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在单方程模型中,变量分为两类。

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也就是因果关系中的“果”,例如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而作为“原因”的变量,例如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技术,是模型中的解释变量。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是指确定解释变量。

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有下列几类变量:外生经济变量、外生条件变量、外生政策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

其中有些变量,如政策变量、条件变量经常以虚变量的形式出现。

严格他说,上述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资本、劳动、技术等,只能称为“因素”,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建立起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这些变量必须具有数据可得性。

于是,我们可以用总产值来表征产出量,用固走资产原值来表征资本,用职工人数来表征劳动,用时间作为一个变量来表征技术。

这样,最后建立的模型是关于总产值、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和时间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下面,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因素”与“变量”间的区别暂时略去,都以“变量”来表示。

关键在于,在确定了被解释变量之后,怎样才能正确地选择解释变量。

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暗含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

这是正确选择解释变量的基础。

例如,在上述生产问题中,已经明确指出属于供给不足的情况,那么,影响产出量的因素就应该在投入要素方面,而在当前,一般的投入要素主要是技术、资本与劳动。

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简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定量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

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是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下面将介绍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明确研究问题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是具体、明确的,并且要有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

研究问题可以是关于经济增长、经济循环、市场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步:选择适当的模型框架在明确研究问题之后,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型框架。

模型框架是指用来描述经济现象的一组假设和方程。

常用的模型框架有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

选择适当的模型框架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数据的性质来确定。

第三步:收集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是宏观经济数据,也可以是微观经济数据。

数据的选择要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并且要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的时期和来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第四步:制定经济理论假设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需要制定经济理论假设。

经济理论假设是模型的基础,用来描述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

经济理论假设应该是合理的、可验证的,并且要与研究问题和数据相一致。

第五步:估计模型参数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指通过统计方法来估计模型中的未知参数。

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有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等。

参数估计的结果可以用来检验经济理论假设的有效性,并且可以用来进行政策分析和预测。

第六步:进行模型诊断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诊断。

模型诊断是指通过统计方法来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常用的模型诊断方法有残差分析、异方差性检验、序列相关性检验等。

模型诊断的结果可以帮助研究者判断模型的拟合程度和稳健性,并且可以提出改进模型的建议。

第七步:进行模型应用和政策分析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之后,可以进行模型应用和政策分析。

模型应用是指利用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变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步骤和要点一、理论模型的设计对所要研究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并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显示出的变量间的关系,设定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

生产函数就是一个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1、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在单方程模型中,变量分为两类。

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也就是因果关系中的“果”,例如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是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而作为“原因”的变量,例如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技术,是模型中的解释变量。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是指确定解释变量。

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有下列几类变量:外生经济变量、外生条件变量、外生政策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

其中有些变量,如政策变量、条件变量经常以虚变量的形式出现。

严格他说,上述生产函数中的产出量、资本、劳动、技术等,只能称为“因素”,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建立起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这些变量必须具有数据可得性。

于是,我们可以用总产值来表征产出量,用固走资产原值来表征资本,用职工人数来表征劳动,用时间作为一个变量来表征技术。

这样,最后建立的模型是关于总产值、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和时间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下面,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因素”与“变量”间的区别暂时略去,都以“变量”来表示。

关键在于,在确定了被解释变量之后,怎样才能正确地选择解释变量。

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暗含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行为规律。

这是正确选择解释变量的基础。

例如,在上述生产问题中,已经明确指出属于供给不足的情况,那么,影响产出量的因素就应该在投入要素方面,而在当前,一般的投入要素主要是技术、资本与劳动。

如果属于需求不足的情况,那么影响产出量的因素就应该在需求方面,而不在投入要素方面。

这时,如果研究的对象是消费品生产,应该选择居民收入等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如果研究的对象是生产资料生产,应该选择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由此可见,同样是建立生产模型,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研究的行业不同,变量选择是不同的。

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其次,选择变量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

这就要求对经济统计学有透彻的了解。

计量经济学模型是要在样本数据,即变量的样本观测值的支持下,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估计参数,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所以所选择的变量必须是统计指标体系中存在的、有可靠的数据来源的。

如果必须引入个别对被解释变量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变量、条件变量,则采用虚变量的样本观测值的选取方法。

第三,选择变量时要考虑所有入选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一个解释变量都是独立的。

这是计量经济学模型技术所要求的。

当然,在开始时要做到这一点是困难的,如果在所有入选变量中出现相关的变量,可以在建模过程中检验并予以剔除。

从这里可以看出,建立模型的第一步就已经体现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经济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的思想。

在选择变量时,错误是容易发生的。

下面的例子都是从已有的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成果中发现的,代表了几类容易发生的错误。

例如:农副产品出口额= -107.66+0.1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十0.22×农副产品收购额这里选择了无关的变量,因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与农副产品出口额无直接关系,更不是影响农副产品出口额的原因。

再如:生产资料进口额= 0.73×轻工业投资+0.21×出口额+0.18×生产消费+67.60×进出口政策这里选择了不重要的变量,因为轻工业投资对生产资料进口额虽有影响,但不是重要的,或者说是不完全的,重要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应该选择这个变量。

再如:农业总产值= 0.78+0.24×粮食产量+0.05×农机动力—0.21×受灾面积这里选择了不独立的变量,因为粮食产量是受农机动力和受灾面积影响的,它们之间存在相关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几个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样本数据,所以绝对不能把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作为判断模型变量选择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准。

变量的选择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

2. 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选择了适当的变量,接下来就要选择适当的数学形式描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建立理论模型。

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经济行为理论。

在数理经济学中,已经对常用的生产函数、需求函数、消费函数、投资函数等模型的数学形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可以借鉴这些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的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是,现代经济学尤其注重实证研究,任何建立在一定经济学理论假设基础上的理论模型,如果不能很好地解释过去,尤其是历史统计数据,那么它是不能为人们所接受的。

这就要求理论模型的建立要在参数估计、模型检验的全过程中反复修改,以得到一种既能有较好的经济学解释又能较好地反映历史上已经发生的诸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也可以根据变量的样本数据作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散点图,由散点图显示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作为理论模型的数学形式。

这也是人们在建模时经常采用的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无法事先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那么就采用各种可能的形式进行试模拟,然后选择模拟结果较好的一种。

3. 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理论模型中的待估参数一般都具有特定的经济含义,它们的数值,要待模型估计、检验后,即经济数学模型完成后才能确定,但对于它们的数值范围,即理论期望值,可以根据它们的经济含义在开始时拟定。

这一理论期望值可以用来检验模型的估计结果。

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关键在于理解待估参数的经济含义。

例如上述生产函数理论模型中有4个待估参数和α、β、γ和A。

其中,α是资本的产出弹性,β是劳动的产出弹性,γ近似为技术进步速度,A是效率系数。

根据这些经济含义,它们的数值范围应该是0<α<1,0<β<1,α+β≈1,0<γ<1并接近0,A>0。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样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过程中最为费时费力的工作,也是对模型质量影响极大的一项工作。

从工作程序上讲,它是在理论模型建立之后进行,但实际上经常是同时进行的,因为能否收集到合适的样本观测值是决定变量取舍的主要因素之一。

1. 几类常用的样本数据常用的样本数据有三类: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和虚变量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是一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一般由统计部门提供,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时应充分加以利用,以减少收集数据的工作量。

在利用时间序列数据作样本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所选择的样本区间内经济行为的一致性问题。

例如,我们建立纺织行业生产模型,选择反映市场需求因素的变量,诸如居民收入、出口额等作为解释变量,而没有选择反映生产能力的变量,诸如资本、劳动等,原因是纺织行业属于供大于求的情况。

对于这个模型,利用时间序列数据作样本时,只能选择80年代后期以来的数据,因为纺织行业供大于求的局面只出现在这个阶段,而在80年代中期以前的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一个长时期里,我国纺织品是供不应求的,那时制约行业产出量的主要因素是投入要素。

二是样本数据在不同样本点之间的可比性问题。

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往往是以价值形态出现的,包含了价格因素,而同一件实物在不同年份的价格是不同的,这就造成样本数据在不同样本点之间不可比。

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调整,消除其不可比因素,方可作为模型的样本数据。

三是样本观测值过于集中的问题。

经济变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例如,居民收入每年的变化幅度只有5%左右。

如果在一个消费函数模型中,以居民消费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居民收入作为解释变量,以它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解释变量的样本数据,由于样本数据过于集中,所建立的模型很难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

这也是时间序列不适宜于对模型中反映长期变化关系的结构参数的估计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是模型随机误差项的序列相关问题。

用时间序列数据作样本,容易引起模型随机误差项产生序列相关。

这个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讨论。

截面数据是一批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的调查数据。

例如,工业普查数据、人口普查数据、家计调查数据等,主要由统计部门提供。

用截面数据作为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样本数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样本与母体的一致性问题。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从数学上讲,是用从母体中随机抽取的个体样本估计母体的参数,那么要求母体与个体必须是一致的。

例如,估计煤炭企业的生产函数模型,只能用煤炭企业的数据作为样本,不能用煤炭行业的数据。

那么,截面数据就很难用于一些总量模型的估计,例如,建立煤炭行业的生产函数模型,就无法得到合适的截面数据。

二是模型随机误差项的异方差问题。

用截面数据作样本,容易引起模型随机误差项产生异方差。

这个问题后面还要专门讨论。

虚变量数据也称为二进制数据,一般取0或1。

虚变量经常被用在计量经济学模型中,以表征政策、条件等因素。

例如,建立我国的粮食生产计量经济学模型,以粮食产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中除了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农机总动力、成灾面积等变量外,显然,政策因素是不可忽略的。

1980年前后,由于实行了不同的政策,即使上述变量都没有变化,粮食产量也会发生大的变化。

于是必须在解释变量中引人政策变量,用一个虚变量表示,对于1980年以后的年份,该虚变量的样本观测值为1,对于1980年以前的年份,该虚变量的样本观测值为0。

也可以取0、l以外的数值,表示该因素的变化程度。

例如,在工业生产模型中用虚变量表示气候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可以将不同年份气候的影响程度,分别用0、1、-1,甚至0.5、-0.5等表示。

不过,这种方法应慎用,以免违背客观性。

2. 样本数据的质量样本数据的质量问题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四个方面。

完整性,即模型中包含的所有变量都必须得到相同容量的样本观测值。

这既是模型参数估计的需要,也是经济现象本身应该具有的特法拉兹·日·阿卜——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