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苏州园林-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苏州园林-ppt课件

板书设计 布局
配合
整体 苏
映衬

层次




角落

局部
门窗
色彩
课堂检测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轩榭(xiè ) 镂空(lòu ) 相 间 ( jiàn) 对称(chèn)
叠 嶂 ( zhàng) 斟酌(zhuó) 模 样 ( mú) 庸俗(yōng)
课堂检测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作比较 )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 薇木香。( 举例子 ) 摄(成3)摄称影心家满挺意喜的欢照这片些。门(和举窗例,子他们) 斟酌着光和影,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 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 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晕飞多姿的 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拓展探究
桥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 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 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 “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 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 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 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 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之美,山清水 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 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领略叶圣陶笔下 的苏州园林之美吧!
19 苏州园林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5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5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 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 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可是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对 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叶圣陶从小生 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最后, 他参考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 195幅精美的照片,写了这篇序文。
19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导入新课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 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 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 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 典园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 林》,去欣赏她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 术美。
导入新课
苏州四大名园之:拙政园
导入新课
苏州四大名园之:狮子林
导入新课
苏州四大名园之:留园
导入新课 苏州四大名园之:沧浪亭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 的特征。 2.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的 说明顺序。
作者名片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字圣陶,江苏苏州人。我国著名作家、编 辑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 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 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 石像》等。
回顾所学 阅读第1自然段,回顾所学: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
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 说自己的理解。
“标本”。文中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 作为代表的事物”。“标本”这个词简练地说 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表明其在我 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8 苏州园林 课件(共26张幻灯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8 苏州园林 课件(共26张幻灯片)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 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 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 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 4.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 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 而未界”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描述一下这 是怎样的情形?) • 明确:“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 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 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 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 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 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 繁复、有层次了。
我 来 做 导 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苏州园林(共20张PPT)

苏州园林(共20张PPT)
第8页,共20页。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
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总体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 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 州园林的影响。
第9页,共20页。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10页,共20页。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 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第7页,共20页。
自学要求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
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3、哪些段落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具体体现
在哪些方面?
4、文章的结构怎样安排的?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
第1页,共20页。
第2页,共20页。
第3页,共20页。
第4页,共20页。
第5页,共20页。
18 苏州园林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作课教师:侯艳华
第6页,共20页。
作者名片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有“优秀的 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 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极少”用得很有分寸,说明也有使用的情况。
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各找一处并体会 作者在描绘苏州园林的美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各找一处并体会其作用。
“大多”用得很有分寸,说明大多应用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其作用。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作课教师:侯艳华
“大多”用得很有分寸,说明大多应用 (1)至于池沼大多应用活水。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共3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共39张ppt)

读第一段思考
• 问题1:苏州园林给作者留下 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读第二段思考
• 问题2:文段中那一句话可以 概括出作者认为苏州各个园 林的总体特征(其实这也是 设计者的意图)?
读第二段后思考讨论
• 问题3:文段中哪句话谈到了 游览者的感受?
• 1、总的印象:是我国园林的标本。
• 2、总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罗曼·罗兰
预习作业
• 1、找出文中把苏州园林比作“图 画”的语句。
• 2、结合学案,试分析文中使用了 哪些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的特点:
务必使 游览者 无论站 在哪个 点上, 眼前总 是一幅 完美的 图画。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追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成因、功用等)分类,逐一说明。 ③作比较:把……与……进行比较,两者存在差异性,突出
事物的特征。 ④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⑤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明事物的特征。 ⑥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作周全、
周密的规定和说明。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并揭 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⑦作诠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 ⑧列数字:列举数据来具体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点。 ⑨列图表:运用直观的示意图或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或事理。 ⑩引用资料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苏州园林简介
给红色的字注音:
• 轩榭( • 对称( • 丘壑( • 镂空( • 阑干(
)池沼(

)重峦叠嶂(

)嶙峋(

)斟酌(

) 相间(

部编版八年级上《苏州园林》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苏州园林》PPT课文课件
整体: 四 个 讲 究:
亭台轩榭 假山池沼 花草树木 近景远景
的布局 的配合
的映衬
的层次
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 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延伸拓展,设计旅游路线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概括
——次要。
5.四个“讲究”之间能不能调换顺序? 不能, 因为它们是按照
从大到小、从主到次 的说明顺序安排的。
延伸拓展,设计旅游路线
1.本文 先总说 了什么, 后分说 了哪些 内容?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 州园林地位及苏州园林的总 体特征。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 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本文说明的对 象是什么?作者对苏 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 什么?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我国 各地园林的标本,各 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 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文中哪一句话可 以作为苏州园林建 筑上的整体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 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 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 方面进行说明的?
苏州园林;
逻 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每务个必庭 使院游的览天者井无论,用站肉在眼哪看个大点小上一,眼般,前但总用是脚一步幅量完一美下的却图发画现。相— 差甚—大。具体 、

辑 苏州园林;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整体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第二站: 假山池沼区——看配合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59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59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二)速读课文,明晰说明顺序。
1.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后面几个自然段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一特点? (画出思维导图)
3.第三至第六自然段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位置? 4.第七至九自然段从哪个角度介绍苏州园林?
亭台轩榭的布局3
完 四个 假山池沼的配合4 主要 美 讲究 花草树木的映衬5
(一)默读课文,明确说明内容。
默读要求: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即最能体 现苏州园林特点的句子。
(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7)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 而别具匠心。 (9)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阅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中哪一句话说明了苏州园林 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 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 为什么?
三、 概说苏州园林
——跟叶圣陶学习说明顺序
阅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中哪一句话说明了苏州园林 的地位?
明确: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 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 为什么? 明确: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1)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45张PPT)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45张PPT)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 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明晰说明顺序
2.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 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明晰说明顺序
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
人间天堂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
温故知新
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 2.体会本文的结构特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3.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认识祖国河山壮丽, 激发爱国之情。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 术品,集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移步 换景的图画。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根据年代不同列出的 苏州四大名园: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 政园、清代的留园。四大园等9个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 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 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 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 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 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 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 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 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 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 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 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 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 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苏州园林》课件PPT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苏州园林》课件PPT
工艺美术的上品。 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9段: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 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部 件】编部版编八版年八级年(级上()上语 )文语《文苏 州《园苏林州 园》林PP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凡尔赛宫 苏州园林
麒麟山公园 颐和园
狮子林一隅
拙政园一隅
留园(冠云峰)
沧浪亭
耦园一隅
速读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 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研读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讲究亭台轩榭的( 布局 ), 讲究假山池沼的( 配合 ), 讲究花草树木的( 映衬 ), 讲究近景远景的( 层次 )。
挑战自己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部 件】编部版编八版年八级年(级上()上语)文语《文苏州《园苏林州园》林PP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1979年,香港某出版社,拟出版介绍苏州园林的 摄影集 约85岁高龄的叶圣陶先生写序文 陈从周教授编撰的学术性著作《苏州园林》附了 195幅精美的照片 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百科知识》
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说明文“我的校园” 不少于300字。 2.看视频《世界遗产在中国——苏州园林》
看网上介绍 (推荐《苏州古典园林精髓要素解答》
《苏派建筑杰出代表“香山匠人” 》)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部 件】编部版编八版年八级年(级上()上语 )文语《文苏 州《园苏林州 园》林PP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部 件】编部版编八版年八级年(级上()上语 )文语《文苏 州《园苏林州 园》林PP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5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5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留:亭台轩谢的布局、假山池沼的 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 筑的色彩美。
4、文章采取了什么样的结构?说明顺序是什么?
明确:总——分——总 说明顺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主 要——次要)
• 5、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 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亭台轩榭
(布局)
追求自然之趣, 不讲究对称。
假山 与 池沼
(配合)
追求自然之趣
花草树木
(映衬)
着眼在画意
远景和近景
(层次)
墙壁和廊子: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镜子: 几乎把园林翻了一番
隔而未隔
界而未界
增加了景致的层次
注意角落图画美
注意门和窗的图案美: 注意油漆的色彩美:
朗读第4段,思考问题: 1、这一段说明了什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 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 排?
(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中表示估计、程度、范围、时间、空间、特征、性 质、数量等的词语,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A、表估计、猜测:大药、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 B、限制范围:全部、所有、有的、只有、大部分 C、限制程度:仅、最、很、非常、几乎、格外 D、限制频率:经常、通常、时常、常常、往往、总是、有 时、屡次
不能调换。 “艺术”和“技术”的概念层次高低不同,文 章重点突出的是艺术。 如果调换就变成了强调建筑技术,与本文的中 心不符。
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不好 “往往”是时常、常常的意思,强调“大多数是 这样,但又不全是”, 如果去掉就失去了分寸,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7
欣赏美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绝不讲究对称,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 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 讲究对称的。
8
欣赏美
假山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 不仅是技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池 ,总是高低屈曲任 沼
其自然。
9
欣赏美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jiāo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很大,长椭圆形,花白 色,果实跟香蕉相似。
雕镂:diāo lòu 雕刻,刻镂 。
斟酌:zhēn zhuó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
称心:chèn xīn 符合心愿;心满意足。
明艳:míng yàn 明亮鲜艳。
5
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为什么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的标本?
4
俯仰生姿:fǔ yǎng shēng zī 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
好的姿态。
嶙峋:lín xún 枯瘦的样子。
依傍:yī bàng 依靠。
蔓延:màn yán 向四周扩展延伸。 蔷薇:qiáng wēi双立子 、叶攀植援物或,蔓蔷延薇,科枝。上落常叶有或刺常。绿灌木。茎直
竿:gān
芭蕉:bā
1、这两段文字分别说明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 方法? 2、哪些词语照应了“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 3、第4段第一句中的“假山”和“池沼”的顺序可否颠 倒?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其中的“艺术”与“技术”有何区别? 5、找出第五段中的描写和议论句,并说说在说明中穿 插描写的好处。
词语积累
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 据í因当,地根的据具;体制情,况制,定制;定宜适,宜适的当措。施根。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5张PPT)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5张PPT)
19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 改造地形(筑山、叠石、理水等)、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 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了解园林
写作背景
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 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 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整体感知
①(书)枝节和根本。②经过整理而保持原形的动、植物或 矿物的样品。③比喻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④医学上指供化验 或研究用的血液、痰液、粪便、组织切片等。
听读课文,随时勾画,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2.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作者所介绍的苏州园林的总 的特征,你认为哪句话最合适?能简单的说明一下理由吗?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 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 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 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 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更有层次了。
叶圣陶被人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苏州园林》的结尾, 更体现了叶老用语朴素精炼的特点。哪些词很有味道?
3.对于苏州园林这一特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的呢? (提示:认真阅读第③-⑨段,找出概括各段内容的关键语句。)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随时勾画,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读了叶老的文章,苏州园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 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朗读第2段,感受其与3-9段关系。3-6段文字能否颠倒顺序?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 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 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 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 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 着“如在画图中”的。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 课《苏州园林》(共34张PPT)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 课《苏州园林》(共34张PPT)

四、揣摩语言的准确。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 (句中红色的字是否可以去掉?)
不能去掉。“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 是古代建筑,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所以只 能是推测。“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
2.(1)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句中
②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说,“苏州园林与 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将苏州园林 与北京的园林进行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淡雅的 特点。
2.举例子 例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
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
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2.方法多样,特征突出。
文章通过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等 说明方法来表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比如,第3段中, 作者将我国“绝大部分”的建筑与“苏州园林”进 行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并将园林比作美术画,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 的原因。第7段中,作者列举了在阶砌旁、墙上、 开窗处栽种花草的例子,突出表现了苏州园林的 “图画美”。“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 绿树相间”“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 灰色和白色对衬”都是摹状貌,使说明更具形象性。
画,不是美术画……” 3.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作比较(我国
其他建筑和苏州园林)
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42张PPT)

人 教 部 编 版 语文八 年级上 册第19 课《苏 州园林 》课件 (共42张 PPT)
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1.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 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从七个方面紧扣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 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
总说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⒈亭台轩榭的布局 ——自然之趣 ⒉假山池沼的配合 ——自然美 ⒊花草树木的映衬 ——图画美
分说 ⒋近景远景的层次 ——景致美
⒌每个角落
⒍门和窗
总说
⒎极少用彩绘
人 教 部 编 版 语文八 年级上 册第19 课《苏 州园林 》课件 (共42张 PPT)
人 教 部 编 版 语文八 年级上 册第19 课《苏 州园林 》课件 (共42张 PPT)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人 教 部 编 版 语文八 年级上 册第19 课《苏 州园林 》课件 (共42张 PPT)
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很 多,文中所介绍说明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 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
人 教 部 编 版 语文八 年级上 册第19 课《苏 州园林 》课件 (共42张 PPT)
人 教 部 编 版 语文八 年级上 册第19 课《苏 州园林 》课件 (共42张 PPT)
—叶圣陶
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8),原名叶绍钧,现 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 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倪焕之》。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 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 究。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0页)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20页)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创作背景
《苏州园林》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1979年初, 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 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 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 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 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 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总说
分说
举例子: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 艺术风采。
作比较: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摹状貌:第5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 描摹等。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 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 宝气……
➢ “盘曲嶙峋”“珠光宝气”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
19 苏州园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学习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说明的 顺序。
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 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 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 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 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 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 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8 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标本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 有广泛的代表性。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中指考虑光和影等是否恰当。 明艳: 鲜明艳丽,明丽。
预习检查
19 苏州园林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连绵的山。嶂,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出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指诗文、技艺等 的独特构思。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 办法。
整体感知
19 苏州园林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
举例子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 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2.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 对衬。
摹状貌
合作探究
19 苏州园林
读课文,体会本文作为说明文的 语言特点。
合作探究
19 苏州园林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 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 思?)
( zhāo )棋着 ( zháo )着急 着 ( zhe )看着 ( zhuó )着装
预习检查 形近字
zhǎo池(沼 ) zhào( 诏 )书
19 苏州园林
轩xiè( 榭 ) xiè(释
嶙峋: 枯瘦的样子。
镂空: 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景致: 风景。 斟酌: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 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 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 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 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观众多、极有层次了。
合作探究
19 苏州园林
本文为什么运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 运用空间顺序?
知识备查
19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滥觞于春秋 时期,形成于唐五代,成熟于两宋,兴旺鼎盛于明 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数百处,1958年普查 发现,当时尚存园林名胜174处。苏州园林是中华 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 园林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19 苏州园林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知识备查
19 苏州园林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 作家、教育家、 编辑家。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 膜》《火灾》等。1928年创作长篇小说 《倪焕之》。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 语文教育论集》等。
知识备查
19 苏州园林
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 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 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可是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对 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叶圣陶从小 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最后, 他参考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 的195幅精美的照片,写了这篇序文。
每一个角落 ——图画美 门和窗 ————图案美 园内建筑 ———色彩美
整体 逻 辑 顺 序
部分
19 苏州园林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整体感知
19 苏州园林
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的共 同点的句子。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 幅完美的图画。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亭台轩榭的布局——绝不对称 假山池沼的配合——任其自然 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画意 近景远景的层次——层次多变
“标本” 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 的代表性。
合作探究
19 苏州园林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 美术画……(“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 别?)
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 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而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 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
第二课时
19 苏州园林
上节课我们明确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 了苏州园林的特点。今天让我们学习文章的说 明方法、语言和写作手法。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在介绍苏州 园林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列数字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下列图片哪些是苏州园林,哪些不是?说一说你
的依据。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 这种写法的好处。
从文体特点来看,说明文的作者总是希望读者 直接、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写的内容。因此说明文常 常在文章的显要处“设路标”“给提示”,帮助读 者更快更方便地理解文章。
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 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需要在高度概括的基 础上从整体到局部分项进行说明。
课堂小结
19 苏州园林 概括主题
本文先说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即“务必使游览 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先用了四个“讲究”来概括说 明,再分别从布局、景物的处理、花木,乃至墙、 廊、门、窗等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之情。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 道旁树。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精读细研
19 苏州园林
1.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 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 景。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 一幅好画。
合作探究
19 苏州园林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 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 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 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合作探究
19 苏州园林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 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 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 插图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