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合作前景
海峡两岸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竞争力比较及合作对策研究
![海峡两岸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竞争力比较及合作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a0bfe4b52acfc788ebc94e.png)
海峡两岸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竞争力比较及合作对策研究作者:吴凤娇陈忠来源:《国际贸易》 2015年第8期吴凤娇(副教授)陈忠(副教授)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生产性服务业获得快速发展,并日益对各国(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2014年8月,国务院进一步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划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和具体保障措施。
这表明,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力度,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竞争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是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重要支撑。
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加剧,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出口竞争力不断弱化。
因此,如何破解危机后生产性服务业出口所面临的困境,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发展,成为当前中国外贸转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一直存在紧密的经贸关系,贸易投资领域合作广泛,生产性服务业互补性明显。
而《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更为两岸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因此,两岸生产性服务业如能进一步加强开放与合作,将可实现优势互补,有效地突破各自生产性服务业出口贸易中所存在的瓶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的共同提升。
一、海峡两岸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现状:国际金融危机是两岸生产性服务出口的转折点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 UNCTAD)关于服务贸易的统计分类,文章所指的生产性服务业贸易具体包括运输服务、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权和特许费服务等7大类。
(一)加入WTO后贸易壁垒大幅消除,两岸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快速发展2(X)1年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相继加入WTO,为各自生产性服务业出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海峡两岸关系与经济合作
![海峡两岸关系与经济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d2c2519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3.png)
海峡两岸关系与经济合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台湾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和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双方积极推动经济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海峡两岸关系与经济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首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台湾地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技术优势,而大陆则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消费潜力。
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两岸贸易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双方合作领域涉及制造业、旅游业、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合作模式也从最初的进口-出口贸易逐渐拓展到投资合作、产业链对接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
其次,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升温,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协议和合作框架。
例如,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加强双方经贸合作,提高两岸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水平。
此外,两岸还签署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和《两岸投资保护与促进协议》等一系列协议,为双方经济交流合作搭建了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法律框架。
然而,尽管双方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政治因素可能对双方经济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两岸政治关系的波动和争议的升温,经济合作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
其次,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也可能带来合作的困难。
台湾地区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业,而大陆则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如何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对双方都是一个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双方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加强交流与对话,增加互信。
只有通过沟通和对话,双方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意愿,减少误解和分歧。
其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合作领域。
台湾地区可以在高科技领域加大投资和合作,帮助大陆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大陆可以通过引进台湾地区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提升产业附加值。
最后,双方可以继续推进经济合作协议的谈判和签署,建立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经济合作机制。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台湾的影响分析--基于ECFA与CEPA服务贸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台湾的影响分析--基于ECFA与CEPA服务贸](https://img.taocdn.com/s3/m/71b46d83daef5ef7ba0d3c52.png)
C S S T A包含文本和两个附件。文本包括序言和 4 章2 4条 ; 两 司境外股东资质条 件的台资证券公司与大陆具备设立子公司条件
根据 C S S T A附件一 “ 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 ” ,双方开放承诺共 条件的台资期 货中介机构按照大陆有关规定 ,在大陆 申请设立合 l 4 4 条, 涉及 1 0 0 多个服务行业 , 范围涵盖了商业、 通讯、 建筑、 分销 、 资期货公司。 ” 环境、健康 和社会 、旅游、娱乐文化和体育、运输、金融等 。其 从 比较 中不难 发现,在上述非金融服务行业 ,C S S T A允许台 中大陆方面开放承诺 8 O 条( 非金融领域开放承诺 6 5 条, 金融领域 湾在大陆设立合资、合作甚至是独资企业, 享受国民待遇。 这一举
、
C S S T _ A的主要内容
月2 1 日,两岸两会在 中国大陆上海市举行第九次高层会谈并签署 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 ,支持两岸银行业进行相关股权投资合作。 ” 该协议 , 也向 外界公布了开放清单。 个附件为 : 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关于服务提供者的具体规定。
在证券、期货服务部门, C S S T A规定 “ 允许符合外资参股证券公
1 5 条) ,是在大陆加入 WT O承诺基础上的进一步开放 ; 台湾方面 措会显著加深大陆市场 的开放深度。台湾 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远远 开放承诺 6 4条 ( 非金融领域开放承诺 5 5条 ,金融领域 9条 ) ,是 领先于大陆的 ,尤其在以版税及许可证服务贸易为代表的高端服务
近期 台湾大学生占领立法院进行 “ 反服贸”运动引起 了社会的 C E P A,开放水平更高 、涵盖面更广。
广泛关注。除去政治因素,仍有很多台湾学者认为 《 海峡两岸服务
两岸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的比较分析
![两岸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48aa7331b765ce05081466.png)
市场 的直接 冲击 , 发 展面 临着 结 构升级 及 寻求新 的发展 空 间的巨 农业
大挑 战。
两岸农 产品贸易发展相对缓慢 , 规模 小 , 构单一 。两 岸农 产品贸 结 易 以初级产 品及原料性农产品为主 , 附加价值低 。一方 面, 台湾农 业受 到资 源及成本 的限制 , 亟需进行 结构 调整 ; 另一 方面 , 内地农 业资 源丰 富, 但利用率 不高, 亟需进行优化升级 。应 将 内地 的资源多样 性 与台湾 高技 术农业 生产要素结 合起来 , 现优势 互 补。在农业 生产 上也 可采 实 用垂 直分工 , 向纵深发 展农产 品加工 业 , 高农 产品 的附加价 值 , 提 从根 本上提高农产品的竞争 力 和抗 风 险能力 。通过两 岸 的农 业合 作 , 成 形 以台湾为技 术带动 . 内地 以生产带动的新型农业合作机制 。 2 钢铁 、 . 化工产品贸易。钢铁 工业属于 资源密集 型行业 , 国民经 是 济的基础产业 , 一国经济结构的重要 环节 , 国多 对其采 取产业 扶持 是 各 政策 。内地 多年来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 第一 的位置 , 通过 技术 改造 。 部
—
鸱 r 到了提升; 产品 、 均得 农 燃料及矿产品的比较劣势显著 。 从横 向比较上看, 在农产 品 、 料和矿产 品 、 燃 服装这三类 的 出口上 , 内地较 台湾具有优势, 除内地 在燃料 和矿产 品上 略有增长外 , 两岸 的竞 争力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下 降 ; 在其 他产 品上 , 台湾较 内地 具 有优势 , 其 中, 在钢铁 、 化学类产品上 . 内地竞争 性指数下降 。 台湾 的竞 争性指数 逐 年上升, 两岸的贸易替代性明显增加 。 2 互补性。通过对 19 - 2 0 年两岸贸易互补性指数 的计算可以 . 95 04 看出,9 5 1 9 年与内地 出 口具有 较强互 补关系 的 台湾进 1 产 品包括 : 2 1 钢 铁 、 品和服装类 。 04 纺织 20 年互补性较 强的有钢铁 、 机械 , 而在农产 品 、 燃料和矿产品及化学工业 上的互 补性 较小 。在 19-20 年 的 l 95 0 4 0年 里, 除机械和运输设备产 品外 , 余产 品的互 补性指 数均 呈下降趋 势 , 其 钢铁产品的下降幅度最 大。机械 和运输 设备产 品 的互 补性 稳步增 长 , 其中办公和电信设备的互 补性指数增 长了 25 , 主要得益于近 几年 1% 这 内 地机电产 品出 1的 迅猛 发 展 。0 4年 出1 额 达 到 2 8 2 1 2o 2 1 6 3亿美 元 。 比 19 年增长了 74 其中办 公和电信设备 出 口额增长 了 18 %, 95 5 %。 04 达到 11 亿美元。 78 与内地进 1具有较强互 补关 系的 台湾 出1产 品稳 定在钢 铁 、 械 2 1 2 1 机 及运输设备和纺织这三类产 品上 。 产 品和服装 类 的互 补性 指数下 降 农
两岸关系发展与经济合作研究
![两岸关系发展与经济合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0a90e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8.png)
两岸关系发展与经济合作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两岸经济合作日益密切,而在这一过程中,两岸关系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如今,两岸关系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进一步加深了两岸人民的了解和相互交往。
本文将从两岸关系发展与经济合作的角度分析两岸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两岸关系的现状1.共同发展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不断得到推动和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可以说,两岸关系的发展和两岸经济合作之间如此紧密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岛内和岛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
同时,两岸交流不断增加,人员往来频繁。
两岸贸易快速发展,到2020年,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台湾对大陆出口的产品也占到了相当比重。
此外,两岸也在金融、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2.政治风险存在尽管两岸关系发展的势头很强,但是仍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在政治层面上,由于台湾地位的问题和历史的复杂性,两岸关系也面临着一些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会对两岸关系的稳定性提出质疑。
另外,在一些紧张的政治气氛下,国内外的斗争也会对两岸关系造成压力。
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台海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局势的变化也可能对两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二、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1.经贸关系加深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也进一步加深。
根据统计数据,到2020年底,大陆对台湾的投资额已经超过了1500亿美元,两岸服务业贸易量和服务业部门外资的投资占到了相当比重。
同时,两岸交流不断增加,人员往来频繁。
近年来,台湾对大陆的经济合作区位相对于全球市场显得非常重要。
此外,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两岸也在金融、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而且,两岸在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方面都非常重视,这也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了更多机会。
2.升级和变革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两岸合作的重心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原来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因此,两岸间的产业竞争和合作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形势下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新形势下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4b466585a0116c175f0e48a0.png)
陆 是 台湾 第 九 大 贸 易 伙 伴 ,第 五 大 性 很 强 。 目 前 , 仅 在 长 三 角 和 珠 澜 的 作 用 。总 的 来 说 ,海 峡 两 岸 产 出 口市 场 ,第 二 十 大 进 口 市 场 ; 到 三 角 地 区 就 聚 集 了 约 7 %的 台 商 投 业 间 分 工 已发 展 到 产 业 内分 工 ,并 0 上 世 纪 9 年 代 末 ,大 陆 已 上 升 为 台 0 资 ,主 要 包 括 广 东 、 福 建 、浙 江 、 正 在 从 产 业 内 的 垂 直 分 工 向 产 业 内 湾 第 三 大 贸 易 伙 伴 ,第 二 大 出 口市 江 苏 等 省 , 其 中 以 广 东 和 江 苏 两 省 的水 平分 工 方 向发 展 。
两岸交流
|一
∽0
Il ≯
|n 曩 曩 | | | “ g
静
|
l
。
t≈鬻 冀
两 岸 经 贸合 作 的现 状 与发 展 前 景
文/ 东省 东营 市对 台经 贸促 进 中心 刘 艳 山
两 岸 经 贸 合 作 与 交 流 是 两 岸 关 场 ,第 六 大 进 口市 场 。 到 2 0 年 , 07
地 。 两 岸 经 济 互 惠 互 利 的 效 应 日益 2 台 湾 向大 陆 投 资 积 极 扩 展 .
随 着 大 陆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与 开 发 年 台 资 企 业 工 厂 向 大 陆 转 移 的 深 入
重 心 的 转 变 , 台商 在 大 陆 投 资 格 局 发 展 , 两 岸 产 品 档 次 的 差 异 正 逐 渐
最 为 集 中 。 与 此 同 时 , 台商 投 资 项
系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2 世 纪 7 年 大 陆 成 为 台 湾 第 一 大 贸 易 伙 伴 ; 台 目 的 规 模 也 在 逐 渐 扩 大 ,从 投 资 中 0 0 代 以 来 , 两 岸 关 系 历 经 曲 折 , 并 经 湾 是 大 陆 的 第 七 大 贸 易 伙 伴 、 第 九 小 企 业 转 向 了 投 资 大 型 企 业 ,从 投 历 了 一 系 列 重 大 事 件 的 冲 击 , 但 由 大 出 口市 场 、 第 五 大 进 口来 源 地 以 资 劳 动 力 密 集 型 产 业 逐 渐 转 向资 本 于 两 岸 经 济 具 有 很 强 的 互 补 性 ,两 及 第 一 大 逆 差 来 源 地 。 到 2 1 年 , 00 岸经 贸关 系仍得 到 平稳 快速 发展 , 目前 已 经达 到 一 个 新 高 度 。 两 岸 签 署 了 ECF A协 议 , 两 岸 各 有 2 7 与 5 9 货 物 可 在 未 来 两 年 内 6项 3项 逐 步 实 现 免 关 税 进 入 对 方 市 场 ,还 提 出将设 立 经合 会进 行货 物 贸易 、
四年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
![四年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fd49afd933d4b14e852468c9.png)
《商场现代化》2012年12月(中旬刊)总第704期四年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蒋耀平商务部副部长2008年以来,大陆方面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方针,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与台湾方面共同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一系列历史性突破。
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两岸经济合作由“间接、单向”发展为“直接、双向”,开启了两岸全面“三通”的新时期。
1979年元旦,大陆方面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三通”。
2008年12月15日,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与直接通邮启动。
2009年,以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式启动和两岸正式开通空运定期航班为标志,两岸同胞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双向“三通”全面实现,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间接中转”变“直接通航”,两岸往来更加便利。
直接通航的实现大大降低了相关成本,使两岸同胞切实享受了方便和实惠。
目前,海运方面,大陆和台湾分别开放了72个和13个港口。
据大陆方面统计,2009年至今,海上直航货运量达2.06亿万吨,客运量达526万人次。
空运方面,大陆和台湾分别开放了41个和9个直航航点,空运航班已达每周558班。
二是通邮种类日益增多,两岸联络更加便利。
2008年以来,两岸开办了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小包、包裹、特快专递、邮政汇兑等业务,为两岸同胞互通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
三是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单向”通商变为“双向”。
据大陆方面统计,2009年6月至今,已有126家大陆企业赴台设立了公司或代表机构,投资金额达3.16亿美元,涵盖批发零售、物流、通讯、餐饮、塑胶制品、旅游、金融等多个行业。
其中如中远集团、中钢集团、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全聚德等大陆知名大企业都已入岛,这些企业不仅带进了资金,还促进了岛内就业,据台方统计,赴台投资的大陆企业雇佣岛内员工已达5000多人。
四是赴台旅游逐年增长,台湾民众享受实惠。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开放领域的比较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开放领域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4f16c370722192e4536f6f2.png)
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挑战和发展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78ffb9f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1.png)
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海峡上,商业、文化和政治联系纵横交错。
两个政治体系的巨大差异,曾经使得两岸之间的合作变得艰难。
然而,如今的形势已逐渐发生变化,两岸产业合作获得了不断的发展和扩展。
本文旨在探讨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一、挑战1.政治障碍两岸政治关系一直是两个问题的核心。
尽管民间关系很密切,但政治上的紧张和政治分歧的加深,仍然妨碍了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
特别是台独势力的经济制裁,使得一些台湾企业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2.文化差异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两岸之间存在着不小的文化差异,这是两岸合作的另一个挑战。
在商业和文化交流方面,两岸交流一直受到相当大的困扰。
虽然两岸的民间互动很强,但文化激进分子对于两岸合作做出了许多反对的声音。
3.服务标准服务标准是跨国合作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中小企业在两岸贸易中没能达到其服务标准,合作将很难持续发展。
这也是商业合作中难度较大的问题之一,需要两个政治实体的合作才能解决。
二、发展机遇1.经济互补性台湾在半导体、IT、通讯等领域具有很高的技术实力,而大陆则拥有广大的市场和稳定的制度保证。
两岸经济的互补性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
双方能够在很多领域实现合作,共同拓展市场和经济空间。
2.流动性资本两岸之间的开放,能够带来不少国际资本流入,这为两岸产业合作的深入发展创造了契机。
由于两岸资金和技术的流动,两岸企业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彼此的市场,建立彼此的信任,稳步地发展两岸商业活动。
3.共同利益两岸产业合作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共同利益。
双方共同利益的实现需要政府制度的支持,这就同时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复杂性。
但是如果双方政治机构能够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使得经济合作持续发展,将会使双方取得更大的经济和文化收益。
结语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两岸的产业合作是一种必要的商业模式。
两岸经济互补的特点,以及国际资本的流入,都是支撑两岸产业合作的根本。
当然,也要正视两岸合作中的挑战。
新形势下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新形势下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0e259ee6a1c7aa00b52acb81.png)
新形势下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作者:刘艳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年第03期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是两岸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历经曲折,并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冲击,但由于两岸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经贸关系仍得到平稳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达到一个新高度。
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现状近30年来,两岸经贸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领域不断扩展,层次不断提高,互惠互利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格局已见轮廓。
目前,大陆已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的投资目的地。
两岸经济互惠互利的效应日益显现。
1.两岸互成重要贸易伙伴两岸贸易在大陆和台湾的对外贸易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两岸贸易的迅速发展,两岸市场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强,台湾与大陆已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1990年,大陆是台湾第九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第二十大进口市场;到上世纪90年代末,大陆已上升为台湾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第六大进口市场。
到2007年,大陆成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台湾是大陆的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以及第一大逆差来源地。
到2010年,两岸签署了ECFA协议,两岸各有267项与539项货物可在未来两年内逐步实现免关税进入对方市场,还提出将设立经合会进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与争端机制等4项协商。
可见,中国大陆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而台湾则是中国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三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两岸经贸交流实现质的飞跃。
2.台湾向大陆投资积极扩展随着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与开发重心的转变,台商在大陆投资格局也在发生着相应的转变。
总体上来讲,台商对大陆投资呈现从南向北、从东向西、从沿海向内地的逐渐转移过程,只是转移的程度与速度各地有所不同。
台商投资企业的地域性聚集现象突出,投资的地域性很强。
目前,仅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就聚集了约70%的台商投资,主要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其中以广东和江苏两省最为集中。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及竞争力比较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及竞争力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8a2f92c83c4bb4cf7ecd12e.png)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及竞争力比较作者:许明功来源:《对外经贸》2015年第07期[摘要]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大陆和台湾在服务贸易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服务贸易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比较两岸服务贸易竞争力,可以看出两岸服务贸易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为了进一步促进两岸服务贸易往来与合作,提出以经济发展带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巩固传统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培育新兴服务贸易潜在优势,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加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海峡两岸;竞争力;TC指数;ESI指数[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7-0017-03一、两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及地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大陆服务贸易取得明显进步,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占全球服务贸易份额也在不断上升。
对比来看,台湾地区的服务贸易规模在全球所占比重始终在低位徘徊。
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在多边合作框架下,两岸贸易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服务贸易所占比重有所增加,截至 2013年底,服务业的投资占台湾对大陆投资比重攀升至13%。
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两岸贸易规模快速扩大且主要集中于货物贸易,然而由于岛内一些别有用心人士的不断阻挠与抵制,使得两岸服务贸易进展甚微。
1海峡两岸服务贸易规模及增长趋势自2001年以来,我国大陆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保持快速增长,对比来看,台湾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长较为缓慢,两岸服务贸易规模差距在2003年以后不断扩大,2010年达4倍。
大陆服务贸易出口额存在一定波动,2003年和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出现下滑。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台湾服务贸易额出现小幅下滑,2009年回暖(见图1)。
图1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规模(单位:亿美元)2服务贸易结构分部门来看,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在两岸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通信、金融、专利权使用、保险、建筑及计算机信息等新兴服务业比重相对较小,以旅游业为例,2005—2008年大陆旅游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保持在25%以上,旅游服务项目保持顺差,台湾旅游服务贸易占比也保持在20%以上,但表现为逆差。
海峡两岸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海峡两岸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2eda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8.png)
海峡两岸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徐艳琴,韦樟清,张星(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州350117)摘要:本文采用四维框架对海峡两岸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发现:从R C A 指数和C EP 指数来看,内地数字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强于台湾地区。
分部门看,与台湾地区相比,内地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的竞争力较强,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以及个人文娱服务竞争力较弱。
此外,从T O 指数来看,内地数字服务贸易总体参与国际产业内分工程度低于台湾地区,分部门看,只有金融服务贸易和保险服务贸易参与产业内分工程度比台湾强,其他均弱于台湾地区。
最后,从ES 指数来看,内地和台湾地区的数字金融服务贸易出口相似指数较低,说明内地和台湾地区在数字金融服务部门互补性较强。
为此,海峡两岸可以根据各自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状况,选择合理的路径,有针对性地加强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合作,积极促进两岸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海峡两岸;数字服务贸易;四维框架;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23)10-0115-06C om parat i ve anal ysi s on t he C om pet i t i venes s of C ross -St rai t D i gi t alServi ce T radeX u Y anqi n ,W eiZ hangqi ng ,Z hang X i ng(C oncor d C ol l ege,Fuj i an N or m alU ni ver s i t y,Fuj zhou 350117)A bs t ract :T hi s paper adopt s a f our -di m ens i onal f r am ew or k t o com par e and anal yze t he com pet i t i venes s ofC r os s -St r ai t di gi t al s er vi ce t r ade.T he r es ear ch s how st hat :f r om t he R C A i ndex and C EP i ndex,t he over al l com pet i t i venes s of m ai nl and di gi t al s er vi ce t r ade i ss t r ongert han t hatofT ai w an.B y s ect or ,com par ed w i t h T ai w an,t he com pet i t i venes soft he m ai nl and'st el ecom m u-ni cat i ons ,com put er and i nf or m at i on s er vi ces and ot her bus i nes s s er vi ces i s r el at i vel y s t r onger ,w hi l e t he com pet i t i venes s of f i nanci al s er vi ces ,i nt el l ect ual pr ope r t y s er vi ces and per s onal ent er t ai nm ents er vi cesi sr el at i vel y w eaker .I n addi t i on,accor di ng t o r es ul t s of T O i ndex,t he over al l par t i ci pat i on degr ee of t he m ai nl and'sdi gi t als er vi ce t r ade i n t he i nt er nat i onali nt r a-i ndus t r y di vi s i on of l abor i s l ow er t han t hat of T ai w an.I n t er m s of s ub-s ect or s ,onl y t he f i nanci als er vi ce t r ade and i ns ur ance s er vi ce t r ade par t i ci pat e i n t he i nt r a-i ndus t r y di vi s i on ofl abori ss t r onger t han t hat ofT ai w an,w hi l e t he ot her s ar e w eaker t han T ai w an.Fi nal l y,f r om t he per s pect i ve ofES i ndex,t he s i m i l ar i t y i ndex of di gi t alf i nanci als er vi ce t r ade bet w een t he m ai nl and and T ai w an i sl ow ,i ndi cat i ng t hat t he m ai nl and and T ai w an have s t r ong com pl em ent ar i t y i n t he di gi t al f i nanci al s er vi ce s ect or .T her ef or e,T H E T W O s i des of t he T ai w an St r ai t s can choos e a r eas onabl e pat h accor di ng t o t hei r r es pect i ve devel opm ent s t at us of di gi t al s er vi ce t r ade,s t r engt hen t he cooper at i on i n t he f i el d of di gi t al s er vi ce t r ade,and act i vel y pr om ot e t he com pet i t i venes s of C r os s -St r ai tdi gi t als er vi ce t r ade.K ey w or d :D i gi t alSer vi ce T r ade;C om pet i t i venes s ;Four -di m en-s i onalFr am ew or k收稿日期:2022-12-20基金项目:2021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类一般项目(J A S21484);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数字经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作者简介:徐艳琴(1988-),女,江西乐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服务贸易;韦樟清(1975-),男,福建寿宁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张星(2000-),女,山西阳泉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数字经济。
4493 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493 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41af4c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3.png)
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经济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台湾为例,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地,两岸经济合作关系之密切可以说是空前。
一、两岸经济合作的现状1. 贸易往来两岸贸易往来一直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点。
大陆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台湾对大陆的依存度也在逐年加深。
2019年,两岸贸易额达到了31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
2. 投资合作两岸投资合作也是双方互惠互利的关键领域。
大陆企业在台湾投资有所增加,而台资企业在大陆的投资也不断扩大。
目前,大陆累计批准台资企业设立近11万家,实际利用台湾资金约620亿美元,涉及领域基本涵盖制造业、商务服务、传媒等领域。
3. 人员交流随着两岸交流不断加强,人员交流也逐渐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两岸已开放了多项人员交流措施,例如,赴台旅游、投资、探亲访友等多种情况下的签证、旅游、交流等方面的多种便利化措施。
二、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1. 产业转移目前,随着大陆制造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有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台湾。
以深圳为例,作为产业转移的源头城市之一,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境内新登记台资企业638家,投资总额达到41.9亿美元。
随着产业转移的不断加快,两岸经济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
2. 金融合作目前,两岸金融合作试点,两国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理财公司在业务上进行了很多创新尝试。
例如,允许台湾金融机构在大陆市场发行在台湾上市的理财产品,加快了两岸金融服务业的整合。
3. 互联网合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两岸互联网合作正朝着更加深入的发展方向前进。
目前,多家台湾技术公司已来到大陆市场,例如,台湾最大电商平台PChome旗下的购物搜索引擎MOMO购物,在大陆市场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三、个人观点两岸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岸民众民生福祉的追求方向。
在个人看来,两岸经济合作需要不断推进,让两岸人民在相互合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前景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30abf2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1.png)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前景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前景随着大陆与台湾关系和平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两岸经济合作也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自2018年8月开展的“31条惠及台湾同胞措施”以来,两岸经济交流更加密切,台湾企业和个人也逐渐获得更多优惠政策和市场机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前景也逐渐变得更加乐观。
首先,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取决于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
当两岸政治关系持续改善时,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自然也会越来越健康。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台湾的对大陆出口额达到了约2300亿美元,远超对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额。
这说明,两岸经济合作的规模和潜力是巨大的。
如果政治关系能够持续稳定和平,则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还取决于两岸企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在当前的保护主义潮流和全球贸易动荡背景下,两岸企业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除了抓住市场机遇之外,还需要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此外,两岸人士之间的交流也需要常态化、深入化和广泛化。
这有助于加深相互了解和情感沟通,同时也有助于发掘更多的商机和合作机会。
最后,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还需要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当前的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着诸多变化和挑战,贸易战、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都可能对两岸经济合作带来一定影响。
因此,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应对措施,保障两岸经济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总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前景充满希望,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两岸经济合作的真正意义,不断加强互信、深化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地向前发展。
两岸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两岸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https://img.taocdn.com/s3/m/3b2b65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b.png)
两岸经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当前,两岸经贸合作已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意义以及如何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一、两岸经贸合作的现状近年来,两岸经贸合作持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首先是贸易往来方面,两岸之间的货物贸易规模不断增长。
据统计,去年两岸贸易额超过1500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占主导地位。
此外,两岸之间的服务贸易、人员往来等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次是投资合作方面,两岸企业之间的投资合作积极推进。
大陆企业通过投资台湾企业,获得了市场拓展和技术创新的机会。
而台湾企业则通过在大陆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享受了庞大的市场和低成本的优势。
另外,双方也在金融、科技、农业等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
台湾的金融机构在大陆设立分支机构,为大陆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两岸科技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同时,两岸还在农业合作、人才交流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二、两岸经贸合作的意义两岸经贸合作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经贸合作为两岸关系改善提供了实质性的利益驱动。
通过经济合作,两岸双方的利益相互交融、相互依存,从而减少了敌对对立的可能性,增强了和平稳定的基础。
其次,经贸合作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和互补发展。
大陆拥有庞大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和优良的投资环境,而台湾则在技术、品牌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
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共赢。
此外,经贸合作也为两岸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使得消费品的品种更加丰富,价格更加竞争。
另外,两岸企业的合作使得就业机会增加,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三、实现两岸经贸合作的共同发展繁荣要实现两岸经贸合作的共同发展繁荣,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政策支持。
首先,双方应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的政策沟通。
通过制定更加明确的政策和措施,为两岸企业提供更稳定、更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研究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45a05197cd184254b353561.png)
【摘要】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探讨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以及《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订的背景。
第二章是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文本内容的介绍。
第三章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与《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相比,《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签署主体、市场准入、争端解决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第四章探讨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存在的法律问题。
【关键词】《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服务贸易一体化;紧急保障措施一、《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概述《服贸协议》签订的背景:第一,两岸服务业各有优势,蕴含合作潜力。
从台湾经济看,服务业是其非常重要的部门,从以上表格可知,2013年台湾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56.84%,而大陆占46.1%,服务业在台湾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台湾总就业人口2013年达到1145万人,服务业人口达673万人,占台湾总就业人口的60%。
二、《服贸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解析(一)协议文本《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全文共有4章、24条、63款,可以分为总则部分、义务与规范部分、具体承诺表和其他条款。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规定也符合 gats 第 5 条规定的“涵盖众多服务部门”和“取消现有歧视性措施”的条件。
一般性条款有九条,例如协议的定义、目标、合作等,重要条款共有15条,例如范围、公平待遇和逐步减少服务贸易限制。
(二)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1. 对于放宽对于持股比例的限制。
在电子商务方面,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在福建省设立合资企业,提供在线数据处理交易处理业务,台资股权比例不得超过55%。
比如在金融服务方面,允许台湾的金融机构在大陆设立的资金持股比例超过50%。
展览和会议服务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以独资形式设立会议展览公司。
2. 放宽对营业地域的限制。
例如会议和展览服务,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以跨境交付方式,在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试点举办展览。
如社会服务,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在福建省、广东省以独资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举办养老机构。
两岸关系的前景
![两岸关系的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f3166c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1.png)
两岸关系的前景两岸关系的前景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自从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经历了起伏与波折,但总体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首先,随着两岸经济交流的深入发展,两岸关系的前景愈加乐观。
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推动力。
两岸经济互补性较强,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是双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目前,两岸间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贸易、投资和产业链合作体系,两岸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经验,不断深化产业融合。
其次,两岸人民之间交流往来的增多也为两岸关系前景带来了希望。
旅游、交流、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使两岸人民更加了解彼此,增进互信。
两岸民间团体的交流活动逐渐增多,人们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也在不断加深。
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两岸民众更加渴望和谐稳定的两岸关系,他们具有更强的开放心态和包容精神。
再次,国际社会的变化也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全球化的趋势让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为解决两岸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国际舆论普遍倾向于和平统一的解决方案。
维护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也有助于两岸关系的长久稳定。
然而,两岸关系的未来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政治争议。
尽管两岸关系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仍存在台独等政治力量的干扰。
这些力量试图阻碍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制造分裂。
其次是历史遗留问题。
历史问题一直是两岸关系中的敏感点,有时会引发争议和摩擦。
解决历史问题需要双方保持冷静和充分的沟通交流。
再次是外部干涉的风险。
世界上一些势力试图通过干涉两岸关系来达到自身的利益目标,这些势力干扰了两岸间的和平稳定。
总的来说,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深化、人民交流加强以及国际社会期待将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政治问题、历史问题和外部干涉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难题,但只要双方保持对话和合作的势头,坚持和平稳定的发展方向,两岸关系的前景必将充满希望。
海峡两岸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及竞争力分析
![海峡两岸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及竞争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addab92b160b4e777fcfe2.png)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er Services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作者: 陈银忠
作者机构: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重庆400031
出版物刊名: 长沙大学学报
页码: 26-31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期
主题词: 海峡两岸 生产性服务贸易 竞争力
摘要:在总结海峡两岸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总况及特征的基础上,从总体和部门两个层面上对海峡两岸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危机前后海峡两岸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
海峡两岸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均较弱,台湾总体要强于大陆,但在部门上存在着差异,海峡两岸在生产性服务部门上的合作空间广阔。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态势与政策支持研究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态势与政策支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14e3f2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e.png)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态势与政策支持研究
何望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参考》
【年(卷),期】2014(000)035
【摘要】一、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及对比(一)海峡两岸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 大陆和台湾两岸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如表1所示.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2010~2013年,台湾服务业占GDP比重都高于大陆服务所占比重,两岸服务业比重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大陆服务业比重增速明显高于台湾,说明台湾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大陆服务业发展水平,大陆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总页数】4页(P67-70)
【作者】何望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J], 李俊丽
2.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的合作潜力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两地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比 [J], 朱飞;曾坤
3.《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台湾的影响分析--基于ECFA与CEPA服务贸易条款的比较 [J], 寿芸
4.海峡两岸双边服务贸易研究:基于附加值贸易视角 [J], 林银兴;刘艳
5.服务经济时代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探究——以《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为例[J], 马亚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海峡两岸 ;服务贸易 ;贸易竞争力 [ 中图分 类号]F 7 4 0 . 4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0 8 - 8 8 9 X( 2 0 1 3 )0 3 — 2 0 - 0 8
在着多方 面的互 补性 ,应加 大服务业 的合作 力 度 ,促进 两岸 服务 贸易 的发 展与 合作 ,共 同开拓 国际市场 。 L 1 “ 针对 台湾地 区服 务贸 易竞 争力 问 题的研究较为鲜见 。石正芳 、胡石青等主要研究 了E C F A框架 下两 岸经 贸 的发 展 ; ¨ 陈 萍 、李 红梅等主要研究台湾地区知识型服务业 的发展问 题; l l 丁振辉对两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 了比 较研 究 。 [ 1 6 ]
[ 摘要 ]近年来 ,服务业 的发展促 进了两岸 服务 贸易 的合作 ,但 目前 其合作 水平仍 有待 提高 。相 较于 台湾 ,大陆服务贸易的发展 更加迅速 ;整体而言 ,两岸服务贸易 门类发展很不充分 ,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 。 通过总量与市场 占有率指标 、显 示性 比较 优势指数 ( R C A) 、贸易竞争优势 指数 ( T C)的对 比 ,分 析 了两 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提出两岸 应在 E C F A框架下 ,放宽服 务业政 策 限制 ,推进两 岸服 务业 开放与合 作 ,
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 区的若干意见》 中指 出的 “ 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 台” 与 “ 加 快生态文 明建设” 的主题 范 围。 李碧珍 的研 究表 明,两岸服 务 贸易 国 际竞争 力总 体上均处于劣势;大陆在旅游业和建筑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金融、保险和专利等行业竞争 力极 弱 ;台湾运输服务 业竞争力较 强,金 融保 险服务 业竞争优势相对于 大陆而 言较 强,计算机
与信 息业 以及 专利行 业的竞争力较 弱,故两岸服务 业的合 作具有较 为广 阔 的前景 。吴其 勉 的研 究表 明 ,福建省农 业化肥施用量 、农 药使 用量及禽 畜养殖 产污量分别 与农 业经济增长存 在 “ 倒
u型” 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而农膜使用量与农业实际增加值之 间并不存在这种关系;在农业 面源污染中,禽畜养殖产污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最强,其次分别为农业化肥、农膜 与农
第 3期
李碧珍 :海峡两岸服 务贸易竞争力 比较及合作前景
2 1
务产 业 政策 和进 行服 务产 业规 划 的共 同选 择 。
一
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进行了测度 ,源自究表明大 陆 服务 贸易 的总 体 水平 不 高 ,国 际竞 争 力 较 弱 , 但呈 现 出快 速 发 展 的 势 头 。 卜 在 两 岸 服 务 贸 易 研究 方 面 ,沈丹 阳 、杨 圣 明等认 为 两岸服 务业存
大,在世界经济 中的地位也更加凸显。服务贸易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3—2 6 [ 修 回 日期 ]2 0 1 3— 0 5— 0 2 [ 基金项 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 重点项 目 ( 2 0 1 2 A 0 3 2 ) ;福建省委统战部 B类 人文 社科项 目 ( T B 1 2 0 0 6 S ) [ 作者简介 ]李碧珍 ( 1 9 6 6 一) ,女 ,福建永春人 ,教授 ,博 士 ,主要从事 国际贸易研究 。
、
文 献 综 述
全球 服务 贸易 的快 速 发展 带动 了服 务 贸易领
域 的研 究 ,在 服务 贸易 竞争 力 的研 究 中 ,主要有 理论 和实证 两 方 面 。在理 论上 ,主要对 服务 贸易 的影 响 因素 ,服务 贸 易与经 济增 长 联动 发展 的机 理 、机 制 、模 式进行 分 析 。J o a n n e和 S a b u h o r o 等 研 究 了欧洲 国家服务 贸 易竞 争力 ,指 出了人 力资 本 和知 识 资本 的差距 是 直接 影 响欧洲 各 国服 务贸 易 竞争 力 的重 要 因 素 。 I - 2 ] G u e r r i e r i 和 Me l i c i a n i 的研究 发现 了服 务 贸易 在一 国经 济与 贸 易发展 中 的作用 和影 响 日益扩 大 的 主要 成 因 :一 是服 务在
第1 6卷第 3期
2 0 1 3年 7月
集 美大学 学报 ( 哲 学社会 科 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J i m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随着全球 经济 一体 化 的深 入 发展 和产业 结构 高度化 进程 的不 断加快 ,企业 和个 人对 服务 的需
求 更加 强烈 ,服 务业在 国民经济 中的 比重不 断扩 大 ,服 务 贸 易 在 全 球 贸 易 总量 中 的 比重 不 断 扩
的发展 和深化 ,有 利于 扩大就 业 ,有利 于经 济体 向低碳 方 向转 变 ,带 动经 济 结 构 的转 型 和升 级 。 因此 ,近些 年来 ,加快 发展 现代 服务业 和服 务贸 易 ,增 强服务 贸 易 国际竞争力 , 已经成 为衡 量一 个 国家综合 国力 的重要 指标 ,是 世界各 国制 定服
药的使 用量。这 两个 研 究结论表 明 ,效率对海 西经 济运行至关 重大。 ( 集 美大 学 曾卫 锋)
海 峡两 岸 服 务 贸 易竞 争 力 比较及 合 作 前 景
李 碧 珍 。
( 1 .福建师范大学 闽 台区域研 究中心 ,福建 福 州 3 5 0 0 0 7 ;2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 建 福 州 3 5 0 1 0 8 )
Vo 1 . 1 6, No . 3
J u 1 . , 2 0 1 3
海 峡 西岸 经 济 运 行研 究
【 主持人语 】在我国有关海峡西岸经济区 发展的学术 研究日 趋深入之际, 加强海峡西岸
经济运行研 究是一项具有 战略意义的决策 。本 期发 表 的两篇 文章 ,分别属 于国务 院颁布 的 《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