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素材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48d94f647d27284a73512c.png)
而减小。 4、相对湿度:
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
压之比的百分数,用 f表示,即: f = e /E ×100%
—相对湿度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
的程度,当 e 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
压增大,相对湿度减小。
(二) 湿度经向分布
F
• 水汽输送
•大气的水汽源主要 在副热带高压带的 海洋上(蒸发显著 大于降水), • 过剩的水汽被输送 到近赤道带和中、 高纬度地区(降水 大于蒸发);
经向通量
precipitation Eve-transportation
• 就年平均而言
,
降水
• 北半球低纬热
带地区的降水和
蒸发
蒸发几乎相等;
4、高纬度少雨带:气温低,蒸发弱,大气含水 汽少,一般年降水量不到 300 mm 。北极区的年 度降水大于南极大陆。
降水的空间分布
(四)海陆分布的降水效应
1 临近海洋的大陆产生降水的条件:
• 临近大陆的海域温度大于陆面: 陆面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 大气环流能够产生由海洋流向大陆的水汽输 送:
—云量的多少与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 因素有关。 晴天:0~4; 多云:5 ~ 8;阴天:9~10 。
• 云量带: 赤道多云带:上升气流,热对流,云量 6; 纬度 20 ° ~ 30° 少云带:下沉气流,云量 4 ; 中高纬多云带:气团、锋面频繁活动, 云量 6 ~7 。
降水的空间分布
1、赤道多雨带:赤道及其两侧,是全球降水最 多的地带,年降水量约 2000 —— 3000 mm ;
季风现象。 • 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中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1c8ddfed5bbfd0a7956734e.png)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影响气候 的主要因素
地球形状
人类活动
地球运动 海陆分布
地形地势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甲、乙两个盒子中的沙 土,同时在阳光照射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的温度 会一样吗?为什么?
不会一样。左图 阳光直射沙土, 获得光热多,温 度高,右图阳光 斜射,温度低。
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10℃
(2)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A
气候现象
影响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 齐多
海陆位置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 最低的地方
地形地势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 地球形状
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地球运动 B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 改变地表状况。 2. 造成城市的“热岛效应” 3. 排放二氧化碳和氯氟化合物。
(2)议一议,夏季温度高, 冬季温度低,这与太阳高度有 什么关系?
A处太阳高度大,A处获得的 太阳光热多。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 正午太阳高度小。
直射:照射面积小 →光束集中 →太阳辐射强 斜射:照射面积大 →光束分散 →太阳辐射弱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 阳 光 线
地球是个球体 各地太阳高度不同 太阳辐射强度 纬度差异 气候不同 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北半球中纬度,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 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8月、2月。
濒临海洋的地方:水汽丰富 深居内际的地方:水汽稀少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降水较多 降水较少
一般来说,濒临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但也有的 地方好像不是这样的。如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 利亚西海岸……这是为什么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素材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素材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862edf312b3169a451a4d5.png)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说课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说课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f4ef1715acfa1c7aa00cc0a.png)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海陆因素 • 出示“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世界 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联系生活中很多 人都喜欢在夏天和冬天去海边居住,回顾 沿海地区冬暖夏凉,而内陆地区冬冷夏热 ; • 出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 降水的差别(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 降水少)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复习回顾 这节课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第二章第四节 学过的地球运动。
旋转中心 自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旋转中心
公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
•
• • •
二、新课 进一步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然后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形成 昼夜交替。 自转改变一个地方的太阳高度,影响着太阳辐射强度,也感 受着天气的变化:早上、晚上冷,中午热。 过渡:地球不但自转,还斜着身子绕日公转。地球在公转时 ,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角度是不变的,永远指向北 极星附近。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造成了太阳光热在不同 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不同季节分配。 投影P80“地球公转示意”,并做动态课件演示地球公转。引 导学生观察 (1)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椭圆轨道)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倾斜角度。(66.5度)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教学目标
• 1.、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 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 2、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 气候的影响。 • 3、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的能力,把 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能灵活运用。 • 4、了解人类活动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 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d946b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3.png)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比如阴晴、风雨、冷热等。
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比如说今天晴天,明天可能就下雨了。
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比如说,我们说某个地方是热带季风气候,那基本上每年的气温和降水特点都有一定的规律。
举个例子,“今天阳光明媚,气温较高”这描述的是天气;“昆明四季如春”这说的就是气候。
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气候主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组成。
气温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冷热程度。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 1000 米,气温大约下降 6℃。
降水指的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
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热带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其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 25℃以上,年降水量在 2000 毫米以上。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干季降水少,湿季降水多。
3、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雨季降水多,旱季降水少。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年降水量稀少。
(二)亚热带气候类型1、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地区,如我国的南方地区。
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d7b43e4afe04a1b171de6b.png)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设计理念:摆脱通常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课,而是在学科中穿插了物理、化学课中才有的实验,综合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切入,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设计以实验、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小工程师居民楼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怎样放置才能使它在冬、夏季节都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学习目标]记住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记住地球五带的划分。
理解地球形状与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会根据现象发现并总结规律。
[我会学习]自学指导1:请自学教材78-82页“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及“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的基本知识及活动题,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气候主要因素有哪些的?2.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整理汇总(世界的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整理汇总(世界的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8f8de73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1.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整理汇总(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特点是多变。
如: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
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气温: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⑴、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地球的运动(见下表)。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运动方向转动中心方向转动同期产生的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4、海陆分布:纬度相同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⑴、不同的地形区,气温不相同。
如: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降水和气温则不相同。
⑵、随地势升高,气温降低。
一般情况下,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6、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 影响气候主要因素(共44张PPT)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 影响气候主要因素(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1a0f6ec77da26924c5b0aa.png)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黑夜
白昼
晨昏线:晨线---黑夜向白天过渡;昏线—白天向黑夜过渡。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一天
;
3、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 逆时针方向;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 顺时针 方向;
二.地球的运动 与气候 2、地球的公转
①地球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转? 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转。 ②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66.50。
二分二至日
学习注意点:
1、节气名称:二分 二至? 2、日期/时间 3、直射纬线 4、昼夜情况描述 5、如何判断
由于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使得太阳有时直射南半球,有时直 射北半球,有时直射赤道。总的来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移动。
4、地球自转产生 昼夜交替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时差
地球自转
概念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产生昼夜更替、时差等
探究:如何在自转的侧视图、俯视图中分清方向,画出自转自转方向。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产生_昼__夜__交__替__现象,影响 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导致天气的变化。
第1课时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地球的自传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垂直(90°)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 辐射最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5c6dbec79563c1ec4da7166.png)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
12月22日 冬至
太阳直射在赤道
9月23日 秋分 北半球昼夜平分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一年 ;
3、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_四_季__更_替______现象;
4、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度 的交角。
5、厦门5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怎样?昼长夜短
即气温由赤道 向两极递减。
精选课件
1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 阳 光 线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高度从低纬地区向高纬
地区递减,使太阳辐射强度也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
递减,从而导致气精温选课从件 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1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读右图,A、B两处中哪 一处的太阳高度大?哪一处单位 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热__带__少,气候 _寒_冷___ 季节变化_大__
精选课件
29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5)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热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
(6)在地北球寒上带的和五南带寒中带,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气哪候一终个年带寒?冷欧洲大部分地区位 于哪一个带?在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
精选课件
不会一样。左图 阳光直射沙土, 获得光热多,温 度高,右图阳光 斜射,温度低。
7
假如这是一束阳光,哪里更热?
斜射
太阳高度 角
更热 直射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精选课件
8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直射:照射面积小 →光束集中 →太阳辐射强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ad461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0.png)
亚洲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环流,导 致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气候
特点鲜明。
非洲季风
非洲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 交替控制,形成干湿季分明的热带 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 ,形成热带季风气候,而南部地区 则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多雨。
04
某些工业生产过程,如水泥生产、钢 铁冶炼等,会产生大量废气和粉尘, 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气候。
能源消耗
工业生产消耗大量化石燃料,如煤、 石油和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 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
农业活动对局部小环境改变
土地利用变化
农业活动导致土地利用方式改变 ,如森林砍伐、草地开垦等,影 响地表反射率、蒸发和植被覆盖
01
三圈环流
指一个半球上的大气环流系统,包括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是地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03
季风环流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指大气中所包含的各种长短不一 、规模不等、运动方向各异的气旋、反气旋、锋面、涡旋、高低压等天 气系统的综合体现。
局地环流
由于下垫面加热作用不均匀而形成的小范围环流,如海陆风、山谷风、 城市热岛环流等。
• 地形地势: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高山、 高原等地形会改变气流的方向和速度,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同时,地 形地势的高低也会影响气温的垂直变化。
•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包括行星风系、季风环 流、气旋和反气旋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天气系统和气候类 型的控制上。例如,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而赤道低压控制 下的地区气候湿热多雨。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544591a4a7302768e9939ce.png)
课堂学习目标
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并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 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知道并能简单分析海陆分布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能举例说明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状况产生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 观念 以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以,如果你是南极考察站的考察员,你 会选择哪个月份到南极进行考察呢?
4. 四季的变化
•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 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 区,四季更替表现的更为明显。
春 (3、4、5) 夏(6、7、8) 秋(9、10、11)冬(12、1、2)
习题紧跟练: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呗!
本节小结
纬度升高,太阳辐射减少
自转:特点 / 影响 公转: 特点 / 影响
影响气 候的主 要因素
近海迎风地区温差小、降水多 内陆地区温差大、降水少 有阴坡、阳坡的气候差异 海拔高、气温低 影响局部气候、城市热岛效应、 全球气候变化
课下,
我们也会抽时间背地理哒!
Page 35
何处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何处最少?
•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 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光线垂直 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 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 一地方正午太 阳高度越大,太阳 辐射越强,地面获 得的太阳光热越多, 气温就会越高。
习题紧跟练:
赤道地区
0°-30°
北半球冬季
习题紧跟练:
(1)参加奥赛的小王凌晨起床,收看了在德国柏林 (52°N,12°E)当地时间下午举行的一场足球赛现场直 播, B 造成两地时间差异是因为(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地轴指向北极星 D. 地球斜着身子公转 C (2 )奥赛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哪个阶段?( ) A.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B (3)奥赛期间,北京的昼夜情况是?( ) A. 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精品
![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3f4f262928ea81c759f578cd.png)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1、教材p68活动题“太阳高度与气温”(提示: 太阳高度越高,获得(huòdé)热量越多)
2、观察居民楼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想一想:
临泽和广州安装(ānzhuāng)时倾斜角度一样吗 ?
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
换个角度看地球(dìqiú)—顺时针?逆时针?
南回归线
12、22
北半球
昼短夜长
探索(tàn suǒ)与归纳
90°N
北极圈
北寒带
66.5°N 极昼极夜
北温带
四季分明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热带
(rèdài)
南温带
23.5°N
阳光 00
(yángguāng)
23.5直°S射
四季分明
南极圈
南寒带
66.5°S 极昼极夜
90°S
地球上的五带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00
23.5°S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观察与思考(sīkǎo):三幅图中各地昼夜长短相等吗?
66.5°N
北极圈
66.5°S
南极圈
太阳 直 (tàiyáng)
日射期点
(rìqī)
赤道
3、21或9、23
北回归线
6、22Βιβλιοθήκη 昼夜 全球 长短 昼夜平分
北半球
昼长夜短
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太 阳 光 线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北回归线
(běi huí ɡuī xiàn)
南回归线
A D
23.5°N 23.5°S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课件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课件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065edd6294dd88d1d26b09.png)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洋流因素
气压带 和风带
气
气 温
低纬度--高---
夏:陆地-高---海洋-低----
高海拔-低--
暖
高纬度-低----冬:海陆洋地--低高-------- 低海拔-高-- 较高
寒 较低
高气压带 -干---燥----
赤道地区 向风沿海 迎风坡
候
降
多 -------
---多----
水 两极地区 内陆和
- 多--- 较多 较少 低气压带 背风坡
背风沿海
少 -------
---少----
少 ------
--多---雨----
巩固练习
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气---压---带---和---风---带----。
地形
5 .我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将建于斯瓦尔巴德群 岛上,这里的海水冬季也不结冰。( 洋流 )
斯瓦尔巴德群岛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 3 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地形因素 海拔高气温低 海拔低气温高
暖湿气流
迎风坡 多雨
地
形
背风坡
因 少雨
素
90 极地高气压带
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0
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东风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_1
![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_1](https://img.taocdn.com/s3/m/ff9d28adad02de80d5d840d0.png)
2021/12/9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
提升
(tíshēng)
点
3.物体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 太阳直射物体时,其影子最短;太阳斜射物体时,影子变长,斜射越厉害,物 体的影子就越长。如在北半球的一年中,冬至正午(zhèngwǔ)时太阳高度角最小, 物体的影子最长;夏至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
提升
(tíshēng)
点
(2)夏至(xiàzhì)光照图。
2021/12/9
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
提升
(tíshēng)
点
①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北极点。北极圈及其以北地 区出现极昼(jízhòu)现象,则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此时为北半球夏 至,如图a。
②如果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南极点。南极圈及 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此时为北 半球的夏至,如图a。
No 的差异,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山地阴坡气温低,阳坡气温高。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带来昼夜(zhòuyè)长短的变化。(3)春分→夏至→秋分是昼长夜短。2.
Image
12/9/2021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1.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沿海气温低,内陆气温高;冬季沿海气温高,内陆气 温低。
2.一年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 现在7月、1月,而海洋则分别出现在8月、2月。
3.近海受海洋上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多;远离海洋的陆地,降水少;近海而 受不到海风(hǎi fēnɡ)吹拂的地方,降水也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如下图所示:地球公转示意谈重点地球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图示方向为逆时针。
③昼夜长短变化北半球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情况,如下表所示:释疑点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析规律太阳直射界线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
辨误区南、北半球相反的地理现象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昼夜长短相反;南、北极圈内极昼极夜现象相反,即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③五带的划分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名称范围特点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多,终年炎热,无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明显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寒带北寒带北极圈以内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少南寒带南极圈以内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
释疑点季节与五带的差异季节是同一地方一年中的不同时间获取太阳光热多少的不同,春暖、夏热、秋凉、冬冷,表现了气温在时间上的差异。
五带是不同地方一年中的同一时间获取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赤道热,两极冷,表现了气温在地区上的差异。
【例2-1】(2012·福建福州)2012年5月21日早晨,福州的天空中出现了瑰丽的日环食。
读下图,出现日环食当天最接近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A项,春分距5月21日差两个月;B 项,夏至距5月21日差一个月;C项,秋分距5月21日差四个月;D项,冬至距5月21日差七个月。
答案:B【例2-2】下列关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都在低纬地区B.温带都在中纬地区C.寒带都在高纬地区D.低纬都在热带地区解析:低纬度(0°~30°),热带(23.5°N~23.5°S);中纬度(30°~60°),温带(23.5°~66.5°);高纬度(60°~90°),寒带(66.5°~90°)。
可见热带都在低纬地区是正确的。
答案:A3.海陆分布与气候(1)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②中纬度地区,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海洋比陆地晚一个月。
如下表所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月7月8月月平均气温最低月1月2月释疑点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受热、散热程度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如下表所示:陆地海洋性质受热快,散热快受热慢,散热慢影响夏季升温快,气温高升温慢,气温偏低冬季降温快,气温低降温慢,气温偏高(2①沿海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
②沿海但受不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少。
③内陆地区,降水少。
谈重点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例3-1】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相比()。
A.冬季大陆气温高B.夏季大陆气温高C.一年四季大陆气温高D.海洋冬夏气温都低解析: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受热、散热程度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答案:B【例3-2】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比较湿润。
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解析:新疆塔里木盆地深居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受不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少;北京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距海近,夏季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比新疆多。
所以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答案:B4.地形地势与气候(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①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很大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一般来说,阴坡气温低,阳坡气温高。
②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两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会产生差异。
一般来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地势的增高而降低。
一般来说,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辨误区地势对降水的影响山地降水一般是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多,特别是一些不太高的山区,山脚下与山顶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别。
山地降水随高度的增加,只发生在一定限度以内,超过了这一限度,空气湿度减少,降水量就随高度增高而减少。
【例4-1】同纬度的A地海拔400米,B地海拔1 900米,当B地气温是3 ℃时,则A地气温是()。
A.9 ℃ B.12 ℃C.21 ℃ D.-6 ℃解析:随海拔的增高气温逐渐下降,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相反,随海拔降低,则气温升高,计算可得A、B两地气温差为9 ℃,则A地气温为12 ℃。
答案:B【例4-2】“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A.纬度因素的影响B.地形因素的影响C.海陆因素的影响D.人为因素的影响解析:“山前桃花山后雪”反映的是气候的差异。
山前春意盎然,桃花盛开;山后积雪不融,寸草不生。
山前为向阳坡,山后为背阳坡,所以景色差异显著。
答案:B5.人类活动与气候(1)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①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②任意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可以使气候恶化。
(2)城市“热岛效应”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形成“城市效应”。
表现在:①城市中心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②城市中心区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降水偏多。
(3)全球“温室效应”①原因: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
②危害: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极地动物生存空间越来越拥挤,还易造成旱涝等灾害频繁。
③措施:倡导“低碳生活”,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开发利用洁净能源和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例5-1】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B.局部不断发生战争C.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D.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解析: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使全球的气温升高。
答案:D【例5-2】读“某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A.减小了污染范围B.提高市区的温度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D.降低市区污染程度(2)可以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A.在市区建设高层建筑B.在郊区兴建商业中心C.在市区增加绿地面积D.在郊区建设工业园解析:城市“热岛效应”可以促使城市空气流到郊区,降低了市区污染程度和温度,扩大了污染范围,降低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人口、工业密集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在市区增加绿地面积,可以降低城市与郊区的气压、温度差。
答案:(1)D (2)C6.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位置及昼夜长短状况日期直射点位置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南半球极地地区 夏至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冬至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春分、秋分赤道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夜平分福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昼夜等长B .昼短夜长C .昼长夜短D .出现极夜解析:5月21日处于春分至秋分之间,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昼长夜短。
答案:C7.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由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导致不同纬度的地方气温和降水不同,从而影响气候。
(2)海陆分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3)地形地势:在高山、高原地区表现最明显(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
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全球有变暖趋势。
【例7-1】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青岛避暑胜地——地形地势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地形地势C.山前桃花山后雪——纬度因素D.海南岛终年如夏——海陆位置解析:因青岛临海成为避暑胜地,属于海陆位置的影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了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山前桃花山后雪是因为山地的屏障作用,山前、山后气温不同导致景观不同,属于地形因素;海南岛因纬度低,终年如夏,属于纬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