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第2讲被控对象
6
2.1 被控过程特性
2.1.2 单容和多容过程
常见自衡过程单容或多容数学模型:
W (s) K TS 1
W (s)
K
e s
(TS 1)
W (s)
K
W (s)
K
e s
(T1s 1)(T2 S 1)
3
第二讲 被控过程建模及分析
如能掌握过程动态特性 (即被控过程的数学模 型),将为取得良好的过 程控制性能打下基础。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指 被控过程在输入(控制量 或扰动量)作用下,其输 出(被控量)随输入变化 的定量数学函数关系。常 用传递函数表示。
4
2.1 被控过程特性
2.1.1 自衡过程与非自衡过程
曲线法和矩形脉冲响应曲线法。 需设计合理的试验,以获取最大的输入/输出信息
量; 但对不允许试验的工艺过程无能为力。
20
2. 测试法建模
(1) 基本概念
在被控对象上,人为地加非周期信号后,测定被控 对象的响应曲线,然后再根据响应曲线,求出被控 对象模型。
阶跃输入信号是首选的输入测试信号。 建模的任务?
29
(2) 阶跃响应曲线法
两点法确定二阶惯性加纯滞后环节的特征参数
T1
t1
e T1
T2
t1
e T2 0.6
T1 T2
T1 T2
T1
T1
T2
t2
e T1
T2
t2
e T2
T1 T2
0.2
1 T1 T2 2.16 (t1 t2 )
T1T2 (T1 T2 )2
第二章1_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单容多容
2.2 采用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1) 单容过程的建模
只有一个存储容量的过程。自衡单容过程和无自衡单容过程。
自衡过程:被控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平衡
状态被破坏后,无需操作人员或仪表的干
预,依靠自身能够恢复平衡的过程。
自衡过程的阶跃响应图
无自衡过程:被控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平衡状 态被破坏后,若无操作人员或仪表的干预,依 靠自身能力不能恢复平衡的过程。 无自衡过程的阶跃响应图
2.1 概述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根据过程的内在机理,运用已知的静态和动态的能量(物料)平衡关 系,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实验辨识 (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法)
根据过程输入、输出的实验测试数据,通过辨识和参数估计建立过程 的数学模型。
混合法
首先通过机理分析确定过程模型的结构形式,然后利用实验测试数据 来确定模型中各参数的大小。
则系统特性可用下列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2.1 概述
a n c ( n ) (t ) a n1c ( n1) (t ) a1c(t ) a0 c(t ) bm r ( m) (t ) bm1r ( m1) (t ) b1r (t ) b0 r (t )
式中 an , an1 ,, a1 , a0 及 bm , bm1 ,, b1 , b0 分别为与系统 结构和参数有关的常系数。它们与系统的特性有关, 一般需要通过系统的内部机理分析或大量的实验数 据处理才能得到。
2.1 概述
(b) 传递函数 复数域模型包括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传递函数不 仅可以表征系统的动态特性,而且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结 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输出 量(响应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输入函数)的 拉普拉斯变换之比。拉普拉斯变换为:
被控过程数学模型
总结与展望
06
研究成果总结
01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被控过程数学模型,为实际工业过程控制提供了理 论支持。
02
针对不同类型的过程,提出了多种建模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建模的准 确性和实用性。
03
结合实际应用案例,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工业过 程控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04
针对模型参数的估计和优化问题,提出了多种参数估计和优化算法, 提高了模型参数的估计精度和优化效果。
分析结果
对验证与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判断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 有效性。
确定验证与评估方法
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和需求, 选择合适的验证与评估方法。
进行验证与评估
将实验数据输入模型,进行验 证与评估,并记录验证与评估 结果。
改进模型
根据验证与评估结果,对模型 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提 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
04
验证与评估
模型验证方法
1 2 3
对比实验法
通过在被控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与 模型预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输入-输出法
通过输入不同的控制信号,观察被控过程的输出 响应,并与模型预测的输出进行对比,以验证模 型的准确性。
时间序列法
将被控过程的历史数据输入模型,通过比较模型 的预测输出与实际历史数据,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线性系统模型的性质
线性系统模型具有叠加性、均匀性和时不变性等性质。叠加性是指多个输入产生的输出等 于各自输入产生的输出之和;均匀性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放大系数是常数;时不变性是 指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线性系统模型的建立方法
建立线性系统模型的方法包括机理建模、统计建模和混合建模等。机理建模是根据系统的 物理和化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统计建模是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混 合建模则是结合机理建模和统计建模的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2
通道:输入量与输出量间的信号联系。
控制通道--控制作用与被控量间的信号联系;
扰动通道--扰动作用与被控量间的信号联系。
2。研究并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
(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整定调节器参数。 (2)、指导生产工艺设备的设计。 (3)、进行仿真实验研究。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3、求取 H1(S) / Qi(S , H2(S) / Qi(S)
2、相互影响的双容过 程
求 H1(S) / Qi(S)
1)列方程式 h1-h2/R1=Q1 A1dh1/dt=Qi-Q1 A2dh2/dt=Q1-Q2 h2/R2=Q2
2)画方框图
3)传函
结论:
1)同无相互影响的双容过 程相比H1(S) / Qi(S)为二阶 环节
K
0q1 (t
K0 T0s
1
0)
e 0s
(2
9)
无纯滞后
有纯滞后
纯滞后单容过程及其响应曲线
(三)、多容过程的数学模型
1、相互无影响自衡双容过程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如下 两图。
(1) 根据自衡对象特性,可直接写出水槽特性 1)水槽1:A1 S H1(S)=Qi(S)-Q1(S) H1 (S) 1/R1= Q1(S) 2)水槽2: A2 S H2(S)=Q1(S)-Q2(S) H2(S) 1/R2= Q2(S) (2)根据上述式子可以画出方框图
..........
.(2 5)
q1
q2
A
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
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方法控制系统是指借助外部设备或内部程序,以使被控对象按照预定的要求或指令完成某种控制目标的系统。
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数学建模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将实际的控制过程转化为数学方程,使得系统的行为可以被合理地分析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学建模方法,包括常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
1. 常微分方程模型常微分方程模型是控制系统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
对于连续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描述,可以得到常微分方程模型。
常微分方程模型通常使用Laplace变换来转化为复频域的传递函数形式,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设计。
2. 传递函数模型传递函数模型是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动态特性的一种方法。
它以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该关系可以用一个分子多项式与一个分母多项式的比值来表示。
传递函数模型常用于频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中,其数学形式直观且易于理解,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3. 状态空间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是一种将系统的状态表示为向量形式,并以状态方程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方法。
通过状态变量的引入,可以将系统行为从时域转换到状态空间,并进行状态变量的观测和控制。
状态空间模型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适应性,能够较好地描述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行为特性,广泛应用于现代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实践中。
4. 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间相互连接的计算模型,可以用于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对系统的非线性建模和控制,对于复杂控制问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5. 遗传算法模型遗传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优化系统控制器参数的方法。
通过设定适应度函数和基因编码方式,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求解出最优控制器参数。
遗传算法模型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自动调参和优化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全局寻优能力和较高的收敛性。
数学建模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选择建模方法,可以更好地描述和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并基于此进行控制器设计和性能评估。
第二章_对象特性和建模
23
第二节 机理建模
举例
溶解槽及其 反应曲线
纯滞后时间
显然, 与皮带输送机的传送速度v和传送距 显然,纯滞后时间τ0与皮带输送机的传送速度 和传送距 L 有如下关系: 离L有如下关系: 有如下关系 τ = (2-16) )
0
v
24
第二节 机理建模
x为输入量 为输入量
x (t − τ 0 ), y= 0, t ≥τ0 t ≤τ0
Y (s ) bm s m + bm −1 s m −1 + ⋅ ⋅ ⋅ + b1 s + b0 G (s ) = = X (s ) a n s n + a n−1 s n−1 + ⋅ ⋅ ⋅ + a1 s + a0
(2-8) )
13
第一节 数学模型及描述方法
对于一阶对象,由式 (2-4)两端取拉氏变换,得 对于一阶对象, (2-4)两端取拉氏变换, 两端取拉氏变换
过程的输入、 图2-1 过程的输入、输出量
3
?
第一节 数学模型及描述方法
过程的数学模型分为静态数学模型和动态数学模型
基础
静态数学模型
特例
动态数学模型
4
第一节 数学模型及描述方法
用于控制的数学模型( 、 )与用于工艺设计与分析 工艺设计与分析的数学 用于控制的数学模型(a、b)与用于工艺设计与分析的数学 控制的数学模型 模型( )不完全相同。 模型(c)不完全相同。 一般是在工艺 流程和设备尺 寸等都确定的 情况, 情况 , 研究过 程的输入变量 程的 输入变量 是如何影响输 出变量的。 出变量的。
对象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对象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但输入变量与 输出变量之间有一段时滞τ 输出变量之间有一段时滞 0
过程控制系统概述
原料(混合)
TC M
TT
T
冷却液输出
产品 冷却液
⑵ 串级控制系统
原料(混合)
TC1
外给
TT1
T
冷却液输出
TC2
M
TT2
T′
产品 冷却液
㈡、管式加热炉温度控制 1.管式加热炉原理
出口
炉膛 T 燃料
原料油
2.控制方案
⑴ 单回路控制系统 T TT 出口
TC M 燃料 炉膛
原料油
⑵ 串级控制系统
2.局限性:
⑴、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干扰都设计并应用一套独立的前馈控 制系统。 ⑵、对不可测的干扰无法实现前馈控制。 ⑶、前馈控制调节规律难以实现。
五、前馈控制的几种形式 1.单纯前馈控制控制系统 ⑴ 换热器温度控制
FC
FT
M
∑
TC
TT
⑵ 锅炉汽包液位控制
LT
FT1
FT1
M
FC ∑ LC
※
前馈控制一般不单独使用(因为达不到预期效果),实际上 常与反馈控制混合使用,即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TC1 外给 TT1 T 出口
TC2
M 燃料
TT2 T′ 炉膛
原料油
㈢、锅炉主蒸汽温度控制
1.锅炉原理
2.控制方案
⑴ 单回路控制系统
饱和蒸汽 T′ T 过热蒸汽
TT
给水 减温水
M
TC
给定
⑵ 串级控制系统
饱和蒸汽
T′ T 过热蒸汽
TT2
TT1
给水
给定
M TC2 TC1
外给
减温水
二、串级控制系统典型方框图
3.2.2 简单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化仪表》习题答案解析
第1章(P15)(1)简述过程控制的特点。
Q:1)系统由被控过程与系列化生产的自动化仪表组成;2)被控过程复杂多样,通用控制系统难以设计;3)控制方案丰富多彩,控制要求越来越高;4)控制过程大多属于慢变过程与参量控制;5)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主要形式。
(2)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试用框图表示其一般组成。
Q:1)过程控制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简称。
它泛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建材、核能等工业生产中连续的或按一定周期程序进行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控制通常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和物性等工艺参数进行控制,使其保持为定值或按一定规律变化,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并使生产过程按最优化目标自动进行。
2)组成框图:(3))单元组合式仪表的统一信号是如何规定的?Q: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用统一的标准信号进行联络。
1)模拟仪表的信号:气动0.02~0.1MPa、电动Ⅲ型:4~20mADC或1~5V DC。
2)数字式仪表的信号:无统一标准。
(4)试将图1-2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用框图表示。
Q:是串级控制系统。
方块图:(5)过程控制系统的单项性能指标有哪些?各自是如何定义的?Q:1)最大偏差、超调量、衰减比、余差、调节时间、峰值时间、振荡周期和频率。
2)略(8)通常过程控制系统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Q:1)按结构不同,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按设定值不同,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顺序控制系统。
2)略(10)只要是防爆仪表就可以用于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吗?为什么?Q:1)不是这样。
2)比如对安全火花型防爆仪表,还有安全等级方面的考虑等。
(11)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的仪表都是安全火花型的吗?为什么?Q:1)是。
2)这是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的一个条件。
2、综合练习题(1)简述图1-11所示系统的工作原理,画出控制系统的框图并写明每一框图的输入/输出变量名称和所用仪表的名称。
第1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过
程
静态数学模型
的
数
学
模 型
动态数学模型
4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在过程控制中的重要性
1)掌握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 2)良好数学模型的建立是控制器参数确定的重要依据。 3)数学建模是仿真或研究、开发新型控制策略的必要条件 。 4)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及相关设备数学模型的分析或仿真,
可以为生产工艺及设备的设计与操作提供指导。 5)利用数学模型可以及时发现工业过程中控制系统的故障及
Qi - 输入流量; Q1-输出流量
A - 水槽横截面积;h - 水槽水位
此过程与无自衡相比增加了F2以对Q1的控制,因此Q1会 随水位h的变化而变化。Qi与h的关系如下:
Q1 h ,-与阀门开度有关的比 例常数
在工作点附近作线性化处理,可得
Q1
2h
h
,由此式可得传递函数
Q1(s) 1 , R -为F2的阻力,称为液阻。
V 累计量;Qi - 输入流量;Q1-输出流量
A - 水槽横截面积;h - 水槽水位
对上式进行Laplace变换得:
AsH(s)=Qi(s)-Q1(s) 由于输出流量Q1是定值,其传递函数为:
H(s) 1 , 令A T,则: Qi (s) As
H(s) 1 , T -时间常数
Qi(s) Ts
14
其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决途径。
5
二、被控过程的特性
依据过程特性的不同分为自衡特性与无自衡特性、单容特性与多容特性、 振荡与非振荡特性等
1.有自衡特性和无自衡特性
当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过程出现干扰时,其输出量在无人 或无控制装置的干预下,能够自动恢复到原来或新的平衡 状态,则称该过程具有自衡特性,否则,该过程则被认为 无自衡特性。
第二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后才反应出来。 要经过路程 l 后才反应出来。
℃
0 t
τ
0
纯滞后时间
l τ0 = v
℃
v ——水的流速; 水的流速;
0 有些对象容量滞后与 纯滞后同时存在,很难严格 纯滞后同时存在, Δh2 (∞) 区分。常把两者合起来, 区分。常把两者合起来,统 称为滞后时间τ 0
τ0
t
τ=τ
o
+τc
τ0 τc
单回路控制系统框图
过程通道: 过程通道:
被控过程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控制通道: 控制通道:
控制作用与被控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扰动通道: 扰动通道:
扰动作用与被控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建立过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建立过程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
解析法: 解析法: 又称为机理演绎法 ,根据过程的内在机理,运用已知 根据过程的内在机理, 的静态和动态物料(能量)平衡关系, 的静态和动态物料(能量)平衡关系,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建 立过程的数学模型。 立过程的数学模型。 实验辨识法: 实验辨识法: 又称为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法。该法是根据过程输入、 又称为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法。该法是根据过程输入、输 出的实验测试数据, 出的实验测试数据,通过过程辨识和参数估计建立过程的数学 模型。 模型。 混合法: 混合法: 即用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 即用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首先通 过机理分析确定过程模型的结构形式, 过机理分析确定过程模型的结构形式,然后利用实验测试数据 来确定模型中各参数的大小
其中: 其中:
T = R 2 C 为被控过程的时间常数
K = R2
为被控过程的放大系数
Hs +1 1 2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第3版)》第4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思考题与习题1.基本练习题(1)什么是被控过程的特性?什么是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为什么要研究过程的数学模型?目前研究过程数学模型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答:1)过程控制特性指被控过程输入量发生变化时,过程输出量的变化规律。
2)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描述被控过程在输入(控制输入与扰动输入)作用下,其状态和输出(被控参数)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3)目的:○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及整定控制参数;○2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3对被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5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4)机理演绎法和实验辨识法。
(2)响应曲线法辨识过程数学模型时,一般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合理地选择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度,幅值不能过大以免对生产的正常进行产生不利影响。
但也不能太小,以防其他干扰影响的比重相对较大而影响试验结果。
一般取正常输入信号最大幅值的10%;2)试验时被控过程应处于相对稳定的工况;3)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试,消除非线性;4)分别做正、反方向的阶跃输入信号试验,并将两次结果进行比较,以衡量过程的非线性程度;5)每完成一次试验后,应将被控过程恢复到原来的工况并稳定一段时间再做第二次试验。
(3)怎样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最小二乘的一次完成算法与递推算法有何区别?答:1)最小二乘法可以将待辨识过程看作“黑箱”。
利用输入输出数据来确定多项式的系数利用)hke=θ来确定模型参数。
k T+)((y k()2)区别:一次完成要知道所有的输入输出数据才能辨识参数,即只能离线辨识。
递推算法可以只知道一部分数据即进行辨识,可用于在线辨识。
(4)图4-1所示液位过程的输入量为1q ,流出量为2q 、3q ,液位为h 被控参数,C 为容量系数,并设1R 、2R 、3R 均为线性液阻。
要求:1)列写过程的微分方程组; 2)画出过程的方框图;3)求过程的传递函数01()()/()G s H s Q s =。
过程控制第4章被控对象数学模型讲解
令T RC、K R
dh T dt h K qi
T
dh dt
h
K
qi
对上式作拉氏变换: TsH (s) H (s) K Qi (s)
H(s) K
一阶对象的传递函数:
Qi (s) Ts 1
该对象的阶跃响应: 如果qi为幅值为a的阶跃响应,则
H
(s)
K Ts 1Qi
qi C
q0
R
单位时间流入水槽的物料 — 单位时间流出水槽的物料 =水槽物料储藏量的变化率
qi
qo
dV dt
V Ch
qi
qo
C
dh dt
由于出口流量可以近似地表示为:
qo
h R
R:出口阀门的阻力系数、液阻(与阀门开度有关)
h dh
消去qo: qi
R
C dt
dh RC dt h R qi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水箱出口流量与H是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的: q0 H / R
R:出口阀门的阻力系数、液阻(与阀门开度有关)
因此,qi H qo,直至qi=qo可见该系统受到干扰以后,即使不加控制,最 终自身是会回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右图:如果水箱出口由泵打出,其不同之处在于:qi当发生变化时,qo不发生变化。如
建模目的:
设计过程控制方案(被控变量及检测点选择,控制 变量的确定,控制结构形式都与对象特性有关) 整定控制器参数(控制规律的选择) 指导设计生产工艺设备 进行仿真试验研究 培训系统运行操作人员
4.2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可以基于物理原理建立,也可以根据经验或实验数据建立。
常见的数学模型包括:
1. 差分方程模型:将被控变量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量与输入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差分方程模型。
2. 微分方程模型:考虑系统内部的动态特性,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状态变化。
常见的微分方程包括一阶、二阶、高阶微分方程。
3. 线性回归模型: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被控变量和输入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4. 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性质,建立被控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
5. 模糊逻辑控制模型:考虑现实问题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建立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模型。
6. 最优控制模型:基于最优化理论,建立被控过程的最优控制模型,实现最小化损失或最大化收益。
这些数学模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择和组合使用。
过程 控制 第四章
第四章 被控过程
dh(t) 无延迟系统微分方程: To h(t ) K oQ1 (t ) dt
有纯延迟时间 0的系统微分方程: dh(t) To h(t ) K oQ1 (t 0 ) dt
有纯迟延的单容水槽传递函数:
K o o s Wo ( s) e To s 1
dh(t) 对应微分方程 To h(t ) K oQ1 (t ) dt
其解为: K oQ1 (1 e h(t)
其中: To R2C :对象时间常数
16
1 To
)
K o R2 : 对象放大系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四章 被控过程
3、有纯延迟的单容水槽数学模型
17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6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四章 被控过程
⑵非自衡过程 扰动发生后,被控量不断变化,最后不再平衡 下来,则该过程无自衡能力,称非自衡过程。
7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四章 被控过程
⑶单容和多容过程
被控过程都具有一定储存物料或能量的能力 ,其储存能力的大小,称为容量。 所谓单容 过程,就 是指只有 一个储蓄 容量的过 程。
36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四章 被控过程
两点法
37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四章 被控过程
①过程的静态放大系数 y () y (0) K r ②T和τ
y (t ) y (t ) y ( )
*
0 * y (t ) t1 1 e T0
t t
24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四章 被控过程
8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解: 根据动态物料平衡关系,即在单
位时间内贮罐的液体流入量与单位时间 内贮罐的液体流出量之差应等于贮罐中 液体贮存量的变化率,则有
q1 q2 A
写为增量形式为
dh dt
d h q1 q2 A dt
单容液位过程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12
假定∆q2与∆h近似成正比,而与阀门2的液阻R2(近似为常量)成反比,则有
无自衡过程及其阶跃响应曲线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5
自平衡特性及传递函数的典型形式有:
一阶惯性环节 二阶惯性环节 一阶惯性+纯滞后环 节 二阶惯性+纯滞后环 节
纯积分项
无平衡特性及传递函数的典型形式有:
一阶环节
拉普拉斯变换的终值定理
二阶环节
t
lim f (t ) lim sF (s)
s0
一阶+纯滞后环节 二阶+纯滞后环节
在上例中,如果以体积流量q0为过程的输入量,那么,当阀1的开度产生变化后, q0需流经长度为l的管道后才能进入贮罐而使液位发生变化。q0需经一段延时才能 被控制。得到纯滞后的单容过程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T
d h h K q0 (t 0 ) dt H (s) K 0 s G(s) e Q0 ( s ) Ts 1
• • • • • • 参数模型(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状态方程、传递函数等) 非参数模型(曲线、表格等) 输入变量:干扰变量、控制变量 输出变量:被控变量 通道:干扰通道、控制通道 动态/静态模型
数学模型的作用
• 设计与操作生产工艺设备时的指导 •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 • 工业过程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指导 • 控制其参数确定的重要依据 • 仿真或研究、开发新型控制策略的必要条件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第5章思考题与习题5-1 什么是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解答: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描述被控过程在输⼊(控制输⼊与扰动输⼊)作⽤下,其状态和输出(被控参数)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5-2 建⽴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的是什么过程控制对数学模型有什么要求解答:1)⽬的:○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及整定控制参数;○2指导⽣产⼯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3对被控过程进⾏仿真研究;○4培训运⾏操作⼈员;○5⼯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2)要求:总的原则⼀是尽量简单,⼆是正确可靠。
阶次⼀般不⾼于三阶,⼤量采⽤具有纯滞后的⼀阶和⼆阶模型,最常⽤的是带纯滞后的⼀阶形式。
5-3 建⽴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法有哪些各有什么要求和局限性解答:P1271)⽅法:机理法和测试法。
2)机理法:测试法:5-4 什么是流⼊量什么是流出量它们与控制系统的输⼊、输出信号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解答:1)流⼊量:把被控过程看作⼀个独⽴的隔离体,从外部流⼊被控过程的物质或能量流量称为流⼊量。
流出量:从被控过程流出的物质或能量流量称为流出量。
2)区别与联系:控制系统的输⼊量:控制变量和扰动变量。
控制系统的输出变量:系统的被控参数。
5-5 机理法建模⼀般适⽤于什么场合解答:P128对被控过程的⼯作机理⾮常熟悉,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的变化都与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与转换有密切关系。
5-6 什么是⾃衡特性具有⾃衡特性被控过程的系统框图有什么特点解答:1)在扰动作⽤破坏其平衡⼯况后,被控过程在没有外部⼲预的情况下⾃动恢复平衡的特性,称为⾃衡特性。
2)被控过程输出对扰动存在负反馈。
5-7 什么是单容过程和多容过程解答:1)单容:只有⼀个储蓄容量。
2)多容:有⼀个以上储蓄容量。
5-8 什么是过程的滞后特性滞后⼜哪⼏种产⽣的原因是什么解答:1)滞后特性:过程对于扰动的响应在时间上的滞后。
2)容量滞后:多容过程对于扰动的响应在时间上的这种延迟被称为容量滞后。
纯滞后:在⽣产过程中还经常遇到由(物料、能量、信号)传输延迟引起的纯滞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思考题与习题
5-1 什么是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解答: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描述被控过程在输入(控制输入与扰动输入)作用下,其状态和输出(被控参数)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5-2 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什么过程控制对数学模型有什么要求解答:
1)目的:○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及整定控制参数;
○2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
○3对被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5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2)要求:总的原则一是尽量简单,二是正确可靠。
阶次一般不高于三阶,大量采用具有纯滞后的一阶和二阶模型,最常用的是带纯滞后的一阶形式。
5-3 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要求和局限性解答:P127
1)方法:机理法和测试法。
2)机理法:
测试法:
5-4 什么是流入量什么是流出量它们与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解答:
1)流入量:把被控过程看作一个独立的隔离体,从外部流入被控过程的物质或能量流量称为流入量。
流出量:从被控过程流出的物质或能量流量称为流出量。
2)区别与联系:
控制系统的输入量:控制变量和扰动变量。
控制系统的输出变量:系统的被控参数。
5-5 机理法建模一般适用于什么场合
解答:P128
对被控过程的工作机理非常熟悉,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的变化都与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与转换有密切关系。
5-6 什么是自衡特性具有自衡特性被控过程的系统框图有什么特点
解答:
1)在扰动作用破坏其平衡工况后,被控过程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平衡的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2)被控过程输出对扰动存在负反馈。
5-7 什么是单容过程和多容过程
解答:
1)单容:只有一个储蓄容量。
2)多容:有一个以上储蓄容量。
5-8 什么是过程的滞后特性滞后又哪几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
1)滞后特性:过程对于扰动的响应在时间上的滞后。
2)容量滞后:多容过程对于扰动的响应在时间上的这种延迟被称为容量滞
后。
纯滞后:在生产过程中还经常遇到由(物料、能量、信号)传输延迟引
起的纯滞后。
5-9 对图5-40所示的液位过程,输入量为1Q ,流出量为2Q 、3Q ,液位h 为被控参数,水箱截面为A ,并设2R 、3R 为线性液阻。
(1)列写液位过程的微分方程组;
(2)画出液位过程的框图;
(3)求出传递函数)()(1s Q s H ,并写出放大倍数K 和时间常数T 的表达式。
解答:
(1) 3
32
2321R h Q R h Q dt h d A Q Q Q ∆=∆∆=∆∆=∆-∆-∆ (2)框图如图:
(3)
3232321)()(R R s R AR R R s Q s H ++=
5-10 以1Q 为输入、2h 为输出列写图5-10串联双容液位过程的微分方程组,并求出传递函数)()(12s Q s H 。
解答:
1)方程组: 32
323222
2121121R h Q dt
h d A Q Q R h R h Q dt
h d A Q Q ∆=∆∆=∆-∆∆-∆=∆∆=∆-∆
2)传递函数:
3122122131121)()()(++++=s T T T s T T R s Q s H 式中:3112322211,,
R A T R A T R A T ===
3)过程框图:
5-12 何为测试法建模它有什么特点
解答:
1)是根据工业过程输入、输出的实测数据进行某种数学处理后得到数学模型。
2)可以在不十分清楚内部机理的情况下,把被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黑匣子,完全通过外部测试来描述它的特性。
5-13 应用直接法测定阶跃响应曲线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解答:P139
(1)合理地选择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度
(2)试验时被控过程应处于相对稳定的工况
(3)要仔细记录阶跃曲线的起始部分
(4)多次测试,消除非线性
5-14 简述将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换为阶跃响应曲线的方法;矩形脉冲法测定被控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的优点是什么
解答:P139~P140
1)
2)
5-15 实验测得某液位过程的阶跃响应数据如下:
当阶跃扰动为%20=∆μ时:
(1)画出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
(2)用一阶惯性环节加滞后近似描述该过程的动态特性,确定K 、T 、τ。
解答:
(1)
(2)。