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电网络理论课程讲义

合集下载

电网络第一讲(大纲124)

电网络第一讲(大纲124)

注意:
赋定关系可有多种表达式,但只要有一种赋定关系属 于代数元件 的赋定关系,该元件就应归于代数元件
例如
u (t) i 2
di dt
其赋定关系为
f (u, i, i ( 1) ) 0
不能直接说该元件是动态元件。 出现三个变量的情况,应尽量对变量进行合并。
3 t t 1 di 1 di 1 di 3 u (t) i = u (t)dt dt (t ) i 3 C 0 0 3 dt 3 dt 3 dt 2
u
i
( )
u
i

( ) 1
u
i
( ) 2
u
i
( ) T n

( )

( ) 1
( ) 2
( ) T n

4 动态元件(相对代数元件而言)
定义:
凡是赋定关系不能写成代数元件的赋定关系形式 的集中参数元件统称为动态元件。
区分代数元件和动态元件的依据:
( 1) ( 2 ) f ( u , i ,i ) 动态元件:uk和ik同时以几个不同的阶次出现:
f , 0
比如压控电容 的赋定关系可 以表示为: q(t ) f (u (t ), C )
• η控元件: θ=f (η) • θ控元件: η=f (θ)
• 单调元件: 元件既是η控的,又是θ控的
元件既不是η控的,也不是θ控的 • 多值元件:
(1)电阻元件(Resistor) 定义: 赋定关系为u和i之间的代数关系的元件
信号 组
• 可能存在于(多口)元件端口的电压、 电流向量(随时间的变化或波形)称为 容许的电压—电流偶,简称容许信号偶 (Admissible Signal Pair),记作 u(t ), i (t )

电网络理论第一章

电网络理论第一章

实际中通常采用运算放大器来实现NIC 根据“虚短”得: U1 U2 根据“虚断”得: I5 = I6 0 R1 I3 + I1 U1
-
R2
I1 = I 3
+
I2 = I4
I6
I4 I2 ZL + U2
-
且I 3 R1 = I 4 R2
I5
R2 R2 I1 = I 3 = I4 I 2 kI 2 R1 R1
线性时变电感:
f (i, t ) 若 =0 t
L(t )i
d di dL(t ) u L(t ) i dt dt dt
实际中使用的电感会受到磁滞特性的影响,其ψ-i或i-ψ 具有磁滞特性,某一时刻的工作状态与前期状态有关。
§3 多端元件及受控电源
1
一、多端元件 如三端元件:
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受基极电流控制; CCCS 场效应管漏极电流受栅极电压控制; VCCS 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受输入电压控制; VCVS 特别是运算放大器可组成四种受控源的形式。
电压控制电压源(VCVS) 电流控制电压源(CCVS)
u2 u1
i1
+
-
u2 ri1
i1
+
-
i2
+
-
i2
+
-
+
-
b +
ib ie
ic h21ib h22uce
H参数表示该二端口
ube
-
uce
-
e
e
h11
ube ib
rbe , h12
uce 0
ube uce
ic
c +

第4章《电网络理论(图论、方程、综合)》教学课件

第4章《电网络理论(图论、方程、综合)》教学课件

V=Z I
Z=Y -1
Z 的对角元
Z 的非对角元
Z kk
Vk Ik
I j 0
j:1 m
jk,
Zk
j
Vk Ij
Il 0
l:1 m
l j
第4章 多端和多端口网络
4.2.2 利用节点法计算开路参数
(1)设端口无串联阻抗
(2)并联于端口的导纳即作为端口支路
Is 1 0 0
0T
E0 (Vb )
1 -E0T 0
Vs 1 1 0
0T
Y 的第2列
1 -E0T 0
Y E0Yb E0T E0Yb AT ( AYb AT )1 AYb E0T
第4章 多端和多端口网络
NA 和 NB 两个多端口网络各对应端点相联称为并联
存在有效性问题
此结构一定有效
第4章 多端和多端口网络
4.2 无源多端口网络的开路参数
4.2.1开路参数的定义
I0m T
第4章 多端和多端口网络
4.4.2含源多端口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V ZI V0 V0 ZI0
V0 V01 V02
V0k
V0m T
4.3.3 含源多端口网络的混合等效电路
第4章 多端和多端口网络
V1
I
2
H11 H 21
H12 H 22
I1 V2
V01
I
第4章 多端和多端口网络
4.1 无源多端口网络的短路参数
4.1.1 短路参数的定义
m 端口网络 端口电流的成对性
第4章 多端和多端口网络
I1 Y11V1 Y1kVk Y1mVm
………………………
Ik Yk1V1 YkkVk YkmVm

电网络理论第2章

电网络理论第2章

第2章 网络矩阵方程
支路电流、电压特性 Ik Isk Iek Idk Vk Vsk Vek Vdk
矩阵形式
Ib Is Ie Id Vb Vs Ve Vd
Vk
Id GVe Ie
Ie Ye Ve
Ib Is (1 GZe )Ye (1 RYe )1(Vb Vs )
2.4 回路电流法
Ib Is Yb (Vb Vs )
Vb Zb Ib Zb Is Vs
回路电压方程 B fVb 0
B f Zb Ib B f Zb Is B fVs
B f ZbB f T Il B f Zb Is B fVs
Vk
回路阻 抗矩阵
Zl Il El
2.1 节点电压法
2.1.1 复合支路的伏安特性
第2章 网络矩阵方程
Iek Yk Vek
矩阵
Ie Ye Ve
Vk 元件导纳矩阵
Ie Ie1 Ie2 L Iek L Ieb T Ve Ve1 Ve2 L Vek L Veb T Ye diagY1 Y2 L Yk L Yb
b nt 1 q
第2章 网络矩阵方程
2.5 含零泛器网络的节点电压法
2.5.1 零口器、非口器和零器

半导体器件
理想 运放
零值器(Nullator)零口 I 0V 0
泛值器(Norator)非口
I V 任意值
零泛器( Nullor ) 零器
第2章 网络矩阵方程
Q f YbQTfVt Q f YbVs Q f Is
YqVt Jt
注入割 集的电 流源向

第2章 网络矩阵方程

电网络第一讲(大纲125)讲义——

电网络第一讲(大纲125)讲义——

电网络理论讲义(一)1 网络元件和网络的基本性质1.1 网络及其元件的基本概念1.1.1 网络的基本表征量(1)基本表征量分为三类:1)基本变量:电压u (t )、电流i (t )、电荷q (t )和磁链Ψ(t )。

2)基本复合量:功率P (t )和能量W (t )。

3)高阶基本变量:()uα和()iβ()0 1αβ≠-、,()d d k k k xxt =,2()112...()...ktt t k kx x d d d ττττ--∞-∞-∞=⎰⎰⎰0k ⎛⎫ ⎪⎝⎭>例如,22d d i u E t =,22d d u i D t =等基本变量和高阶基本变量又可统一成()u α和()i β两种变量,其中α和β为任意整数。

(2)基本表征量之间存在着与网络元件无关的下述普遍关系:()()d t u t dt ψ=(1)()()tt u u d ττ--∞ψ==⎰()()dq t i t dt =(1)()()tq t ii d ττ--∞==⎰()()()()dW t p t u t i t dt ==()()()()t t W t p d u i d τττττ-∞-∞==⎰⎰(3)容许信号偶和赋定关系可能存在于(多口)元件端口的电压、电流向量随时间的变化或波形称为容许的电压—电流偶,简称容许信号偶,记作{}(),()t t u i 。

3Ω电阻的伏安关系为,3u i =,{}3cos ,cos t t ωω是容许信号偶,{3, 1}不是容许信号偶。

容许信号偶必须是向量或者时间的函数。

元件所有的容许信号偶的集合,称为该元件的赋定关系(本构关系) 。

(3)基本二端代数元件 基本二段元件的定义为:()()()()(){}, , , ,u i u q i q ηθ∈ψψ,,,,或(), 0f ηθ=例如线性电阻元件u=iR , 电容元件q=Cu 等。

如图所示。

一般性分类:η控元件:θ=θ(η) θ控元件:η=η(θ)单调元件:元件既是η控的,又是θ控的多值元件:元件既不是η控的,也不是θ控的这个概念与数学上的函数定义可以类比,若η是θ的函数,则元件是θ控元件;若θ是η的函数,则元件是η控元件;若函数单调,元件既是η控的,又是θ控的;若η不是θ的函数,且θ也不是η的函数,则元件既不是η控的,也不是θ控的。

电网络理论课程讲义-第03章

电网络理论课程讲义-第03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多端口网络的开路阻抗参数
1、多端口网络的开路阻抗参数方程 I1 1 U1 1' 2 2' I2 U2
⎫ ⎪ k U 2 = z21 I1 + z22 I 2 + L + z2 k I k + L + z2 m I m ⎪ Uk ⎪ k' LLLLLLLLLLLLLLLL ⎪ ⎪ ⎬(1) U k = zk 1 I1 + zk 2 I 2 + L + zkk I k + L + zkm I m ⎪ Im m LLLLLLLLLLLLLLLL ⎪ ⎪ Um ⎪ U m = zm1 I1 + zm 2 I 2 + L + zmk I k + L + zmm I m ⎪ ⎭ m' U1 = z11 I1 + z12 I 2 + L + z1k I k + L + z1m I m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反互易网络
2.列方程消去非端口变量法 3.复合支路系统法 1)仍采用第二章所定义的复合支路; 2)先移去串接于一类端口的阻抗(只需在H11相应的对角 位置加上该阻抗值)和并接于二类端口的导纳(只需在H22 相应的对角位置加上该导纳值); 3)并联于一类端口的导纳或串联于二类端口的阻抗均归 入端口支路,且端口支路取其电流方向,端口电压方 向反之; 4)支路编号先一类端口支路,后二类端口支路,再内部 支路,且端口支路按上述端口次序顺次编号;
混合 参数方程
(1)
⎡ U1 ⎤ ⎡ H11 ⎢ I ⎥ = ⎢H ⎣ 2 ⎦ ⎣ 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H12 ⎤ ⎡ I1 ⎤ ⎡ I1 ⎤ ⎥ ⎢U ⎥ = H ⎢U ⎥ H22 ⎦ ⎣ 2 ⎦ ⎣ 2⎦

第9章《电网络理论(图论、方程、综合)》教学课件

第9章《电网络理论(图论、方程、综合)》教学课件

传输特性
A() 20lg H ( j)
H(0) 在阻带内
10lg
1
2
c
2n
A() 20lg ( )n c
dA() 20ndB/十倍频程 6ndB/倍频程
d
c
12
第9章 逼近问题和灵敏度分析
设计参数的确定
Amax 10lg 1 2
调整通带内允许的最大衰减, 使其可小于3dB
H ( j) 为幅度函数
3)相位函数
() H ( j)
4)群时延函数 () d () d
3
第9章 逼近问题和灵敏度分析
滤波器的分类
有源滤波器
1) 模拟滤波器
无源滤波器
元件
数字滤波器
信号
2)低通滤波器(LP)、
高通滤波器(HP)、
带通滤波器(BP)、
带阻滤波器(BR)和全通滤波器 (AP)
4
n
104
s
1
0.355 104
0.811104
s
H
(s)
(s
12330)( s 2
7620s
2.85 1020 1.52108 )(s2
19950s
1.52
108
)
此时 Amax 10lg(1 0.352 410 ) 51.1dB>50dB 满足要求
15
第9章 逼近问题和灵敏度分析
H (s) 2 H (s)H (s)
H 2 (0)
1 (1)n s2n
1n s2n 1 0
s2n 1 n1
极点
j( 2k 1n )
sk e 2n ,
H (s) H (0) P(s)
8

现代电路理论第四章1

现代电路理论第四章1

(G sC ) X (s) W (s)
0 0 0 0 0 - 1 1 1
1 0 0 1 G G - G 0 0
0 0 C 0 0
0 - L1 0 0 0 - L2 0 0 0 0 0 0
L1I 0 0 W (s) 0 0
dv 1 dt RC di 1 dt L
(3) 区间 t∈[t2,t3]
开关断开,Cr放电,
dvr Cr i dt
在 t=t3时, vr=0 ,D开始导通
当t=t2时
vr (t2 ) Vin{1 cos[r (t2 t1 )]}
时域方程为
Gx(n 1) Cx(n 1) W(n 1)
应用后向欧拉公式
1 Gx(n 1) C[ x(n 1) x(n)] W (n 1) h
C C Gx(n 1) x(n 1) x(n) W(n 1) h h
C C (G ) x(n 1) x(n) W(n 1) h h
I L1(s) I L2 (s) 0
表示成向量形式
其中
0 sL1 1 0 1 0 G G 0 0 1 0
0 V1 (s) L1I 0 sL 2 V2 (s) 0 1 I L1 (s) 0 1 I L2 (s) 0
t0 t1
t1
t2
x(t0 T) x(t0 ) T x(t0 )
当输入由恒定分量和小信号构成时
ˆ b Bb

ˆ x X x
ˆ ˆ ˆ ˆ ˆ x x Ax B A(X x) B b AX B Ax b

电网络第一讲(大纲125)讲义——

电网络第一讲(大纲125)讲义——

电网络第一讲(大纲125)讲义——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电网络理论讲义(一)1 网络元件和网络的基本性质1.1 网络及其元件的基本概念1.1.1 网络的基本表征量(1)基本表征量分为三类:1)基本变量:电压u (t )、电流i (t )、电荷q (t )和磁链Ψ(t )。

2)基本复合量:功率P (t )和能量W (t )。

3)高阶基本变量:()uα和()i β()0 1αβ≠-、, ()d d k k k xxt =,2()112...()...ktt t k kx x d d d ττττ--∞-∞-∞=⎰⎰⎰0k ⎛⎫ ⎪⎝⎭>例如,22d d i u E t =,22d d u i D t =等基本变量和高阶基本变量又可统一成()u α和()i β两种变量,其中α和β为任意整数。

(2)基本表征量之间存在着与网络元件无关的下述普遍关系:()()d t u t dt ψ=(1)()()tt u u d ττ--∞ψ==⎰()()dq t i t dt =(1)()()tq t ii d ττ--∞==⎰()()()()dW t p t u t i t dt ==()()()()ttW t p d u i d τττττ-∞-∞==⎰⎰(3)容许信号偶和赋定关系可能存在于(多口)元件端口的电压、电流向量随时间的变化或波形称为容许的电压—电流偶,简称容许信号偶,记作{}(),()t t u i 。

3Ω电阻的伏安关系为,3u i =,{}3cos ,cos t t ωω是容许信号偶,{3,1}不是容许信号偶。

容许信号偶必须是向量或者时间的函数。

元件所有的容许信号偶的集合,称为该元件的赋定关系(本构关系) 。

(3)基本二端代数元件 基本二段元件的定义为:()()()()(){}, , , ,u i u q i q ηθ∈ψψ,,,,或(), 0f ηθ=例如线性电阻元件u=iR , 电容元件q=Cu 等。

现代电子理论培训教程(ppt 49页)

现代电子理论培训教程(ppt 49页)

E [n (r) ]v(r)n (r)d rF [n (r)]
(15)
中,普适函数F[n]可以把其包含的经典Coulomb能部分写出:
F[n]G [n]1 2 n(rr) nr(r)drrd
(16)
E [ n ]v ( r ) n ( r ) d 1 2 rn (r r ) n r ( r ) dr r G [ d n ] (17)
Schrodinger: ψ(r1,r2,r3,…rN),3N维空间。
DFT: n(r),
3维空间。
在有机化学、生物技术、合 金物理、表面科学、磁性等 领域DFT最为重要。
21
Hohenberg-Kohn定理-I
1. 定理1:对于一个共同的外部势v(r), 相互作用的多粒子系统的 所有基态性质都由(非简併)基态的电子密度分布n(r)唯一地决 定。或: 对于非简併基态,粒子密度分布n(r)是系统的基本变量。
Hohenberg-Kohn定理-II
定理2:如果n(r) 是体系正确的密度分布,则E[n(r)]是最低的能 量,即体系的基态能量。
证明:设有另一个n’(r) ,粒子数与n(r) 相同为N. 则
E[n(r)]v(r)n(r)drF[n(r)]
(14)
(,Vˆ)(,(Tˆ Uˆ))
2. 考虑一个多粒子系(电子体系、粒子数任意),在外部势和相 互作用Coulomb势作用下,Hamiltonian为
H T V U
T

1 2
(r) (r)dr
V v(r)(r)(r)dr
(1) Hartree单位 (2)
外部势 (3)
U

1 2
1 r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粗略地说,当输入,输出互换位置时,将不改变同一激励所产生的响应,网络的这种性 质称为互易性。具有互易性的网络称为互易网络。
6
2.网络的代数方程 §2.1 网络的基本解法 1 KCL 和 KVL 的矩阵形式 若一个网络是用一个具有 b 条支路, nt = n + 1 个节点的连通图表示,并选一树 T。于 是可以写出 A = [ Al
如果一个 n 端口网络同时具备齐次性和可加性,称其为按端口线性网络。 例 1.1 图示电路中,电容初始值为 U 0 ,考察其是否线性。
该电路按定义 10, 20 是线性的; 按定义 30 却不是线性的; 因为 y (t ) = 既不具有齐次性又不具有可加性。 例 1.2
1 t u (τ )dτ + U 0 c ∫0
& + 1 ⋅ il = ψ & + f (ψ ) u =ψ
我们考察定义 30,因为 f (⋅) 的导数连续,所以它们的解是存在且唯一的。
& = u − f (q ) q & = u − f (ψ ) ψ
所以
q (t 0 ) = 0 ψ (t 0 ) = 0
对所有 t ≥ t 0 即 Ri =
q(t ) = ψ (t )
T
1 Y = diag 1 2
w(t ) = ∫ u (τ )i (τ )dτ
MEMRISTOR,由美籍华人蔡少棠教授于 1971 年提出。
§1.2
网络的基本性质
1 线性和非线性 (1) 关于线性的定义 10 从元件性质定义 若一网络由线性元件(具有任意初始值)及独立电源所构成,则称其为线性网络。此定 义初看起来似乎正确,但就网络的输入输出特性而言未必有效。我们将举例说明。 20 从网络方程定义 若网络的输入输出方程可以写成

& + il = u − f (q) + f (ψ ) = u (t ) i (t ) = q
u (t ) = 1Ω i (t )

可见此网络是端口线性的,且与 1 Ω 电阻等效。 (2)说明 随意断言一个网络是否线性是错误的。 2 时变和时不变
3
(1)关于时不变的定义 10 若网络中不含有时变元件,则称其为时不变网络。 20 若网络的输入输出状态方程可以写成一组常系数一阶微分方程, 则称其为时不变网络。 30 设 [u(t ), y (t )] 及 [u (t ), y (t )] 为网络的任意两个输入输出偶,又设 y (T ) = y (0) 。若对 所有的 T ,当 u (t ) = u(t − T ) 时,有 y (t ) = y (t − T ) ,则称其为按端口时不变网络。 (2) 说明 定义 10 包含了定义 20,30 的意义,即满足定义 10 的网络也一定满足定义 20,30,反过 来却不成立。 例 1.3 图示电路中,电感和电容是线性时变的,在任何时刻,均有 C (t ) = L(t ) ,且初
1
1.网络的基本性质 §1.1 1 基本变量 复合变量 2 基本关系 基本概念
i (t ) p (t )
u (t ) w(t ) dq(t ) dt
q (t )
ψ (t )
与元件无关的变量之间关系
i (t ) =
u (t ) =
dψ (t ) dt
t −∞
p(t ) = u (t )i (t )
3 基本元件
y 2 , L,
yq
]
T
2
分别表示其 p 个输入和 q 个输出,而 [u, y ] 为其容许信号偶,可以是电压也可以是电流。 (a)齐次性 (b)可加性 若 u → y ,有 αu → αy 成立,称其为按端口齐次性网络。 若 u → y , u → y ,有 u + u → y + y 成立,称其为按端口可加性网络。
AI = AYU + AYE − AJ = 0 AYU = AJ − AYE Yn U n = J n
式中 Yn = AYAT 为节点导纳矩阵,J n = AJ − AYE 为注入节点的等效电流源的电流列 向量。 (2) 割集法 以树支电压为求解对象 而
U = AT U n

Q f I = Q f YU + Q f YE − Q f J = 0 Q f YU = Q f J − Q f YE QC U t = J c
i=
ψ & +q L

&+ u =ψ
q C

Ri =
u (t ) = 1Ω i (t )
可见此网络是端口时不变的,且与 1 Ω 电阻等效。 3 无源性和有源性 对 n 端口网络,其端口处电压,电流分别为:
u(t ) = [u1
u2
u 3 Lu n ]T
i (t ) = [i1
i2
i 3 L i n ]T
u(t ) = u (t ) ,而在所有 t ≤ t1 及任何 t1 > −∞ ,有 y (t ) = y (t ) ,称其为起因性网络。否则称
其为非起因性网络。 例 1.5 隧道二极管在电压激励,电流响应时是起因性的,而在电流激励,电压响应时是 非起因性的。
隧道二极管为压控电阻, i = f (u ) ,对两个输入 u (t ) 和 u (t ) , 若 u (t ) = u (t ) (对所有 t) ,其输出 i (t ) = f (u (t )) = f (u (t )) = i (t ) (对所有 t) 。但 是对两个相等的电流 i (t ) = i (t ) ,却有三个不同的响应 u1 (t ) ≠ u 2 (t ) ≠ u 3 (t ) ,在这种情 况下,电路是非起因性的。 5 互易性
At ], B f = [1l
B t ], Q f = [Q l
1t ] ,令节点电压列向量为 un ,支路
电流,电压列向量分别为:
i u ib = l , ub = l ,则 i t u t i At ] l = Al i t + At i t = 0 i t i 1t ] l = Ql i l + i t = 0 i t u B t ] l = ul + Bt ut = 0 ut
4
(1) 若对所有容许的信号偶 [ u, i ] ,在所有时间 t,输入端口的总能量为非负的,即:
W (t ) = ∫ u T (τ )i (τ )dτ ≥ 0
−∞
t
则称其为无源网络。这里假定在 t ≤ −∞ 时,网络是松驰的。即 i ( −∞ ) = 0 , u( −∞ ) = 0 。 (2)若对某些容许的信号偶 [ u, i ] ,或对某些 t ≥ −∞ ,有
现代网络理论
本课程是研究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在掌握了本科 《电路》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其目的是开拓视野,扩展知 识面,为专业课的进行以及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1 课程时数:40 学时 2 考试方式:考试 3 授课方法:讲授与自学相合 4 参考文献: (1) B. Peikari , Fundamentals of Network Analysis and Synthesis . 1974. (2) N . Balabanian T . A . Bikart , Electrical Network Theory . John wiley & sons , Inc., 1968. ( 3) 社,1982. ( 4 ) 肖达川编著 . 电路分析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5) 邱关源编著. 电网络理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邱关源编著. 网络理论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
始条件均为零。试证明此网络是端口时不变网络,且与 1 Ω 电阻等效。
解: Q 令
ψ q & +( −q & ) ⋅1 = ψ L C ψ & + =α ψ L q & + =α q C

&+ ψ
ψ q &+ =q L C
ψ (t 0 ) = 0 q (t 0 ) = 0
对所有 t ≥ t 0
而在任何时刻,均有 C (t ) = L(t ) ,可知 ψ (t ) = q (t ) 注意到
KCL
Ai b = [Al Q f i b = [Q l B f ub = [1l ub = A T u n
KVL
2 网络的最少变量 注意到: AB f = 0
T
B f QT f =0
Ql = − BtT = AtT Al
可得以下关系:
i i 1 1 i b = l = l = l i l = lT i l = B T f il i t − Q l i l − Q l Bt Q lT u l − Bt u t − B t = ub = = ut = ut = Q T f ut ut ut 1t 1t
对网络中的各支路 b1 , b2 , L, bb 列出方程,可得 b 元联立代数方程,用向量表示:
7
I = YU + YE − J
U = ZI + ZJ − E
式中 Y, Z 分别为支路导纳矩阵和支路阻抗矩阵,它们不必是对角阵,即元件之间可以有互 易或互易的耦合。 4 一般求解方法 (1) 节点法 以节点电压为求解对象
式中 Qc = Q f YQ T f 为割集导纳矩阵,J c = Q f J − Q f YE 为注入割集的等效电流源的电流 列向量。 (3) 回路法 以连支电流为求解对象 而
U = QT f Ut

B f U = B f ZI + B f ZJ − B f E = 0 B f ZI = B f E − B f ZJ Zl Il = 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