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计时器使用教案
打点计时器教案
![打点计时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0d532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7.png)
打点计时器教案计时器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计时器的原理和功能;2. 学生能够使用计时器进行计时;3. 学生能够通过计时器进行简单的时间比较和计算;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计时器(可以是手表、手机或计算机上的计时功能);2. 课件或实物图片,介绍计时器的原理和功能;3. 计时器的使用示范。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5分钟)通过展示计时器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提问引导他们思考计时器的作用和功能。
第二步: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或实物图片,介绍计时器的原理和功能。
解释计时器是一种用来测量和记录时间的工具,可以按照设定的时间显示和记录时间的流逝。
第三步:示范操作(10分钟)老师使用计时器进行简单的计时操作,如设定一个倒计时时间并开始计时。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计时器的显示和变化。
第四步:学生实践(10分钟)让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使用计时器进行简单的计时操作。
可以设置一些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倒计时,如10秒倒计时。
鼓励学生互相观察、交流和比较自己计时的结果。
第五步:问题探究(15分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计时器进行观察和计算。
问题1:你平时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问题2:你多长时间可以写完一篇作文?问题3:用计时器计算一下,你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多长?鼓励学生使用计时器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得出准确的答案。
第六步:小结复习(5分钟)回顾计时器的原理和功能,总结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七步:拓展延伸(1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计时器的实验,通过计时器观察和记录一些时间的变化。
可以提供一些实验题目供学生选择,如:实验1:观察10分钟钟的秒针运动多少圈?实验2:观察一颗种子从播种到发芽需要多长时间?实验3:观察热水瓶中的水温随时间的变化。
鼓励学生按照科学实验的步骤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最后总结实验结果。
第八步: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让其他同学提问并互相讨论。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631f9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b.png)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教案: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速度,能够描述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的实验方法。
3.学会使用实验数据计算速度。
教学准备:1.手持打点计时器2.直线轨道3.小车/小球4.计时器5.长尺子/测量仪器6.纸和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约5分钟)教师可以开始此教案前,先引入活动。
可以提问学生们,什么是速度?他们在生活中如何描述速度?让学生们简单描述几个速度场景,如跑步、自行车骑行、汽车行驶等。
引导学生们思考速度与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Step 2:引入打点计时器(约5分钟)将手持打点计时器展示给学生们。
解释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示范操作)使用打点计时器,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准确地测量速度。
Step 3:实验准备(约1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条直线轨道、小车/小球,并放置在桌面上。
2.学生使用尺子或测量仪器测量轨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确保每个小组轨道长度一致。
3.学生在轨道上标出起点和终点,并记录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
4.学生使用打点计时器和计时器准备进行实验。
Step 4:实验步骤(约30分钟)1.学生将小车/小球放在轨道起点。
2.一个学生使用打点计时器,一个学生使用计时器。
3.学生A按下打点计时器的按钮,学生B同时开始计时。
4.学生A轻推小车/小球,让它沿轨道滑行到终点。
5.学生B在小车/小球到达终点时停止计时。
6.学生A在小车/小球到达终点时停止打点计时器。
7.学生A和学生B记录下给出的数据。
Step 5:计算速度(约15分钟)1.学生计算小车/小球的速度。
速度(v)=距离/时间。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速度,并填写到记录表中。
Step 6:数据分析(约15分钟)1.学生将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并填写到数据表中。
2.学生使用数据进行分析,讨论速度的变化情况。
可能存在的因素包括小车/小球的质量、起始位置、施加的力等。
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e6cf4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a.png)
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教案标题: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行速度测量;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打点计时器;2. 直线轨道或平坦的地面;3. 物体(如小球、小车等);4. 计时器;5. 计时器记录表格;6. 计算器;7. 实验记录表格;8.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速度的定义,并与他们讨论速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实验设计:1. 解释实验的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在直线轨道上的速度。
2.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所需的材料和步骤,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实验步骤:1. 将直线轨道放置在水平的表面上,确保其平整和稳固。
2. 将打点计时器放置在轨道的一端,并确保其与轨道垂直。
3. 将物体放置在轨道的起始位置,并确保其静止。
4. 请一个小组成员按下打点计时器的开始按钮,并同时释放物体。
5. 打点计时器会记录物体通过不同位置的时间间隔。
6.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准确的平均数值。
数据记录与分析:1. 学生使用计时器记录表格,将不同位置的时间间隔记录下来。
2. 学生计算每个位置的速度,公式为:速度=距离/时间。
3. 学生绘制速度-时间图表,并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解释速度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实验报告:1.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
2. 提供学生实验报告模板,并指导学生按照科学报告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
3. 引导学生分享实验报告,并进行同伴评价和讨论。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方案,例如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斜度的斜面上的速度。
2.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探究,例如研究速度对于不同运动方式(如步行、跑步、自行车等)的影响。
打点计时器使用教案
![打点计时器使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5a389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13.png)
打点计时器使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3.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2. 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及功能3.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4.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5.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2. 难点: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2. 利用演示法展示打点计时器的实际操作过程。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打点计时器在物理学实验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3. 演示打点计时器的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工作原理。
4. 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打点计时器,进行物体运动速度的测量。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计算物体运动速度,分析实验结果。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打点计时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操作的技能。
3. 评价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打点计时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打点计时器,提高其性能。
3. 鼓励学生进行打点计时器相关的创新实验。
八、教学资源1. 打点计时器设备。
2. 实验所需的物体。
3.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
4. 相关教学课件、教案、实验报告模板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尝试其他教学方法。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设计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247c9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8.png)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打点计时器;2.平直的跑道;3.计时器;4.实验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引入问题: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运动同样距离的速度会有所不同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内容:请对此进行思考并简单说一说你的观点。
Step 2 导入概念1.教师介绍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2.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移动的距离/移动所需的时间。
Step 3 实验设计1.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设备:打点计时器、跑道和计时器。
2.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测量其在跑道上移动的距离,并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移动所需的时间。
3.学生记录实验方案和所用设备:实验方案:选择一个物体,在跑道上划出一段固定的距离,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移动距离,然后使用计时器测量物体移动所需的时间。
所用设备:打点计时器、跑道、计时器。
4.学生讨论和选择适当的实验距离和时间间隔。
Step 4 实验操作1.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移动距离,并记录数据。
3.学生使用计时器测量物体移动所需的时间,并记录数据。
Step 5 数据分析与讨论1.学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2.学生讨论结果: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速度是否相同?是否存在变化?为什么?Step 6 实验总结1.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速度是不同的,这是因为速度的计算是移动的距离除以移动所需的时间。
2.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速度受到时间的影响,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四、教学延伸1.针对优秀生补充讲解其他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如加速度等。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45e7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4.png)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教案标题: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用公式计算速度。
2. 掌握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速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1. 打点计时器2. 直线跑道或平坦的地面3. 不同物体(例如小车、球等)4. 计时器或手表5. 纸和笔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速度的概念,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2. 通过简单的例子,如汽车行驶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等,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实验步骤:1. 将直线跑道或平坦的地面分成适当的距离段,并在每个距离段的起点和终点处标记出打点位置。
2. 将打点计时器放置在起点处,并准备好一个物体(例如小车)。
3. 让一个学生控制打点计时器,另一个学生控制物体,当打点计时器启动时,物体开始运动。
4. 当物体经过每个距离段的终点时,打点计时器发出一个声音或光信号,记录下此时的时间。
5. 重复步骤4多次,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6.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每个距离段的速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数据分析:1. 让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并帮助他们分析数据,找出规律。
2. 引导学生发现速度与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即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3. 让学生比较不同距离段的速度,讨论为什么速度会有所不同。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物体(例如球)进行测量,比较不同物体的速度。
2. 让学生尝试改变距离段的长度,观察对速度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情况,并讨论如何减小误差。
总结:1. 整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帮助他们总结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强调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例如计算自行车或步行的速度等。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记录的数据和计算速度的准确性。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设计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e826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8.png)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授课目标:1.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行速度测量。
3.发展科学实验观察及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示范讲解法教学准备:1.打点计时器2.平滑表面的桌子或地面3.测量距离的标尺或测量带4.物体(例如小车、滑块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引入实验主题,简要解释什么是速度,并讨论为什么速度是重要的物理量。
2.引出实验问题:“我们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步骤二:实验规划1.介绍实验材料和设置。
2.解释实验步骤:a.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使其靠近边缘。
b.将物体放在打点计时器前方,确保物体中心与打点计时器的传感器对齐。
c.做好准备后,轻轻推动物体使其通过打点计时器。
d.记录物体通过打点计时器所用的时间。
步骤三:实施实验1.课堂示范:老师在示范台上设置实验装置并展示操作过程。
2.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至少重复三次实验。
步骤四:数据处理1.学生讨论并整理每组实验结果的数据记录。
2.将每次实验的时间数据求平均值,得到物体通过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平均时间。
步骤五:计算速度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数据计算速度。
2.解释速度计算公式(速度=距离/时间)。
3.学生计算各组物体的速度,并进行数据汇总和比较。
步骤六:实验分析1.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体的速度差异,并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
步骤七:归纳总结1.回顾实验目标,与学生一起总结并归纳关于速度测量的要点。
2.提醒学生速度可以是正数或者负数,取决于物体运动的方向。
步骤八:延伸拓展1.鼓励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实验方法,如何提高测量精度。
2.探讨物体速度与其运动状态(匀速或变速)之间的关系。
步骤九:实验报告1.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处理、结果讨论等内容。
2.强调报告的格式和要求。
教学评估:1.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准确。
2.学生对速度测量的理解和计算是否正确。
打点计时器教案
![打点计时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b8461acc7931b765ce15c9.png)
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导学1:打点计时器【自主学习】一、电磁打点计时器:观察打点计时器阅读教材,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_________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_伏,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二、电火花计时器: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说明书了解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电火花计时器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伏,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振针每隔 s打一次点。
这种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实验误差小。
导学2: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实验目的:1、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能根据打出的纸带计算打几个点所用的时间,会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能根据纸带粗略测量纸带的瞬时速度,认识v-t图象,并能根据v-t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通过速度测量过程的体验,领悟两个方法:一是用图象处理物理数据的方法;二是极限法或说无限趋近法,加强一个认识,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标准。
二、实验原理tsv三、实验器材:电源,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四、实验步骤: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复写纸的下面。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用导线分别与6V的低压交流电源的接线柱相连接。
教学设计3. 打开电源开关,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列小点。
4.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5.重复以上步骤再做两次五、实验处理: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进行数据分析,从能看得清楚的某个点数起,往后数出若干个点。
如果数出n个点,点子的间隔数则为(n-1)个,用t=0.02⨯(n-1)计算出纸带的运动时间t。
2.用刻度尺测量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利用公式tsv=计算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一中。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教案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d49d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3.png)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教案教案标题: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教案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计算速度;2. 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行测速实验;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
教学资源:1. 打点计时器;2. 直线轨道;3. 小车;4. 计时器;5. 测量尺。
教学准备:1. 准备直线轨道,确保其平整且无明显摩擦;2. 确保打点计时器和小车的正常运行;3. 准备足够的计时器和测量尺供学生使用。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速度的概念,即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走过的距离;2. 提问学生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引导学生思考测速实验的必要性。
实验步骤:1. 将直线轨道放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其平整且无明显摩擦;2. 将小车放置在直线轨道的起点处;3. 将打点计时器置于直线轨道的终点处;4. 启动打点计时器,并同时释放小车;5. 小车通过终点时,打点计时器会发出声音,记录下打点计时器显示的时间;6. 使用测量尺测量小车起点到终点的距离;7.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计算速度。
数据处理与分析:1. 将实验中测得的时间和距离数据整理成表格;2. 根据速度的定义,计算每次实验的速度;3. 将不同实验的速度进行比较和分析,讨论可能的误差来源;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设计,减小误差。
实验报告:1.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结论等内容;2. 强调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鼓励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其他物体的速度,如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2. 鼓励学生设计其他与速度相关的实验,拓展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评估:1.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2.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评估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3. 通过课堂小测、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c75cb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c.png)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2. 打点计时器的操作方法3. 速度的计算公式4.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及速度的计算。
2. 难点:打点计时器的精确使用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速度计算公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打点计时器及其配件2. 实验用具:尺子、笔、纸等3.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导入】(简要介绍打点计时器的作用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讲解】1. 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讲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示例演示)2. 打点计时器的操作方法(讲解打点计时器的操作步骤,示例演示)【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动手操作打点计时器,进行物体运动速度的测量)2. 数据收集与处理(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计算物体速度,讨论结果)【总结】1.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2. 学生提问、解答疑问3.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和反馈六、教学过程1. 实验操作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包括设备的连接、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方法。
2.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七、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打点计时器稳定工作,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实验误差。
2.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尤其是电源线和数据线的连接,防止绊倒或损坏设备。
3. 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八、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包括速度-时间图和数据分析。
打点计时器使用教案
![打点计时器使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3bca2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3.png)
打点计时器使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
2. 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2. 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及功能。
3.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
4. 数据采集与处理。
5.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2. 难点:数据采集与处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打点计时器及其配件。
2.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 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
2. 讲解:讲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3. 演示:教师演示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学生跟随操作。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进行数据采集。
5.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10.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打点计时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学生能熟练操作打点计时器,正确进行数据采集。
2. 学生能理解并解释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3. 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并在实验报告中体现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
七、实验安全与环保:1. 学生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确保设备稳定,防止意外伤害。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电安全,避免触电。
3. 使用完毕后,应将设备归位,保持实验室整洁。
八、教学策略:1. 采用“示范-操作-练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适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疑惑。
九、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打点计时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其他类型的计时器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67f8614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0.png)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其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速度的测量。
2.教学难点: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测量物体速度的?(2)学生回答:可以使用速度计、测速仪等。
2.讲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1)教师展示打点计时器实物,并简要介绍其构造和作用。
(2)教师讲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当电源接通时,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下等间隔的点,通过测量纸带上的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从而求出速度。
3.实验演示(1)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
(2)教师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连接好电源。
(3)教师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调整好纸带的位置。
(4)教师启动打点计时器,并让小车在纸带上运动。
(5)教师关闭打点计时器,取出纸带,展示给学生看。
(6)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纸带上的点,并讲解如何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计算速度。
4.学生分组实验(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台打点计时器。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提醒注意事项。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纸带上的点,并记录数据。
(4)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小车的速度。
5.实验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结果。
(2)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实验技巧。
6.课堂小结(2)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巩固知识点。
7.课后作业①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②分析打点计时器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实验演示、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分析与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华教教案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华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5cc3c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e.png)
打点计时器与加速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打点计时器的原理与使用1.1 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及作用1.2 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1.3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2. 物体运动速度的测量2.1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2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3. 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3.1 加速度的定义3.2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3.3 加速度的物理意义4. 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运动加速度4.1 实验原理及方法4.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4.3 数据处理与分析5.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5.1 控制变量法原理5.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5.3 数据处理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和加速度。
3. 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4. 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加速度的定义。
2. 利用演示实验展示物体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过程。
3. 运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4.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打点计时器在物理学实验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掌握基本使用方法。
3. 演示物体运动速度的测量: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展示速度的测量过程。
4. 讲解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5. 演示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加速度:进行实验,展示加速度的测量过程。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华教教案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华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2c57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c.png)
打点计时器与加速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
3.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
4.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加速度。
5.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实验方法。
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进行物体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
3. 采用讨论法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打点计时器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物体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实验。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打点计时器在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作业练习,评价学生对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测量物体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正确性。
3. 考察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包括数据误差的认识和修正方法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打点计时器及其配件:纸带、墨水、复写纸等。
2. 实验器材:尺子、计时器、滑轮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4. 相关练习题和参考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 第二课时:进行物体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实验。
3. 第三课时: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教案:打点计时器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教案:打点计时器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557158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d.png)
高中物理教案:打点计时器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 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能准确测量并记录物体的位移和时间。
- 理解纸带上点迹所代表的信息,学会计算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如描点法绘制速度-时间图像。
-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 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乐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
- 难点:如何准确读取纸带数据,计算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 提问复习:如何测量物体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对应的时间?引出打点计时器作为同时记录位置和时间的工具。
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打点计时器的分类和组成:- 介绍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强调电源要求及打点频率(如50Hz时,每隔0.02s打一次点)。
2.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 播放教学视频或现场演示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步骤。
-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使用步骤,教师补充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的位移和时间。
-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0分钟)- 学生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小车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 引导学生使用描点法绘制速度-时间图像,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课知识点,强调打点计时器的重要性和应用。
- 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思考如何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教学资源:- 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小车、纸带、刻度尺、学生电源、导线等。
- 多媒体课件,包括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图、工作原理视频等。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华教教案
![打点计时器、加速度华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7c538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a.png)
打点计时器与加速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基本使用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 打点计时器的基本使用方法3. 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4.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5.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基本使用方法;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的实验方法。
2. 教学难点:打点计时器的精确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基本使用方法,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2. 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打点计时器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基本使用方法,加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3.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的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总结物体运动规律,分析实验结果。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实验操作步骤:1. 组装实验器材: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台上,连接好电源和数据采集器。
2. 调整实验台:确保实验台水平,使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尽量减小。
3. 准备物体:选择适当的物体,如小车或滑块,并在其上贴上纸带,以便记录运动轨迹。
4. 设置数据采集器:设定适当的采集频率和采样长度。
5. 开始实验:释放物体,使其在实验台上进行直线运动,启动数据采集器。
6. 结束实验:当物体运动结束后,关闭数据采集器,停止打点计时器。
7.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2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d6af19cd6c85ec3a86c2c55a.png)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2 .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描点法画图象的方法,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数学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2.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二、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
2.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三、教学难点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测定物体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不停变化时,测定某时刻的速度更是比较困难的,如上下飞舞的蝴蝶,要确定它某一时刻的速度是很困难的。
我们现在只研究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测量问题。
新课讲解:、电磁打点计时器教师布置学生对照仪器看说明书,引导学生注意其重点:观察打点计时器并阅读其使用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各部分的名称、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如图1 —4—1所示•工作电压为4 V〜6 V.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0。
02 s打一次点•通电以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 当接通电源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面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局期一致,即为0。
打点计时器教案
![打点计时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cb01319b6648d7c1c74675.png)
第四讲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重点)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重点)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考点)4.对纸带数据的处理。
(难点)5.画图象的方法。
(难点)【第二部分】高频常考知识点总结一、仪器1.打点计时器的认识2.工作原理(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其工作电压为多少?(2)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使用这种电源时,每隔多长时间打一个点,即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记录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能不能记录时间?(4)说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如图1—4—1所示。
(5)复写纸放在纸带上边还是下边?(6)解释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4—2所示,它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一种误差小?原因是什么?二、使用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4—3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怎样从打出的纸带中获取数据?(2)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用纸带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根据v=△x/△t,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的乘积。
)(3)在打出的B、C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图1—4—3(4)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3.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1)在图1—4—3中求出B、C之间的平均速度,如果要求不很精确,能否用该平均速度表示B点右边一点的瞬时速度?(2)能否把该点的速度表示的更准确一点?(3)如果想每隔0.1s测一次速度,应怎么办?(4)把测量所选“测量点”在内的一段位移填入表格。
(5)引导学生求出上述“测量点”附近的平均速度。
物理: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教案)
![物理: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268c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2.png)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教案)一、介绍两种计时器、构造及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小车三、实验步骤(1)把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的套在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的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已经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
(2)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4V-—-6V电源插座上.(3)按下开关,用小车水平的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列小点。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
如果共有n个点,点子的间隔数就为n-1个,用t=0。
02(n-1)s计算出纸带的运动时间t.(5)用刻度尺测量一下,打下这些点,纸带通过的距离s有多长。
(6)利用公式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1中.1(7)在纸带上找出连续的6个点,分别标上记号o、a、b、c、d、e。
用刻度尺测出两个相邻点间的距离s1、s2、s3、s4、s5(如图所示)把数据填入表2中。
根据这些数据,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判断纸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并把判断的结果和理由写清楚。
表2四、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1如果把这些平均速度看成各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立即就可以看出,这辆小车每经过相等的时间(0.1s),速度变化相等。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_____2、也可以用所计算的速度值,描绘出速度图像,利用图像斜率计算加速度五、注意事项:(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以免在拉纸带时晃动它,并要轻轻试拉纸带,应无明显阻滞现象,同时复写纸应该能随纸带的移动而移动。
必要时,可通过定位轴的前后移动来调节复写纸的位置。
(2)若纸带上出现双点或漏点现象,可通过适当调整振动片的长度予以纠正,若纸带上出现拖痕和点迹不清,应调整振针长度。
六、课后思考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打点纸带上,如果点子的分布不均匀,那么,是点子密集的地方运动速度比较大,还是点子稀疏的地方运动速度比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教案
课题: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授课日期:年月日;共用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基本结构,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
2、经历使用打点计时器的过程,能正确、熟练的使用打点计时器
3、会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理解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
所采用的思想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瞬时速度
4、能运用实验数据描绘速度—时间图像
5、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量一
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6、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并养成尊重他
人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三、教学难点:
1、对纸带数据的处理。
2、画图象的方法。
四、教具(实验)准备: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刻度尺、小车
新课引入:学生回答上节课的思考题,提出方案。
(确定在一定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计算时间较短间隔的平均速度当做此间隔间某点的瞬时速度)实验中我们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测定速度的。
新课讲授:
1.打点计时器的认识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其工作电压为多少?
(2)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使用这种电源时,每隔多长时间打一个点,即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记录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能不能记录时间?
(4)说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
(5)解释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它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一种误差小?原因是什么?
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操作注意:
(1)固定打点计时器:将打点计时器纸带限位器与长木板纵轴位置对齐,使纸带、小车拉线和定滑轮在一条直线上
(2)会用复写纸调节片:安装复写纸时,先将复写纸调节片向外拉出,将复写纸圆片孔套在复写纸定位销上,向里推调节片,可调节复写纸的位置
(3)将纸带穿过限位孔,从复写纸下穿过压纸框,从另一侧限位框穿出
(4)电源是50Hz、4-6V的交流电。
开启电源等待1-2s再由小车拖动纸带。
纸带打完后立即切断电源,这样做可以避免因线圈发热而导致损坏
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要让学生按步骤有序操作,并打出几根纸带。
问题1:为什么要先打开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先工作1—2s再松手打纸带?可不可以先松手再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老师总结: 打点计时器打开电源后要经过一个短暂的时间才能稳定工作,所以应先打开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1—2s后才能松手打纸带。
这样做可以减小误差
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有哪些情况?
老师总结:1、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
*2、调整打点计时器。
(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动幅度太小了,可以调节振动
片的位置;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碍了振动片使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调节到原来的位置;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节振针直到能打出点为止)
3、可能是选择的4—6V 的电压太低,可适当调高电压,但不得超过10V 如果上述情况都检查后还存在问题,则可能是因为永久磁铁磁性不强引起的,需要更换打点计时器
处理数据:
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从打出的纸带中获取数据?指导学生用列表格的形式把数据列出。
(如何选择第一点,如何测量读数减小误差:在纸带上选取计数点,测量计数点之间长度时要用量程在30cm 以上的直尺一次测量多组计数点间数值,用长刻度尺对齐各计数点,不移动尺子,读出各计数点间长度值,避免测量误差的积累)
(2)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用纸带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根据t
x v ∆∆=,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 的乘积。
)
(3)在打出的B 、C 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完成书上P21页表格)
(4)可以根据表格中数据画出速度--时间图像(用平滑的直线),反映速度变化情况 分析:由速度--时间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图线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我们说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都相等,这种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思考: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 ,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