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小班科学活动《声音音乐会》 金文清
幼儿园同课异构小班音乐教案
一、教案名称:幼儿园同课异构小班音乐教案二、课时安排: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2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节奏感和听力。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四、教学内容:1. 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和音符。
2. 学习基本的音乐表情和姿势。
3. 学习合唱和分组演唱。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2. 使用图谱和乐器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3. 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学习。
一、第一章:认识音乐1. 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
2. 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和音符。
3. 通过听力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听力。
二、第二章:学习音乐节奏1. 学习基本的音乐节奏:强弱、均匀、不稳定。
2. 使用乐器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的特点。
3. 进行节奏练习,培养学生基本的节奏感。
三、第三章:学习音乐旋律1. 学习简单的音乐旋律。
2. 使用图谱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旋律的走向。
3. 进行旋律练习,培养学生基本的旋律感。
四、第四章:学习音乐表情1. 学习基本的音乐表情:欢快、悲伤、愤怒。
2. 通过演唱和演奏,让学生体验不同表情的音乐。
3. 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音乐表情的能力。
五、第五章:学习音乐姿势1. 学习基本的音乐姿势:坐姿、站姿、手势。
2. 通过演唱和演奏,让学生实践不同姿势的要求。
六、第六章:合唱练习1. 学习合唱的基本要求:音准、节奏、和谐。
2. 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3. 选择适合小班学生的合唱曲目进行练习。
七、第七章:分组演唱1. 学习分组演唱的基本要求:分组、合作、协调。
2. 进行分组演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选择适合小班学生的分组演唱曲目进行练习。
八、第八章:音乐欣赏1. 欣赏适合小班学生的音乐作品。
2. 通过听力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动画教案《声音》(精选)ppt
讲授新课:通过PPT演示,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种类和用途
巩固练习: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声音的奥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重点和难点,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多实践。
巩固练习: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声音的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等。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包括如何分辨不同类型的声音、如何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影 响声音的传播等。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尝试制作简单的乐器等。
07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回家后,寻找生活中的三种不同种类的声音,并尝试用 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寻找生活中的三Fra bibliotek不同种类的声 音
与家长一起完成声音的收集与记 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尝试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请列出至 少三种。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需要介质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介 绍声音是如何产 生的,包括振动、 介质等要素
声音的传播方式: 讲解声音可以通 过固体、液体、 气体三种方式传 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 :介绍声音在不 同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的传播距离 :探讨声音在传 播过程中会逐渐 减弱,距离越远 声音越小
难点:声音的种类与用途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教案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具体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种类以及生活中的声音。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对声音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举例说明。
2. 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种类。
难点:声音传播的介质和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尺子、气球等。
学具:小鼓、小铃铛、塑料尺、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敲击鼓、摇铃铛,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周围的声音。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听到的声音,讨论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音响、鼓等教具,展示声音的产生,引导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介绍声音的传播,让幼儿了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并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用小鼓、小铃铛等学具制作声音,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如空气、水等,观察传播速度的变化。
4. 互动讨论(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讨论声音的种类和特点。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
拓展活动: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并记录家里一天中听到的声音,下次课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3. 声音的种类:自然界声音、生活声音、音乐声音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听到的声音。
2. 答案示例:早上起床,妈妈的声音:“宝贝,起床啦!”吃饭时,碗筷碰撞的声音:“叮叮当当”玩耍时,小朋友的笑声:“哈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基本知识。
幼儿园同课异构小班音乐教案
幼儿园同课异构小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模仿歌曲中的简单节奏和旋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集体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星星》2. 节奏:简单的拍手、跺脚等动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小星星》并能够进行节奏的模仿。
2. 教学难点:音准的把握和集体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钢琴、音乐CD、歌词卡片、星星贴纸。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歌曲学习(5分钟):教师播放《小星星》歌曲,让幼儿边听边跟唱。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并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3. 节奏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歌词卡片,让幼儿根据歌词的节奏进行拍手、跺脚等动作的模仿。
4. 分组练习(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拍手、跺脚等,按照歌曲的节奏进行演奏。
5. 总结与奖励(5分钟):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奖励,如星星贴纸等。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富有情境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 游戏化教学:将音乐教学融入游戏,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歌曲演唱和节奏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2. 视听法:利用音乐CD、视频等媒体资料,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幼儿分组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力和创造力。
2. 结果评价:评价幼儿歌曲演唱、节奏模仿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幼儿自评与互评:鼓励幼儿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小班教研活动方案声音(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声音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为了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特开展本次教研活动——《声音的奥秘》。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声音的多样性。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分享。
4.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活动准备1. 教学资源:录音机、收音机、钟表、鼓、铃铛、小汽车、各种乐器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布置成充满趣味性的科学探究区。
3. 教学材料:卡片、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感受音乐中的声音。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3.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探究环节1. 教师展示各种声音的来源,如:钟表的声音、鼓的声音、铃铛的声音等。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倾听,感受不同声音的特点。
3.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声音实验材料,如:小汽车、乐器等。
4. 小组合作完成声音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5. 小组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三)游戏环节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声音接龙”游戏,让幼儿模仿不同的声音。
2. 教师设置情境,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小鸟、汽车、火车等,模仿相应的声音。
3. 教师评选出“声音大王”,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总结环节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总结所学的声音知识。
2.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声音有什么奥秘?”3.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五、活动反思1.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教研组进行活动反思,总结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
2. 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研活动提供借鉴。
快乐的音乐会科学教案小班
快乐的音乐会科学教案小班教案标题:快乐的音乐会科学教案(小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例如声音的高低、节奏和音符的长短。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聆听音乐并观察表演者在音乐会上的动作和表情来理解音乐。
3. 通过实验探索,让学生了解音乐产生的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1. 音乐会录像或录音,在音乐会上有不同类型的音乐表演和乐器演奏。
2. 简单的乐器(如手鼓、铃铛等)。
3. 白板、黑板或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之前去过的音乐会或谈论他们喜欢的音乐。
2. 演示一段音乐会录像或播放音乐会录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探索音乐基本元素:1. 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声音的高低、节奏和音符的长短。
2. 利用简单示范或演奏,让学生能够听出声音的高低和不同的节奏。
3. 使用简单乐器和身体动作,让学生模仿并演奏不同的音符和节奏。
培养音乐鉴赏能力:1. 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等,并观察学生的反应。
2. 引导学生观察音乐会上表演者的动作和表情,让他们尝试理解音乐通过视觉和听觉的联合。
探索音乐产生的科学原理:1. 介绍音乐产生的科学原理,如乐器发出声音的方式,声波的传播等。
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实验,例如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并观察产生的声音差异,或者使用纸片模拟声波传播过程。
小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学到的音乐基本元素和音乐鉴赏能力。
2. 强调音乐的快乐和科学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拓展活动:1. 邀请本地音乐家或学生家长来班级进行音乐表演,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音乐会的氛围。
2. 组织小班音乐演奏团,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乐器并进行合奏。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探索音乐基本元素和进行音乐鉴赏时的参与程度。
2.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对音乐产生的科学原理的理解程度。
此教案旨在通过音乐会的主题,帮助小班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同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来探索音乐产生的科学原理。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听声音及反思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听声音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具体内容为“听声音”。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辨识不同的声音,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学生辨识不同声音的能力,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重点:辨识不同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尺子、塑料瓶、气球等。
学具:小鼓、小铃铛、塑料瓶、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如流水声、鸟鸣声、汽车行驶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辨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音响,播放音乐,让学生观察音响的振动。
(2)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使物体振动,观察声音的产生。
(2)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声音的特点。
4. 辨识不同声音(1)教师播放一组声音,让学生辨识并说出声音的来源。
(2)学生分组进行声音辨识比赛,提高辨识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
六、板书设计1. 大听声音2. 小(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辨识不同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1)请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描述其特点。
(2)举例说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
2. 答案:(1)生活中的声音:如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谈话声、鸟儿的鸣叫声等。
(2)声音产生和传播的例子:如吹气球时,气球内空气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提高了辨识不同声音的能力。
快乐发声,畅享声音:小班科学教学案例
快乐发声,畅享声音:小班科学教学案例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创新。
现如今,许多学校将科学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以“快乐发声,畅享声音”为主题,介绍一节小班科学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2. 通过手工制作话筒和演唱活动,让幼儿感受声音的美妙和快乐。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表现欲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以幼儿参与为主的教学方式,包括听、说、看、做和唱等多种活动方式,借助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探究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工具:1. 风琴、小提琴、乐器模型等2. 可以放松、愉悦和轻快的音乐3. 对话筒、彩纸、胶水、剪刀、尺子等教学步骤:一、导入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听一段悠扬的音乐,引导孩子们静静思考,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感觉和情绪。
并通过孩子的表现,引导孩子们探究音乐是如何传递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二、听音游戏老师利用各种不同的乐器和声音,引导幼儿尝试听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让幼儿了解到声音的多样性和来源等。
三、制作话筒老师向幼儿们介绍话筒,通过制作话筒来感受声音更直接的体验。
对话筒的物理原理做简单地介绍并让幼儿自由提问。
老师逐步引导幼儿制作对话筒,并分别试用举行声音传递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什么是声音的传播和放大。
四、唱歌在制作彩色话筒过程中,老师给孩子们介绍音乐节奏的基本概念,通过唱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同时,老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歌曲,例如只有音符C和D的歌曲《欢迎光临》,唱出来非常欢快和节奏感强。
五、回顾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效果:通过这一堂课,幼儿不仅掌握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还通过制作话筒和演唱活动感受到了声音的美妙和快乐。
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还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声音》(精选)ppt
02 教学内容
声音的产生
总结词:通过实验和观察 ,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
准备一些可以发声的物品 ,如锣、鼓、喇叭等。
详细描述
让孩子们通过敲击、吹气 等方式制造声音,观察物 品的振动情况。
不同类型的声音
总结词:认识和分辨不同类型的声音, 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引导孩子们了解不同类型声音的用途, 如动物的叫声用于交流,乐器的声音用 于演奏音乐。
具体性
反馈应具体、明确,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 给出改进建议。
建设性
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 他们的学习兴趣。
收集和分析教学评价数据
数据来源
通过观察、测试和作品 评价等多种方式收集数
据。
数据整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分类整 理,便于分析和比较。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 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 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
引导孩子们了解影响声音传播的 因素,如温度、介质密度等。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
01
02
03
声音传播需要媒介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必须依靠固体、液体或气 体等媒介进行传播。
声音传播速度
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 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 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 体次之,气体最慢。
声音传播方向
让孩子们听声音并分辨它们的特点,如 音高、音色等。
详细描述
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声音,如动物叫声 、乐器声音等。
声音的传播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演示声音的传播,如让 孩子们将耳朵贴近墙壁,敲击墙 壁另一侧,感受声音的传播。
让孩子们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如空气、水、固体等。
总结词: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以及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通过实践感受声音的振动和共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 通过实践感受声音的振动和共鸣科学教育在幼儿阶段就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引导孩子们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园小班,科学教育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活动来帮助孩子们理解自然现象。
本文将分享一堂幼儿园小班科学课的教案,通过实践感受声音的振动和共鸣。
一、教学目标1. 认知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2. 探究声音振动和共鸣的现象。
3. 提升幼儿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准备1. 静态讲解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2. 准备各种发声器具,如口哨、吹风机、麦克风、乐器等。
3. 准备玻璃杯和水。
4. 准备玻璃棒。
5. 准备小班教室内的干净空间。
三、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带领孩子们回忆一下家中可能会发出的各种声音,如电视、空调、汽车等。
让孩子们讨论这些声音的来源和特点。
向孩子们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来的吗?声音有哪些特点?2. 实践感受声音的振动(1)准备各种发声器具,如口哨、吹风机、麦克风、乐器等,并让每个孩子分别拿到一个发声器具。
(2)老师示范,通过口哨发出声音,让孩子们试着模仿。
(3)接着,请孩子们用吹风机和麦克风发出声音,并感受到空气的振动。
(4)老师演奏小提琴或钢琴,将声音共鸣到整个教室。
(5)在实践中,老师应鼓励孩子们大声地吹哨、唱歌、或发出其他发声器具的声音。
3. 实践感受声音的共鸣(1)将准备好的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并加入适量的水。
(2)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如何用玻璃棒在杯口轻敲玻璃杯,并倾听杯中水产生的共鸣声。
(3)让孩子们分别按照自己的方式轻敲杯子,并感受不同力度和频率带来的不同共鸣效果。
4. 总结和延伸(1)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孩子们讨论这个过程中的发现。
例如,声音振动会引起气体和固体的振动,产生共鸣响声等。
(2)还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其他频率的共振,比如利用可调频收音机发现不同频率对应的共振效应。
(3)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在家中用这些知识去发现和探索更多有趣的事情。
四、教学评价通过这次科学实验,我深刻认识到幼儿科学教育需要注重实践,并且在实践中鼓励孩子们发现问题和有趣的现象。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1)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如音调、响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理解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特性的认识,能够区分不同的音调和响度。
3. 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音调和响度的区分。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他们对声音特性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绳子、气球、尺子、水盆等。
学具:小鼓、小铃铛、绳子、气球、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音响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产生。
邀请幼儿敲击鼓、摇铃铛,观察声音的产生。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敲击鼓、摇铃铛等实例,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讲解声音的传播,让幼儿将耳朵贴在鼓上,感受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让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如拉绳子、吹气球,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引导幼儿观察尺子振动产生的音调变化,培养他们区分音调的能力。
4. 互动讨论(5分钟)让幼儿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发现,讨论声音的特性。
5. 拓展延伸(5分钟)让幼儿探索不同材料(如水、沙子)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引导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如交通工具、动物叫声等。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声音,记录下来,并描述其特性。
答案:如妈妈说话的声音(音调、响度)、电视机的声音等。
2. 作业题目:用小鼓、小铃铛等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并尝试演奏。
答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制作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演奏。
小班科学教案声音教案ppt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目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
01
CATALOGUE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
认识不同的声音类型 及其特点。
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式 。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声音的存 在和变化。
反馈策略
及时反馈
鼓励与肯定
在每节课后,及时向学生提供关于他们在 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帮 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在反馈中,注重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 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指导与建议
定期总结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 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学习 方法。
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03
针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深入探讨,提供实用
的教学技巧和策略。
实验器材
音叉
麦克风和扩音器
用于演示音高和音强,是探究声音特 性的基本工具。
用于放大和录制声音,让幼儿更清楚 地听到声音的变化。
橡皮筋琴
通过拉伸橡皮筋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 ,帮助幼儿理解音高与振动频率的关 系。
声音的传播
总结词
了解声音传播的方式和速度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并了解声 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玻璃杯、水、棉球等, 让孩子们亲自感受。
声音的特性
总结词
探究声音的特性如音高、音量和音色
详细描述
通过音乐和乐器,让孩子们了解音高 、音量和音色的概念。可以让孩子们 尝试吹奏口琴、弹奏钢琴或敲击不同 大小的鼓,感受不同特性的声音。
【小班科学】互动的声音展示教案
今天,我们小班将要开始一节有趣的科学课。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声音的基本知识,并通过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声音展示,来加深对声音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通过小班科学互动的声音展示教案,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性,知道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学会以正确的姿势说话和听取声音,明白不同音量、音调和音色的含义,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通过声音展示,可以更形象地让幼儿感受和理解声音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声音展示: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声音和掌握学习内容。
四、教学准备1.录音机、麦克风和音箱等设备。
2.多种声音素材,如动物的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乐器的声音、人说话的声音等。
3.幼儿用的玩具乐器。
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声音素材,播放其中的一段声音让孩子们猜猜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声音。
2.学习声音的基本知识让孩子们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基本形式,理解声音是由物体进行振动后,空气中的压缩与稀疏所引起的,也就是说,声音是一种能被人耳听到的振动。
3.音乐游戏通过音乐游戏,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声音,为此,我们可以让幼儿们发出各种不同的音调,交织出缤纷的声音,不仅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玩乐中对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声音展示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准备多种声音素材,如动物的叫声、交通工具的声音、乐器的声音、人说话的声音等,并让幼儿们先听,再猜测声音的来源,最后再通过实际操作来模仿和发出这些声音。
5.小结总结本课的内容和重要知识点,让孩子们对声音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掌握。
六、教学效果通过这样一种互动的声音展示教案,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声音的神奇和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爱好,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课后作业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并想象出各种有趣的声音素材,并模仿并发出这些声音,这样既能巩固之前学习到的知识点,也能让孩子们在发掘声音的世界中,不断探索更多的乐趣和奥妙。
2024年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
2024年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及来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区分声音的高低、大小和种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特性的区分。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特性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口琴、尺子、水杯、绳子、气球、小纸片等。
学具:小鼓、小口琴、尺子、水杯、绳子、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敲击鼓,让幼儿观察鼓面的振动,感受声音的产生。
(2)教师吹口琴,让幼儿听声音,感受声音的传播。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教师通过绳子传递声波的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3)声音的特性:教师分别演示音调、响度、音色的变化,让幼儿进行观察和区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小鼓、小口琴等学具发出声音,观察振动。
(2)让幼儿用尺子拨动水杯,感受声音的传播。
(3)让幼儿尝试改变气球的大小,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声波传递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这些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答案示例: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是由发动机内部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声音有了基本的了解。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声音教案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声音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种类与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认识声音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重点:声音的种类和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橡皮筋、尺子、鼓、铃铛、图片等。
学具:小纸杯、棉线、橡皮泥、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一段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种类和特点。
邀请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分析声音的种类和特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用学具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拓展讨论: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声音的种类与特点3. 生活中的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所知道的声音,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
收集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们。
2. 答案:画出的声音可以包括:人说话、动物叫声、乐器演奏等,描述它们的特点。
收集的声音可以包括:汽车鸣笛、雷声、流水声等,记录下来并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声音的种类和特点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声音,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声音,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直观性3. 随堂练习的实践性与学生参与度4. 板书设计的清晰与逻辑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的种类和特点,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教案范本五篇
2024 年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教案范本五篇优秀的教案不但能够吸引学生不断学习进步,也便利学习。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教案范本一活动目标:1.通过探究,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激发探究声音的爱好,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打算:内装硬币、纸团、黄豆、沙的旺仔牛奶罐若干,各种容器若干(玻璃瓶、口香糖罐、奶茶杯、八宝粥瓶)、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一、感知相同容器、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1.请幼儿分别玩一玩、摇一摇桌上的罐子。
听一听、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为什么?2.引导幼儿猜一猜罐子里装的是什么?(1)幼儿自由探讨(2)幼儿打开罐子封口检验。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二、探究比较不同的容器,相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1.出示各种容器,引导幼儿自由探究2.同伴自由比较、沟通3.集体感知、探讨4.小结:不同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三、视察比较同样容器、同样材料、数量不同发出的声音1.老师演示,幼儿比较2.幼儿尝摸索索,自由比较、沟通。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装的数量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
四、用自制响罐为歌曲伴奏幼儿园小班科学《声音》教案范本二活动目标: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育幼儿的操作爱好。
5、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试验的乐趣。
活动打算: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亮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日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挚友做嬉戏。
”西) 老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1、老师设问:你有什么方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声音教案.doc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声音教案小班科学活动声音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指导要点,活动过程等内容,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声音教案吧。
活动目标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图片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绿豆若干指导要点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活动过程(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
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
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教案出自:教案网)(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三)、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活动延伸出示两个瓶子,提出: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
灵动音符 欢乐课堂——音乐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小结
“最是一年春好处”,“无边光景一时新”,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教学方法,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有效教学理念,进一步研讨解决课堂问题的有效策略。
4月3日上午,金水区艺术小学音乐学科中心组的组织下,金科校区栾芳芳老师们展开了“同课异构”的主题教研活动。
栾芳芳老师执教的《洗手绢》一课,教学内容丰富又充满童趣,贴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从感受音乐美出发,还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使孩子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栾芳芳老师注重挖掘音乐作品中的音乐性,关注音乐与动作、韵律、打击乐器的关系,让学生尽情的去感受、体验、表现。
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表现与创造,使学生在律动及音乐游戏中感受了音乐带来的欢乐。
课后学科中心教研组进行的集中研讨中,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们也针对本节课的创设、学生的体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提出注重核心素养落实课堂。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下一阶段的教学研究明确了方向。
音乐学科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在艺术教育特色之路上再创新的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师:金文清
所在单位:西固区幼儿园
公开课活动教案
活动领域:科学
活动名称:声音音乐会
幼儿班级:小班
活动时长:20分钟
活动意图:
在游戏情境中引导小班幼儿初步感知相同罐子中所装材料的不同,发出声音就不同。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不同材料的碰撞发出的声音不同。
2.能大胆猜测使铁罐发声的物体并表达。
3.喜欢探索声音的奥秘。
活动重点:
初步感知不同材料的碰撞发出的声音不同。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铁罐发出声音的不同与罐子中材料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铁罐。
2.豆子、大米、小米、树叶、纸片若干。
3.教师用铁罐四个。
活动过程:
(一)探索、感知铁罐的声音
1.出示新朋友——铁罐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这是什么?(铁罐)
2.让铁罐发声
我们的新朋友铁罐它有一个本领,会唱歌,小朋友仔细听哦!(教师拍击、敲击罐子发出声音)
小朋友们,听到了吗,罐子发出了什么声音?(当当当,
砰砰砰的声音)
请个别幼儿尝试让罐子发出声音。
小结:拍一拍、敲一敲罐子就能发出声音。
(二)探索、发现装有不同材料的铁罐发出的不同声音
1.探索装有不同材料罐子发出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老师在小铁罐里面装了一些东西,仔细听,它又发出了什么声音呢?猜猜看,里面装了什么东西?(教师
摇晃装有豆子、大米、小米、树叶四种不同东西的铁罐,引导
幼儿表达听到的声音,幼儿大胆猜测后,打开盖子让幼儿看罐
子里装的什么。
)
小结:有的罐子发出的声音很响,有的发出的声音很轻,
有的几乎听不到。
2.幼儿自主操作探索
师: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有一个铁罐,请你们拿起来摇一摇,听一听你的铁罐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猜一猜,里面可能装了
什么东西?(四组幼儿的铁罐里分别装有豆子、大米、小米和
纸片,幼儿操作探索并猜测后,请幼儿轻轻打开罐子验证猜想)小结:罐子里装的东西不同,摇晃罐子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三)声音音乐会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铁罐,还发现铁罐宝宝会唱歌,那我们拿着自己的铁罐宝宝一起演奏吧!(教师弹奏《一
只哈巴狗》带领幼儿伴奏)
活动延伸:
将装有不同材料的铁罐投放在科学区,幼儿摇晃铁罐猜想
罐子里装有什么并将猜测的图片插在相应的铁罐上,也可将铁
罐投放在音乐区为幼儿提供演奏的器材。
活动自我评析:
本次活动目标基本完成,幼儿对罐子发出的声音与罐子中
所装材料的不同非常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