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微生物实验细菌形态观察细菌分布消毒灭菌细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二、实验原理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4.做好使用记录3.微生物知识1.细菌按形态分类: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如肺炎双球菌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菌毛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5.真菌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

如:酵母菌多细胞:菌丝及孢子、孢子出芽。

如:霉菌6.白假私酵母菌(白念)生物学性状:G+单细胞真菌、芽生孢子、类酵母型菌落厚膜孢子、假菌丝有助于鉴定致病性:皮肤粘膜——鹅口疮、内脏感染、CNS感染微生物学检查: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菌体、芽生孢子、假菌丝7.新型隐球菌生物学性状:圆形酵母型菌、外周有厚荚膜(比菌体大1-3倍)致病性:吸入后侵犯皮肤、粘膜等——慢性炎症和脓肿;侵袭CNS——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微生物学检查:脑脊液离心后取沉淀、痰和脓标本直接检查;墨汁负染见出芽菌体外围有宽厚荚膜为阳性三、实验材料记号笔:1支;大镊子:1支;火柴:1盒;蜡笔:1支;试管架:1个;酒精灯:1个;接种环:1支;Olympus显微镜:1台;显微镜使用记录本:1个四、实验内容1. 观察细菌三种形态1)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子弹形)、脑膜炎双球菌(蚕豆形)、四联菌2)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异染颗粒)、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3)螺形菌弧菌——霍乱弧菌;螺菌;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弯曲菌2. 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芽胞、鞭毛、荚膜、异染颗粒、钩端螺旋体、幽门螺杆菌3. 绘图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肺炎双球菌(pneumo coccus);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anten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芽胞(spore);鞭毛(flagellum);荚膜(capsule);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五、实验结果绘8幅细菌镜下图,已交。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材料•高倍显微镜•目镜•细菌样本实验步骤步骤一:样本制备1.取一支细菌样本,并将其放置在玻璃片上。

2.用一根铁丝将细菌样本均匀涂抹在玻璃片上,确保细菌分布均匀。

步骤二:显微镜调整1.将玻璃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2.将目镜放置在载物台下方的物镜孔上。

3.调整目镜的位置,使其与细菌样本对齐。

步骤三:观察细菌形态结构1.通过显微镜的调焦轮,将细菌样本的图像调至清晰可见。

2.通过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使细菌图像适合观察。

3.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包括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等。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我们发现细菌样本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将细菌分为以下几类:球菌球菌是一类呈球形的细菌,它们通常单独存在或呈链状排列。

球菌的直径通常在1至5微米之间。

杆菌杆菌是一类呈棒状的细菌,它们的形状类似于一根细长的棒子。

杆菌的长度通常在2至10微米之间。

弯曲菌弯曲菌是一类形状呈弯曲或螺旋形的细菌。

它们通常具有较长的形态,长度可达20微米以上。

其他形态结构除了上述常见的形态结构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其他形态结构的细菌,如分枝菌和纤维菌等。

这些细菌的形态结构多样,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分类。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和描述了细菌的形态结构。

细菌样本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如球菌、杆菌、弯曲菌等。

这些观察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细菌的特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的形态结构不仅与其功能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还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细菌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微观世界中最小生物的奥秘。

参考文献[1] 张三. 细菌形态结构与分类鉴定研究. 生物科学前沿, 20XX(XX): XX-XX.。

实验一:细菌基本形态与结构

实验一:细菌基本形态与结构
2、革兰染液染色 3、油镜下观察结果
操作原则:无菌操作(烧灼灭菌)
Aseptic area 10-20cm
外焰 内焰 焰芯
细菌涂片的制备
器具:接种环(上)和接种针(下)
2—5mm
柄约22cm
5—8cm
金属柄约14.5cm
绝缘柄 约7.5cm
安装环(针)的螺口(约8mm)
细菌涂片的制备
菌液采取法
三、实验器材
示教玻片、显微镜、擦镜纸、 香柏油、二甲苯
四、实验步骤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 的使用
显微镜的构造 (1)支持部分:镜臂、镜筒、精细调节 (2)放大部分:接目镜、接物镜 (3)照明部分:反光镜、取光器、滤光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油镜的使用方法 (1)低倍镜观察 (2)光圈调最大 (3)标本上滴加香柏油0.5-1滴 (4)转换油镜头浸入油滴中
幽门螺杆菌
(三)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
芽胞示教片:破伤风梭菌。 鞭毛示教片:变形杆菌。 荚膜示教片:肺炎双球菌。
产芽芽孢胞细菌的种类
芽孢 菌体 (营养细胞)
破伤风梭菌×1000
鞭毛
变形杆菌鞭毛×1000
细菌荚膜示意图
荚膜的观察:
负染色
细菌标本染色检查法
细菌染色
活菌染色
死菌染色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2、使用完毕显微镜及标本片的处理 (1)油镜用过后,应立即用擦镜纸
将镜头和玻片擦拭干净 (2)如油渍已干,须用擦镜纸蘸少
许二甲苯溶液拭去油渍,再用干擦镜 纸拭净镜头
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1.原理 2.方法
(二)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杆菌:球杆菌、链杆菌、分支杆菌 螺形菌:霍乱弧菌、螺杆菌

纯培养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纯培养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纯培养形态观察实验报告通过观察不同微生物的纯培养形态,了解其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

实验步骤:1. 选择待观察的微生物,如细菌或真菌等。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2. 准备培养基,如琼脂平板、液体培养基等。

将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或试管中。

3. 进行无菌操作,以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使用无菌技术将待观察的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

4. 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或试管密封,放置于恒温箱或培养箱中,以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进行培养。

5. 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可以通过肉眼或放大镜进行观察,也可以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6. 打开培养皿或试管,仔细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可以观察其颜色、形状、大小等。

7. 记录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特征,并与已知的标准形态进行对比。

可以用图像或文字描述形态特征。

8. 观察微生物生长规律,如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等。

记录生长的时间和观察到的变化。

9. 实验结束后,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微生物的传播和污染。

实验结果:在观察微生物纯培养形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形状:观察微生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圆形、椭圆形、菌丝状等。

2. 颜色:观察微生物的颜色特征,如无色、白色、黄色、绿色等。

3. 大小:观察微生物的大小特征,可以通过目测或显微镜下测量。

4. 生长方式: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方式,如点状、斑状、涂片状等。

5. 生长速度:观察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可以通过观察生长的时间和观察到的变化来判断。

6. 特殊结构:观察微生物是否有特殊结构,如胞囊、孢子等。

7. 产生的代谢产物:观察微生物是否产生代谢产物,如气泡、颜色变化等。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这些特征有助于鉴定微生物种类。

2. 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方式也各不相同,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3. 一些微生物具有特殊结构,如孢子和胞囊,这些结构对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

3. 熟悉细菌的分类方法,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微生物的一种,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等特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基本结构,以及鞭毛、荚膜、芽孢等特殊结构。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操作台、无菌试管、酒精灯、火柴、镊子、滴管、染色液(结晶紫、碘液、番红)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涂片制作(1)取无菌试管,加入适量的细菌培养液。

(2)用无菌镊子取少量细菌培养液,滴于载玻片上。

(3)用无菌盖玻片轻轻压在细菌培养液上,使细菌均匀分布。

(4)用酒精灯对载玻片进行轻微加热,使细菌固定。

2. 细菌染色(1)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结晶紫染液于载玻片上的细菌涂片上。

(2)染色约1分钟,然后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碘液。

(3)染色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4)用番红染液复染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3. 细菌观察(1)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调整光圈和焦距,使视野清晰。

(2)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形态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菌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染色特性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2. 革兰氏阴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红色。

3. 革兰氏阳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4. 革兰氏阴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2、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形态。
实验结论:细菌是生物的一种,只不过由于它太小,肉眼根本看不见,因此在生活中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实细菌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用显微镜观察细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
显微镜、细菌玻片等。
实验过程
1、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五年级学过,进一步熟悉)。
2、把细菌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3、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供学习使用。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1、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平时肉眼看不到的细菌;

观察细菌的结构实验报告单

观察细菌的结构实验报告单

观察细菌的结构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2.学习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掌握观察细菌的技术。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光学显微镜2.培养皿3.移液管4.无菌培养基5.碘酒6.盖玻片7.碘液8.青霉素盘(可选)三、实验步骤1.取一块无菌培养基,用移液管吸取一根细菌试管内细菌悬液,分别在培养基的中心和四周涂抹细菌,封上盖玻片,置于恒温箱中培养。

2.根据培养时间(通常为24小时)取出培养皿。

3.取少量碘酒滴于盖玻片上,将细菌涂物加碘,保持1-2分钟后用蒸馏水冲净盖玻片。

4.将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用10倍或40倍物镜进行观察。

5.如果有青霉素盘,则将青霉素盘放入培养皿中,保持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进行观察。

四、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细菌在显微镜下的结构。

细菌包括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

在细菌的涂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菌的形状和排列方式。

有些细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称为球菌;有些细菌呈短杆状,称为短杆菌;还有些细菌呈长杆状,称为长杆菌。

其中,球菌排列可为单个、成对、链状等形式,而短杆菌和长杆菌通常呈链状或单个排列。

五、实验讨论1.细菌在显微镜下的结构是由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细菌的形状、排列和数量等结构特征,进一步了解细菌。

2.青霉素是抗生素之一,它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如果实验中使用了青霉素盘培养,我们可以观察到细菌对青霉素的反应情况,从而评估其对青霉素的敏感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细菌在显微镜下的结构。

细菌的形状、排列和数量等结构特征对于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病原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实验也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技术方法,可以用于细菌的观察和鉴定。

七、实验感想通过观察细菌的结构,我对微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观察微生物的技术,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微生物的世界。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思考题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思考题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思考题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对于研究微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种类细菌的形态结构,深入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分类。

材料与方法:1. 细菌样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

2. 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甲基蓝)。

3. 操作步骤:(1)将载玻片用火焰消毒并晾干。

(2)用无菌棉签将细菌样本涂抹在载玻片上。

(3)将涂有细菌样本的载玻片放入甲基蓝溶液中染色,静置2分钟。

(4)用滴水器滴少量水在载玻片上,并用纸巾轻轻吸干水分。

(5)将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结果与讨论: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通常生长在肠道中。

观察其形态结构可发现,其细胞为长杆状,约2-3微米长,0.5微米宽。

在染色后可见其细胞质为深蓝色,周围有一层较浅的薄壳。

2. 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常见于皮肤和黏膜表面。

观察其形态结构可发现,其细胞为球形或卵圆形,直径约1微米。

在染色后可见其细胞呈紫色。

3. 链球菌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链状细菌,常见于喉咙和皮肤表面。

观察其形态结构可发现,其细胞为链状排列的小球体,直径约0.5微米。

在染色后可见其细胞呈紫色。

4. 变形杆菌变形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弯曲杆菌,在水中广泛分布。

观察其形态结构可发现,其细胞为弯曲的杆状体,长度约1-5微米,宽度约0.2微米。

在染色后可见其细胞呈深蓝色。

结论:通过本实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种类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大肠杆菌为长杆状,葡萄球菌为球形或卵圆形,链球菌为链状排列的小球体,变形杆菌为弯曲的杆状体。

这些特征对于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题:1. 什么是革兰染色?为什么要进行革兰染色?革兰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用于区分细菌的壁层结构。

其原理是将细胞在紫晶中着色后,在碘液中固定着色物质,然后用酒精洗去多余着色物质,在红粉中再次着色。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实验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实验

How to do
4.油镜观察
在干燥的细菌涂片上滴加香柏油,转到油镜进 行观察。观察内容:
1 细菌的革兰染色性:
细菌被染成紫蓝色——革兰阳性(G+)菌 细菌被染成红色——革兰阴性(G-)菌
2 单个细菌的形态:球菌(C),杆菌(b) 3 细菌的排列:散在排列;葡萄状排列 记录: G+c,葡萄状排列; G-b,散在排列。
Gram Positive Bacteria (Staphylococcus)
Gram Negative Bacteria ( E. coli )
5.细菌特殊结构观察(示教镜)
细菌的荚膜(capsule)
Capsule
(特殊染色法,X1000)
细菌的芽胞(spore) 细 菌的鞭毛(flagellum)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EXPERMENT OF MICROBIOLOGY)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1.每次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褂,拒绝穿拖鞋者入内。 2.不准携带食品、饮料和餐具入室,拒绝实验室内吃喝。 3.上课前请不要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老师介绍完后才能开始
实验。实验完成后统一下课。 4.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时,应立即报告老师,不要私自处理。 5.实验完成后要求洗手离开。服从班干部安排,做好实验室
Spore
flagellum
(特殊染色法,x1000)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一、材料和方法 关键试剂、重要的方法
二、实验结果 文字、图、表描述
三、结论(讨论)
实验报告
一、细菌革兰染色 方法、结果(绘图)、讨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细菌特殊结构
绘图

绘图要求
染色方法、 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介绍
在生物学领域中,显微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
和研究微小生物的结构和形态。

本次实验旨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的形态,了解微生物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实验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取得一些样本,以便观察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

这可
以通过在自然环境中收集样本(例如河流、湖泊、土壤等)或购买商
业制备的标本来实现。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商业制备的标本,
这些标本已经是干燥的,所以需要添加液体以便观察微生物。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显微镜。

将显微镜调整到所需的放大倍率,然
后取出标本,并用差压计夹住标本。

将标本夹在样品挂架上,并将挂
架固定到镜台上。

将镜头对准样本,用调节钮来调整样品的焦距,使其清晰可见。

然后,根据所需的放大倍率,旋转目镜直到图像清晰。

在观察和记录样本时,应注意保护显微镜免受污染或损坏。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样本,我们可以看到微生物的各种结构和形态。

例如,原核生物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各种形状和大小,可以自由游动。

真菌是一种多细胞生物,其细胞结构和功能类似于植物,但没有叶绿素。

还可以观察到许多微生物中的特殊结构,例如细菌的鞭毛和鞭毛,它们可以帮助微生物在水中移动。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了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

这对于我们理解微生物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和利用微生物。

此外,本次实验还帮助我们掌握了观察和记录生物的技能,这对于我们的未来学习和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精品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精品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精品篇生物学实验报告报告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姓名刘伟学号055656565指导教师:xxxxxx学习中心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目的要求1. 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

2. 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3.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

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细菌生长繁殖之用。

高压蒸汽灭菌: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和加压的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内水沸腾而产生蒸汽。

待蒸汽将锅内冷空气从排气阀中趋尽,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

此时蒸汽不溢出,压力增大,沸点升高,获得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1.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

2. 仪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角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3. 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1.玻璃器皿的洗涤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

将三角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

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

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

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1)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由一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盖灭菌。

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用。

(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它的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进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

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5cm左右,棉花自身长度约1~1.5cm。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的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有的则会引发疾病。

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对于研究其生长、繁殖和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细菌的形态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特征和功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1. 细菌培养物: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细菌,分别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3. 准备细菌样品:从培养物中取一小滴,涂抹在玻片上,待其干燥。

4. 染色:将干燥的细菌样品用甲基蓝染色,以增强细菌的对比度。

5. 观察:将染色后的细菌样品放在显微镜下,逐渐增大倍数,观察并记录细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结果:1. 大肠杆菌:观察到大肠杆菌为一种长而细的细菌,呈现出弯曲的形态。

通过放大倍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菌的细胞壁和胞质。

细胞壁呈现出扁平的形态,胞质则呈现出透明的特征。

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出圆形的形态。

观察到细菌表面有许多小颗粒,这些颗粒是细菌产生的黄色素,使其呈现出金黄色的外观。

讨论:1. 细胞壁结构: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呈扁平形态,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没有明显的扁平特征。

这可能与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功能有关。

大肠杆菌常生长在肠道中,需要扁平的细胞壁以适应肠道内的环境。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常生长在皮肤和黏膜表面,其细胞壁结构可能更加圆形以适应不同环境。

2. 胞质特征:通过观察细菌的胞质,我们可以发现大肠杆菌的胞质呈现出透明的特征,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胞质则没有明显的透明度。

这可能与它们的代谢活动有关。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其胞质内含有许多代谢酶,使其呈现出较高的透明度。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其胞质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核酸,使其胞质较为浑浊。

3. 颗粒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的小颗粒是其产生的黄色素,这种黄色素具有抗菌作用,可以帮助金黄色葡萄球菌抵御外界环境的侵袭。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细菌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并探究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生态和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1. 细菌样本:我们选择了来自不同环境的三个细菌样本,分别是来自自来水的样本A、来自土壤的样本B和来自人体肠道的样本C。

2. 培养基:我们使用了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以提供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

3. 显微镜:我们使用了高倍显微镜,以便清晰地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将琼脂培养基加热至液态状态,然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成固态后,用无菌的针头在表面划线。

2. 取样:使用无菌的棉签,分别在自来水龙头、土壤和人体肠道取样。

将棉签轻轻划过培养基表面,然后将其放置在培养皿上。

3. 孵育: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箱中,温度设定为37摄氏度,孵育时间为24小时。

4. 观察:将培养好的细菌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各不相同。

样本A中的细菌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有些细菌表面上还有细长的纤毛。

样本B中的细菌则呈现出更多的形态多样性,有的呈现出链状,有的呈现出球状。

而样本C中的细菌则呈现出棒状或弯曲的形态。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与其生存环境紧密相关。

例如,细菌样本A来自自来水,这些细菌通常需要在水中自由移动,因此它们具有纤毛结构,以帮助它们在水中游动。

细菌样本B来自土壤,土壤中的细菌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它们的形态更加多样化。

细菌样本C来自人体肠道,这些细菌通常需要附着在肠道壁上,以帮助消化和吸收养分,因此它们具有棒状或弯曲的形态。

除了形态的多样性,我们还观察到细菌的大小也存在差异。

在样本A中,细菌的直径大约为1-2微米;在样本B中,细菌的直径则在0.5-1微米之间;而在样本C中,细菌的直径约为2-3微米。

细菌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实验报告

细菌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实验报告

细菌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实验报告篇一:《细菌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实验报告》嘿,同学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我做的这个超级有趣的细菌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实验!实验前,老师就跟我们说:“这实验可神奇啦,能让你们看到那些小得不得了的细菌到底长啥样!”我心里那叫一个好奇,细菌到底是啥样的呢?我们先准备了好多东西,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还有培养好的细菌样本。

看着这些东西,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心想:“这能行吗?我能看到细菌吗?”开始实验啦!第一步,我们要制作细菌涂片。

这可不容易,得小心翼翼的,就像在照顾一个刚出生的小宝宝。

我轻轻拿起载玻片,心里念叨着:“千万别弄坏啦!”同学在旁边也紧张得不敢大声喘气。

做好涂片,接下来就是染色。

这染色剂的味道可不好闻,我皱着眉头,心想:“这味道,细菌能喜欢吗?”不过为了能看清细菌,也顾不上那么多啦。

终于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用显微镜观察。

我眼睛紧紧盯着目镜,哇!我看到啦!那些小小的细菌就像一个个小点点。

有的像圆圆的小球,这难道不像我们玩的弹珠吗?有的像细细的小棍儿,难道是细菌界的金箍棒?还有的聚在一起,就像一群小伙伴在开派对!我兴奋地叫起来:“快看呀,太神奇啦!”旁边的同学也凑过来,“哇,真的呀!”我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就像一群小鸟发现了新大陆。

老师走过来说:“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些就是细菌的基本形态。

”我忍不住问老师:“老师,那这些细菌都有啥用呀?”老师笑着说:“有的细菌对我们有好处,能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可有的细菌却会让我们生病哟。

”我恍然大悟,原来细菌还有好坏之分呐!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细菌虽然小得我们看不见,但它们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和作用。

这不就像我们人一样吗?虽然大家看起来差不多,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能力。

这次实验可太有趣啦,让我对微观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我真想以后能多做这样的实验,去探索更多的奥秘!篇二:《细菌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实验报告》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做的那个超级有趣的细菌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实验,你们准备好和我一起探索这个神秘的微观世界了吗?一进实验室,那一堆瓶瓶罐罐和奇奇怪怪的仪器就让我兴奋不已。

观察细菌实验报告结果

观察细菌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方法。

2. 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3. 分析细菌的生长特征。

二、实验材料1. 细菌样品: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LB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等。

3. 培养箱:恒温培养箱。

4. 实验器材:接种环、培养皿、显微镜、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

三、实验方法1. 细菌接种:将细菌样品用无菌操作台上的接种环取适量,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LB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等。

2. 培养与观察: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分别于37℃、25℃、30℃等不同温度下培养,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3. 显微镜观察:将培养好的细菌用无菌操作台上的接种环取适量,滴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四、实验结果1. 大肠杆菌培养结果:(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37℃培养24小时后,培养基表面出现白色菌落,菌落周围有透明圈。

(2)LB培养基:在37℃培养24小时后,培养基表面出现白色菌落,菌落周围有透明圈。

(3)麦芽糖培养基:在37℃培养24小时后,培养基表面出现白色菌落,菌落周围有透明圈。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结果:(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37℃培养24小时后,培养基表面出现黄色菌落,菌落周围有透明圈。

(2)LB培养基:在37℃培养24小时后,培养基表面出现黄色菌落,菌落周围有透明圈。

(3)麦芽糖培养基:在37℃培养24小时后,培养基表面出现黄色菌落,菌落周围有透明圈。

3.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结果:(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25℃培养48小时后,培养基表面出现绿色菌落,菌落周围有透明圈。

(2)LB培养基:在25℃培养48小时后,培养基表面出现绿色菌落,菌落周围有透明圈。

(3)麦芽糖培养基:在25℃培养48小时后,培养基表面出现绿色菌落,菌落周围有透明圈。

五、实验分析1. 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基本一致,说明其生长条件较为宽松。

大一细菌观察实验报告内容

大一细菌观察实验报告内容

大一细菌观察实验报告内容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研究微生物(细菌)对人体的影响,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规律,提高对细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 细菌培养基- 培养皿- 双眼显微镜- 显微镜玻片- 移液器- 手套、口罩、实验室大衣等个人防护用品2.2 实验方法1. 将细菌培养基均匀涂布在培养皿内,待培养基凝固。

2. 用火焰将显微镜玻片烧热消毒。

3. 使用无菌移液器,将待观察的细菌样品点于玻片上。

4. 将玻片放置在已凝固的培养基上,使细菌均匀分布。

5. 盖上培养皿的盖子,用胶带封好,防止外界细菌的污染。

6. 放置在恒温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细菌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

7.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用双眼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数量。

8. 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细菌的生长规律。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以200倍放大率使用双眼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情况。

首先,在玻片上观察到了无数的微小细菌,其形态大小不一,呈现出杆状、球状和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随着培养的时间延长,细菌的数量逐渐增多,形成了以培养基为中心的细菌群落。

通过对细菌的观察,我们发现了细菌的生长规律。

细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以指数增长的方式进行繁殖。

起初,细菌数量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会迅速繁殖,数量急剧增加。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细菌的生长速度与培养环境密切相关。

当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时,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数量无法持续增加。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细菌观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规律。

细菌作为微生物世界中的重要一员,对人体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对细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以避免细菌带来的潜在危害。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常通风,避免与病原菌接触,保护自己的健康。

同时,加强对公共环境的清洁卫生,防止细菌在环境中滋生和传播。

本次实验虽然只是对细菌生长的初步观察,但为我们打开了细菌世界的大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细菌的重要性。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

二、实验原理1.细菌基本形态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3种: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2.细菌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

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1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

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且数量较多的丝状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

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

3.真菌的结构特征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

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比如吸器、假根、子实体。

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

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态.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生物学实验报告报告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姓名刘伟学号专业生物科学批次/层次指导教师学习中心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目的要求1. 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

2. 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3.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

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细菌生长繁殖之用。

高压蒸汽灭菌: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和加压的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内水沸腾而产生蒸汽。

待蒸汽将锅内冷空气从排气阀中趋尽,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

此时蒸汽不溢出,压力增大,沸点升高,获得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1. 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

2. 仪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角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3. 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1.玻璃器皿的洗涤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

将三角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

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

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

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1)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由一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盖灭菌。

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用。

(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它的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进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

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5cm左右,棉花自身长度约1~1.5cm。

塞棉花时.可用一外围拉直的曲别针、将少许棉花塞入管口内。

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气而又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先将报纸裁成宽约5cm左右的长纸条,然后将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长条报纸的一端,约成45℃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有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以螺旋式包扎起来。

上端剩余纸条,折叠打结,准备灭菌。

(二)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1.液体培养基配制(1)称量(假定配制1000ml培养基)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3.0g牛肉膏、10.0 g蛋白胨、5.0gnacl放入烧杯(或1000ml 刻度搪瓷杯)中.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

(2)溶化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如约700ml),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将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1000ml);如果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将称好的琼脂放人已溶的药品中,再加热溶化,最后补足所损失的水分。

(3)调ph调ph:一般用ph试纸测定培养基的ph。

用剪刀剪出一小段ph试纸,然后用镊子夹取此段ph试纸,在培养基中蘸一下,观看其ph范围,如培养基偏酸或偏碱时,可用1mol/l naoh 或1mol/l hcl溶液进行调节。

调节ph时,应逐滴加入naoh或hci溶液,防止局部过酸或过碱,破坏培养基中成分。

边加边搅拌,并不时用ph试纸测试,直至ph达7.4-7.6。

反之,用1mol/lhcl进行调节。

2.固体培养基的配制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应将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加热煮沸,再将称好的琼脂(1.5~2%)加入,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以免糊底烧焦。

继续加热至琼脂全部融化,最后补足因蒸发而失去水分。

(三)培养基的分装根据不同需要,可将已配好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三角瓶内,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污管口或瓶口,造成污染。

如操作不小心,培养基沾污管口或瓶口时,可用镊子夹一小块脱脂棉,擦去管口或瓶口的培养基,并将脱脂棉弃去。

1.试管的分装取一个玻璃漏斗,装在铁架上,漏斗下连一根橡皮管,橡皮管下端再与另一玻璃管相接,橡皮管的中部加一弹簧夹。

分装时,用左手拿住空试管中部,并将漏斗下的玻璃管嘴插入试管内,以右手拇指及食指开放弹簧夹,中指及无名指夹佐玻璃管嘴,使培养基直接流入试管内。

装入试管培养基的量视试管大小及需要而定,若所用试管大小为15×150 mm时,液体培养基可分装至试管高度1/4左有为宜;如分装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时,在琼脂完全融化后,应趁热分装于试管中。

用于制作斜面的固体培养基的分装量为管高1/5(约3—4mi),半固体培养基分装量为管高的1/3为宜。

2.三角瓶的分装用于振荡培养微生物时,可在250 m1用于制作平板培养基用时,可在250 m1三角瓶中加入150ml粉(按2%计算),灭菌时瓶中琼脂粉同时被融化。

(四)棉塞的制作及试管、三角瓶的包扎为了培养好气性微生物,需提供优良通气条件,同时为防止杂菌污染,则必须对通入试管或三角瓶内空气预先进行过滤除菌。

通常方法是在试管及三角瓶口加上棉花塞等。

1.试管棉塞的制作制棉塞时,应选用大小、厚薄适中的普通棉花一块,铺展于左手拇指和食指扣成的团孔上,用右手食指将棉花从中央压入团孔中制成棉塞.然后直接压入试管或三角瓶口。

也可借用玻璃棒塞入,也可用折叠卷塞法制作棉塞。

制作的棉塞应紧贴管壁,不留缝隙,以防外界微生物沿缝隙侵入,棉塞不宜过紧或过松,塞好后以手提棉塞,试管不下落为准。

棉塞的2/3在试管内,1/3在试管外。

目前也有采用硅胶塞代替棉塞直接盖在试管口上。

将装好培养基并塞好棉塞或硅胶塞的试管捆成一捆,外面包上一层牛皮纸。

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灭菌待用。

2.三角瓶棉塞制作通常在棉塞外包上一层纱布,再塞在瓶口上。

有时为了进行液体振荡培养加大通气量,则可用8层纱布代替棉塞包在瓶口上,目前也有采用硅胶塞直接盖在瓶口上。

在装好培养基并塞好棉塞或包扎八层纱布或盖好硅胶塞的三角瓶口上,再包上一层牛皮纸并用线绳捆好,灭菌待用。

(五)培养基的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0.103mpa,l21℃,20min高压蒸气灭菌。

灭菌过程:1. 加水:首先将内层锅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没过加热蛇管,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

切勿忘记检查水位,加水量过少,灭菌锅会发生烧干引起炸裂事故。

2. 装料:放回内层锅,并装入待灭菌的物品。

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妨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

装有培养基的容器放置时要防止液体溢出,三角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扎的纸而透入棉塞。

3. 加盖:将盖上与排气孔相连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的排气槽内,摆正锅盖,对齐螺口,然后以对称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并打开排气阀。

4. 排气:打开电源加热灭菌锅,将水煮沸,使锅内的冷空气和水蒸汽一起从排气孔中排出。

一般认为当排出的气流很强并有嘘声时,表明锅内的空气已排尽,沸腾后约需5分钟。

5. 升压: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锅内压力开始上升。

6. 保压:当压力表指针达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电源,开始计时并维持压力至所需的时间。

如本实验中采用0.1mpa,121.5℃,20分钟灭菌。

灭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压力,因此锅内的冷空气必须完全排尽后,才能关闭排气阀,维持所需压力。

7. 降压:达到灭菌所需的时间后,切断电源,让灭菌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后,方可打开排气阀,排尽余下的蒸汽,旋松螺栓,打开锅盖,取出灭菌物品,倒掉锅内剩水。

压力一定要降到“0”后,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否则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或试剂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容器口,造成瓶口被污染,甚至灼伤操作者。

(六)斜面和平板的制作1.斜面的制作将已灭菌装有琼脂培养基的试管,趁热置于木棒或玻棒上,使成适当斜度,凝固后即成斜面。

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长度l/2为宜。

如制作半团体或固体深层培养基时,灭菌后则应垂直放置至凝固。

2.平板的制作将装在三角瓶或试管中已灭菌的琼脂培养基融化后,待冷至50℃左右倾入无菌培养皿中。

温度过高时,皿盖上的冷凝水太多;温度低于50℃,培养基易于凝固而无法制作平板。

平板的制作应在火旁进行,左手拿培养皿,右手拿三角瓶的底部或试管,左手同时用小指和手掌将棉塞打开,灼烧瓶口,用左手大拇指将培养皿盖打开一缝,至瓶口正好伸入,倾入10~15ml培养基,迅速盖好皿盖,置于桌上,轻轻旋转平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于整个平皿中,冷凝后即成平板。

(七)培养基的灭菌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一般需进行无菌检查。

最好取出1~2管(瓶),置于37℃温箱中培养1~2天,确定无菌后方可使用。

篇二:微生物实验报告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专业: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探究检测其病原菌的类型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与鉴定从而确定其病原菌的名称和性质。

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细菌群体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等技巧。

从而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各种操作方法,培养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

二、实验材料器材打火机、油性笔、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污物盘、普通冰柜、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巴斯cx21型生物显微镜、电炉、试管(带棉塞)、称量纸、药勺、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尺子、锥形瓶、高压蒸汽灭菌器、镊子、玻片、吸水纸、拭镜纸试剂药品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蒸馏水、脓汁标本、粪便标本、石蜡油、生理盐水、结晶紫、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葡萄糖微量发酵管(2支)、乳糖微量发酵管(2支)、青霉素抗菌素纸片、链霉素抗菌素纸片、庆大霉素抗菌素纸片、血浆、福氏志贺菌诊断血清三、方法与步骤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集中放在试管筐里→罩上硫酸纸、牛皮纸→用橡皮筋扎好→放入讲台边的灭菌桶或灭菌筐内→送到高压蒸汽灭菌室(洗刷室)→灭菌→(1)平板培养基:倾注平板10ml→琼脂完全凝固后,平板倒放→4℃冰箱保存备用。

(2)斜面培养基:培养基趁热斜放→琼脂凝固以后,4℃冰箱保存备用。

→贴上标签后灭菌使用。

①空气的细菌学检查每组1个营养琼脂平板,选择采样地点(实验室、卫生间或任选地点)→将平板盖打开,盖朝下放置在平板旁边→平板暴露于空气中15min→平板倒扣盖上→作标记→37℃温箱培养24h→观察结果。

②人体体表的细菌学检查甲乙常规洗手,丙丁标准洗手。

甲和乙、丙和丁共用1个平板按规定在普通平板上接种手指上的细菌。

第1格为洗手前,第2格为洗手后,第3格为消毒后,第4格空白对照。

接种环烧灼灭菌→分别取脓汁标本与粪便标本点在普通平板和依红美蓝平板上,各做两份,→烧掉接种环上多余的标本→冷却后,应用分区划线分离法,将脓汁标本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2份),粪便标本接种于伊红美蓝平板(2份)→接种环烧灼灭菌→将平板倒置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