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一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1、了解《左传》《战国策》《史记》;2、掌握三篇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及其用法、虚词、特殊句式,举一反三;3、熟悉作品,借鉴其人物塑造手法。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为《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

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

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

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点梳理①边陲(例:越国以鄙远。

)②卑微、不尊贵(例:鄙人无以报效。

)③轻视、贬低(例:鄙视他人的努力。

)3.缺①不足、欠缺(例:共其乏困。

)②减少、削减(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利①好处、利益(例:___。

)②利用、得到好处(例:利用自己的优势。

)5.厌①满足、饱足(例:___,___。

)②厌恶、不喜欢(例:厌倦了平淡的生活。

)二)虚词:1.共①共同、一起(例:共同完成任务。

)②供给、提供(例:共其乏困。

)2.与①和、跟(例:与人为善。

)②给予、赠送(例:与___。

)3.以①表示手段、方式(例:以诚待人。

)②表示条件、前提(例:以和为贵。

)③表示目的、结果(例:以无为有。

)改写: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充满古代汉语特色的文章。

其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都有所涉及。

在通假字方面,例如“已”通“矣”,“共”通“供”,“厌”通“餍”,“阙”通“缺”,“说”通“悦”等。

此外,古今异义也是文言语言中常见的现象。

比如,“贰”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示从属二主的动词,也可以表示数词“二”的大写;“鄙”可以表示边陲,也可以表示卑微不尊贵的意思。

在词类活用方面,名词可以作状语、动词,还可以表示使动和意动。

动词也可以作名词和使动。

形容词可以作名词和动词。

数词也可以活用为动词。

这些都是文言语言的特色之一。

最后,在一词多义方面,重要实词如“贰”、“鄙”、“缺”、“利”、“厌”等都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虚词如“共”、“与”、“以”等也存在不同的用法。

总之,《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很好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现象。

10.非有诏不得上(指皇帝下达的命令,即诏书)。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向北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用匣子函封(名词作状语)。

③向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

④象簸箕一样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

⑤马上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答案)》第一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答案)》【基础知识梳理】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阙秦以利晋()5.失其所与,不知()6.秦王必说见臣/秦伯说()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8.今日往而不反者()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10.燕王拜送于庭()11.图穷而匕首见()12.秦王还柱而走()13.卒起不意()14.成五采()15.距关,毋内诸侯()16.张良出,要项伯()1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19.令将军与臣有郤()2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参考答案]1.“已”通“矣”,了2.“共”通“供”,供给3.“厌”通“餍”,满足4.“阙”同“缺”,损害5.“知”同“智”,明智6.“说”通“悦”,高兴7.“陵”通“凌”,凌辱,欺侮8.“反”通“返”,返回9.“振”通“震”,恐惧10.“庭”通“廷”,朝堂11.“见”通“现”,出现12.“还”通“环”,环绕13.“卒”通“猝”,突然14.“采”通“彩”,色彩15.“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16.“要”通“邀”,邀请17.“倍”通“背”,背叛18.“蚤”通“早”,早些19.“郤”通“隙”,隔阂20.“不”通“否”,否则古今异义1、且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4、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困乏,疲倦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古义:那个人今义:对已婚妇女的尊称6、今老矣,无能为也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省名8、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变故今义:十分,极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身上的肉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结果12、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1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1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1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今义:货币1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矛盾双方中的一方1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18、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击今义:垂手拿着1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今义:与“古人”相对,现在人20、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秦伯说,与郑人盟5.失其所与,不知二、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三、一词多义1、贰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不迁怒,不贰过.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②杂然相许.③潭中鱼可百许头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通“”,释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今义:认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贰:贰:鄙:鄙:鄙:鄙:许:许: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③微言大义.④见微知著.⑤国势衰微.5、敝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③使史更敝衣草.6、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子亦有不利焉.④朝济而夕设版焉.7、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8、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朝济而夕设版焉.9、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失其所与,不知.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④吾其还也.许:微:微:微:微:微:敝:敝:敝:焉:焉:焉:焉:以:以:以:以:以:以:以:而:而:而:其:其:其:其:①公从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行李之往来.④何厌之有.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晋军函陵.2.夜缒而出.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越国以鄙远..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6.若不阙秦.7.阙秦以利晋.8.因人之力而敝.之9.邻之厚,君之薄也..10.且贰于楚也.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2.邻之厚,君之薄也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夫晋,何厌之有?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7.敢以烦执事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9.失其所与,不知之:之:之:之:军:夜:封:鄙:、远:赐:阙:利:敝:厚:、薄:贰:荆轲刺秦王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秦王必说见臣通“”,释义: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通“”,释义: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释义: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通“”,释义: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释义: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今义:年长之人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5.北蛮夷之鄙人..鄙人 : 古义:;今义:卑鄙的人,对自己的谦称6.左右既前,斩荆轲..左右:古义:;今义:方位名词7.将军岂有意乎..有意 : 古义:;今义:故意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 : 古义:;今义:表能够、许可9.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购: 古义:;今义:购买10.图穷而匕首见.穷: 古义:;今义:缺少钱财三、一词多义1、兵①不得持尺兵.兵:②不及召下兵.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兵:.①使使以闻大王前一个“使”:..②使毕使于前前一个“使”:..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②荆轲顾笑武阳.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5、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图穷而匕首见.③复前行,欲穷其林.6、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③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④引而不发.7、见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②图穷而匕首见③秦王必喜而说见臣8、乃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②乃今得闻教.③家祭无忘告乃翁.9、以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丹不忍以己之私.③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④使工以药淬之.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⑥以次进后一个“使”:后一个“使”:诚:诚:顾:顾:顾:顾:穷:穷:穷:引:引:引:引:见:见:见:乃:乃:乃:以:以:以:以:以: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3.进兵北略地.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5.发尽上指冠.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8.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9.丹不忍以己之私.10.其人居远未来.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2.群臣怪之.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5.见燕使者咸阳宫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7.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8.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10.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祖:前:北:函:上:厚:使:闻:私:远:迟:怪:鸿门宴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通“”,释义:2.张良出,要项伯通“”,释义: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释义: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释义: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释义: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释义:7.因击沛公于坐通“”,释义: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山东:古义:;今义:指山东省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今义:仔细说来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7.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去:古义:;今义: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三、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②沛公起如厕如:.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 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不人武之。力吾而其敝还·之也,。不”仁亦;去失之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
B.以乱易整,不武
·
C.因人之力而敝之
·
D.又欲肆其西封
·
解析 肆:延伸、扩张。
陪:增加 易:替代 敝:损害 肆:肆意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 B)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朝济而·夕设版焉
又欲肆·其西封
A.“以·”和“而”相同,两个“封”·相同。
B.“以”和“而”不同,两个“封”不同。
C.“以”和“而”相同,两个“封”不同。
D.“以”和“而”不同,两个“封”相同。
乃令张良留谢. : 辞别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请罪,道歉 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感谢 使君谢. 罗敷:“宁可共载不?”:告诉,问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 意图 (7)意 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久之,目似瞑,意. 暇甚:神情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烛之武退秦师》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 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 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最新整理)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最新整理)

必修一第2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夫晋,何厌之有 ____通____,____2.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3.日以尽矣____通____,____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__通____,____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____,____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____通____,____7.卒起不意____通____,____8.秦王还柱而走____通____,____9.要项伯____通____,____10.不敢倍德____通____,____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12.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1.厌 餍 满足 2.知 智 明智,聪明,读zhì 3.以 已 已经 4.陵 凌 凌辱 5.振 震 震慑6.奉 捧 捧着7.卒 猝 仓促,突然,读cù8.还 环 绕9.要 邀 邀请 10.倍 背 背叛 11.蚤 早 早 12.郤 隙 隔阂、嫌怨二、文言实词(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2)若舍郑以为①东道主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②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5)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能,能够(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7)终已不顾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8)诸郎中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10)将军战河北①,臣战河南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南省(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1)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 (2)①把……作为 ②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出使的人 (4)不得志,走投无路 (5)可以用(它)来 (6)袒露一只臂膀 (7)不回头 (8)宫廷的侍卫 (9)意外的变故 (10)①黄河以北 ②黄河以南 (11)……的原因(二)填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焉用亡郑以陪()邻2.朝济()而夕设版()焉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唯()君图()之5.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7.失其所与()8.以()乱易()整,不武9.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10.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11.若属()皆且为所虏12.哙遂入,披()帷西向立13.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4.拔剑切而啖()之1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16.故()遣()将守关者17.坐须臾(),沛公起如()厕18.今闻购()将军之首19.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0.图穷()而匕首见21.愿大王少假借()之22.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增加;2.渡河 /防御工事;3.……之后/延伸、扩张;4.句首语气词:希望 /考虑;5.戍守 /于是;6.没有/达到 /依靠;7.结交、亲附;8.用 /改变;9.合力;10.料想;11.你们这些人;12.揭开;13.瞪眼 /竖起 /眼眶;14.吃;15.都是“尽”的意思;16.特意 /派遣;17.一会儿 /往,去;18.用重金收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最新精品资料《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

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夜,在夜里。

既东封郑:东,在东边。

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军,驻扎。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

与郑人盟:订立盟约。

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肆其西封:肆,扩张。

3、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

削减。

4名词使动用法,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

使…得到好处。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

损害。

4、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

一、古今异义:今:现在。

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行李:出使的人。

夫人:那人。

去:离开,距离。

二、不变句式:言于……曰:对……说。

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短语五、分外句式: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辞曰敢以(之)烦执事3、变式句(倒装句):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宾语前置:何厌之有:何有厌?六、重点虚词:之1、代词。

2、助词:(1)“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3)提前宾语(4)补足音节无实义。

3、动词,到,去,往。

以1、介词,凭借,用。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贰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②不迁怒,不贰.过贰: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鄙: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鄙:3、许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许:②杂然相许.许:③潭中鱼可百许.头许: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4、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微:③微.言大义微:④见微.知著微:⑤国势衰微.微:5、敝①因人之力而敝.之敝: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敝:③使史更敝.衣草敝:6、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③子亦有不利焉.焉:④朝济而夕设版焉.焉:7、以①以.其无礼于晋以:②敢以.烦执事以:③越国以.鄙远以:④焉用亡郑以.陪邻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⑥以.乱易整以:⑦阙秦以.利晋以:8、而①今急而.求子而:②夜缒而.出而: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而:9、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其:②失其.所与,不知其: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其:④吾其.还也其:10、之①公从之.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之:③行李之.往来之:④何厌之.有之:三、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今义:认为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今义:一般人的妻子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晋军.函陵军:2.夜.缒而出夜: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4.越国以鄙远..鄙:、远: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6.若不阙.秦阙:7.阙秦以利.晋利:8.因人之力而敝.之敝:9.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10.且贰.于楚也贰: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2.邻之厚,君之薄也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夫晋,何厌之有?6.晋军函陵,秦军氾南7.敢以烦执事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9.失其所与,不知荆轲刺秦王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秦王必说见臣通“”,释义: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通“”,释义: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释义: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通“”,释义: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兵①不得持尺兵.兵:②不及召下兵.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兵:2、使①使使..以闻大王前一个“使”:后一个“使”:②使.毕使.于前前一个“使”:后一个“使”:3、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诚: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诚:4、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顾:②荆轲顾.笑武阳顾: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5、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②图穷.而匕首见穷:③复前行,欲穷.其林穷:6、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引: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③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引:④引.而不发引:7、见①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②图穷而匕首见见:③秦王必喜而说见臣见:8、乃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乃:②乃.今得闻教乃:③家祭无忘告乃.翁乃:9、以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②丹不忍以.己之私以:③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以:④使工以.药淬之以:⑤不敢兴兵以.拒大王以:⑥以.次进以:三、古今异义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今义:年长之人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5.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今义:卑鄙的人,对自己的谦称6.左右..既前,斩荆轲左右:古义:;今义:方位名词7.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今义:故意8.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今义:表能够、许可9.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购:古义:;今义:购买10.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今义:缺少钱财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3.进兵北.略地北: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5.发尽上.指冠上: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厚:7.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使:8.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闻:9.丹不忍以己之私.私:10.其人居远.未来远: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12.群臣怪.之怪: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5.见燕使者咸阳宫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7.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8.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10.臣乃得有以报太子鸿门宴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通“”,释义:2.张良出,要项伯通“”,释义: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释义: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释义: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释义: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释义:7.因击沛公于坐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如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②沛公起如.厕如: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精校版)(含答案)
法,以……为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
(5)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6)动词作名词,恩

(7)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8)名词作状
语,用匣子(9)名词作状语,早晚(10)动词使 动用法,使……听到(11)名词作动词,驻扎
(12)名词作动词,取道(13)名词作状语,像翅
膀一样(14)名词作动词,登记在册(15)形容
词作动词,接触、沾染(16)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破
三、文言虚词(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或作用)
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斧斤以时入山林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7丹不忍以己之私
8使工以药淬之
9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10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2焉用亡郑以陪邻
(二)填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焉用亡郑以陪
2•朝济(
3.既(
4•唯(
5•使杞子、
6•微(

7•失其所与.(
8•以(
9•臣与将军戮力10•然不自意(
11•若属(
12.哙遂入,披.
13.瞋目( 目眦(
14.拔剑切而啖.
15.杀人如不能举(

16.故(
17.坐须臾
18.今闻购
19.樊将军以穷困
20.图穷(
(三)填出下列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4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5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6烟涛微.茫信难求
7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2)鄙①蜀之鄙有二僧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新课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新课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②què城楼城阙。

③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④quē通“缺”5、微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 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 使……疲敝【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文言文知识梳理答案-语文-新课标课程标准

文言文知识梳理答案-语文-新课标课程标准

参考答案文言文知识梳理(一)【知识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一、1.“共”通“供”;2.“知”通“智”;3.“已”通“矣”;4.“说”通“悦”。

二、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出使的人;3.缺少(的东西);4.那个人。

三、1.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是“以……为边邑”/边远的地方/见识短浅/自谦之词;2.答应/表处所/赞同/表约数;3.假如/似乎,好像/比得上;4.疑问代词,何/兼词,在那里/疑问代词,哪里。

四、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2.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3.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盟,名词作动词,结盟;5.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6.远,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

五、1.宾语前置句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2.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3.省略介词“于”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4.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

荆轲刺秦王一、1.“说”通“悦”;2.“反”通“返”;3.“振”通“震”;4.“还”通“环”;5.“卒”通“猝”;6.“且”通“雎”。

二、1.走投无路;2.眼泪;3.袒露一只臂膀;4.礼品;5.宽容、原谅;6.跑;7.宫廷的侍卫;8.掷击;9.大腿;10.近臣。

三、1.显露/会见/表被动;2.道歉/告诫/辞别/拒绝;3.宽容、原谅/借给/借助;4.封装/边界/以……为疆界。

四、1.破,动词使动用法,使……破;2.迟,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迟;3.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4.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五、1.判断句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2.“与”后省略“之”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3.定语后置句太子和门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4.定语后置句站在殿上陪侍君主的臣子们。

5.状语后置句蒙嘉先替荆轲在秦王面前说好话。

6.状语后置句燕王还在朝廷上举行了拜送仪式。

7.被动句父母及宗族都被杀戮和没收了。

8.被动句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可以消除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不知()3.无能为也已()4.秦伯说()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带的包裹古义:________________3.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2.许公曰:“……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3.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徐公不若君之美也()4.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越国以鄙远()3.既东封郑()4.与郑人盟()5.既东封郑()6.越国以鄙远()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2.今日往而不反者()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秦王还柱而走()5.卒起不意()6.侍医夏无且()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义:贫穷古义:________________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________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古义:________________4.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货币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愿大王少假借之今义:假装借给古义:________________ 6.秦王还柱而走今义:步行古义:________________ 7.诸郎中执兵今义:称中医医生古义:________________ 8.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今义:提起古义:________________ 9.断其左股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古义:________________10.左右既前,斩荆轲今义:左边右边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见图穷而匕首见()未得与项羽相见()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谢前为谢曰()多谢后世人()乃谢客就车()阿母谢媒人()3.假愿大王少假借之()人多以书假余()假舆马者()4.封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又欲肆其西封()既东封郑()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秦将王翦破赵()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群臣侍殿上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嘉为先言于秦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燕王拜送于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令将军与臣有郤()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沛公居山东时今义:山东省古义:________________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义:________________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今义:①出去和进来;②(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的情况。

古义:________________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今义:副词,很古义:________________5.而听细说今义:详细说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今义:河北(南)省古义:________________7.再拜献大王足下今义:又一次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顾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计不知所出耳()2.胜沛公不胜杯杓()刑人如恐不胜()予观夫巴陵胜状()百战百胜()3.辞卮酒安足辞()大礼不辞小让()停数日,辞去()4.道道芷阳间行()行军用兵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于是废先王之道()5.急良曰:“甚急!”()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大王必欲急臣()6.为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窃为大王不取也()君王为人不忍()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籍吏民,封府库()4.范增数目项王()5.刑人如恐不胜()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8.吾得兄事之()9.常以身翼蔽沛公()10.项伯杀人,臣活之()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2.拔剑撞而破之()13.此其志不在小()14.素善留侯张良()15.沛公今事有急()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大王来何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安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吾属今为之虏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步步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C.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削减2.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币:钱币B.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C.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受、遭受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老交情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夫妻D.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夜缒而出②又前而为歌曰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烛之武退秦师⑥箕踞以骂曰⑦越国以鄙远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①②③B. ④⑤⑦C. ②③⑧D. ①⑥⑧6.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因人之力而敝之②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答案部分烛之武退秦师一、1.“共”通“供”;2.“知”通“智”;3.“已”同“矣”;4.“说”通“悦”。

二、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出使的人;3.缺少(的东西);4.那人,指秦穆公。

三、1.边邑,这里用作动词,是“以……为边邑”/边远的地方/见识短浅/自谦之词;2.答应/表处所/赞同/表约数;3.假如/似乎,好像/比得上;4.疑问代词,何/兼词,在那里/疑问代词,哪里。

四、1.军,名词做动词,驻军;2.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3.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盟,名词做动词,结盟;5.东,名词做状语,在东边;6.远,形容词做名词,边远的地方。

五、1.宾语前置句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2.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3.省略介词“于”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