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要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cbaacb0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a.png)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研究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研究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普通性、多科性、历史性、理论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研究、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研究、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研究、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研究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研究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复习要点
![管理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0dc6c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e.png)
管理学复习要点管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管理者的四大管理职能P9⑴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⑵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⑶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⑷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要正确理解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在管理实践中,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一般是顺序履行的,即先要执行计划职能,然后是组织,领导职能,最后是控制职能.但另一方面,上述顺序不是绝对的,在实际管理中这四大职能又是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 正确处理管理职能的普遍性与差异.原则上讲,各级各类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具有共同性,都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但同时,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执行这四大职能时的侧重点与具体内容又是个不相同的.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论P10(1)、人际关系角色: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的基础。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作为头头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角色)、领导者角色(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联络者角色(与组织内个人、小组一起工作、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所扮演的角色)。
(2)、信息传递角色: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整个组织的人依赖于管理结构和管理者以获取或传递必要的信息,以完成工作:监督者角色(持续关注内外环境的变化以获取对组织有用的信息,接触下属或从个人关系网获取信息,依据信息识别工作小组和组织潜在的机会和威胁)、传播者的角色(分配作为监督者获取的信息,保证员工具有必要的信息,以便切实有效完成工作)、发言人的角色(把角色传递给单位或组织以外的个人,让相关者(股东、消费者、政府等)了解感到满意)。
(3)、决策制定角色: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管理者以决策让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计划的实施。
[管理学]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
![[管理学]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5c6c0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4d.png)
[管理学]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第⼀篇总论第⼀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名词:管理、权变管理理论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法实现的⽬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权变管理理论其核⼼是⼒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 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不同的管理模式着重考察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把环境对管理的作⽤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知识点:1、管理的本质2、管理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 创新贯穿于各个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管理者的⾓⾊(分类)与技能,决策⾓⾊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种⾓⾊,这⼗种⾓⾊可被归⼊三⼤类:⼈际⾓⾊、信息⾓⾊和决策⾓⾊管理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载体:组织职能: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对象:⼀切可以调⽤的资源⼈际⾓⾊⼈际⾓⾊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际⾓⾊是代表⼈⾓⾊、领导者⾓⾊和联络者⾓⾊。
信息⾓⾊在信息⾓⾊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起⼯作的⼈具有⾜够的信息。
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决策⾓⾊在决策⾓⾊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如果信息不⽤于决策,就会丧失其应有的价值。
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案的实施。
根据罗伯特·卡茨(Katz ,1974)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具的能⼒⼈际技能:成功地与别⼈打交道并与别⼈沟通的能⼒概念技能:产⽣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4、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亚当·斯密的劳动分⼯观点和经济⼈观点 ? 劳动分⼯观点——原因使劳动者专门从事⼀种单纯的操作,从⽽提⾼熟练程度、增进技能减少劳动者的⼯作转换,节约通常由⼀种⼯作转到另⼀种⼯作所损失的时间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集中在⼀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较⽅便的⼯作⽅法,促进⼯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斯密的另⼀个贡献是他的经济⼈观点。
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33af73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d.png)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认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管理存在的必要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
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层次:上层、中层、基层)。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反映的是(必要性和目的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生产力】、社会属性【生产关系】)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的特点包括(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边缘科学)。
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这一论述表明了管理的(实践性)5.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指的是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的观点:整体、“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模糊分界、保持“体内动态平衡”、信息反馈、分级、不断分化与完善、等效。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管理运动”发生在(美国 )。
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代表的理论,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业务流程再造、标杆超越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共同的特点有(创新、突破式改进)2.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 )。
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是(科学管理理论)。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要点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a6604df5335a8102d220b1.png)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2.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3.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企业的时候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
传统经济学观点:为股东实现组织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成其为企业,增进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的责任
社会经济学观点: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因此企业的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应该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3.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
第八章组织
组织含义: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体
组织设计的任务: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组织结构的特性:复杂性、规范性、集权性
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除了物质需求之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其成员的行为)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法约尔的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专升本管理学必背知识点
![专升本管理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ffd58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c.png)
专升本管理学必背知识点管理学必背知识点管理学是一门探讨管理、组织和领导的学科,涉及广泛的领域。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管理学已经成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商业目标的必须学科。
以下是管理学的必备知识点:1. 管理的基本定义: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目的是团结、组织和管理一个群体来实现其共同的目标。
2. 管理的学科分类:管理学可以分为:经营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战略管理学、组织管理学、营销管理学和项目管理学等学科领域。
3. 管理思想发展历程:管理学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经验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
4.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主要扮演的角色有四种:决策者、信息处理者、组织者和控制者。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分工。
5. 管理层级:管理层级包括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低层管理。
每个层级负责的问题和职责不同。
6.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基于组织目标和策略,通过划分职责和定义工作流程来制定组织机构的过程。
7. 领导力:领导力是通过影响和激励员工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领导力可以分为传统领导力和现代领导力两种。
现代领导力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员工事先参与。
8. 团队管理:团队管理指的是通过管理机制和流程来建立并管理一个团队。
团队管理可以提高团队的效率,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共同成长。
9.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通过目标制定、绩效评估、奖励和反馈等手段来激励员工并提升组织的效率。
10.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组织通过收集、组织、存储和分享知识来提升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知识管理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学和信息管理学。
11.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协调和控制不断改进范围、时间、成本、质量和风险等项目管理过程,从而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
12.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结构、流程和文化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市场和内部环境变化的过程。
13.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通过识别市场机会和企业资源的分析,制定并实施发展战略以达成长期目标的过程。
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基础知识练习题(精华版)
![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基础知识练习题(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390195da38376baf1faeb6.png)
事业单位考试《管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精华版)1.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功效的概括反映,是联结管理要素的动态机制,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
现代管理应该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战略、市场、生产、质量和人事等方面,这里我们将重点论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五项基本管理职能。
2.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学说和现代管理五个阶段。
3.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
通常,就企业而言,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构成企业外部环境;一类是企业可控的因素,构成内部环境,亦称企业内部条件。
外环境:1.宏观环境因素(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倾向等。
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的政治路线。
②经济体制。
③科技、教育体制。
④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包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直接管理和政府预算等。
(2)、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②经济结构。
③市场利率。
④汇率水平。
⑤通货膨胀率等。
(3)、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指与企业所属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4)、社会文化环境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态度,如消费习惯、工作态度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方面。
(5)、法律环境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会对企业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
2.经营环境因素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领域的行业环境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
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概况和行业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包括行业的销售增长率、行业的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制约条件等;行业竞争结构则主要由竞争者、供应者、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决定。
管理学期末复习
![管理学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018f54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d.png)
管理学期末复习一1、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高的目标.2、管理者的十种角色: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者、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企业家、资源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3、管理的有效性:效率与效益效率:产出与投入之比。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途径,一求比较经济的达成目标。
效益:目标达成度。
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要求确立正确的目标,做有助于实现目标的事。
4、管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实质内容:协调,将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作用:是有限资源得以满足更多欲望。
手段:通过科学的方法衡量标准:管理的有效性(效率和效益)本质:是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5、为什么建立组织?组织的功能: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实现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或难以有效实现的目标.组织如何发挥作用?手段:通过分工,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通过协作,形成集团力量。
条件:组织成员志同道合、能力互补。
机制:组织成员双向选择,自由组合。
组织管理的要点?建立一种机制,建设一支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的团队,构建一个分工合理、协作关系明确、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个人力量、从而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的组织环境,以充分发挥组织的功能,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是每个成员的个人目标得以一定程度上的实现。
6、组织中为什么要有管理者?组织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就需要有人来组织提出共同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分配各项工作和协调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检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管理者与操作者有什么区别?操作者: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事务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管理者: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事务的人,主要职责是指挥下属开展工作.管理者的基本职责是什么?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凝聚一支能力互补、志同道合的队伍,通过分工协作使组织成员能够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工作,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管理复习_OK
![[管理学]管理复习_OK](https://img.taocdn.com/s3/m/f7b0ff1daeaad1f347933f53.png)
英国数学家查理·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发 展了斯密的分工理论;并提出按照生产效率不同来确定报 酬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强调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 目的性 • 依存性 • 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1. 资源的有效配置 2. 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 协调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社会 4. 建立和实现共同目标 5. 管理是生产力
1
三、管理的概念 •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
①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为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开创了 新局面。 ②它是科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③把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工人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未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 性。
⑤它只解决企业内部工作效率问题,未能解决企业与1外3 部 环境适应问题。
(二)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8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 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正式权力 和地位
人际角色 •代表人 •领导者 •联络者
图2
信息角色 •监督者 •传播者 •发言人
决策角色 •企业家 •干扰对付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管理者的角色 (Henry Mintzberg)
9
二、管理者的技能
高层管理
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 二战以后为后期行为科学,系统研究个体和群体关系。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6b965cf18583d0496459ac.png)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考试题型一、判断题(1*10=10)二、单项选择题(1*15=15)三、简答题(5*4=20)四、计算画图题(10*2=20)五、案例分析题(10+15=25)六、论述题(10*1=10)复习要点一、管理概述1、管理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结论1:从形式上看,管理是一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结论2:从内容上看,管理就是协调;结论3:管理的实质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结论4:管理的功能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结论5: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结论6: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组成的系统过程管理产生的原因在于欲望的无限与资源有限间的矛盾;2、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管理者的分类(按地位)及其职责。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
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
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4、管理者的职权: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
5、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基本技能。
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二、管理思想的演变1、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
2、科学管理理论、人群关系理论分别由谁提出?称号、国籍、著作?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美国《科学管理原理》梅约行为科学的创始人美国《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劳动方法、工具、材料的标准化. 企业中除了存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差别计件工资制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满意度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3、一般管理理论、官僚组织理论分别由谁提出?称号、国籍、著作?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国《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韦伯“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人《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他认为管理的成功取决于是否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官僚组织结构理论”,或称“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4、定量管理思想和权变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要点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7c4c2efad6195f312ba6b9.png)
管理--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有多种方法,本书是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管理的二重性及关系: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管理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管理者扮演的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以下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着、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技能(罗伯特·卡茨):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指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1)技术技能对于基层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叫重要,对于高层管理不重要(2)人际技能对于所有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3)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2小瓦特和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3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4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5亨利·汤:收益分享制度6哈尔西:奖金方案一、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2组织管理)1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组织管理理论:①法约尔管理理论,企业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就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等级与跳板:等级链是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层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5f53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f.png)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定义: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极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历史发展: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⑴习惯化的管理方式;⑵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⑶简单的管理机构;⑷人格化的管理权力;⑸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⑴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⑶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⑷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近代社会管理的特点(有称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点):⑴科学管理;⑵分权管理;⑶法制管理;⑷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⑴系统化管理⑵民主化管理⑶科学化管理⑷法制化管理⑸以人为本⑹追求效率。
三、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私人管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的管理。
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⑴管理宗旨不同。
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宗旨,公共管理主体必须以公共需求为导向,以公共需求的实际满足为绩效衡量标准,切实履行公共责任。
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和发展。
私人管理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保证利润是私人管理的底线。
⑵管理主体不同。
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
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厂长、经理、董事长)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公司、企业)。
⑶管理依据不同。
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它是在国家民主宪法框架下进行的,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
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私人管理依据的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在遵循契约自由的条件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裁量权,其活动完全由个人权个人意志支配。
管理学复习要点 熊勇清
![管理学复习要点 熊勇清](https://img.taocdn.com/s3/m/adeaadbbc77da26925c5b037.png)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效率涉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反映活动的投入产出比。
效果涉及组织是否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反映活动目标的实现。
职能管理者是指在组织内中负责某种职能的管理人员,其大多具有某种专业或技术专长。
概念技能又称为决策技能,指分析、判断问题并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1、管理(1)定义: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管理的艺术性: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4)管理的含义: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包括一系列职能。
管理的对象是各种组织资源。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的职能(1)计划:计划职能包括收集资料、对未来进行预测、建立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分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和具体措施。
(2)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职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3)领导:就是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自身拥有的权利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一种具有很强艺术性的管理活动。
(4)控制:实质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四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保证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的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d98c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2.png)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1.研究目的和问题的明确:在进行管理学研究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可以是理论探索、理论验证、理论构建或实证研究等,研究问题应该具备足够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2.文献综述:在进行具体的研究之前,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已有的研究进展、争议和不足之处。
文献综述有助于识别研究问题的研究空白,并为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3.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管理学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研究的范围、时间、样本选择、数据采集方法等。
研究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研究的目的和问题来选择,例如,实证研究可以采用实证方法,探索性研究可以采用质性方法。
4.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管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试、观察等方式进行采集。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样本的选择和管理,以及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数据分析:管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可以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定性分析使用主观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分类、比较、归纳和演绎等。
定量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可以选择适合的数据分析方法。
6.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是管理学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在解释和讨论研究结果时,需要对研究假设的支持程度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的原因和影响,并与已有的理论和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
7.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在进行管理学研究时,需要保证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具体来说,需要在研究设计中遵循科学原则,控制研究误差,提高研究的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估,以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8.实践应用和推广:管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因此,研究结果应该能够被管理实践所接受和应用,并能够为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方案。
在掌握了以上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要点之后,还需要进行实践和练习,不断提升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和研究的质量。
管理学复习要点
![管理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58e67b87c24028905fc31b.png)
第一章1.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是(唯物辩证法)。
2.管理的二重性是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3.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4.管理学是一门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5.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6.“管理就是决策”是(西蒙)的观点。
7. 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
8.(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9.管理者在作为组织代表与外界联系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代表人)。
10.及时发现问题、抽象形成概念的能力对(高层)管理人员更为重要。
第二章1.《科学管理原理》是(泰罗)的代表作。
2.(《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3.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4.(梅奥)不是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5.组织理论之父是(韦伯)。
6.(泰罗)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人物。
7. 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工时研究)。
8.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
9.(霍桑实验)提出了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
10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
11.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是指(案例学派)。
12.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孔茨)。
13.现代管理理论中,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14.(权变学派)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第三章1.狭义的计划指的是(制定计划)。
2.涉及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的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
3.计划工作应当是一项(普遍)的工作。
4.(预算)也被称为数字化的计划。
5.目标管理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把目标的制定和对个人的激励联系了起来)。
6.战略性计划一般由(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
7.公司政策规定工作人员享有假期,为实施这项政策公司编制了度假时间表,制订了假期工资率、支付办法,以及申请度假的详细说明,这属于(规划)。
高等学校管理学复习要点-4页
![高等学校管理学复习要点-4页](https://img.taocdn.com/s3/m/c58f1e5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e.png)
高等学校管理学题型:三种一、名词解释:5—6题,每题5—6分二、简答: 4—5题,每题8-10分三、论述:2题,每题20分要点:1、管理的定义p2管理就是通过组素质与协调他人的共同活动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实践活动。
2、管理的属性p2,p51或单独考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下列属性:(1)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作用的共同的社会实践活动.(2)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管理目标,行使一系列管理职能的过程(3)管理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4)管理的目的是要取得单个被管理对象所达不到的综合的更大的效益(5)管理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方面,在管理活动中包含着某些在人类共同活动中产生的、反应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协作内在要求的普遍性和共同性,这就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活动中又包含着某些反映了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制度、并和一定的文化传统相联系的阶级性和历史继承性,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
3、高等教育管理的定义p4高等教育管理是指人们依据高等教育目标和发展规律,运用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高等教育系统目标的过程。
4、高等教育管理的二重性p5高等教育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社会活动。
它要向学生传授生产斗争知识,以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是其自然属性。
高等教育又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以维护一定的生产关系和满足阶段统治的需要,这是其社会属性.5、高等教育管理中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统一p15—16(1)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
两者缺一不可。
(2)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a)指导原则上的区别。
学术管理坚持学术自由的学则;行政管理中强调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同时也要考虑科学性、合理性,从实际出发考虑其可行性等.b)采用方法上的区别。
学术管理应该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行政管理强调统一。
专插本2024管理学复习
![专插本2024管理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738b47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d.png)
专插本管理学复习管理学第一章1.名词解释:管理:组织为了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职能活动,合理协调资源的过程。
简述管理的内涵: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管理的对象是资源4.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目标5.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6.管理的职能有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简述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对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即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自然属性,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化程度,社会属性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便是管理的二重性。
3.管理的科学性指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管理的艺术性指管理的实践性。
4.简述管理职能间的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职能的依据。
2.组织、领导和控制保证决策的实施。
3.创新贯穿管理职能。
5.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管理学研究方法:①归纳法②演绎法③试验法管理学特性:①综合性②应用性③不精确性6.明茨伯格把管理者分为:人际角色(领导者,联络者,代表人),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企业家)。
7.简述卡茨的管理技能理论:1.人际技能:与别人打交道沟通的能力。
2.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处理,将关系抽象化的能力。
3.技术技能:掌握专业领域中的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4.人际技能对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重要,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最重要,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最重要。
管理学第二章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⑴孔子(儒家):内圣外贤,中庸之道⑵老子(道家):无为而治⑶韩非子(法家):法制天下⑷孙子(兵家):兵法经营2.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特点:①解决分工和协作问题②由资本家担任管理者③靠经验生产和管理。
⑴亚当斯密:“自由经济之祖”,代表作:《国富论》提出劳动分工和经济人假设劳动分工的好处:①提高熟练度②减少工作转换,节约时间③促进工具改良和发明机器(2)马萨诸塞车祸事件:第一次在管理中实行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意义:①管理职能和管理人员得到承认②横向的管理分工出现,提高管理效率③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条件(3)欧文:“人事管理之父”,观点:①环境塑人性②工人是活机器③柔性的管理方法(4)巴贝奇:“计算机之父”,观点:①工作方法研究②报酬制度研究工人收入包括:①固定工资②生产贡献分的报酬③提出提高生产率建议的奖金(5)亨利汤:收益共享方案哈尔西:奖金方案3.名词解释:古典管理理论:以经济人为基础,用经济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生产率。
(完整)管理学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出版社)
![(完整)管理学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8444483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0.png)
(完整)管理学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总论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智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智能各个组织层次之中)3、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
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即使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3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杰伦。
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人及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能力(概念能力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得思维能力)5、泰罗:贡献:1工作额定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对泰罗的评价:把人当经济人:主要用经济手段进行刺激,局限于基层管理6、法约尔:贡献:1企业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2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复习要点名词:
1、非正式组织
2、心理能量
3、例行问题
4、程序化决策
5、事业部制
6、制度规范
7、制度化管理
8、激励
9、沟通
10、正强化
11、体系惯性
大题:
1、如何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学习?
2、什么是心理能量,学习与心理能量的关系如何?
3、论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4、如何理解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
5、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6、制定计划有何重要意义?
7、为确立分工协作的基本框架,必须确定哪五方面问题?
8、组织结构设计中必须认真考虑哪六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9、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有何优缺点?
10、如何看待制度化管理与人性?
11、需要激励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点是什么?激励的原则有哪些?
12、试述构成领导环境的五个相对独立的因素?
13、怎样认识领导的有效性?
14、组织沟通的原则?
15、人际沟通的特殊性?
16、组织文化的性质是什么?
17、企业组织本身的矛盾因素有哪些?
18、企业发展与惯性的关系?
19、变革有何困难?
20、变革的四个步骤?
21、简述革新的过程?
企业战略复习要点名词:
1、企业使命
2、企业目标
3、战略目标
4、企业战略
5、经营范围
6、资源配置
7、竞争优势
8、协同作用
9、总体战略10、经营单位战略
11、职能部门战略
12、PEST分析法
13、五力模型
14、进入壁垒
15、核心能力
16、价值链分析法
17、SWOT分析法
18、波士顿矩阵
19、通用矩阵
20、平衡计分卡
21、战略联盟
22、并购
23、紧缩战略
24、钻石模型
25、战略控制
大题:
1、低成本领先战略(三种通用竞争战略的形式、优缺点及区别)
2、差异化战略
3、集中化战略
4、新兴产业战略(比较各行业周期的特征、战略选择和陷阱)
5、高动荡产业战略
6、成熟产业战略
7、停滞和衰退产业战略
8、分散产业战略
9、战略联盟的特征、形态?
10、新兴市场的当地企业战略?
11、组织的战略类型及各自特点?
市场营销复习要点名词:
1、网络营销(307)★★
2、绿色营销(307)★
3、体验营销(308)★★★
4、口碑营销(308)★★★
5、数据库营销(309)★
6、文化营销(310)★★
7、交叉销售(321)★★
8、经营观念(311)★★
9、顾客让渡价值(314)★
10、市场渗透(330)★★
11、心理细分(337)★★★
12、目标市场(341)★★
13、无差异市营销(341)★
14、差异市场营销(342)★★★
15、集中市场营销(342)★★
16、市场定位(343)★
17、可支配收入(357)★
18、可随意支配收(357)★★
19、变换型购买行为(367)★★
20、产业市场(370)★
21、中间商市场(370)★★
22、组织市场(370)★★
23、修正重购(374)★
24、市场主导者(384)★
25、市场补缺者(395)★★
26、产品(397)★★
27、产品组合(399)★★28、产品延伸(400)★★
29、品牌(407)★★
30、品牌统分策略(412)★
31、品牌扩展策略(413)★★★
32、多品牌策略(413)★★
33、形象识别系统(414)★
34、产品生命周期(418)★★★
35、感受价值定价法(427)★
36、反向定价法(429)★★
37、功能折扣(430)★★
38、基点定价(432)★
39、差别定价策略(433)★★★
40、撇脂定价(434)★★
41、渗透定价(434)★★
42、分部定价(436)★
43、市场营销渠道(441)★
44、分销渠道(441)★
45、密集分销(443)★★
46、分销规划(451)★★
47、物流(454)★
48、促销组合(457)★★★
49、广告(460)★★
50、竞争对等法(461)★★★
51、人员推销(464)★★
52、佣金制度(470)★
53、销售促进(471)★★
简答:
1. 简述目标市场涵盖战略(341)★★★
2. 影响产业购买者决策的主要因素(375)★
3. 市场主导者扩大市场需求总量的方法(384)★★
4. 简述服务的特征(403)★
5. 简述企业采用多品牌策略的原因(413)★★
6. 简述企业降价的主要原因(437)★★
7. 简述顾客对价格变动的反应(438)★★★
8. 简述分销渠道宽度策略(443)★★★
9. 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460)★★★
10. 确定销售队伍规模的方法(467)★
案例:
第1章:社会营销理念★★
第5章:市场主导者战略★★★第6章:品牌策略★★★第7章:降价与提价策略★★第8章:分销渠道管理★
已考过的
1. 品牌扩展(03)
2. 竞争对等法(04)
3. 交叉销售(05年)
4. 推销观念(06年)
5. 无差异市场营销策略
(07)
6. 产品生命周期(08)
7. 市场营销战略(09)
8. 选择分销(10)
•举例说明扩大市场总需求的各种方法(03)
•企业采用多品牌策略的原因主要有哪些?(04)•服务市场营销和产品市场营销有哪些不同?(05) •简述企业采用多品牌策略的原因(06年)
•确定广告预算的方法有哪些?(07)
•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包括哪几个主要步骤(08)
•生产者可以借助哪些力量来赢得中间商的合作?(09) •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有哪些不同?(10)
财务管理复习要点名词:
1、财务管理理论(502)
2、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502)
3、时间价值(536)
4、风险报酬(542)
5、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548)
6、可转换证券(608)
7、融资租赁(600)
8、资本成本(611)
9、边际贡献
10、经营杠杆
11、财务杠杆
12、资本结构
13、现金流量
14、净现值(667)
15、按风险调整贴
现率法
16、剩余股利政策
17、国际财务管理
18、交易风险(722)
19、折算风险
简答:
1、理财主体假设(522)
2、理性理财假设(527)
3、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构成(546)
4、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较、各自特点(574)
5、股票筹资的优缺点,债券筹资的优缺点(590、599)
6、普通股和优先股区别,优先股特征及优缺点(584、604、606)
7、可转换证券特点,应注意哪些问题、优缺点(608-610)
8、资本成本及其内容
9、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及其作用(613)
10、现金流量及其构成(610)
11、股东的权利义务
12、国际企业筹资管理的相关问题(来源、方式及注意事项)计算:
1、杜邦分析法前三层
2、时间价值、资本资产定价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4、三个杠杆
5、比较资本成本法\每股收益分析法
6、现金流量、净现值、内部报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