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
案例全面分析中德文化差异具体表现
9、聚会
案例全面分析中德文化差异具体表现
• 老外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 过春节了,也永远闹不明白为什么中国话 里的“团圆”代表着多么深厚的文化内涵。说 他们没文化,我举双手赞成。而他们却永 远是在我们过团团圆圆的节日聚会时,一 个人跑到什么地方去感受一下什么“生命的 意义”去了。看看那巨大的“圆”,这不正是 一个最好的中国文化“图腾”吗?我们中国人 要什么?不就是要个团圆么!老外,永远 也弄不明白中国文化之精髓。
案例全面分析中德文化差异具体表现
5、表达愤怒方式
案例全面分析中德文化差异具体表现
• 这两种方式是典型的中外不同方式。老外是我行我素, 有怒就发,有话就讲。从这一点来看,老外至少在心 理健康方面比中国人略胜一筹。而中国人从小就被告 知要有涵养,要戒急用忍。什么叫有“涵养”?什么叫 “戒急用忍”呢?就是内心愤怒到了极点,脸上最好不 要表现出来。要乐呵呵地,最好不动声色,那才叫高 人。如果有可能,可以与人讲道理。没道理也不能把 一切愤怒都表现在脸上。如果内心的喜怒哀乐都摆在 脸上,则显得此人特不成熟,特没有城府,那是要吃 亏的。其实,很多中国人的内心世界都充满着仇恨, 却不能发泄。于是,在博客风靡时,就会发现有太多 的人(包括有精神病和没精神病的),统统以“新浪 网友”的狰狞面目破口大骂,撒野开怀。发泄呗。别 人看不见么,对不对。
8、星期日街景
案例全面分析中德文化差异具体表现
• 老外也真是的。我们中国这么多人,平日 里也没有什么乐趣,怎么还不兴趁着周日 到外面去凑凑热闹吗?要知道,我们这个 民族是害怕寂寞的民族,是不喜欢单独行 动的民族,是最讲究团结的民族啊。此外, 老外有没有看过“黄金周”的盛况呢?右边的 图中显示出来的稠密程度,显然不够。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
互认范围:包括学历、学位、 学分等
互认方式:通过在线平台进 行认证和查询
互认协议:中德两国签署了 教育成果互认协议
互认意义:促进中德两国教育 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质量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中的语言沟通
语言差异:中德语言在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学习方式:中德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跨文化沟通:中德学习者在跨文化沟通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解决方案:如何提高中德学习者在跨文化沟通中的语言能力和技巧
评价方式:中国以考试成绩为主,德国 以综合能力评价为主
教育目标:中国注重知识传授,德国注 重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交流方式:通过 学术交流、研讨 会、合作项目等 方式进行交流与 合作
合作领域:包括 语言教学、语言 研究、语言政策、 语言文化等多个 领域
合作成果:共同 开展研究项目, 共同发表研究成 果,共同举办学 术活动等
合作意义:促进 中德两国外语学 习文化的交流与 合作,推动两国 语言文化的发展 与繁荣。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教育资源共享
共享教材:中德两国共同编写的教 材,如《新实用汉语》、《新标准 德语》等
共享课程:中德两国共同开设的课 程,如“中德跨文化交际”、“中 德文学比较”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重跨学科、跨 分利用中德两
文化的课程设 国的教育资源, 置,如语言学、 如教材、教师、 文化学、跨文 教学设备等
化交际等
评价体系:建 立多元化的评 价体系,注重 过程性评价和 结果性评价的
结合
合作交流:加 强中德两国教 育机构、教师 和学生之间的 合作交流,促 进教育模式的
融合和创新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教育成果互认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日俱增。
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加快了世界各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
跨国别、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给各国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由于陌生文化和各国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导致的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冲突现象。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本文仅就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做简单分析,以减少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由于跨文化冲突导致的教育交流障碍及理解歧义现象。
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过程[1] 。
跨文化交际理论下影响交际的因素较多。
价值观念、文化取向、社会结构、心理因素以及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的差异等都会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造成理解歧义和文化冲突。
笔者于2016年10月9-29 日参加公派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教育培训团组。
作为团组的外事联络人,在与德国培训承接方的交流沟通及课程内容翻译过程中,受到跨文化交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交流障碍及问题,本文以其中的一些问题为例做简单分析。
一、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分析(一)不同的教育传统中德教育交流的开展大多由中德教育传统为话题开始,不同的教育传统衍生出中德两国截然不同的教育体制。
因此,在教育交流过程中,如果无法全面了解中德两国教育传统及教育体制的差异,就容易产生相应的交流障碍。
德国的教育体制在中古世纪以后开始获得系统发展。
起初,只有神职人员和贵族拥有受教育权,随后才渐渐普及到民众,使得全民教育体系发展和兴盛起来。
义务教育的传统起源于马丁? 路德的思想,直到21 世纪才被全社会所倡导。
受到国情、人口、宗教及哲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德国教育相对更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应用技术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
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教育更注重知识的学习。
[2]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历史传统和联邦制的国体使德国的16 个州在文化教育领域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和自主权。
中德谈判文化的差异
4.体现在协议形式上,存在使谈判破裂的危险 中国商人比较注重人情,有时会通融变更合同条款。在情 与法之间中国人常常不会选择冰冷的法,因为他们认为古 板的法会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对于德国人,情与法的选择,刚好与中国人相反,他们觉 得规则及法律才是解决事情的依据,他们常常会把一些细 节问题也写入到合同。所以一旦违约必需严格按照合同规 定进行赔偿或退货等。
2.正确处理谈判过程文化差异
来自不同文化的谈判者所持的谈判预期不尽相同,这会引起 各谈判者在各个阶段所花费的时间跟精力不同。如果中国人 在谈判前进入主题的“预热”时间比德国要长,而德国人喜 欢单枪直入,闲谈一般会被认为是啰嗦,有意不愿谈正题。
不同的文化的谈判者还呈现风格的差异:谈判风格是谈判者 在谈判活动中所表现的主要气度和作风,谈判风格体现在谈判 者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 谈判者的谈判风格带有深深的文 化烙印。
2.思维方式 德国人思维的系统性、条理性强,谈判目标明确,。德国 人的刻板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刻板地恪守法律和秩序。 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大都会自觉遵守; 凡是明确禁止的,大概没人会去碰它。
中国文化侧重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按照整体的观点来 观察和思考世间万物,分析问题总是从事物的总体出发, 注重思考整体事物整体功能、复杂关系和运行过程。
中德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1.体现在沟通过程,容易使双方产生误解 在语言沟通中,由于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人在表述上 显得很委婉,而德国人开门见山。然而在德国人看来委婉 并不等于真诚。 有时谈判双方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却又很大差异,比如 说: “金龙”被用作产品的商标就被译“Golden Dragon”, 在德国dragon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物,而表示邪恶的怪 物。 在非语言沟通中,文化差异还导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谈判 者在表达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时 有着巨大的差异, 甚至同样的动作语言传递着截 然相反的信息。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德国文化中工作节奏较快,强调高效率和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在 中国文化中,工作节奏相对较慢,更注重稳定和持久的工作关系。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德国文化中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鼓励员工追求个人生活和 兴趣爱好。在中国文化中,工作通常更为重要,个人生活常常需
要为工作让步。
05
CATALOGUE
跨文化冲突与解决
03
语言障碍与误解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和误解。
为了减少误解和冲突,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并尊重彼此的文
化差异。
03
CATALOGUE
社交习惯
社交场合
家庭聚会
在中国,家庭聚会通常由长辈主持,晚辈尊重长辈,积极 参与家务活动。在德国,家庭聚会更注重个人空间的独立, 晚辈可能不会参与家务活动。
间和独立性。
04
CATALOGUE
价值观差异
个人与集体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德国文化中,个人主义被高度重视,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 义更为重要,个人的利益通常要服从于集体或组织的利益。
独立思考与权威服从
德国文化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不轻易接受权威的观点。而在中国文化中,尊重权 威和传统是重要的价值观念。
直接与含蓄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比较含蓄, 表达方式较为间接,而德国人则
更加直接和坦率。
情感表达
中国人在交往中比较注重情感控制, 不太轻易表露个人情感,而德国人 则更加开放和直率地表达情感。
决策方式
中国人在交往中通常采用集体决策 方式,强调协商和共识,而德国人 则更加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和决策。
礼节与礼貌
02
CATALOGUE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语学习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中德两国在外语学习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而跨文化协同研究旨在探讨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的异同点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将围绕中德外语学习文化的跨文化协同研究这一主题,阐述相关背景、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外语学习文化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外语学习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中德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中国学生更注重语法和词汇学习,而德国学生更注重语言的应用和实践。
因此,对中德外语学习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
通过对中德两国外语学习文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的异同点。
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德外语学习的跨文化协同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德两国大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和看法,以便更好地分析两国在外语学习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中德外语学习文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学习动机:中国学生倾向于把外语学习当作是提高考试成绩和就业竞争力的手段,而德国学生则更注重通过外语学习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
学习策略:中国学生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德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交际法,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
学习环境:中国以外语教学为主的学校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科都把外语作为一门辅助性课程,而德国很多学校把外语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德两国大学生在外语学习态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大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态度更为积极,大多认为外语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非常重要,而德国大学生则更注重外语的实际应用,认为外语只是一种交流工具,不一定需要达到很高的水平。
中德外语学习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等方面。
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 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
祖晓梅的跨文化交际实践丰富多样。她曾在美国留学多年,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并将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她通过举办讲座、撰写文章、翻译作品等方 式,向国内读者介绍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桥 梁。
祖晓梅的跨文化交际理念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学习祖晓梅的跨文化交际 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避免误解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理解,我们需要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在面对 中德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时,我们应保持谦逊和尊重的态度,积极学习并借鉴 对方的优秀文化元素,以丰富和完善自身文化。我们也要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 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中德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在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的跨文化交际中具有极 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增进对两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以及培养开放、包容的心 态,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共同发 展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可能带来沟通障碍。由于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思维 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能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行为产生误解,甚至 产生冲突。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我们需要培养跨文化意识,尊重并理解他人的 文化背景。此外,掌握一些跨文化沟通技巧,如正确地提问、积极倾听和恰当 表达,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与文化认知紧密相连的是跨文化理解。跨文化理解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 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性。在面对中德跨文化 交际中的挑战时,我们要学会尊重并接纳不同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 交流与合作。例如,德国人在商务谈判中非常重视合同的细节,而中国人在商 务交流中更注重人情和关系。如果不能理解并尊重这种差异,就可能为商务合 作带来困扰。
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浅析中德社会称呼语的不同
《长江丛刊》2018. 04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浅析中德社会称呼语的不同■孙菲/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在中德文化交流中交际的得体性十分重要。
为此,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中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用跨 文化交际理论浅析中德社会称呼语不 同的原因。
关键词:称呼中德称呼不同的原因文化价值维度高低语境文化一、前言语 大多了解,由于中 :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 有不同的称谓体系。
在 ,小孩的,而在中 敬。
首比中 会 语的不同,析存在差别的原因。
二、中德社会称谓的不同点(一)头衔(官衔和职业名称)在中国,行头衔和职业头衔会直接 谓语。
如:、工程师等。
在此之前会加姓 ,例如:李 、李工程师等。
在语中,这些谓经常简化,比如,李工程师简 “李工”。
除之外,在语中还需要避免“副”,比如,李 是副总 ,之“李总”,是“李总’。
在,行政头衔和职业头衔极 。
人 “H;()”和“F i e (女士)”加姓的结构,如:Herr HanS。
()词在姓前加“老”字的 在汉语中时 。
此形 在较为熟悉的人物关系和 场合中,方龄 在40岁,“+姓”。
除了 前缀,还可 ,如:,了敬之意。
当,“小”也可 前缀,对方 龄很,的龄要小于说话。
方在在。
[1]()属式语文化中的 谓在德国并不存在。
人会陌生人为“〇pa()',在中 很普遍。
中国的谓 了貌.展密的人际关系。
i谓营造 人式和谐氛围。
方式的称谓深受社会文化 。
三、中德称谓不同的原因(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价值维度是 HoBtede在 《文化后果》中提 的。
中的价值观注重 和集体利益。
个人益要服集体利益,把人看作是集体的;分,重视社会成员对集体的忠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属于型的集体主义文化。
而尚个人主义,人是独立的自治的个体,是型的个人主义文化国。
集体主义指数高的国家在处理人关系时注重集体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重集体认同,不注重个人权利和隐私,的地位较高。
浅谈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教育广角浅谈中德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黑龙江大学 王海骄摘 要:通过以中德文化的差异作为切入点,并对中德文化之间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做到注意这些问题,并能够得体地去交流,才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德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06-0115一、什么是典型的德国的文化用于列举最能代表德国的特点,一只手的手指就足够了:德国人勤奋,守纪律、可靠、严肃和准确。
这些听起来完全是按照普鲁士的美德。
这并不奇怪,因为毕竟普鲁士的德国为中国人的德国印象打上了几十年之久的烙印。
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正式关系始于1860年左右。
从那个时代开始在中国就出现了德国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给人们留下了好的印象。
当时克虏伯准则鼓舞了中国人的心。
人们希望通过德国的武器技术和德国式的操练能够抵御入侵的英国人和法国人。
今天的梅赛德斯奔驰、西门子和一些其他的“德国制造”的品牌同样代表着德国的名望。
对于中国人来说,干净整洁与守秩序也属于德国人的美德。
守纪律和仔细认真是德国人好的一面,那什么是德国人的缺点。
孙女士多次去过德国并且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德国的男人一到一定的年龄就开始脱发,由拥有一头漂亮卷发的头变成了秃顶。
”一个在德国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教授认为:“德国人是坚持原则并且遵守法律的。
证件是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你有什么证书,你就可以在德国做什么事情,即使你没有那个能力。
你没有证书,即使你有能力,不管你怎么样,你都不会得到承认。
”中国人认为傲慢和固执也属于德国人的典型特点。
很多中国人都抱怨说,德国人是高傲而且自以为是的。
总的来说这样一种评价的结果出人意料的,中国人是喜欢德国人的。
在一些方面中国人佩服德国人。
根据很多采访得出的结论就是:德国人,一群让人有好感的人。
二、德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区别首先,德国人是非常重视法律的,而中国人非常重视道德。
中德送礼习俗的差异对比
中德送礼习俗的差异对比中德送礼习俗的差异对比一、引言随着中德两国合作的日益紧密,两国人民的往来也日渐加强。
送礼作为古今中外人士用于维持或加强彼此联系的共有方式,也是中德两国百姓在跨文化交际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然而,两国的送礼习俗存有较大差异,易在中德跨文化交际中造成误解和冲突,尤其在送礼动机、送礼对象、礼品选择及收礼人反应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二、送礼动机送礼一般情况下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或者特定关系的存在。
无论中国人还是德国人,每逢佳节,互赠礼物都是为了表达对彼此的祝愿;婚礼、乔迁之喜、生日等场合,互赠礼品是为了表达祝贺之情;得到他人帮助和关心,赠送礼品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意。
然而,中德两国在送礼动机方面仍有所不同。
中国人有事相求时,会在事前携礼登门拜访。
然而这却会引起德国人的反感。
德国人认为,在此时赠送礼物会给他们造成“不得不帮”的压力。
因此,德国人一般选择在事后赠送薄礼以示感谢。
此外,德国人对陌生人或泛泛之交的送礼往往采取一种怀疑谨慎的态度。
以我亲身经历为例,我曾经陪一位德国人去乐器行买小提琴套,店里面没有卖,但老板很热心地要把自己多出来的一个送给那位德国人。
德国人没有接受,走出店后,便问我:“他对我有什么企图?”我只好跟他解释,乐器行老板并没有什么企图,这单纯只是中国人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
另一个例子也来自我的亲身经历。
有一回陪一对德国夫妻去旅游,路上有两位中国年轻人邀请我们去他们别墅参观,德国夫妻的第一反应也是问我:“他们对我们有什么企图,是要将别墅卖给我们吗?”我只好跟他们解释,那对年轻人并没有什么意图,只是单纯想让你们看一下中国的别墅。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尤其对于外国人,经常“过分”友好,以至于让德国人觉得“天上掉了个机关重重的馅饼”.两国就送礼动机方面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源于“不确定性规避”的指数不同。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不确定性规避是指组织或群体面对不确定性时所感受到的威胁以及试图通过制定安全规则和其他手段来避免不确定性的程度。
跨文化交际—中德差异课件
了解中德文化差异,有助于减少日常交往中的误解 ,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本课件的结构和目的
结构
本课件将首先介绍中德两国的基 本文化背景,然后分别从价值观 、礼仪、时间观、沟通方式等方 面探讨双方的文化差异。
目的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读者能够掌 握中德文化差异的基本知识,提 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与德国 朋友的交流与合作。
德国
在德国工作场合,团队合作是基于明确 的任务和角色分配。领导力通常表现为 引导和协调团队成员,以实现共同目标 ,领导者往往以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为 基础。
VS
中国
中国工作环境中,团队合作更加注重人 际关系和和谐氛围。领导力通常包括激励 和引导团队成员,同时保持团队的和谐和 凝聚力,领导者除了具备专业能力外,还 需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多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 行交流和合作。了解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有助于减少误解 、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什么需要了解中德文化差异
经济合作
中德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了解双方文 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商务活动,避免文化冲突 。
留学与旅游
随着中德留学、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了解彼此的文 化差异有助于提高留学体验、增进旅游交流。
04
生活场合的中德文化差异
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
80%
问候方式
中国人倾向于使用“你好”作为 通用问候,而德国人更常用 “Guten Tag”或者“Hallo”。
100%
称呼习惯
中国人在称呼对方时,常使用职 称或头衔,以示尊重;而德国人 更偏向使用对方的名字,体现平 等观念。
80%
距离感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沟通的差异
中德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沟通的差异作者:高菲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本论文以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语言沟通”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信息沟通结构方面、语言表达规则方面对中国人、德国人的语言沟通进行梳理与分析,对中德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沟通的差异进行比较,最后达到保障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沟通;跨文化交际;中国人;德国人;差异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1—0111—02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及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家到中国做生意。
合资企业不仅是中国利用外国资金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重要渠道。
中德合资企业是由中国和德国合伙在中国办的跨地域、跨民族、跨国家的企业,在中国市场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但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沟通,由于各自的文化规则及看世界的“眼镜”不同,很容易在合作过程中造成冲突,那么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了解自己及对方文化的语言沟通规则。
在跨文化接触中,人们会习惯按照自己熟悉的本我文化价值和文化行为模式做出反应,当出现文化不同性时,他我文化行为常被抑制或拒绝。
笔者曾在某中德合资企业从事翻译和销售内勤工作近3年,接触到很多中德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实例,对中国人和德国人在合资企业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有着许多切身的体会。
根据这些体会和对有关信息的了解,笔者认为中德方跨文化中语言沟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信息沟通结构方面和语言表达规则方面。
本文从上述两方面对中德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沟通的差异进行比较,以求减少甚至避免双方文化的冲突,最后达到保障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德教育对比
来取代 的。鉴于此 ,幼稚 园尽量只提供半 天 班 ,3至 6岁幼儿的家庭 ,通常父母 中会有 方 只上半 天班 , 或者不上班 。 所以读半 天 班的幼儿下午 可以在家 中接受家庭 教育 。 在 这种福利体 系下 , 德国的幼稚 园只要提供 半 天班即可满 足大部分 家长 的需要。在家庭 教 育过程 中, 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完整性的培 养。并 从儿 童的感情 、态度 、兴趣爱好 ,知 识、技能和行为习惯等多个方 面来引导儿童
经历。在 国际交往 E l益频繁的今 天 ,跨文化 交际显得尤为重要 , 跨文化交 际的研究 范围 也越来越广。本文仅分析 中德教育 的差异 , 包括中德教育发展历史 、幼儿 教育与初级教
术 、学派 的发展和形成 , 甚 至对 当时的政治 和社会 风 尚都 发 生过重要 影 响。到 了近现 代 ,中国在教育制度上学过 日本 、德国、美 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后又 向苏联学 习 过。在教学 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 的政治社 会 学 说和 自然科 学技术 作为各 级各类 学校 的课程。最终创立 了民族 的、 科 学的、大众 的新教育 , 教育体制也逐渐发展和完善 。在 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 , 更是名师辈出 。 从 古代 的孑 L 丘墨翟孟轲苟况、 王充 、 韩愈朱熹 , 到近代的何子渊 、丘逢甲和现代 的蔡元培 、 杨贤江 、徐特立 、陶行知等都是其中的佼佼 者 。在古 代 ,不仅有 《 论语 》 《 孟子 》苟子 等蕴藏着丰 富教育资料的典籍 , 而且还有像 学 记这样 精深 的教育 专著 古代教 育家们 还 概括 了 “ 教学相长 ”, “ 启 发诱导 ”, “ 因材 施教 ”, “ 循序渐进”,“ 温故知新 ”, “ 言行 致” ,“ 改过迁善 ”等一 系列 的教育 、教学 原则 与方法 。 这 些都是 中国教育思想遗产 中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德文化差异--以《德国媳妇中国家》为例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德文化差异———以《德国媳妇中国家》为例姜丹(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沈阳110036)引言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德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也愈来愈频繁。
但由于中德文化的差异,这种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往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冲突。
并且这些冲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德国都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因此引起这些冲突的文化差异也成为跨文化日耳曼学研究的热点。
提到中德文化交流,人们立刻便会想到现任欧洲华人学会理事长、德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关愚谦先生。
关先生与中德文化交流有着深刻的渊源,他的妻子海佩春也是一位德国作家、汉学家。
这些年,海佩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中,她与关先生共同完成了10本书的撰写和翻译工作,为中德文化交流搭桥献策。
《德国媳妇中国家》是近年海佩春出版的一本专著,许多作家都给予此书高度评价。
冯骥才说:“一些学者警告我们,未来的世界将要因文明的不同发生冲突乃至对决,本书的一对主人公却用相互的爱否决了这种可怕的预言。
”铁凝评价说:“一双‘德国媳妇’的眼睛,诚恳、善意地观察并眷顾着她的中国家。
通篇客观、率直又不乏幽默的语言,讲述着两种文化的相遇、试探、碰撞与融汇。
”这本书以一个中国大家庭为背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叙述视角描写了德国人眼中的中国、中国人、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
展现了中德文化在家庭观念、爱情观念、等级观念方面的差异及中德文化的冲突与调和等,为我们了解中德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因此本文以此书为例,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工具,着重解释中德文化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差异。
一、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现象错综复杂,文化差异包罗万象,要能较好地区分、比较两种文化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幸亏有那些对文化痴迷的学者们多年来孜孜不倦的研究,他们提出了区分文化差异的方法和维度,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文化维度入手去分析文化间的差异了。
本文作者选择了具有重要影响的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从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中德文化差异。
4.中德跨文化交际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德跨文化交际是面向德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工作技能层面的重要必修课程。
在跨文化的交际环境中,成功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
本课程在介绍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构成以及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以中德方文化差异产生碰撞的案例为轴线,重点分析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了解中德不同的文化、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等,解决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困惑,培养跨文化意识,形成和发展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宽容以及处理文化差异问题的灵活性,为最终获得与不同文化背景人们进行深入交流的实际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的目的。
2.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采用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交际失误分析,德汉双向练习等方法,以具体事例唤醒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长学生的跨文化知识。
此外,在研读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师评述和课堂讨论。
- 3 -通过教师的课堂启发,学生可以思辨相关理论问题,同时进行相关例证的分析。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
二、课程目标了解并熟悉跨文化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理解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掌握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的方式与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形成文化差异的敏感认识,能够主动体察文化差异,进而分析其成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讨论、小组报告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浅谈中德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2012.12学教育48语言研究浅谈中德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许多(成都师范学院外语系,四川成都611130)[摘要]作为跨文化交际中起重要辅助功能的非语言行为,在实际交际中发挥着难以磨灭的延伸作用,文化和思维方式等差异赋予了不同国别非语言行为的不同含义。
本文从副语言、身势语、体距三方面分析了中德两国在非语言行为上的差异表现,进而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讨论了适应这些非语言行为之文化差异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德;跨文化交际;非语言行为;文化;差异一、前言非语言行为是相对于语言行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除语言因素以外,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其他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深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中国和德国的交流越来越多,本文试从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角度,分析中德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以实现两国在政治、经济、民间等交往上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二、中德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具体表现由于语言的使用规则不同,常常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意识地使用一种语言的标准规范来解释描述另一种语言,导致交际的预期目标大打折扣。
此时,在直接交际活动中利用好副语言、身势语言、身体距离等非语言行为就显得非常重要,具有重复、否定、替代、强调、调节的功能。
接下来本文将根据非语言行为的四个表现类型来列举其在中德非语言行为上的文化差异。
首先是副语言的差异,指的是交际中的音量、音速与音调等能够表达交际者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起语段(supraseg-mentals),还可以指用叹息、咳嗽、呻吟来传递某种信息的类语言行为。
中国人在谈话中停顿被视为深思熟虑的表现,而德国人则对此深感别扭,说话很少停顿,通常会对中国人在交谈中的沉默、微笑、点头视为不重视。
其次是身势语的差异。
指的是交际者过程中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这些身势语在交际过程中具有说明、情感表露、象征、适应性以及调节等功能。
中德跨文化交际问题浅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开放、经济的发展,中国和德国的交流越来越多,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本文从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个方面分析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增加对文化差异敏感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问题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解释是建立在本身文化基础之上的。
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大多数人都免不了会沿用自己的文化交际规则,并以此为基础来解析对方的行为,因此往往会造成误解,甚至导致交流失败。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很多,其中有语言层面的,也有非语言层面的。
本文拟从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个方面出发,对中德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①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不同。
而由于人们缺乏对这种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往往会无意识地用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来解释描述另一种文化,许多跨文化交际问题就是由此产生的。
(一)词义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基本概念相同,但社会涵义不一定相同。
因此,这些词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引起误解。
如Schwein-pig-/猪,在概念上都指同一种动物。
pig在英语中用于指人时具有“肮脏”、“贪婪”、“令人讨厌”等意思。
“猪”在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含义。
而在德语中,Schwein虽然也有“无赖”、“下流胚”、“猪猡”等贬义,但它还有“幸运”、“好运”等褒义,Schwein haben即表示某人运气好、走运了。
Dragen-dragon-“龙”的涵义则是完全不一样。
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汉语中,“龙”总是好的象征,这从一系列的成语:龙凤呈祥、藏龙卧虎、攀龙附凤中可以得到体现。
而在西方文化中,不管是英语的dragon,还是德语的Dragen,都是邪恶的化身,令人感到恐怖。
在童话中总是正义的王子,杀死邪恶的龙,拯救出美丽的公主。
4.中德跨文化交际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德跨文化交际是面向德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工作技能层面的重要必修课程。
在跨文化的交际环境中,成功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
本课程在介绍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构成以及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以中德方文化差异产生碰撞的案例为轴线,重点分析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了解中德不同的文化、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等,解决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困惑,培养跨文化意识,形成和发展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宽容以及处理文化差异问题的灵活性,为最终获得与不同文化背景人们进行深入交流的实际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的目的。
2.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采用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交际失误分析,德汉双向练习等方法,以具体事例唤醒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长学生的跨文化知识。
此外,在研读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师评述和课堂讨论。
- 3 -通过教师的课堂启发,学生可以思辨相关理论问题,同时进行相关例证的分析。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
二、课程目标了解并熟悉跨文化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理解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掌握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的方式与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形成文化差异的敏感认识,能够主动体察文化差异,进而分析其成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讨论、小组报告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德语教学中的中德文化差异之比较
德语教学中的中德文化差异之比较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在语言当中。
德语教学中存在着中德两种文化的碰撞与对比。
本文以口语教学和阅读教学为例,根据中德两种语言的文化特性,结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分析其文化差异,并指出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方面应注意的策略。
关键词:德语教学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在语言当中。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区域为特色的语言,同时借助语言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化,而文化又会在生活中对语言的丰富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没有语言的产生,就不会有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则是语言能进步的一个重要助推器。
德语语言承载了德意志民族在历史积淀中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这其中包含了文学、教育、哲学、艺术及科学技术等,也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讲德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
德语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中德两种文化的相互碰撞。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借助这门语言了解德语国家的文化,学习其中优秀的部分来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认知中德两国语言上的文化差异,避免将汉语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带入德语中,从而导致交际时发生“Kultur Schock”(文化休克)(《德国研究》2001年第2期,第71页)。
二、口语表达教学中的文化差异比较在传统教学中,大学阶段的德语课主要以精读课为主,而听说课只是作为其中一个辅助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教师,作为语言知识传授者的同时,本身也是跨文化传播的桥梁,因此,在口语课上,更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德语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辨别中德两国在口语表达方面的文化差异。
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往往会受汉语语言思维和习惯表达方式的影响,在传达和接收语言载体所承载的信息时容易发生偏差,或者出现与原语义相反的理解,使得沟通出现障碍,甚至发生误解。
比如:一位德国留学生傍晚上完课后在校园里散步,迎面走来一位在活动中认识的中国学生,该学生按照中国人传统的问候方式问候他:“Haben Sie gegessen,Herr Wolf?”(沃尔夫先生,您吃饭了吗?)“Nein,noch nicht.”(还没有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ermany
China
high individual get down business first
respect others out-group
high collective establish social trust first
>>
0
>>
1
>>
2
>>
3
>>
4 >>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German companies: individualism
Although they require cooperative spirit,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are strongly emphasized.
3
>>
0
>>
1
>>
2
>>
3
>>
4 >>
2
>>
0
>>
1
>>
2
>>
3
>>
4 >>
1
>>
>>
1
>>
2
>>
3
>>
4 >>
Germany
❖Greeting ❖Form of Address ❖Ways to speak ❖Laugh
>>
0
>>
1
>>
2
>>
3
>>
4 >>
Greeting
❖China: wave hands or shake hands
0
>>
1
>>
2
>>
3
>>
4 >>
Ways to speak
❖China: implied (confused)
❖Germany: straightforward (aggressive, impatient and rude )
>>
0
>>
1
>>
2
>>
3
>>
4 >>
Laugh
❖China: express happy, or cover their uneasy, embarrassed and angry
>>
0
>>
1
>>
2
>>
3
>>
4 >>
Time management
❖German companies:
1.Time is limited. 2.Time managing is a prerequisite for effective action and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professionalism.
❖China companies: collectivism
When personal interests is conflicting with collective interests, people always choose to protect the collective interests with giving up the personal interests.
❖Germany: express happiness
>>
0
>>
1
>>
2
>>
3
>>
4 >>
Cooperation Culture
>>
0
>>
1
>>
2
>>
3
>>
4 >>
Differences of Enterprise Culture
❖Cultural foundation ❖Power distance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Time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1.lower power distance 2.The standardized skills and professions are more important
❖China companies:
1.higher power distance 2.a pyramid-like structure of hierarchy
❖In German, managers think the chat before the communication is a behavior of wasting time
>>
0
>>
1
>>
2
>>
3
>>
4 >>
Business Negotiation
>>
0
>>
1
>>
2
>>
3
>>
4 >>
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Germany: shake hands firmly and tightly
>>
0
>>
1
>>
2
>>
3
>>
4 >>
Form of Address
❖Don’t call their first name directly. It would be better if you call them with full name or their surname.
>>
0
>>
1
>>
2
>>
3
>>
4 >>
Cultural foundation
❖German companies:
1.based on the Christian rational spirits and the humanistic thoughts.
2.science and legislation are more important.
❖China companies:
it is very normal to break an appointment and change a plan casually.
>>
0
>>
1
>>
2
>>
3
>>
4 >>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China, when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hey will think firstly how to keep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have a chat first)
❖China companies:
1.based on the Confucian culture.
2. “ guanxi ” and “ morality ” are more important .
>>
0
>>
1
>>
2
>>
3
>>
4 >>
Power distance
❖German companies :
❖In Germany, they often call their family members by name which would be thought as impolite in China for they think family members should be equ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