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作业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总9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机械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目的:

本课程是研究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工程材料、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及成形方法的选择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毕业设计及工作后从事专业机械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

本课程任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

1.了解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工程材料、成形过程及现代制造过程的完整概念;

2. 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其改性方法,初步掌握其应用范围和选择原则;

3. 掌握主要毛坯成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

4. 掌握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生产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各种加工成形方法的实质、工艺特点,基本原理,了解零件的工艺过程,并具备选择零件成形方法的能力,能制定制造工艺规程;

5. 了解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6.了解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培训职业实用技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1.与基础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金工实习》的后续课程,是《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只有在学好本课程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继续完成学业。

2.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制造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工艺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艺和方法。

3.具备使用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

1. 机械制造基础概念

•机械制造的定义及作用

•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的分类和特点

2. 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

•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

•机械制造的基本要素和关键技术3. 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和方法

•切削加工工艺和方法

•焊接工艺和方法

•成型加工工艺和方法

•热处理工艺和方法

•表面处理工艺和方法

4. 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

•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

•常用的机械制造工具

•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 实践能力培养

•机械制造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机械制造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机械制造实验的报告撰写和展示

6. 创新思维培养

•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技巧

•创新思维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

组讨论等。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

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

学生将根据课程要求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项目等,教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从设计到生产的整个过程。为了培养出具备扎实基础的机械制造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内容。

一、导论

在开始具体探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机械制造的概念和重要性。机械制造是指通过各种工艺手段将原材料转化为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部件或成品的过程。它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基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 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

3. 熟悉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

4. 具备机械制造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包括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的分类等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将对机械制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机械制造工艺

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制造的核心内容,学生将学习各种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铸造、锻造、焊接、机加工等工艺。通过实验和实践,学生将掌握各种工艺的操作技能。

3. 机械制造设备

学生将学习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包括机床、数控机床、切削工具、测量仪器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熟悉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机械制造实践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进行机械制造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机械制造任务。这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大纲(一)

实验归属:课内实验

课程编码:0BH01110

课程性质:必修

实验学时:8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实验教学的地位、任务及作用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 方法及发展, 掌握切削加工。切削加工设备、加工制造工艺方法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选择切削加工设备、刀具、制定工艺路线的能力,具有使用和调整金属切削机床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目的及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1 .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侓、刀具材料、切削几何参数、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掌握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切削参数对车削力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主车削力的经验公;

2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原理、了解传动系统及典型结构;

3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确定方法,及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学习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方法,学会对影响加工过程的因素进行分析。

三、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四、主要设备或软件环境

主要设备有CA6140 ﹑C620 ﹑角度测量仪﹑静刚度测量仪﹑切削测力系统等。

五、实验指导书及参考资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六、实验报告及实验考核办法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是写出该实验的目地﹑要求﹑仪器设备名称﹑建立参数图表﹑引用公式﹑计算及推出结论的过程等。

2、实验考核方式:以完成各项实验报告的成绩综合评定。

《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二)

课程编号:2001B013 实验总学时:8

一、制定实验大纲的依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总学时:64理论课学时:56 实验课学时:8(不含在本课程中)学分:3.5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属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1)以金属切削理论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2)以制造工艺为主线,要求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具有设计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3)要求学生了解常用的工艺装备(主要指通用机床、刀具)并具有初步设计能力(主要指工艺和夹具设计)。

三、课程适用专业

机械、机电、金属材料、材料加工各专业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绪论课程目的、意义与内容组织、学时安排介绍 1学时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课程的主要目的与任务,课程章节内容在层次上的传递关系,学习方法介绍,了解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二)第一章金属切削过程的基础知识 5学时

(1)刀具参考系 2 学时

(2)刀具标注角度2学时

(3)刀具材料1学时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金属切削参考系的定义,刀具标注角度定义,不同参考系之间刀具角度的联系方式,掌握常用刀具材料的种类与发展趋势,学会用视图表达刀具角度及实际切削条件下刀具角度变化规律。

重点:切削参考系与刀具角度的定义及图形标识方法

难点:刀具角度在不同参考系、或实际切削时的变化

教学方法:(1)多媒体课件中设计了刀具角度的三维动画演示;

(2)课堂上实物展示各种刀具,让学生区分刀具前、后刀面及估计几何角度;

(3)设计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动手测量刀具的几何角度;

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根底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

学制:两年制

第一局部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机械制造根底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根底课。本课程包含金属材料及热处置的底子常识、金属材料的热加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外表粗拙度及检测、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机械加工工艺常识等方面的内容,是数控技术专业必需掌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根底课程。

机械制造根底课程大纲是按照教育部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机械制造根底〞课程教学底子要求编写的,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用途,冷热加工和热处置底子常识;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彼此配合的常识;掌握金属切削道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底子常识;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底子常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根底。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数控技术专业两年制专科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根底课,此中包罗了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道理、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工艺学等多方面的专业根底常识,是本专业后期开设的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与加工等专业课程的重要根底。学习本课程应该掌握必然的机械制图常识。

三、课程教学的底子要求

通过机械制造根底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各状态的组织布局,热处置的目的,公差与配合的底子术语,外表粗拙度的底子概念,金属切削道理的切削参数和刀具的几何参数,对不同工种的机床有必然的认识,并知道定位和夹紧的作用和彼此联系,初步接触机械加工工艺。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

适用层次:高起专

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

考核形式:考试

所属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工程材料》、《计算机文化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与编程》、《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

一、课程简介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及主要工艺方法,分析了制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及其发展趋势。为学习者解决机械制造方面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课程学习需要掌握的前续知识主要包括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学习本课程对于开展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二、课程学习目标

本课程主要进行机械产品的制造方法、生产工艺和加工质量控制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产制造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工程材料、金属材料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制造工艺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训练系统。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机械制造概述

具体包括机械的概念、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机械制造的基本环节和现代制造技术等内容。主要介绍机械的定义、机械产品分类、自动化制造系统、零件的生产过程和装配过程、机械加工方法和数控技术等相关概念。一方面让初学者对机械制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要求掌握机械产品的分类、自动化制造系统、零件的生产过程和现代加工技术,熟悉机械产品加工方法,了解CAD/CAM/CAPP/CAE/PDM技术。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地位: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是一门融机械制造中的金属材料、热加工和切削加工等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目的:

《机械制造基础》主要研究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工艺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本课程任务:

1.考生通过学习,能初步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金属材料及其选用、毛坯的制造方法;

2.通过学习,培养制定加工工艺规范与合理选用加工方法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专业课,先修课程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课程,并为以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金属材料机械性能及其试验方法。

重点:拉伸图、材料性能的判定、硬度的测定方法。

难点:冲击韧度和疲劳强度的定义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强度和韧性

(一)强度定义及强度指标

(二)塑性定义及塑性指标

(三)拉伸图和材料性能的判定方法

第二节硬度

(一)硬度的试验方法

(二)硬度测定的实际意义

(三)硬度指标的划分,硬度符号的书写

第三节冲击韧度

(一)冲击试验来测定冲击韧度

(二)冲击韧度的分类

(三)冲击韧度的定义,冲击韧度符号的书写

第四节疲劳强度

(一)疲劳强度的定义

(二)疲劳强度曲线

(三)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纯金属、合金、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常见晶格类型、固溶强化原理。

难点:金属晶格缺陷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062008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学分:4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等基本知识,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以使学生获得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本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因此,除课堂教学外,还有实验、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使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等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加工质量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

2.能力要求:

1)能够按加工条件选择刀具材料和几何参数、切削加工参数,计算切削力、切削功率等;

2)初步具备选择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的能力;

3)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设计机床夹具的基本能力;

4)具备制订机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解决机械制造问题的基本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B11040077

(二)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ase)

(三)修读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三)总学时数: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

(四)修课学分:3.5学分

(五)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占80% + 平时成绩占20% )

(六)相关课程:《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七)内容提要: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2、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且教与学相结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1]《金属工艺学》(上),邓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机械制造工艺学》(第3版),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参考书:[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周宏甫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机械制造工艺学》,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理论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金属材料及其毛坯成形基础

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8学时,视频2学时)

主要内容:金属材料性能,铸造工艺,金属塑性加工工艺,焊接工艺。

重点难点: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及选用,毛坯成形质量及其结构工艺性分析与设计。

课后思考:1、金属材料性能含义是什么?工业用钢牌号及其含义,如何选用?

2、常用铸造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什么场合?

3、铸件结构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常见铸造缺陷有哪些,如何克服?

4、什么是锻件的结构工艺性,锻件结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5、常用的焊接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焊接结构设计?

(二)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教学时数:12学时

主要内容:工艺路线的制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工艺方案的比较与技术经济分析,数控加工工序,成组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工艺路线的制定,工艺尺寸链。

课后思考: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是什么?

2、如何安排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3、求解工艺尺寸链有那几种类型,主要适合什么场合?

4、比较不同工艺方案的经济性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5、数控工序设计中有哪些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

(三)第三章机床夹具设计

教学时数:12学时(理论10学时,现场课2学时)

主要内容:机床夹具概述,工件在夹具上的定位,工件的夹紧,各类机床夹具,柔性夹具,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步骤,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

重点难点:定位原理,定位方案分析与设计,定位误差计算,夹紧装置设计原理,各类机床夹具设计特点,各类柔性夹具的特点及应用。

课后思考:1、机床夹具的定义、组成、分类及其功能各是什么?

2、工件定位原理是什么?生产中常用定位方法有哪几种?

3、何谓为第一、第二、第三定位基准,如何选用?试举例说明?

4、引起定位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定位误差?

5、确定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的原则是什么?

6、镗床夹具中前导向、后导向、内滚式镗套、外滚式镗套各应用什么场合?

(四)第四章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

教学时数:14学时(理论8学时,实验6学时)

主要内容:工艺系统的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加工误差综合分析实例。

重点难点:原始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及应用

课后思考:1、机床主轴误差对加工精度是如何影响的,会带来哪些误差?

2、切削力的变化对加工精度会带来什么影响?

3、工艺系统传动链误差的特征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怎样?

4、误差的分布图分析法和点图分析法有何特征?

5、如何绘制均值极差控制图,分析质量变动趋势?

6、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有哪些?

(五)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

教学时数:4学时

主要内容: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使用性能的影响,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影响表面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

重点难点:

课后思考: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2、为什么在切削加工中一般都会产生冷作硬化现象?

3、为什么磨削高合金刚比普通碳钢容易产生烧伤现象?

4、机械加工中为什么工件表面层金属会产生残余应力?

5、什么是强迫振动?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6、如何诊断强迫振动的机内振源?

(六)第六章机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教学时数:9学时(理论6学时,实验3学时)

主要内容: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装配尺寸链,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机器装配的自动化,机器的虚拟装配。

重点难点:建立并求解装配工艺尺寸链,保证装配精度方法的具体应用,机械结构的装配工艺性结构设计,装配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原则、步骤。

课后思考:1、什么是装配单元?将机器划分为若干个装配单元的目的是什么?

2、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什么场合?

3、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应注意哪些原则?

4、机械结构的装配工艺性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试举例说明。

(七)第七章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和技术发展

教学时数:2学时

主要内容:现代制造工艺理论和技术,先进制造工艺理论,现代制造工艺方法,制造单元和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模式,智能制造技术。

重点难点:现代制造工艺理论和方法。

课后思考:1、试述分层加工的原理?

2、试述“创造性原则”加工的原理和意义?

3、工艺决策方式可分为三类,试分析其各自特点及应用场合?

4、试论述特种加工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