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精品】.doc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导学案
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 了解诗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采桑子》的背景和特点;
2. 理解《采桑子》情感真挚、细腻的写作风格;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欣赏宋词的艺术魅力,感受其中的情感力量。
【导学内容】
1. 诗歌背景介绍
《采桑子》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借题采桑、思念之情,描绘了一幅青春美好、爱情悲切的画面。李清照自幼聪慧美丽,才情出众,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清丽绝伦,感情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2. 诗歌赏析
《采桑子》中“轻舟短棹西湖好,绿莎新翠桨声稀”一句,写船行西湖之美景。短棹新翠,桨声稀远,都展示了西湖清秀的风光。而“山青花发,蜀江春潮生”一句,则表现了春天的景色动人之处。诗人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真切的感受,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3. 修辞手法分析
诗中的“轻舟短棹”、“绿莎新翠”等词语运用了描写手法,使整个诗篇充满了生动的色彩和活力。同时,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情感体验
读完《采桑子》,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风景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爱情、青春的理解,以及对李清照这位才女的敬佩之情。
【导学要点】
1. 了解诗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采桑子》的背景和特点;
2. 理解《采桑子》情感真挚、细腻的写作风格;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欣赏宋词的艺术魅力,感受其中的情感力量。
【拓展延伸】
1. 了解其他李清照的代表作,如《如梦令》、《声声慢》等,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欧阳修《采桑子》教学课件
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 静互衬。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 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 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 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 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 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 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 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品读感悟艺术美
小结: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 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 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 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 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 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 眼前景是心中景,词中情是闲适情。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 ——动静之处看文字背后的闲适
深大附中 刘丽沙
新课导入
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相信大家都知道这 句,这么一位醉情山水的欧阳修还 能写出什么样的山水之美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词人晚年创作的组诗 《采桑子》中的第一首。
文学常识
作家简介:
赏读感受意蕴美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 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 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赏读感受 意蕴美
关于写景手法
1.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 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 3.以动衬静
结合诗句具体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 造的意境在写法上的特点。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采桑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采桑子》,理解词句含义。
2. 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词牌名“采桑子”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赏析词中的名词、动词,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2. 学会运用比较、对比等方法分析词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 通过学习,领悟作品的情感意蕴,提升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
(一)词句理解
1. 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及其在词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词牌名“采桑子”的文化内涵
1. 了解词牌名的起源和发展,感受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
(一)词句赏析
1.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词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深层含义。
(二)情感意蕴的领悟
1.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西湖美景图片
(1)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的自然风光,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美景。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元素,如轻舟、绿水、长堤等,与课文内容相联系。
2. 激发学生兴趣
(1)提问学生对西湖的印象,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采桑子》这首词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 引入课文主题
(1)简单介绍欧阳修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历史背景。
(2)引出《采桑子》这首词,说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 朗读课文
(1)教师首先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展示词的韵律美。
(2)邀请学生跟读,纠正发音,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最新统编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优质教学课件
(1)读准字音 这首词中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呢?
短棹zhào 逶迤wēi yí 笙歌shēng 琉璃liú lí 涟漪lián yī
(2)读对节奏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 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 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此句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 了一个兴奋点。视点也是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 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词人写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 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资料链接
1.此词作于作者 37~38 岁之 间。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唯美之境、悠远之境、闲雅之境
小结
回想一下,这节课学到了哪些 知识?和大家一起说一说!
结束语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 望同学们能遇事独立,积极探索钻研, 解决更多的难题。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资料链接
欧阳修的一生和颍州有很深的关 系,他本人也把颍州当作第二故乡。欧 阳修的《采桑子》共十三首,其中有十 首是歌颂西湖美景。
资料链接
【精选】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 -人教部编版.doc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积累一定数量的有关“愁”的词。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2.难点:理解词中“愁”之外独特、开阔的情感空间,以及欧阳修积极的人生追求。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六“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二、朗读诗词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三、【注释】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优质课教案_4
《采桑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中的美景。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3、感悟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词句中的美景,感悟作者在写景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欧阳修的《采桑子》书法作品,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用书法作品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了解作者作品(课件展示)
1、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
六“一”指: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
2、采桑子,词牌名。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居此地,曾作《采桑子》十首,这是十首词中的第一首。
三、读出韵律之声
注意:字音、重音、语气、语调
1、自由读
2、个别读(互评、自评、生评价、师评、)
3、师范读
4、集体朗读
(设计意图:“读”既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富有感染力地示范诵读能为学生营造氛围,使学生陶醉其中,如临其境,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
四、读出西湖之美
说一说:你发现了欧阳修眼中的哪些西湖之美?请在此中圈点勾画一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学设计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教学目标:
1. 多种形式诵读,积累背诵诗词。
2.通过读写感受诗词的优美意境。
3.在品读中把握诗情,感受作者对颍州西湖的喜爱和那份生活的闲雅。
教学重难点
诵读中感受这首词的优美意境,把握《采桑子》的言中心声。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假期旅游你最想去哪个地方?为什么?
2.苏轼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苏轼描写颍州西湖的诗句。
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
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二、吟诵*韵律
【读出韵律之声】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揣摩重音、停连、语气、语调。
2.指名朗读,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3.练习朗读,读出诗词的韵律。
4.齐声朗读,读出韵律,感知诗意。
三、读写*画意
【读出西湖之美】
1.默读诗词,找出美景(意象)
说一说:你发现了欧阳修眼中的哪些西湖之美?
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2、再读诗词,描绘画面(意境)
写一写:发挥联想和想象,尝试把刚才感受到的美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采桑子》的诗意和抒情。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采桑子》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2.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与学生诵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生朗读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听力、视觉、口语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营造
教师通过展示西湖的美景和采桑子的图片,营造课文的情境。
2. 诗歌朗读
教师先朗读一遍《采桑子》,要求学生跟读。然后分组让学生朗读一遍,再进行小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感受。
3. 师生导读
教师主导对诗歌进行理解和分析。重点讲解句子、词义和抒情。注重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理解诗歌,发挥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4. 解读意境和文化内涵
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和表述诗歌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5. 艺术特色的分析
从诗歌的体裁、语言和表现手法入手,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6. 思考与评价
设计有关启示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旨在通过诗歌朗诵、文化意境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采桑子》和中华诗歌文化的内涵。适当运用小组讨论、思考与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启示性提问和鼓励,增强学生的阅读审美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词结构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教学难点】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第一首。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二、文学常识积累
1、作家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采桑子》词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杨下采桑》,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韵。
2、写作背景:
公元1049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三、吟读,感知音韵美
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八年级语文上册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
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文忠集》。
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优质课教案_7
成功教育课堂教学观摩课《采桑子》教案
授课人: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2、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欣赏颍州西湖优美图片导入:
这一组优美的图片就是颍州西湖美景,在大文学家欧阳修的笔下颍州西湖是“满地落红,濛濛飞絮,依依垂柳,呢哝飞燕”。她就像是一幅幅幽美的画卷耐人寻味,令人神往。这里是欧阳修休憩身心的地方,是他安顿灵魂,眷念衷爱的地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欧阳修的一首词《采桑子》,和欧阳修一起欣赏西湖美景……
二、揭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2、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三、了解作者“欧阳修”:(请一生介绍——师出示投影——生齐读)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四,亲近诗词,读一读
导语:想要品诗必先会读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诵,并说说读的好在哪里。——听配乐朗诵——生评(语速缓慢而柔美,读出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
——生自由诵读——请一女生读——生评——齐读——生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动笔写写
五、品读诗词,赏一赏
导语:赏其诗,必先知其义,请一个学生说说这首词的意思。——再次齐读这首词
导语:在欧阳修的眼里颍州西湖是悠远的,唯美的,娴雅的。下面让我们走进这首词,和词人一起去赏一赏西湖美景。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诗歌阅读与分析能力,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首词写得恬静优美,读来令人心情愉悦,学生有阅读的兴趣,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掘景物背后人物的心情,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词意,初步了解欧阳修词风婉约、深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涵,讨论理解诗词的意蕴,品析琢磨诗词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词人的恬淡心境和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热爱诗词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诗词的内涵,讨论理解诗词的意蕴,品析琢磨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游玩时的恬淡安适,以及写景手法的细腻;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句,这么一位醉情山水的欧阳修还能写出什么样的山水之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词人晚年创作的组诗《采桑子》中的第一首。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优质课教案_2
《采桑子》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是说苏州的园林和杭州的西湖都是天下著名的美景。那有没有同学去过苏州的?今天我们一起听听叶圣陶老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苏州的园林吧!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2、领会词的思想内容;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背诵全词并学填词。
三、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四、写作背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这里物产丰富,土厚水甘而且风气和丽,于是感慨在这里终老。二十多年见,对颖州的思念从未曾减少,并与梅尧臣相约,在颍州买田,以便日后退居。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的西湖美景,从中
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五、读诗韵
1、听配乐朗读;
2、同学齐读;
3、同学个别读。
六、懂诗意
上阕: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下阕: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作业设计方案
一、设计背景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一首古代诗歌,描写了西湖的美景和人们在湖中划船的情景。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这首诗的进修,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设计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三、设计内容
1. 进修诗歌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境,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诗歌赏析:通过教室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创作诗歌:引导学生通过进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自由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诗歌欣赏: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欣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欣赏和评判,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设计方法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相关图片和音频,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3. 创作指导:提供学生创作诗歌的指导和范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出发,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积累一定数量的有关“愁”的词。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2.难点:理解词中“愁”之外独特、开阔的情感空间,以及欧阳修积极的人生追求。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六“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
本人一老翁。二、朗读诗词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三、【注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
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四、翻译理解
译: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译: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五、探究主旨
本词写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而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宁静恬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