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中药中毒的原因

合集下载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发生机制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发生机制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发生机制分析

1.1 药物的固有毒性中药里许多药物有强烈的毒性,如乌头类、砒霜、雄黄、红娘子等。

这些药如果使用不慎或用量超过安全范围均可使人中毒或导致死亡。中药注射剂中含有有害

物质、杂质、植物蛋白,外用制剂辅料,如白酒、酒精、醋等使用不当,均可出现毒性反应。

1.2 辨证失当,药不对证有的医生常寒热不分、虚实不辨,药不对证,不仅治之无效,使

病症难愈,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浇油。

1.3 配伍不当配伍不当有两种,一为杂伍,药味越开越多,剂量愈开愈大;二为滥伍,有

的医生拘泥于医典,以偏概全而不知变通。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

将引起不良反应,如藜芦就不宜与人参等补益类药同时使用;中、西药之间也有配伍禁忌,

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类药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

1.4 剂量过大有的药,剂量必须严格掌握,随意加大药物剂量、超剂量用药,即使毒性低

的药物也易中毒。病人不遵守医嘱,擅自超量服药而致的各种毒性反应也常有所闻。如过量

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

当就会引起中毒。

1.5 中药品种混乱或以假乱真中药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由来已久,给临床用药带来

混乱。如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北五加皮有毒,南五加皮无毒,如果对此不知,则可因使用北

五加皮不当而中毒。以假乱真也屡见不鲜,如有毒的商陆当人参用,可引起毒性反应。中药

来源品种不当,如桑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就会含有相应的有毒成分。中药假

哪些中药会导致中毒

哪些中药会导致中毒

哪些中药会导致中毒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但是有些中药也是有毒的,下面就是店铺整理的可能会导致中毒的十种中药,欢迎阅读。

会导致中毒的中药1、巴豆

性味功效辛、热,有毒。功能温通峻下。主治寒积便秘、脘腹剧痛属病情急重者。常用量0.1~0.3克。

中毒原因误食、吸入巴豆蒸气、剂量过大。

中毒原理含巴豆毒蛋白及巴豆油。巴豆毒蛋白能溶解红血球。巴豆油在体内的分解产物巴豆酸对胃肠道有强烈腐蚀和峻下作用,能引起肠道炎症,甚至肠嵌顿、肠出血,对肾亦有刺激作用。巴豆油接触皮肤会引起急性皮炎。

中毒证候5~15分钟即出现中毒症状。初起咽痛、眩晕、呕吐、频泻或血便。严重者可呼吸或循环衰竭而亡。

简单救治巴豆加工时要对加工者做好保护工作,并严格控制剂量。中毒轻者,赤石脂末30克、鸡蛋清5只,水调冷服,忌用吐法。下痢不止者,黄连15克,大豆汁,水煎冷服。皮炎者,黄连30克,水煎待冷,洗敷。

会导致中毒的中药2、白果(银杏果)

性味功效甘、苦、涩,平,有毒。功能敛肺定喘,涩带止浊。主治咳喘痰多,带下清稀,小便白浊等证。常用6~9克(8~12粒)。

中毒原因服量过大,误以为有补益作用而炒熟误食。

中毒原理损害中枢神经及引起麻痹性肺水肿。

中毒证候呕吐、腹痛、头痛、发热,甚至抽搐、呼吸麻痹而死。

简单救治轻者白果壳30克煎服。

会导致中毒的中药3、艾叶

性味功效苦、辛,温。功能温经止血,调经安胎,散寒止痛。主治月经过多,小腹冷痛,崩漏等证,近又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常用量3~9克。

中药毒的名词解释

中药毒的名词解释

中药毒的名词解释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然而,我们

也不能忽视中药的一些潜在风险,其中之一就是中药中所含的毒性物质。本文将对中药毒的概念进行解释,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毒物。

一、中药毒的定义及特点

中药毒指的是中药中所含的具有毒性或副作用的物质。虽然中药毒物通常生成

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部分,但有时它们也可以是动物或矿物类的成分。中药毒物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植物或动物的自我保护机制,另一方面则与中药使用时需要的药效相关。中药毒物的特点在于,当用于治疗疾病时,它们可以产生滋补养生、调理身体的效果;但当用量不当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时,它们可能会产生中毒反应。

二、常见的中药毒物

1.砒霜:砒霜是一种剧毒物质,主要来源于中药中的白砒,常用于小剂量治疗

白血病等疾病。然而,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会导致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痉挛等。

2.雄黄:雄黄是一种含有砷成分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消炎、解毒和杀虫。然而,雄黄具有很高的毒性,未经处理的雄黄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表现为头痛、口渴、目光呆滞等症状。

3.雀麟石:雀麟石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药配方中。然而,它富

含铅等重金属,长期滥用或无鉴别地使用会对人体造成重金属中毒的风险。

4.金银花:金银花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等作用。但是,金银花中的毒性成分人工合成黄酮类化合物也有一定毒性,滥用或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对肝脏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5.甲醚:甲醚是一种用于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常见溶剂。尽管甲醚在中草药制剂中含量很少,但它具有麻醉和致癌的潜在危险。

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中药的中毒反应是指在使用中药过程中,由于药物剂量过大、药物配伍不当、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人体出现不良反应或中毒症状。中毒反应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药物种类和剂量而异,轻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者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呼吸衰竭、休克等严重后果。

基本救治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立即停药:一旦发现中毒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引起中毒的药物,避免继续损害身体。

2. 催吐治疗:对于轻症患者,可以通过催吐的方式将药物排出体外,减少药物吸收。

3. 洗胃治疗:对于重症患者,应尽快进行洗胃治疗,清除胃内残留药物,减少药物继续吸收。

4. 输液治疗:根据中毒症状和严重程度,进行输液治疗,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5. 对症治疗:根据中毒症状的不同,进行对症治疗,如止吐、止痛、保肝、护肾等。

6.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中毒反应的救治原则应根据个体情况和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在救治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窒息等严重后果。同时,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常见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常见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常见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一、乌头类

中药: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

中成药:大、小活络丸,追风丸,追风透骨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小金丸,正天丸,右归丸等。

中毒机制:主要成分为乌头碱,中毒量0.2mg,致死量2-4mg.主要对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产生异常兴奋作用,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表现:神经系统,口舌、四肢、全身麻木,头痛、头晕、精神恍惚、语言不清、小便失禁、继而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呼吸衰竭等。

循环系统,心悸气短、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厥冷等。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

中毒原因:过量服用、用法不当煎煮时间太短或生用、酒用、个体差异。

中毒解救:清除毒物催吐、洗胃。肌内注射阿托品0.5-1.0mg,可注射数次。未改善可用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重度酌情对症治疗。绿豆、生姜、甘草、蜂蜜等煎汤内服。

二、马钱子类

中药: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

中毒机制:士的宁(番木鳖碱),大毒,5-10mg中毒,30mg致死。先兴奋中枢神

经系统,引起脊髓强直性痉挛,继而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

中毒表现:初期头晕、头痛、烦燥不安,面肌紧张、吞咽困难,伸肌屈肌极度收缩。

惊厥、痉挛、角弓反张,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中毒原因:误服或过量。炮制不当。

中毒解救:保持安静,避光,避音,吸氧。清胃,导泻,大量输液。对症治疗,痉

挛时静注苯巴比妥钠0.2-0.3g.肉桂、甘草煎汤服。

王医生聊医话:毒剧中药引起中毒的原因!(一)

王医生聊医话:毒剧中药引起中毒的原因!(一)

王医生聊医话:毒剧中药引起中毒的原因!(一)

上期文章,我们聊了毒剧中药引起中毒的四种途径。这期文章,王医生继续和大家谈引起中毒的几种原因。

王医生聊医话:毒剧中药引起中毒的四种途径!

第一未经炮制

有毒中药,尤其是毒性较强的中药。一般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使用。如南星、川乌、草乌、半夏、附子,多须经加工炮制后使用,否则易引起中毒。

特别是云南地区。每年冬天都会有食川乌、草乌导致中毒的病案报道。

第二剂量过大

有些中药性峻烈,如草乌、斑蝥、蟾酥、砒石等中药的治疗量和中毒量甚为接近。如处方量过大,易出现中毒。另外,一些新挖掘的中药如雷公藤、万年青等,其有效量和中毒量尚不明确,剂量掌握尚不精准,也易引起中毒。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病人对毒副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部分广告和媒体,引导中药是绿色无毒、安全的舆论。导致部分病人认为中药都是无毒的。是不会产生毒副作用。故为求速效,不遵医嘱,擅自加大药量。导致悲剧的发生。特别是老年病人,更是容易出现“执拗”导致悲剧。

殊不知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李东垣的成名作“补中益气汤”。全方八味中药,全部都是“舟轻自速”。而温病学派,特别是邪在卫分,病在上焦时。用药剂量更是取“量轻效速”。

所以,中药并不是量越大效果越好。这点在温病大师赵绍琴的讲座和书籍中。赵老不厌其烦的反复叮嘱。

第三药不对症

药效和毒性之间本有严格的界线。例如同一种药物附子,用之得当,可以治病。用之不当,则反会中毒。

金元四大家之一,攻下派的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说到:“庸

医治病虚虚实实,其误之迹常著。”明代李时珍亦明确指出:“用之得宜,皆有功力,用之失宜,参术亦能为害”。

中药的毒性与合理用药

中药的毒性与合理用药
科技 出版社 ,0 0 2 1.
】 中国 社 区医 师 ・ 4 医学专业 21 00年第 3 3期 ( 2 总 第28 第1卷 5期
制剂而至 中毒。④制 剂及 煎煮不 当。有
的 中 药 对 剂 有 特 殊 要 求 , 朱 砂 只 可用 如 于 丸 剂 、 剂 , 煮 则 生 成 有 毒 物 质 硫 化 散 煎 汞, 出现严重 的中毒现象 , 甚至引起 死亡 ; 鸟头 、 附子 因煎煮时 间太短致 中毒 。⑤误 服伪品致使 中毒。如误以华 山参 、 商陆代
卫 生 出版 社 ,0 1 1. 2 0 :5
为巴豆毒 素 , 有大毒 ; 马钱子 , 毒性成分为 番木鳖碱 、 马钱子碱等 , 有大 毒 。
要加强对有毒 中药 的使用管理 : 处 此 所称 的有毒 中药 , 系指列入 《 医疗 用毒 性 药品管理办法》 的中药品种。
2 中华 人民共 和国药 典[ . 京 : M] 北 中国 医药
研工作 。用药过 程 中随时或 定期 观察 患 者的治疗效果和不 良反应 , 加强 中药不 良 反应监察报道工作。对毒性中药的化学 、 药效学 、 理学 、 毒 安全性 评价及 药 动学 等
进行研究 , 逐步 明确毒性 中药 的毒性 、 中 毒作用机制 、 起效 量 、 极量及 抢救 治疗措 施等 , 做到在科学基础上安全用药 中药的毒性 , 是药 物 的性 能之一 , 认 识各种药物 的有 毒 、 毒 , 无 大毒 、 小毒 , 可 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作用之峻利或 和缓 , 且 能根据病体虚实 、 疾病深浅来适 当地选 用 药物和确定用 量 , 通过 必要 的炮制 、 并 配

中药的毒性与中毒

中药的毒性与中毒

中药的毒性与中毒

目录

第一节有毒中药学的由来 (2)

第二节有毒中药的特点 (3)

一、作用迅速 (3)

二、功强力专 (3)

三、用途广泛 (4)

四、难以驾驭 (4)

第三节中药中毒机理 (4)

一、直接刺激、腐蚀作用 (4)

二、干扰酶系统 (5)

三、干扰氧的运输功能 (5)

四、干扰神经传导 (5)

五、干扰代谢功能 (6)

六、损伤组织细胞结构 (6)

七、影响免疫功能 (6)

第四节影响中药中毒的因素 (6)

一、中药本身因素 (6)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9)

三、其他方面的因素 (11)

第五节有毒中药的用法 (12)

一、有毒中药的使用禁忌 (12)

二、有毒中药的炮制 (14)

三、有毒中药的用量 (18)

四、有毒中药的煎服法 (19)

中药的毒性与中毒

凡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说明当时已对中药的毒性有充分的认识。凡有毒的中药,大都性质强烈,安全性低,用之不当或用量稍大即可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轻者损伤机体,重者可致死。学习本章的目的就只是要认识中药的毒性,学会避免中药中毒。

第一节有毒中药学的由来

毒药是人类在劳动生产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而发现的一类药物。其起源多追溯于我国原始人类的渔猎时代,那时期人们为了生存,捕食各种动物,动物药因之而发现。由于人类的不断繁衍,人口不断增加,动物类食物逐渐难以满足人类需要,则继而尝试草木类,炎帝神农氏率先试尝,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经验教训后,民则效尝,经过不断实践,逐渐将食物与毒物区分,并根据毒药中毒的表现而反藉以治病,“天雄鸟啄,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于是,便有了用毒药治病的雏型。如便秘时用能引起泻下反应的有毒药物治疗,受凉无汗时用能引起出汗反应的药物治疗。毒药与一般药物共同被用于防病治病。毒药发现后,又在经验教训中发现了解毒之药,同时发现了治病之药,如导泻药、催吐药、利尿药、发汗药等。可见,毒药是人们在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中而逐渐发掘出来的。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炮制加工制成的药物。中药拥

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和保健。中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滥用中药,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中毒。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

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由其中包含的有效成分决定的。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药

效成分和毒性成分。药效成分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成分,而毒性成分则是与中药潜在的

毒性反应有关的成分。某些中药含有驱虫成分,这些成分对寄生虫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但

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对于正确使用中药

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相关。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密切相关,正确使

用剂量可以发挥中药的药效,而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中毒。使用方法也影响中药的毒性。

举例来说,某些中药可以内服、外用或煎煮,而不同的用法会影响中药的毒性和吸收途径。要正确使用中药,必须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并注意剂量和用法。

个体差异也影响中药的毒性反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都不相同,因此个体

差异可能会导致对中药的毒性反应有所不同。有些人对某种中药可能会有过敏反应,而其

他人则可以耐受较高剂量的中药。在使用中药之前应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并根据个体差

异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

要正确使用中药并避免中药的毒性反应,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选择有资质的医生或中医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

2.根据剂量和用法正确使用中药,并遵循医师或中医师的指示。

卫生专业知识:中药之毒性

卫生专业知识:中药之毒性

卫生专业知识:中药之毒性

在事业单位医疗卫生考试中,中药学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多数考生对此却望而却步。针对这种情况,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归纳出中药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含义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必须认识中药的毒性,了解毒性反应产生的原因,掌握中药中毒的解救方法和预防措施。

二、确定依据

1、含不含有毒成分:如砒石、马钱子等含有毒成分。

2、整体是否有毒:

3、用量是否适当: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过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有毒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因而治疗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会引起中毒反应,如人参、知母等皆有产生中毒反应的报道,这与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等有密切关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

药物的毒性与品种、入药的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短、在皮肤粘膜施用面积大

小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从上述环节进行控制,避免中毒的发生。

四、引起中药中毒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品种混乱

2、误服毒药

3、用量过大

4、炮制失度

5、剂型失宜

6、管理不善

7、疗程过长

8、配伍不当

9、辨证不准

10、个体差异

五、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要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中药中毒的主要症状鉴别

中药中毒的主要症状鉴别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及其原因

自古以来,人们以动植物为食物,在寻找食物的同时,通过反复尝试,发现了许多有生物活性作用的动植物,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因此有“'医食同源”之说。神农氏(公元前2700年)尝百草,用以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足以说明我们的祖先依靠人体直觉的方法认识天然药物的情况。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产生了适应性,同时,中药中含有的糖类、维生素等,进人体内可能转化为葡萄糖、葡糖醛酸,从而帮助解毒;有的中药含有蛋白质、胶质,可保护胃粘膜,缓和刺激,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并可以与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碱类结合,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的目的。因此中药不良反应远比人工合成药物为少。从而使中药更加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欢迎。

随着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饮片及其制剂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在人群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据文献报道,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仅有26例,60年代147例,70年代398例,80年代高达2217例。从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数量来看,中药品种达460种,其中单味药有239种。按现代诊断学分类,中药不良反应常引起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中毒,严重者造成中毒性休克。

关于中药、、毒”的概念,古今认识并不相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层意思:①药毒泛指药物,如《周礼》所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张子和说:、、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②药毒指药物的偏性,如张景岳日、、药能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偏也”。③药毒即是毒副反应,如《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疗效和保障人类的健康。

中药毒性

中药毒性

中药毒性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

1.毒性分级根据中毒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将有毒中药分成三级,即大毒、有毒及小毒。

(1)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大毒”。如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斑蝥、雷公藤、巴豆、升药等。

(2)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有毒”。如附子、商陆、牵牛子、常山、洋金花、蜈蚣、白花蛇、雄黄、轻粉等。

(3)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如吴茱萸、细辛、猪牙皂、鸦胆子、苦杏仁、廣虫、密陀僧、干漆等;

2.中毒原因了解中药中毒的原因,对于预防中药中毒十分必要。

(1)剂量过大:超过常规剂量或超大量服用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一次大量服用乌头、附子、雪上一枝蒿、马钱子等,即可引起中毒。即使毒性不大的一些常用药物,如果超大量服用,亦可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如服用关木通60~lOOg,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服用苍耳子lOOg可引起急性肝坏死和全身广泛出血。

(2)服用太久:超疗程长期服用,容易导致蓄积中毒。如长期服用朱砂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损害,出现痴呆及血尿、蛋白尿等;长期服用雷公藤、火把花根可引起性腺损害,导致闭经、阳痿。

(3)炮制不当:不少中药,特别是有毒中药,如川乌、草乌、附子、半夏、天南星等,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炮制,以降低药物毒性或消除药物副作用,方能人药。如使用上述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的生品,即会引起中毒。.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中毒相关)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中毒相关)
主要有效成分:三七皂苷、黄酮苷、三七 素、三七多糖等 。
毒相关
37
药理作用: 1、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 2、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脑缺血,抗
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
3、抗炎,保肝。 4、镇静,镇痛,抗肿瘤。
毒相关
38
现代应用: 1、上消化道出血。 2、眼前房出血。 3、脑血栓。 4、高胆固醇血症。 5、肝炎。
毒相关
6
中药所致不良反应表现类型及构成比
表现类型
构成比(%)
变态反应
43
发热
12
过敏性休克
12
胃肠道反应
3
中毒反应或死亡
3
心律失常
3
心痛
2
血小板减少
2
呼吸困难
2
肝损害
毒相关
2
7
出现不良反应最多的中药及表现
——摘自《实用中药毒理学》
药名 川乌、附片 斑蝥 制马钱子粉 芦荟
不良反应表现 中毒 中毒,大泡性表皮药疹 中毒 局部接触性皮炎
糖尿病发病之初“三多一少”者,则用西洋参为
宜。
毒相关
34
三七
毒相关
35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
应用: 1、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之证。 2、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毒相关
36
用量用法:3-10克。研粉吞服,每次1-1.5 克。外用适量。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分析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分析

中药毒性及中毒因素分析

【关键词】中药;毒性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以其独有的理论和临床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缘中药多取材于绿色植物,许多人认为其纯天然、无污染,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因此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用中药,有些健康人也长期服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然近年来临床中药毒副作用的病例时有报道。中药的毒副作用渐受人们关注。为了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笔者就中药毒副作用做肤浅论述。

1“毒”的含义

1.1古代毒性的含义

1.1.1“毒”为药物的总称[1]西汉以前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如《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这里将药与毒并列,也反映出当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故笼统称为“毒药”。

1.1.2“毒”指药物的偏性古人认为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病,就是在于利用其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认为药物毒性就是药物的偏性,这种偏性既是中药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但也是药物损伤机体导致毒副反应的根源。

1.1.3“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每味药物性味不同,作用强弱也不同,古人常用无毒、小毒、常毒、大毒等来区分。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根据药物偏性的大小,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1.1.4“毒”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毒性作用和副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

常见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常见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罕有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响和根本救治原则【1 】一、乌头类

中药: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

中成药:大.小活络丸,追风丸,追风砭骨丸,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小金丸,正天丸,右归丸等.

中毒机制:重要成分为乌头碱,中毒量0.2mg,致逝世量2-4mg.重要对神经体系,尤其是迷走神经.先高兴后克制,可直接感化于心脏,产生平常高兴感化,致心

律掉常,甚至引起室颤而逝世亡.

表示:神经体系,口舌.四肢.全身麻痹,头痛.头晕.精力恍惚.说话不清.小便掉禁.

继而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呼吸衰竭等.

轮回体系,心悸气短.心律掉常.血压降低.面色惨白.口唇紫绀.四肢厥冷等.消化体系,恶心.吐逆.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

中毒原因:过量服用.用法不当煎煮时光太短或生用.酒用.个别差别.

中毒解救:消除毒物催吐.洗胃.肌内打针阿托品0.5-1.0mg,可打针数次.未改

良可用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重度酌情对症治疗.绿豆.生姜.甘草.蜂蜜等煎汤内

服.

二、马钱子类

中药:九疏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

中毒机制:士的宁(番木鳖碱),大毒,5-10mg中毒,30mg致逝世.先高兴中枢神经体系,引起脊髓强直性痉挛,继而高兴呼吸中枢及血管活动中枢.

中毒表示:初期头晕.头痛.烦燥不安,面肌重要.吞咽艰苦,伸肌屈肌极端压缩.惊

厥.痉挛.角弓反张,因呼吸肌痉挛梗塞或心力弱竭而逝世亡.

中毒原因:误服或过量.炮制不当.

中毒解救:保持安静,避光,避音,吸氧.清胃,导泻,大量输液.对症治疗,痉挛时静注苯巴比妥钠0.2-0.3g.肉桂.甘草煎汤服.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第一篇: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药的毒性及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指导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分析了中药常见的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论合理使用中药,降低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在人类战胜疾病,走向健康的征途中中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药的开发和中药使用范围的扩大,有关中药的毒性和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和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和重视,而且药品监督部门和卫生部门把这一工作作为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药;毒性;不良反应

药品中使用的不良反应已成为用药安全的一大隐患。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11%~26%,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 多万人次中,与药品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 多万人,而死于药源性疾病和中药不良反应的人数大约有 20 万,中药的不良反应比例仅次于抗生素,名列第二,人们应该意识到,即使是中药,也是存在一定的毒性或不良反应。因此,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值得我们高度重视。1 中药的毒性

国务院令第 23 号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中药的毒性与其所含的毒性生物碱,有毒苷类,有毒植物蛋白及毒素有关。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中毒反应:1.1 呼吸系统黄药子、雷公藤、乌头等可引起咳嗽、哮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生中药中毒的原因

1、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导致中毒,如马钱子、附子、雷公藤。

2、误服伪品,如误以华山参、商陆代人参,独角莲代天麻使用。

3、炮制不当,如制附子、制乌头、制马钱子炮制方法失宜。

4、制剂服法不当,如附子、川乌、草乌、雷公藤煎煮时间太短或服后受寒,进食生冷及饮酒。

5、配伍不当,如甘遂、甘草同用,乌头与瓜萎、天花粉同用。

此外还有药不对症、自行服药及个体差异也是引起中毒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