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解析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4- 琵琶行解析

4- 琵琶行解析

目标引领
1.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2.读背诗歌,训练朗读能力。理
解诗歌内容,熟记名句,丰富积 累。 3.体会诗人感情,鉴赏诗歌意 境,品味音乐描写艺术,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2
作者及背景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中
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 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 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 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今存诗3000首,代表作有讽喻诗《秦 中吟》《新乐府》和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4
听录音:
1.注意下列字形字音:


xián
yì mǒ


幽 咽
荻花
瑟瑟
拨弦
掩 抑
ní cháng sè
霓裳 冷 涩
zhà bèng
乍 迸


fǎng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5
2.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它的特点是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 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 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 诗体裁。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3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
方军阀派人刺死,白居易认为是国 辱,上书请求捕贼。一些权臣早因 为他的政治讽喻诗而仇恨他,便给 他加上了越职奏事的罪名,把他贬 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贬谪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 天涯沦落的不幸。
2018/10/12
滕州市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10
1.琵琶女演奏的过程可以分为 那几个层次?

琵琶行知识点总结及翻译基础知识归纳

琵琶行知识点总结及翻译基础知识归纳

琵琶行知识点总结及翻译基础知识归纳《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长篇叙事诗,通过描写唐
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以下是《琵琶行》的一些基础知识归纳和中文翻译:
1.诗歌结构:《琵琶行》共有120首诗组成,每首七言绝句。

整篇诗
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2.内容概要:《琵琶行》以唐明皇在宫中听到一首琵琶曲而回忆起与
杨贵妃的往事为主线,描写了杨贵妃的美丽与才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深
情和对权力的追求,以及两人因宫廷政治而分离的悲剧。

3.叙事手法:《琵琶行》采用了回忆的方式叙述,通过唐明皇的回忆
和感慨,将读者带入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中。

诗中运用了对话、描写和
抒情等手法,使故事更加生动感人。

4.诗歌主题:《琵琶行》以爱情和人生短暂为主题。

诗中表达了对美
好事物的追求和追忆,以及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

5.中文翻译:《琵琶行》的中文翻译通常根据原文的意境和语言特点
进行,保持了原诗的格律和押韵。

不同的翻译者可能有不同的译文,但都
力求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2)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2)

⽩居易《琵琶⾏》赏析逐句解析(2)【 - 琵琶⾏】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有时弦声轻快悠扬,就像宛转悦⽿的黄莺在花下啼鸣;有时弦声艰涩低沉,好像呜咽的泉⽔在冰下⾯流转。

“间关”,形容莺声宛转。

“幽咽”,指悲抑哽塞。

这⾥,诗⼈将琵琶声同时诉诸听觉与视觉,分别表现出轻快与冷涩的不同感受。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冰下的流泉,渐渐地冻结了;那弦也像被冻住了,快要断绝;就这样,弦声越来越弱,暂时停歇下来。

诗⼈以丰富多彩、精妙新巧的⽐喻,将变化多端的⾳乐描绘得出神⼊化,维妙维肖。

作者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再现⾳乐之美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出琵琶⼥起伏回荡的⼼潮,为下⾯诉说⾝世作了铺垫。

别有幽愁暗恨⽣,此时⽆声胜有声 琵琶声⾳暂停的时候,只觉得另有⼀种深藏的愁绪和恨意产⽣。

此时,虽然静默⽆声,却更胜过那有声之境。

“有声”之时,听者的思想感情随着曲调奔腾跳跃,⽆暇细味。

⽽“⽆声”之时,给⼈以时间去整理思绪,体味曲中之情;同时将听者引向未来,因为不知道下⾯⼜会怎样。

银瓶乍破⽔浆迸,铁骑突出⼑枪鸣 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阵强⾳,就像银瓶突然迸裂,⾥⾯的⽔浆喷溅⽽出;⼜像铁骑冲出、⼑枪撞击⼀样,是那样雄壮铿锵,激越昂扬。

当听者置⾝“⽆声”之境时,满以为就要结束了。

谁知 “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已积聚了⽆穷的⼒量,不可压抑,终于在这⾥爆发出来。

于是,全曲推向⾼潮。

曲终收拨当⼼画,四弦⼀声如裂帛。

最后,⼀曲终了,她收取拨⼦,在⼏根弦的中⼼奋⼒⼀划;琵琶就像撕裂的布帛⼀样,发出脆厉的⼀声。

⾄此,全曲戛然⽽⽌,但回肠荡⽓、惊⼼动魄的⾳乐魅⼒,仍余⾳绕梁,久久难息。

“拨”,即拨⼦,弹奏弦乐器时⽤的⼯具。

“当⼼画”,是⼀种演奏⼿法,即⽤拨⼦在琵琶的中部横划,⾏话叫做“扫”。

“画”,同“划”。

“裂帛”,指绷紧的丝绢突然断裂,这⾥是形容“当⼼画”时声⾳的强烈冲击感。

分段解析《琵琶行》

分段解析《琵琶行》

分段解析《琵琶行》第一段,写秋夜江头送客的情景。

诗人从送客落笔,只六句就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浔阳江头船上;时间──夜;时令──秋天;景色──枫叶、荻花、秋风萧瑟、江水映月;事件──送客;心境── —苦无管弦,离愁别绪,忧闷惨伤。

诗人被谗遭贬,谪居江州,内心抑郁,今又送客远去,离愁萦怀,只想痛饮尽欢而别,却苦无管弦相伴,唯有萧瑟秋风,萧索秋景,凄清秋色。

一对好友,饮着闷酒,“举怀消愁愁更愁”,不觉已经酒醉,这才惨然告别。

此情此景,水乳交融,情景相生,读者和诗人的心一起,陷入了无可解脱的苦闷之中,正如那浩淼江水似的深沉苦重,也象那月影映水般的惨淡苍白。

“别时茫茫江浸月”,正是此情此景的绝妙烘托,形象概括。

然而,就在一对友人面对茫茫江月惨然分别的时候,“忽闻水上琵琶声”。

这琵琶声,无异空谷足音,亦无异于苦海孤舟,诗人沉重苦闷的心情一下子得到了解脱,惊喜之情,难以自抑,以致忘记了已是回去的时候,而友人也心动神驰,忘记了开船出发。

诗人承前之“无管弦”、“江浸月”,只用十四个字,通过对主客惊喜忘情神态的描叙,便使诗意骤转,诗情突变,琵琶声的悦耳动听,琵琶女的奇妙才力,也由于这一侧面描写,略露端倪,得到了生动表现,整个故事,也由此引出。

这一段,为诗中所要表现的悲剧性人物及其故事,烘托了合适的气氛。

第二段,写会见琵琶女的情况和琵琶音调之美。

作者采用闲闲起笔,渐渐引入的手法,记琵琶女登场。

由于诗人和他的朋友听到琵琶声后惊喜不置,无限神往,于是乎“寻声”而往;但是乐调优美,不忍打断,于是乎“暗问弹者谁”。

琵琶女停止了弹奏。

她饱经沧桑、满腹委屈,幽愁苦恨,无可告语,今幸有人动问,或可一倾情怀;但她又深知世态炎凉,人情浇薄,只好茹苦含辛,顾影自怜。

她思绪翻腾,想说又不想说。

“欲语迟”恰是这一不幸灵魂和复杂心理的形象描绘。

然而诗人心花怒放,“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情真意切。

琵琶女觉得盛情难却,而又深恨漂零江湖,亦且含羞,“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二句,便写尽了她此时的女儿情态。

《琵琶行》复习课件解析

《琵琶行》复习课件解析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琵琶女的演奏,展现了其高超技艺和悲惨身世,同时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慨。诗歌中,琵琶女的三次演奏各具特色,第一次演奏在夜送客时意外听闻,侧面衬托其琴技非凡;第二次详细描绘琵琶哀怨声声,运用大量比喻,使得抽象的音乐变得形象可感,如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充分展现了琵琶女技艺的绝妙;第三次演奏则是在诗人感慨自述后,琵琶哀声再起,满座皆泣。通过这三次演奏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琵琶女才貌双全却遭遇不幸的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的深刻揭露与控诉。在理解性默写方面,可以关注诗歌中对琵琶演奏的生动描绘,以及对琵琶女身世的感人叙述,通过默写这些关键段落,进一步加深对《琵琶行》主旨和情感的理解与记忆。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歌的结构琵琶行是一篇七言古诗,共有九节,每节三句句式一定,共廿七句,层次分明,表达清晰。

整篇诗意境幽远,篇头写琵琶,篇尾写王昌龄,前后呼应,使全诗貫穿一条主线——班琵琶的悲苦命运。

二、艺术手法1.运用象征手法。

琵琶行中对琵琶的描写是象征性的,琵琶的艺术形象和生活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琵琶的形象去抒发作者在当今政治乱世的抑郁情绪。

2.采用比喻手法。

作者巧妙地把琵琶比作地位卑贱的女子,琵琶声声如讲述着自己坎坷悲苦的经历,以此寄寓他自己的悲愤之情。

3.使用对仗句式。

《琵琶行》运用对仗句式,音韵悦耳,韵味深长,给人一种悲壮悲壮的感觉三、主题思想《琵琶行》描写了末法之世下琵琶的凄苦辛酸生存状况,与作者自身的生活境遇有密切关系。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向人们展现了生活的坎坷,以及对世情的感慨。

四、历史价值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继承发扬了古代诗人在描绘琵琶时所运用的铿锵有力的韵律风格,使其融合了现实意义与审美情感,从而成为凝聚了古代诗人创作精神和情感审美的经典之作五、艺术价值《琵琶行》在表现琵琶的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抒发追求真爱的感情因素,所以在文学价值上深受人们的喜欢。

琵琶行的艺术价值在于其完美的形式结构、辉励的文学风格以及深刻的寓意。

它是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是古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六、影响《琵琶行》在古代就已流传甚广,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者通过这首诗歌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比喻手法和对仗句式,再现了琵琶所串起的世间悲欢离合,表达了作者的抒情思想,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可以说这首诗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现实意义。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逐句解析,欢迎阅读与借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

开篇首句,只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时间(夜)、事件(送客)全部概括其中,言简而意明。

后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

“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矣”,在这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从景中委婉传出。

“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一段。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根茎都有节似竹,叶抱茎生,秋天生紫色或白色、草黄色花穗。

“瑟瑟”,犹言飒飒、索索,草木被秋风吹动发出的声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主人下了马,走进客人的船中;举起酒杯想痛痛快快地饯别,却没有音乐助兴。

枫叶获花,秋风瑟瑟,景是凄凉景;送客至江船,举杯冷落,情是寂寞情。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

“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要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面上,映着一轮明月。

前句已将黯然低沉的情绪作了铺垫,后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

全诗三次写到江月,各有妙用。

这是第一次。

“江浸月”,是说月影倒映在江中,就好像月亮浸在水中一般。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琵琶弹奏的声音;听着听着,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开船启程。

“忽闻”,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

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

在茫茫江月的背景烘托下,有空谷足音之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依循着声音寻找,低声询问,弹奏者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那人想要回答,却又迟疑不决。

从“忽闻”、“忘归”、“不发”到“暗问”,均着力刻画人物心态,亦为说明音乐的感染力。

《琵琶行》重难点讲解

《琵琶行》重难点讲解

《琵琶行》重难点讲解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它的情节结构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的?又是怎样体现出浓浓的感伤情调的?解说:第一条线索是“乐”。

“举酒欲饮无管弦”,这是从反面落笔,随即从“忽闻水上琵琶声”到“四弦一声如裂帛”,集中写“乐”;琵琶女自诉身世,述及学成琵琶,曲伏善才,是概述其音乐才能。

诗人倾诉悲怀,述及“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又是从反面强调,为“今夜闻君琵琶语,如闻仙乐耳暂明”张本。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是前面主要乐段的继续,又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而在写法上,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二者对比鲜明,相映成趣。

第二条线索是“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未成曲调先有情”“梦啼妆泪红阑干”,分别是相关段落“情”的主调,接着以闻乐“叹息”、闻语“唧唧”进入感情的高潮,最后以“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浓浓情语作结。

在这感情线索中,琵琶女之情与诗人之情是始终难解难分地交织在一起的。

第三条线索是“事”。

这是叙事诗必不可少的线索,然而巧妙的是其间重点穿插了琵琶女和诗人自言身世遭遇的片断,极大地充实了叙事的情和事,凸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题。

第四条线索是“景”。

本诗是以江月为景的主要线索的。

先写“别时茫茫江浸月”,诗人把离情别绪物化在清冷无声的茫茫秋月江水之中,这种寂静又有效地反衬出有声的琵琶“铮铮然”而起。

当演奏结束时,则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曲终而声未绝,欣赏者仍沉浸在神情恍惚之中,乐境似乎已经化为江月寂寥的无声的画面,这也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手法来写音乐的魅力。

继而在琵琶女自述身世后,有“绕船月明江水寒”句,再次照应江月,一个“寒”字概括了琵琶女的凄凉身世。

最后,诗人在寂寞心境时写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也以“江月”为景,同样以孤寒为其基调。

这些景语,前后照应,一线贯穿,犹如电影中蒙太奇的组接,丰富了长诗的画面和情调,成功地协调了“乐”“情”“事”三条线索的发展与交叉,增进了作品的感伤情调。

《琵琶行》重难点讲解

《琵琶行》重难点讲解

《琵琶行》重难点讲解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它的情节结构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的?又是怎样体现出浓浓的感伤情调的?解说:第一条线索是“乐”。

“举酒欲饮无管弦”,这是从反面落笔,随即从“忽闻水上琵琶声”到“四弦一声如裂帛”,集中写“乐”;琵琶女自诉身世,述及学成琵琶,曲伏善才,是概述其音乐才能。

诗人倾诉悲怀,述及“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又是从反面强调,为“今夜闻君琵琶语,如闻仙乐耳暂明”张本。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是前面主要乐段的继续,又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而在写法上,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二者对比鲜明,相映成趣。

第二条线索是“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未成曲调先有情”“梦啼妆泪红阑干”,分别是相关段落“情”的主调,接着以闻乐“叹息”、闻语“唧唧”进入感情的高潮,最后以“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浓浓情语作结。

在这感情线索中,琵琶女之情与诗人之情是始终难解难分地交织在一起的。

第三条线索是“事”。

这是叙事诗必不可少的线索,然而巧妙的是其间重点穿插了琵琶女和诗人自言身世遭遇的片断,极大地充实了叙事的情和事,凸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题。

第四条线索是“景”。

本诗是以江月为景的主要线索的。

先写“别时茫茫江浸月”,诗人把离情别绪物化在清冷无声的茫茫秋月江水之中,这种寂静又有效地反衬出有声的琵琶“铮铮然”而起。

当演奏结束时,则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曲终而声未绝,欣赏者仍沉浸在神情恍惚之中,乐境似乎已经化为江月寂寥的无声的画面,这也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手法来写音乐的魅力。

继而在琵琶女自述身世后,有“绕船月明江水寒”句,再次照应江月,一个“寒”字概括了琵琶女的凄凉身世。

最后,诗人在寂寞心境时写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也以“江月”为景,同样以孤寒为其基调。

这些景语,前后照应,一线贯穿,犹如电影中蒙太奇的组接,丰富了长诗的画面和情调,成功地协调了“乐”“情”“事”三条线索的发展与交叉,增进了作品的感伤情调。

琵琶行背诵速记

琵琶行背诵速记

琵琶行背诵速记摘要:1.琵琶行概述2.背诵技巧3.速记方法4.练习与检验5.总结与建议正文:一、琵琶行概述《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诗中既有琵琶女的悲欢离合,也有诗人自己的感慨悲歌,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背诵技巧1.抓住诗的主题:理解诗的主旨,把握诗的情感内核,有助于记忆整首诗歌。

2.划分诗的结构:将诗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概括各部分内容,有助于背诵。

3.制作思维导图:以诗的主题为中心,列出诗中的重要情节和细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

4.创作诗的故事梗概:将诗的情节转化为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有助于加深记忆。

三、速记方法1.联想记忆法:通过诗人与琵琶女的关系,联想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使诗歌内容更具现实感。

2.谐音记忆法:将诗中难记的词语通过谐音转化为易记的词语,提高记忆效果。

3.归纳总结法:每背诵一段诗歌,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简短的提示,有助于整体记忆。

4.创设情境法:根据诗中的场景和情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将诗歌内容融入情境中,提高记忆效果。

四、练习与检验1.自我测试:定期对自己背诵的诗句进行测试,检查记忆效果。

2.相互问答:与同伴互相提问,检验对方背诵效果。

3.朗读练习:大声朗读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4.默写练习:将背诵的诗歌默写下来,检查自己的背诵准确性。

五、总结与建议1.理解诗的意义: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使背诵更有意义。

2.制定背诵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分阶段完成背诵任务。

3.多种记忆方法结合:灵活运用各种记忆方法,提高背诵效果。

4.持续巩固:背诵完成后,要不断复习,保持记忆的稳定性。

通过以上方法,相信大家对《琵琶行》的背诵会变得轻松愉快。

《琵琶行》教案复习

《琵琶行》教案复习

《琵琶行》优秀教案复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琵琶行》这首古诗,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琵琶行》诗文内容,理解诗文的主旨和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文中的重点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内容、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资料。

2. 学生准备《琵琶行》诗文,提前阅读并理解诗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琵琶行》的作者背景和诗文特点。

1.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琵琶行》的哪些内容?请大家回忆一下。

2. 复习诗文内容2.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2.2 学生分享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3 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指导。

3. 分析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2 学生举例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3.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并进行总结。

4. 小组讨论4.1 教师布置讨论话题:请小组成员共同探讨《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4.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3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和补充。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5.2 学生谈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问。

5.3 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艺术特色的感悟文章。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以其深刻的情感、生动的描写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闻名于世。

以下为大家归纳一下这首诗的重要知识点。

一、作者及创作背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秋,当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一个夜晚,他送客湓浦口,偶遇一位琵琶女,听其弹奏琵琶并讲述身世,由此引发了自己被贬的感慨,遂作此诗。

二、诗歌内容诗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遭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愤懑之情。

诗的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描绘了江边送客的凄凉场景。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点明了送别时的寂寞。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生动地写出了琵琶女出场时的羞涩。

接下来,对琵琶女弹奏的描写尤为精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用各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琵琶声的高低缓急。

琵琶女自述身世,“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曾经的荣耀与如今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故事,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将自己被贬的遭遇与琵琶女的不幸联系起来。

最后,“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以自己的泪水湿透青衫作结,进一步烘托出凄凉的氛围。

三、艺术特色1、音乐描写精妙绝伦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如将粗弦弹奏的声音比作急雨,细弦的声音比作私语,把声音的清脆圆润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盘等,使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琵琶声的美妙。

以声写声,如“嘈嘈切切错杂弹”,直接描绘声音的繁杂。

借助听众的反应来烘托音乐的感染力,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周围环境的寂静和江月的洁白,衬托出琵琶声的动人。

2、情节曲折动人全诗以琵琶女的弹奏和身世为线索,层层推进,情节跌宕起伏。

语文《琵琶行》疑难解析

语文《琵琶行》疑难解析

语文《琵琶行》疑难解析 1、怎样理解主人下马客在船? 这是一个互文的句子 。

是说主人客人一起下了马,然后又都上了船,并非一个下了马在岸上,一 个在船上。

互文,语言学家称参互言之以相备(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 指的是上下文中一种互省、互补的现象,这在文言中是常见的。

如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2、怎样理解春江花朝秋月夜? 这一句可以理解为由春江、花朝、秋月夜三个名词短语组成,每个短语都是 一种景象。

春江,春天的江水,那是很美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可见诗人对春江是非常喜欢的。

花朝(zhāo)是个节令,古 人把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百花的生日,称花朝节。

这一天往往是仕女如云,也是 文人墨客兴会的日子。

秋月夜就更不用说了。

按照这样的理解,这一句用现在的 话说就是:春天的江水,花朝时节,秋天的月夜。

我们把这句译为春江的花朝, 秋天的月夜, 是另外一种理解。

即把春江花朝理解为一个偏正结构, 也是可以的。

3、如何理解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以及这个形象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 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 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 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 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二是它 确实打动了在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

其余 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 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 都是烘托它的。

第二次是明写, 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

先用叙事引入,然后浓墨 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以证明她技艺的高超。

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 成了这一形象的塑造。

而琵琶女的自叙又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 原来他俩同是 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赏析及考点梳理

《琵琶行》赏析及考点梳理

《琵琶行》赏析及考点梳理《琵琶行》赏析及考点梳理《琵琶行》一直是文言文重点考试篇目,掌握相关考点更容易考高分哦,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琵琶行》赏析及考点梳理,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全文赏析: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

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

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

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

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

语言铿锵,设喻形象。

“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

琵琶行解析

琵琶行解析

琵琶行解析
(最新版)
目录
1.琵琶行的背景介绍
2.琵琶行的主题思想
3.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4.琵琶行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琵琶行是我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琵琶行的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风气开放,文化艺术繁荣,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直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表达真挚感情而著称。

琵琶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琵琶行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一个琵琶师在长安城中游走演奏琵琶、流浪生活的故事。

诗中通过琵琶师的遭遇,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世态炎凉,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民的同情之情,以及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再来看一下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采用了叙事的方式,以琵琶师的游走演奏为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诗中还采用了大量的音乐元素,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使得诗歌具有了音乐的美感。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琵琶行对后世的影响。

这首诗在唐代就广为流传,被誉为“长篇叙事诗的巅峰之作”。

它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都受到了它的启发,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诗歌作品。

同时,琵琶行也被后世的文学评论家们视为古代叙事诗的典范,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

琵琶行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说起这《琵琶行》啊,那可真是一首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诗了。

咱们今儿就来好好捋一捋这里面的知识点。

先来说说作者白居易,这老白同志那可是唐朝诗坛的大腕儿。

他的诗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这《琵琶行》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诗的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场景描写简直绝了。

你想啊,在浔阳江边的夜晚,老白去送朋友,那秋风瑟瑟,枫叶和荻花飘来飘去的,多有氛围感!这里就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为后面的故事展开铺好了路。

然后就是遇到那个弹琵琶的女子啦。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句把女子那种羞涩、犹豫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老白他们在那儿等啊等,叫了好多声,这女子才慢慢出来,还抱着琵琶遮着脸,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再说说琵琶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比喻,太形象了!大弦的声音像急雨,小弦的声音像私语,各种声音交错在一起,就像大珠小珠掉到玉盘里一样清脆动听。

这里通过对声音的细致描写,让咱们仿佛也能听到那美妙的琵琶声。

还有那女子的身世,也是让人感慨万分。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家里亲人不在了,自己的容颜也渐渐老去,多悲惨啊!从她的讲述中,咱们能感受到那种生活的无奈和沧桑。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可是整首诗的名句。

老白觉得自己被贬官,和这女子流落江湖的遭遇很相似,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让咱们明白,不管是古人还是咱们现在的人,在人生的低谷时期,都能找到共鸣。

再讲讲诗中的修辞手法。

像比喻、拟人、夸张,那是用得恰到好处。

比如前面说的琵琶声的描写,就是比喻的妙处。

还有“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明月照着空空的船,江水又那么寒冷,用环境的描写衬托出女子的孤独和凄凉,这就是环境烘托的手法。

整首诗的语言也很有特点。

没有那种生僻难懂的词,都是大白话,但组合在一起就是那么有韵味,这就是老白的厉害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幺 高潮:银瓶 — 迸 铁骑—鸣 雄浑激昂 激越雄壮
》 结束:收拨 划—如裂帛 短促急迫 戛然而止
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
琵琶女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一:大量运用比喻。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叠词、双声、叠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互 文)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第一曲 悲凉、伤感
音乐特点
意象
表现手法
悲凉、伤感
“举酒欲饮无管弦” 排遣孤寂
“惨将别”“不成欢”的主客
(忘归、不发)
萧瑟、凄凉的景物
以人衬声 以景托声
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 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 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 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 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 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 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 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 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 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 境地。
三:叙议结合,曲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中带情, 妙语点睛。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正面、侧面结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合
余音绕梁
赏析名句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 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文中的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年轻时色艺双绝,富贵子弟争献宠,但以色取 悦于人,饱含悲苦;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动乱, 门前冷落,嫁作商人妇,过着凄清生活。
▪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 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 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 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 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揭示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 惨命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 容。
整体感知:理清全诗结构
琵 琵琶女出场 琶 行
琵琶女演奏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部分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解析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
——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宗吊白乐天诗
小结-----板书:美中味真情。 看来在唐朝,《琵琶行》已经成为脍炙人口诗篇。其实不光在 唐朝。《琵琶行》的美动人心魄,意蕴哀婉动人,情感真切厚 重,引来众人共鸣,流传千古不衰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境,体 会作者的感情,领会主旨。
2、学习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写法, 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领会白居易关注现实,同情和 尊重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解题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 原作《琵琶引》,“行”是 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 《长恨歌》。歌、行、引是 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 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 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 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 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 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 于变化。
2、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是以乐女弹奏 为线索,一是以 诗人感受为线索, 一明一暗,一实 一虚,虚实相生
第二曲 琵琶女演奏--有谁能解琵琶语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序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第一乐曲:开始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第二乐曲:发展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 女面前洒泪青衫?
1.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思之感 伤
2.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 诗人的情感共鸣
3.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了诗人深 深的怜悯
4.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 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5.风物的感伤—浔阳江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 荻花飘飞,睹物伤怀
作用: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 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
方法:(以人衬声、以景托声) 间接描写、虚写
琵琶女出场 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
场景描写
寻问
诗 人 移 邀 添 回 重开宴
人物形象
欣喜难耐 急欲相见
邀 见 千呼 万唤
琵琶女 停 欲语 迟
抱琵琶 半遮面
难言之痛 矛盾含羞
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第三乐曲:高潮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曲终:结束
第二曲
琵琶女如何描摹音乐
过程
特点
旋律变化
大弦——急雨
粗重深沉
《 霓
开始:小弦——私语 错杂弹 —落玉盘
轻细急促 清脆圆润
婉转流畅
裳 发展:间关—滑
婉转流畅

幽咽—难 冷涩—绝 阻塞压抑 逐渐沉咽
《 六
间歇停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 文 学家。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 导者。文章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贞元十五 年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 遗,赞善大夫。后因直言极谏, 被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晚 年好“佛”,长居长安过着隐士 的生活,75岁去世。著有《白 氏长庆集》。他的叙事长诗《长 恨歌》、《琵琶行》对后世影响 最为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