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

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一、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

1.请结合诗歌首联

..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3分)

2.“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它们在抒情方式上又有什么不同?(3分)

二、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宋代词人。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所作。②波神:水神。③准拟:预料,打算。

3.西江月是这首词的。(1分)

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平铺十里湖光”生动描写了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交代词人停舟峰下的原因是波神多情,天公作美,带有词人主观想象的色彩。

C.五、六句的意思是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

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5.这首词恰当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有助于诗人情感态度的表达。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加以分析阐述。(3分)

三、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古诗阅读

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

(宋)范成大

玉雪飘零贱似泥,

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

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如“玉雪飘零贱似泥”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自然表达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

故答案为: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考生要从诗歌的内容来剖析诗人的情感,从中去比较,分析不同的情感。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七年级上、下册 古诗词鉴赏 逐课练习题精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七年级上、下册 古诗词鉴赏 逐课练习题精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鉴赏逐课练习题精编

七年级上册

(一)观沧海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苍茫动荡,惊涛拍岸,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开阔的胸怀)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2.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请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解析】C.诗中描写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苍凉壮阔的意境,并无悲凉伤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首句写景,既点明了季节是暮春,又寓情于景,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等感情融入其

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次句紧扣诗题,将题目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其中“过”字凸显了诗人对好友旅途艰辛、被贬地荒凉的同情。

2.首句中描绘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描绘了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南国暮春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古诗词阅读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1 ~2题。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今湖南一带) ,诗人则北向京城长安。

B.前两句中,诗人用牵人衣襟的柳条、惹人愁绪的杨花,营造了离别的背景,加重了离愁。

C.诗中的“愁"是诗人自身的哀愁,包含着与好友分离的不舍,漫漫旅程的孤寂,以及漂泊天涯的忧虑。

D.结句以两个“向”字说出诗人与友人彼此分往南北而去,将越来越远,不言情而深情悠然。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写景,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风笛等一系列物象,烘托离别的氛围,

反映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B.短短的四句中,诗人用了两个“江”字,两个“杨”字,两个“向”字,这种有意的重复,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

C.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转到离亭别宴,侧而抒写离别情景。

D.末句看似直白的道别语,而用在结尾,则产生了一种情意悠长、涵泳不尽的效果,令读者感到余音裊裊。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3 ~4题。

从军行○1

[唐]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2,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3,唯当死报君。

[注释]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

②顾:受人举荐或知遇。重:看重。③“不求”句:典出班趣《上书求代》

6.部编七上古诗词曲鉴赏中考真题

6.部编七上古诗词曲鉴赏中考真题

部编七上古诗词曲鉴赏中考真题

1.观沧海

东汉末·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019徐州)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2分)

(3)(补充设问)作为一首写景诗,诗中选取的景物有何特点?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020海南)诗的前两句中“”和“”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2分) (2)(2020海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3分)

(3)“落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极易引发人们感慨的意象。诗人借“落花”或表达伤春惜时,或表达离别愁苦……下列诗句中,与“杨花落尽子规啼”一样,借落花来表达离别之苦的一项是(2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专项练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专项练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专项练习《古诗词鉴赏》

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颔联写__________,尾联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

2.诗中划横线的两句是千古名句,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请你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路有此寄

李白

杨花满尽子规帝,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4.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词理解。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领略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6.诗人在诗中借大海的雄伟壮丽之景,抒发了______。

欣赏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背古诗词赏析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背古诗词赏析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必背古诗词赏析与练习题汇编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作者档案】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a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其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等。

【背景透析】

《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的归途中登碣石山时所作。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碣石山;又值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也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汇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气势,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主题归纳】

这首诗中,诗人用他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千的壮丽景象,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赏析】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

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中考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

中考复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检测

观沧海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分)

答:

2.这首诗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炼字角度赏析“洪波涌起”中的“涌”。(2分)

答:

2.本诗中哪些诗句是虚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或“啼”字。(2分)

答: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

专项练习题

古诗词练习

1.填空。

(1)刘禹锡,字__________,洛阳人。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文学家。与白居易合称“__________”。

(2)《夜雨寄北》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3)陆游,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南宋诗人。代表作品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谭嗣同,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__________“六君子”之一。

2.默写。

(1)《秋词(其一)》中诗人一反悲秋常情,而写爱秋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中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秉烛夜谈、共话今宵的诗句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诗人人老心坚、壮志不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潼关》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潼关壮阔风景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试题(附答案)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全诗鉴赏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阅读答案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

答:借白鹤一飞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按照提示概括这首诗每小节展现的画面。

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________——________——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

(2)第一节中的“闪”字和“点”字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朵”本来是形容“花”的量词,这里用来形容“流星”。有什么妙处?

(4)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

A.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夜景图,抒发了诗人的苦闷、悲伤。

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C.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

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5)诗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和民间传说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编?

【答案】(1)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

(2)不能。“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3)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4)C

(5)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诗中的幻境涂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40页古诗赏析题背诵 考点大全(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40页古诗赏析题背诵 考点大全(含答案)

《潼关》
谭嗣同
1.用语言文字描绘“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的画面。 • 天空中翻卷着的一团团云雾,簇拥着潼关古城,那形象 壮阔极了。一阵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 散了,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2.请自选角度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河流”“山”以人的情态,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河流的奔腾壮阔,表现了山脉的巍峨险峻。 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 3.谭嗣同《潼关》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 少年意气。
新人教版七上140页
古诗赏析题
《秋词》
刘禹锡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 什么表达方式?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 运用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 行对比,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 心境。 2.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脑海中浮现出的画 面。 •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 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3.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 进取的人生态度。 4. 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 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课内古诗赏析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课内古诗赏析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资料—课内古诗赏析专题练习(含答案)

古诗赏析

一、观沧海曹操

1.这首诗以“观沧海”为线索,写景抒情。诗人登上碣石山是为了远眺大海。本诗的风格是豪放奔放的。情感基调是壮志豪情。

2.描写大海的诗句有:“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山岛竦峙,钟灵毓秀”。描写草木茂盛的诗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这首诗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前六句实写景物,有动有静,如“沧海一声笑”写的是动景,“春风得意马蹄疾”写的是静景。后四句虚写景物。

4.诗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想象描写景物,表现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豪迈旷达的气魄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5.在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每章都有的两句诗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诗中“若”字用得好,增强了诗的虚实结合,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想象力和豪情壮志。

7.诗人登上碣石山,观赏到了大海、山岛、草木等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一个宏伟壮观、荡气回肠的画面。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的是大海的磅礴气势,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人的渺小。想象一下,秋风呼啸,波涛汹涌,人们在海边感受到的那种震撼和敬畏之情。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想象和描写,表达出对自

然的敬仰和对宇宙的思考。这种写作方法和抒发感情的角度,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10.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含答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含答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

(背诵含答案)

目录

《秋词》刘禹锡

《夜雨寄北》李商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潼关》谭嗣同

一、《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答:运用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2.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3.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4. 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2分)4.你怎样理解诗中“鹤”的形象?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诗人是以“鹤”自喻,视“鹤”为坚强不屈的化身,抒发了作者豪迈乐观之情。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阅读题训练

班级姓名完成情况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2分)2.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分)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简要赏析(2分)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2分)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首小令的情景。(2分)

2.这首诗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2分)

3.“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是个怎样的人?(2分)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练习题

一、赏析性选择

1.下面对《观沧海》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分析:D 解析:“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

2.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杨花落尽子规啼”情景交融,借杨花飘落和子规啼叫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闻道龙标过五溪”表现诗人听说友人被贬之地荒远、道路艰难,跨五溪才能到达,从中

可见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C.后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

的不满。

D.“夜郎”古地名,与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不是同一个地方。这里用以表现友人被

贬之远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分析:C 错误原因:后二句没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3.对《次北固山下》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分析:D 表达的不是壮志未酬,而是思乡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 悬挂山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 影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 江水前行。 4、“入”“流”的妙处(两个动词写出 了峨眉山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这两个动词描写了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 水流去的情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1、全诗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峨眉山月歌》李白
1、全诗感情: 抒发了诗人离乡江行对友人的思念
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思念之情。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的作用:
诗中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 渝州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 蜀江行旅图,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 境,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 思念之情。
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 岑诗中的菊花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 的是诗人思乡的惆帐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寄 托着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怜”是“爱”的 意思,属于直接抒情;
• 孟诗中的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生活富足的农 家小院中,表达了作者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 活的喜爱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1.全诗感情: 全诗抒发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之情和满
• 两词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情截然不同。 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豪放、热情;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凄愁。 在 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 《天净沙•秋思》却是借景抒情。
• 7.本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豪迈乐观的情怀。
作者运用想象手法,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 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忧虑,以 及对饱经战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 5.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
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

过故人庄 孟浩然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1.这首诗写了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登高、 送酒等词语可以看出。 2. 全诗感情: 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饱 经战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3.“故园菊”有 什么含义? “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 乡,更寄托着对饱受战争困扰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 的渴望。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
•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你 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 么?
• 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 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 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 刘禹锡
• 6.从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与《天 净沙•秋思》进行比较。
•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 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 扫而空。
•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能说出大体意思即 可)
《秋词》 刘禹锡
3.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 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wk.baidu.com形象,表达 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4. 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 达作用。
•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 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 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 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秋词》 刘禹锡
• 4.你怎样理解诗中“鹤”的形象?全诗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诗人是以“鹤”自喻,视“鹤”为坚强不 屈的化身,抒发了作者豪迈乐观之情。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含答案)
•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 《夜上受降城闻敌》 李益 •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 • 《秋词》 刘禹锡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 《潼关》 谭嗣同
心的哀愁。 2.前两句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氛围。 3. 诗歌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下大漠比作白 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漠 的荒寒和月色的清冷,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 为下文抒发戍边将士思乡之情作铺垫。
4.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漂泊、人生落魄之悲;隐喻国运衰微,盛时不 再、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的现实。 4.“落花” 的含义: “落花”寓意甚多,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 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5.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 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抒 发了诗人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 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 情和满心的哀愁。。 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 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 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 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 5.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在月光的映照下,回乐峰前的沙子像积雪一样洁 白而带有寒意。受降城外月色皎洁、凄冷,如秋 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
《秋词》 刘禹锡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 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明了自己怎样 的观点?
• 运用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将古人的悲秋 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达了“秋日胜春朝” 的观点,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2.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浮 现出的画面。
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对自身 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 在诗中有何作用?
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 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 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 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3.“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点明故人重逢的时令是暮春;暗喻诗人衰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