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要点.doc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要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派复习重点第三单元收入与分派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派考点一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生产决定分派,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决定分派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推行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
1、按劳分派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花费品分派的基来源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需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给的劳动 (包含劳动数目和质量)为尺度分派个人花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推行按劳分派,有益于充足调换劳动者的踊跃性与创建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 按劳分派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派制度,是结过去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盘剥制度的根本否认,是消灭和除去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表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均匀分派的社会地位,是分派制度上的伟大改革。
6、按劳分派之外的分派方式:主要包含按个体劳动成就分派和按生产因素分派。
考点二效率优先,兼备公正1、坚持效率优先:① 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升就是资源的节俭和社会财产的增添。
人们老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的成就。
② 收入分派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派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因为分派是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派,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
假如分派方式有益于调换人伞兵踊跃性,就会提升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挡生产的发展。
③ 在分派中一定坚持效率优先的原由。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困穷,发展经济一定充足调换各方面踊跃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坚持科学发展观。
所以在分派中一定坚持效率优先。
2、兼备社会公正:(1)公正含义:公正含义较广泛,波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主权重要性的认识。②反映的是主权 国家享有的权利,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③说法绝对,维护国家的 独立和主权是我国的外交宗旨;①④符合题意。 【答案】 A
精品课件
(见精练案P21)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劳动、 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制度正在形成,各种劳 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得到国家保护和社会认可。下列属于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有( )。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精品课件
【解析】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财产性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 获得的收益,因此②错误;允许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并不是为了促 进土地私有化,③观点错误。 【答案】 D
精品课件
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 贫,和无寡,安无倾。”回答4~5题。 4.孔子的这一观点不足之外在于( )。 ①忽视了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没看到效率是公平的物 质前提,违背了效率原则 ③割裂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④违背了 社会公平原则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精品课件
【解析】 人们研究秸秆的特性,另辟蹊径制成秸秆产品,体现了把 握秸秆的本质特性,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的表 现,①②与材料构成因果关系;人们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制成秸秆 产品,不是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③应排除;意识、观念并不能直接 改造世界,④中“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说法错误。 【答案】 A
精品课件
题干中常用“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 是”“影响是”等来设问。一般来讲,存在因果关系的两对现象之间 需要符合两个条件,其一是两者在时间上存在发生的先后,原因在前, 结果在后;其二,最为关键的一点,原因和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引起和被 引起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都是存在的,不能说 一果只有一因,也不能说,一因只有一果。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14张PPT)

财政政策
含义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 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 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 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区
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手段 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 行国债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 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 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 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 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 如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
2015/9/12
Sunshine-fen
13
9、税收的含义及地位 10、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11、增值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及其征收的意义 12、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特点及其 征收的意义 13、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14、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15、如何维护国家税收的征收?
2015/9/12
2015/9/12
Sunshine-fen
11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及意义? 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及意义? 5、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6、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7、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①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②一 个制度两个重要举措;③初次分配和再分 配都要注重效率与公平)
2015/9/12
Sunshine-fen
6
2.小张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2014年6月份 领取工资4000元,岗位津贴1000元,防暑补 贴200元,购买股票分得红利2000元。其中, 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的收入分别( ) A.5000元 2200元 B.4000元 2 000元 C.4000元 3200元 D.5200元 2000元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总结

③财政三作用。 凡促进公平、改善民生(教育、社保、医疗)的选“作 用一”;凡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水利交通等)及大型 工程(三峡、高铁等)、支持落后产业(农业)、支持落 后区域(西部)等都选“作用二”;凡通过“财政政策” 来调控“宏观经济总供求”的选“作用三”。
【考题示例】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财政助力文化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文化部、 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文化消费补贴 制度,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继续扩大 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 的投入力度。
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模板构建】 一、关于公平的命题 如何实现公平的主观题答题模板: 设问模式:如何解决材料出现的问题(材料数据体现收 入分配公平或不公平)? 答题模板:提取材料信息+分配制度+初次分配促公平+ 再分配促公平+具体措施。
答题要素: ①提取材料信息。 找到材料中是哪一种收入分配不公,结合数据进行归纳 概括。 ②分配制度。 不管什么样的分配不公都要答落实完善基本分配制度。
2.【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知识点。材料背景是 文化建设,问国家财政可以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什么作用, 虽然有背景限定,但仍然可以从财政的三大作用入手去 作答,在结合材料时注意教材语言与背景材料的结合, 不能泛泛地只答教材语言。
答案:国家财政通过实施文化消费补贴等,为促进社会 公平、改善人民文化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国家财政 通过继续扩大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加大对 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等,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国家财政通过培育文化消费需求,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等,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要求。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作用: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发展,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效率、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知识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必 修1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整理课件
单元知识整合
整理课件
1网络构建
整理课件
1.把握一个重点: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2.认识两个方面:个人收入的分配与国家收入的 分配。 3.理解三个作用:财政的三个作用。 4.明确四对关系:财政与公平的关系,税收与公 平的关系,财政与税收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 系。
整理课件
2核心整合
整理课件
核心整合
1.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
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方式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允许劳动、资本、技术、
基本
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 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
内容
消费品
与分配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
重要
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 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
意义
产的发展
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整理课件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含义 不能过大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
意义 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 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措施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 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பைடு நூலகம்范收入分配秩 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整理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一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 解析 国有企业的工资和津贴属于按劳分 配,故按劳分配为4+1=5万元。技术转让 和炒股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按生 产要素分配为2+2=4万元,答案为A。 • 答案 A
提分技巧
( B ) 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④依法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C.②④ D.②③
B.①④解析 ①④属于初次来自配,②③属于再分配。注意区分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社会保障标准,前者 属于初次分配,后者属于再分配。
3.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1)不能认为财政收支平衡就是财政收支相等。财政收支平衡 包括三种情况:收支相等;收大于支,略有节余;收小于支,略 有赤字。 (2)出现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全是弊端。一定时期 内,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3)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财政连年都出现盈余,表 明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命题点二
维护收入分配的公平
[预测题型: 选择题或主观题]
2.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 50%左右,而在中 国则不到 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 比重一般在 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 42%,并呈逐年下降趋 势; 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 要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 中的比重,必须 ①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
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 2、按劳分配的范围、要求,必要性和意义 3、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4、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5、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6、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7、财政的作用 8、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9、增值税的作用 10、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特点和作用 11、税收的特点,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1、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2、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的构成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5、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7、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8、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是什么——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为什么——收入公平的意义对社会: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的局限性,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对个人:有利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提高,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怎么办——如何解决根本途径: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制度保证:坚持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最低收入,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促进就业,完善社会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效率:资源节约,社会财富的增加,经济发展;公平: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为什么——两者关系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怎么办——如何处理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依法纳税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的原因原因:社会主义税收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集体、个人根本利益一致);意义:为国家职能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推荐下载】高一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

张小只高中知识库
张小只爱学习高一年级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设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张小只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年级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分配制度?
(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简述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原因?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A.必然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B.意义:①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消。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创新课件】

(3)①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 配中的比重。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 缩小城乡差距。 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⑤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策。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 就业。 ⑥协调区域发展。
(1)变化:2005-2008年我国税收收入总量不断增加,2005 -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不断提高,2008年增速下降。 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收入的基础。我国国内生产 总值的变化趋势决定着税收收入的变化趋势。②税收政策 是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2008年下半年我国税收政策 的调整,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增长。 (2)①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提高企 业的国际竞争力。②下调个人住房交易税,有利于降低交 易成本,鼓励住房交易,扩大消费需求。③增值税全面转 型,有利于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扩大投资需求。④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材料二 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2003年
2007年
年均增长 速度
GDP
13.0.8%
财政收入
2.17万亿 5.13万亿
元
元
22.6%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8 472元
13 786元
9.8%
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
2 622元 4 140元
6.8%
材料三 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 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 府投资计划中,2 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 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 700亿元用于农村民 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1)结合材料一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 出你的建议。
高考政治总复习知识点回顾必修1课件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总结

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温家宝总理提出中国将坚 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以 人为本的理念。
第二页,共23页。
第二步,根据题干引导语的要求,明确试题考查的落脚点,并 与教材知识相联系。
第三步:逐个分析选项,根据试题设问的规定性要求,选出符 合题意的选项。
第三页,共23页。
►题例分析 (2011年山东卷18)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
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 系。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 过程正确的是( )
第十五页,共23页。
1.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开展 河南省“2011年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建立通 道,为民营企业吸纳人才搭建平台。上述材料说明( )
A.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政府应当全面安置就业和再就业, 实现零失业率
B.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C.我国就业形势严峻 D.政府在依据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就业方面的宏观调控 解析:本题材料强调政府出台措施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是政府宏观调控的表现,D项入选;A项说法绝对化,且不现实; B、C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答案:D
第十六页,共23页。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国庆招待会上强调,要大力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努力改变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扩大的现象,走共同富裕之
路。据此回答2~3题。 2.改变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的问题,需要我国政府( ) ①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要点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6、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坚持效率优先:
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坚持科学发展观。
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
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率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②兼顾公平,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如何体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初次
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
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考点三、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收入与支出
2、财政收入
3、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4、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6、①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不外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
②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得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③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
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④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7、财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2)人民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