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50篇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篇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篇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50 篇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61首分类整理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61首分类整理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61首分类整理一、古诗文的重要性二、古诗文分类及特点1. 根据内容划分• 1.1 唐诗• 1.2 宋词• 1.3 元曲2. 根据体裁划分• 2.1 诗• 2.2 词• 2.3 曲3. 根据作者划分• 3.1 杜甫• 3.2 白居易• 3.3 苏轼• 3.4 辛弃疾4. 根据题材划分• 4.1 秋天的诗文• 4.2 怀古的诗文• 4.3 山水的诗文• 4.4 爱情的诗文三、精选古诗文欣赏1. 唐诗1.1 杜甫《登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 宋词2.1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2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3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四、古诗文对中考的意义1. 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1.1 深入理解诗文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1.2 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独到见解2. 增强审美情趣和情感认同• 2.1 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2.2 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3.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3.1 通过古诗文感悟人生哲理• 3.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五、如何有效学习和背诵古诗文1. 阅读注释和解读• 1.1 学习诗文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1.2 理解诗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典故2. 分析诗文结构和修辞手法• 2.1 分析诗句的格律和韵脚• 2.2 理解诗文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3. 多次朗读和背诵• 3.1 多次朗读提高语感和韵律感• 3.2 制定合理的背诵计划4. 联想和情感投入• 4.1 将古诗文与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联系起来• 4.2 用心体验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六、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实战应用1. 阅读理解题目分析• 1.1 理解诗文的基本意思• 1.2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特点2. 古诗文填空题目解答• 2.1 根据上下文填写合适的词语• 2.2 理解句子的语义和逻辑关系3. 古诗文判断题目解答• 3.1 根据诗文的描述判断句子的真假• 3.2 掌握判断题的常见考点4. 古诗文写作题目展开• 4.1 根据题目要求展开思路• 4.2 运用自己的观点和知识进行写作七、总结以上是对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61首进行分类整理的详细介绍。

新课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新课标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新课标XX语文XX必考篇目(50篇)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⑧ XX 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⑨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⑩ xx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xxxxxx 碣石,以xx。

水何xx,xx 竦峙。

树木XX,百草丰茂。

xxxx,xx 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次XX 下XX客路XX 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XX旧年。

乡书何处达,XXXX边。

4、XXXX行XXXX寺北XX,水面初平XX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XX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XX行不足,XXXX沙堤。

5、天净沙?xxxx 枯藤老树昏鸦, xx 人家, 古道xx 瘦马。

xx,断肠人在天涯。

6、xxxxxxxx有此寄xx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浣溪沙xx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

xx 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八年级上册10、桃花源记xx (东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篇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篇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50篇文言文课标16首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 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x 1 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 a ng),思而不学则殆(d d i。

”(《为政》)子曰:“由,诲女(r u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 1 )也。

”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 i ng)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a n)>)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常考篇目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常考篇目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常考篇目(一)桃花源记
唐·陶渊明
桃花源里住着翁,儿孙荡漾五湖空。

高台景物动人情,市井苦乐百年中。

吴宫阙无尽头,江山如画倾国色。

蝴蝶飞舞树荫下,晨露凝结一片春。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白居易
今夜月明人尽望,天姥连天向西头。

归鸿声里雨如烟,江枫渔火对愁眠。

山头斜照千帆过,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往事
宋·苏轼
多少楼台烟雨中,转眼间已十年灯。

花落花开自有时,一刹那恍惚似梦。

谁解离恨把酒饮,直到物外春风来。

(五)赤壁赋
唐·杜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言文2002-2012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言文2002-2012

河南省苏教版语文中考古诗文必考基本篇目5.古诗文默写。

(共8分)(1)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自居易《观刈麦》中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样,写出了农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国效力是大漠边关永恒的歌。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借"燕昭王筑台"的典故把这首歌唱得慷慨激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把这首歌唱得苍凉悲壮。

三、古诗文阅读(共l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

(共11分)(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伦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丸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①;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注:①岚:林中雾气。

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

③纨:白色的丝绢。

④拊(f ǔ):抚摩。

部编版河南省中考诗词赏析全部

部编版河南省中考诗词赏析全部
•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 将眼前海上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寄》
• 1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问法:从意象选择的角度赏析句子)
古诗最后一遍过,不准备要求打印
提醒你关注: 1手法(诗词手法包括修辞,手法,练
字等)
2手法解释 3导出的景或情或理
绿体字需要动笔
• 一《观沧海》澹澹 竦峙 丛生 丰茂 萧瑟 灿烂
• 1分析“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几句,采用了什 么手法?(“何”有什么意思?有何作用?)
• 动静结合的手法。“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 茂”写的是静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写的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 大海辽阔和威严以及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景象。 为下面的想象抒情蓄势。
《木兰诗》《卖炭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十五从军征》《登幽州 课标篇目
台歌》《黄鹤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满江红(小住京华)》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登幽州台歌》《黄鹤楼》《南乡子·登京口北 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夜雨寄北》《泊秦淮》《赤 2020 年 壁》《浣溪沙》《雁门太守行》《使至塞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观 重点猜押 沧海》《登飞来峰》《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净沙·秋思》《满江红(小住京 华)》《游山西村》《钱塘湖春行》《十五从军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
•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内容上:尾联借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抒发作者心中 淡淡的乡思乡愁。结构上:“乡书”“归雁”紧扣首联中 的“客路”一词,使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完整版)新课标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背诵

(完整版)新课标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背诵

新课标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篇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篇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50篇文言文课标16首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河南初中必背古诗词

河南初中必背古诗词

河南初中必背古诗词河南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河南的初中生来说,学习古诗词不仅能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一些初中生必背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考试中常见的内容。

1. 《诗经·关雎》 - 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离骚》 - 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静夜思》 - 李白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春望》 - 杜甫的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的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 《滕王阁序》 - 王勃的这篇骈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杰作,展现了作者的文采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 《出塞》 - 王昌龄的这首诗,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词,河南的初中生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时,这些诗词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希望这些诗词能够成为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河南省苏教版语文中考古诗文必考基本篇目

河南省苏教版语文中考古诗文必考基本篇目
《过零丁洋》
P1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
P145《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
P229《雁门太守行》
P62《渔家傲》
《天净沙》(2006)
P20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05)
《无题》
P249《夜雨寄北》
P99《关雎》
《蒹葭》
P207《相见欢》
《浣溪沙》
P24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P192
《送东阳马生序》
P182《桃花源记》P194《岳阳楼记》
(2010)
P198《醉翁亭记》
(2009)
P158《曹刿论战》
P163《邹忌讽齐王纳谏》
(2007)
P167《鱼我所欲也》
(200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06)
P177《出师表》


P69《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马克.吐温]
P144《西游记》
[(明)吴承恩]
P15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P257《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P105
《格列佛游记》[(英国)江奈生.斯威夫特]
P202《朝花夕拾》
[(中国)鲁迅]
河南省苏教版语文中考古诗文必考基本篇目(2012年中考用,注意保存。)
七上
七下
八上
八下
九上
九下



P21《次北固山下》(2007)
P23《赤壁》
P111《水调歌头》
P14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P2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P238《观刈麦》
P241《破阵子》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词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词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词在中国,古诗词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河南省的中考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必背的古诗词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适合河南中考学生背诵。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游园不值》 - 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塞》 -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些诗词不仅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而且它们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和哲学思想。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记忆力和理解力,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希望这些诗词能够帮助河南的中考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篇目(50篇)

做为中考生,我们要提前知道中考都考什么,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最有效的提高成绩。

编者整理了一下语文的古诗文必考篇目,希望学子做到心中有数。

河南中考古诗文必考科目:1、论语十则2、观沧海 曹 操3、次北固山下 王湾4、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5、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7、夜雨寄北 李商隐8、泊秦淮 杜牧9、浣溪沙 晏殊10、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11、陋室铭 刘禹锡(唐)12、爱莲说 (宋)周敦颐13、望岳 杜甫14、春望 杜甫15、三峡 郦道元16、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7、使至塞上 王 维18、游山西村 陆游19、马说 韩愈2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2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22、赤壁 杜牧23、过零丁洋 文天祥24、水调歌头 苏轼25、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26、小石潭记 柳宗元27、岳阳楼记 范仲淹28、醉翁亭记 欧阳修29、饮酒 陶渊明30、行路难 李白3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3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33、已亥杂诗 龚自珍3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3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36、无题 李商隐37、相见欢 李煜38、登飞来峰 王安石39、出师表 诸葛亮40、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41、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42、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43、观刈麦 白居易(唐)4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5、鱼我所欲也 《孟子》46、曹刿论战 《左传》47、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48、关雎49、蒹葭50、雁门太守行 李贺。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河南中考的古诗词和文言文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篇目,涵盖了初中阶段的重要作品:# 古诗词部分: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忆江南》 -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7. 《水调歌头》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文言文部分: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 《出师表》 -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4.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6. 《赤壁赋》 -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7.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考试中也是常见的考点。

学生需要对这些作品的内容、作者、背景等有深入的了解和记忆。

同时,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以及能够运用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进行翻译和分析,也是考试中的重要要求。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常考篇目

河南中考语文古诗文常考篇目

初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1关雎(关关雎鸠)《诗经》九下2蒹葭(蒹葭苍苍)《诗经》九下3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七下4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八下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八下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八下7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七上8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八上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七上10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八下11望岳(岱宗夫如何)12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八上1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八下1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八下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八下16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七上17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九下18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八下19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七上20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七上2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八下2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23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九上2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七上25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八下26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九上2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八下28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九上29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九上30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八下31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七上32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八下33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34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5《论语》十则七上36 曹刿论战《左传》九下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九下38鱼我所欲也《孟子》九下39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九下40出师表诸葛亮九上41桃花源记陶潜八上42三峡郦道元八上43杂说(四)(马说)韩愈八下44陋室铭刘禹锡八上45小石潭记柳宗元八下46岳阳楼记范仲淹八下47醉翁亭记欧阳修八下48爱莲说周敦颐八下49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八上50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宋濂八下近五年河南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篇目:08年,(古诗文阅读)鱼我所欲也/游山西村默写:(岳阳楼记/ 陋室铭/ 论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春望/ 己亥杂诗)09年,(古诗文阅读)醉翁亭记/江城子默写:(使至塞上/ 出师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次北固山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年,(古诗文阅读)岳阳楼记/饮酒默写:(夜雨寄北/小石潭记/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望/ 相见欢)11年,(古诗文阅读)小石谭记/行路难默写:(论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雁门太守行/ 渔家傲)12年,(古诗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过零丁洋默写:(出师表/己亥杂诗/ 水调歌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游山西村)13年,古文桃花源记古诗春望。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50篇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50篇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50篇文言文课标16首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

”(《为政》)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 )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三、陋室铭四、爱莲说五、三峡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七、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50篇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50篇

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50篇文言文课标16首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

”(《为政》)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 )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三、陋室铭四、爱莲说五、三峡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七、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 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I 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 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三、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五、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 e ) 处。

重岩(y <n )叠嶂[zh m g ],隐天蔽(b )0。

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月。

至于夏水襄(xi a ng ) 陵,沿[y 血]溯[s Q ]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 (zha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 a n ) 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 a n 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sh Q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Fn )肃,常有高猿 长啸(xi O ),属(zh 口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_ 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六、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河南中考必背古诗文50篇文言文课标16首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 e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x 1 r 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 a ,思而不学则殆(d d i )。

”(〈〈为政》) 子曰:由,诲女(r 口知之乎!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 )也。

”(《为 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x1 n )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 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 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 ”(《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h an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卫灵公》)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 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横(h^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七、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疏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乌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九、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无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十、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环滁(ch 13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 6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I ng y &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 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 0日出而林霏(f e开,云归而岩穴(xu e)暝(01吨),晦(hu )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偻(I 0提携(xi e,往来而不绝者,滁(ch®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 E,山肴(y o)野蔌(s^,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 a)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者胜,觥(g o ng 筹(ch型)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十二、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十四、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