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新措监管咨询公司造假

合集下载

国外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国外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国外财务造假经典案例1. Enron案Enron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破产案,也是最著名的财务造假案例之一。

该公司通过虚构收入、隐藏债务和利润来掩盖其真实财务状况。

Enron公司的高管采用复杂的会计手段来欺骗投资者,使公司的股价一度飙升,直到2001年公司破产。

2. WorldCom案WorldCom是美国电信业巨头,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会计丑闻之一。

该公司通过虚构资产和利润来掩盖其真实财务状况,欺骗投资者和审计机构。

最终,WorldCom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导致数千名员工失业。

3. Tyco案Tyco是一家多元化企业,涉及安全系统、医疗设备等领域。

该公司的前CEO L. Dennis Kozlowski和前CFO Mark Swartz被发现将公司资金用于个人奢侈品购买,并通过虚假账目来掩盖这些开支。

他们最终被判入狱。

4. Satyam案Satyam是印度一家IT服务公司,也是印度最大的财务造假案例之一。

该公司的创始人和主席B. Ramalinga Raju承认,他在公司财务报表中虚构了数十亿美元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吸引投资者。

这一丑闻导致Satyam股价暴跌,公司最终被马鲁蒂集团收购。

5. Parmalat案Parmalat是意大利最大的乳制品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公司之一。

该公司的创始人Calisto T anzi通过虚构资产和盈利来掩盖公司真实财务状况。

Parmalat最终宣布破产,成为意大利历史上最大的经济丑闻之一。

6. HealthSouth案HealthSouth是美国一家医疗保健服务公司,该公司的创始人和CEO Richard Scrushy被指控在公司财务报表中进行了大规模的虚假记录。

他通过夸大收入和减少负债来提高公司的业绩,欺骗投资者和审计机构。

Scrushy最终被判入狱。

7. Olympus案Olympus是日本一家知名的相机制造商,该公司曾经因为财务造假而受到严重的财务危机。

数据造假典型案例剖析报告

数据造假典型案例剖析报告

数据造假典型案例剖析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据造假是指在采集、整理、分析和报告数据的过程中,故意篡改和歪曲数据,以达到个人或组织利益的目的。

数据造假不仅在商业领域存在,也在学术研究、政府统计等领域广泛存在。

数据造假不仅会导致信息不真实,也会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信任,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针对数据造假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探讨数据造假的原因、影响及预防措施。

一、典型案例一:Volkswagen尾气排放数据造假案Volkswagen是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但在2015年却因尾气排放数据造假丑闻而备受诟病。

调查发现,Volkswagen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柴油车在排放测试中使用了作弊软件,以通过尾气排放测试,而在实际行驶中排放量远超标准。

这一丑闻导致Volkswagen公司市值暴跌,高管被追责,不仅受到了巨额罚款,还损害了公司的品牌声誉和市场地位。

二、典型案例二:Enron公司会计数据造假案Enron曾是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但因为公司高管在会计数据中进行了大规模的造假,使公司看似蒸蒸日上的业绩事实上是虚假的。

2001年,Enron公司宣告破产,数千名员工失业,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款项化为乌有,成为美国企业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件之一。

三、数据造假的原因1. 利益动机: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有些企业或个人选择不择手段地操纵数据,以获得更大的利润或声誉。

2. 竞争压力:市场竞争激烈,某些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惜造假以掩盖自身问题或制造假象。

3. 绩效考核: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会为了达到绩效目标而故意歪曲数据,以获得奖金或升迁机会。

1. 信息不真实:数据造假导致企业、政府和公共机构的数据不真实,给决策者带来错误的信息,从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2. 市场秩序混乱:如果市场上的数据不真实,将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投资者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增加了市场风险。

3. 社会信任破坏:数据造假不仅伤害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还破坏了社会对企业和机构的信任,使整个社会受到负面影响。

中国概念股公司财务造假事件的再思考——对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启示

中国概念股公司财务造假事件的再思考——对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启示

余年积累的市场信誉, 也面临严重的质疑和挑战。
二 、 因分析 成
查。2 1 年 4月 , 01 美国众议院监督 和政府改革委
员会主席致信 S C主席过问调查进展 , 月 5日, E 5 S C主席 Shp o回信 中说 ,E E cai r S C四个部 门正在 与 美 国上 市 公 司会 计 监 管 委 员 会 P A B ) C O ”一 道 , 力 以赴地 进行 调查 。 全

国世纪龙传媒( 美交所上市代码 c M 两家公司的 D 1 诉讼程序 。如证据确凿 , 这两公司的高管将面临刑 事处罚 , 公司也可能遭到投资者的巨额索赔 。6 月
股 中 国概 念 股 退 市 潮 。9月 1 3日,纳斯 达 克
(N sa ” “ adq )针对反向收购公司出台了新规则 , 旨 在加强对反 向收购 的监管并大大提高 了收 购门 槛 ,纽约证券交易所预计也将在 9 月底 出台类似 反 向收购新 规则 。 以说 , 国在 美公 司从未 像今 可 中 年一样受到如此高的关注 ; 当然 , 也从未面临如此 大规模 的质疑和处罚,甚至遭遇了对中国企业群 体性的诚信危机 。 尽管遭遇质疑和处罚的公司都是中小规模中 国概念股 , 但在这半年来的风波中, 中石油、 中石化 等大型在美 上市 国企 也被波及 , 国监管 机构对其 美 监管 明显加 强。 在美 上市 的中国公 司特别是 国有企 业如何应对这一新情况 , 值得深入研究思考。 事件 回顾
管面临刑事处罚 。同时 , 中国上市公 司过去在美 1 0

中国概念股事件源于 2 1 年 8月 , 国《 00 美 巴 伦周刊》 撰文质疑在美借壳上市 的中国公 司, 引发 了资本 市场对此 类 中国概念股 的不信 任情绪 。

美国纳斯达克买壳上市陷阱

美国纳斯达克买壳上市陷阱

经济观察报/2006年/5月/22日/第002版上周/本周美国纳斯达克买壳上市陷阱汤新宇理论上,企业通过买壳达到上市目的,不仅省去了IPO所需的时间精力、得到了即时的融资渠道,而且承接了壳公司现有的客户基础和商业伙伴。

买壳上市创造过经典传奇,比如美国媒体界巨子特德・特纳和石油传奇人物哈默博士。

但是,买壳上市更不乏失败和误区,甚至陷阱。

时至今日,在无数跨国境买壳上市操作中渔利的是促销中间商,叹气的是企业经理,受害的是投资者。

让我们以在国内形成风潮的“到美国纳斯达克(NASDQ)买壳上市”为例,看一看细节。

“壳”公司一般是原上市公司破产后剩余的框架,也可能是专为出售而设计的天生空壳。

此类公司一般有公开财务报告历史,但却没有或基本没有商业行为;虽然已经发行过在美国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过的股票,但其股票在二级市场上没有交易或交易量稀少,股价经常低于1美金。

买壳上市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将尚在运作的私营公司合并入壳公司并沿用壳公司的名称,称为“反向兼并”;另一种是将壳公司合并入私营公司并继续以私营公司名义经营,称为“后门注册”。

但无论哪种方法,新公司被原私营公司拥有或大部分拥有,并从事原私营公司的业务。

撇开“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是绕过国家政策管制,打擦边球”这个话题暂且不谈,单是从技术和市场历史看,NASDQ买壳上市的作法弊端重重。

首先,“上市”地点实际是美国场外柜台交易公告版(OTCBB)或者粉红纸 (Pink Sheets)。

其中前者是一个信息媒体,它虽然属于NASDQ公司管理,但并不是NASDQ市场本身,也不是NASDQ 副版。

后者则是一个私人公司和NASDAQ毫无关系。

其次,在公告版和粉红纸上的股票只能算是“挂牌”,也就是意味着公司的股票交易可以在其信息系统中报价,但离真正的上市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是否能从“挂牌”升级到正规交易所上市不仅决定于公司本身的业绩,还决定于有没有真正的作市商支持其证券的交易。

财报造假案例

财报造假案例

财报造假案例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虚增利润、掩盖亏损或者隐瞒真实财务状况,而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进行的欺诈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了解一些财报造假的实例。

2001年,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公司因为在财务报表中虚增利润、隐瞒亏损,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安然公司的高管通过虚构交易、虚报收入等手段,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非常乐观,但实际上公司已经陷入了巨大的债务中。

安然公司的破产案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也引发了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深刻反思。

另一个著名的财报造假案例是中国的“新希望集团”事件。

2010年,新希望集团因为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新希望集团在财务报表中虚报利润、隐瞒亏损,虚构业绩等行为,严重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这一事件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此外,还有不少企业因为财务造假而受到处罚或者破产。

比如,2015年,中国一家名为“康得新”的上市公司因为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康得新在财务报表中虚构了大量业绩,虚报资产、收入等信息,最终导致公司的股价暴跌,市值大幅缩水。

财务造假不仅仅是企业的道德败坏,更是对投资者的欺骗。

财务造假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会对整个市场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因此,各国的监管部门都在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监管,加大对于财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总之,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更是对整个市场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地编制财务报表,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美国SOX法案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启示论文

美国SOX法案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启示论文

美国SOX法案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启示论文美国SOX法案是美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改革性法案,也被认为是全球公司治理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该法案于2002年通过,是对上世纪90年代晚期发生的一系列严重的财务丑闻(如安然、恩达尔和世达等公司的丑闻)做出的回应。

这些丑闻暴露了美国公司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严重问题,严重损害了投资者信心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SOX法案强制性地要求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并进行更严格的财务报告,以增强透明度、防止错误和欺诈。

美国SOX法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下是几点参考:首先,SOX法案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的独立性和责任。

根据该法案,公众公司必须至少有一个独立的董事会成员,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以监督公司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

这种做法突出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出了重要启示。

我国应通过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加强董事会独立性,并在公司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董事会的职责和责任,以保证公司的合规运营。

其次,SOX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制度。

该法案明确规定了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要求,并要求公司进行正确的财务报告和合规公告。

这一规定促使上市公司加强与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并设立独立审计委员会来审查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

我国上市公司应向SOX的要求看齐,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监测,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增强投资者对公司信息的信任。

此外,SOX法案还规定了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估和审计要求。

公司必须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将其评估结果报告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审计师需要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审计,以验证公司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

这一规定使得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为公司的持续经营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我国上市公司可以参考SOX法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估和审计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降低公司经营风险。

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舞弊案例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提高,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屡见不鲜。

这些案例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权益,也对整个市场秩序和公众信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以下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及对策。

1. 中概股欺诈案——长生生物长生生物是一家中国生物制品公司,于2018年因涉嫌销售假疫苗而引发轩然大波。

该公司在生产疫苗过程中存在造假行为,将过期疫苗进行再标注并重新售卖给市场,严重危害了公众健康。

该事件曝光后,长生生物的股价暴跌,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这起案例的原因之一是监管缺失。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长时间得不到监管机构的审查,为舞弊行为提供了便利。

此外,长生生物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提供虚假数据,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

针对这类案例,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的审核,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提高透明度,防止虚假宣传误导投资者。

2. 财务造假案——美林达美林达是一家美国加工商,于2004年因涉嫌财务造假而破产。

该公司通过夸大收入和扭曲账目等手段,虚增利润,欺骗投资者和审计机构。

最终,其真实财务状况暴露后,美林达被迫申请破产清算。

此案例揭示了财务造假在上市公司中的严重风险。

公司为了追求高利润而不择手段,最终导致整个企业的崩溃。

这种欺诈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公司的声誉,也对市场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

针对这类案例,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查,确保核算准确、信息真实。

同时,审计机构更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独立性,及时揭示公司财务风险。

3. 内幕交易案——麦格纳国际麦格纳国际是一家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于2013年被揭露存在内幕交易行为。

该公司高层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获得非法利益。

内幕交易不仅损害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也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针对这类案例,监管机构需要建立更加严密的内幕交易监管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高层人员的监管和打击力度。

美国企业财务欺诈案件透视

美国企业财务欺诈案件透视

美国企业财务欺诈案件透视简介:2002年以来,美国的几家大公司相继曝出财务欺诈丑闻,这些案件对美国和产生了不良影响。

分析美国频繁出现公司财务欺诈案件的原因,了解美国政府防治企业舞弊的举措,对我国的公司治理与会计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一、美国公司财务欺诈案件一览美国最先曝出财务丑闻的是安然公司(Enron)。

这是一家从事能源及相关产品经营的公司,是全美能源行业的霸主。

2002年1月19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开始对安然公司进行刑事。

同日,纽约交易所正式取消安然股票交易,并拟取消其上市资格。

据调查,自1997年以来,安然公司虚报盈利近6亿美元。

该公司已于2001 年底向纽约破产法院破产保护,其破产申请文件中开列的资产总额为498亿美元,创下美国上最大的公司破产记录。

2002年1月28日,为安然做假账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官约瑟夫。

贝拉迪诺发表声明认错,表示有关人员在销毁文件时出现了严重的判断错误,涉嫌的员工将受到处分。

安然丑闻使广大股民对该公司丧失了信心,对美国股市造成了不良影响,整个美国企业界也受到很大的震动。

当人们还未从安然破产案的余震中摆脱出来时,2002年6月25日,美国电信业巨头世界公司(Worldcom)宣布,通过内部审查,在过去五个季度里,公司共有38亿美元的经营开支被列入资本开支账户,导致盈利虚报。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

当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表声明说,世通公司丑闻证明了美国财务欺诈已到了“空前的程度”。

该委员会于6月26日晚向纽约联邦地方法院递交诉状,控告世通公司从事财务欺诈活动。

世通公司的做法与安然如出一辙:同样是做假账,同样是首席财务官违规操作,同样是首席执行官事发之前辞职,同样是受巨额压迫而困难,同样是让安达信做,但世通公司的规模更大,资产更多。

如果将安然公司比作美国股市上的一颗“烂苹果”,那么世通公司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它的爆炸使美国股市严重受创。

受此事件影响,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6月26日开盘后即下跌140多点,这是自2001年10月10日以来首次跌到9000点以下,纳斯达克指数也一度跌到“9.11”事件以来的最低点,全美上下一片震惊。

在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原因及治理

在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原因及治理
多 企业 紧锣 密 鼓 地 筹 备 海 外 上 市 的 时候 , 2 0 1 0年末 一 家美 国市场 调查 公 司— — 浑水 公司( Mu d d y Wa t e r s ) 发布报告 , 质 疑 大连 绿 诺 国 际 公 司 财 务报 告 的真 实 性 ,认 为其 财务 信 息 存 在 欺 诈 。大 连绿 诺 国际 公 司 ( 以下 简称 绿 诺 国际 公 司 )
部监 管 。
关键词 :在 美上 市公 司 : 会计信 息 : 舞弊
D O I 编码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7 — 3 6 9 8 . 2 0 1 3 . 0 1 . 0 2 2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0 2 中图分类 号 : F 2 3 5 . 8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1 0 0 7 — 3 6 9 8 ( 2 0 1 3 ) 0 1 — 0 1 2 4 — 0 5
准确地获得其所需要 的会计信息。
二、 在 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 的原 因
( 一) 中美两国会计准则制定 的差异 1 . 存货期末计量方面的差异
中 国与 美 国会 计 准 则 的 区别 在 于 美 国按 成 本
与市价孰低计量期末存货 , 而 中国按成本 与可变现 净值孰低计量。 在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 价值的情况下 , 若将 中国会计准则下的报表净损益 调整为美 国会计准则下的净损益 , 如果美 国会计准 则下的市价按可变现净值来确定 , 则按照中美会计 准则所确认 的存货跌价损失相 同; 如果美 国会计准 则下 的市价按可变现净值减去正常毛利后的余额 来确定 ,则按照美 国会 计准则确认 的存货跌价损

在 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

对美国公司财务欺诈的反思

对美国公司财务欺诈的反思

对美国公司财务欺诈的反思摘要:近年来,美国公司发生的一系列财务欺诈事件,暴露了美国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审计监督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美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为我国解决上市公司的造假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财务欺诈;公司治理;上市公司;管理机制自去年以来,美国连续查处了安然、世通、施乐、默克等一批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

从披露的情况看,安然公司掩盖巨额债务并虚报利润6亿美元;世通公司运用不当的会计手段隐瞒了招亿美元的支出;施乐公司过去几年中夸大营业收入研亿美元;默克公司虚报利润124亿美元……规模之大,数额之巨,使世人震惊,促国人反思。

一、财务欺诈发生的原因分析美国是一个法制相当完备的国家,尤其是美国上市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半个多世纪来一直领导着世界同类.立法的潮流。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财务欺诈行为呢?l,公司治理的失衡公司治理的关键是董事会,而董事会必须保持高度的独立性才能有效地监督经理层。

但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和不稳定,一般股东不可能联合起来对公阅实施有效的影响,使股东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控力度大为降低,形成了“弱股东,强管理层”的现象。

在许多时候,董事会受到管理层的影响和控制。

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和独立董事不独立的问题在美国许多上市公司都存在。

安然、世通、施乐、默克虽然造假手段各不相同,但都同出一辙—公司主要管理人员暗箱操作,为所欲为。

2.内部控制的失效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它通过对会计和其他业务处理程序的控制,有助于减少会计作弊现象的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及其他信息资料的真实和可靠。

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严谨的会计作业流程、专业会计师的查核品质及独立行使职权的董事和监事,二者缺一不可。

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内部控制制度在这些造假公司中已经成为摆设。

世通公司的造假问题就是在该公司财务官离任后的一次常规审计业务中被发现的。

3.外部监督的失控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是在传统的自由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外部监督为主的模式。

海外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海外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海外集体诉讼警示录:14%的在美上市公司被诉集体诉讼漩涡海外上市(尤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正在面临一波集体诉讼的汹涌浪潮。

2005年春节前后,即有两家明星公司——前程无忧和新浪,被美国律师事务所告上了法庭。

在新浪一案中,美国人似乎是太吹毛求疵了。

他们对新浪主要有三点指控:1、没有主动及时的披露中国移动MMS服务条款变化和启用新的MMS服务结算平台对新浪业务的影响,或披露不完全。

2、没有披露公司为达到业绩目标,而日益对“算命”、“星象”、“情色”短信息服务产生的收入依赖。

3、没有预计到政府打击在线、短信算命服务对新浪现金流的影响。

(详见《“中国概念股”海外集体诉讼备忘录》)中国观察者一般认为,政府行为以及中国移动公司的政策调整,新浪均难以掌握。

与新浪的遭遇相似,各领一时风骚的中国明星公司,纷纷被卷入了集体诉讼的法律旋涡。

自从2001年6月29日,中华网被告上美国法庭以来,先后有网易、中国人寿、UT斯达康、中航油、新浪、前程无忧等7家公司遭遇了集体诉讼。

除了网易与投资者达成庭外和解之外,其余6家尚未结案。

《新财经》发现,2004年以来,遭遇海外集体诉讼的中国公司数量,有一种迅速放大的趋势。

集体诉讼进入高峰期,同时意味着海外IPO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自1993年首家H股青岛啤酒上市以来,海外资本市场的“中国概念股”数量已经多达百家。

如果说,2004年之前,到美国上市还象征着一个财富、荣耀、梦想、国际化的故事;之后,赴美上市难度增大,对已经上市的公司则意味着更多锤炼和考验。

坏苗头已经出现了。

迫于美国严格的监管法律压力,多家中国公司望而却步。

2004年12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取消了在纽约上市的计划,转往伦敦证券交易所。

原本计划在香港、美国同时上市的中国外运公司,最后也取消了在美上市计划。

但是,仍有更多的中国公司跃跃欲试,制订了雄心勃勃的海外IPO计划。

他们必须注意的是,集体诉讼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在美上市企业财务造假行为的影响与控制——以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为例

在美上市企业财务造假行为的影响与控制——以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为例

在美上市企业财务造假行为的影响与控制——以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为例摘要: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选择在美上市,为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成为重点监督对象。

瑞幸咖啡公司成立之初旨摘要:在中国宣传推广咖啡文化,打造线上、线下同时经营的平价咖啡品牌,并很快在纳斯达克“敲钟”成功上市。

作为中国新兴咖啡企业,瑞幸被给予厚望。

然而2020年初著名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公布匿名做空报告,指出瑞幸自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捏造财务及运营数据。

2020年4月2日,瑞幸发布公告承认高管的财务舞弊行为,股价随即崩盘。

本文对瑞幸造假事件进行梳理,重点分析财务造假行为的影响与控制,并对其手法、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关键词:瑞幸咖啡事件发生的背景11 瑞幸咖啡事件发生的背景瑞幸作为中国新兴的咖啡企业,成立以来在中国本土门店数量已经超过星巴克等咖啡连锁店,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在财务造假曝光之前,已有迹象表明其经营存在问题,才引起了外界的注意。

2020年2月1日,浑水针对瑞幸发布了长达89页的做空报告,瑞幸股票应声下跌,跌幅达24%。

2020年4月2日,瑞幸公司的虚假交易曝光,涉及金额高达22亿人民币,从国外的监管层到国内的网民对此保持非常高的关注度,财务造假的负面影响以股价表现非常突出,瑞幸咖啡美股股价下跌出发熔断机制,收盘总价值不足16亿美元,后续恶性影响继续扩大。

2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案例分析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案例分析22.1 财务造假手法通过浑水的调查报告,针对瑞幸公司2019年下半年的季度财务报表分析,列出瑞幸的造假行为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营销收入。

瑞幸通过人为提升APP中在线订单的数量,夸大每日销售数量。

瑞幸财务报告夸大每件商品的净售价。

瑞幸通过虚增每笔订单的商品数来夸大营销收入。

(2)成本费用。

瑞幸虚增成本费用。

招股说明书及2019年公布的第二、三季度财报显示,瑞幸夸大了2019年第三季度的广告费用超过150%,尤其是在分众传媒上的广告支出。

欺诈的代价-19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

欺诈的代价-19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

欺诈的代价19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在最近三个月被停牌或摘牌,美国资本市场大门正在对声誉扫地的中小型中国公司关闭。

这是一场针对中国公司蓄意为之的阴谋,还是相关各方利用监管真空造假的必然后果.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正面临一场群体性的诚信危机,多家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而被停牌或摘牌。

但看似突然的变化,一旦追根溯源,其实并不突兀。

5月22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下称纽交所)上市多年的东南融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NYSE:LFT,下称东南融通)的外部独立审计机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下称德勤)宣布辞职,原因是:在“发现财务报表漏洞”之后“审计工作遭致东南融通高管干预”。

德勤还申明,不为之前审计的东南融通财务报表负责。

1996年成立的东南融通,是一家位于厦门的金融软件制造和服务公司,为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金融行业以及大型企业财务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软件产品。

该公司拥有5000名员工,实力雄厚。

2007年10月,由高盛和德意志银行担任主承销商,东南融通在纽交所上市并融资2.1亿美元。

此后,随着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号召力的提升,东南融通股价在2010年11月达到42.73美元的峰值。

上市以来,东南融通一直乐于宣传自己是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软件企业。

德勤的辞职信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下称美国证交委)网站上披露,信中称,德勤的审计师在审计东南融通2010财年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曾前往银行柜台确认其银行对账单,结果发现了“一些极其严重的错误”,包括:1.公司所指的部分交易不存在;2.之前的对账单是伪造的;3.存款余额与之前的对账单、公司账目有很大差异;4.公司隐瞒了某商业银行职员所称的巨额贷款之事。

德勤随即将这些问题向东南融通的内部审计委员会通报。

5月17日,德勤的审计人员再次前往相关商业银行确认上述问题,但是东南融通管理层致电银行称“德勤不是他们的审计师”,并且拿走了德勤获取的材料。

当日,纽交所决定停牌东南融通。

而此前,东南融通股票已遭投资者做空。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中介机构深陷漩涡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中介机构深陷漩涡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中介机构深陷漩涡瑞幸咖啡() 自曝造假后,帮助其赴美上市的中介机构受到广泛质疑。

瑞幸咖啡去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聘用的中介机构团队不可谓不豪华,其联席主承销商包括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3908.HK)和海通国际(0665.HK)。

审计机构为享誉全球的四大之一安永,金杜、竞天公诚以及达维、佳利分别为瑞幸中国、美国律师团队,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为其行业顾问。

面对瑞幸自揭造假的暴雷,中金公司难以摆脱干系,4月3日当天收盘跌幅4.75%,4月7日继续下跌4.67%。

面对此前做空质疑,联席承销商2月研报曾力挺2020年1月31日,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称收到了一份关于瑞幸咖啡业务造假的匿名报告,浑水认为报告内容属实。

这份报告当时就在中美资本市场引起了剧烈的震荡,外界纷纷质疑瑞幸商业模式是否有巨大漏洞。

对于此份指控,瑞幸咖啡坚决否认。

而作为瑞幸咖啡美股IPO的联席主承销商,也纷纷发布研报“声援”瑞幸。

然而,此时自揭财务造假的瑞幸,显然是让这些曾经力挺的主承销商们进一步掉入深坑。

中金公司在2月份的研报中表示,浑水收到的这份报告并不严谨,匿名指控缺乏严谨调研数据,代表性不足,单店观察天数和小票样本较小,沽空报告对在店消费的包装产品适用增值税税率理解有误,以及关于虚增广告费用和单店盈利的指控较为主观等,力挺曾保荐上市的瑞幸咖啡。

海通国际也发布了《Luckin Coffee (LK US)—Key Observations From Short Selling Report》(《瑞幸咖啡卖空报告的关键观察》),认为浑水收到的沽空报告存在缺陷。

“瑞幸咖啡商业模式的一个关键优势是,所有交易都是通过在线支付平台处理的,这使得瑞幸咖啡很难伪造交易。

”实际上,力挺瑞幸咖啡的不止中金公司与海通国际两家,同为联席主承销商的瑞士信贷认为沽空报告证据可信度不足,且部分指控存在毫无根据且存在重大缺陷,报告重申优于大市(OUTPERFORM)评级。

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比较分析

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比较分析

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比较分析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这个事儿。

我先给您讲讲我之前遇到的一件事儿。

有一回,我参加一个财经论坛,正好碰到几位资深的财务专家在讨论这个话题。

其中有一位专家提到一个案例,说是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表面上业绩风光无限,股价节节攀升。

可谁能想到,后来被发现他们的财务报告竟然是造假的!他们把一些根本没赚到的钱也算进了利润里,还把债务偷偷隐藏起来,就为了给投资者营造出一种公司超级赚钱的假象。

咱先看看美国这边的情况。

在美国,上市公司那可是竞争激烈啊,压力山大。

为了能在股市里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有些公司就动了歪心思。

比如说,有的公司会故意高估资产价值,把一些不值钱的东西说成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还有的呢,会提前确认收入,明明业务还没完成,钱还没到手,就先把这笔收入算进账里了。

而且,美国的金融监管虽然严格,但架不住有些公司的手段太狡猾,找各种漏洞来钻空子。

再瞅瞅咱们中国的情况。

中国的上市公司也有财务报告舞弊的现象。

有的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标准,或者避免被退市,就会在财务数据上动手脚。

比如说,虚增营业收入,把一些不存在的交易写进报告里。

或者少计成本,让利润看起来比实际的高很多。

那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呢?首先,从动机上来说,美国的公司可能更多是为了满足华尔街那些苛刻的业绩预期,而中国的公司有时候是为了迎合政策或者保住上市资格。

其次,在手段方面,美国的公司可能更善于利用复杂的金融工具和会计规则来造假,中国的公司相对来说手段可能没那么复杂,但也够让人头疼的。

要说为啥会出现这种舞弊现象呢?其实原因挺多的。

从公司内部来看,管理层的贪婪和短视是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只想着眼前的利益,不顾公司的长远发展。

还有就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不给力,让那些想舞弊的人有了可乘之机。

从外部环境来说,市场竞争太激烈,投资者的盲目跟风,也给了一些公司造假的动力。

那怎么才能防范这种舞弊现象呢?这可不容易啊!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得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让那些想造假的人不敢轻易动手。

美林投行虚假报告案例

美林投行虚假报告案例

美林投行虚假报告案例
具体来说,美林投行被指控在其研究报告中夸大了某些公司的
业绩和前景,而实际上这些报告是受到了与这些公司有利益关联的
投行业务的影响。

这种行为误导了投资者,导致他们做出了不符合
实际情况的投资决策。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这是对投资者不诚
实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的规定。

美林投行在面临指控后进行了调查,并最终同意支付约1600万
美元的罚款,同时也同意改善其研究报告的透明度和客观性,以避
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这起案件引起了投资者对投行研究报告真
实性的质疑,也引发了对证券市场透明度和监管制度的讨论。

从这起案例可以看出,投行发布虚假报告可能会对投资者造成
严重的损失,同时也对证券市场的公平交易和监管机制提出了挑战。

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投行行为的监管,投行也需要加强自律,提高研究报告的客观性和透明度,以维护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秩序的
稳定。

骗子投资公司名录大全

骗子投资公司名录大全

下面的骗子公司名单皆为被骗融资方汇总而成。

大家要多加小心。

以防因这些缺少职业操守、没有道德底线的公司玷污了您的一世英名现将这些最新版中国投资公司骗子公司大全示众如下:美国威达投资公司,建外SOHO ,9号楼35层,经理叫戴瑞华,我亲身经历他诈骗我一个朋友考察费、招待费等等,后来出于强大的压力,诈骗没有成功。

北京中汇智兴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三国谋投资公司北京嘉信投资基金北京中燃基业投资公司北京宽保国际投资顾问公司北京博航伟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世纪九九国际商务有限公司北京齐心阳光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美国第一国际投资集团北京代表处美国格宁国际投资集团北京代表处美国泰利国际投资控股公司北京代表处美国德瑞克森投资公司美国高能国际产业集团美国广财国际投资公司美国史坦富资本公司美国世贸基金北京代表处美国威尔逊国际投资集团北京代表处美国金融投资商务有限公司美国博仕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美国金邦控股投资集团北京代表处美国博瑞摩森国际集团美国富吉公司美国西方资本有限公司美国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瓦尔德投资公司北京办事处美国金融时代投资公司美国爱克森投资公司美国威尔维斯特投资公司美国喜多(国际)金融控股集团美国曼哈顿投资集团北京代表处美国远景投资公司美国世界银行联合投资集团美国沃林克投资公司美国威达投资有限公司美国亚太投资集团北京办事处美国永安国际投资集团北京办事处美国西方资本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美国维尔国际投资集团北京办事处美国富吉国际投资集团北京办事处美国莱帝国际公司北京办事处美国阿尔法国际投资集团北京办事处美国C.F.Y.国际投资公司北京办事处美国博瑞摩森国际集团北京代表处美国新能源投资公司加拿大R.C投资集团加拿大豪励国际投资集团北京代表处加拿大雅泰国际投资集团加拿大亨通投资有限公司加拿大麦格控股集团北京代表处加拿大兴达国际铁制公司北京办事处加拿大杰森投资集团北京办事处加拿大友联创世投资公司北京办事处英国联合银升国际投资集团北京代表处英国利昂国际投资集团英超(香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英国索尔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新西兰卡尼基迪国际投资集团北京代表处澳大利亚南太平洋投资公司澳大利亚飞马财务集团上海办事处香港北林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华纳投资集团天华在线(北京)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亚洲天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义乌新天地投资公司重庆润涛投资公司秦皇岛资质潜龙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华夏振邦投资公司深圳国诚投资公司上海海魄安投资公司成都智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鑫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鼎黄金投资公司北京中亚科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河南恒鑫投资公司福州天加拿大麦格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个大骗子!加拿大杰森投资有限公司是更大的骗子!友联创世(加拿大)投资有限公司是骗子公司的联系牵线人!友联创世的牵线人:朱琳(首席代表) 系诈骗在逃犯!覃正华(首席代表) 诈骗主凶!德国欧洲促进会绝对是骗子他与北京京融担保公司是一伙的.需要融资的朋友请小心这两家公司美国索富达国际集团是个地地道道的骗子公司,它们原来在金融街27号606室,典型骗子是刘月楼,后来搬了,但查北京工商网和名索网,它们还在老地方,说明北京工商是吃干饭的.几年的年检都是白搞.美国弗兰克国际投资集团和加拿大豪励国际投资集团昆泰大厦1901室的英国银通资本(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是骗子美国JM投资基金有限公司、香港顺昌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都是大骗子!美国博瑞摩森国际集团北京代表处也是骗子,大骗子,同志们不要上当啊,跟北京盈丰律师事务所一起勾结.美国强胜投资集团那也是个骗子,特别是那个周海晨那就是个狗人,不过,过不多久就会有人收拾他,最好还是收手回老家吧,否则你会暴尸街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斯达克新措监管咨询公司造假
(外电新闻翻译)
随着造假案例数量逐渐增加,夏皮罗称,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势在必行,SEC已与中国监管者合作,以应对这些问题。

除SEC外,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也透露,将与中国就增强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透明度达成协定,而纳斯达克证交所也在考虑出台新措施,加强对借壳上市的监管。

另外,路透社报道指,嘉汉林业公司董事及高层及其核数机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和顾问公司贝利北京(Poyry Beijing),被指涉嫌虚报资产及会计作假,遭当地投资者发起集体诉讼,入禀追讨65亿美元(约506亿港元)赔偿。

贝利公司(Po;yry) 是一家致力于均衡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工程咨询与工程设计公司,以对客户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各项业务。

将质量与诚信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为客户提供一流的管理咨询、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和监理服务。

在包括能源、工业、城市与交通、水资源与环境在内的众多领域,均有深厚的专业积累。

贝利公司拥有7000 多名专家级人才,本地化的办公网络遍布全球50 多个国家。

贝利公司在2010 年的净销售额为 6.82 亿欧元,公司股票在纳斯达克OMX 赫尔辛基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贝利公司目前涉足中国高铁建设和垃圾发电项目咨询。

加拿大律师事务所Siskinds LLP及Koskie Minsky LLP代表嘉汉林业投资者,入禀申请集体诉讼,指控嘉汉林业发出包括招股书在内的误导性
财务信息。

入禀状称,嘉汉林业声称自己为合法企业,却在业务、盈利及收入报告中,提供虚假或误导的讯息。

嘉汉林业及安永于本月8日已遭另一家律师楼入禀控告,嘉汉林业前核数机构BDO及9间上市承包商同为被告。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嘉汉经过种桉树从一无一切开展到拥有资产数亿的国际大公司。

2003年起,嘉汉林业改动了自己的商业形式,在新的形式下,它经过林业资源推销赋予其虚伪的财务报表无尽的想象空间,从资本市场骗得资金;其次它雇请林业调查公司Poyry依据其提供的虚伪数据给它撰写评价报告。

Poyry(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嘉汉林业森林资产评价报告显示,嘉汉拥有运营权的林空中积达49.1万公顷,远高于“中国森林”等竞争对手,总蓄积6200万立方,按11.5%的贴现率估值22.975亿美元,为中国最大的森林运营企业。

外表之下,浑水以为嘉汉是中国RTO 造假公司的“鼻祖”,它从一末尾就造假,并成功地诈骗了投资者长达16年。

浑水披露,嘉汉林业最后能够只是想应用在加拿大上市的壳资源停止一次短期的拉高出货,其一末尾成立的合资公司没有任何实践运营,却拥有高达55%的毛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